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妙玉十分高洁,连刘姥姥她都嫌弃,那么被卖到风月场所后为什么不自杀呢?

妙玉的判词和《世难容》曲,是这样说的:“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这不就是妙玉沦落于风月场的伏笔写照吗?

但是,妙玉又是如何被“卖”到风月场的,以她孤傲高洁的品格,为何甘愿受辱而不自尽以保金玉之质呢?


妙玉谐音“庙宇”,象征大明皇统

以第五回书的伏笔来看,妙玉最终的结局,还真的与“风月场”有关。秦可卿的《好事终》“擅风情,秉月貌”,说的就是风月场。金陵十二钗中,不仅是秦可卿、妙玉有沦落风月场的结局,贾家包括所有的金钗,都是在风月场之中,最终的结局都是“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那么,妙玉究竟是什么人,她能代表贾家的命运结局吗?

妙玉,谐音庙宇,她就是大明朱家之“庙宇”。第十八回(庚辰本尚未“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书中,妙玉从林之孝家的口中暗出场。这个情节,被安排在贾元春省亲之前。元妃省亲时间十分蹊跷,其中暗藏的是朱元璋出世的“天历元年九月十八子丑时也”。妙玉在此前被提到,“庙宇”便有大明太庙以及祖陵的寓意了。

庚辰本中,在妙玉这次暗出场时,有一则很长的双行夹批,此处摘要抄录几句,以揭示妙玉的真实隐喻:“妙卿出现。至此细数十二钗……雪芹题曰‘金陵十二钗’是本宗《红楼梦》十二曲之意”。这是庚辰本第一次提到《红楼梦》这个书名,第一回书中所言“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庚辰本中没写这句话,是甲戌本中添上去的。以此证明,庚辰本到甲戌本之间,还有一个版本,庚辰本比甲戌本早五十四年。

金陵十二钗,不是说的金陵省十二个女孩,而是指的北京十二陵。妙玉出现,脂砚斋第一次总汇金陵十二钗,象征的就是大明“庙宇”。金,是朱元璋家的家史,《朱氏世德碑》中说:“本宗朱氏,出自金陵句容……元籍淘金户”。南明时期,又以万历皇帝朱翊钧之“帝孙”为大明皇统,朱翊钧是朱家金字辈的皇帝。


贾敬守庚申,吞丹宾天,即隐藏了朱翊钧、朱常洛两代大明皇帝驾崩。万历四十八年(1602年)七月,朱翊钧病故,同年九月,泰昌帝朱常洛误服红丸而亡。这一年,就是农历庚申年。

金陵之“陵”,即陵墓之陵。南明时期,朱家之承认北京十二陵。大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朱由榔被吴三桂擒获后,斥责吴三桂,说:“今亦已矣,我本北京人,欲还见十二陵而死,尔能任之乎?”

金陵十二钗,象征的是大明北京祖陵。又是以荣国府为寓意的靖江王城中,所供奉的十二代靖江王。林黛玉在荣禧堂中,就见到了第十二代靖江王荣穆王。

既然金陵十二钗象征的大明祖陵,也就隐喻了大明太庙,却为何以把这样的寓意全部寄托在妙玉身上呢?这其中的原因,则是因为妙玉来自“玄墓蟠香寺”。


妙玉的师父会先天神数,到都中寻找贝叶经文和观音遗迹

林之孝家的说,妙玉从小得病,因而入了空门,带发修行。十八岁这年,因为长安有观音遗迹和贝叶经文,便随师父到了都中。这一笔,暗写的是朱元璋。

《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说:“(上)常遘疾,抱之佛寺,寺无僧,复抱归,见室东檐下一僧面壁坐,顾仁祖曰:来。乃以手抚摩上顶。旦日,疾遂愈。后复疾,仁祖念前梦之异,欲俾从释氏”。

