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多,是胃里的空气多?医生:并不是,小心是这3种病“作祟”

放屁这件事儿,很多人都很忌讳去谈。一桌人在吃饭,突然憋不住了,放屁放出声,会感到特别的尴尬。但是,放屁就像我们吃饭、睡觉一样,是人体必不可少、最自然的生理现象。对于放屁,我们还是要正确地对待,这也和健康息息相关

我们也把放屁委婉地称作排气,生活中有种种原因都会导致我们的排气增多,甚至一些疾病也会导致排气增多。

屁多,是胃里的空气多?医生:并不是,小心是这3种病“作祟”

小陈上学的时候,总怕放屁出声被人耻笑,于是就喜欢憋着屁,上课时一直坐着屁还比较多,一堂课憋下来,面红耳赤、头晕目眩。久而久之脸色蜡黄,时常萎靡不振。去了医院之后,小陈在医生的劝导下,改掉了憋屁的习惯。

排气增多和憋屁都不是什么好事,今天医生就来说一说这个令人稍微有些尴尬的话题,但有关健康,我们可不能怕尴尬。

屁多,是胃里的空气多?医生:并不是,小心是这3种病“作祟”

屁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声音

既然要了解我们的排气,首先要知道屁的“源头”,其实我们排气排的是肠胃里面的气体。肠胃可是很能装的,正常情况下我们一天会排出多少气体呢?有科学家调查,一个人每天大约放屁14次,会释放出500毫升的废气。那么这么多的气体是从哪里来的呢?

能进入胃部的外部通道也就只有空腔了,我们在进食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吞入一些空气,包括在咀嚼、吞咽食物的时候都会“吃掉”部分的空气。如果在吃饭的时候经常和别人热情的交谈,吞入的气体会再多一些。这些吞入的空气,其中一部分会进入肠道,变成屁的一部分。

屁多,是胃里的空气多?医生:并不是,小心是这3种病“作祟”

肠胃里也是有气体产生的。食物进入肠胃之前,已经被唾液好好地“招待”过了,唾液中的成分,比如淀粉酶等,已经在分解食物。到了肠道中,食物残渣在蠕动的过程中,也会被各种厌氧菌好氧菌进行消化分解,产生气体。到了胃部之后还有胃酸在等着它们。

在肠胃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屁的主要部分。肠胃中堆积的气体到了一定的量,就会产生气压,人体就会本能地通过放屁来完成减压。那放屁的时候为什么会有声音呢?

屁多,是胃里的空气多?医生:并不是,小心是这3种病“作祟”

简单来说放屁时产生声音是因为两点。第一是因为屁的气体量大,也就是排气量多。气体多,那放屁时的流速就高。高流速的气体从人体中出来时因为空间突然增大,气团快速膨胀,会造成空气振动,发出声音。

另外,放屁时的声音还取决于肛门括约肌的松紧度。括约肌是肛门周围的肌肉,它帮助肛门使其处于闭合状态。如果括约肌肌肉比较紧张,比如憋屁的时候,这时候的放屁可能会震动比较大,发出较大的声响。相反,如果括约肌比较放松,屁声会比较小。

屁多,是胃里的空气多?医生:并不是,小心是这3种病“作祟”

知道了屁的“源头”,我们接下来就来看为什么有时候屁会特别多。

放屁多是因为什么?除了非病理性原因,还要当心是这3种疾病!

放屁多是因为什么呢?首先很有可能是因为生活中没有注意到的一些小事儿,也是非病理性的原因。

▶吃饭习惯

我们知道,肠胃中的气体来源有一部分是来自外部的。如果有吃饭快或者是吃饭时说话较多的习惯,就有可能导致口腔吞入太多的空气,这些空气就会跟随食物来到肠胃里,等待被排出,可能是通过放屁,也可能是通过打嗝的方式。

屁多,是胃里的空气多?医生:并不是,小心是这3种病“作祟”

▶饮食选择

还有就是在饮食选择上。如果暴饮暴食,喜欢一次性吃得过多的话,会导致肠胃不能很好地消化吃进去的食物,导致分泌的气体增多,这也会增加肠胃中多余的气体。

因为饮食导致的放屁比较多,常见的原因还有一点,那就是吃了很多容易产生气体的食物。比如大豆、洋葱、马铃薯、红薯等。 其中有些食物还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和糖。这是大肠菌最爱吃的“食物”, 在消化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体。而且膳食纤维能够增强肠道的蠕动,生成的气体变多,肠道蠕动加快,放屁也就变多。

屁多,是胃里的空气多?医生:并不是,小心是这3种病“作祟”

以上这些原因导致的排气增多,通常都会自行缓解,一般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其次,排气比较多还有可能是因为一些疾病导致的。如果自己没有饮食方面的这些习惯,屁还特别多,就要当心是不是自己患有这些疾病,需不需要马上治疗。

❶消化系统疾病

放屁增多,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肠胃的关系。除了外部因素,比如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和糖的食物会导致放屁增多之外,如果消化系统本身出现了问题,也会出现排气增多的情况。

