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不停步创新添活力,佛山争当新时代改革开放示范

改革不停步创新添活力,佛山争当新时代改革开放示范

位于佛山顺德北滘的一家洗涤电器制造车间里,就算是到了“饭点”,生产线依旧忙碌着,流水线上一台AI自编程快速布署机器人“抓”起一个个电路板,完成系列测试,然后再“放”回流水线上等待下一个流程。这些机器人“员工”,来自距离工厂仅20公里的季华实验室,由其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自主研发。这是佛山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缩影,也是一场本土制造业企业与“省字号”实验室的双向奔赴。

近年来佛山加强了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广东省委、省政府启动的首批4家广东省实验室之一,季华实验室科研队伍扎根佛山,着力探索在新型举国体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佛山模式、广东路径。

类似的改革创新,在佛山的营商环境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领域比比皆是,从而形成澎湃的动能,迎战经济发展的重重压力,持续推动佛山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过去五年,佛山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顺利迈进GDP万亿俱乐部,经济综合实力快速跃升,实现了城市能级的提质进阶。

在新的发展阶段,围绕省委赋予佛山“新时代改革开放示范区”的战略定位,锚定市委“515”战略目标,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佛山提出了系列发展目标。用好改革一招,敢为人先、攻坚克难,坚持创新驱动,仍将

改革不停步创新添活力,佛山争当新时代改革开放示范

营商环境

主标多项举措获全国全省推广

佛山作为民营经济大市,优化营商环境是涉及全局、关乎未来的重大改革。2021年以来,佛山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市委的“一号改革工程”,对标国际最好最优标准,构建佛山“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重点围绕企业开办到落地投产、加强资源要素支撑、加强法治和政务服务等多领域,着力解决一批制约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的突出问题,通过改革创新,切实提高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满意度,让各类企业安心扎根佛山发展。

2021年3月31日,广东珩安贸易有限公司拿到了首张“证照通”营业执照,该公司法定代表人黎民强感到十分惊喜。从网上申报材料,到在“24小时智能自助办照”机器上打印出全新版本的营业执照,仅用了0.5天,不用跑多部门,不用排队,更无需提交任何纸质材料,这背后是佛山首推的“一照通行”改革,助力企业准入准营驶入“高速路”。针对企业反映集中的“审批部门多、审批流程长、多次来回跑、门口挂证杂”等痛点问题,佛山重构了标准化行政审批流程。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各部门经营许可事项与市场监管部门营业执照同步办理,对申报资料进行档案电子化共享、复用,减少申报人重复跑动;通过“24小时智能商事登记模式”,实现随时随地自助办理及打印“一照通行”营业执照。

在政府补贴申领方面,佛山积极探索政府补助扶持资金直达企业个人改革,跑出了全国首创“秒报秒批秒付”的“三秒”速度。通过搭建“佛山扶持通”平台,在申报环节提供一键“秒报”;在审批环节,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审批实现自动在线“秒批”;在资金拨付环节,打通审批与支付系统,实现补贴资金“秒付”直达。

基于“一照通办”和“24小时智能商事登记模式”而实现的0.5天完成企业开办全过程;基于扶持通平台而实现的政府补助资金“秒付”直达企业个人;基于审批前置而实现的“拿地即开工”;基于“人工智能+双随机”而实现的“无事不打扰”……佛山在营商环境领域的多项举措走在全国全省前列,获全国全省推广。由此而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良好的营商环境正激发创业创新的热潮。截至2022年5月中旬,佛山市场主体数量接近120万户,每8个佛山人里面就有一个“老板”,日均新增约875户,佛山市场主体数量最近几年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营商环境

“近悦远来”照进现实

2022年3月13日,佛山高规格举行企业家大会,佛山市委书记郑轲郑重致敬佛山企业家。“企业家是推动佛山企业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低端到中高端的头号功臣,是擦亮佛山制造品牌、叫响‘有家就有佛山造’的擎天之柱,是引领佛山敢饮头啖汤、走在改革开放前列的开路先锋,是造就佛山经济总量全国第十七城、全省第三城的中坚力量。”

