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老人不能和孩子住在一起?

我觉得老人最好不要和孩子住在一个屋檐下。

理由很简单:


老人和子女的生活习惯不一样。

比如睡觉,老人习惯早睡早起,而子女睡的较晚,相互的影响可想而知。

又如吃饭,老人愿意吃得软点,喝点稀饭等,子女在外辛苦了一天,愿意吃点干货,美酒就肉等,吃不在一个频道上,也挺闹心的。


消费观念不一样。

年轻人喜欢打扮,经常会网购一些衣服或其它物品。

老人节俭惯了,一件衣服能穿多少年。

因为网购,婆媳间,母女间闹矛盾的不在少数。


对下辈人教育观念的不同。

俗话说,隔代亲。老人对孙辈的疼爱大都是吃好穿好,比较迁就孩子。而孩子的父母更侧重学习方面。

因为注重点不一样,为教育孩子产生矛盾也是常态。

不难看出,一个屋檐下的生活,老人的老观念和年轻人的观念有差距,久而久之,矛盾会让家庭不太和谐。

远香近臭,为了家里能和和睦睦,还是要有各自的窝,为了相互照顾,住的近更方便,如果住在一个小区就更好了。




大年初四晚上,也就是初五凌晨3点多,我妈高血压上来了,高压达到180多,吓死人了,事情过后,当知道引发高血压的原因时,真是又气又好笑。

初四的晚上,我妈睡到半夜突然醒了,醒了之后又把我爸摇醒说自己头晕、恶心,我爸一看情况,猜测应该是血压上来了,立马拿来了血压器,量完后发现高压达180 多,低压100多,当时真是吓得不行,我爸找来了药,先吃了降压药,让她平躺着,歇一会儿看看效果怎么样,每半个小时量一次,半个小时量一次,发现正在慢慢下降,这才放下心来,等过几个小时再吃一次药。

初五早上视频的时候,我们看我妈在床上躺着就调侃我妈,说:哎哟,你那么勤快的人,为什么还没起床啊?我妈说:没事儿,就是歇会儿。

然后,我爸告诉了我们实情,我们才知道大晚上她高血压上来了,而且特别严重,已经吃完药,血压也降了下来,我爸归咎于我妈自己偷偷吃了什么东西,我妈狡辩说没有,两人又拌了几句嘴。

因为有这么个事儿,所以我们几个不放心,隔一会儿就会问问血压下去没有,终于又在中午11点多的时候,我妈又难受了,我爸量了一下,血压又上去了,又升到了170多,太吓人了,然后,我爸就拉着我妈去了我们那儿的小门诊,医生看完说:没事儿,你回家让她接着吃降压药,吃双倍。可是,我爸不放心,又拉着我妈去了县医院,医生量完血压,不高,应该是已经降了下去,反正已经去了,就拍了一个脑部CT,也抽了血验了血,都没什么问题,这才踏踏实实地回家了。

虚惊一场,回家后老大和老四都过去了,聊着聊着,就知道她的血压为什么那么高了,听完,你又生气,又拿她没办法。

原来,我弟一家子初四早上开车去他丈母娘家拜年,因为车是停在我妈那个院子里的,所以,我弟媳往车上装东西的时候,被我妈看到了,我弟媳将一大包孩子不穿的衣服放到了车上,我妈看到后问了一句,弟媳说都是孩子的衣服,不穿了,拿回家给她哥家的孩子穿,我妈当时没说什么,回到屋后就开始自己生闷气,我妈觉得都是都是我们家的衣服,为什么要给他们啊?我们留着,说不好以后谁能穿呢?晚上吃饭的时候,我妈跟我爸唠叨了几句,被我爸说了,说:你家都没人穿了,留着干什么?谁能穿谁就拿走,何况拿走了,不是还给我们腾地儿吗?你管那么多干什么?你只管对孩子好就行了,其他都不要管,要不你就是给自己生气。

