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本善,还是本恶,人性的辩论提问,我认为本恶你们认为呢?

个人觉得人性本懵。

人生来是没有什么善恶之念的,那时还小,还没开智,哪懂得善恶是什么东西,偶有举动,也是下意识的自然反应,有时会做让人觉得“善”的事,有时会做让人觉得“恶”的事,并没有特定规律。

也许做坏事的时候多一些,所以就被定义为生来即恶;也许做好事的时候多一些,就被定义为善。

但他(她)既不全恶,也不全善,他(她)自己也不知道哪些是恶,哪些是善。

后来之所以有了善恶之分,是因为看顾他(她)的大人指责告诉他(她)说,这不能做,这是坏事;那个能做,那是好事。

于是,他就知道了,哦,这是坏事,那是好事……但我更喜欢做哪个呢?

从心而言,小孩子当然喜欢随心所欲的做事,无论好坏,总之你别管我。

所以这就是恶了?

也不尽然,因为既有人的随心所欲是搞破坏,也有人的随心所欲是做好事,搞建设。

你去肯定这件事是做不到的,因为世有百样人,人人不相同,所以什么善啊恶啊,它只是个比率问题,而不能一杆子把人全赶到一边。

把人赶到一边的是规矩,也就是你说的规则约束。

愿意受约束,他(她)就是规则里的好人。

不愿意受约束,他(她)就成坏人了。

所以谈论人生来是善是恶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事实上它既不全善,也不全恶。

有时候天性本善的人多一些,有时候天性本恶的人多一些,谁都说不准,所以干脆它就懵了。

最后是为善还是为恶,那就交给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学校教育、友人亲戚、同事工友、个人成长历程等等这些东西去影响了。

一家之见,好笑请笑[作揖]




















谢邀;

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王应麟;所著三字经就能很好的诠释一个人的人生。开头二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人刚出生就像一张洁白无瑕的白纸,没有一丝污垢和灰尘。

咱们再看看战国时代孟母,为了幼年的孟子,不受纨绔子弟的恶习影响,三移其居。有句赞曰;"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割断纺织机上的布匹来教育孟子。所以社会就是大染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所以我认为,人性初始都是善良的。而是在成长中,受到外界不良影响,逐渐为了自身利益,"思想在扭曲,心灵变丑陋"。

人生是五颜六色的,遵章守纪者,终会善始善终,而恶者终究会受到制裁。

终结八个字为结束语吧;"善者善终,恶者自恶"。




三字经中说是“人之初,性本善”。

善、恶是后来学来的。

有首儿歌是“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现在小学生时捡到一百元时不知往哪交啊![我想静静][大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谢诚邀!人性是本善,还是本恶,我认为都是后天形成的,其理由有以下几点:

【1】人一生来,是恶还是善,你怎能确定吗?理由是什么?从娘胎呱呱坠地,来到世上,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后天的理由是:

【2】家庭的影响。家庭的教育影响。一个好的家庭,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学好,如何如何做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以及勤俭持家,厉行节约等等,从小从脑海中扎下了做一个有用的人。

【3】学校的影响。学校的学习,教育,系统地给每一个人脑海里打上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烙印。

【4】社会的影响。成人走向社会,与人接触,了解社会,吸收社会正能量,立志改变社会现状,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哪么极少数人又怎么走向反面,逐渐变成了恶人呢?大家都明白,五个手指还不一样齐呢?这是正常现象。

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我的观点善与恶是后天形成的。惩恶扬善,是社会发展大趋势,国泰民安是人民所祈盼。

观点对与否,请大家指正,并共同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孟子   人性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善恶   随心所欲   天性   坏事   后天   走向   理由   家庭   学校   人生   社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