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刽子手的收入如何?砍一颗头相当于多少钱?

在中国古代,刽子手是一种具有特殊身份的职业。他们的职责是执行死刑,因此他们经常被社会所厌恶和嫉恶如仇。然而,虽然刽子手的职业地位低下,但他们在经济上却是相对富裕的。这是因为刽子手在执行死刑时,除了收取一定的报酬外,还可以从被执行人身上搜刮财物。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古代刽子手的收入来源以及实际案例。

一、刽子手的收入来源

在中国古代,刽子手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政府薪水

刽子手在中国古代是官方设立的职业,因此他们可以得到政府的薪水。这些薪水的数量和具体的执行任务有关。例如,明朝时期,刽子手的薪水通常是每月二两银子。

2.奖励

除了基本薪水外,政府还会给刽子手一些额外奖励,例如在一次执行中表现出色的刽子手可以得到额外的奖励,比如升职加官或赏赐土地等。

3.按照人头计酬

刽子手通常还会按照每个被执行人的人头来计算报酬。不同时期和地区的报酬标准不同,但一般来说,一个普通人的头颅价值在数两银子到数十银子之间。当然,这个价格是相当昂贵的,一些富人甚至会花费大量的财富来保证自己或亲人的生命安全。

4.搜刮被执行人的财物

在执行死刑时,刽子手可以搜刮被执行人的财物,这也是他们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这些财物包括金银珠宝、房产、田地、家具、服装等,往往可以被刽子手和其他官员分配或出售。

二、刽子手的收入案例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案例,可以更好地说明刽子手的收入来源和数额。

1.明朝杨家埠刽子手

杨家埠是明朝江苏省苏州府吴县的一个小镇,也是明代的一个重要刽子手据点。据历史记载,明朝时期的杨家埠刽子手通常可以得到每月二两银子的基本薪水,但实际上,他们的收入远远超出了这个数额。因为在执行死刑时,刽子手可以从被执行人身上搜刮财物。例如,一名被执行的富人可能会留下大量财物,包括金银珠宝、房产、田地、家具等。这些财物通常会被刽子手和其他官员分配或出售,从中获得不菲的收入。

此外,如果刽子手能够在执行中表现出色,他们还可以获得额外的奖励和晋升机会。例如,一名杨家埠的刽子手因为在执行中表现出色,被提拔为县衙的五品小官,这也为他带来了更多的收入来源。

2.清朝长沙刽子手

在清朝时期,长沙是一个重要的刽子手聚集地。据记载,一名普通的刽子手在执行死刑时可以获得三十两银子的报酬,而且如果被执行的人是富人或官员,刽子手可以从他们身上搜刮财物。有一次,长沙的一名刽子手在执行一个富商的死刑时,搜刮了大量的财物,包括金银、玉器、房产和田地等。这些财物价值相当于一百多两银子,对于那个时代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数额。

此外,刽子手在清朝时期还可以获得政府的额外奖励。例如,如果一名刽子手在执行死刑时表现出色,他可以获得一些奖励,比如升职加官或土地赏赐等。这些奖励通常也是相当可观的。

3.民国时期上海刽子手

在民国时期,上海也是一个刽子手聚集的地方。据记录,一名上海的刽子手可以得到每月四十元的薪水,但实际上,他们的收入远远超出了这个数额。因为在执行死刑时,刽子手可以从被执行人身上搜刮财物。例如,一名被执行的富人可能会留下大量财物,包括金银珠宝、房产、田地、家具等。这些财物通常会被刽子手和其他官员分配或出售,从中获得不菲的收入。

此外,刽子手在民国时期还可以从一些私人雇主接受雇佣,执行私人的复仇行动。这些行动通常是针对有财有势的人,私人雇主可以支付高额的费用,雇佣刽子手去执行复仇行动。在这种情况下,刽子手的收入远远高于执行死刑时的报酬。例如,有一次上海的一名刽子手被雇佣去杀死一名有财有势的商人,他成功地执行了这个任务,获得了数千元的报酬。

此外,刽子手在民国时期还可以获得政府的额外奖励。例如,如果一名刽子手在执行死刑时表现出色,他可以获得一些奖励,比如升职加官或土地赏赐等。这些奖励通常也是相当可观的。

