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哪些独特的下葬方式?

人类处理尸体的方法很多,但是不外乎两类,销毁或者保存。这个问题属于人类学范畴,正好看过点边角料,不想写作业大致整理下吧……

华南某些少数民族在远古时代有分食老人尸体的习俗。非洲有的民族把死者尸体宰割了给亲人吃净,称为人腹葬。澳大利亚南部,东部和东北沿海的一些部落由死者的亲属吃掉尸体的一部分。顺道提下枯鲁病这种怪病,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搜下,就不介绍了。

之后还有火葬,天葬及水葬等等。美拉尼西亚人盛行各种形式的水葬,如把尸体沉到水中,或者用小船放到海上去等等。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上的巴厘人在举行盛大的葬礼后,把尸体火化,然后将骨灰抛向大海。

中国蒙古族牧民实行一种野葬,又称露天葬,人断气后,置尸体于木轮车上,由亲属拉着跑向荒野,直至尸体抛落地上为止,任动物将尸体吃光,以尸体被吃净为吉祥。如果尸体仍在,则视为不详,必须请喇嘛念经超度,才能让死者鬼魂脱离苦海。东非地区许多牧人部落也是将死者尸体简单抛弃荒野。

天葬流行于藏族,少数门巴族和裕固族,将死者尸体切块,骨头砸碎抛给鹰鸦啄食,直到吃光为止。也称鸟葬。

古代埃及人和秘鲁人把尸体做成木乃伊,澳大利亚人和美拉尼西亚人也用这种方法。

风葬。树葬,崖葬均属风葬。澳大利亚北部和西部的部落在树中埋葬死者。我国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过去实行风葬,把尸体架在树上,人们认为尸体在空中停留时间越长越好

从世界各地情况看,土葬和水葬是比较古老的葬俗。一般认为,古代在山野生活或者进入农耕阶段的民族大多实行土葬,在海洋岛屿地区生活的民族采取水葬。

一次葬都是较为古老的葬制。此外还有二次葬,在采取埋葬,风葬,火葬等方式,对尸体做过二次以上的处理,等死者尸体的软组织皮肉腐烂,或者将尸体烧掉,仅剩骸骨,再重新安葬的一种葬制。我国南方地区台湾,福建,广东和广西的汉族和壮族,自古以来流行二次葬。我国南方古代越、僚系统的民族中很流行二次洗骨葬(也称二次捡骨葬)

近年来也流行冰葬,就是将人放在零下190度的环境下粉碎然后下葬,但我认为还是噱头大于实际用途。

冰葬基本上没有省下地方。相比于火葬可以最大程度的让尸体化为灰烬,减少存在,冰葬并没有减少人体的存在,冰葬之后还是一堆人体分子堆在那里。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是做过生物的人特别熟悉这个,为了提取DNA,不少时候需要对组织进行研磨,做法就是用液氮直接把组织冻了,然后研磨。所以你如果是1kg组织,研磨之后,基本上还是1kg,而要是火葬,可能只剩下几十克了。

至于成本,冰葬更是高的离谱,火葬只需要火就行,冰葬?你考虑过液氮吗?液氮可不是随处可有,需要专门的生产设备,一套设备就上百万,然后冰葬需要把人体丢进去,这就需要专门的容器设备,最后人碎了,你还要把碎屑捞出来吧,不然怎么放进骨灰盒让人凭吊?这也是很麻烦的事情,中间涉及到了液氮的损失,而火葬基本不用考虑这个问题。




张老汉留下遗言,死后葬在自家老宅院中!儿子遵从,远走他乡!



张老汉是村里唯一的外姓,祖母当年外嫁,在他祖母生下两个女儿和他父亲不久,祖父因病去世。在婆家,生活没了依靠,祖母带着孩子们回了娘家。

在村里,张老汉家没有族人,红白喜事的随礼,还是随着祖母娘家一族。到张老汉这儿,祖母的族人几乎已经不把他家当成族人。

张老汉住在胡同的尽头,他的邻居家,按亲情算起来,还是祖母的侄孙,按理说,这关系还算是最亲的!

可是,自打张老汉的舅爷爷下世后,邻居,也就是他的表弟,就开始欺负他家了。

祖母回娘家后,父母把紧挨着主房的三间偏房给了这孤儿寡母居住。偏房和主房是“共山”,住了两代人!

