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4类药不能长期吃,多吃等于服“毒”!部分已被国药监召回

你永远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生病的时候,在疾病来临时,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服用药物。对于常见的疾病,在患者服用药物之后,病情都会出现明显的好转。

然而,“是药三分毒”。随着医药领域的不断发展壮大,很多药物的副作用也开始浮出水面,露出了它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药物的副作用给人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根据现有的研究,部分药物将使患者对其产生依赖性,只要身体有不适感就会服用药物,然而这种服药方式将给身体带来许多负担。那么哪些药物将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错误地服用药物将给人带来哪些毒副作用?下面,我将为大家揭晓答案。

提醒:4类药不能长期吃,多吃等于服“毒”!部分已被国药监召回

一、药物在人体中都将经过哪些过程?

当口服药物进入人体后,主要经过胃部进行消化分解、肠道吸收,之后经过代谢,最后由肾脏经尿液排出体外。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上述过程。

吸收。所谓的吸收过程是指口服药物的药物分子在进入人体后,通过细胞膜(譬如消化系统的器官黏膜、皮下组织、肌肉、血管等)。吸收速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譬如用药的途径、药物的种类、患者的体质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在进入人体后,必须达到有效血浓度时,方可发挥作用。

提醒:4类药不能长期吃,多吃等于服“毒”!部分已被国药监召回

分布。药物在进入人体后,一般都会经过血液循环到达身体中各处组织器官的细胞间液或细胞内液中,这就是所谓的药物分布过程。但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并不均匀,对于血流量较大的器官(心脏、肝脏等)药物浓度较高。

代谢。这是药物真正开始起作用的阶段,在经过吸收、分布两个阶段后的药物,即将开始各种化学反应,常见的反应包括氧化、还原、中和等。

研究表明,药物的主要代谢过程都是在肝脏中进行的若肝脏出现问题,将影响到药物代谢,常见的负面影响有药物作用时间过长,药物毒性增加等。

提醒:4类药不能长期吃,多吃等于服“毒”!部分已被国药监召回

排泄。这是药物在人体内的最后一个阶段。无论药物处于何种状态,都将被排出体外,区别在于排泄的途径、排泄的速度。研究表明,大多数药物的排泄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的。除肾脏外,挥发性药物将通过呼吸道排泄,部分抗生素药物通过胆汁排泄等

二、常见的错误服药方式有哪些?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错误服药方式,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正确地服用药物,避免出现问题。

每顿饭后都服药。很多药物的说明书上,都明确地标示出“一日三次”的字样,因此让很多人形成一个误区:这种药物需要跟随着一日三餐的时间服用。殊不知,这种服药方式是错误的。实际上,所谓的“一日三次服用”是指在24小时中,每8小时服用一次药物。

提醒:4类药不能长期吃,多吃等于服“毒”!部分已被国药监召回

但患者也不宜将服药时间全部安排在白天,否则将使得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升高,到夜间将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浓度,对于患者的病情康复不利。

服药时饮水过少。很多人在服用药物时,为节省时间,常常只饮用几口水,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正确。这是因为很多药物都具有刺激性,饮水过少将导致药物滞留于食道中,致使食道黏膜被药物刺激。

在这种药物的刺激下,患者将出现咳嗽、局部炎症等症状,严重者将导致食道壁出现损伤。在此建议,患者在服药时,至少饮用200mL的温开水送服。

提醒:4类药不能长期吃,多吃等于服“毒”!部分已被国药监召回

服药后直接饮酒。很多人在服用头孢类药物后直接饮酒应酬,殊不知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这是因为头孢和酒精同时服用将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所谓的双硫仑样反应,是指头孢类抗生素药物抑制酒精的代谢——抑制乙醛脱氢酶的分泌,使乙醇不能在体内顺利代谢,造成体内聚集了大量的乙醛。

当患者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后,常常会出现面部潮红、球结膜充血、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现象,严重者将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抑制、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提醒:4类药不能长期吃,多吃等于服“毒”!部分已被国药监召回

拒绝空腹服药。因为部分药物对胃肠道有不良的刺激作用,因此很多人将药物服用时间安排在用餐之后,以减轻药物对胃粘膜、肠道的刺激。殊不知,这种认识并不完全准确。

这是因为部分药物在用餐后服用将影响吸收,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因此建议这些药物需要空腹服用。

譬如用于保护胃粘膜的药物奥美拉唑胶囊、兰索拉唑;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用于降低血糖的药物如格列吡嗪等,这些药物都是必须空腹服用的。

在此建议,只有正确用药才可以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但更需要注意的是,多种药物不能混合在一起服用,否则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甚至无法达到预期疗效。建议患者在服用药物之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或直接咨询医生。

提醒:4类药不能长期吃,多吃等于服“毒”!部分已被国药监召回

三、4类药不能长期吃,多吃可能变“毒药”!部分已被国药监召回

研究表明,市面上流行的很多种药物对肾脏、肝脏都会产生副作用。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这些药物。