4.中国现代刽子手

在现代中国,死刑仍然是一种合法的刑罚,但是刽子手的职业地位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中国的刽子手通常是由当地的公安机关或法院雇佣,他们执行死刑时只能得到基本薪水。这些刽子手通常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执行死刑,并避免出现任何问题。

因为现代中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刽子手不再能够从被执行人身上搜刮财物或获得政府的额外奖励。此外,由于死刑在中国的执行数量正在逐渐减少,刽子手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少。这也导致了一些刽子手失业或难以谋生的情况。

结论

在中国古代,刽子手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执行死刑时从被执行人身上搜刮财物,政府的额外奖励以及其他私人雇佣的复仇行动。在现代中国,刽子手的职业地位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通常只能获得基本薪水,并且无法从被执行人身上获得任何财物或政府的额外奖励。虽然中国的死刑仍然合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执行死刑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刽子手的职业地位和收入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古代的刽子手,属于高收入人群。

高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大清朝最后一名专业刽子手邓海山,据他回忆,在他当刽子手的那几年,手里的钱多的根本花不完。

还有,莫言先生的《檀香刑》中,主角赵老甲,也是一名刽子手,他在金盆洗手之后回到老家,居然成了当地的首富。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无一例外地都说明,古代当刽子手的人,大部分还是比较有钱的。

那么,这些刽子手的收入来源都有哪些呢?简单来说,除了朝廷的俸禄之外,更多的是来自犯人家属们的贿赂。

在古代,刽子手可不是一份什么好职业。

刽子手这个行当,在古人的意识里,属于一个比较阴损的职业,干这个会影响自己以及家人的气运,因此,正经人家很少有人会愿意干刽子手这个行当。

而干刽子手的,无非是几种,要么是生活所迫,无奈之下才入行的,要么是世袭,祖上也是干这个的。

像前文提到的邓海山,就是因为他在年轻时,家中父母皆亡,导致他四处漂泊,但由于他生的面目丑陋,找工作谋生时又处处碰壁,无奈之下,才进入了刽子手这个行当。

包括邓海山的师傅佟绍箕,与邓海山的情况也差不多,也是因为生活所迫入得行。

但即使入了行,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刽子手。

要想当一个合格的刽子手,需要有两个先决条件,而第一个,就是要胆子大,这个说起来容易,但实际上操作起来,却非常难。

在不少人的意识里,刽子手无非就是砍头嘛,手起刀落不就行了?但要知道,在刀下的不是一只猪狗羊之类的动物,而是一个与自己一样的人。

杀人本身就是一件有违天和的事情,何况还是自己杀的呢?因此,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刽子手,首先就是必须要过心理这一关,也就是胆子必须要大。

据说,当年佟绍箕在决定收邓海山为徒弟之前,为了测试邓海山的胆子,还专门找了一处著名的”鬼宅“,要求邓海山在那里住一晚。

等到次日,邓海山神态自若地从鬼宅里走出来后,佟绍箕才最终同意收他为徒。

由此可见,在古代当一个刽子手,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胆子要大,不然,吓得连刀都不敢动,还谈什么杀犯人?

而第二个条件,就是要技术好。

古代的行刑时砍头,是一个相当具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不是说随随便便拎着刀砍下去就行了,这里面有很多门道。

首先,在每次行刑之前,刽子手都会先拜祖师爷。

刽子手的祖师爷是皋(音告)陶,皋陶是尧舜时期掌管刑法的“士师(理官)”,相传中国最早的司法制度体系(五刑、五教)架构,就是出自于他,因此他也被尊称为“中国司法始祖”。

拜完祖师爷后,就是刽子手展现技术的时刻了。

由于古代的死刑分好几种,比如有需要一刀毙命的,还有需要慢慢折磨的,而这些都需要刽子手来操作,因此,针对不同的刑罚,就要求有不同的技术。

比如,针对一刀毙命的,刽子手需要做到一刀砍下去,就让犯人的人头和身体分开,如果技术不过关,或者力度、部位等拿捏的不好,就会出现一刀下去,犯人的脖子只被砍掉了一半。

