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涯:在邓小平帮助下嫁给陈赓,养大5个孩子,遗嘱令人颇感意外

提起陈赓的名字可谓是如雷贯耳,北伐时两次救蒋介石性命,长征期间将周恩来抬出草地。

“文可提笔成锦绣,武可上马战强敌”指的便是我党这位难得的将军。

人们都说,如果陈赓不是后来和李克农一起负责特科工作,而是一直在军中指挥作战,那么开国元帅必有其一席之地,毕竟,就连林彪都做过他的部下。

傅涯:在邓小平帮助下嫁给陈赓,养大5个孩子,遗嘱令人颇感意外

陈赓

1939年3月8日,陈赓第一任妻子王根英所在部队,被敌人包围在冀南军区驻地。

本已突围成功的王根英,为了取回重要文件,再次杀入重围,结果不幸牺牲,年仅33岁。

当率领三八六旅西进的陈赓得到自己挚爱的妻子英勇就义的消息、又想到两人苦寻多年仍不知所踪的儿子陈知非时,一向幽默风趣,积极乐观的他,不禁悲从中来,痛哭流涕,他说自己愧对爱妻,要为她守节三年。

虽然妻子的突然离世给他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但在烽烟遍地的日子里,没有时间让他抚平情绪。

陈赓只能将仇恨化作继续战斗的力量,更加凶狠的打击日本侵略者。

在那段日子里,一向谈笑风生的陈赓不见了,他率领三八六旅一次次挫败日寇的进攻,死在他手下的敌军不计其数,甚至敌人在扫荡时,坦克上都涂着“专打三八六旅”的标语。

1940年夏天,陈赓突发大病,高烧昏迷长达半月之久,这一切都是思念亡妻所致。

傅涯:在邓小平帮助下嫁给陈赓,养大5个孩子,遗嘱令人颇感意外

王根英和儿子陈知非合影

中央认为陈赓的身体状况已经不适合在一线作战,于是派人把他送到太岳山将养身体。

巧的是他的老友——延安抗大训练部长王智涛就住在附近。养病期间,两人经常在一起谈心。

王智涛看到老友整日郁郁寡欢,心里十分难受。他决心医好老友的心病,还红军一位开朗、阳光、斗志昂扬的将军。

王智涛的妻子吴静是陈赓的老部下,对他的事十分了解。有道是心病还须心药医,想要让老首长尽快走出阴霾,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再次拥有爱情。

就这样,傅涯在某次去好友吴静家做客时,“十分巧合”的与陈赓邂逅了。

傅涯原名傅慧英,1918年出生在水暖风轻的浙江绍兴。

她的父亲是衙门的师爷,虽然收入尚可,但家中子女很多,再加上当时女子上学本就少见,父母也就没有让她读书。

在家中女孩子里,傅涯是年纪最大的,自然就要帮助母亲打理家务。

傅涯:在邓小平帮助下嫁给陈赓,养大5个孩子,遗嘱令人颇感意外

陈赓大将与第二任夫人傅涯

傅涯十分早慧,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她常常跟母亲哭诉,说自己也想读书。

一来二去,傅涯的母亲心软了,与父亲商量着给家中的女孩儿一个读书的机会。

一天父母将女儿们叫到堂前,问道:“你们都想上学吗?”女儿们自然给了肯定的答案。“那好”母亲说道“今后咱们家哪个女孩儿绣花最好,就可以上学。”

有了读书的希望,傅涯开始苦练绣花,起早贪黑的操持家务,最后终于如愿进入学堂。

读书可明德理,增知识,启智慧。在学校的傅涯,疯狂的汲取知识,同时思想也在迅速进步,逐渐破茧成蝶。

求学时傅涯就经常会和同学们上街游行,也参加过学生罢课,后来在大哥傅森的指引下到了延安。

这才有了前面说到的在吴静家偶遇陈赓的一幕。说来也怪,本来沉寂在丧妻之痛中的陈赓,见到这个开朗,漂亮的少女,竟然有了几分心动。

当时傅涯是与其他两个姑娘一起去的吴静家,意外见到陈赓,她们既激动又紧张。毕竟在她们面前的是一位传奇英雄,又是部队首长。

不过陈赓倒是十分平易近人,没有架子,交谈一会儿后大家也就放开了。过了一会儿,三位少女让陈赓给她们讲讲战斗故事。

傅涯:在邓小平帮助下嫁给陈赓,养大5个孩子,遗嘱令人颇感意外

陈赓

陈赓也没有拒绝,就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慢慢的陈赓竟然渐渐恢复了幽默风趣的本性,时而逗得三位少女捧腹大笑。