张老汉成年了,在翻修房子的时候,他的表弟出了难题,让他把房子的基础,后退三尺,留出一个胡同。也就是两家的房子再不能紧挨着了,本来,张老汉家的房子是刚好三间的,这样退三尺,再盖房子的尺寸就缩小很多了,没法盖了!

房子已经推倒,表弟阻拦,不后退,不让挖地基。

张老汉家已经四代单传了,那时,儿还小,他只好忍气吞声,踯躅不敢言。房子尺寸小些就小些吧!

从开始到结束,表弟一直在刁难,地基不能挖得比他家深,房脊不能比他家高等等!

张老汉也知道,表弟是嫌弃他家占了他家祖宅,是外来户!哎!人在人情在!



在张老汉儿子十几岁的时候,表弟家院子里有颗大杏树,结的硕果累累,儿子眼馋,偷偷爬到墙头摘了两把,刚好被表弟发现,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拿着棍子就打,儿子跌落墙下,摔断了腿!

等张老汉得到消息赶回家的时候,表弟还在拿着棍子敲打儿子,儿子看到父亲后,昏死过去!把张老汉心疼的怒发冲冠,夺过棍子就打,表弟用手一挡,把手指敲断了一个!

这下,两家的仇恨加深了,也公开了!再也不像从前,遮遮掩掩了!

张老汉出大门要经过表弟的门口,另一边是死胡同。表弟拉土把自家门前垫的很高,不让张老汉家的雨水污水流经门前,每次下雨,张老汉家院子里是汪洋一片,这些水无处可排!

张老汉没办法,只好在院子里挖了一个大坑,每到下雨,就挑着担子,往外挑水!

有一天,表弟家养的一个小猪崽跑到了张老汉家院子里,掉进那个水坑,淹死了!

表弟得理不饶人,非让张老汉赔他一只大猪。那时,一只大猪的价钱可是半年的收入。张老汉托人给表弟说情,情愿两倍猪崽的价格,还是说不通。

最后,表弟出了损招,不赔也行,条件是,那只猪崽不能捞出来,就在那个坑里,放半年!

这不是明显让死猪臭人吗?这日子还让人过吗?这不是欺负人吗?谁让村里只有他一家姓张啊!他和表弟家这情分,旁人谁也不愿多说,谁也不愿帮一个外姓!

在张老汉儿子上高三那年,表弟修楼盖屋,竟然打起那三尺胡同的注意,要占用扩建,和张老汉房子“并山”,理由是,这地方本来就是他家的!更可恶的是,表弟还把大门向前移动了一尺,本来九尺的排前路,只剩下八尺!这还让人走路吗?!

张老汉和表弟生了这么多年气,也生够了,生怕了!他一直告诫儿子,鸿鹄不恋雀巢穴,要走出去,别再回这受气窝!

张老汉为忍一时之气,同意表弟占用三尺胡同,前提是,排前路还保持原来的九尺宽!

表弟是铁了心的欺负人,就在他挖大门地基的时候,张老汉阻拦他,被表弟使劲推了一下,张老汉跌坐在地上,“髋骨骨折”了!

这种骨折,不好治,得手术治疗,需要一大笔费用。儿子马上要高考,张老汉决定不手术,保守治疗!为儿子的将来节省一点钱!再说,儿子住校,暂时瞒着他。

等儿子高考完回到家,才知道父亲已经躺在床上快俩月了!儿子气怒,要去拼命!

张老汉喝住儿子,你不值当和那畜生拼命,这一关,我是过不去了!你不能留你娘一个人再受气!等我不在了,你就挖个坑把我埋在咱家院子里,村里人,是指望不上了!我要看着那个畜生什么时候遭报应!听话!最后听我一次话!把我埋了后,带着你娘走吧!这儿,始终不是咱们的家!

一个月后,张老汉含恨离世,儿子办完父亲后事,带着娘离开了这个伤心之地!

把坟墓修在生前住过的宅院里,这是张老汉积攒了一生的怨气所决定的遗愿!把妻儿支走远乡,了无牵挂,我就是做鬼,也要和你斗!这是弱者无耐的抗争!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你让我身心受辱,我让你活着痛苦!

很奇怪吗!我觉这这种埋葬方式一点儿也不奇怪!



