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刘伯明用东北话回忆:出舱前,曾设想会不会碰到“外星人”

2021年12月7日下午,北京航天城举行神十二乘组见面会。

这是神十二号乘组返回后,首次与媒体和公众正式见面。见面会上,航天员大队大队长景海鹏,介绍了乘组返回后的恢复情况及后续打算。

期间,三名宇航员金句频出,同记者交流着自己的心得。

其中,宇航员刘伯明幽默地用东北话说出了一个有趣的想法:出舱前我想象过,如果遇到外星人,我要怎么和他们交流,该不该用肢体语言?

航天员刘伯明用东北话回忆:出舱前,曾设想会不会碰到“外星人”

刘伯明

此话一出,可谓是把我们这些从未去过太空的人,心中的遐想给吐露了出来。


2012年7月4日,是让所有国人都感到振奋的一天。

这一天,中国航天再次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首次出舱。

这是13年来,再次有中国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的顺利回家,标志着我国完全有能力和技术,独立建造空间站也代表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已经进入世界前列。

而“太空出差三人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90余天,成功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记录。当他们再次踏上陆地,不只是他们的家人,其余的亿万中国人,也为他们的壮举感到骄傲与自豪。

一句“回来的感觉非常好”,终于让我们这颗悬之已久的心,总算能够放下了。

在神十二乘组见面会上,刘伯明、聂海胜、汤洪波三名宇航员始终面带微笑,仿佛曾经那些为了遨游太空而流下的辛酸泪,在这一刻都化作了云烟,不值一提。他们口中吐露出的,都是对未来航天事业的期盼以及对再次飞天的渴望。

航天员刘伯明用东北话回忆:出舱前,曾设想会不会碰到“外星人”

从左往右:汤洪波、聂海胜、刘伯明

其中,三上太空的聂海胜,更是说出了一句让很多人都感动不已的话:

“我们所有航天员都是,一心只为飞天,一生只为飞天。”

当聂海胜谈及这三次执行飞行任务有何不同时,他的眼神中立马焕发出自信的神情,对着记者侃侃而谈。无论是舒适度和可靠性的不断提升、太空食品越来越丰富,还是拥有了更多享受太空生活的体验,都让聂海胜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与使命,愈发沉重。

这些过往的记录与成绩,更会激励着他继续前行,为中国航天事业继续添砖加瓦。聂海胜更加相信,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后人还会创造出更多新纪录、新成就。

航天员刘伯明用东北话回忆:出舱前,曾设想会不会碰到“外星人”

聂海胜

就连坐在一旁的“新手”汤洪波,在回忆起踏上空间站的第一感觉时,脸上也不禁洋溢出灿烂的笑容,这更像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的缩影。

他用那些通俗易懂的话语,为我们描述着身在空间站的感受:

诺大的空间站,安静舒适的睡眠区,登上那里就像是进入太空观景房。

这一切的感觉,都促使着汤洪波真的是现在还想上去看一看。

当众人将眼光移到第一个两次出舱的中国航线员——刘伯明身上,他的发言也让现场的气氛轻快了不少。当谈及这段太空之旅的经历,刘伯明兴致勃勃地讲述着身在太空中的小故事。

比如他们三人在空间站的不同睡姿:刘伯明自己喜欢将睡袋绑在床上睡,聂海胜则喜欢在睡袋中飘着睡觉,而杨洪波直接就取了折中,一边绑着一边飘着。

这段话让不少人都忍俊不禁,也让大家明白:原来飞上太空,闪耀夺目的宇航员也是普通人,为了更好地工作,8个小时的太空睡眠时间是必须要有的。

话音刚落,接下来的刘伯明,更是和大家分享了一个独属于自己、有意思的想法:自己在太空中睡觉时,也会经常做梦。甚至还在出舱前想过,出去之后会不会遇到外星人,如果真的遇到了,又该用哪种语言和他们交流,该不该用肢体语言?

航天员刘伯明用东北话回忆:出舱前,曾设想会不会碰到“外星人”

这段话一说出来,还真是让不少人都感觉到刘伯明把自己的心声给说出来了,就连不少网友都展开了遐想:太空中真的有外星人吗?