企业家大会发出承诺,对政企沟通“零距离”,瞄准线上、线下两个方向,全面推广网格化服务,将面对面、点对点、一站式精细化服务机制延伸到全市所有市场主体,企业不论大小,全部联系到位、服务到位。同时,佛山将对政策落实“零障碍”,持续优化“佛山益企通”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扩大“佛山扶持通”上线奖补政策覆盖范围,让企业找政策像网购一样方便,确保“随到随兑、足额到企”。此外,佛山将对损害企业利益行为“零容忍”,坚决做到“十个没有”,即:没有推诿扯皮、没有吃拿卡要、没有权钱交易、没有暗箱操作、没有随意执法、没有侵权争利、没有违规收费、没有优亲厚友、没有诚信失守、没有插手干预,让每一个企业感受到公平正义。

不久前的4月28日,《佛山市市场主体服务条例》获佛山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预计年内公布实施。这是国内第一部就如何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进行专门立法的地方性法规,佛山在营商环境领域的改革创新从未停步。

营商环境的全面优化,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市场主体数量的连年大幅上升,更让过去一直扎根佛山的本土企业,拥有了更坚定的信心“加码”佛山。

5月27日,美的集团数字科技产业园签约仪式在佛山举行,该园区计划投资100亿元,吸纳全球高端科技人才超2000名,围绕美的集团最核心、最前沿、最具潜力的业务板块,打造全国工业4.0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低碳绿色园区。项目签约仪式上,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表示,将持续布局和投资新的前沿技术,进一步助力美的从全球领先的家电企业向科技驱动与创新驱动的科技集团升级。美的集团以一个投资100亿元的重大项目,充分展现了本土龙头企业对佛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对佛山营商环境的高度认可。

营商环境改革本质上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营商好环境 佛山益晒你!”站在新起点上,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佛山经验”正加速形成,佛山正积极构建“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争当全省营商环境制度改革领头羊。

创新生态

链条不断完善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张燕生在接受南都专访时曾直言,下一步佛山的发展需要三个东西,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就是,创新生态。

创新生态,既是指创新主体之间环环相连、彼此成就,更是对创新要素的多样性、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1年,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务必成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领头羊。随后,在虎年开年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佛山市委召开了第十三次二次全会,正视自身的科创短板,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动摇,明确要加快推进“一区一园一城”建设,把佛山国家高新区、佛中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三龙湾科技城打造成为科技创新高地。积极对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支持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发展,全力打造珠江西岸创新中心。

在季华实验室A区,X Lab(X实验室)正联合海天味业、九江酒厂等本地龙头企业,针对酿造食品传统生产过程的产业升级瓶颈,在人工智能辅助光谱分析方法与设备、传统食品生产全自动装备等领域开展深入系统的研发工作。以传统食品生产工艺为起点,探索人工智能、光学检测与自动化领域的发展边界。“出题”的是产业,“答题”则是企业与来自各方的“最强大脑”紧密携手。截至4月初,季华实验室科研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791件,其中已授权268件,在省实验室中位列首位。其成果转移转化带动了新兴产业发展,已孵化佛仪科技、季华恒烨等14家科技型企业,并成立了一支成果转化基金。

全国首家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超市,则依托位于佛山南海的佛山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为机器人供需双方提供B2B一站式服务,解决机器人应用“最后一公里”问题。对于需求方来说,集成应用超市提供一站集成方案、金融、培训等服务,供应方则得到客户、人才、资金、供应链合作等资源回馈,制造型企业由此获得专业、高性价比的机器人集成应用解决方案。

作为公共平台的新型研发机构在组织联合攻关等方面可以发挥作用,甚至可以联合高校等其他研究机构,与企业一起进行联合攻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这样的产学研联动的创新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佛山传统制造业自身创新资源不足的难题。目前,佛山全市科技创新平台共有41家,截至去年底,这些平台共创办和孵化科技企业921家,累计总产值达57.51亿元,服务企业2万多家。