因为那时大荒,寺中僧人都散去了,仁祖(朱五四)没能实现这个愿望。到了十七岁时,父母长兄去世,朱元璋便与三哥商议,遵从父亲遗愿,出家皇觉寺。五十天之后,皇觉寺闹饥荒,断了僧粮,朱元璋便四处云游逃荒。朱元璋出家、逃荒的这一年是农历甲申年,巧合的是,大明就亡于甲申年

皇觉寺是凤阳皇觉寺,凤阳是大明的中都,《红楼梦》中的“都中”即此。出了皇觉寺,朱元璋先到了合肥,遇到两个紫衣人治好了他的病,然后到了六安,遇到了一个老儒生。与老儒生结伴而行,到了朱砂镇,老儒生以先天神数预测朱元璋前程,为其指点迷津。贾母不吃六安茶,其一寓意就隐含了这个“六安”。


妙玉的师父也会先天神数,因为贝叶经文和观音遗迹来到长安。贝叶经文,指的是朱元璋叔叔朱五六,也就是悟空禅师从西域取回的贝叶真经。观音遗迹,指的是朱元璋。朱元璋出生于“濠之钟离东乡”,泗州人。观音在民间有“泗州大圣”之名,朱元璋的谥号中有“大圣”,观音遗迹暗指朱元璋。此时,观音已经成为“遗迹”,寓意大明已亡,妙玉出场的背景是在南明。此时的都中,就是荣国府所象征的桂林靖江王城。

靖江王城在漓江之畔,漓江发源于灵渠,就在书中的“西方灵河岸上”。妙玉最喜欢“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铁门槛指的是荣国府家庙铁槛寺。靖江王三世祖朱守谦,小名铁柱,靖江王城建于北宋铁牛寺遗址之上,铁槛寺便出自靖江王城。土馒头即馒头庵,馒头庵又叫水月庵,风月场指的就是“水月庵”。

“清,属水,子也”,月,就是大明的象征,水月庵暗喻的是清取代了明。因此,“风月场”指的是南明时期,这个时候,是明清之交的历史阶段,《红楼梦》所有人物都在“风月场”之中。


妙玉来自玄墓蟠香寺,鬼脸青集梅花雪品茶

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这段故事“摄神在水浒传”,阳谷王婆说:“三年前六月初三下雪的那一日,卖了一个泡茶,直到如今不发市”。王婆所言,指的是朱元璋去世,建文帝继位。建文帝生于蛇年大雪节,是《水浒传》中的雪花大蛇。泡茶,是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四(1391年)时废除团茶,改供叶茶之后,兴起的茶文化。

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写过一篇《茶谱》,其中就讲到了点茶、煎茶和泡茶,“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大家吃的是泡茶。书中的“宁国府”,就与宁王有关,宁王之后八大山人就是“曹雪芹”或者“脂砚斋”之一

妙玉以鬼脸青所集之梅花雪泡茶,告诉宝玉、宝钗和黛玉:“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夏才开”。这一笔,就摄神在《水浒传》。

玄墓蟠香寺,指的是孝陵朱元璋之陵寝,独龙阜的案山是梅花山,东吴大帝孙权的陵墓就在这里。玄,即“元”,蟠香,出自《明实录》中的两则记载。香,是朱元璋出世时,他母亲陈氏太后梦中遇黄冠,吃了冷香丸,与夤缘生下了太祖,朱元璋生于天历元年,这就是书中的“天香”。《水浒传》、《西游记》早就写过了大明“天香”。

蟠香,既指虎踞龙蟠之南京,又是朱元璋在至正十五年(1355年)三月的一段神话经历。这年,朱元璋率部抵御元兵,在鸡笼山休息时,一条“有足无角类龙”的蛇爬进了他的帽樱之中,这就是书中写的“簪缨之族”。战斗结束后,朱元璋在庆功宴上以酒饮蛇,这条蛇便蟠在朱元璋的脖子上,“若镂刻状”。