[共山]——两家房屋共用一堵墙。

[并山]——两家房屋的墙,紧并着,没有缝隙。




尸巾

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开始使用布巾包裹尸体下葬。如今,这在欧洲又流行起来。不过,这样下葬并不便宜,使用尸巾可能要花近1000美元。

树葬

一些棺材设计师还要更大胆。这种棺材中包含了腐植土和种子。当树开始生长时,它会破(棺材)顶而出。在这个意大利设计理念下,死者得到下葬,同时为树棺中的树提供养料。不过截至目前,这因为受到意大利法律限制而仍然只是个理念。 塔葬:

是藏族最高的安葬方式,只有活佛高僧级别的人才能享受的,死后尸体用盐吸取水份,用白布裹着置入翁中,生成舍利子。天葬:就是人死后由亲属搬运到山顶,涂抹上酥油让秃鹫吃。水葬:人死后把遗体放在竹筏上,让竹筏随水飘。火葬和土葬就不用说了吧。




我上小学时,家附近有个老太太去世,老人有一口保存了很多年的大棺材,每年自己掏钱请人上一道大漆,经常嘱咐儿子,死后要用那口棺材土葬。

后来因病去世了,不知道她儿子怎么想的,居然把老娘送火葬场烧了。

那口棺材木料很值钱,有个古玩商想买,儿子一直跟对方砍价,想多卖点儿,古董商雇车来拉的时候出了车祸,忙着协商赔钱的事,把买卖暂时放下了。

那儿子当时五十岁不到,身体一向清瘦,不知怎么就中风了,半边身体不能动,儿媳妇害怕了,竭力劝丈夫不要卖老娘的棺材,后来把骨灰盒放进棺材,运回老家悄悄葬了,那儿子后来走路腿一直画圈,一只眼睛看不见东西。




你见过哪些独特的下葬方式?

前面有朋友的回答谈到了西藏的天葬葬俗,但以为天葬太有名了,很多人都以为西藏的葬俗只有天葬。其实天葬葬俗,有可能是西藏所有葬俗中出现最晚的一种。在此之前,西藏还有土葬、水葬、崖葬、树葬、火葬和塔藏的葬俗。

土葬曾是西藏历史上最高等级的葬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变成了最低等级的了。

您去山南琼结旅游一般都会去到历代藏王墓,这些墓葬之中埋葬的都是吐蕃王朝时期的赞普和陪葬的大臣。另外,西藏历史上著名高僧米拉日巴,在他尚未皈依之间,家中曾是当地富商,从他父亲的遗嘱上看,当时他父亲也是选择了土葬的形式。这就说明,至少在佛教前弘期,只有王族贵戚和富商巨贾才有能力采用土葬这种葬俗。

而现在,土葬则变成了一种被人摒弃的墓葬形式,一般只有患天花、麻风病,或者死于凶杀、偷窃以及暴死者,才会采用。而且,葬俗简单不过是挖坑深埋,不封不树,也没有什么祭祀仪式。

水葬因为需要生活区域附近有江河径流,一般在河流丰沛的地方比较多,例如藏南、藏东、林芝地区采用。

这些地区山高沟深,土地资源紧张,采用土葬方式更为奢侈,因此先民们因势利导,借用河道资源来处理前辈遗骸。从目前保存的资料看,水葬仪式较为简单,一般就是将尸体清理干净,用白布包裹背至河边,有的整体抛入河中,便算完成。有的需要将尸体分解,投入河中。

因为存在水葬的习俗,很多人都将藏族不吃鱼归结于此。但准确的说,这个答案没有错,但不完整。因为按照史料记述,藏族对水生动物的敬畏由来已久,甚至有可能要远于水葬藏俗的产生时间。在佛教尚未来到西藏之前,原生的苯教是一种自然多神崇拜,对天、地、山、河、石、树,都有崇拜祭祀。他们认为水中有一种称为“鲁”或“龙”的神,水生动物都是他的子民,如果谁冒犯了“鲁”神便会生麻风病。

据说,**干布的曾祖父仲念德如赞普,娶了塔波美女琛萨鲁杰为妃,但奇怪的是本来美艳无双的王妃,到吐蕃生活一段时间后,美貌急速衰减。百般治疗均不见效,仲念德如很着急,便亲自询问王妃。

王妃说道:“在我家乡有一种食物,我从小到大一直都在吃,可是到了吐蕃后吃不到了,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