同时,佛山瞄准核心技术攻关,展开了多层次的探索。通过深入实施“揭榜挂帅”,面向全市企事业单位征集了80多项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成功吸引清华大学等研究机构参与揭榜,并择优立项6个项目,立项金额达到2750万元,初步形成了“揭榜挂帅”攻关组织机制的佛山模式。

此外,佛山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也在不断强化。2022年佛山获得省科技奖的13个牵头项目中,有9个项目均由企业牵头,占比近七成。另外4个高校牵头的项目,也有多家企业参与。

五年来,佛山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龙湾科技城、佛山国家高新区支撑作用逐步凸显。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两大省级重点实验室凝聚新动能,季华实验室围绕芯片制造设备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等开展攻关,自主设立启动83个科研项目,支持经费近20亿元。仙湖实验室、纳米所佛山研究院分别获得省重大科技项目支持。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贡献越来越明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100家,约为2015年的10倍。今年1月份,佛山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正式通过验收,“创新型城市”已成为佛山这座制造业大市又一张闪亮的新名片。

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培育高素质企业家

抓上市促企业治理现代化

在佛山,民营企业贡献了六成以上的GDP、七成以上的税收、九成以上的企业数量。改革开放以来,佛山涌现了美的、碧桂园、格兰仕等一批民营骨干企业,诞生了何享健、梁庆德等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这批企业发端于乡镇,在过去的四十余年,走过了从“草根经济”、“野蛮生长”到现代化企业集团的成长之路,支撑着佛山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佛山民营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治理现代化,成为关键。

去年以来,由市委主要领导亲自点题、亲自谋划,佛山接连举办了多期民营企业家专题培训班,旨在引导企业家学员积极更新思想观念,加快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培育一支具有家国情怀、治企有方、兴企有为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培训班的课程内容以及市领导与企业家学员的座谈,均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为何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显得如此重要?当前,佛山民营企业已进入交班和寻找新发展动能的关键时期。过去十年,佛山不少“创二代”已经接过了父辈的担子,未来5到10年,佛山的这一批八九十年代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也将陆续迎来代际传承高峰。能否接好班,能否挖掘出企业的新发展动能,不仅直接关乎企业自身的命运,也关乎佛山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健康发展。而企业传承不仅仅是一场个人的接力赛,更需要进行制度的及时更新迭代。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准的新型企业制度。作为佛山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先行者,美的集团为全国提供了一个企业传承的成功范例。2012年,集团创始人何享健表示将不再担任集团董事长,改由职业经理人方洪波接替,开创了中国民营企业传承的先河。而美的集团的顺利传承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其完备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的横向治理结构,以及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分析会的三会运作模式上。这样的现代化企业制度设置,既赋予了职业经理人企业家职能,又最大程度确保了企业发展不偏航、不减速。

企业制度的更新迭代,除了通过代际传承来实现,佛山还积极筹划了一条通过上市来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路径。

进入新时期,佛山上市工作的理念从单纯注重上市公司数量的增长,转向了利用资本力量重塑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动能。而佛山企业上市工作的重点,也将从碎片化服务转向全链条陪伴,从被动挖掘转向主动培育,从偏重融资转向关注企业持续创新发展。企业上市的过程,正是企业对自身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制度和运营管理制度等多层面的规范化和现代化,适应市场的最新变化,不断提升和发展自己。

5月15日佛山高规格发布企业上市培增计划“添翼行动”,标志着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领域,佛山再度吹响了“冲锋号”。“添翼行动”助力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和职业经理人、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借助资本力量做大做强。通过上市来实现企业制度的更新迭代,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佛山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招。

策划:裘萍 何惠文

采写:南都记者 何惠文 路漫漫 关婉灵 胡嘉仪 陈斌颖 姚建国

摄影:南都记者 郑俊彬

制图:尹洁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佛山   佛山市   动能   人工智能   机器人   改革开放   企业家   现代企业制度   全省   市场主体   实验室   活力   领域   环境   全国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