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名乌克兰专家来华建设,时隔20多年,他们的待遇怎么样了

200多名乌克兰专家来华建设,时隔20多年,他们的待遇怎么样了

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战争打响之后,国际上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

在各国据理力争辩论时,中国向乌克兰送去了价值1000万元的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展现中国的人道主义关怀,如同20多年前,中国军事发展困顿之时,乌克兰也曾有200多名专家来到中国,为中国的军事发展提供支持。

20多年过去了,中国军事实力逐渐赶上欧美的步伐,并不断壮大,其中少不了乌克兰专家的协助。那么,20多年过去了,这些乌克兰专家发展得如何了?当初他们又为何会选择来到中国?

200多名乌克兰专家来华建设,时隔20多年,他们的待遇怎么样了

苏联军工的摇篮

如今的乌克兰只是一个西方小国,但曾经的乌克兰,却是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国力强盛,军事实力更是不容小觑,原因在于苏联解体给乌克兰留下了大笔资源。

苏联时期,乌克兰便有着“欧洲粮仓”之称,在乌克兰并入苏联之后,为苏联的粮食产业提供了极大的助力。而乌克兰本身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使得其成为苏联的军工基地。

在乌克兰境内,有着3500多个军工企业,几乎涵盖了整个军工体系。苏联绝大部分的武器,包括核武器、轰炸机和航母都是在乌克兰的军工基地中完成的。

200多名乌克兰专家来华建设,时隔20多年,他们的待遇怎么样了

这也使得乌克兰培养出了第一批军工专家,有了发展军事的最大筹码——人才,只要有人才,便可以发展技术,更何况,苏联在乌克兰地区建立军工基地,乌克兰本身便掌握了大量的军事技术。

比如有着“航母摇篮”之称的黑海造船厂,苏联的航母便是由黑海造船厂所建造,在苏联解体之时,黑海造船厂还有三艘未完成的航母,这些都归乌克兰所有,以及制造核武器的南方设计局。

因而在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继承了苏联30%的军事遗产,大量坦克、装甲车、轰炸机和军舰留在了乌克兰,以及一个强大的核武器库,里面有着2700枚核弹弹头,足以摧毁一切。

200多名乌克兰专家来华建设,时隔20多年,他们的待遇怎么样了

这不仅让乌克兰有了保障国土安全的一道防线,更是把乌克兰推上了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高位。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轰炸机图-160,苏联造出了35架,其中19架都留在了乌克兰。

可想而知,那是乌克兰的鼎盛时代,连俄罗斯都要忌惮三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更是如此。假如乌克兰的核弹对准了北约的大门——美国,美国的防空系统根本无法招架。

一时间,乌克兰国际地位跃升,乌克兰的经济也呈直线增长模式。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乌克兰经济跌落,变成如今要抱北约大腿的西方小国呢?

200多名乌克兰专家来华建设,时隔20多年,他们的待遇怎么样了

美国的计策,乌克兰的没落

凭借着苏联留下的强大军工基础,乌克兰可以轻而易举地发展属于自己的军工事业,并且根据已有的技术,开发出新的国产技术设备,打开军工出口市场,红极一时。

但实际上丰厚的军事基础也为乌克兰的发展埋下了隐患,而在美国的推动下,乌克兰渐渐走向另一个方向。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结束了与俄罗斯结盟的历史,两国关系逐渐淡化。这时,美国站了出来,开始接近乌克兰,与乌克兰交好,而这也成为了乌克兰悲剧的开始。

200多名乌克兰专家来华建设,时隔20多年,他们的待遇怎么样了

没有选择俄罗斯,也没有选择独立发展,乌克兰打算跟随西欧国家的步伐,于是选中了两极争霸中最后的赢家——美国。美国的亲近也使得乌克兰以为,自己能够从中获得一杯羹,因而开始追随美国的步伐。

但美国是这样想的吗?显然不是。乌克兰面积不大,但地理位置却是一绝,坐落于欧洲东部,临近黑海与亚速海,苏联所设立的黑海舰队,便在乌克兰境内。

而乌克兰手中还有苏联留下的核弹以及多种军工武器,美国也曾通过武器发家致富,谁能说乌克兰不会是下一个美国?因此,美国以防止“核扩散”为由,逼迫乌克兰签订了《核不扩散条约》。什么是核扩散?

