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珍与林彪妻子在苏联经历:不会俄语生活窘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国内局势紧张,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既要联合国民统一阵线进行抗日战争,另一方面也要面对国民党内部的暗中打压。

这时候,国际共产组就给中共提供了许多的帮助和支持。因为苏联有着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医疗技术,不少领导人都前往苏联进行学习和疗养。除此之外,不少领导人的亲属也出于各种原因跟随前往。

尤其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批领导人和领导人的亲属在苏联各地的儿童院和疗养院都有着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

当时作为毛主席前妻的贺子珍和林彪妻子张梅在苏联艰难度日,两个弱女子手无缚鸡之力,也不懂俄语,在异国他乡相互扶持,生活窘迫,谱写了一段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

贺子珍与林彪妻子在苏联经历:不会俄语生活窘困

贺子珍

贺子珍留守苏联

贺子珍是井冈山上的第一位女党员,她个性刚直,毅力顽强,这样一个坚强、毫不示弱的女性和毛主席在相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许多摩擦。

他们经常争吵,到最后一次争吵时,毛主席生气极了,他提出彼此暂时分开一段时间。性子急的贺子珍直接赌气和共产国际的代表跑到了苏联。而去往苏联过程中,毛主席曾多次派人前去挽留,但都没能留下意志坚决的贺子珍。

他们谁都未曾预料到,此次一别,再相逢之时,二人已然华发生,容颜老,一切沧海桑田,回首不过物是人非。抵达苏联的贺子珍语言不通,在东方大学艰难地学习,每个月只有少量的津贴补助。

她对毛主席自然是饱含深情的,于是对毛岸英和毛岸青两个在苏联求学的孩子也爱屋及乌。贺子珍会特意去看望两个孩子,用自己包容的心去呵护兄弟俩,而兄弟二人也能感受到贺子珍的善意,所以三人相处得十分愉快。

但贺子珍每次去看望他们都会带去一些物品,这令其生活愈发艰难和窘迫。当然,这只是经济上的压力,真正令贺子珍痛苦的,还是最后一个孩子的早夭,她的精神遭受了巨大的创伤。

贺子珍与林彪妻子在苏联经历:不会俄语生活窘困

异国他乡,独自产子,这个孩子对贺子珍而言无疑是上天的礼物,也是她感情最大的寄托。可命运没有饶恕这个可怜的女人,她儿子在六个月大时患上流感,最终不治身亡。

这对贺子珍来说无疑是一记重创,她亲手埋下了自己和毛主席的最后一个孩子,内心也像是埋下了永远无法弥合的伤痛。这件事也似乎隐隐约约地暗示了她和毛主席之间感情的破裂。贺子珍在经历丧子之痛后,经常怀念起和毛主席在国内的日子。

一天,读报员读到一条消息:塔斯社的记者在延安采访毛泽东,双方在窑洞里谈了很久,毛泽东与他的妻子江青,踏着月色在窑洞外送行。这个打击和丧子之痛一起摧毁了贺子珍的精神,她变得恍恍惚惚。而不久后周总理带来的信也印证了这个消息,这也彻底击垮了她。

贺子珍与林彪妻子在苏联经历:不会俄语生活窘困

贺子珍彻夜难眠,身体急剧地衰弱下去,整日恍惚,学业也荒废了。1940年底,按照中共的规定,到苏联去学习和治病的同志到回国的时候了。但贺子珍不想回国,她无法面对毛主席再婚的事实。于是贺子珍留在了苏联东方部教孩子们学中文。

但她内心的苦闷和痛苦始终难以消解,整日愁眉不展,在苏联的日子,没有好友聊天解闷,异国情调也让她时时刻刻思念起家乡,贺子珍从原先一个刚强、急性子的女战士变成了一个忧郁的成熟女性。直到后来女儿李敏被送到苏联她才得到了些许的安慰。

生活终将继续,爱人的再婚令她备受打击,可她曾经也是一位坚毅的女战士,如何会放弃对自我的努力。幸好,她的身边有爱女的陪伴,只是后来,因为李敏,贺子珍遭遇到了巨大的不幸。

贺子珍与林彪妻子在苏联经历:不会俄语生活窘困

国际儿童学院的艰难生活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原本受到集中招待中共领导人和重要人士因为德国发动闪电战,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他们都被苏共疏散到了苏联各地。

贺子珍就被疏散到了苏联国际儿童院,后来和毛主席感情破裂后,李敏也被送到了苏联。与贺子珍一起被遣送的还有林彪的第二任妻子张梅和她在林彪养病时出生的女儿林小琳。

贺子珍与林彪妻子在苏联经历:不会俄语生活窘困

张梅

当时的林彪同样是来苏联治疗枪伤,张梅一路从兰州辗转到莫斯科,陪同他一起出国,在颠簸中她还因为过度劳累而小产。这也埋下了她和林彪之间的感情隐患。

张梅是陕北人,个性活泼,非常漂亮,而林彪则性格内向。当时林彪在医院养病,常常有苏方邀请他们一起参加舞会等交际活动,张梅自然是想多出去见识见识异国他乡的风采,但是林彪并不情愿。