就在我们为刘伯明这个有趣想法所吸引,并为之展开热烈讨论的时候,又是否有人在意拥有着这一想法的刘伯明,还有众多看似云淡风轻的宇航员,是经历了怎样的艰难辛酸,如今才能用着近乎玩笑的语气,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刘伯明出生在黑龙江省东升村的一户普通农民家中,困窘的家境根本就无力承担5个孩子读书的压力。懂事的刘伯明知道家里的难处,在高中时期放弃了住校,转而骑着父亲咬着牙才买下的一辆二手自行车,往返于那条坑洼泥泞的10公里上学路。

天不亮去上学,天黑才能到家。

这样遭罪的上学路,每天都在折磨着刘伯明,尤其是到了每年的冬天,更是噩梦来袭之时,一路上地面结冰打滑不说,就连低温伴上奋力蹬车的汗水,也总是让到校的刘伯明像个小雪人一样,身上、脖子上、脸上都挂满了白霜。

但刘伯明依旧坚守着自己心中上学的梦想,无论环境怎样恶劣,也从未迟到早退。

也正是在高中学习的这段时间,让刘伯明第一次接触到了“航天”这个新鲜名词。当时一篇英文课外资料中,赫然写着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所说的一句话:“对个人来说,这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于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

航天员刘伯明用东北话回忆:出舱前,曾设想会不会碰到“外星人”

阿姆斯特朗

这句话让当时的刘伯明备受震撼,也在他的心中悄然埋下了一颗将来投身航天事业的种子。

从那一刻开始,刘伯明就认定,航天是全人类的事业,而自己作为中国人,也应该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点什么。

就这样,刘伯明怀着坚韧的意志以及想要投身于航天事业的梦想,度过了高中3年。

经过深思熟虑,刘伯明在1985年悄悄报考了军校。这难捱的3年,并没成为绊倒刘伯明放弃前程的石子,反而让他收获了强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为他日后的经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历过重重考试之后,刘伯明如愿考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成为学校几年来招飞唯一被选上的学生。

在飞行学院中,刘伯明拿出在高中时期的那股韧劲,每次训练总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从不敢有丝毫懈怠。课下,也总是能够看到那个挑灯夜读的刘伯明,无论是在专业知识还是在实际操作中,刘伯明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1990年,刘伯明顺利成为了一名战斗机飞行员。

1991年,刘伯明便开始单飞,还能够独立驾驶歼八。

这一刻的刘伯明,也算是向着自己的太空梦再次前进了一大步。但刘伯明并不满足,他还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向着太空梦不断冲刺。

之后,刘伯明对自己的要求又提升了一个档次,这让他的飞行技能和战斗机飞行员的作风养成,都变得突飞猛进。就连智力方面,刘伯明也没落下过,在多次智力竞赛过后,还得了“小诸葛”的称号。

航天员刘伯明用东北话回忆:出舱前,曾设想会不会碰到“外星人”

刘伯明与妻子

有付出终会有回报。1998年,刘伯明在经历重重艰难险阻之后,终于和翟志刚等人一同入选成为我国第一批航天员。

但遗憾的是,在神六飞天时,刘伯明只是入围飞天大名单,并没有执行飞天任务。但刘伯明没有气馁,打起精神继续训练。

父亲刘志生每当看到儿子刘伯明的艰苦训练时,眼中总是会止不住地淌下泪水。

训练时,刘伯明需要坐在高空旋转椅上疾速旋转100多圈,下来后要准确辨别方向。有几天还要24小时头朝下,躺在30度倾斜角的床上进行训练.....

