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方先觉走投无路向日本人“投降”,脱险后被世人称为英雄

1944年,日军意图进攻中国平汉铁路南段、粤汉铁路中段等铁路沿线。日寇想打通大陆的交通线,摧毁中国西南地区的中美空军基地,他们将这场行动称为“一线作战”。

5月,日军征调了8个师团、4个独立旅团共20余万兵力,开始对湖南发起进攻。国民党第四军张德能是长沙的守军,由于双方兵力悬殊,长沙6月沦陷。

日军沿湘江东岸突进,不日到达了衡阳近郊,他们继续南进,想牵制住衡阳之外的中国军队,让衡阳守军成为孤立无援的孤军。此时镇守衡阳的中国军队正是国民党第9战区第27集团军第10军,军长为方先觉。

1944年,方先觉走投无路向日本人“投降”,脱险后被世人称为英雄

图|方先觉

方先觉手中只有1.5万左右的兵力,他率领战士们抵抗了20万日军的3次总攻。战至最后,第10军伤员已有6000多名,已经无法随军行动。

方先觉率领第10军守卫衡阳城已有47个昼夜,在敌我实力悬殊的境况下,中国守军战至最后一刻,阵地全毁,伤亡惨重,他们已经无力再战。方先觉与各师长决定背水一战,向统帅发出了“最后一封电报”:

“今晨,日军从北门攻入,我方再也没有兵力可以阻击。我等誓死守卫国家,不负军座的看重与提拔,此电恐怕是我们发出去的最后一封电报,望来生再见!”

8月8日,衡阳正式沦陷。在日本的战史上,他们称衡阳之战是一场“苦难的战役”,牺牲之大,令人惊骇。

日军扣下方先觉后,处处礼遇,千方百计拉拢他。方先觉只向日军提出了三个要求:

一、保证第10军的官兵安全,让他们休息;

二、厚葬阵亡的官兵,救治伤患;

三、我军守城的官兵绝不离开衡阳城。

在方先觉的坚持下,2000余受难官兵和7000多伤患幸免于日军的屠杀,方先觉也戴上了一顶“汉奸”的帽子。

国民党当局立即展开了救援,蒋介石动用了军统特务。11月,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方先觉在军统特务的接应下成功脱险,辗转来到了重庆。方先觉心中惶恐不安,他认为自己既未成功,又未成仁,羞愧难当。方先觉心有愧疚,自认为未竞全功,惟欠一死。

蒋介石与方先觉见面,悲喜交加,蒋介石曾经在几日中记载:“有隔世重逢之感!”一句“隔世重逢”,对应上了方先觉最后一封电报中的最后一句“来生再见”。

方先觉回归时,是一名抗日英雄。

1944年,方先觉走投无路向日本人“投降”,脱险后被世人称为英雄。有人肯定要问了:“你们就那么相信方先觉?在抗日战场上投降,这难道不是贪生怕死?”

方先觉脱险后,的确有一些非黑即白的人,批评方先觉。但方先觉的抗日功绩是国共两党认可的,衡阳战役的艰辛,常人难以想象,蒋介石估计7天后,第10军就会全军覆灭,可方先觉却带领部队足足守了47天。

方先觉“投降”日本人,仍被称为抗日英雄,并不是没有道理,这与他的人格魅力和抗日功绩分不开。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利用方先觉“投降”一事大做文章。

1944年,方先觉走投无路向日本人“投降”,脱险后被世人称为英雄

图|方先觉

被黄埔军校开除学籍

1905年,方先觉出生于江苏省萧县方家寨一户乡绅世家,家中有5个兄弟,他排行老三。方先觉的父亲是清末秀才,家中十分重视教育,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方先觉幼时就表现出了惊人的智力,入私塾启蒙,他常常会得到先生的赞扬。1917年,方先觉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萧县第四高等小学,三年后进入了徐州中学。方先觉立志救国,他认为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国家不兴,乃国家法律不完善,方先觉选择法律专业。

1924年,方先觉在上海政法大学中接触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萌生出了革命的思想。恰逢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王仲廉来到上海秘密招生,方先觉打听到消息后,跃跃欲试,决定投笔从戎。

1925年,方先觉顺利地通过了考试,成为了黄埔军校第3期入伍生总队第1营的一名入伍生。

11月,方先觉在军校吃饭时发现,学生餐饮质量出现了变化,相比之前下降了不少。方先觉和同学们秘密调查,发现原来是军校军需处一名军官将学生们的伙食费贪污了。

方先觉来到黄埔军校参军目的就是为了报国,出了这件事,方先觉认为军需处的官员“败坏”了黄埔军校的名声和风气,想到这里,就气不打一处来。方先觉立即动员同学,打算给这名官员一个教训。