“有足无角类龙”的蛇就叫螭,王熙凤璎珞上的“赤金蟠螭”,荣禧堂中,有一张大紫雕螭案,正是朱元璋这段神话经历的真身写照。

古代茶圣是陆羽,陆羽主张的茶艺是煎茶,不是泡茶,而“谢园送茶”则又隐含了茶圣陆羽。南方谐音,陆羽即“落雨”,明太祖“闻雨而喜,遂崩”。故而,妙玉给贾母泡茶,用的是旧年蠲的雨水。给黛玉他们泡茶,则是从鬼脸青的瓮中取蟠香寺的雪水。鬼脸青之“鬼”谐音“圭”,朱元璋之璋便是半圭。

妙玉来自明祖陵,象征的是大明“庙宇”。大明为水所“淫”,当然是金玉陷于泥淖。淫,不是写的男女苟且私情,而是“久雨为淫”、“淫雨霏霏”之意。《红楼梦》开篇故事,写的是女娲补天神话,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的同时,“积芦灰以止淫水”。淫水,即大洪水,其中隐藏了“朱洪武”。

妙玉隐喻大明庙宇,大明陷落泥淖,沦落于风尘之中。风尘,指的是清朝。“风尘肮脏违心愿”,寓意妙玉在不屈风尘,肮脏(hángzàng),“肮脏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是不屈不挠的意思。“肮脏(hángzàng)”这两个字,非常真实地重现了大明最终的结局。


妙玉被出卖,红颜最终化枯骨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有一则残缺的靖批:“妙玉偏辟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劝惩不哀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各示□”简单理解,这则批注中说的是妙玉“红颜化枯骨”。

这里,先说一段南明历史。上文提到金陵十二钗是大明十二陵,语出永历皇帝朱由榔。朱由榔在《红楼梦》中以尤二姐(由二姐)暗喻,尤二姐喜吃槟榔,就是“由榔”,由榔的结局是“烈火烹油”

康熙元年(1662年,壬寅)四月二十五日,吴三桂以弓弦缢杀朱由榔。四月二十六日,纵火焚毁其棺木。“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这段话中,写了三个节气:由小满交芒种,由芒种交夏至。芒种交夏至,所以这天一过,就是“夏日”了——夏至

未时芒种节交夏至节,只有顺治六年,也就是公元1649年。一年之后,以荣国府象征的桂林靖江王灭亡。灭掉靖江王的,是大明叛将孔有德。孔有德不仅出卖了靖江王,还烧毁了王府。这就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所寓意的第一段南明历史。

靖江王灭亡之前,荣穆王之子第十三代靖江王朱亨嘉篡夺皇统,被隆武帝朱聿键所灭。当时,一个太监把朱亨嘉之子,三岁的朱若极隐藏在雪洞之中逃过一劫。这个王子,就是“曹雪芹”之一,“清僧”石涛。“雪洞”,就是薛宝钗的住处。雪洞,又叫刘蟾洞,故以“刘姥姥”暗喻。都有“雪”的经历,说妙玉嫌弃刘姥姥,是没有根据的。妙玉不要成化五彩小盖钟,其实是托孤的寓意。


这两场大火,便是“赤壁”之火,赤,即朱。吴三桂也是大明叛将,最终出卖了大明。焚化永历帝后,吴三桂以其焦骨奏报朝廷,证实朱由榔已亡。红颜化枯骨,指的是妙玉结局,并不是什么老朽王爷。夏金桂喜吃油炸焦骨头,就是这段历史的暗喻

大明将领出卖了大明,朱家“庙宇”就沦落于风尘之中。妙玉性情孤洁,孤,即皇帝,大明皇帝当然不为大清所容。南明十八年都在清世祖的兵戈中艰难生存,当然是“世难容”。

“阿房宫三百里,容不下金陵一个史”,曹雪芹借用杜牧的《阿房宫赋》,寓意“亡明者明也”。朱元璋恢复周制“封建诸子”,为大明灭亡,朱楼为水所淫浸埋下了孽根祸胎。“芦雪广割腥啖膻”,引用的就是“积芦灰以止淫水”。“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腥膻的寓意全在这里,千古英灵都在薛宝琴《怀古十绝·赤壁怀古》之中言尽:“无限英魂在内游”。


大明最终亡于火,火,又是玄墓蟠香寺之地,南方朱雀之位。大明是火德运,亡于火,这是朱家人的自我检醒——“造衅开端实在宁”。秦可卿这句判词所说的“宁”,引入了宁国公赵佶(宋徽宗)的隐喻寓意,大明进入南明时期。南明时期,以嘉靖(贾敬)嫡派子孙为皇统:宁国府才是大明灭亡的祸根。




谢邀!