如果这样,在古代可是属于十分严重的事故,是要问责的。

再比如那种凌迟处死的,皇帝要求割多少刀,那必须得按照这个数量来进行,如果一个不慎,割的不是地方而导致犯人提前死亡,同样也是要受到责罚的。

因此,不管是哪一种刑罚,对刽子手的技术要求都很高,而为了达到这种技术水平,每个刽子手在正式行刑之前,都会进行十分严格的训练。

还是以邓海山为例,据记载,在他拜了佟绍箕之后,佟绍箕为了训练徒弟的准头,在最开始的时候,每天都会找来一个冬瓜,并在冬瓜上画一条线,要求邓海山照着这条线去砍,什么时候一刀下去,不偏不倚的刚好沿着线砍下冬瓜方才算合格。

仅此一项,就已经很难了,但即便是合格,也只不过是入了门而已。

砍完冬瓜后,接下来就是砍香火,具体的方法是点上一根线香,然后用刀去劈,要求一刀下去,能把线香的发光部位砍下来,同时保证线香发光出以下整体不断为准。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训练刽子手在行刑时,能做到一刀就能准确地将犯人的头颅砍下来。

另外,还有训练怎样行刑凌迟的诸多方法,总之,每一个都相当严格,只有这些全部达到要求之后,才可以算是一个合格的刽子手。

除了技术上有诸多要求和标准之外,古代的刽子手在真正行刑时,也要遵守不少行业独有的规矩。

比如,刽子手们都会遵循”防前不防后“这个原则。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这个犯人被官员验明正身后,就会被押赴刑场,并跪在刑场上指定的地方,这个时候,在犯人的前面,会站着一个刽子手。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站在犯人前面的刽子手,实际上并不是真正行刑的,真正砍这个犯人头颅的刽子手,是在犯人跪好,并且官员下令处斩后,从犯人背后悄悄的摸上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刀将犯人的头颅砍下。

之所以要这么做,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人本能的都会防备自己前面,而忽略背后,那个站在犯人前面的刽子手,只不过是为了分散犯人的注意力而已。

同时,如果在犯人前面砍头的话,犯人容易出于本能的躲闪,导致刽子手砍偏,而从背后砍,就不会有这种问题。

民间对此还有一种迷信的说法,是说站在前面砍的话,会让犯人在临死前,记住刽子手的模样,如此一来,冤魂在日后就会找这个刽子手的麻烦。

当然,这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真正的原因,实际上就是”防前不防后“。

除了这个规矩之外,还有不少其他特殊的规矩,如刽子手在砍完犯人后,必须离开刑场,并且还要一路往前走,不能回头看不然就会被犯人的亡魂上身。

还有,杀头的时间必须是在正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午时三刻“,因为这个时候阳光最烈,人的阳气也最盛,在这个时候行刑,对监斩官和刽子手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虽说这些规矩有一定的迷信成分在内,但在古代的刽子手行业里,却是几乎人人必须遵守的规矩。

像前文所说的邓海山,据说就是没有遵守行业规矩,导致自己晚景凄凉。

根据民间的一些传闻记载,说邓海山的师傅佟绍箕在收邓海山时,郑重其事的要求他必须遵守”刀不过百“这个基本原则,意思就是最多砍九十九个人,如果再多,那就会遭到报应。

但邓海山呢?据记载他一生共行刑了有三百人之多,当然这个数字无从考证,但超过一百绝对是有的。

正是因为他砍了这么多人头,因此,才会在他不从事这个行当之后,本想着能进家乡的善堂却遭到拒绝,理由是他杀人太多,手上沾满了罪恶,不适合从善。

邓海山为何被拒绝进入善堂暂且不说,我们就从他入手,去分析一下为何他在知道”刀不过百“的原则下,依然违背师傅的叮嘱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干刽子手,来钱真的太快了。

前文也讲过,古代一个刽子手的收入,主要有两大块,一个是朝廷的俸禄,一个则是犯人家属的贿赂。

先说朝廷的俸禄,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清末民初时,一个刽子手每行刑一次,会得到四块银元,看似不多,但在当时,已经很高了,要知道当时一个普通的苦工,辛苦一个月,最多也就挣一块银元。

而刽子手一刀下去,就是四块银元,这钱挣得容易啊。

而在清朝之前,刽子手的俸禄具体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应该与清末时差不多,总之就是朝廷给的俸禄都还算不错。