傅涯对陈赓讲的战斗经历十分佩服,禁不住多看了他几眼。却意外的发现这位首长十分年轻,相貌英俊,带着一副眼镜,斯文中又透露着一丝威严,眼中总是闪烁着睿智和自信的光芒。

王智涛夫妇一直观察着陈赓的表情,看到他眉飞色舞的讲起了故事,他们觉得这事儿有门儿了。

等到三位少女走后,王智涛问陈赓:“怎么样老伙计,你喜欢哪个?”聪明的陈赓马上就反应过来,说道:“原来你们想给我当媒人呀。”

不过陈赓并没有感到不好意思,而是坦诚的说道:“我最喜欢那个大眼睛的。”说得正是最漂亮的傅涯。

从这天起,王智涛夫妇就开始不遗余力的做起了月老,经常安排两人偶遇,给两人制造独处的机会。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陈赓对傅涯是真的动心了,不过他并没有忘记曾经的誓言,也对傅涯讲了王根英的事。

傅涯:在邓小平帮助下嫁给陈赓,养大5个孩子,遗嘱令人颇感意外

陈赓与傅涯

其实在傅涯心里也有一段朦胧的感情,童年时代的傅涯一直住在姨妈家,和她的表哥一起上学。

两人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感情很好。长大成人的表哥为人正直,仪表堂堂,心怀报国之志。

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救国的方法,上大学时他们也在同一所学校,慢慢的他们之间的感情升华成了爱情。

傅涯19岁时,表哥向她提出了结婚的意愿,当时的她并没有做好成家的准备,又不忍心当面拒绝,干脆来了个不告而别,选择了逃避。

但傅涯的心里一直有表哥的位置,后来听说表哥到重庆搞起了科研工作,她还写了好几封信,劝他来延安,只是一直没有收到回信。

陈赓听她讲了和表哥的过往,建议她恋爱也要考虑政治方向,一定要搞清楚她表哥究竟愿不愿意走革命道路。

傅涯听了陈赓的建议觉得很有道理,不过她还需要时间考虑一下。陈赓笑着说:“你可以慢慢考虑,有三年时间足够了吧!”

过了一段时间,傅涯终于盼到了表哥的来信,她兴冲冲打开信件,读到的却是表哥不会放弃在重庆的科研工作,更不会来没有条件搞科研的延安这个答复。

傅涯:在邓小平帮助下嫁给陈赓,养大5个孩子,遗嘱令人颇感意外

陈赓,傅涯及其子女合影

傅涯伤心地大哭了一场,哭过之后也为这段感情画上了句号。既然信仰不同,那就一别两宽,各自安好吧。

打开了心结,傅涯开始认真考虑和陈赓的感情。陈赓经过了多年血与火的考验,他曾经被捕,受尽酷刑没有背叛革命,信仰坚定;妻子过世,他发誓守节三年,可见他重情重义。

这所有一切,都让傅涯觉得,陈赓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好男人。于是她向陈赓表明了心迹,决定接受这份感情。

在之后的三年中,陈赓为了履行当初的誓言,一直和傅涯保持着一定距离,不越雷池一步。

慢慢的陈赓恢复了曾经幽默风趣的性格,生龙活虎的出现在抗战一线,再次成为侵略者提及变色的噩梦。

在陈赓为王根英守节四年后,这段经历了三年时间考验的感情终于开花结果。

1943年2月,在邓小平的帮助下,组织终于批准他们结为夫妻。

有人也许会奇怪,为什么两人结为夫妻还需要邓小平的帮助?问题出在傅涯的一个哥哥身上。

傅涯:在邓小平帮助下嫁给陈赓,养大5个孩子,遗嘱令人颇感意外

解放战争中的邓小平

原来傅涯有一个哥哥加入了国民党,当陈赓把申请恋爱的报告上报给组织时,得到的批复是“不同意”,理由就是傅涯出身有问题。

后来这件事情传到了邓小平耳朵里,有一次文工团表演节目,邓小平看到陈赓深情的注视着台上的傅涯,偶尔还会落下眼泪。

邓小平是了解陈赓的,如果不是用情极深,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不会如此。被两人深情打动的邓小平,找到了政治部,说服了中央领导,这才促成了两人的婚姻。

