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亮剑》?为什么只有张大彪能拉起2000人的队伍?

《亮剑》这部神作,无疑已经在中国电视剧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这部剧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深深地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引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讨论。那么,《亮剑》到底有何魅力呢?

首先,让我们从《亮剑》中那些让人过目难忘的角色说起。这部剧的角色塑造真是绝了!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情感丰富,仿佛是从我们生活中走出来的一样。特别是主角李云龙,那股敢于挑战强敌、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真是让人热血沸腾。他与战友之间那份深厚的情谊,更是触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弦。

当然,《亮剑》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剧情设计也是这部剧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每一个情节都扣人心弦,让人紧张得喘不过气来。特别是那些惊心动魄的战役,比如李云龙率领独立团突围、攻打平安县城等等,真是让人看得热血沸腾。这些剧情不仅展示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也凸显了《亮剑》对于历史事件的独特解读。

那么,为什么只有张大彪能够拉起2000人的队伍呢?这可不是单单靠他个人的能力就能做到的。在剧中,张大彪展现出了卓越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他善于观察人心,能够准确地判断形势。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亮剑》所传递的那种集体力量和团队精神。在剧中,独立团虽然面临重重困境,但始终保持着团结一致、共同抗敌的精神。这种团队精神不仅增强了队伍的战斗力,也使得每一个成员都愿意为了集体的利益而付出一切。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集体精神和团队精神,张大彪才能够成功地聚集起一支强大的队伍。

总的来说,《亮剑》不仅是一部刻画英雄之路的电视剧,更是一部展现了集体之力的伟大作品。它告诉我们,英雄并非孤胆英勇,而是源于集体、归于集体。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就是《亮剑》的真正魅力所在!




张大彪能拉起2000人的队伍,是因为时间太短了,再给他一年时间,他能拉起一个师!

在李云龙的手中,张大彪的综合素质无人能比!无论是武艺高强的魏和尚、段鹏、还是永不服输的沈泉,彪悍勇猛的孙德胜,他们和张大彪比起来都差了点意思。

张大彪能拉起2000人的队伍,是和张大彪本身的实力分不开的!

一、生存是最大的前提

独立团在鬼子大扫荡中元气大伤,隐蔽到赵家峪休整。可赵家峪就是个穷山沟,根本供养不了这么多军队,于是独立团化整为零,沿正太线一路撒开,开展游击战、破袭战、麻雀战,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但此时的晋西北,形势异常严峻,鬼子实行铁壁全围,沿公路设置据点哨卡,皇协军耀武扬威、晋绥军态度暧昧,要生存下来何其困难。

在犬牙差互、势力交错的晋西北生存下来并且混得如鱼得水,不但要有临机决断的能力、来去如风的机动、连续作战的素质、敌我形势的判断,还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洞若观火的眼光。

张大彪不但生存了下来,而且过得那么滋润,正好证明了他的实力。

二、给养是最大的难题

要拉起一支队伍并没有什么难的,但是要把队伍装备起来、并且形成战斗力,那就需要大量的物资支持了。

军队不从事生产,要吃、要穿,训练还要消耗弹药、作战还要医药,更不用说枪了!这些物资只有靠自己去筹措,怎么筹措?抢啊!抢谁的?当然是鬼子的、皇协军的、土豪恶霸的!

可是要想抢物资,必须有情报支持,必须有迅速解决战斗的能力,必须有猎手一般的耐心,还要小心避免落入敌人的陷阱。

所以,要抢到敌人的物资,是极为不易的。更何况张大彪的部下达到了2000人,超过了独立团全盛的时候,要养活这支队伍该有多难啊!

可张大彪不但自己过得滋润,还能够把一部分缴获送到团部。不然李云龙婚礼上的牛肉罐头是哪来的?

三、如何让部下服你

在历史上通常有这样一种情况,当队伍人少的时候还压得住,可随着队伍实力的扩充、士兵的增长,这支队伍逐渐失控、甚至分裂、内讧。

这说明,一把手的能力决定了队伍的上限。一个人能够带多少兵是有天花板的。2000人根本没有达到张大彪的天花板!

有的人只能当个排长,有的能当营长,有的能当个军长,有的就只能当个司务长。我军那么多战将,真正指挥过百万大军的又有几个?所以自古就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说法。

要让士兵听你的、服你,就要学会树立威信,就要有能力管理部队,就要具备指挥员的基本素质,就要研究如何提高队伍的凝聚力。

只有大家听你的,才会服从你的指挥。就算是明知是九死一生的任务,部下也会欣然接受。例如李云龙在攻打平安县城时,派六连阻击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鬼子,六连凭什么接下这个几乎是“送死”的任务?

