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为何甘愿做技工?

因为在德国社会中,技工和手工艺人的地位非常高,被认为是一种光荣的职业选择。

这部分源于德国的教育体制,德国的教育体系十分注重实践教育和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职业选择和培训机会,其中技工培训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德国的技工教育非常规范和专业化,培训内容涵盖了技术、理论和实践,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各种实际工作。

此外,德国社会对技工和手工艺人也有着很高的尊重和认可,这些职业往往被视为传统和精湛技艺的代表,他们的工作成果也往往被视为高品质和高价值的产品。因此,许多德国人视技工和手工艺人为一种职业选择,而不是一份低下的工作。

最后,德国政府和企业也积极鼓励年轻人选择技工职业,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就业机会,以满足德国经济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这也促使了年轻人对技工职业的兴趣和投入。




您好,本人在奥地利留学,硕士工程师毕业后去到德国工作。说一下德国的工业从业人给我的感受!

首先不光是德国,奥地利,瑞士人很多人也是做技工做的很勤勤恳恳的!我国也一样我大学毕业那会,在工厂看到很多的技工干的热火朝天的!现在我国的技工感觉似乎少了,手工工人叫技工不太准确!我觉得技工应该是技工学校毕业,会使用相关领域所有工具!会看cad图纸,CATIA,SolidWorks图纸。会画图。懂得PLC编程等!会基础的汇编语言编程!

在奥地利和德国都是一样,会发现我什么很多人喜欢做技术工人。包括机械,电器,硬件,建筑,装修等技工。有以下原因1.就是德语系国家的教育分流。小学前三年课程很轻松,第四年开始突然加重,但一部分人已经养成了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所以这些人在考中学的时候,小学成绩平均2分级以上,(1分最好,五分不及格!)考大学。所以按成绩分流,成绩差的就去技校(HT L)

原因2.技工在德国收入并不比工程师少很多,有差距,但税后少得不是很多。

原因3.德国有最低薪资保障,技工比工程师的起步工资低(就是劳动法规定的最低工资和学历,头衔有关系),所以很多公司只要技工能干的绝对不请工程师。所以技工非常好找工作!

原因4,虽然技工要在这车间工作,但是工作现对简单,压力很小,每天工作心理轻松!而且工作模式化很多相对来讲需要思考少!

原因5.技工也可以升职,也可以继续学习。未来想进修也可以成为工程师!

原因6.技工一般相当于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年数多一年。也就是很早就可以工作了!可以挣钱了比起工程师要少上学好多年!这个对于很多孩子和家庭觉得不错!

原因7德国的贫富差距小,技工一样受工会保护,德语系国家上下级别关系不那么严重!说白了德国基本没有官僚的习惯,人际关系简单。所以技工在单位比起管理层,白领,工程师没有多大差异性!

以上是我在德国的一些感受!




澳洲也是差不多情况。但是我得澄清一下,不要用中国移民的眼光去看这件事。打个比方,你一个大学生,毕业出来做个文员,拿三几千工资。很可能你工作到中年也就一万出头,很多人甚至没有这个数。但是你去做月嫂做保姆,培训几个月一开始就能拿到高得多的工资。但是,很多人还是不会去做月嫂和保姆的。所以,并不是光有钱就行的。

看回澳洲这里,本地人如果成绩还不错的,能读完正规大学的,基本不会去做技工。当然这有个前提就是你并不很缺钱。因为做个小职员,工作要求不太高的,比较轻松的,工资都不太高。很多人是宁愿做这样的工作的。读书不太行的一般都会学点手艺谋生,这个在中国也一样。而且在澳洲,几乎什么工作都要有证。这方面中国得提升。不是证的问题,是训练的问题。我在国内做建筑行业,见的太多了,很多工人真是零素质上岗的。基本操作要么不懂,要么只懂皮毛。这些零素质工人主要是在工作中逐步学习。这样不仅没有一套系统完整的知识,还得拿实际工程来练手。小白练手跟经过一定培训的人练手,那是两个概念。在澳洲,技术工人就是技术工人,是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不同的工作就是规定必须由不同的专业人员来执行。比如说很多人在吹的lollipop holder,就是在市政维修时,举着牌子管制交通的人。你觉得很简单的工作,也是要考证的。工资不低并不是因为那个证难考(对了,很多证不能光考试,你得读课程),而是这工作日晒雨淋,而且工作地点和时间都不固定。很多人是不愿意干这样的工作的,毕竟多得是选择嘛。至于水管工、电工这种,一般都不会像国内的水电工人那样的。首先,人家是正儿八经有牌照的。我知道国内也发牌照,但是我也确实请过有牌照的电工给我乱做一气的。澳洲这里的电工,你就理解为低配版的执业医生,领了牌照干活就不能乱来。第二,整个社会也是给了这些蓝领充分的生存空间的。比如说空调安装,是必须要由持证电工来安装的,否则将会失去保修期。电路安装也是原则上需要持证电工来安装或者改装的。你自己搞的话,出了事保险不赔,说不定还要追究责任的。三,收费高。我家隔壁的老太太,请水管工换了洗手盆下面的一截管道,就被收了900刀。之前想把车库的门给换了,询价至少也要700多刀。我们帮她搞了,材料费才一百多,再收了她一百多人工费,她可高兴了。

