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榆中县的北山你知道吗?

榆中北山有多大,我不知道,只是大家把金崖,三角城,清水以北的山区都成为北山,也就是榆中县北部的山区,共有六个乡,分别是中连川乡,园子岔乡,哈蚬乡,上花岔乡,韦营乡,贡井乡。是典型的干旱山区,国家贫困县,现已脱帽。

只有生活在那里的人才知道北山有多大,我有幸驾车穿过一次,行走在北山山顶之上,目之所及全为梯田,一眼望不到头,尽然没有荒地,十分震撼,经了解这里以前就有梯田,但是规模有限,2020年扶贫攻坚中大型机械化作业,整体规划平整出来的。

金崖以北的山就是北山了,我的自驾正好是从金崖镇后面的榆白路进山,这条路可以到青城。过去这条路路况太差没法自驾,这次非常意外的是,已经都是全新的柏油路。

左转右转再左转右转,一路爬升,经过无数圈的山路终于到达了山顶,当地人称为山梁子

沿途少有村庄、路边偶有树木,早春的梯田基本没有绿色,尽是干涸的土地。一直到上花岔村才看到一点点商店广场还有整齐的居民安置点。

沿途经过了几处山脚下的小山村,翻过北山后山脚下的青城古镇清晰可见。

再看看梯田

最后说说感受,北山经过大规模推山造田,水土保持的问题能好一点,如果长期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绿化,村民继续做好搬迁集中安置,解决水的问题,能够移民到山下的可以全部移民下来,方便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随着气候的变化,若干年后,北山全是绿色是有可能的。




大家好,我是鹤儿,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咱们来说说榆中县在甘肃省的地理位置吧,甘肃省兰州市管辖三县一区:有永登县、榆中县、皋兰县和红古区,榆中县在甘肃省中部,西靠城关区、七里河,东邻定西市安定区,西南与临洮县交界,北隔黄河与皋兰、白银市平川区相望,东北和靖远县、会宁县接壤,面积为3301平方公里。榆中县的北部山区具有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特征,是“苦甲天下”的地方,交通不便,老百姓靠天吃饭,勤劳而不致富,是国家级的贫困地区。

北部山区也是一处古老而奇特的地方。据史料记载,约6亿年前,由于剧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这里的山峦。最早在距今1.5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在榆中北山栖居,刀耕火种,群居狩猎,繁衍生存。在元朝,北山还是被森林和草原覆盖,植被茂盛,牲畜繁衍,牛羊遍野,人丁兴旺。位于园子乡东部的万羊台,山势陡峭,坡高崖险,有一蒙古族牧户在此地建有庄园,放牧羊群多达万只,在门口挂有“万羊牌”,后来“万羊台”这个地名被传承保存了下来。此外,还有一些被保留下来的地名:大耳朵、上花岔、下花岔、贡马井、哈家岘、羌坟沟、鞑靼窑、满都沟等这些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地名,都被保留并传承了下来。

北部山区也是一处特殊而神秘的地方,有近十个少数民族生活在这里,山岭起伏蔓延,沟壑纵横,干旱贫困,却人才辈出,可谓“人杰地灵”。这里的鞑靼民族,当年随元朝大军而来,那时候气候还比较湿润,草木繁茂,适宜畜牧,鞑靼族和蒙古族居民便在此地定居下来,以放牧、皮革、打猎为生。元朝灭亡后,有部分蒙古族、鞑靼族、鲜卑族、撒拉族等少数游牧民族留了下来,并逐渐学会了汉族人的农业种植技术,和汉族人通婚通语言,融合到了当地的汉民族之中。

在榆中县北山贡井西部的大耳朵村一带,有很多蒙古人聚居之地,他们长期在这里放牧、制革,悠闲的过着半固定半游牧的生活。随着朝代更替、时代变迁,生活在这里的大部分少数民族都北迁而去,还有少部分少数民族被遗留了下来,大量的少数民族文化随着少数民族后裔及有强烈文化气息的地名,被传承保留了下来,反映出当地居民对美好生活、吉祥平安的向往和追求。由此说来,榆中县的北山,就是兰州地区少数民族大融合的主要区域了。

(图源网络)




老师晚上好[玫瑰],走进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北山,学习甘肃第一个地下党张一悟革命先烈光荣传统,品读黄家庄肃王墓,欣赏八十沟、金崖、上花岔等地、青城古镇民俗文化大餐。





从韦营,中连,贡井,哈岘,上花,园子,统称榆中北部山区!简称北山!有一说包含金崖,三角城,清水以北山区称北山。

北山有百合,北山有洋芋!北山有古老的烽火台,有明长城!山顶有古堡!有贡马井,有麋鹿沟,红岘沟,巴士沟!烟洞沟!王岘沟,李树沟!大浪沟!有王家湾,张家湾,李家湾!肖家湾!魏家台,李家台!石台!




北山园子岔乡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榆中县   会宁县   榆中   蒙古族   兰州市   甘肃省   鞑靼   汉族人   元朝   梯田   园子   地名   少数民族   山顶   山区   甘肃兰州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