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离开后,不悲也不哭,没有情绪波动,那他往往是这几类人

亲人离开后,不悲也不哭,没有情绪波动,那他往往是这几类人

01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道:“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这世间的生与死,本就是大事,又有谁不会感觉到心痛呢?其他的事儿与生死相比,简直就不值一提。

对于生死,中国人是特别忌讳的,一般都不会提及。在我们看来,生死都是不吉利的事儿,能够不谈就不要谈了。

但是,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生死,始终是我们需要去面对的。所谓“人生有穷尽,天地无穷时”就是这个道理。

在生死面前,所有人都会感觉到无奈和悲伤。

比如说有亲人离开了,那我们会有什么感觉呢?绝大多数人都会泪流满面,痛哭不止。而少部分人,则没有什么情绪波动,不悲也不哭,让他人觉得特别“奇怪”。

我们不妨回忆以往的经历,到底有没有遇到过这般“不悲也不哭”的人?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只不过,我们都对这些人没有什么好感。在很多人看来,亲人离开了,还没有什么悲伤的情绪,就是不孝的体现。

也许,这些“不悲也不哭”的人,往往是这几类人。

亲人离开后,不悲也不哭,没有情绪波动,那他往往是这几类人

02

第一类人:“大悲无泪”之人。

有禅师说过,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喜无声。

一个人,悲伤到了极致,那他就不会有眼泪;一个人,顿悟了这世间的道理,那他就不会说出来;一个人,欢喜到了极致,那他就不会大笑。

当一件事发展到了极致时,这件事就会变得特别平常。同样的道理,当一个人的情绪发展到了极致时,那他就会表现得特别平常。

为什么“情绪”发展到了极致,就会平常如旧呢?

其实,人这种生物,很奇怪。轻微的悲伤,能让他流泪。而重度的悲伤,则让他的情绪内化到心中。这,就是“情绪转移”的体现。

庄子说过,哀莫大于心死。

亲人走后,有些人特别悲伤,但他们没有在表面上流露出一丝一毫的情绪。而他们的内心,早已变得如“秋风萧瑟”一般,苍茫不已。

也许,大悲无泪,是情绪达到极致时的体现。

亲人离开后,不悲也不哭,没有情绪波动,那他往往是这几类人

03

第二类人:肩负家庭责任之人。

有些人,能够随便发泄情绪,因为他们没有太多的责任要承担,所以比较自由。但对于那些“重任在身”的人来说,就不一样了。

有些人是家庭的顶梁柱,真的不能倒下,那他们就只能变得坚强起来。再多的不幸和痛苦,都只能默默忍受,而不能让别人知道。

比如说在一个独生子女的家庭,父亲离开了,母亲也老了,不能理事了,家中都是妇孺老小,那身为儿子的他,就不能轻易情绪化了。

要知道,身份不同,所做的事儿,所表达的情绪,也不一样。有些时候,越是需要肩负责任的人,越不能轻易表露情绪,因为他们没有这个资格。

见到过很多的孝子,他们在亲人走后,都默默地为亲人处理好后事,有条不紊地安排着一切。像这样的人,他们很重感情,但悲不悲伤,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所以说,对于这些需要肩负责任的人,我们要谅解。也许,他们只是不能让情绪随意波动罢了。

亲人离开后,不悲也不哭,没有情绪波动,那他往往是这几类人

04

第三类人:跟亲人关系一般的人。

感情太深,以至于悲伤的情绪只能内敛。反之,感情一般,甚至没啥感情,那他没有任何的情绪,也特别正常。

有这么一个儿媳妇,在她的婆婆离开后,她没有流下一滴眼泪。在她看来,婆婆生前对自己不好,为什么我要为她感到伤心呢?

在婆婆生前,她就跟婆婆的关系一般。而婆婆,也没有在她坐月子的时候照顾她,甚至对她的态度不冷不热,以至于她对婆婆产生了怨恨的心理。

如果她对婆婆有怨恨之心,那她又怎么可能会为了婆婆的离开而痛哭呢?也许,她只会唏嘘感叹,然后就把这件事给忘了。

也许,我们会觉得这个当儿媳妇的特别绝情。但是,这世间有太多的事儿,都不是外人能够理解的。所以说,她怎么做,那是她的自由。

亲人离开后,不悲也不哭,没有情绪波动,那他往往是这几类人

05

第四类人:看淡生死之人。

历史记载,庄子的妻子离开了,但庄子并没有痛哭流涕,反而敲着盆唱歌。

对此,他的朋友和弟子都特别不理解:“你的妻子为你生儿育女,照顾老人,打理家庭,如今她离开了,为什么你没有伤心流泪呢?”

庄子摇了摇头说:“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生死本有命,气形变化中。天地如巨室,歌哭作大通。”

大致意思是,在妻子刚离开的时候,我也感觉到悲伤。但是,生死本就有它的命数,生老病死,就如同春夏秋冬一样,不可避免,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啊。人,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而离开,重新回到了天地当中。我看透了这一点,自然就为她而感到欣慰了。

当然,我们很难理解庄子的观点。但是,当一个人完全看透生死的那一刻,相信他的心性,远非常人可比。一切,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亲人   情绪   都会   大悲   庄子   极致   婆婆   事儿   生死   平常   悲伤   道理   感情   家庭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