我妈听完,知道我爸说的对,但是,她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那个坎,就是觉得那些衣服都是他儿子的钱买的,现在孩子不穿了,你就全部给到你娘家人了,她觉得不应该,所以难受,估计是晚上睡觉时,越想越气,然后,血压就上来了。

老人嘛,她那么想能理解,尤其是我妈,我们几个孩子小时候的衣服,她都没舍得扔,偶尔还会拿出那么一两件说谁谁(几个姑娘的孩子)可以穿,所以,看着我弟妹把衣服都给她哥家了,她心里难受,就觉得以后我们家孩子还能穿。

我们几个知道后,就开导我妈,说:你家孩子都穿不上了,也没人穿,你留着干什么?放在柜子里不也是占地儿吗?她愿意给谁就给谁,你管那么多干嘛?这不是给自己找气受吗?人家花钱买的,也是花人家老公的钱买的,没花你们钱,你别瞎操心。

我们几个姑娘有不穿的衣服,还有孩子不穿的衣服不也往咱家拿吗?都一样,谁能穿谁拿,要不放着也是浪费。。。。说了半天,我妈说,行了行了,知道了,不管,以后不管了。

其实,她怎么可能不管,她的思想也不是你说就能改变的,没办法,要想不生气,只能不让她知道。


所以,你说老人能跟孩子住一起吗?

鸡毛蒜皮的事儿都能生一顿气,都能气出高血压。。。

思想不同,习惯不同,再怎么亲昵,再怎么说把你当亲生女儿,把你当亲妈,谁也别信,没有血缘关系,没矛盾的时候亲着呢,真有矛盾了,那。。。不敢想象。

老人和孩子尽量别住一起,少接触,少矛盾,关系还能好一些,接触越多,矛盾越多,关系越差,经验之谈。




老人如果身体健康,财务自由,想开心快乐地度过晚年,最好不要与孩子住在一起,并不是说不能和孩子住在一起,而是住在一起矛盾太多。为什么这样说呢?理由有以下三点:


一、老人和孩子的观念不同,住在一起会引起矛盾

老人和孩子的成长由于所处时代不同,思想观念自然不同,比如消费观念,育儿观念,就相差甚远。


大多老人都是节约型人才,从不浪费,舍不得乱花钱,就是日常生活的用水用电都生怕多用了一点,他们不光是对别人这样要求,对自己也是如此。

我岳母就是这样的人,她退休工资将近5000元,住在农村,自己种菜,一个人一个月根本花不了多少钱,但她却十分节约,看完电视就把电源插头拔掉,生怕耗电,吃水把自来水龙头开得最小,一滴一滴的用桶接,我们说现在水表灵敏,滴水水表也一样计数,她不听。去年妻侄女考到了一个事业单位,趁还未上班前说回来看看奶奶。那时也是夏天,她从广西过来,住在二楼,由于二楼房间不通风,晚上十分闷热,她就把电扇开着睡觉,第二天清晨被岳母看见了,就板着脸说她:“哪有那么热,电扇还开通宵。”小姑娘听了很委屈,心想我在家还开空调呐。于是,打电话给我妻子,说要到我家来住,并把此事微信告诉了她妈,她妈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没太计较,如果是个小肚鸡肠的人,这不又是引起了婆媳矛盾。

岳母并不是十分小气的人,她只是把节约看得太重,以至于未顾及亲情。她孙女决定到我家来之前,她还包了一个800元的红包给她,这红包与几度电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而年轻人消费观念就不是这样,有的喜欢追求品质品牌,有的甚至大手大脚,中意就买,拿我女儿来说,说我讲究节约消费就是穷人思维[捂脸]。


再说育儿观念,老人疼孙子隔代亲,对孙子提出的要求,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对其过错也是无限包容。而子女却不会这样,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对孩子的学习抓得还是很紧的,不听话可能还会打骂。