婚礼当天,邓小平和刘伯承专门给他们置办了一间新房,虽然受当时条件限制,婚礼办的很简单,但是战友们的热情却使婚礼热闹非常。

傅涯当场清唱了一首苏联民歌,使婚礼活跃的气氛达到了顶峰,部队中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婚礼三天后,陈赓和傅涯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新房,各自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两人每周只能见一次面。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生活安定对于普通人都是一种奢望,更遑论作为革命者的两人。

在此后的岁月中,陈赓和傅涯经常分隔两地,失去联系更是家常便饭,每次收到傅涯的信件,陈赓都如获至宝,要反反复复读很多遍。

而陈赓每天都会写日记,这些日记他总会想方设法交到傅涯手里保管。日记中记录着他战斗生活的点点滴滴,而记录最多的是他对傅涯的无比思念与深深爱恋。

傅涯视日记如珠如宝,总是随身携带,每次紧急撤离,她的第一件事就是带上日记。

傅涯:在邓小平帮助下嫁给陈赓,养大5个孩子,遗嘱令人颇感意外

陈知建和陈赓夫妻在一起

两年后,傅涯为陈赓产下一子,取名陈知建。

傅涯坐月子时两人正在延安,由于条件十分艰苦,陈赓有时甚至会亲自捡煤换钱,给妻子买营养品。

有一次陈赓到陈少敏家做客,发现她家里有一些红枣和红糖,当时陈赓没说什么,但是心里已经开始打这些东西的主意。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更何况陈赓能算得上半个“家贼”。一天,终于让陈赓逮到机会,趁着陈少敏出门溜进她家,准备对他心心念念的红糖和红枣动手。

不巧的是,陈少敏突然返回,把陈赓堵在了“作案现场”。这事儿要放一般人身上,肯定会感到不好意思,但我们的陈将军非但没道歉,反而满不在乎的直接讨要。

陈少敏也非常了解陈赓“厚脸皮”的性格,面对此情此景感到哭笑不得,最后还是大方的将红糖和红枣送给了陈赓。

没过多久,陈赓再次返回战场,家里只留傅涯照顾孩子。她一边坚持工作,一边养育陈知建。孩子渐渐长大,却很少见到自己的父亲。

傅涯:在邓小平帮助下嫁给陈赓,养大5个孩子,遗嘱令人颇感意外

有一次陈知建大闹着要见爸爸,傅涯如何劝慰都不行,万般无奈她只好带着知建辗转千里来到洛阳,见到了正在指挥战斗的陈赓。

陈赓见到爱妻幼子自然十分惊喜,可令人感到心酸的是,陈知建由于长期见不到父亲,竟然认不出陈赓,开口管陈赓叫陈叔叔。

陈赓不禁心中一颤,感觉自己对不住母女二人,奈何战事要紧,作为指挥官,他不能像普通人一样父慈子孝,承欢膝前,也只是和傅涯母子吃了顿饭,就叫人护送她们回延安了。

知建舍不得父亲,哭成了泪人,傅涯为了支持陈赓工作,抹着眼泪强行带走了孩子。

陈赓的长子陈知非是1933年王根英被捕时失踪的,多年来陈赓从来没有放弃过寻找陈知非的下落。

直到1946年,陈赓担任太岳军区司令时,才在上海地下组织的帮助下找到了陈知非,此时的陈知非已经17岁了。

原来当年在母亲被捕后,他就跟外婆和舅舅一起生活,外婆和舅舅的生活本就窘迫,陈知非的到来无疑是雪上加霜。

傅涯:在邓小平帮助下嫁给陈赓,养大5个孩子,遗嘱令人颇感意外

【陈知非老人与张洪涛先生亲切合影】

虽然外婆和舅舅的日子并不富裕,但他们却对陈知非异常疼爱,省吃俭用也要供他读书。

直到舅舅因为战乱失去了工作,家里实是无力承担学费,无奈之下,陈知非只得辍学。为了不成为家里的负担,他主动出去打工赚钱,做过报童,擦过皮鞋,一直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