他们多次因为这件事而争吵,久而久之,个性上的矛盾加深,到林彪准备回国时,二人已经打算彻底分道扬镳了。1942年,林彪只身回国,张梅和女儿留在了苏联。两个女人带着各自的孩子就开始了在苏联的艰难岁月。

在国际儿童院的日子,贺子珍和张梅并不好过。首先就是语言问题。由于当时出访苏联的干部时间都比较短,这些同志如果花很多时间学习俄语,未免太浪费时间。因此,当时留在苏联的同志基本都不怎么懂俄语。

贺子珍与林彪妻子在苏联经历:不会俄语生活窘困

贺子珍和张梅原先是作为领导人的亲属,有翻译的随同,但特殊时期,不懂俄语的她们无论是外出还是平时的生活交际都很不方便。因此贺子珍和张梅只能整日困在楼里,也没有机会和人交流,孤单和寂寞成为了她们这段苏联时期的主色调。

其次当时的院长玛尕洛夫和他的妻子伊莲娜非常歧视中国人,时常克扣中国孩子和贺子珍他们的口粮。还经常无缘无故地找他们的麻烦和大声训斥他们。

他们对两个中国女人怎么看都不顺眼。贺子珍和张梅语言不通,也不认识其他人,找不到工作只能被困在国际儿童院里,于是院长就认为她们想要偷懒不干活。

但事实是贺子珍和张梅两个成年人的伙食常常就是一点点面包,有时甚至还不如孩子们吃得多。为了填饱肚子,贺子珍不得不依靠变卖自己的衣物度日,但即使这样,她们也时常吃不饱,生活十分窘迫。

在这样的苦闷下,贺子珍脾气变得很差,在儿童院里她动辄因为不顺心的事情打李敏,这让周围的人对她印象很不好。

贺子珍与林彪妻子在苏联经历:不会俄语生活窘困

精神院的可怕遭遇

也就是因为这样的个性给贺子珍带来新的麻烦。李敏当时因为生病被贺子珍带在身边照顾,国际儿童院长玛尕洛夫看到贺子珍经常发脾气和打骂孩子,加上对中国人的偏见,竟然认为贺子珍患上了精神疾病,意图把贺子珍送进了苏联的精神病院。

当时院长想要把刚痊愈不久的李敏带回儿童院,但是贺子珍担心女儿的病情便迟迟不肯同意。院长认为贺子珍就是想借带孩子的名义偷懒不干活。个性火爆的贺子珍当场就和院长发生了争吵。

语言不通的情况下,院长将激动的贺子珍视作有精神疾病。在不欢而散后,院长偷偷联系了几个强壮的医护人员将贺子珍强行送到了精神病院。瘦弱的她当时紧紧抓住门框,高声喊道:“我不是疯子!我不能离开我生病的女儿!”但是她又怎么敌得过几条大汉呢?

就这样,贺子珍被拖出了房间,和女儿硬生生地分开,送到了苏联的精神病院。在这里两年多,贺子珍受尽了折磨,她无法见到心爱的女儿,也因为语言不通而无法和周围人交流,在日复一日的吃药和治疗中,一个正常人都要被折磨出精神病!

贺子珍与林彪妻子在苏联经历:不会俄语生活窘困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稼祥前往苏联看病,从儿童院的领导人子女得知贺子珍被送进精神院的事情,经过他的多方努力,苏联政府才同意将她放出来。

从精神病院出来的贺子珍身心饱受摧残,这个坚强的女人在出院后见到自己已经长大的女儿,终于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这些年战争带给她的伤害都化作泪水洗刷她的委屈,但永远都冲刷不掉她内心的痛苦。

1947年,时隔十年后,贺子珍终于从苏联回到了中国。而张梅在和林彪彻底断绝关系后,就在苏联与人组建了新的家庭,也过上了安稳而幸福的生活。

贺子珍与林彪妻子在苏联经历:不会俄语生活窘困

两个弱女子在战争时期的异国生活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摧残和伤害。贺子珍不仅身体上遭受战争的创伤,更是经历丧子之痛、婚变被强行送进精神病院等一系列重大打击,更别提其在饮食和生活上的窘迫。

她和张梅就像是历史中无数普通人的缩影。战争是残酷的,它使得每一个普通人都遭受无可避免的灾难。因此,在这样和平的年代,我们不仅要感恩前人为和平做出的努力,更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俄语   苏联   洛夫   窘困   精神病院   窘迫   异国   领导人   院长   艰难   妻子   女儿   战争   两个   儿童   孩子   国际   林彪   贺子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