《红楼梦》里的妙玉素有洁癖,万人不入她的眼,就连林黛玉她的讥讽为大俗人,何况乡下妇人刘姥姥!

妙玉以为自己是高洁的,从未想过有一天她连刘姥姥都不如。

妙玉的结局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妙玉没有成佛,而是沦落风尘,终陷淖泥中。这肮脏风尘,这泥沼之中是否是风月场所不得而知。即便不是风月场所,即便是村妇,对于妙玉来说,其落差也是巨大的,她活成了自己最不想活的样子,最厌恶的样子。甚至妙玉的结局还不如刘姥姥干净。

妙玉的结局不得而知,她陷落于泥沼之中后,是否自杀?是否苟活?都不得而知。

妙玉是和贾宝玉一样正邪两赋之人,贾雨村给这样的人做了定义:

“置之于万万人之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纵然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娼。如前代之……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也许妙玉沦落风尘后,成了薛涛那样出类拔萃的才女乐姬。在乐坊里她不再约束自我,不再恪守清规戒律,她破罐子破摔,放飞自我。像尤三姐一样拿那些男人们取乐。

妙玉终于明了,不管高洁还是肮脏,到最后都不过是一堆枯骨而已。活着与死了不过是一口气而已。这肉身凡胎也没有什么放不下的,因此也不必拘泥于是肮脏还是高洁了。

润杨阆苑恭候您多时了!欢迎关注转发!欢迎留言探讨!




《红楼梦》是一个大悲剧,悲剧就是要把人生撕碎了,然后给读者看。痴情的、重情的,偏偏这感情只能如水中月,镜中花。

有心机的、有城府的,看上去得到了婚姻却得不到幸福。

金陵十二钗都是最优秀的女子,她们偏偏都属于薄命司。

妙玉的结局,只怕根本无法过上刘姥姥那种虽然寒薄,但平静的日子。她这种看上去十分高洁之人,结局必然反转,生活会给她最狠地打击。

一.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红楼梦》的读者中,没有几个人会喜欢妙玉。大观园的群芳中,也没有几个人能在精神上与她共鸣。

所谓一个人缺什么,就最愿意在人前展示什么!

在妙玉自己的眼中,她算不得什么尼姑,就是一个带发修行的世家小姐,同《红楼梦》中的姑娘们是一样的。

尽管妙玉已经沦落到需要投靠在荣国府,可是她生怕别人不知道她是世家小姐的身份。

所以她才要不停的展示,展示自己的才华,展示自己不凡的见识,展示自己不输于贾府的富贵……

妙玉虽然居住在大观园,可惜根本不会有人把她当主子姑娘对待。妙玉自己偏偏要自矜身份,不是才华横溢的姑娘,她还不屑于交流。以至于大菩萨般的李纨都说:可厌妙玉的为人。

妙玉也爱展示自己不同于荣国府姑娘们的高雅情趣,比如收集旧年蠲的雨水和梅花上的雪水。

可一位正常的世家小姐,要读书识礼、学习来往应酬,当家理事和针黹女红才是她们应该做的事情。

水不过就是泡茶用的,谁能有那个闲心去辨别是旧年的雨水还是梅花上的雪水!

连贾母心尖上的林黛玉,世外仙姝般的林妹妹,都被妙玉说成是个大俗人。

这梅花上的雪水并不是只是在秀高雅,妙玉同时也在秀自己的富贵。一瓮梅花上的雪水,妙玉却把它从苏州搬到了京都,这得花多少钱!