中国的技术工人没人愿意干,其实说到底还是收入问题。收入上来了,大学生都会去送快递做保姆。自食其力不寒碜。像国内,装个空调还要冒生命危险,居然才收个一百两百,那是真的太便宜。澳洲装个空调,主机就放在室外的地上,收费都要五六百刀。所以为啥外国人愿意做蓝领?因为收入并不差啊。这相当于自己做点小生意,也挺好。当然了,我说并不是有钱就行了。毕竟做蓝领社会地位不算高,如果学历高能力好的,大多数人是不会去当技术工人的。




这让我想起一个事:十多年前在广东一家工厂,使用的一台德国减速机坏了。国内找不到人修理,只好从德国找人修,或者返回德国维修。后来从德国来了两位工程师,鼓捣了半天,说是里面的零件坏了;只好又从德国发零件,来回半个多月才修好。维修过程不但漫长,而且维修费昂贵,还承担两个德国技师来回的机票,五星级宾馆的住宿。但没有办法,要想好用,只有用他们一家的。

我们都知道汽车行业的BBA,令国际同行仰视。不为人所知的是,德国还有1300多家隐形冠军企业。

什么是隐形冠军?隐形冠军指的就是在某个不为人熟知的细分领域,具有垄断性地位或者占据领先优势,拥有自己核心竞争优势,产品和服务难以被替代的中小型公司。中国也有,而且还排行世界老四,大约有70家。

德国的伍尔特,专门做螺丝、手动工具的,是全球装配和紧固件行业的领导者。

德国的布里塔公司,专门做滤水器的,市场份额占到全球的85%。

德国的虹霓公司,是全球卷烟机械市场的翘楚。世界上绝大多数香烟的过滤嘴,是这家公司的设备生产的。

德国西门子总裁曾经说过:“德国制造享誉全球,靠的是德国技师精湛的技艺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其中道出了一个道理,德国的技师,数量众多,技艺精湛。正是数量如此众多的德国技术队伍,促进了德国工业一代代超前发展到今天如此兴盛的地步。


那么,为什么德国有这么多的人从事技师这份职业呢?

首先,从文化层面来看,德国民族的性格特点是不苟言笑,对待事物一丝不苟,认真对待。体现在职业上就是勤奋敬业,按部就班把工作做好,追求完美。在德国,有“工作使人快乐”、“工作第一,生活第二”的谚语,也可以看出德国人对工作的态度是人首先得有一份工作,然后再考虑职业的类别问题。

在对待从事的职业方面,德国人最喜欢做的职业是作家、音乐家、医生、教师等,并不是从政当官,工程技术人员也排在德国最受欢迎的职业前十。在收入方面,德国人很少有“一夜暴富”的梦想,也不会有35岁40岁实现财务自由就此退休的幻想,更乐意细水长流,通过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获得人生乐趣。在德国,职业被看做是一个伴随个人终身的附加身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来源于德国人的人生信仰。

其二,德国的技工类岗位,同样受到社会的尊敬,同样也拥有不错的收入,也具备上升空间。在德国,一家企业的普通技术岗位人员,刚入职的月收入在3000欧左右;而在旅游业、餐饮业等,普通岗位只有2000欧左右。技术岗位的员工,还有很大的晋升空间。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岗位的提升,技术类岗位也会随着增长。高级技工的话,月薪可以拿到一万欧左右,和一个大学教授的收入相当;如果升到大企业的技术总监类岗位,年收入可以达到几十万欧。

所以,从社会认同层面到收入水平,德国的技术工人都处于比较良好的位置,并不会觉得低人一等。相反,很多技师完成了从低级技师到高级技术管理人员的转变,从而在这个岗位上也很好地实现人生理想。


德国的产业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他们又是如何培养技术工人的呢?