陈知非在小姨的陪同下来到太岳司令部时,正赶上陈赓出去执行任务,只有傅涯在家。

傅涯得知陈赓长子到来,非常高兴,亲自下厨给陈知非准备了一桌饭菜,还主动和他谈心,为他准备了新衣服。陈知非在这位“后妈”身上感受到了久违的母爱。

数日之后完成任务回到家中的陈赓,看到长子和傅涯相处的如此融洽,他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和陈知非久别重逢,陈赓非常激动,将已经跟自己个头差不多的陈知非抱在怀中,流下了眼泪。

因为傅涯已经将陈赓多年来的情况告诉了陈知非,包括他母亲王根英牺牲的经过,和陈赓为了找到他付出的努力。父子两人之间的疏离感很快消失。

傅涯:在邓小平帮助下嫁给陈赓,养大5个孩子,遗嘱令人颇感意外

陈赓和夫人傅涯及孩子们在一起

聊天时陈赓问知非今后想做些什么?知非说想像父亲一样当兵杀敌,为母亲报仇。

陈赓思前想后,还是觉得应该让陈知非先学习文化知识,于是安排他进入华北大学学习。

陈知非上学后,陈赓四处征战,很少回家,照顾两个孩子的重担完全压在了傅涯身上。

傅涯对陈知非视如己出,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因为傅涯知道,在陈赓心目中,王根英的地位没人可以取代,爱屋及乌之下,她对陈知非自然也付出了真心。

不仅如此,善良的傅涯对王根英的母亲也极为尊敬,丝毫不逊于自己亲娘,她每个月都会按时给老人寄去生活费,无论自己过得如何,老人的生活费从来没有断过,直到去世为止。

傅涯一生共育有四个子女,他们都和陈知非处的很好,言必称大哥,对陈知非敬重有加。

建国后,戎马一生的陈赓没有时间享受胜利的果实,便马不停蹄的率部队奔赴云南进行剿匪任务,紧接着又到越南进行军事援助,随后又奔赴朝鲜战场。

抗美援朝胜利后,国际局势渐渐平稳,各国都开始大力发展经济,而我国在二战中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当时可以说是百废待兴,一穷二白。

搞建设最需要的就是各种专业技术人才,人才的培养得靠教育,陈赓临危受命负责组建一所现代化军事工程学院,这就是在后世名震海外的“哈军工”。

傅涯:在邓小平帮助下嫁给陈赓,养大5个孩子,遗嘱令人颇感意外

建国后的陈赓工作更加繁忙,很难照顾家里,家里的一切都拜托给傅涯。

傅涯也确实没有辜负陈赓,她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将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

1957年,在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两年后,由于长期的军事生涯受伤无数,再加上建国后长时间四处奔波没有好好修养,陈赓突发心肌梗死住院。

好在抢救及时,很快身体就恢复了健康。不过出院时医生曾再三叮嘱说他的问题非常严重,一定要好好修养。

可是出院后的陈赓依然我行我素,没几天又投入到了忘我的工作中。

一次有个国防项目试运行,出于好意,项目组并没有请他参加,可他听说了这件事,坚持要出席。

傅涯接到了军委办公厅的电话,希望她能劝陈赓在家休养,傅涯苦劝无果只有听之任之。陈赓回家后大声喊到:“傅涯,你赶紧跟军委汇报,我陈赓活着回来了。”

傅涯看着面色苍白的陈赓,既生气又心疼,可也拿陈赓没有办法。傅涯每次为陈赓洗衣服,都会看着他衬衣的胸口处默默流泪。

傅涯:在邓小平帮助下嫁给陈赓,养大5个孩子,遗嘱令人颇感意外

一家人合影

在陈赓每件衬衣的胸口处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傅涯知道这是因为每次陈赓感觉胸口痛,都会一面工作一面用手抚摸胸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磨痕。