200多名乌克兰专家来华建设,时隔20多年,他们的待遇怎么样了

这是指核研究科学家、核材料以及核技术方面的扩散,核武器威力极大,目前国际上对核武器研制持谨慎的态度,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研制核武器。

因为研制核武器还需要维护与保障核武器安全,乌克兰当时不仅向外售卖军工武器,甚至打算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难以保证核武器安全。

在美国看来,此时能力尚不足以维护核武器安全的乌克兰并不适合用于核武器,因而多次提出让乌克兰销毁核武器。

事实上,当时的乌克兰也确实如此。一方面是乌克兰虽然经济不断发展,但苏联解体后,乌克兰背负了巨额外债。

200多名乌克兰专家来华建设,时隔20多年,他们的待遇怎么样了

同时国内工厂停工,乌克兰的财政形势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是入不敷出,如此情况,更加难以拨款维护大量武器,更别提核武器。

另一方面,核武器本身便需要特殊维护,而乌克兰核武器专业技术人才在苏联解体后,纷纷回到俄罗斯,这就使得乌克兰境内的核武器无法得到专业的技术维护,在不久后出现了氢气蓄积的现象,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发生核泄漏或者爆炸事故。

在美国的推动下,加上乌克兰自身的考量。乌克兰最终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而美国则承诺会对乌克兰进行经济救援,提供军事保障。美国有没有履行承诺是未知数,但乌克兰从此便失去了一份依托。

200多名乌克兰专家来华建设,时隔20多年,他们的待遇怎么样了

除了核武器,未建成的航母也成了美国的目标之一。在依托军事武器发展一段时间之后,乌克兰的军工订单逐渐减少,因为各国打算自主研发国产军工武器,毕竟技术才是军事实力真正的核心。

此时的乌克兰除了背负外债,经济收入也在不断减少。无奈之下,只能放弃未完成的航母。此时美国再次出现,表示自己愿意收购乌克兰的航母,而挪威同样提出了收购计划。

但挪威目的是用作非军用舰艇,而美国则需要制造航母的钢材。于是乌克兰开始按照要求拆分航母,但是在乌克兰拆分航母之后,两国再次反悔,不再收购乌克兰航母部件。

200多名乌克兰专家来华建设,时隔20多年,他们的待遇怎么样了

一番操作,乌克兰不仅一无所得,反而损失惨重。在美国的一步步带领之下,乌克兰不仅失去了高光时刻,制造业技术也在肉眼可见下降,而此时正是其他国家大力发展制造业的时刻。

此时的乌克兰逐渐没落,面临着被世界淘汰的危机。而国内经济没落导致的直接结果便是人才流失,二十世纪的乌克兰,已经失去了光环,留在国内的人才无法得到应有的待遇,制造业萎缩,工厂关门,大批工人失业,许多专家也被迫辞职。

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的军工专家们面临抉择:是转行还是换个国家发展?毫无疑问,许多专家都深切热爱自己的事业,如今事业遭遇危机,唯一的出路便是出走乌克兰。

200多名乌克兰专家来华建设,时隔20多年,他们的待遇怎么样了

招才纳贤,各国大显神通

经济全球化时代,军事实力逐渐成为综合国力的标签,因而这也是各国大力发展国内军事水平的时代。

所有国家都明白,只有拳头够硬,才能不挨打。发展技术的首要条件,是人才。因此各国都开始对外招纳贤才,而出走乌克兰的军工专家,则成为各国争抢的目标。

美国一向尊重人才,尤其乌克兰的专家曾经是苏联军工企业的得力干将,为了吸引乌克兰专家,美国提出了高薪与优越的科研条件。为了降低专家们的心理防线,美国甚至提出了“科学无国界”的观点,以此拉拢乌克兰的专家。

200多名乌克兰专家来华建设,时隔20多年,他们的待遇怎么样了

韩国的做法如出一辙,为了最大程度保障专家们的福利,韩国为专家们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不仅衣食住行无需担忧,专家们的安全也由韩国负责。到韩国无需办理签证,甚至可以提前预支三个月的薪资

韩国给出的报酬实在丰厚,因而吸引了许多专家的到来。此时的中国,军事力量薄弱,同样需要这些专家的加入。但中国经济仍在起步阶段,实在难以用丰厚的待遇吸引乌克兰的专家。