当众人被贾母领着在栊翠庵吃茶时:

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

成窑五彩这种东西珍贵无比!

只因为刘姥姥用过这杯子吃茶,妙玉便不要这个杯子了。

此时的妙玉在嫌弃刘姥姥,嫌弃她的粗俗、卑微,嫌弃她打秋风。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嫌弃刘姥姥,众人也在嫌弃她。

等到繁华落尽的那一天才,妙玉才会看到刘姥姥的人性中的高尚。

那个时候大小姐妙玉才会懂得,朴实、善良,懂得感恩,才是人性最光华之处。

妙玉身上的一切矫情,都会被生活打磨殆尽……

二.妙玉的生存能力被严重低估

妙玉是一个生存能力被严重低估了的姑娘。

要知道妙玉也是一个大小姐,什么身体不好,买替身不中用一定要入庙修行,这些东西都是表面上的托词。

妙玉的家中一定发生了重大变故,才使得她的父母把他送到尼庵之中,以避免受到伤害和牵连。

林黛玉是荣国府的至亲,她是贾母的亲外孙女,荣国府的主人们都是黛玉的血缘亲人。

可就是这样,黛玉在荣国府中生活,依然有着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无力之感。

可妙玉呢?

当她投靠走进荣国府时,身边无亲无故,只有老妈妈和小丫鬟服侍着。

也就意味着,妙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

她也只是一个十八岁的姑娘而已。

在大观园中,妙玉把所有的人都得罪光。

她同谁都很少往来,这未必不是一种生存智慧,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手段!

一个人寄人篱下地生活,还能活出自己的尊严和骄傲,在大观园中任何一个人都做不到!

大观园中人都是人间富贵花,而妙玉从来不是,她就是爬山虎,比谁都坚韧,靠着谁都能活下去。

妙玉表面上有洁癖,实际上这姑娘精着呢。

真正惹不起的人,她从来都不敢得罪。比如对贾母,她甚至深知贾母不爱吃六安茶。

只怕贾母深爱的贾宝玉和林黛玉,对贾母也用不上这么大的心思,贾母不喜六安茶,宝黛也许真的不知道。

妙玉也只对黛玉和宝钗青眼有加,因为只要结交这两个姑娘,就一定能顺便结交到贾宝玉。

只要讨好了宝玉这位荣国府的凤凰,妙玉在大观园中到未来就有依靠……

可大观园这个风光旖旎的不真实世界,并不能撑多久……

三.有韧性的妙玉

妙玉本来就是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活下去的坚韧姑娘。

从世家小姐,到带发修行的尼姑,这样巨大的人生转变,绝大部分姑娘都无法承受!

如果把这样的经历放到林黛玉、薛宝钗、贾迎春的身上,那些经不起风浪的花朵,很快就会香消玉殒了。

可妙玉坚强的挺下来了。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金陵十二钗个个都入薄命司,她们宿命中的悲剧无法改变。

荣国府被抄家后,一切的繁华烟消云散,这时候的妙玉同样会被牵连。

当荣国府被抄家后,所有人的命运都身不由己。

尤其是妙玉这种没有任何依靠,却也算不得朝廷钦犯的美貌姑娘。

妙玉不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她终究还要在这红尘俗世中走一遭。

可她也不是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妙玉终究会属于某一个男人,这个男人一定颇有权势,可是没有证据表明,她会被卖到风月场所。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妙玉会选择在风雨飘摇的人生中,坚强地活着。

就算是给像杨素一样的人为妾,妙玉也一定能把自己活出红拂女一样的气度来。

这时候妙玉这位气质美如兰的女子,一定会做出与刘姥姥同样的选择。对荣国府众人的悲惨遭遇,妙玉不会袖手旁观。

可她毕竟只是一介女子,能力太小,但这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世间最温暖的情谊。都知锦上添花易,从来雪中送炭难。

而当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妙玉这位曾经见过烈火烹油般的富贵繁华,也经过从云端直落地面后,树倒猢狲散人性最卑劣的嘴脸的姑娘,一定会对自己的人生重新作出选择。

