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先驱、四川省原副省长李筱亭重庆往事(下)‖胡平原

辛亥革命先驱

四川省原副省长李筱亭重庆往事

(下)

胡平原

五、帮助重庆革命者进行地下斗争

1929年,李筱亭在成都难以掩护,组织上安排他到双流县(今成都市双流区)彭家场乡下周列三家隐蔽。他先在附近私塾教了一年书,后为掩护更多的同志,周列三利用周氏宗祠筹办一所完小,李筱亭为学校取名“建平小学”。这时,李筱亭化名彭俊升,改籍贯为富顺县,蓄长须,人称“彭胡子”。平时穿蓝布衣衫,青色马褂,下课后还要到齐膝盖深的溪水里洗衣服。衣服破了,自己缝补,自己纳鞋底做鞋。后经组织同意,将爱人何肇先、女儿彭琳、儿子彭洪接来,没有被盖,还是由王干青支援的。虽然处境困难,但他很乐观,有说有笑。

王干青在绵竹领导群众反对军阀横征暴敛,率农民武装围攻县城失败后,于1930年底举家来建平小学隐蔽。危石顽因被通缉,1931年由组织安排到此,他爱人戴菊菲任图画课教员。危石顽1926年领导綦江东溪饥民抢米斗争,曾得到莲花池省党部支持。戴菊菲是中法大学学生,常听李筱亭作政治报告,早就敬仰,在此患难相逢,倍加亲切。危石顽生病,李筱亭帮助买药调理,补给营养,送成都住院,后决定回江津农村隐蔽。李筱亭又关切地嘱咐:“入山唯恐不深,提防猛虎伤人。”给危石顽夫妇留下深刻印象。

1932年,郝谦因病,省委罗世文安排他到双流彭俊升处休养,见面方知彭俊升是李筱亭,敬慕之心,油燃而生。

李筱亭和王干青,学识丰富,品德高尚,深受地方人士敬重。他们便借此开展党的统战工作,争取开明人士如王绍东、周次文、周海楼、周文台等人,以后这些人多数都成为民盟会员。

1933年,周氏族中的封建顽固势力,攻击周列三占用供奉祖先的祠堂办学,在清明祀祖会上大肆哄闹,妄图搞跨学校。李筱亭和王干青动员王绍东出任校长,以王在地方上的威望,周氏顽固族人不敢反对,而李筱亭、王干青还是继续留校隐蔽。

1934年,建平小学与廉溪小学合并为歧阳小学,李筱亭等仍继续在此教书隐蔽。

李筱亭学识渊博,乐于为小学生讲课,培养后代。他选用有人民性的诗文,揭露反动政府的腐败;讲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结合介绍“九·一八”“一·二八”等事变中的抗日英雄,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一位当年的学生后来回忆道,还清楚记得彭老师讲〈苛政猛于虎〉,他讲后提问:“古代有苛政,现在有没有?”不等学生回答,又接着大声说:“有,而且比古代有过之而无不及,民国才二十年,四川军阀征粮已征到六、七十年了,你们说,这是不是苛政?”这时彭老师非常激愤,大声怒吼:“这是什么政府?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课堂上寂静无声,全被教师的激昂情绪所感染。

这位当年的学生还回忆道,彭老师批改作文,十分认真,常通过批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一个学生的作文中,增加了这样的字句:“人之具有知识,亦如操持戈矛,如操持者为端人,则可以锄强扶弱,以致升平;如操持者为曲士,则可以贼飞人而乱天下。”发作文本时又给以启发说:“蒋介石和大大小小的军阀就是曲士,拿着武器屠杀人民,红军就是端人,拿着武器为人民的自由幸福战斗。”使学生明辨是非。

李筱亭的耕耘,确实换来了丰收,学生周铁镐、辛树荣、周海文、周继丰等后来都成了党的骨干,有的奔赴抗日前线参加了八路军队伍。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李筱亭被解除通缉,接着经组织同意与叶德生一道出川考察抗日形势。经南京、上海至广州时遇卢沟桥事变发生,李筱亭便与刘公潜一道赴香港,劝说熊克武、但懋辛参加抗日救亡,熊、但即和他同转南京。李筱亭和陈同生引见熊、但会见了中共驻南京军事代表叶剑英,后又单独引见了泸顺起义时的总指挥刘伯承。