二、老人和孩子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不同,住在一起彼此会互相看不惯


老人早睡早起,作息时间规律,而年轻人大多喜欢晚上熬夜,休息日白天睡大觉,吃饭都不在一个点上。老人看不惯,就会唠叨。年轻人还嫌老人起太早,动静大,吵了他们的好梦。互相埋怨,互相消耗。


三、老人和孩子长期住在一起会产生婆媳矛盾

常言道“相逢易得好,久居难为人。”老人和年轻人长期住在一起,极易产生婆媳矛盾。不少婆婆说媳妇诸多不是,如不做饭、不洗碗、不打扫卫生,甚至个别懒鬼连自己的内裤都不洗,吃饭不掏钱,还要点菜吃,这样下去矛盾就不可避免。


所以,老人和孩子还是分开住更好,这样会避免很多矛盾。别说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就是五公里的也不算远,人们说距离产生美,一点都不错,远香近臭。老人健康,开心快乐比什么都重要。你说是吗?欢迎评论留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老人不与孩子住在一起,起码有三大好处:

一是有利于身心健康。当今大部分老人为了帮儿女看孩子,而住在一起。早起晚睡,买菜做饭,看护孩子,整理卫生,一天忙到晚,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在年老体弱的状态下,长期从事这些超负荷的劳作,是有损于身体健康的。更何况与儿女在一起吃住,由于思想认识,生存理念,生活习惯等不同,难免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产生意见与分歧,这样就容易产生隔阂。再加上多数老人为了家庭氛围的和谐,即使有许多看不惯与心情上的郁闷也都是忍着,压抑着,甚至于有点不舒服也不愿让儿女知道,尽量不给儿女添麻烦,久而久之,便影响了身心健康,甚至酿成大病。

二是有利于家庭和谐。不与儿女住在一起,并不是说要彻底离开子女,而是在离其不远的地方居住。过去人们常把“一碗汤”的距离设定为父母与儿女居住的最佳距离。其意为:如果儿女给老人炖了一碗鸡汤,从自己家送到老人那里正好喝,一般也就是十几分钟的步行距离吧。虽然不吃住在一起,但该接送孩子去幼儿园和上学的继续接送,儿女需要帮忙打理的事情还是要做的。这样一来,老人给儿女只添花,不添乱;多付出,少索取,自然就关系和谐,其乐融融了。

三是有利于孙子孙女的健康成长。由于隔代亲的缘故,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第三代是倍加呵护,唯恐其受一点委屈,甚至达到了宠爱的程度,长此以往,就使其自立能力大受影响。养成一个不用动脑(把孩子的需要都提前想到),不用动口(孩子还没说要,就把他喜欢吃的、喝的、玩的拿到其面前了),不用动手(喂饭喝水,帮其拿书包等东西),不用动腿(出门不是抱着,就是就让其坐车)的“阿斗”式的寄生虫。其父母大都是80或90后,他们会用现代理念教育培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少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多与父母在一起,既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又有利于其家庭建设与进步,何所而不为呢?




孩子上学以后,绝不能让孩子和别人一起住,包括爷爷奶奶和父母,要知道,与大人一起住会自觉不自觉的影响孩子的学习和休息。尤其是老人睡觉比较少,生活起居和孩子不一样,同时有的老人很爱说话,这样就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受到干扰,一定不能让孩子与老人睡在一起,孩子要有自己的房间,这不仅便于孩子学习思考,也便于养成自力的能力和习惯,一定要对孩子的学习负责任,孩子一旦跟不上课时,就会失去信心,后续的问题很难解决,有经验的父母会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发现孩子的情绪低落时,一定要及时解决,别等到孩子跟不上课的时候,再开始着手解决,到那时已投为时已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老人   孩子   弟媳   孙子   高血压   婆媳   儿女   血压   子女   矛盾   观念   年轻人   父母   衣服   晚上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