屁多,是胃里的空气多?医生:并不是,小心是这3种病“作祟”

如果患有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或者是比较严重的胃肠道肿瘤等疾病,会导致肠胃内部各种消化液分泌异常,甚至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就可能会影响肠胃对食物的消化分解,分解时生成的气体可能会比较多,就会导致放屁增多。

而有些疾病,比如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乳糖不耐受溃疡性结肠炎会降低胃肠道的功能,让胃肠道的蠕动速度减慢,导致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停留时间过长,会增加食物被分解的时间,也会产生更多的气体。

屁多,是胃里的空气多?医生:并不是,小心是这3种病“作祟”

如果突然放屁增多,而且自己并没有吃一些产生气体比较多的食物,就要考虑是不是吃了一些生冷、刺激性的食物,对肠胃产生了刺激,导致了消化不良。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还伴有肚痛、恶心的表现, 就要及时检查是不是得了消化系统疾病。

❷便秘

中老年朋友到了这个年龄,很容易会出现消化不良和便秘的情况,便秘也会导致过多的排气。这是因为便秘会导致食物残渣一直停留在肠道中,这也会让这些残渣的分解时间变长,细菌也会在肠道中不断滋生,不断分解,就会出现屁多的情况。 而且残渣停留久了之后产生的气体味道会比较大。

屁多,是胃里的空气多?医生:并不是,小心是这3种病“作祟”

平时预防便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吃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饭后要适当地运动,觉得消化不好了可以做一做腹部的按摩,最好养成准时排便的习惯。

❸肝、胆、 胰疾病

放屁多半是由于肠胃问题导致的,但是也可能与肝、胆、胰类的疾病有关。肝胆胰同样属于消化系统的器官,如果患有慢性肝病、慢性胆囊炎等疾病的话,也会对患者的消化能力造成影响。患者的消化能力会明显减弱,如果进食一些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就容易产生较多的气体,导致排气增多。

所以,如果除了放屁多之外还出现了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表现,也要及时检查,排除是肝、胆、胰这些消化系统器官出现了问题。

屁多,是胃里的空气多?医生:并不是,小心是这3种病“作祟”

除了放屁多需要注意,憋屁也不是一个小问题。生活中大家有没有和小陈一样憋屁的习惯呢?在有的场合排气确实会比较尴尬,所以会选择憋回去,但是经常憋屁也是有一些影响的。

在生活中要是没有这么多屁就好了,我们可以怎样减少自己的排气量呢?

经常憋屁会怎么样?排气多要怎么减少

如果经常憋屁就会导致有害气体无法排出,屁中含有二氧化碳、甲烷、氮气等气体。经常憋屁不放的话会让胃肠道黏膜再次吸收这些气体,会不利于胃肠道的健康,甚至还会引发、加重胃肠道溃疡的症状。憋屁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得肠胃张力变化,影响排便,张力升高就容易造成便秘。如果因为憋屁造成了便秘,便秘又会导致肠胃产生的气体增多,这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屁多,是胃里的空气多?医生:并不是,小心是这3种病“作祟”

经常憋屁也会加重肾、肺的负担,影响新陈代谢而且不利于身体排毒,所以经常憋屁会容易产生腹胀、胸口闷痛等情况。

过去的穷日子,吃着粗茶淡饭,每天辛勤耕耘劳作在没人的地方放几个响屁 ,心情会特别好,日子简单而亲切。但毕竟今时不同往日,我们需要面对不同的场合,所以有没有方法可以减少排气量呢?

放屁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放屁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在某些场合即使放了屁也不要太尴尬。在生活中如果排气比较多,要注意这些点,或许可以减少一些我们的排气量。

屁多,是胃里的空气多?医生:并不是,小心是这3种病“作祟”

● 首先要判断自己排气多是因为生理还是病理。如果是疾病导致的就要积极治疗,恢复自己的消化能力,避免再出现便秘、消化不良的情况,导致排气增多。

●排除掉病理的原因,大家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不要一次吃太饱,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尽量不要说话、安静进食,避免肠道吞入太多的空气。

●排气多或者容易胀气的人要少吃“产气食物”,也可以更改烹饪方式,比如将豆子煮久一点可以减少豆子内部的糖分,吃了之后就会少产生一些气体。 一些高蛋白质食物,比如蛋类,海鲜类,鸡肉、猪肉等,要适量少吃,这些食物不太好消化,会产生过多的氨气。

屁多,是胃里的空气多?医生:并不是,小心是这3种病“作祟”

总结

总之,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每天正常的排气量无可厚非,但是要注意过度的排气,有可能存在一定的身体安全隐患,要及时排查。也要注意随意而行,不要有憋屁的习惯。平时经常放屁要注意少吃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食物。

参考文献:

[1]刘培民. 放屁多、气味重是怎么回事?[J]. 中医健康养生,2021,7(04):52.

[2]郭卫. 多流汗 多放屁 多打喷嚏[J]. 安全与健康,2004(03):5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括约肌   空气   残渣   肠道   膳食   肠胃   分解   气体   胃肠道   纤维   食物   小心   习惯   疾病   医生   原因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