1960年冬,陈赓的病情愈发严重,胸痛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难以忍受,他感觉自己恐怕时日无多,于是更加拼命工作,想在最后的时间里,把他心心念念的《作战经验总结》完成。

可惜天不从人愿,1961年3月15日,正在工作的陈赓,突然对傅涯说:“怎么我过生日,你也不给我做碗长寿面吃。”

傅涯感觉很奇怪,因为当天并不是陈赓的生日,不过既然丈夫想吃面,她又怎么会拒绝呢?看到丈夫捧着面条,吃得非常开心,傅涯也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1961年3月16日上午,陈赓心脏病再次发作,虽然医生尽了最大努力进行抢救,但终归是回天乏术,陈赓将军的生命定格在了这天,终年58岁。而他的《作战经验总结》仅仅完成了序言,终究未能完成。

陈赓的逝世给了傅涯巨大的打击,她因为伤心过度得了一场大病。

傅涯:在邓小平帮助下嫁给陈赓,养大5个孩子,遗嘱令人颇感意外

陈赓、傅涯以及孩子们合影

可生活终要继续,彼时的傅涯只有43岁,刚刚步入中年,她的四个亲生骨肉,最大的16岁,最小的年仅5岁。

为了5个孩子(四个亲生子、一个陈知非),也为了对陈赓至死不渝的爱情,本可再嫁的傅涯,决定从此单身,独自生活。

陈赓过世后傅涯第一件事,就是联系有关部门,要求撤掉家中电话和地毯。

用她的话说,电话是给陈赓办公用的,地毯是因为陈赓腿脚不好才铺的,现在陈赓不在了,她不能占国家便宜,这也是陈赓的遗愿。

她还坚持从当时分配给陈赓的房子中搬出去,她说这房子是大将级别的标准,现在她的级别不够不能再住。

此后的日子里,傅涯独自抚养五个孩子,不管生活有多艰苦,她都没有放弃对五个子女的培养。在她含辛茹苦的努力下,五个孩子各个不凡。

长子陈知非后来成为航天部的高级工程师,次子陈知建,三子陈知庶,小儿子陈知涯都继承了陈赓的遗志,在军队中成绩斐然,女儿陈知进成为著名医生。

傅涯:在邓小平帮助下嫁给陈赓,养大5个孩子,遗嘱令人颇感意外

傅涯晚年

在培养子女之外傅涯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整理陈庚生前的手稿上。读着这些丈夫亲笔书写的文字,就好像陈赓在身边陪她聊天。

傅涯一遍又一遍的阅读这些手稿,一句一句的整理成册,尤其是陈赓的日记,保存的最为完整,这才有了1982年《陈赓日记》的出版。

最让人感动的是,傅涯还走访了很多熟悉王根英的同志,将王根英的英雄事迹整理在一起,亲笔撰写了《报国何计女儿身》,并将之发表,让世人都知道这位巾帼英雄的传奇故事。

退休后的傅涯过上了深居简出的生活,也许是上天对她的回报,步入晚年的傅涯竟然得到了家人的消息。

1984年傅涯见到了久违的妹妹,二人将父母的骨灰葬在了家乡,傅涯心中从此再无遗憾。

2010年1月4日,傅涯走完了她传奇的一生,了无遗憾的闭上了双眼,享年92岁。

傅涯:在邓小平帮助下嫁给陈赓,养大5个孩子,遗嘱令人颇感意外

病逝前,傅涯留下了一份让人颇感意外的遗嘱。遗嘱中写到,她希望将陈赓的陵墓从八宝山迁出,让他和王根英在老家合葬。

2011年3月,陈赓的后人遵照遗嘱,将陈赓和王根英合葬于湖南湘乡,如今傅涯墓和王根英墓陪伴在陈赓将军墓的左右,陈赓将军也该安心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延安   孩子   都会   作战   遗嘱   长子   表哥   子女   将军   妻子   家里   父亲   意外   母亲   时间   日记   工作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