李筱亭在考察结束后,1938年春,应成都协进中学校长谷醒华、肖华清之聘,到该校任教三年有余,参加中共省工委协进中学直属党支部,和吴德让、张象贤、赵德勋等编成一小组。

在抗日高潮时期,李筱亭仍然默默为党培养人才,把较成熟的学生王剑青、罗署华等介绍到延安抗大学习。

李筱亭年愈老而性愈直,1939年,他60岁生日,师生们为表示敬重为他祝寿,他即席发言,谴责蒋介石和杨森在平江屠杀涂正坤等新四军干部。军事教官林国威知道后,极为恼怒,纠集一批反动学生,找校长肖华清大闹以致通宵达旦。

1940年,国民党特务在成都制造了“抢米事件”,次年“皖南事变”发生后,组织立即通知李筱亭撤退回自贡市沿滩区漆树乡隐蔽一段时间。

1942年春,李筱亭又经老友穷秀才林悦葱介绍,在贡井五皇洞设馆教私塾,这时他已63岁,还自理生活,颇为艰苦,然而他却泰然处之。他对学生谆谆教导,诲人不倦,有个学生爱思考问题,谈话间表示对共产主义不理解,李筱亭不便公开答复,端午节他和这个学生一道步行回家,才把他的疑问耐心给以解释。他从孔子空想的“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的大同世界,一直谈到科学共产主义。返校后,还将莲花池省党部的一些文件交给这个学生学习,使这个学生受到很大教育。这段时间,他曾被邀请到宜宾会见过爱国将军冯玉祥。

1943年,李筱亭在贡井教私塾,利用农历8月27日孔子诞辰,邀请自贡市一些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和部分学生家长到学校集会,宣讲孔子的《大同篇》。他愤激地说:“有的人讲‘天下为公’,实际搞专制独裁,谋私,要是孔子生活在今天,也会大喊冤枉”。听的人都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

李筱亭在自贡常被特务监视,敌人扬言:“不许李筱亭到处招摇撞骗!”学生家长也受到威胁。他无可奈何于1945年春离开自贡到重庆,通过《新华日报》与中共中央南方局接上头,南方局派洪诗予与他联系,并送来中共七大有关文件。党组织要求他在国民参政会外做些有益工作,于是,李筱亭又在重庆这个历史名城忙起了党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

六、李筱亭在巴县图书馆工作

1945年夏的一个星期天,在道门口一家老字号内,李筱亭会见了正在参加国民参政会的朱叔痴和但懋辛等,后来由朱叔痴协助安排李筱亭在巴县图书馆做编辑工作。

在巴县图书馆工作期间,李筱亭把巴县图书馆的藏书移居到鹿角场罗家沟图书馆,躲过日本飞机的空中袭击。年已66岁的李筱亭,一大清早就穿上草鞋,背上背包,精神抖擞地从望龙门爬15里山坡路上黄角丫,在猪市坝饭摊上吃“冒儿头”(饭碗堆尖尖的白干饭)。他在罗家沟从夏到秋,每天读书看报,在门前溪边洗衣服,自己推磨做豆瓣酱,晚饭后在院坝和农民谈家常,摆龙门阵,外表看似很像普通人,而他内心却如波涛激荡,长江之水奔腾不息。他曾赋诗一首,诗曰:“阅时伤鼎沸,狐鼠任纵横,倾天终待补,恨海岂难填!”谁知这个乡下佬,竟是炼石补天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一些缺乏政治经验的上层人物把抗战功劳和国家的前途,放在蒋介石身上,李筱亭的老师陈梅谷老人竟作诗,歌颂蒋介石。李筱亭和诗一首,以诗开导,其中有如下诗句:“穷黎战殁达官还。洒尽玄黄血更殷”,以示胜利是群众的鲜血换来的。“可怜放弃园陵日,正是摧残骨肉时”,揭露蒋介石依靠美帝主义发动内战。“天下安危未可知,神州满目正疮痍”,指出国家前途还有待人民去发奋图强。

