紫荆正风华丨杜如虚:香港应抓大湾区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狮子山下,东方之珠光彩璀璨。25年前的7月1日,香港回归,举国欢庆。在大洋彼岸,彼时正在美国迈阿密大学教书的杜如虚院士,通过电视观看了香港回归的盛大仪式。他记得当时的直播长达几个小时,虽然远隔重洋,但那一刻他的心与全国人民是连接在一起的,“当时心情无比激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

在香港回归的4年后,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从此与香港结缘。他坦言,彼时因为家庭原因希望回国照顾母亲,也正因此,他见证了香港回归之后的发展。

紫荆正风华丨杜如虚:香港应抓大湾区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杜如虚一家人在香港迪士尼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17年前,他受香港中文大学的委托,先是在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建立了精密工程研究中心,接着又来到广州南沙建立中科院广州先进技术研究所。

香港取得很大成绩,也曾经历风雨

回顾回归以来的25年,香港取得了很大发展,也经历了很多风雨,杜如虚对两个历史事件印象最深。

一个是首任特首董建华在回归那年提出“八万五计划”,即每年新建不少于八万五千个公屋,用以改善当时香港居民的居住现状。不料正好遇上亚洲金融危机,香港经济遭到严重的冲击,香港楼市持续下跌,最高时跌去七成。当时香港股市也大跌,所幸在中央政府的坚强支撑下,香港最终顶住压力,金融市场得以稳定。

杜如虚还对香港阻击金融大鳄索罗斯记忆犹新,索罗斯做空港币,香港股市风声鹤唳,“当时香港财政储备厚实,港府直接动用外汇入市,出手也比较果断。在中央政府的强力支持下,汇率稳住了,股市上升了,索罗斯无功而返。

还有就是2019年下半年,香港街头发生暴力事件,大批黑衣暴徒在街头闹事,毁坏公共设施,香港中文大学首当其冲。“这件事情的影响很大,当时我已经离开香港中文大学了,每当和朋友讨论起,心情都非常沉重。”他感慨道:“社会的长治久安是非常重要的。希望香港的发展越来越好。”

在港教书育人17载,为学生有出息而高兴

从2001年至2018年,杜如虚院士在港教书育人17载,带出了40多个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现在这些学生已经在各个领域取得诸多成就,他每当谈起就如数家珍,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他的博士研究生陈贤帅,2012年毕业后回广州工作,2015年创立了公司,凭借自己的努力与实力,2020年入选为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的明日之星,他的公司还被评选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具创新力公司GBA50”,与华为、大疆、华大基因、小鹏汽车等同侪。

“还有一个香港学生。毕业以后,他去了政府部门工作,现在香港警署的担任重要职位。”杜如虚院士表示,已有多位学生担任了高校或研究院的院长或副院长的职务。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杜如虚院士引用了孟子的一句名言。他表示,“看到我的学生们有出息、获得成就,我就特别开心。”

“香港的科研可与大湾区的产业、市场结合”

香港有独特的优势。对此,杜如虚也有深刻的体会。他指出,背靠祖国,面向世界,借助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香港成为中西交流的桥头堡。“在这里可以联接国际商务市场、科学知识,这是香港的一个优势。”

“总体而言,香港的教育水平、学术水平都是不错的。”杜如虚肯定了香港的教育,不过他也同时指出,香港教育存在一些结构性的问题需要改善,比如普及教育还需提升。他以数据举例,香港现在只有几所大学,高校的入学率只有21%左右,而广州已经达到60%了;此外,本地的优秀学生都是商科的,这也导致了香港的人才积累受到影响。

杜如虚院士还指出,香港在科研方面还存在“不太接地气”的问题,没有产业可以对接。这跟香港的产业结构有关系,目前香港97%的产值来自服务业,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改变环境。”

而粤港澳大湾区的落地实施,让香港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香港的科研可以与大湾区的产业、市场结合起来, “这是非常重要的,希望香港能借助这个契机,更好地融入大湾区,开创新局面,实现大发展。”

“香港要拥抱大湾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十年前,杜如虚院士在南沙工作时,买了一套房子。房子背山面海,环境优美。他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工作过,也在香港、深圳待过。如今,南沙成为他的乐土。

紫荆正风华丨杜如虚:香港应抓大湾区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2020年3月杜如虚路经广州南沙南北台。受访者供图

在他眼里,南沙是舒适和便利的,医疗、交通、教育等配套也正在逐渐完善。近年来南沙的发展提速,科大讯飞、小马智行等科技型企业入驻,南沙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国务院发布《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下称“《南沙方案》”),明确了加快推动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对此,杜如虚院士认为,这对南沙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蓬勃开展的背景下,南沙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

他指出,南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南沙支持港澳居民创业,对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实施“港人港税,澳人澳税”的优惠政策。“对人才的吸引力更强了,很多港澳人才会来南沙工作。”

第二,《南沙方案》明确2022-2024年每年安排南沙10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据介绍,今年广州市财政局在债券额度分配上也向南沙区倾斜,全年已安排新增债券144.38亿元,可以满足南沙区重大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

此外,《南沙方案》也提出,广东省和广州市要采取用地指标倾斜等方式,合理增加南沙年度用地指标。杜如虚认为,这有利于提高土地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南沙高质量发展。

最后,杜如虚院士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有一亿人口,经济总量在全球各经济体中排第六位,必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香港的未来在于拥抱大湾区,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

监制:刘丽君、谢江涛

策划:杨红辉

统筹:詹越慧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冯潇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香港   风华   南沙   面向世界   教书育人   受访者   广州市   紫荆   广州   院士   大局   港澳   机遇   香港中文   优势   粤港澳   国家   学生   工作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