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人住别墅到负债389亿,“华西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曾经天下第一村华西村被誉为现实版的乌托邦,

这里的村民人人住别墅,人人开跑车,

而且跑车和别墅都是免费发的。

然而不到二十年,这个农村样板却欠债389亿元,

高楼别墅依旧在,华西人的口袋却空了。

从人人住别墅到负债389亿,“华西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要知道华西村在六十年代初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

流传着‘人均日产半斤粮,有女不嫁华西郎’的说法,

华西村由贫转富的第一个二十年离不开村书记吴仁宝。

吴仁宝是华西村土生土长的农民,

小时候也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穷日子,

但他脑子变通,从十几岁就去河里捕鱼换米吃。

26岁那年,吴仁宝成为当地的政府的财粮委员。

从人人住别墅到负债389亿,“华西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然而仅仅干了三年便遇到人员精简,他下岗了,

从城市回到农村,成为合作社的党委书记。

在五六十年代,农村以合作社的形式发展,

把有效的劳动力聚集在一起吃大锅饭,

吴仁宝在1961年正式成为华西大队的党委书记,

从此开始了他的改造之旅。

当时的华西村只有不到七百人,

存款1112元,负债高达两万元。

当年国内有一个典型示范村叫大寨村,

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将穷山恶水改造成万亩良田,

全国各地都组织向大寨村学习先进经验。

从人人住别墅到负债389亿,“华西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吴仁宝去大寨村学习后,回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村民改造农田,

提出了建设‘千金田’‘双纲田’‘吨粮田’三步走的计划。

达到亩产吨粮的目标在当时看来是痴心妄想,

就连华西村的村民都不相信。

但吴仁宝毫不动摇地带领全村村民没日没夜地干,

他们将原来的河填成田,再将贫瘠的田挖成河,

从早上五点干到晚上十点,到了收割季节,

一天只能休息两个小时。

经过华西村几年的辛苦奋斗,1972年终于实现了亩产两千斤的初步目标,

每一个社员每年分配工资近二百元,

不仅摆脱了贫困,还有了余粮。

从人人住别墅到负债389亿,“华西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华西村也成为继大寨村之后又一个模范示范村,

全国各地各级单位都派人来参观学习。

然而吴仁宝发现在这十年里,华西村的人口在不断增加,

而土地只增加了六亩地,长此以往还是不够吃,

彻底摆脱贫困的方式不是农业而是工业。

1969年,吴仁宝偷偷在村里建立了一个小型五金加工厂,

当时农村的主业是搞农业,私开工厂是违规违纪,

吴仁宝的行为无疑是铤而走险。

从人人住别墅到负债389亿,“华西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他精心挑选了二十名村民,制作螺母、螺丝等小配件,

这些零件大工厂看不上,国内小工厂空缺,又有大量市场,

五金厂一天的产量就能卖到七十多块钱,

这是辛苦种植粮食不可想象的收入。

当时华西村经常有外地领导班子前来学习,

吴仁宝特地在加工厂周围盖起了高高的围墙,

只要有人来参观便停工,就这样在政策还没有开放时,

华西村已经悄悄用五金厂赚了不少钱。

吴仁宝也因为带领华西村致富获得了信任,

他将工厂赚来的钱加强村内基础建设,

创办了图书馆、教学楼,托儿所。

从人人住别墅到负债389亿,“华西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978年,国家发布新政策,取消人民公社,

正式开启包田到户,这时华西村小金库里已经有近百万的存款。

吴仁宝意识到华西村已经在统筹管理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如果将实行分包化将破坏好不容易打下的基础,

为此他给江苏省省长写信,要求华西村不实行分包制。

吴仁宝诚恳地在信中写道,‘“如果华西村成功了,

欢迎各地前来学习考察,如果失败了,一个华西塌不了天”。

在省领导的支持下,吴仁宝带领华西村再次背道而驰,

他将村里的全部土地承包给三十名种田能手,

将其余的劳动力全都放到工业上。

从人人住别墅到负债389亿,“华西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华西村开始光明正大地干工业,吴仁宝眼光敏锐地发现了很多新商机,