李筱亭不仅作诗抒怀,而且还竭尽全力,默默地从事反蒋爱国活动。国共和谈,政协开会期间,李筱亭和郭沫若作东,借枣子岚垭吕超住宅,宴请中共党的领导人周恩来、王若飞、董必武、吴玉章、王维舟等同志,与辛亥革命老人熊克武、但懋辛、朱叔痴、吕超、余蕴兰等。过两日,吴玉章又借原地还席,以增进友谊,加强联系。

七、李筱亭受到伟人毛泽东赞扬

李筱亭还上书毛泽东主席,分析四川的上层军政人物,毛泽东回延安前在百忙中回信曰:“大教,崇论宏议,善为图谋,佩仰不尽,谨申谢意。”

李筱亭还参与了《建国教育社》的筹备,被选为常务理事。1946年的较场口事件中,李筱亭在主席台上,由福人中学教导主任杨青护卫,安全离开会场。

国民政府迁南京后,共产党决定让李筱亭到成都作辛亥革命老人和上层军政人物的统战工作,他因年老体弱,昼夜奔忙,将腿跌伤,卧床多日,吴玉章专门派人送去云南白药,到6月才正式能行走。此时,成都正发生捣乱《华西晚报》,查封《民众时报》,毒打、侮辱张澜等一系列特务暴行。李筱亭对此无所畏惧,他尚未住定,即派孔陈云回川南,李代斌去川北搞武装活动。李代斌在大足、巴中、达县等地搞了些枪支,又去南充南溪口,在华健、袁观领导下,组织川北游击队。他自己在成都走访了几十位辛亥革命老人,他们皆因慑于蒋介石的反动势力,以年老力衰相推卸,甚至有的怕受牵连,相戒不与来往。

李筱亭因连日奔走,竟至病倒在床,十几天昏迷不醒,还要靠人抬着他转移住地,以避免特务跟踪。王干青、杨伯凯、周列三、江子能、邓仂刚等老同志都来探视,极为关心,后送青龙街省立医院,由张志和等人负担医疗费用。

王干青和杨伯凯商量,将自己兼任的“普济堂”堂长名义,让给李筱亭,以便有个安身之处。李筱亭去后将“普济堂”更名为“安老所”,着手清理财务,修缮房舍,改善孤老生活,安排适合孤老生产门路,而他自己的待遇,只有本人伙食。同时他还给宝元通公司和中国百货公司的店员上文化课,以维持家庭生活。不久,这事被反动分子所知,加以攻击诽谤,门前常有特务监视,李筱亭熟视无睹,处之泰然。

1942年,在粮食部门作秘书长的老友刘公潜病逝,粮食部长徐堪过去与李筱亭在广州时有友谊交往,邀请他接替刘公潜的职务,被他谢绝。

1947年,于右任奉蒋介石之命到成都寻访他,他躲藏了一个星期,避而不见。四川大学校长黄季陆尊他为长辈,欢迎他去川大任教,他以年老体迈婉言推辞。

“人穷志不短”是李筱亭的立身之道,也是他评人的标准。他在谈到梁漱冥及其思想时说:“梁先生之为人,确系学者,而无革命性,故只好退而著书。但不参加国大,亦算有特识。”

1948年至1949年三大战役胜利,李筱亭即利用时间和王干青、熊子骏、江子能、邓吉刚等经常密商,策动熊克武、但懋辛组织“善后委员会”,迎接解放。吕超去成都,李筱亭策动他以同学关系联络邓锡侯、刘文辉等共商起义。过去一些不敢讲话,相戒不与他往来的人,现在都主动找上门来,他便约王干青来安老所共同进行策反工作。李筱亭把安老所办成了党在成都的一个活动据点,罗石生奉吴玉章指示,到成都找杨伯凯联系,也在此接头谈工作。成都地下党常常在此碰头或存放革命书籍和印刷品。

1948年底,党的市郊工作组长张万禄,在新津花园场组织农民武装,伪行辕将这作为重大案件,抓了张万禄的妻子,追捕张万禄甚急。中共成都市委书记洪德铭与张万禄约定在安老所碰头研究,留宿一夜,决定张万禄迅速转移重庆。