这来源于独具特色的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

德国的技术工人享有崇高的声望,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德国的技师培养过程并不简单。

何为“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呢?

培养一名产业工人,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学徒制,即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后进人才;另外一种是通过现代的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工人。而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模式,是将传统的学徒制和现代的职业教育相结合起来的一种培养模式。

在我国,技工类学校也很多,学习完成后也可以到工厂去实习。但这种学习往往脱离实际,学无所用,毫无目的的实习也打击了很多技工类学生的兴趣。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则不同,它主要面对初中毕业生。接受双元制教育的学生,首先需要和培训的企业签订合同,确立相关的学习方向、时间限制等,企业会在学习期间提供一定的津贴。学习的过程采取边学习、边工作的模式——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其余时间需要到工厂学习工作,工厂会安排熟练的技师带队。这个过程需要持续整个学习期间,时间往往持续3年左右。

3年期的学习结束之后,企业会对培养的技工进行评估考核,合格后获得行业协会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学员毕业以后,可以正式进入企业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的学生,将会被要求进一步加强学习,延长学习期限,否则只能从事别的工作。

这个机制,使得德国的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得到有计划补充,也有利于学校培养出合格的技术工人。学生毕业以后,也可以很顺利地进入企业从事熟悉的工作,不再需要经过漫长的找工作阶段。这是一个按社会分工需要而有目的地培养的过程。这个机制大大节省了企业和技工人才之间的匹配问题,不但大大节省了社会成本、时间成本,也能做到人尽其才。

总结:

总的来说,每一个人都有长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律师、艺术家之类。德国从现代工业社会需要各种不同的分工这个特点出发,为大部分学生提供了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再加上德国工业发达,为众多的技工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发展空间。反过来,大量的技术工人也促进了德国工业的发展,为德国工业的进步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两者达到了一种互相进步的境界。工业发展需要技工,技工也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德国是一个高度工业化的社会,职业不分贵贱,德国社会给予了现代工人充分的尊重,也让工人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所以,德国人愿意做技工,并不奇怪。




个人观点,原因有五:

1、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很厉害。到处都是职业学校。不像中国,到处都是学校合并,不想合并做大做强的学校不是好学校,一切学校都在削尖脑袋变大学。。。而且,德国的教育,从高考开始分流,大部分进职业学校,少部分上大学(考大学极难,大学毕业更难)。而中国相反,二本、三本、大专……200多分就行。若是花钱,似乎100多分也行。

2、德国技工的社会地位高,一些十几年、几十年的老技工,收入堪比大学教授,社会地位极高。

3、德国的工业体系有历史传承。据统计,全球2600多家隐形冠军企业,德国占了一半,1306家。在这些企业中,家族企业居多,历史最长久的居然还有800年历史的企业,记得好像是一家啤酒厂。至于100多年历史的老店更多。

4、德国的乡村工业体系是根。德国的中小微工业体系,几乎都在乡村,职业学校、大学也是,很多都在乡村里。根本原因是(马克思在100多年前记载):德国的大工业企业负责提供原材料,而小微企业负责出口。。。中国和德国相反,中国的乡村里的乡村原始工业体系,手工作坊体系越来越少了,一次合村并居,就消灭成百上千的乡村工业体。没有百万、千万家的乡村工业体,自然就不需要技术工人。。。当然,今年中央提出个发展"庭院经济"的概念,很好!但是,这个概念和拆迁是相互矛盾的。地方ZF若想拆迁弄财政,就必须不能发展庭院经济。

5、中国的计划生育原因。孩子多了,在家庭内部就做了一生的分工,没必要进入社会后才分工。。。老大种地,老二经商,老三当兵,老四读书考大学……若是只生一个孩子,就只有考大学一条路。一亿独生子女,只能是一亿大学生,根本没有做技工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技工   澳洲   德国   技师   德国人   中国   乡村   岗位   工程师   收入   原因   职业   工业   社会   财经   工作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