先后带领村民建设了编织袋厂、农药喷雾器厂,

全都取得了巨大收益,年利润高达百万。

1984年,临近江苏的上海市有意将重工业迁出,

打造一个消费型现代化都市,

吴仁宝再次看到商机,主动提出和上海铜厂合作,

这个机会让华西村从轻工业转为重工业。

然而从政策开放后华西村不断投资建厂,

虽然均有收益,但铜厂建完后便花光了账面上所有的钱,

资金吃紧成为华西村发展的最大问题。

从人人住别墅到负债389亿,“华西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吴仁宝便提出由村民投资入股,每人投资两千元享受分红,

当时华西村每人每年收入只有七百元,

两千对于普通农民来说并不是小数目。

吴仁宝便提出了先进的分红政策,

每年利润百分之二十留给工厂生产经营,

百分之八十用于分红,其中再遵循一三三三的比例,

分别分配给厂长、管理班子、职工和公共积累。

这样的激励方式在八十年代非常先进,

而华西村村民工资也由工资、奖金和福利构成,

其中奖金部分一部分要纳入公共积累,

从第二年开始享受分红。

从人人住别墅到负债389亿,“华西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这样的分配方式保证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还实现了初期快速的财富聚集,满足了建厂初期的生产需要。

而华西村的成功历史,让村民对吴仁宝的政策深信不疑,

事实证明华西村的确也靠这种方式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

华西村先后和北京、南京等大城市纺织、钢铁企业达成联合建厂,

赶上了国内大力发展重工业的浪潮,

当时华西村遍地是工厂,到了1988年,

华西村的产值已经超过一亿元。

从人人住别墅到负债389亿,“华西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在经济上取得重大成就后华西村真正成为乌托邦式的家园,

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免费,

理发、洗浴等基本民生全部免费,

瓜果蔬菜全都运送到家,而这仅仅是开始。

在‘南方讲话’后改革开放提速发展。

吴仁宝再一次敏锐地觉察到政策变化带来的商机,

他要求村干部集合所有的资金进行原材料储备。

从人人住别墅到负债389亿,“华西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但华西村大量资金都已经投入生产,账面上的流动资金并不多,

吴仁宝争得上级同意后,以华西村的名义向农业银行贷款两千万,

又向村民借款四百万,这些钱全都用来购买钢、铁、铜等原材料。

这一次吴仁宝的疯狂之举再次押对了宝,

仅仅三个月后,全国范围内经济建设提速,

建筑材料的价格翻了三倍。

华西村几个月的时间净赚一个亿,同时让自己的重工企业站稳脚跟,

接下来的整个九十年代国内房地产建设如火如荼,

外资外企纷纷进入中国,华西村在这波浪潮中,

靠着自己的工业赚够了钱,让村民从小康实现了富裕。

从人人住别墅到负债389亿,“华西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的华西村建别墅、发跑车,再次成为了全国模范,

全国各地前来参观的领导班子络绎不绝,

央视、官媒、海外媒体争相报道,

华西村成为农村的目标,城市的向往。

于是华西村又开启了自己的旅游业,

开始地标建设,斥资25亿建设了新农村大楼,

这座楼高达328米,全国第八、世界第十五。

从人人住别墅到负债389亿,“华西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还有一座豪华的华西金塔,这是一座设备齐全的高档旅馆,

华西金塔耗资15亿,一楼有一只重达一吨的金牛,

据说耗资三亿元,是游客拍照打卡的必经之地。

这两座地标建筑耗资几十亿,但对于华西村来说根本动不了筋骨,

旅游业再次给华西村带来丰厚的收益,

巅峰时期,一家工艺品店一天接待量过千人,

日入过万根本不成问题。

从人人住别墅到负债389亿,“华西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但随着吴仁宝年龄越来越大,华西村迎来了换届选举,

吴仁宝的儿子、女儿都在候选名单中。

从人人住别墅到负债389亿,“华西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据说吴仁宝曾经对大家说,希望大家投票凭良心,