因为他们有信仰、有不计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这种精神从哪里来,还不是靠指挥官长年累月的教育和熏陶。在我军历史上,“三湾改编”绝对是神来之笔!他几乎是从根本上解决了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

在我军战史上,经常出现一支队伍只剩下几个人,仍然不溃败、不撤退,坚持战至最后一人的情况,这种极其顽强的战斗精神经常令外国军事专家感到困惑,这根本不合常理嘛!没错,我军根本就是一支不合常理的队伍!

如果平安县城之战再晚一段时间,张大彪说不定能够拉起3000人、5000人的队伍!

任何一支部队的指挥官,手下有张大彪这样的人,都是一种福气!有勇有谋、有情有义、忠心耿耿、执行果断,这样的部下谁不喜欢!

除了喜欢摔帽子,张大彪没有什么缺点!






山本特战队在内奸朱子明的配合下突袭赵家峪,重创了独立团团部,活捉了李云龙的老婆秀芹。在突围的过程中,有不少干部伤亡,政委赵刚也身负重伤。李云龙率领幸存者冲出了日军的包围圈,赵家峪几百口乡亲被日军活活烧死。

李云龙发誓要为政委和死难的乡亲报仇,抢回自己的老婆。当他得知山本特战队逃进平安县城的时候,就命令独立团全团集合。在这个时候张大彪率领一营伏击了日伪军,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战利品。

当独立团各部队向李云龙汇报兵力的时候,张大彪嘿嘿一笑:不多,只有2000多人。刑副团长惊讶的说,我的乖乖呀,都这么多兵了。张大彪回答到:整天日本罐头吃着,喝着小酒,别提日子有多好过了。

根据各营报告上来的兵力汇总,李云龙发现自己的独立团已经有了六七千人马。如果再加上县大队、区小队和各村的民兵加在一块有上万人了,完全可以发起对平安县城的攻坚战。



要知道在1940年百团大战后,冈村宁次派了两个甲级主力师团对八路军进行大扫荡。装备落后再加上训练跟不上,八路军伤亡惨重,独立团损失了一半人马。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云龙奉命把部队以连排为单位进入敌后和深山老林,展开游击战,寻找机会发展壮大自己。

张大彪能在短短的两三年内,让自己的一个营发展到2000多人,这不能不说是他个人能力突出。早在长城抗战的时候,张大彪就是班长。长征抗战结束后,张大彪已经是29军的排长了。这就说明张大彪应该是冯玉祥的旧部,玩大刀是西北军的绝活。没有这门硬功夫,在29军是根本没有办法从基层提拔上去的。

因此从时间上来推算,张大彪当兵的时间不会比李云龙晚,说不定还要早一点。李云龙是在黄麻暴动中加入红军的,张大彪应该参加过中原大战。只是因为当时李云龙是红军,张大彪是在西北军中。抗战爆发后,张大彪因为全家人被杀才投奔了新一团。李云龙发现他是个人才,到独立团当团长的时候就把他带了过来。用李云龙的话说就是,这小子我使着顺手。

军队是比较讲资历的一个单位,因为资历就意味着经验和能力比较突出,在战场上只要经过数次战斗没有被打死的人,基本上可以说都是能征善战之辈。张大彪同样如此,因为他参加革命的资历比较浅,所以只能被李云龙领导。张大彪能够把自己的一个营扩充到2000多人,说不定他的能力根本就不在云龙之下。



李云龙为自己的军队灌输了一种不服输的气势,文明一点说叫亮剑,直接一点说叫野狼精神。李云龙曾经强调过,古代侠客与高手狭路相逢,明知不敌也要亮剑。死在高手剑下不丢人,那叫虽败犹荣。独立团绝对不当孬种,鬼子来一个小队亮剑,来一个大队同样要亮剑。

就在八路军化整为零,缩小作战单位独立发展的时候,李云龙曾经对全团干部进行了精神讲话:狼走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独立团的士兵就是要从日本鬼子嘴里抢肉吃,胆小怕事,李云龙丢不起这个人。

甚至连八路军的副参谋长也说,李云龙的这个团有一种嗷嗷叫的精神。张大彪在抗战爆发后不久就跟在李云龙身边,一步步从连长做到营长,自然也是耳濡目染,对李云龙的作战特点了如指掌,学习的也就八九不离十。