这些都让老人对儿子心疼得不得了。

可刘伯明还是咬牙坚持着,身为一名宇航员,再苦再难也是使命在身,没有退路。只有踏踏实实地训练,才能为自己赢得步入太空的机会。每一次机会都金贵得很,刘伯明明白,自己不能够有任何疲倦的心态。

航天员刘伯明用东北话回忆:出舱前,曾设想会不会碰到“外星人”

刘伯明

终于,2007年,刘伯明入选神舟七号任务乘组。

他要带着亿万中国人的梦想飞向太空,也让自己心愿得偿。那句“感谢祖国人民、请祖国人民放心”的话语,至今响彻天际。

刘伯明在完成神舟七号的飞行任务后,还想要再飞一次。他不顾一切地拼着命,终于在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二飞太空。

航天员刘伯明用东北话回忆:出舱前,曾设想会不会碰到“外星人”

刘伯明

而那个坐在北京航天城举行神十二乘组见面会上的刘伯明,二入太空后依旧“不知足”,哪怕是再苦再难,也还想继续飞,甚至做好了把一生都放在航天事业上的准备。

那些训练所带来的苦痛还有出舱落地时的不适,仿佛都被他抛之脑后.....

航天员刘伯明用东北话回忆:出舱前,曾设想会不会碰到“外星人”

刘伯明


刘伯明等人遨游太空的光鲜亮丽、以及出舱落地后的鲜花荣誉,这些都是他们用日复一日的,魔鬼般的“死亡”训练之下换来的。他们哪怕在顺利落地之后,也还是要经历着种种不适。

这些都超乎常人的想象。

要完成太空飞行任务,首先需要适应的就是太空环境。这需要宇航员通过环境模拟进行一系列的适应训练,比如跳伞、飞机着陆冲击,以及耐力适应性等等。

而这些训练只是“开胃小菜”,真正的历练还在后面。

宇航员在进行超重训练和失重飞行训练时,需要坐在离心机的座舱里,通过疾速旋转提高耐力。这一过程中,宇航员们都在剧烈胸闷、呼吸困难中坚持着,哪怕是咬碎了牙也一声不吭。

接下来,为了提升航天员应对特殊情况下的工作能力,加强在太空中对于失重环境的适应能力,还要进行浸水训练以及头低位训练。刘伯明就曾穿着重达120千克的装备,在10米深的水下进行出舱活动模拟训练,一次就要长达5个小时。

这简直就是在突破人体极限。

航天员刘伯明用东北话回忆:出舱前,曾设想会不会碰到“外星人”

而头低位训练,更是会让宇航员下身的血液全部冲向头和胸部。甚至就在刘伯明等人进入太空的前几天晚上,还会采取这种方式睡觉。

上述这些训练在宇航员所要经受的训练中,只能算是冰山一角。很多人都是在这样的严格体检中被刷了下来。而这些被刷下来的人,放在我们中间也称得上是佼佼

看着他们返航初期坐着轮椅接受采访的样子,我们都是倍感心疼。在太空生活久了,他们的肌肉都发生了萎缩,根本无法站立,那种失重环境的影响,也让他们一时之间无法承受站在地球上的重力,脚底非常轻,就连辨别方向的能力也丧失了。

而他们身体中的体液,也会进行重新配置,这还会给他们的身体循环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稍有不慎,就会引起脑溢血等心血管疾病。

航天员刘伯明用东北话回忆:出舱前,曾设想会不会碰到“外星人”

他们明明知道这些危险,但还是义无反顾。当宇航员们以生命为代价去换取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去博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时,我们能做的只有站在背后支持他们,充当他们强有力的后盾。

当刘伯明满怀信心地说出“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中国人在太空留下自己的足迹”的那一刻,身为中华儿女的热血仿佛瞬间涌上了心头。

而聂海胜的一句“在星辰大海的这些背后,凝结着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更是让许多国人的眼泪,夺眶而出。

如今,他们依旧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着,奋斗着奉献着。太空中是否有外星人的话题,骤然显得也并不是那么重要了。

航天员刘伯明用东北话回忆:出舱前,曾设想会不会碰到“外星人”

刘伯明


明明是他们在用生命谱写壮歌,但那些苦难在他们眼中却偏偏不值一提。当我们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时候,更应该感激他们的付出与拼搏,无论“台前”还是“幕后”,他们都值得我们献上崇高的敬意。

在将来,我们每个人都要用百倍的努力,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在各个领域为祖国创造更加壮阔的奇迹。最后,希望中国繁荣昌盛,愈加富强,久久傲立于世界的东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航天员   外星人   神舟   飞天   宇航员   空间站   会上   中国   太空   想法   中国人   高中   我国   环境   航天事业   东北话   刘伯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