选票能够集中一些,体现出华西村的团结。

最后吴仁宝的儿子吴协恩当选新一届党委书记,

也是华西集团的董事长,其他几个兄弟姐妹全都担任要职,

华西村开始从集体经营变成家族管理,

这也预示着华西神话不可避免地走向衰退。

吴协恩延续了父亲的野心,他嗅到了资本的味道,

提出以上市的方式引入更多资金,

同时让华西村的企业在市场的浪潮中不断成长壮大。

从人人住别墅到负债389亿,“华西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999年,华西村在深圳交易所上市,

开创了行政单位上市的先河,也被称为农村第一股。

华西村以资本的形式上市后引入近三亿资金,

同时邀请专业金融专家进行资产管理。

这波操作让华西村再次受到关注,

但有限的土地和人口成为制约华西村发展的首要因素。

2001年吴协恩经上级同意将周围二十个村并入华西村,

这时的华西村和一个小型城市没有区别。

从人人住别墅到负债389亿,“华西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中心地带的原住民住别墅,

后来并入的新华西人住在周边楼房,

还有络绎不绝进入华西的打工仔租房生活。

但影响华西经济的始终是大方向,

八十年代重工业让华西起飞,积累了巨额财富。

2000年左右国内房地产飞速发展再次刺激华西村的钢铁产业,

华西村一连多年年入百亿,

村里为村民发放各色超级跑车。

从人人住别墅到负债389亿,“华西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但随着国内经济逐渐稳定,房地产发展平稳,

消费型轻工业成为主流,重工产业面临减产、关厂危机,

我国一些大企业开始寻求东南亚等国家的生产加工合作,

华西村的优势不再,转型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吴协恩开始将旅游业、仓储物流、金融投资等行业作为重点,

然而这个转型却不太理想。

华西村的发展虽然名满天下,无数游客慕名而来,

但华西村作为一个工业城市,缺少特色,

很多游客参观一次后不会来第二次。

从人人住别墅到负债389亿,“华西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华西村曾经每日接待过千人的地标建筑成为摆设,

那个花费一千元乘坐直升机俯瞰华西全貌的项目更是无人问津,

旅游业未能成为华西村的救命稻草。

真正将华西村拖入谷底的是高风险的金融投资,

2015年,华西村成为私募资金开始大肆投资,

先后涉足银行、金融等各个领域,

一年时间参股二十几家上市公司和新三板公司。

从人人住别墅到负债389亿,“华西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最初华西村的金融投资初见效益,达到二十几亿的利润,

虽不及原先重工业的一半产能,

但低成本、低消耗的盈利方式让吴协恩加大投资力度。

这时吴家三代已经长成,吴协恩的儿子孙喜耀非常看好电竞行业。

09年孙喜耀回国之后便成立了一家计算机技术公司,

并先后投资多家电竞公司,与腾讯、网易等一线平台均有合作,

同时他还担任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

在第三代的影响下,华西资本的投资涉及越来越广,

涵盖教育、医疗、电竞、地产等多个行业。

从人人住别墅到负债389亿,“华西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而吴协恩父子只是吴家的一个代表,

其他的二代、三代成员全都在华西资本中起到关键作用,

原本整齐划一的集体公社变成了分散投资的家族资本,

华西资本在各个领域的疯狂投资给集团带来高昂的债务。

2016年华西集团被曝光欠债389亿元,

在华西集团的年报上,这一年所有的收益几乎全都来自股票转让。

从人人住别墅到负债389亿,“华西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这样的新闻不仅让全国人民震惊,

也给华西村村民带来恐慌,他们排队兑现分红,

但分红金额只有此前承若的六分之一,

华西村破产似乎从谣言变成现实,

最终让村民背了锅。

从人人住别墅到负债389亿,“华西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至此华西村的金融转型宣告彻底失败,

从前那个共同富裕的乌托邦破碎了。

都说富不过三代,华西村用自己的管理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如果当年吴仁宝将管理权交到更合适的人手上,

而不是将华西变成家族管理,结果或许会不一样,

乌托邦的梦或许还能做得更久一点。

从人人住别墅到负债389亿,“华西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文|Nancy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华西   金塔   公共积累   乌托邦   别墅   大寨   重工业   什么事   旅游业   村民   资本   资金   农村   方式   金融   国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