再加上张大彪也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将领,自然把独立团的这个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基本上整天都没有闲着,今天拔掉日军一个炮楼,明天伏击日伪军,缴获了大量的枪支武器和补给,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自然也顺便发展壮大了自己的部队。



当然从根本原因上来说,这是八路军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结果。党指挥枪和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再加上群众路线,这是八路军扩充军队的三大法宝。

从红军时期,群众路线就是人民军队的生存和发展之道。军民鱼水情让人民武装如鱼得水,有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农村的广大老百姓为人民军队提供粮食和兵源,甚至还主动把日伪军的情况报告给八路军,让八路军在作战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党指挥枪和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让八路军成为一支无坚不摧的部队,成为一支有思想信仰的军队。北伐军之所以能够以10万之众击败数倍于自己的北洋军阀,就在于苏联军官为他们灌输了思想政治,让它成为一支有信仰的军队,八路军同样如此。

正是依靠这些思想路线武器,八路军和新四军从抗战初期的几万人发展到抗战后期的100多万军队、200多万民兵,占领了拥有1亿人口的广大乡村。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张大彪能够把自己的一个营发展到2000多人也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




1936年开始,国府就提出以“以抗倭为中心”,国共矛盾事实上已有所缓和,陕北红军与处在“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已秘密达成相互理解的互不侵犯条约。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中日矛盾上升到最主要的矛盾,中日两国国力悬殊,要以弱国战胜强国,必须求得国际援助,同时团结国内所有党派和民众一致对外抗击日寇侵略。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共两党经谈判达成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上将任总指挥,彭德怀中将任副总指挥。

八路军下辖第115师、第120师和第129师三个师,每师下辖2个旅,每旅下辖2团,各师正副师长皆佩中将衔,旅长为少将衔,团长为上校衔。

八路军编制4.5万,其中,第115师兵力1.5万人,第120师兵力1.4万人,第129师兵力1.3万人,八路军总部直属0.3万人。

当时,国府按八路军4.5万的人头数发军饷,每月63万元银元,其中,生活费30万元,战务费20万元,补助5万元,医疗补助费1万元,米津贴及兵站补助费7万元。此后,数年间虽有小额调整,但总数却没有超过每月70万元。

随即,红军改编后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在山西与日军作战,第115师在平型关设伏歼灭了日军第21旅团缁重部队1000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国民众的抗日决心。

忻口大捷,国共密切配合,重创了日军;百团大战打出了八路军的精气神;建立了晋察冀等一批敌后根据地,更是成功牵制了正面战场的日军。

八路军坚决执行军委放手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根据地,扩大自身力量,吸收散兵游勇,鼓励民众拥跃参军,因此八路军在战斗中成长,越打队伍越多。

抗战剧《亮剑》刚出场时,李云龙是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新1团团长,后来担任独立团团长,这些部队都是没有正式番号的,由八路军各部自行在战斗中发展起来的作战单位。

说句通俗易懂的话,李云龙的新1团包括后来的独立团,都是小妈养的,无法从国府中领得粮饷。

因此,八路军各部独立发展起来的作战单位,所有作战人员的吃喝拉撒,尽管有各师师部包括所在旅部的部分调节以外,全靠以团为主要编制的各作战单位自行解决。

百团大战以后,从声势上提振了八路军的威望,但日军冈村宁次发动的“五·一大扫荡”却来势凶猛,二个齐装满员的日军甲级主力师团,将华北平原的八路军全都赶进了深山,已无法在平原地带立足,且八路军减员高达10万人。

此外,百团大战让重庆政府深感震惊,八路军越打越多,中日矛盾解决以后,日后必将解决的是国共矛盾,就停发了给八路军的军饷,令八路军处境更加艰难,所以才有八路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一把锄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壮美史诗。

李云龙所部化整为零,才突出日军重围,撤退到了地处穷乡僻壤的赵家峪村,但这是个仅300余村民的村庄,尽管李云龙的独立团减员一半,但最起码有500余号人,显然没法养活幸存下来的八路军,李云龙将团部直属机构和警卫排留下,其余的部队以营连为单位,向外扩散自行发展。

艰难困苦的岁月,生存下来,成了八路军的第一要务,唯有生存下来,保存自己,才能更好地打击敌人。

一营长张大彪,原是第29军宋哲元麾下大刀队的一名排长,个人技战术素养高超,特别是刀术精湛,善于带兵打仗,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素以骁勇善战而著称,后投靠八路军,成了李云龙新1团1营营长。