不过,俸禄虽说看似比较高,但却是”计件“的,也就是只有砍人了才有,如果没砍的话,那就没有。

而在古代,行刑砍头也不是天天都有的,一般来说,古人由于讲究天时,因此,在春、夏、冬这三个季节,通常是很少会处决犯人的,只有到了秋天,才会统一处理,这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听到的”秋后处决“。

除非是那些犯了类似于谋反等大罪的人才会”斩立决“,大多数犯人,都会等到秋天。

季节是一个方面,还有就是天气,阴天不行,刮风下雨同样也不行,必须得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才能进行。

这样一来,刽子手在一年的大多数时间里,都处于一种比较闲的状态,这种状态之下,即便是朝廷给的俸禄再高,但由于属于”计件提成“,刽子手自然也就拿不到。

那么,刽子手高额的收入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要说犯人家属的贿赂了。

之所以犯人家属要贿赂,主要是犯人在行刑时所承受的痛苦大小,基本上都掌握在刽子手的手中。

比如,同样是斩首,刽子手可以一刀让犯人当场毙命,也可以让犯人在极度疼痛中死去,而这之间的区别,就在于犯人家属给的钱多钱少了。

如果那些犯人家属为求犯人速死,想减少犯人的痛苦时,只要在行刑前,塞给刽子手一些银子,那刽子手就会手起刀落,迅速结束犯人的生命。

另外,古人还有”留全尸"观念,就是有些家属想让犯人在死后不至于身首分离,但刽子手需要将犯人砍头才能交差,这个时候,就有技术高超的刽子手,在砍完头颅后,又留了一点皮肉连着身体,这样既能交差,又满足了犯人家属的要求。

而要让刽子手做到这一点,那就拿钱来。

另外,还有前文所说的凌迟,众所周知,凌迟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需要一片一片的将犯人身上的肉割下来,而一些犯人的家属,为了减轻犯人的痛苦,早点让犯人解脱,就同样会给刽子手送点银子。

而收了银子的刽子手,就会在行刑时,在割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意外”的让犯人死亡,早点结束犯人的生命,从而减轻他们的痛苦。

类似上述的门道,在刽子手的行业里还有很多,正是由于能有各种收钱的门路,邓海山在当了刽子手之后,很快便不可自拔,用他本人的话,就是来钱实在是太快也太多了,根本就花不完。

所以,在这种轻轻松松就能挣到大笔额外之财的情况下,邓海山才会不惜违背师傅的教诲。

总之,古代的刽子手,其收入相当之高,除了朝廷给予一定的俸禄之外,更多的收入来源则是犯人家属各种名目的贿赂,因此,也就不能单纯用砍一颗头等同于多少钱来衡量。




我们村有个刽子手活到上世纪80年代末,真的是一脸横肉,胸毛茸茸,跟电影上没两样,和我沾点亲,听他讲过一些情况。杀一个人官府给一块银元,有钱的家属也给一点求他好好做利落,少让人犯痛苦。他说受过专门的培训,跟师学艺几年,砍瓜瓢瓤子等,杀人的时候,左手臂至手腕处绑住极薄而锋利的弯刀,右手摸着人犯的脖子(其实是摸脖子中有一块颈骨间隙大一点的地方),讲着笑话,待犯人(有两人按着手)松懈时,把口中含的冰水对其脖子猛一喷,人犯受惊自然伸长脖子,这时左手使劲一抹,人头落地,干净利落。他因杀一个共产党员时认识那个人,暗示那人装死,只抹了一圈皮,血喷了一地。验尸官让其补刀,他说断气了就算了,不必死后又补刀,家属会有意见不给好处,验尸官一摸鼻子,那人耷拉着脑袋屏住气憋住心跳混过去了,半夜回家他老婆以为是鬼。因为这事,解放后政府宽大没有镇压他,在我村合作社(小卖部)卖日用生活用品,后人不强,他儿子和我同学,上世纪90年代就死了。用唯心思维看,这种人还是不好吧。




刽子手一年或许砍不了几个头,但每砍一个,就够他吃大半年的了,绝对属于高收入群体。


刽子手的工资收入为什么高?

