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陈赓大将,刘邓麾下二野9个军长跻身二野五虎将的还有谁?

我认为除了陈赓大将另外还有陈锡联上将、杨勇上将、王近山中将、周希汉中将都是实至名归的。

他们无论从战绩、名气、当时职务,都是能担得起“二野五虎将”盛名的。

陈庚:他是黄埔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还曾救过蒋介石的命,在上海白色恐怖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抗日战争中386旅战绩卓越,解放后他又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建立哈军工立下了汗马功劳。

陈锡联:抗战中他带人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成为抗战传奇,解放战争中他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也是他活捉东陵大盗孙殿英。

杨勇:他参加过长征,参加过平型关战役,建立了鲁西根据地,解放后担任了抗美援朝志愿军司令员。

王近山:他一直是陈赓大将的得力干将,神头岭、响堂铺、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他都是主角。后来他又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指挥的上甘岭战役,打出了志愿军的威名。

周希汉:他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百团大战,他打垮了国军的精锐黄维兵团。在解放战争中,周希汉直接指挥部队共毙俘国军将领64名,可谓是战功赫赫。

二野出色的战将众多,这五位虎将,他们不一定功战功最卓著,也并不一定军事才能最优秀,但是他们是二野最有代表性的战将。










第二野战军战功赫赫,名将辈出。据统计开国将帅一共247名来自第二野战军,其中包括:一位元帅(刘伯承),两位大将(陈赓、王树声),九位开国上将(李达、杨勇、陈锡联、陈再道、王宏坤、谢富治、苏振华、郭天民和阎红颜),还有王近山、秦基伟、张国华、周希汉等中将和少将。

综合战绩、名气、职务、贡献等因素考虑,二野的5虎将是:陈赓大将、陈锡联上将、杨勇上将、王近山中将、周希汉中将。当然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欢迎讨论,不喜勿喷。现简要介绍一下:

△陈赓大将,湖南湘乡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哈军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

△陈锡联上将,湖北红安人。1929年参加红军。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杨勇上将,湖南浏阳人。1930年参加红军。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二野第5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

△王近山中将,湖北红安人。1930年参加红军。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兼第12军军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周希汉中将,湖北麻城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第10旅旅长,第二野战军第13军军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第四兵团十三军军长、海军副司令员兼海军参谋长等职。




二野刘邓大军麾下人才济济,猛将如云,除了陈赓大将之外,如果说是二野的五虎将,肯定少不了陈锡联,杨勇,王近山,周希汉。但是这时候的陈锡联上将已经是二野第三兵团司令员了,陈赓大将是第四兵团司令员,杨勇上将是第五兵团司令员。显然这里问的是九个军长跻身于二野五虎将的都有谁,那么首先得先弄清楚,二野的九个军长分别是谁。

第二野战军在1949年整编为9个军,9名军长分别是:

杜义德、王近山、周希汉、李成芳、曾绍山、尹先炳、秦基伟、王秉璋、张国华。

好了,那么二野九个军长中跻身五虎将的分别是王近山中将和周希汉中将。如果说陈赓大将除外的五虎将,我个人觉得应该是把秦基伟中将加上去,因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秦基伟中将在上甘岭战役打的太出彩了,如果说梁兴初中将的 38军是“万岁军”,那么秦基伟中将的15军至少也得是“千岁军”。




二野五虎将:杨勇、陈锡联、秦基伟、周希汉、王近山


一、杨勇——最能打仗的政委

杨勇是政委出身,红军时代担任过团政委、师政委,参与了著名的娄山关战役、巧渡金沙江。

抗战时期以686团政委的身份参加了平型关战斗、汾离公路伏击战等著名战役,后开创了鲁西南抗日根据地,1944年,杨勇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时,曾创下连续拔除日伪据点200多处、歼灭伪军万余人的纪录;

解放战争时期他主要负责军事工作,担任中野1纵队司令员期间,与政委苏振华合作紧密,时人称杨苏纵队。

在郓城战斗中,杨勇以极快的速度歼敌,并又创下一个纪录——一次消灭敌军1个师又2个旅。

在挺进大别山的最后一战高山铺战役中,杨勇一次性消灭敌军1.2万人,其中有9000多人是被他生擒的,史料上说这一仗“对刘邓野战军在大别山站稳脚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49年2月杨勇出任二野第5兵团司令员,并指挥所部参加了渡江战役、西南战役,特别是为和平解放贵州立下了大功;

1953年7月,时任志愿军司令员的杨勇指挥了著名的金城战役,此役志愿军歼敌5.3万人,为抗美援朝的停战谈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5年杨勇被授予上将军衔、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与传统印象中的“政委管生活”截然不同,杨勇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将军,不仅能指挥千军万马作战,还擅长做思想工作,更可贵的是他的枪法和武术都是一流,曾经用精湛的射击和中国功夫震撼了骄傲的蒙哥马利元帅。



二、陈锡联——“小钢炮”

和杨勇一样,陈锡联也是政工干部出身,而且是少年成名的那种——16岁当连指导员、18岁当团政委、20岁当师政委,是我军最年轻的高级干部之一。

红军时代的陈锡联主要在四方面军作战,打的著名战役有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反六路围攻作战等等。

陈锡联在全国一战成名,靠的是1937年10月的夜袭阳明堡战役,此一战八路军769团炸毁日军飞机24架、消灭100多敌人,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的忻口会战,而指挥这场夜袭行动的,就是年仅22岁的769团团长陈锡联。

此后陈锡联率部参加了神头岭、响堂铺、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等著名战役,一时名声大噪。

1947年豫北战役中,担任中野3纵队司令员的陈锡联打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硬仗——以避其锋芒、诱敌深入的战法,全歼了第2快速纵队(装甲部队),创造了以劣势装备歼灭一个机械化旅的范例。

此后陈锡联又打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并解放了重庆,他担任了解放后的第一任重庆市长。

解放后,我军的炮兵队伍要走向正规化,但一时间选不出合适的炮兵司令员,毛主席风趣地说:陈锡联外号叫小钢炮,那就让他去当炮兵司令员吧!