造影剂类药物的毒副作用。由于造影剂具有高渗性,部分患者在使用造影剂之后肾小管出现损伤,继而引发肾缺血现象。另外,在服用造影剂之后,患者的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严重者还会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在这里解释一下,所谓的造影剂是为增强视觉效果而让患者服用的化学试剂,这些试剂的密度不同于周围器官组织,在服用后使用相关仪器进行显示图像。常见的造影剂有碘制剂、硫酸钡等。

提醒:4类药不能长期吃,多吃等于服“毒”!部分已被国药监召回

他汀类药物的毒副作用。所谓的他汀类药物的主要功能为降低血脂,常见的他汀类药物有阿托伐他定钙片、辛伐他丁等。但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造成转氨酶升高,继而对肝脏产生损害。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毒副作用。研究表明,非甾体类抗炎药服用不当将引起肝脏的生化指标异常,患者将出现食欲不振、眼部发黄、尿液发黄的现象。

在这里解释一下,所谓的生化指标是指通过静脉抽血的方式,进而了解患者的肝脏、肾脏、血糖以及体内部分酶的指标。主要包括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

提醒:4类药不能长期吃,多吃等于服“毒”!部分已被国药监召回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4种不能长期服用的药物

部分镇痛类药物。研究表明,部分镇痛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在镇痛的同时,对肝脏、肾脏产生的损伤也比较严重,具体的作用机制前文已有讲述,在这里不再赘述。在此建议,患者每天服用的镇痛药物剂量不能超过5g。

大剂量抗生素。研究表明,抗生素药物的服用在短期内可以起到抗炎解热的功效,但长期服用将增加肝脏损伤的风险,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病毒性肝炎。

提醒:4类药不能长期吃,多吃等于服“毒”!部分已被国药监召回

部分降压药。降压药分为长效降压药和短效降压药,其中短效降压药包括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但研究表明,长期服用上述短效降压药将导致患者的血压降低过度,出现头晕、贫血甚至是晕厥。

部分降糖药。原理与短效降压药雷同,糖尿病患者在长期服用短效降压药之后,会导致血糖过度降低引发低血糖症状。另外,这两类药物对肝脏、肾脏也会造成损伤,长期服用势必会给肝脏、肾脏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下面再为大家介绍几种已被国药监召回的药物,请大家提高警惕,不要再服用!

小儿酚氨咖敏颗粒。这种药物主要用于小儿的解热镇痛,但是它具有强烈的药物副作用和药物毒性,远超出小儿身体的承受范围,因此被国药监下令召回。

提醒:4类药不能长期吃,多吃等于服“毒”!部分已被国药监召回

小儿复方阿司匹林片。前文指出,诸如阿司匹林等镇痛类药物对肝脏、肾脏有一定的副作用,小儿复方阿司匹林片对小儿的代谢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被国药监下令召回。

氨咖敏片。氨咖敏片是一种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头痛的药物,但由于部分成分具有成瘾作用,因此被国药监召回。

延伸阅读:正确吃药的注意事项

用温开水送服药物。研究表明,用茶水、果汁、牛奶服用药物均会导致药物无法达到预期疗效,这是因为茶水中含有的茶碱、咖啡因等会中和部分药物中的酸性物质,降低疗效;果汁中存在的酸性物质也会将部分药物提前分解;牛奶和部分药物(四环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同时送服将导致沉淀出现。

因此,建议广大患者在服药时应用温开水送服。

提醒:4类药不能长期吃,多吃等于服“毒”!部分已被国药监召回

服用药物的时间很重要。对于可快速被身体吸收、几乎无刺激性的药物,患者应在用餐前服用一小时服用,此类药物包括酵母片、二甲双胍等。而对于部分存在刺激性的药物,患者应在用餐后服用。譬如:阿司匹林、水杨酸钠等。

部分药物应在患者入睡前半小时服用,譬如安眠药、止泻药等,但睡前不宜服用降压药物,这是因为患者在夜间血压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不宜服用降压药物。

参考文献:

[1] 马成林.切记!这样吃药不治病却有副作用[J].家庭生活指南,2021,37(06):182-183.

[2] 周晓洁.重视服药时间促进药效[J].祝您健康,2022(04):32-34.

[3] 长风.正确服用药物[J].新农村,2020(10):43.

[4] 刘丽萍,刘皈阳.饮料可以送服药物吗[J].发明与创新(中学生),2020(10):16.

[5] 欧金凤.服药方法需讲究[J].养生月刊,2020,41(06):487.

[6] 陈文贵.四种禁忌的服药方法[J].家庭医学,2020(02):23.

[7] 李国安.降压药宜早晨服用[J].金秋,2020(04):6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国药   头孢   降压药   造影   阿司匹林   肾脏   肝脏   副作用   小儿   损伤   类药物   药物   患者   常见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