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都读过“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本恶,这应该是正确答案: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本恶?”这一直是一个让人困扰头疼的问题,历史上很多思想家也为此打过嘴仗,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其实问题没有解决的根本原因不是人性的复杂,而是问题本身出了问题。“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本恶?”这本身就是一个概念混淆的问题,怎么可能找得到答案。大家知道,人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自然属性从一个人出生到其消亡全程存在,社会属性从出生刚进入社会时的“零”状态随着社会环境下的成长不断丰富。而“善”、“恶”的概念是对人社会属性的一种定义。一个人在刚出生时还处在社会属性的“零”状态,即还没有社会属性,又怎么能用属于定义社会属性的“善”、“恶”来定义呢。所以说,人之初没有善恶属性和善恶之分,是之后的生长环境、社会塑造并定义了一个人的善恶。你是否也搞清楚了!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是智者对人的高度概括之结论,一般理性的人都视之为人类社会的规律。其实新生儿除自然的条件反射外,一无知二无能力“行善”或“作恶”。善与恶相对,既无“恶”则为“善”从而又蕴含着“不侵犯人”就为善。人的善恶是后天形成,一般文化人皆知。




每个人出生本来都是一张白纸,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受到外界的影响改变了自己,特别是父母的教导,影响孩子的一生,学校只是第二课堂,所以教育孩子,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大家觉得我说的对吗?






人之初无善恶,但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这一点己经得到证明。一个婴儿就知道与人抢东西吃,这就是自私的本能。为了个人的利益,人可能做任何事情,这就需要人的社会化。通过道德规范、法律制度的约束,使个人成为社会人,成为社会发展的正能量,最大限度地减少私心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增加私心的正面影响力。




小时候都读过“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人性的善恶是基因决定的。善念和恶念,都藏在一个人基因的角落里,像潘多拉的盒子被封闭着。成为一个善人或成为一个恶人,就是看善念和恶念去如何开启这个盒子。而从小耳濡目染的生存环境,就是开启这个盒子的一把金钥匙。



如果生存的环境条件点燃了的恶念,就有可能会成为一个邪恶的人。如果生存的环境条件点燃了善念,也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大善之人。内因是基因遗传,外因是客观环境。内外因相结合才能成就一个人。



西汉有名的酷吏张汤,小时候因家里的肉被老鼠所吃,遭爸爸误解,他就满屋子找到了这只老鼠,待“鼠脏俱获”后,学其父判案,写了一本宣判书,宣告老鼠的死刑。小小年纪,断案有模有样。长大后备受汉武帝重用,为讨好皇帝,竞然发明了“腹诽罪”,残忍至极,一手操办了“巫蛊事件”,使汉武帝与至亲相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千古骂名。



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的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就像我们找儿女亲家一样,首先要看看这一家人的人品如何,如果这家人口碑不好,人品很差,谁还愿意和他攀亲呢?谁还敢和他做亲家?



我们身体里都有善念和恶念。只不过善良的人,习惯于最先启动善念,而歹毒的人,习惯于最先启动恶言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潘多拉   恶念   外因   人性本善   汉武帝   私心   善恶   人品   基因   盒子   属性   老鼠   小时候   定义   自然   环境   社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