所谓刽子手,就是古代专门对死刑犯进行砍头的一种职业,属于是下九流的范畴,但工资收入却很高,远比同为下九流的衙差的工资要高,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在古代,行刑只能在秋冬,春夏是不行的,由于工作时间很短,所以刽子手的工资就高。

历史上有秋后问斩的说法,意思是死刑犯只能在秋天行刑,这个说法最早出现在《礼记·月令》: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

后来,到了汉武帝时期,开始尊崇儒术,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提出,君王的执政行为应该与季节的变化相适应,要做到天人合一。

董仲舒认为“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也就是说行刑应该在秋天,而砍头作为一种刑罚,自然也应该在秋天了,所谓秋后问斩,就是这么来的。

因此,自汉武帝开始,汉朝法律就规定,行刑只能在秋冬进行,春夏不得行刑。


到了唐宋时期,行刑的时间出现了一些变化,法律规定除了犯恶逆以上,以及部曲、奴婢杀主这些罪名,可以在春分到秋分之间行刑之外,其他死刑犯不得在春夏行刑。

到了明清时期,就恢复到跟汉朝一样,所有死刑犯都必须在秋冬行刑,一般而言多在秋天进行。

当然了,对于那些十恶不赦之人,也有可能被判一个斩立决,那就不分春夏秋冬了,随时可以将犯人咔嚓掉,但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

现在我们知道了,从汉朝开始,刽子手工作的时间基本上只有半年,另外半年只能在家休息,这就造成刽子手必须在半年里挣到一年的钱,所以他的工资就很高了。

其二,刽子手虽然是个低等职业,但还有技术含量,一般人干不了、也不愿意干,所以工资就很高了。


刽子手专门负责杀人,这在古人眼中并不是一个吉利的职业,一般认为干这个职业的人会折损阳寿,甚至给自己的家族带来晦气。

因此,当刽子手的一般是贱民或者是为生活所迫之人,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且刽子手一般都是世袭的,只不过这种世袭制不一定是父子传承,也有可能是师徒传承。

举个例子说,清朝最后一名刽子手邓海山,他年轻时父母双亡,从小就四处流浪,长大后面目又十分丑陋,因此只能拜佟绍箕为师,进入刽子手这个行业。

佟绍箕的情况跟邓海山其实也差不多,也是穷苦人家出身,走投无路之下遇到了成为刽子手的机会,也就是混口饭吃而已。

不过,虽说刽子手是个下九流职业,但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刽子手,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一,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刽子手,必须要过心理关,也就是胆子要大。

刽子手跟屠夫不一样,屠夫杀的是牛羊猪,手起刀落没什么心理压力,而刽子手杀的活生生的人,谁能做到心里不害怕呢?

尤其是古人认为杀人有违天和,所以对杀人就更加畏惧了,哪怕这个人是罪犯呢。

因此,想要入刽子手这个行业,就必须克服心理障碍,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做到了就可以成为刽子手,没做到就只能被淘汰。

据说,当初佟绍箕刚收邓海山为徒,他也不知道邓海山胆子怎么样,于是特意选了一处死过人的凶宅,让邓海山去住一晚,结果邓海山在凶宅内酣然大睡一晚,佟绍箕因此感到非常满意,后来邓海山也成为一个优秀的刽子手。


第二,砍头并非简单地手起刀落,也是需要技术的,所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刽子手,那就得在技术上拿捏到位。

刽子手入行之后,要学的第一件事就是磨刀,刀如果不锋利是无法做到一刀斩的,那么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刽子手。

当然了,磨刀这件事并不是太难,只要不是傻子,照师傅教的去做就行了,很快就可以学会。

刽子手要学的第二件事就是练习精准度,稳准狠是最高追求。

行刑的时候一般选择脖子相对细的地方砍,一般在两个颈椎骨之间,不然一刀下去是砍不断的,所以对精准度的要求非常高,刽子手必须练习很长时间才行。

就拿邓海山来说吧,他当初拜师学艺,佟绍箕就每天给他拿一个冬瓜,在冬瓜上画一条线,让邓海山每天对着线砍,这样做一是为了练习臂力,二是练习速度和准度,要做到稳准狠才算合格。

邓海山经过刻苦练习之后,准度已经是相当不错了,但也无法做到百分百,所以他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是行刑的时候在死刑犯旁边点一根香,对准犯人脖子上下刀的位置,然后瞄准了一刀砍下去,就万无一失了。