仲念德如马上命人取来,王妃服用后不久再次明艳照人,赞普心中奇怪,便偷偷窥视,不成想看到王妃在用油烹制一种蛙(一说是鱼)。仲念德如心情郁闷,得了麻风病,最后被封在一座活死人墓中。藏地民歌曾这样唱到:“仲念王陵在象达,名为圆形活葬墓”。

崖葬也是西藏的一种传统藏俗,因为同样需要地形的配合,在西藏地区分布也不算广泛,其中,吉隆县的崖葬比较有名。

一般来说,采用崖葬需要实现请僧人卜算地点和时间,出殡前一天,请人在山崖上清理路径,再将尸身背入石洞中,有用棺木成殓的,也有直接用白布包裹成型的。一般会将尸身摆放成盘腿打坐的姿势,并放置食物等祭品。最后,封闭洞口,并将背尸小路毁去。

崖葬同样是一种地域性的传统藏俗,现在已经极难见到。

这种藏俗,只有藏地东南,海拔较低林木资源丰富的地区才有。这也很好理解,羌塘、阿里地区一棵树都没有,自然也不会发展出树葬的风俗。

当有亲人故去后,将尸体清理干净,用木箱装殓或白布包裹好,放置于选定的大树枝杈上,或事先装好的木架上。有的民族采用树葬后,会在三年后将亲人遗骨捡回祭祀,我目前尚不清楚藏族是否有这种传统。

火葬在西藏的历史也很悠久,但通常情况下是二次葬的一个环节。或者说是某种藏俗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火葬之后,亲人会将骨灰收殓起来,埋入土中或投入江河,所以,亦可以将其看成是土葬、水葬的一个部分。

还有一种情况是高僧去世后,会进行火花,然后再将其骨灰装塔保存,这就是塔葬了。还有一些高僧火葬后的骨灰,被混合其他材料用来制作“擦擦”保存。

塔葬是西藏目前最高等级的葬俗,它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佛陀释迦摩尼时期。

相传释迦摩尼圆寂后,弟子将其火化,获得了很多晶莹剔透的五色舍利。这些佛门至宝被分别建塔供奉,塔葬传承由此开始。

西藏地区的塔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肉身塔葬,另一种便是骨灰塔葬。

最后一种,就是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天葬了。

天葬,藏语称为“恰多尔”,意为“喂鸟(秃鹫)”,来源于佛家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的思想,将自己的肉身做为最后一次布施的物品加以奉献。

很多人都去看过天葬,但那不过是整个葬俗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在此之前,还有一整套仪式需要履行。首先,亡故者的家属要去寺里请僧人来做超度法事,另外一些人则将尸体清洗后,按照初生婴儿的形状弯折捆扎,表示亡者像胎儿一样转生。在放置遗体时,忌用床或垫子,而是用土砖承托。

当出殡时间算出后,背尸人由僧人引路,围绕煨桑堆顺、逆时针各转三圈后离开。出殡后,家人立刻清扫屋子,将垫放尸体的土砖、垃圾和扫把扔到十字路口,人们相信这样亡灵就不会再找到家门。

丧葬仪式结束后,藏族还有“七期荐亡”的习俗,即逢七天要做佛事纪年,这种逢七祭祀的传统很有可能是受到了汉地风俗的影响。同时,一般家人去世后,亲属一年内不参加娱乐活动,也忌讳在众人面前直呼亡者的名字。

亡者的周年祭祀是整个葬俗的最后一个仪式,藏语称为“龙却”。届时,除了请僧人来念经祈祷外,家人还会摆下盛宴邀请亲友前来,欢庆亡者已经投胎转世开始了新的人生。

因为涉及亡者,我就不上图了。我个人认为围观葬礼是对亡者不尊重,尤其某些著名的天葬台旁,围观者大呼小叫,喧闹非常,没有一丝哀悼敬重之意,只有开了眼界的猎奇之心。

中国是一个讲究“礼数”的国度,孔子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个身份想想,如果是你,你是否愿意自己亲人的葬礼上,如此喧嚣?我没有道德审判的意思,只不过如果再有人前去,最好肃穆静默,至少这种“以身奉献”的葬俗值得我们尊敬。

历史尘烟漫漫,细节楚楚动人,且让我为您一一展示!我是头条号藏地读行,欢迎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汉家   吐蕃   藏族   土葬   天葬   液氮   西藏   王妃   祖母   表弟   棺材   死者   尸体   独特   儿子   方式   地区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