事实证明毛主席果然没有看错,陈锡联在炮兵初创阶段做了大量工作,到50年代末,炮兵的训练、科研、编制基本完善,并在1958年的炮击金门战斗中露了脸。

此后陈锡联先后在沈阳和北京军区任职,并在毛主席病重期间一度成为叶帅的得力助手,为我国和我军的建设立下了大功。



三、秦基伟——“千岁军”军长

秦基伟1914年出生于湖北红安县,13岁参加红军后,担任过总部手枪连战士、警卫团长等职务,专门负责保卫徐向前元帅的安全。正因为他少年勇猛、经常赤膊上阵与敌厮杀,因此得了个“秦大刀”的绰号。

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秦基伟不是特别出彩,因为他手下的129师太行纵队、后来的中野9纵,是地方武装升级而来的部队,邓政委曾经明确说过:9纵是个敲边鼓的角色。

全国解放后,秦基伟担任了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本来上级已经定下了计划:15军改编为云南边防公安部队,秦基伟担任云南省公安军司令(相当于公安厅长)。

但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二野的10、11军刚裁撤,13、14军又忙着剿匪,只有12军和15军能拉到朝鲜去干仗。

秦基伟自己也没料到,自己这个“配角”,居然能在朝鲜战场上震惊世界…

1952年10月,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秦基伟统一指挥12、15两军,与疯狂的美帝血战43天,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190多万发炮弹的狂轰滥炸下,15军战士被分成若干小组,以连排为单位与敌人展开了空前激烈的战斗;

平均每秒有6发炮弹爆炸、敌军平均每天冲锋20多次,15军的战士们寸步不让,硬是在“细菌都活不下去”的上甘岭,守住了阵地;

许多战士在坑道里坚守近40天,耳朵被炮弹震聋、内脏被震得吐血,但只要有敌人上来,他们就拿起武器与之搏斗;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我军要组建空降部队,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点名要15军,说:上甘岭后,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有个15军!



四、周希汉——军中赵子龙

周希汉1913年出生于湖北麻城,15岁参加革命,一直在红四方面军任职。

周希汉的红军生涯并不出彩,仅担任了作战科长、教导营长等职务。

在抗战中,周希汉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他与传奇的陈赓大将搭档,出任了386旅参谋长一职,并参加了七亘村伏击战、神头岭伏击战、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等著名战斗,参与领导开辟和发展了太岳抗日根据地。

有趣的是,386旅旅长陈赓腿有残疾,政委王新亭高度近视,参谋长周希汉身材瘦削,时人称386旅是“三子部队”——一个瘸子、一个瞎子和一个瘦子。

解放战争时期,周希汉继续在陈赓麾下任职,他率领着4纵13旅(后改为4兵团13军)参加了挺进豫西、破击平汉、解放洛阳、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滇南战役等,一路上所向披靡,解放了上百座城市,13军也成为了二野,乃至全军的主力部队。

在三年解放战争中,周希汉破了一项记录——生擒了61名国军将军。

建国后,周希汉走向了更大的舞台——组织上任命他为海军副司令,主管尖端武器研发工作。

我们熟知的核潜艇、导弹驱逐舰等武器,都是在周希汉将军的关怀下发展起来的。

60年代外宾来访,周总理说:这位是海军专家周希汉,“希汉”在中文里就是“少有的英雄”的意思。



五、王近山——“王疯子”

王近山是《亮剑》中李云龙的主要原型之一,是一位十分传奇的将军。

和陈锡联一样,王近山少年参军、少年成名,1935年长征途中,一、四方面军会师时,年仅20岁的王近山就已经是红93师师长了。

至于说“王疯子”这个绰号的来历,要追溯到1931年的一场战斗了。

那年16岁的王近山在一次战斗中与敌人肉搏,不知道是心急还是没了力气,连续三刀都没砍到敌人,他急的一个“饿虎扑食”,抱着敌人就滚下了悬崖…

同志们都以为他和敌人同归于尽了,但没想到王近山只是头上擦破了皮,完好无损地回来了。

从那以后,“王疯子”的名字就传开了,大家都知道四方面军、129师、二野有个听见枪响就浑身兴奋的“疯子”。

后来邓政委说:我看那不是疯,那是革命英雄主义!

在解放战争中,王近山担任6纵司令员,这个纵队是中野的头等主力,永远都在打最难、最苦、最硬的仗,在跃进大别山、淮海战役中,王近山是中野当之无愧的“开路先锋”。

抗美援朝战争中,王近山率领第3兵团入朝参战,参与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两次获得朝鲜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1955年王近山被授予中将军衔,中野司令员刘伯承曾说:一人投命,足惧万夫。狭路相逢勇者胜,没有点疯劲,没有不怕死的精神是不行的!




还有陈锡联、陈再道、杨勇、王近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军长   淮海战役   上甘岭   大将   解放战争   大别山   汉中   野战军   司令员   纵队   政委   麾下   兵团   上将   红军   战役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