如何评判一个刽子手是否是顶尖水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那就是头断了还连着皮肉。

在行刑前,死刑犯的家属为了给他留个全尸,会提前对刽子手进行贿赂,刽子手得了到处之后,就会在行刑的时候手下留情,只将犯人的骨头和筋条斩断,但没有将头完全砍下来,而是留着一些皮肉与身体相连,就算是变相留了全尸了。

要做到留全尸,那就不是一般技术可以达到了,必须长期苦练并积累充足经验,所以这样的刽子手也会被认为是顶级刽子手,其吸金能力也是同行中最强的。

刽子手要学的第三件事就是学规矩,不将规矩理解透彻是干不好的。

刽子手这个行业有自己独特的规矩,总结起来有两条最重要。

首先,行刑的时候要懂得下手的时机,这对人的反应要求是很高的。

古代行刑的时候,会先将犯人验明正身,然后带到刑场制指定的位置跪下,旁边会站一个拿着刀的刽子手,但这个刽子手不是真正的行刑者,而是迷惑犯人的。

真正负责执行的刽子手会站在更靠后的位置,当午时三刻官员下发命令后,刽子手就会从后面悄悄走上来,趁犯人不备的时候手起刀落,将犯人的头颅给砍下来。

之所以要如此,是因为犯人走上刑场后,一般会对正在身后的刽子手有戒备心,如果让个刽子手执行的话,那么犯人肯定会躲闪,这样就会砍偏了,达不到砍头的目的,任务也就失败了,官员和刽子手也将会受到处罚。


但如果是后面的刽子手突然上前行刑,那犯人一般是没什么防备的,这样任务就会轻松得多。

还有一个说法是,刽子手行刑的时候不能站在犯人旁边,尤其是在前面,因为这样犯人会看到刽子手的模样,古人认为这样会让犯人记住刽子手,日后他的阴魂必定会找刽子手的麻烦。

再就是,行刑完成之后,刽子手必须立马离开刑场,而且不能回头看犯人,因为古人认为,人失去的时候灵魂还没走远,因此阴气很重,所以必须在午时三刻阳气最充足的时候行刑。

类似的道理,刽子手之所以要马上离开,且不能回头看,就是怕犯人的阴魂附体,从而对刽子手造成伤害。

第三,刽子手职业生涯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叫做“刀不过百”。

所谓刀不过百,意思是刽子手的职业生涯最多只能杀九十九人,超过一百人就要遭受天谴了。

以上几点虽然是迷信的说法,但在古代相信的人还是不少的,刽子手当然也不例外。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刽子手这个行业也是很有讲究的,没人愿意干不说,对技术的要求还很高,称得上是一个特种行业,所以朝廷发的钱就多了。

其三,刽子手是有油水的,接受犯人家属的贿赂是行业默认的潜规则。

关于这一点,前面我也有说到,犯人的家属为了给他留个全尸,所以会贿赂刽子手。

古代人受迷信影响,对死无全尸是非常忌讳的,认为这会影响犯人投胎,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犯人家属就是倾家荡产也要贿赂刽子手。

对于刽子手而言,由于朝廷对此持默认态度,所以他们本着有钱不赚非君子的态度,那是来者不拒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收了犯人家属的贿赂,给犯人留个全尸,也算是做事留一线,为自己积点阴德吧。

就说邓海山吧,他在当刽子手的时候就赚了不少钱,这里面一多半都是从犯人家属那里得来的,因此他的日子过得十分潇洒。


那么,刽子手的收入究竟有多高,他们的结局一般又如何呢?

从前文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刽子手的收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朝廷发的工资,二是接受犯人家属的贿赂。

明清时期,一个刽子手执行一次死刑,工资的具体数额已经无法得知了,但大约是一户普通人家大半年的收入。

到了清朝末年,开始有一些关于刽子手工资的记载,说一个刽子手执行一次死刑拿的工资大约在四块银元左右,这已经大幅缩水之后的工资了。

四块银元是多少钱呢?

可以横向对比一下,当时一个劳力干一个月的工资大约是一块银元不到,而刽子手行刑一次就可以得到四块银元,所以这个数目是相当可观的了。

这还只是一次的工资,一个刽子手一年可以执行很多次死刑,所以他的年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比普通人的工资高太多了。

不过,由于刽子手行业里有刀不过百的说法,所以刽子手风光的日子并不长,很多只干了几年就退休了。

但是,面对如此诱人的待遇,不遵守行业潜规则的人大有人在,很多刽子手一生执行死刑的次数有数百之多!