方先觉作为带头人,带着几名同学在小路上,将军需官员拦住拖进小巷子里暴打了一顿,出言警告,警告他不可贪污。军需官员被打得鼻青脸肿,连滚带爬逃走了。人是上午打的,下午方先觉就被叫去了办公室。

校方严厉批评了方先觉以下犯上的行为,方先觉辩解道:“事出有因,军需处的人德不配位,贪污学生们的伙食费。”校方给出的回应是:“长官纵然有不对,带人滋事也是莽夫行径,不是解决办法。”

1944年,方先觉走投无路向日本人“投降”,脱险后被世人称为英雄

最后,校方开除了方先觉的学籍,其他参与者留校观察,暂时保留学籍。此时,方先觉离毕业就差一个月,一时冲动盲目行事让他失去了学籍。一年的寒窗苦读,全都打了“水漂”。

这放在谁身上都接受不了,但方先觉并没有因此垂头丧气。即使没有学籍,他也决心要在军中干出一番事业来。

战场上的英雄

1926年2月,方先觉被派到了何应钦的部队,在卫立煌手下担任排长,军衔为少尉。方先觉在北伐战争中,一鸣惊人,屡立战功。

1927年,部队驻守沪宁一带。两年后,方先觉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周蕴华。周蕴华小姐是上海浦东人,两人相识后一见钟情。周蕴华的父亲在上海开米厂,家境殷实。周蕴华出生于1912年,比方先觉小7岁,生得美丽动人。

方先觉身高1.84米,身材魁梧,样貌英俊潇洒。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只是两人言语举止发于情,止于礼。

一次,方先觉与周蕴华相约在上海一处公园游玩,两人在划船游湖,方先觉终于将心迹吐露,带着开玩笑的口吻说道:“我想要永远和你在一起,如果你不答应嫁给我,这一生也没有什么意思,我跳河算了。”

周蕴华被逗笑了,气氛十分轻松。方先觉着急道:“我没有开玩笑,我对你是真心的,你不信我现在就跳。”方先觉说罢,就起身,周蕴华一把抓住他,同意了方先觉的求婚。

这一年,17岁的周蕴华嫁给了方先觉,随军奔波,相夫教子。

1931年,方先觉时任中校团副,带领部队参加了淞沪会战。次年3月,日寇侵犯察哈尔,方先觉奉命北上增援,参加了著名的古北口战役。每次与日军作战,方先觉都奋不顾身,视死如归。

在1937年至1941年这段时间,方先觉先后参加了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方先觉战功赫赫,从团长一路升迁到了旅长、师长,军衔少将。

1944年,方先觉走投无路向日本人“投降”,脱险后被世人称为英雄

1941年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方先觉身陷囹圄,形势危急。方先觉认为自己难逃一死,给妻子周蕴华留下一封遗书,托人送到妻子手中。送信的人找不到周蕴华,就把信寄给了长沙的一家报社。

1942年,《长沙日报》将这封遗书刊登在了头版,上面写道:

“蕴华吾妻,我奉命守住长沙,任务重大。长沙的存亡关系到了中国抗日战局的成败。如今我身临绝境,唯有以身殉国。假如我身死,政府会关照你们。你一定要教导孩子们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大学,继承我的遗志,报效国家。我在地下得知,含笑九泉。还希望我的妻子不要过于悲伤。”

3月,方先觉升任为第10军军长,他成为了在黄埔军校同一批学生中最早成为军长的人。方先觉遇战,指挥得当,头脑清晰,骨子里更是有一种不惧生死的勇气。

这一年冬天,方先觉带领第10军参加了常德会战,表现优异,获得了保定勋章。方先觉在重庆,蒋介石几次三番同时召见了方先觉、何应钦、陈诚等高层。散会后,陈诚与何应钦都想拉拢方先觉,想让他加入自己的派系。方先觉不为功名所诱,拒绝道:“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我只知道报效国家,不能供私人驱使。”

炸弹两次都落在方先觉身边

1944年6月23日至8月8日,湘南衡阳历时47天的保卫战,是抗日战争以来作战时间最长、战况最惨烈、敌我双方伤亡最多的一次城市争夺战。这场争夺战震惊中外,甚至被载入了史册。

衡阳是湘南地区的政治中心,农业矿产资源都非常丰富。水路陆路交通便利,是内陆与南部沿海相通的咽喉要地。抗日战争打响后,沪、宁与武汉、长沙等地的工厂都迁来了,衡阳的税收飙升至全国第三位,有着“小上海”的称号。