但是最终仍有200多位专家来到中国,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中国拥有其他国家都没有的一点——中国曾是苏联最好的伙伴。

200多名乌克兰专家来华建设,时隔20多年,他们的待遇怎么样了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便向中国派出过大量的专家,帮助中国发展军事,而中国各界人士也曾去往乌克兰学习。在苏联时期,中国与乌克兰便曾经有过一些交往,也正是这些密切接触,让许多专家都对中国抱有好感。

此时的中国虽然无法像其他国家一样开出优渥的条件,但,凭借着真诚,一批乌克兰专家来到了中国。

乌克兰专家选择了中国,而中国也为他们提供了最好的待遇。

首先是衣食住行方面,中国为专家们提供了免费的住房,并打造成乌克兰风格,与此同时,乌克兰专家的家人也可以来到中国,其子女可以在中国接受教育,一切由中国保障。

在乌克兰的帮助下,中国的军工事业有了显著的发展。

200多名乌克兰专家来华建设,时隔20多年,他们的待遇怎么样了

其中之一便是驱逐舰的诞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正在研制052型驱逐舰,不过当时使用的零件多由美国提供,但由于中美关系恶化,美国切断了对中国的零件提供,驱逐舰的研发也就此暂停。

而乌克兰专家的到来,为中国带来了破解零部件之难的技术,大大缩短了中国研制驱逐舰的时间。为了吸引更多专家来华,1993年,中国启动了“双引工程”,与乌克兰专家携手,开展了2000多个科研项目。

200多名乌克兰专家来华建设,时隔20多年,他们的待遇怎么样了

每年仍有大批专家、学者赴华讲学或进行科研,仅2006年,便有2000多位乌克兰专家来到中国进行科研。

如今很多来到中国的专家都是前苏联军事领域的专家,掌握着大量核心技术,破除国籍的隔阂来到中国,与中国进行合作,帮助中国变得更加强大,而中国也在不断发展中,不断提升专家们的待遇,为其贡献给出最高礼遇。

20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除了解决专家们衣食住行方面的问题,薪资水平及其他待遇都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在新冠爆发之后,中国同样为乌克兰专家们提供了细致入微的关怀。

200多名乌克兰专家来华建设,时隔20多年,他们的待遇怎么样了

如今许多专家面临退休的问题。对专家退休之后的生活,许多国家的保障都是基本保障,但薪资水平难以保证。

而中国依旧选择逐年提高退休专家的薪资,并且在西安、陕西等与乌克兰气候接近的地方,为专家们安排合适的居所,供其安享晚年,专家们的子女也可以享受优待,优先分配工作岗位。

而对于想要回到乌克兰的专家,中国同样尽心帮助。近年来乌克兰周边战火频发,乌克兰人民不仅要面临生活问题,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200多名乌克兰专家来华建设,时隔20多年,他们的待遇怎么样了

为了保障专家们的安全,中国派出专人对其进行保护,专家们归国过程中的全部交通费用由中国报销,与此同时,专家们的退休津贴依旧不变。

中国的优待不仅在于高薪,更在于对专家们的人道主义关怀,正是这种无微不至的包容与协调,才让许多专家最终选择中国,甚至在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选择加入中国国籍。

事实上,不管在哪个时代,人才都是至关重要的存在。回顾乌克兰的没落与中国的崛起,人才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中国军事实力的发展,离不开众多科研人员的潜心研究,不仅是中国的科研人员,外籍专家同样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多名乌克兰专家来华建设,时隔20多年,他们的待遇怎么样了

乌克兰专家的到来,是中国军工发展的一束亮光,正是在专家们的帮助下,中国军事实力不断提升,同样的,中国也会给出优厚礼遇,最早专家来华之时,中国便斥资1亿为专家们打造了一个专家之城,这是专家们的专属生活区。

如今,越来越多的外籍专家加入中国的发展事业,主要集中于军工与航天领域,或许其中并不只有高薪的原因,而在于中国对其投入的关怀,这是个有温度的国家,在这里,信仰与信任同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乌克兰   黑海   北约   苏联   专家   俄罗斯   核武器   韩国   美国   军工   航母   中国   待遇   多年   武器   军事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