还是拿佟绍箕和海山师徒来说吧,他们就没有遵守刀不过百的潜规则,据说佟绍箕一生杀掉了三百九十九人,他在临终前告诫邓海山不要超过这个数,但邓海山最后杀掉的人远不止于此。

所以说,刽子手其实也是吃“青春饭”的,在职的时候当然过得潇洒了,但因为数量上的限制,所以这个行业也是有天花板的,除非刽子手不遵循行业规则之人,也可能突破这个天花板。

除了工资之外,犯人家属的贿赂也是刽子手十分重要的收入来源。

当然了,犯人之中也有贫富贵贱之分,所以刽子手得的好处自然有多有少,遇到家境一般的犯人,见好就收就行了;如果遇到富贵人家,那得的好处就相当可观了,可能比工资高出几倍乃至几十倍!

总体而言,刽子手从犯人家属那里得来的钱财还是不少的,再加上工资一起,绝对是妥妥的高收入人群。

邓海山就曾对人说,他当刽子手那几年从不为钱发愁,吃喝玩乐样样都学会了,以至于他养成了大手大脚的毛病,退休后很快就花光了家产。

在莫言先生的《檀香刑》一书中,就写了一个叫做赵老甲的刽子手,他退休之后带着钱财回到老家,竟然成为当地首富,由此可见一斑!


最后再说说刽子手的结局,大多都是很悲惨的。

作为一个阴损的职业,刽子手虽然有钱,却不受社会待见,所以他们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娶妻生子,最后只能孤独终老,断绝香火。

有些刽子手心中有算计,会存一笔钱给自己后半生开销,但其实大多数刽子手都有一身臭毛病,吃喝玩乐样样都会,早早将财产给败光了,因此下半身过得十分凄惨,许多人甚至早早死去。

并且,大多数刽子手退休后就陷入到忏悔之中,他们以前杀人的画面历历在目,无时无刻都在折磨他们,他们因此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逐渐损害了身体。

就拿邓海山来说吧,他退休之后干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吃斋念佛,祈求平安,还时常去做一些公益事业,比如说给善堂捐款,等等。

邓海山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心中的阴影非常大,因为他一生杀的人太多了,以至于给他上了无形的枷锁,一直在折磨他,所以他想通过一些渠道赎罪,从而寻求解脱。

不过,邓海山的下场其实也不太好,因为他花钱太厉害了,很快就将家产败光,最后清朝灭亡后十几年他就去世了。


总的来说,刽子手一般被人们当做是社会的另类看待,他们多数人都没有子女,最后还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其实不是什么阴魂索命,而是社会的偏见,所以不能简单用因果报应来解释这个问题。

总结一下,刽子手的官职总体而言是很高的,主要由俸禄和犯人家属的贿赂组成,总而而言是很高的,但不能但说砍一颗人头多少钱。

另外,刽子手作为饱受社会偏见的人群, 其实他们还是很可怜的,他们作为法律制裁的执行者,却大多数没有好下场,这当然是不公平的。




古代刽子手应该算是高收入人群,不过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不是皇粮,而是犯人及其家属的贿赂。

刽子手,也称行刑者,是古代对于从事直接处决犯人的职业的人的一种称呼。在世人眼中刽子手是魔鬼的化身,手握屠刀,上面沾满了鲜血,然而单论收入水平的话,其实刽子手是很吃香的一个职业,这也是很多人良心不安也要当刽子手的原因。

莫言的小说《檀香刑》里面,主角赵老甲就曾是一名资深的刽子手,在此期间他积攒了大量的财富,后来赵老甲金盆洗手回到家乡养老,直接一跃成为乡里的首富,可见刽子手这个行业的油水有多足。

从收入来讲,古代刽子手赚的钱的确很多。就拿清朝末年的刽子手来说,他们每杀一个人就能得到四块银元,而在当时普通人一个月只能赚半块银元,也就说刽子手杀一个人比普通人干大半年还要多。