因此,国际上不少人认为衡阳比长沙更为重要,是战略要地。

1944年,方先觉走投无路向日本人“投降”,脱险后被世人称为英雄

图|蒋介石

蒋介石将这块战略要地交给方先觉,对他说道:“我信任你,只要你守住衡阳两周,就算任务完成。”

方先觉接受任务,带领第10军马不停蹄开始赶往衡阳前线,成为了守城的主力部队。方先觉抵达当日,就立即来到前沿阵地,指挥部队修建防御工事。

时任第二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李玉堂(原10军军长)私下里对第10军第3师师长周庆祥说道:“日本人一定是有备而来的,衡阳现在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日本人想必已经将它视为囊中之物。我们的武器和人马比不上日本人。衡阳要不了几天,就会失守,你最好早做打算,保存实力,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方先觉考察地形,研究攻防地段,他认为东南方五桂岭,前面地形开阔,山岭险峻,易守难攻,应着重防御。美国顾问贺克不同意这一观点,方先觉耐心解释,将贺克带去阵地,反复讲解,这位美国将军才勉强点头同意。后来战斗打响,事实证明方先觉的观点是正确的。

方先觉将敌前指挥所设在了距五桂岭200米处,战斗一触即发,五桂岭成为了日军进攻的重点目标。日军的飞机、大炮交替作战,轮番轰炸。方先觉镇定指挥,下达作战指示:

一、看不见不打;

二、瞄不准不打;

三、打不准不打。

方先觉说道:“每一颗子弹都要用在鬼子身上,要不然还不如不开枪!”

由于指挥所离前线太近,方先觉还在下达作战指令,一颗炸弹就落到了方先觉的脚边。幸运的是这颗炸弹没有爆炸,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经此一事,军参谋长建议道:“指挥所离战斗前线太近了,我们必须往后撤。”

方先觉坚定地说道:“我不能撤,我必须要与阵地共存亡。”军长都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军中的将士们更加不畏牺牲。

方先觉的英勇是有目共睹的,曾经他左腿中弹,有一块弹片卡在关键部位,不能取出。到了晚年连走路都非常艰难,仍然不肯退下治疗。战前,方先觉曾经和李玉堂在银行门口交谈,天上落下了一颗炸弹,就落在二人的身边。出人意料的是,这又是一颗哑弹。方先觉笑着说道:“我命大,阎王爷都不收!”

衡阳保卫战之惨烈

衡阳保卫战,打得昏天黑地,这次来进犯的部队正是日本关东军精锐部队。日军首领曾经扬言说道:“三天攻下衡阳。”日军动用了两个机械化师团进行了地毯式轰炸,甚至动用了毒气弹,却仍然没有撼动衡阳。

1944年,方先觉走投无路向日本人“投降”,脱险后被世人称为英雄

图|衡阳老照片

在第一次总攻中,守卫张家山10师的对手是两个中队的鬼子。敌我双方激战到了中午,两个中队的鬼子死伤大半,逃回了营地。

据当时的老兵回忆:“有一天夜里,鬼子搞偷袭,漆黑一片,我们根本看不清人。我们是靠认衣服来区分的,卡其布的衣服就是日本人,我们中国人穿的都是粗布。”

战至凌晨1点,鬼子占领了张家山的右侧高地。天亮后,鬼子攻下了张家山高地。10师30团第1营的官兵,几乎全部牺牲殉国。战士们不甘心,在第10师师长葛先才的带领下,与鬼子展开了白刃战,重新夺回了领地。

为此,10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搜索连连长与鬼子拼杀,最后拉响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工兵连连长身受重伤,坚持不退,在拼杀中与敌人互刺身亡……

前线接通电话时,方先觉只能大喊道:“有没有援军?有没有弹药?到哪了?”打到最后,电话也打不通了,通讯设备已经被炸毁了,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蒋介石答应的援军。

这支关系到第10军生死存亡的援军正是74军,他们马不停蹄向衡阳方向靠近,却在距离衡阳23公里的地方,遭到了敌人的阻击。

衡阳的防御工事在鬼子炮火的轰炸下,全部被炸毁,山头没有一寸平地。迎面吹来的风,都带有浓厚的血腥味。一个多月的古城血战,守卫衡阳的第10军,已经伤亡殆尽。但他们没有坐以待毙,指挥部的秘书、医护人员和炊事班都拿起枪,上了前线。

衡阳保卫战打响了一个月,第十军官兵等来了援军,是62军的先头部队,通讯部卢庆贻甚至可以用望远镜看到援军的身影。62军发来电报,表示希望城内可以派出部队前来接应,夹击敌人。

方先觉这边的兵力都不够,接到电报后,只能七拼八凑,集结了一支130余人的敢死队,前去接应援军。敢死队突破了鬼子的重重封锁,接应援军,援军却已经不见了踪影。这130余人的敢死队,刀山火海中走了一遭,剩下了不到30人。