李云龙从军区后勤部服装厂被任命为刚打了败仗的独立团团长时,就向第386旅旅长请求带新1团1营营长张大彪前去赴任,旅长非常爽快地同意了。

因保卫干事朱子明叛变,提供了有关情报,李云龙的团部被日军特种战专家山本一木大佐给端了,新婚的妻子被捉走,政委赵刚重伤昏迷,赵家峪村300余父老乡亲惨遭日军屠杀。

从未遭此奇耻大辱的李云龙,突出重围站住脚跟后,命令各营向团部火速集结,准备攻打山本一木特战队所在的平安县城。

剧中正率领所部刚在公路边伏击了日军缁重队的张大彪命令部队紧急集合,一辆辆刚装上缴获物资的车辆都不要了,率部火速向团部所在地集结。

张大彪得意地说,部队发展到了小2000人,小日本的牛肉罐头吃着,小酒每天喝着,日子过得非常舒坦。让其他的营连长都非常羡慕,尽管小日子没有张大彪这般舒适,但也发展起了不少人,全团人数竟然有了七、八千人,加上闻讯赶来的县大队和区小队等地方武装,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的兵力达到了上万人,李团长事实上干上了师长的活。

原来,在离开团部自行发展的日子里,张大彪就没闲着,率部打日军、端皇协军炮楼、伏击运输物资的缁重兵,不仅养活了一营的战士,还将自己的地盘和兵力不断扩大。

张大彪,其所作所为,就是典型的以战养战,是李云龙“狗行百里吃屎,狼行千里吃肉”所说的忠实践行者,不仅会打仗,生存能力也非常强。

因此,在抗战艰苦的岁月,张大彪所部打出了自己的生存空间,还将所剩无几的一营,发展壮大到了2000人,一个营的番号,事实上却拥有了一个加强团的兵力,以一个标准团1500人计算。

有如此得力的部下,李云龙这小子大发了,说是团长,实际上却拥有了一个师的兵力。最终,果然用二营长提供的那门他娘的意大利炮,一炮将作恶多端的山本一木大佐送上了西天,攻下了平安县城,让

李云龙本人包括他的独立团在整个晋西北名声大振,第二战区司令部包括重庆都发来了嘉奖电令,总部也不好处理李云龙了,拥有像张大彪这般能干的部下,李云龙这小子之福气。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当冈村宁次继任华北派遣军司令以后,他惊奇的发现华北地区的八路军越来越多了。有些城乡地区,日军都不敢随意进出。于是,他从其它占领区先后调来41师团,26师团,110师团外加两个混成旅团,总计5万多人的兵力对八路军根据地发动扫荡。

为了反扫荡作战,八路军主力部队只能突围,转移到外线作战,也就有了《亮剑》中的那幕:突围作战,李云龙舍不得丢掉缴获的九二式重机枪,忍痛用手榴弹将其炸掉了。在这次突围作战中,李云龙所部牺牲非常大。真实历史中,八路军冀中军区就减员1.6万人。突围成功以后,李云龙清点全团人马,三个营长中的两个营长阵亡,张大彪就是幸存下来的1营营长。

根据剧中交代,张大彪出身于29军,少尉排长,率部参加过长城抗战。对于当时极其缺乏军事干部的八路军来说,张大彪就是稀缺的人才。另外,从李云龙也可看出,张大彪的确有些才能。当他从新1团调任独立团当团长以后,就从丁伟哪里把张大彪要了过来。无他,张大彪会打仗,具有军事才能。后来,独立团发展壮大,张大彪还是团参谋长。

当李云龙将团部驻扎在赵家裕以后,就将各个营连长召集到团部开了个小会,也就是分散发展。用李云龙的话说:有能耐的吃酒喝肉,没本事只能旁边看。

回到1营营部以后,张大彪就开始着手发展计划。当时的晋察冀地区,老百姓对于八路军是极其拥护的,八路军缺衣少粮,老百姓节省口粮,省下布匹用来支援八路军。八路军缺人,根据地中的青壮年就参军入伍。正如那句歌词: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这就是军民鱼水情,八路军何愁打不赢日军。

除此之外,张大彪的1营防区刚好就有日军的运输线,他可以守着运输线灵敲牛皮糖般的从日军运输补给车上捞物资和武器装备。再给张大彪点时间,恐怕还不止2000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5

标签:拉起   独立团   队伍   团部   师团   营长   作战   平安   部下   兵力   日军   县城   军队   部队   评价   能力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