不过,刽子手这个职业也有一定的弊端,他们每年只能在秋天工作三个月,其他时间则是依靠官府发放的微薄薪水过日子。

这是因为古人认为,秋天万物凋零、满目疮痍,此时人的阳气处以最低点,这时候执行死刑更容易让犯人“魂断命绝”。

而且到了秋天农忙已经结束,普通老百姓能够腾出时间前往刑场围观,这有利于实现杀一儆百、警戒世人的作用。

所以在古装电视剧中,那些钦差大臣往往会对对犯人给出“秋后问斩”的判决。

不过在这三个月当中,并不是每次行刑所有刽子手都能参与进去。犯人多的时候,这些人一起去没问题,但要是犯人少于五人时,刽子手们将会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谁去,抽到红签才有资格,这也被称为“出红差”。

与此同时刽子手这行业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杀人超过100个以后必须转行,否则将沾染上因果罪孽,这同样在某种意义上限制了刽子手的营收。

然而真正使得刽子手成为高薪职业不是因为每颗人头带来的收入,而是来自犯人及其家属的贿赂。

在我们的想象中,刽子手行刑无非就是手起刀落瞬间结束犯人的生命,但其中这其中还有许多门道,一名富有经验的刽子手对下手的力度与位置都很有讲究,借此他们能够随心所欲地掌握犯人死前受折磨程度。

而熟练的刀法为他们收取贿赂创造了机会。如果犯人家属给他们行贿,他们会根据行贿钱财数量的多少来减轻犯人的痛苦程度,甚至直接一刀带走。

要是犯人家属没有贿赂他们,那这些刽子手可能就会故意避开要害多砍几刀,让犯人饱受折磨。戊戌变法中的谭嗣同等人被行刑时用的是钝刀,每一刀下去他们都忍不住大声哀嚎,接连好几十刀以后他们才咽气,可见过程有多么痛苦。

砍头尚且如此,凌迟就更加不用说了,按照规定执行凌迟之刑的犯人必须被割上三千六百刀,可历史上没有一个人能够活着挨上这么多刀,哪怕是袁崇焕也仅仅只承受住了3543刀,我们不难想象行刑期间犯人需要承受多大的痛苦。

所以除了被上头盯上的犯人以外,刽子手对犯人实行凌迟时有很大的操作空间,要是犯人家属懂事提前贿赂他们一大笔钱财,刽子手便会在前几刀就瞄准要害杀死犯人,从而减少他们的痛苦;如若不然他们就会在犯人的哀嚎声一刀刀地割肉,让犯人在无尽的折磨中死去。

因此,凭借掌控犯人受折磨程度这一点,刽子手能够获得很多额外的灰色收入,这些钱才是他们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只不过刽子手并不是那么好当的,一方面他们必须拥有强大新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刽子手的刀功必须精湛,否则根本不具备收取贿赂的资格。

古代刽子手练习刀功,首先拿冬瓜开刀,他们不断给冬瓜削皮,直到能够熟练削出薄厚均匀、大小一样的冬瓜皮才算大功告成。然而再练习切冬瓜,当他们在冬瓜上画个印记,一刀下去冬瓜两半而不见印记图案就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就开始使用鸡鸭等活禽作为练习对象,主要是锻炼刽子手的胆量,让他们渐渐免疫红色的血液,最终做到行刑时心如止水。

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熟悉人体的基本构造,尤其是脖颈的构造,哪里是肉、哪里是骨头、哪里是骨缝连接处都必须一清二楚,因为只有明白这些才能随意操控犯人的受折磨程度,从而向其家属索贿。

值得一提的是,刽子手虽然有钱,但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很低,和衙役、捕快一样同属于贱民,唐朝甚至还明确规定,家中有做衙役的三代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而刽子手与其半斤八两,社会地位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执笔君言

总而言之,虽然刽子手每年只能工作三个月,但他们仍然属于高收入人群,尤其是那些经验丰富的资深刽子手,能够凭借精湛的刀功向犯人家属勒索大量的钱财。

只不过当刽子手的门槛不低,不仅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还必须有一定水平的刀功,而且其社会地位低下,所以并非人人都想挤破脑袋当刽子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刽子手   前文   被执行人   古代   收入   银元   俸禄   冬瓜   多少钱   犯人   财物   朝廷   家属   工资   职业   财经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