40天过去了,日军伤亡上万,他们对方先觉由最初的痛恨慢慢演化成了敬佩和畏惧。敌人立即调来了5个师团和1个旅团加入战斗,敌人的兵力比中国军队多5倍。

之后,第10军再也没有听到援军的信号。

1944年,方先觉走投无路向日本人“投降”,脱险后被世人称为英雄

图|第十军泰山军将士们

8月6日,鬼子发动了第三轮总攻,五桂岭、岳屏山阵地终于失守,守军全部牺牲殉国。衡阳保卫战开始进入城市巷战。

方先觉与四个师长在衡阳中央银行金库召开了会议,在谈到下一步该如何时,第3师师长提议“突围”,一部分兄弟先突围出去,能活一个是一个。方先觉反问:“我们受伤的兄弟至少有4千人,他们伤的伤,残的残,根本没有行军能力,我们不能丢下他们。”

意见不一,争吵的声音越来越大……

方先觉的副官看到了他眼中含着泪花,他很想带着其余的兄弟突围出去,可是他不能对不起城里受重伤的兄弟。方先觉一气之下,掏出配枪准备自杀,他说道:“要死就死在衡阳!”师长们见状,急忙上前抢下了手枪。

指挥系统面临崩溃,大家哭成了一片。

方先觉下定决心后,给指挥部发出了最后一封电报。正是我们开头提到的那一封,千言万语寄托于最后一句“望来生再见!”

最后一战,方先觉成为了日军监狱中的高级战俘,这场椎心泣血的战斗终于结束了。方先觉虽败犹荣,第10军伤亡达到15000余人,其中7600人牺牲,全军战士几乎都有或大或小的伤。

而敌人,伤亡达到了48000余人,死亡人数达到了20000余人。第10军的战士们以一当百,这前所未有。战后,日本人对方先觉十分敬佩,认为他是世界上了不起的军事家。

方先觉被俘后,敌人用尽手段,对他威逼利诱。美人计、离间计……方先觉始终没有动摇,他1.84的高个子,在敌人威逼下,体重一度瘦到了50公斤左右。

1944年,方先觉走投无路向日本人“投降”,脱险后被世人称为英雄

图|陆军第十军衡阳保卫战阵亡将士忠骸

方先觉在狱中,写下了《中湘颂》:

“民族义旗飘衡阳,志士起蒸湘。孤军奋斗显身手,视敌如犬羊。”

日军无奈使出了最后一招,将第10军的战俘和汪精卫伪军合编,让方先觉先去担任该军军长。方先觉不肯受命,日军却威胁道:“如果你不接任,就把原先10军的战士、伤员全部杀掉,然后再屠了衡阳城。”

为了保护伤兵和百姓,方先觉不得不“投降”。

方先觉私下里多次对部下说道:“日本人困得住我们的人,却永远得不到我们的心。”方先觉与3师师长周庆祥和军参谋长孙鸿玉暗地里组织部下,做好随时逃走的准备。

戴笠手中的特务与方先觉取得了联系,戴笠派了数名干将对衡阳县县长、当地游击队司令和伪衡阳县县长进行游说,希望他们能合力帮助方先觉逃离虎口。他们听说是帮助方先觉军长后,立即表示愿助一臂之力。

在众人的帮助下,方先觉带领众人趁乱逃离。

12月11日,方先觉来到了重庆,他心中忐忑不安。百姓却高举“欢迎抗战灵魂归来”的大旗,热烈欢迎方先觉。《大公报》发表了《向方先觉军长欢呼》一文,文中写道:“我们的英雄回来了!”

蒋介石见到方先觉,也激动地说道:“恍如隔世……”

时过境迁,一些别有心机的小人开始抓住这点,大肆谴责方先觉将军“投敌”一事。方先觉在台湾晚年生活凄惨,人们紧紧抓住他没有“杀身成仁、以身殉国”这点,将“投降”视为奇耻大辱。

1944年,方先觉走投无路向日本人“投降”,脱险后被世人称为英雄

图|方先觉

与方先觉有着相同遭遇的还有张自忠,但他战死沙场为自己洗刷了冤屈。方先觉在台湾却要忍受着他人的指指点点。1969年,这位抗日名将以陆军中将的军衔退役。晚年生活窘迫,1983年病逝于台北。

客观地来说,方先觉作为军长,对百姓、战士和国家均无愧色。方先觉在中国人的心中,必须是抗日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先觉   日本人   黄埔军校   军长   援军   作战   长沙   保卫战   走投无路   电报   兵力   日军   蒋介石   鬼子   世人   部队   敌人   英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