可叹这,青灯古佛人将老。这将是妙玉最后的结局。此时的妙玉会真正的理解当初的刘姥姥,为了可以平安平静地活着,牺牲一下所谓的尊严,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生活能治好所有的矫情。




他日瓜洲渡口,各有劝惩,红颜屈从枯骨,岂不哀哉?”《红楼梦》里的这条脂批,似乎是在说妙玉被强盗抢掠走后,沦落风尘,并且还被一个糟老头子所霸占。可见向来清高、孤傲、还有强烈洁癖的妙玉最终结局有多么可怜凄惨。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主流红学得出的也是同样结论。

只是,通过书中描述,再加脂批竟然能够使妙玉的结局如此一目了然,这还能算得上是把真事隐去吗?还能感觉出一丝丝假语村言的味道吗?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搁到《红楼梦》这儿,书中原本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以“字字读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之功,用“假假语村言”将“真事隐去”,那些被表面文字隐藏于背后的真事,如果就这样简单地被一眼看穿,一目识破,那作者是不是也太矫情太无能了?《红楼梦》还有什么研究意义呢?

但凡有一粒花生米,也不致于喝得出现迷糊成这样的认识。于是乎,红学界就出现了一大奇观:主流红学只看“假语村言”,业余民红在看“真事隐去”。

对于妙玉的结局,主流红学的高见上面已经讲过,那么作为普通的《红楼梦》爱好者,于此又是怎么看待的呢?窃以为,在妙玉这个形象的背后,隐藏着两个各不相同,本质上却相互统一的真实的历史背景。

第一个故事背景得从妙玉在玄墓蟠香寺出家带发修行说起,所谓“玄墓蟠香寺”,就是苏州市吴中区的玄墓圣恩禅寺,因为玄墓山本属于邓尉山,所以准确地说是邓尉圣恩禅寺。



(玄墓山圣恩寺)

妙玉是在第四十一回才正式出场,而在第十七回大观园刚要竣工时,林之孝家的便向王夫人对妙玉进行了介绍。

我们把林之孝家的口中的妙玉,来与玄墓圣恩寺的开山鼻祖万峰大和尚的平生经历来作一下比较:

1、万峰幼时”见僧辄微笑,作合掌态”;妙玉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也不中用”,出家后才好了,这说明妙玉如万峰禅师一样,自幼就有“佛缘”;

2、万峰祥师“深造物谛,词翰奇古”;妙玉“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

3、万峰禅师身穿袈裟,却不剃须发;妙玉是带发修行;

4、万峰“其行为与人迥异”;妙玉“自然骄傲些”,自称“畸人”;

5、万峰的师傅千岩禅师精通先天神数,告诉他“汝逢汝名所止”;妙玉的师傅亦精通先天神数,告诉她“在此静居,后来自有你的结果”;

6、万峰道“不可攀高接贵,轻慢下流”;妙玉说“候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

7、邓尉圣恩寺曾因万峰禅师而称为“万峰寺”;而邓尉圣恩寺本来是座佛门“庙宇“,恰好是“妙玉”的谐音。

通过这些对比就会发现,其实妙玉的经历并非是无根无据的凭空杜撰,而是由玄墓山圣恩寺的开山鼻祖万峰时蔚大和尚的平生经历演绎演化而来。



(万峰时蔚大和尚)

当然,这并不是说妙玉影射了万峰禅师,而是要通过妙玉和万峰以及玄墓山圣恩禅寺产生的连系,来隐寓一段跨越三百多年的历史,从而也反映了作者的观念立场与《红楼梦》的主旨思想。

据《圣恩寺志》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二十九,万峰禅师圆寂圣恩寺,享年七十九岁。是年初,皇帝召万峰入京,旨至,万峰前七日逝。”又《天寿圣恩寺记》记载了圣恩寺在明初,沐浴明太祖朱元璋圣恩的情况:寺僧住持面见大明皇帝,“荐召奉天殿赐坐”,并“仰瞻应对”,“上大悦,欲授以僧录,纲领法门”。在圣恩寺住持“稽首恳请”下,“诏许之”。其后又“爰洒宸翰,遣中贵斋”……明太祖其后又“屡荷龙章、宠赐弥厚”,足见洪武帝对圣恩寺赐予了怎样的隆恩。《圣恩寺志》还记载了朱元璋为圣恩寺写的《怀僧无念,特赐松实诗并序》和几首诗。