1949年,罗鬓渔、易野元、田一平、胡春浦等组织中共四川省临时工委也得到李筱亭的大力支持,联系了邓吉刚、贾子群、韩伯诚等常来安老所开会。李筱亭又派安老所管总务的江启吾去川大印刷厂管总务,协助罗鬓渔、邓吉刚开展活动,印刷宣传品。

敌人面临崩溃,也就更加疯狂。1949年7月中旬的一天,安老所门前有4个便衣特务堵住,李筱亭立即从后墙倒塌处逃走,匿居东郊牛市口,3天后又转移西郊苏坡桥。他剃去胡子,拔掉假牙,头戴布帽,身穿粗布褂,又称“彭先生”。他关心王干青的安全,叫江启吾迅速通知王干青转移。王干青说:“有准备不要紧”。哪知结果被捕,解放前夕与杨伯凯等一同被杀害于成都十二桥。

八、李筱亭在重庆会见军事家刘伯承

解放军进成都第二天,王维舟即驱车寻访李筱亭,但未见到,第三天李筱亭主动前往去见贺龙、王维舟。

1949年12月27日,贺龙十八兵团与刘邓二野在成都会师。在会师大会上,李筱亭第一个代表地下党发言,受到热烈欢迎。他又向贺龙提出修建川藏公路。贺龙拍着他的肩膀说:“胡子,你说修建公路的事,部队已经出发了。”

成都解放后,李筱亭任成都死难烈士追悼会筹委主任。为修建墓地,收殓遗体,安抚家属,筹备追悼会等,终日忙碌。在成都十二桥掘出烈士遗体,王干青烈士被棕绳牢牢捆绑,胸前一子弹穿背。烈士生前工作的培根火柴厂的孤寡老人们,主动拿出白绸裹尸入殓。杨伯凯烈士,黑布蒙头塞嘴两臂反绑,棕绳几乎把嘴勒到耳根,胸背全是血迹。他的同乡要求迁回故里安葬。李筱亭作为幸存者,满怀对敌人的仇恨,悼念战友,奋力工作。

1950年2月,李筱亭到重庆会见刘伯承,任“三·三一”惨案纪念会筹委会主任。刘伯承亲自参加筹委会成立会议,并亲自审阅会议文稿。大会于3月31日在重庆实验剧场召开,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重庆市军管会主任张际春主持,李筱亭、萧华清、杨闇公的女儿都讲了话。

后来,李筱亭又任西南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这时,刘伯承尽管工作繁忙,但和李筱亭仍然时有交往,关心他的学习条件情况,亲自给他开列学习书目,并为他找了一个好秘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筱亭已年愈古稀,仍壮志满怀,常想到西南各地巡视。他说:“不要认为恶霸打倒了,就不会产生新恶霸,三反过去了,就不会再有贪污。”1953年底,西南局一级机构取消,四川四个行署合为一省,李筱亭调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后任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并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1年,李筱亭因病逝世,享年82岁。

李筱亭像

李筱亭逝世后,家乡党政为他立碑,以示永远纪念。

(全文完)

参考资料

1.《自贡市沿滩区党史资料汇编》

2.《沿滩区文史》

作者简介

胡平原,笔名:黄慧清、胡新,1957年10月生,大学学历,语文高级教师,退休前为四川省自贡市高新区红旗小学教师。1978年起,在《炎黄春秋》《人民政协报》《中华文学》《中华魂》《纵横》《作家文摘》《西南作家》《文史》《四川政协文史》《军事史林》《文史春秋》《档案记忆》《江淮文史》《收藏界》等报刊发表作品1000多篇。现为中国网络诗歌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自贡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巴南区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纪实文学学会会员,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重庆市中共党史学会会员,重庆市巴南区政协、民盟特约文史研究员,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党史研究室《口述巴南党史》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辛亥革命   重庆   自贡市   建平   孔子   巴县   重庆市   特务   成都   先驱   省长   蒋介石   文史   中共   往事   组织   学生   工作   胡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