正是因为这一切,使得玄墓山圣恩禅寺,成为了一座朱明皇室的皇家庙宇。



(明太祖朱元璋)

但是,随着明朝灭亡,离此三百多年后,一切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改变。

《圣恩寺志》,《光福镇志》和《邓尉圣恩寺志》中都有记载:康熙二十八年(1689)早春,第二次南巡的康熙途经苏州时,于二月初五,慕名前往玄墓山圣恩寺。84岁的住持济石大师率众僧出寺迎候。康熙“温语慰劳”下与众僧问讯交流后,不顾劳顿,上邓尉吾家山观赏梅花,当时“夕阳在山,花光掩映,上情欢甚,至酉刻方回”。寺中四宜堂陈设御榻,内侍进膳毕,传谕“取纸笔入内”。初六日,卯刻,和尚朝见,面赐御书“松风水月”四字,帑金二百两,和尚与众僧谢。恩进《山寺》一部,上翻阅数页,命侍卫收贮。另外,康熙还为圣恩寺赐诗一首。

这俨然成为了一种跨越三百余年历史时空的对话:

明太祖向圣恩寺“爰洒宸翰”,康熙帝就“面赐御书”;明太祖对圣恩寺住持“诏请垂问”,康熙帝亦“温语慰劳”;明太祖对圣恩寺“屡荷龙章,宠赐弥厚”,康熙帝亦“帑金二百两”;明太祖为圣恩寺写诗作序,康熙帝亦即兴赋诗。

总之,明太祖对玄墓山圣恩禅寺作过什么,康熙似乎就要模仿什么。

康熙为什么要做这种东施效颦之事呢?

因为当时平息“三藩之乱”,和统一台湾刚刚不久,康熙之所以这么做,既是为了平复化解江南僧俗对满清的抵触情绪,即便是属于朱明的皇室寺庙满清也要取而代之,象征着满清取得了代替朱明王朝的正统性合法性。这也正是康熙真实的政治目的。



(康熙)

妙玉的判词是:

欲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前两句暗隐玄墓山圣恩禅寺这座庙宇,作为空门禅院,在朝代的兴亡交替未能免俗地置身事外;后两句隐寓大明江山如同玄墓山圣恩寺这座皇室寺庙一样,也沦落到了满清胡虏手中。

妙玉这个形象所隐藏的第二个历史背景,来自于她给自己起的“槛外人”这个名字。

在贾宝玉生日那天,妙玉送来的拜贴上属名“槛外人”,宝玉则受邢岫烟指点,回贴属为“槛内人”才使妙玉感到满意了。这使人觉得妙玉有点矫情可笑,只不晓得其中藏有玄机。

这个“槛”字本有kan(坎)和jian(监)两种读音,书中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以“槛外人”和“槛内人”来暗隐“监外人”和“监内人”。

那么,这个“监内人”“监外人”所指又是谁呢?

我们知道玄墓山圣恩禅寺,本为“邓尉圣恩禅寺”,而邓尉山的得名,来自于传说中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南阳人邓禹曾经在此隐居。

南明弘光政权灭亡后,众多明朝大臣一致推举唐王朱聿键继位。原因是朱聿键来自南阳,是光武帝刘秀的同乡,出于心理作用,他们希望朱聿键也能象同乡刘秀光复刘汉江山一样,也能光复朱明王朝。于是,推举朱聿键于1645年闰六月在福建称帝,年号也效仿刘秀的“光武”而称“隆武”

同时在《红楼梦》中,不但以玄墓蟠香寺暗隐邓尉山,通过邓禹和刘秀为南阳人,来映射出隆武帝朱聿键,还以玄墓山圣恩寺地处“光福镇”,来以其“光复”的谐,来暗隐南明众臣推举朱聿键继位心中存在的期望。



那么“监内人”“监外人”与朱聿键又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1602年出生的朱聿键十二岁时,就被祖父老唐王朱硕熿关进了王年承奉司十六年。出来后做了六年多唐王的朱聿键又被崇祯帝关进凤阳府皇室监狱将近八年。而他被推举继位前,恰恰经历了从“监内人”到“监外人”的过程。

直至1646年八月,于汀州被清兵所俘后绝食而亡,在隆武帝朱聿键四十四岁的生命中,倒有将近二十四年在监内度过,这就是妙玉自称“槛外人”和“畸人”的真正原因。

那么脂批的:“他日瓜洲渡口,各有劝惩,红颜屈从枯骨,岂不哀哉?”该怎么理解呢?

后两句其实与妙玉的判词意思是相同的,既隐玄墓山圣恩寺及大明江山沦落于满清,也暗指朱聿键在汀州被捕。

第一句中的“瓜洲”含义隐藏得最深,也最有欺骗性。


第一,瓜洲在宋金时期曾为双方对垒的最前沿,以此暗隐南明与满清之争;

第二,借王安石的“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隐指南京和南明政权;

第三,以陆游《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来抒发期待光复中原的渴望之情;

第四,郑成功发起“南京之战”前曾写了《出师讨满夷自瓜洲到金陵》: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

但是“南京之战”失败了,光复明朝最终也失败了。




妙玉是曹雪芹《红楼梦》里塑造的一个怪人,她的性格和一般人不同。她清高孤僻,最大的特点是爱干净,甚至形成了洁癖。至于她被卖到风月场上去了为什么不自杀?我有三点看法。



一、妙玉的结局是被强盗掳走了,是生是死下落不明

所以这个提问说妙玉被卖到了风月场是没有根据的。

依据曹雪芹的原意,有可能妙玉最后流落到镇江瓜州渡口,或是嫁给了一个老头,或是是流落风尘,做了妓女。但这都未可知。

而在高鹗的续作中,妙玉是被一伙强盗放了迷魂香给劫色了。强盗们本是要抢劫贾府钱财的,后来看到她在惜春房间里才动了心思,最后才去栊翠庵里抢人的。



二、即使是做了妓女,以妙玉的聪明也不会去死

退一万步说回来,即使是那一伙强盗不喜欢妙玉了,把她卖到了风月场所,做了妓女,妙玉也绝不会去死。

妙玉是一个有知识的女子,她的诗词歌赋在大观园里是不差的,她写诗联对有时候比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都强。她这么聪明的一个人难道不知道生命对于一个人的价值吗?

妙玉有才情,也有相貌,相信她即使是在风月场所也能处理得很好。在古代妓女也是有等级的,如果是遇到了意中人,也能改变命运,最后反而还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妙玉的洁癖是环境使然,环境不同性格也会随之改变

妙玉看不起刘姥姥,刘姥姥喝过茶的杯子也不要了,这是在贾府大观园的环境里,妙玉要故作清高。

更何况妙玉心里恋着贾宝玉,对贾宝玉有感情。而且旁边还有林黛玉、薛宝钗这样的才女,这样的大家闺秀,所以妙玉肯定要做出个高深的样子来,以博得别人的赞誉,特别是贾宝玉的好感。

妙玉不是一个死守清规戒律的人,她在庙宇道观里还想着贾宝玉,可见她是很灵活善变的。所以即使到了风月场,她也能随机应变。

她也有可能逃离那个地方,凭她的才识到哪里也可以混口饭吃,饿不死。



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车到山前必有路。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先活着,才有机会去改变自己。像鸳鸯那样虽然名声好听,但死了就一了百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刘姥姥   红楼梦   风月   大观园   靖江   大明   金陵   芒种   枯骨   禅师   庙宇   寓意   梅花   康熙   场所   结局   财经   高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