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汉代起不用儒家,而是用道家,那老子就是圣人,那中国会怎样?

孔子的儒家是将就世人的,说世人易懂的。即便如此,不能正确理解儒家的时代在历史中也占多数。

有些所谓的儒家其实已经不是儒家啦!世人不分真儒家假儒家,才有“儒家造就伪君子”之说。

除孔子之外都是假儒家。自孔子之后没有超越孔子的儒家人。王阳明也不是如孔子一样的儒家。

孔子是得道者!传真理于人世。无奈世人没有能力理解接受真理时,世人反对真理,曲解真理。时至今日依然如此!今时今日不能正确理解孔子所言真理的人依然很多。

即便理解不实用也是毫无意义。对真理不能知行合一,对道知行合一就更不可能了!世人不自醒没人能唤醒世人。错的力强人间就实行错的。人间对错不分只讲实力。

对儒家思想正确理解都难,能对道家正确理解的更是聊聊无几。没人理解如何实用!错的人把对的往错喽理解,把罪责推给正确的前人。

人类世界总体是进步的,进步过程中也会退步。青铜器断代了很久!没有青铜器时代的人不如古人。

一阴一阳之谓道。以前如此,以后依然。时代进步,时代退步,是一阴一阳。有道的时代各方面突飞猛进,无道的时代对高明的事物无法理解。人躯体未变,思想精神改变就是道的改变,对道无法理解实用。举得越高摔得越焦!高峰向低谷,不跌落就不错,跌落就是人世之灾!

想想曾经的人世之灾,谁能保证以后不会出现?高明所达到的高度,跌落时,那个高度就是灾祸的强度。不需要说明,应该都懂!




历史没有厚此薄彼,最早接受大考的恰恰是道家,只是他们的成绩单不合格,被淘汰了。西汉建立后,改良版的道家被寄予厚望,可它最终还是被汉武帝扔进了垃圾堆,换成了儒家思想。

主张“道法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不折腾、清静无为的道家为何不受待见呢?儒家思想究竟有什么高明之处,以至于汉武帝将它“变废为宝”了呢?

以今天我们的视角,百家争鸣最终的成果是“儒法道墨”四大家独领风骚。其实这四大家境遇各不相同,道家和墨家“出道即巅峰”;法家历经二百年修成正果,被誉为唯一“管用”的思想;而儒家则是一只“中看不中用的瓠瓜”,在历史的犄角旮旯蒙尘了三四百年。

我们先说道家最大的一个特点——“简”。

道家的“出道即巅峰”不是因为它的“至繁”,而是“至简”,所以千万别被“道法自然”一棍子打懵了。概括来讲,道家的成功源于两点:一是提供了理想社会的范本,二是提出了至简的行动方案。

  • 道家构建的“理想社会”是什么?范本又在哪里呢?

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小国寡民,范本就是原始社会。

老子说,在原始社会人们会打仗吗?会有那么多灾害吗?人与人、国家与国家关系会那么紧张吗?都不会,那时候人们活得很潇洒,饿了伸手摘果子,渴了喝泉水,婚嫁只要对上眼就行,没有彩礼,没有门当户对。

你打了一头野兽不用向头人进贡,种地也不需要向国家纳税,更不需要读书识字、参加公务员考试。

那时人们绝对平等,没人找个理由把你抓起来,关你、打你,甚至杀了你,更没有强制你祖祖辈辈当贱民。

  • 道家设计的“行动方案”是什么?人们需要怎么做呢?

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什么都不要做,顺其自然。

老子说,当今社会为什么这么乱?就是统治者瞎折腾,非要搞什么国家、军队、制度,弄得人被分成了三六九等,行动也不自由了,矛盾冲突也多了。

结果就是,人人争权夺利,国家政法不断,以至于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药方只有一个——无为,什么都不要做,不要国家、不要政府、不要制度,更不要什么阶级,让人民像大自然一样自由生活,所以矛盾就会烟消云散。

高深不?一点不高深;简单不?至简,人人听得懂;做得到不?太容易了,不做就是做。

所以,道家思想大行其道。

可惜的是,道家思想虽然叫得响,却根本没有可操作性。人们折腾了很长时间才发现,过去的理想社会根本回不去了。

老子所描述的理想社会,说白了就是生产力落后阶段的自然模式,那时候人口基数小,对资源的需求低,靠那种原始的组织形态就足以支撑人类的发展了。

一个方圆数百公里的地盘只有数百人、数千人,草地、森林、山泽、鸟兽鱼虾足够养活这些人了,族群之间不需要争夺地盘,也不需要生产协作,小国寡民的模式正合适。

可是随着人口的膨胀,固定范围内的自然产出不足以支撑了,那就只能扩大地盘,于是矛盾就产生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冲突、战争,部落联盟和国家意志开始出现,只有这种模式才能保证自己的族群不被外来力量所消灭。

基于这个变化,等级分化开始出现,社会治理思想诞生,老子所谓的“瞎折腾”就开始了。

由此可见,折腾并不是“因”,而是“果”,很显然道家把因果关系搞颠倒了。人们在道家思想描绘的理想国里追求了二百年才发现,这玩意不管用唉!

答案就有了,假如道家成为治国理念会怎样?很不怎么样!人类会倒退到原始社会,过茹毛饮血的生活。能实现吗?你说呢?

这就清晰了,不是后人刻意抛弃老子,而是他的道家思想不合时宜,开了历史的倒车。所以它只能蜕变为个人修为的学说,而不能成为指导社会治理的指导思想。

那么,儒家思想呢?

很抱歉,其实儒家跟道家一样,主张的都是“历史倒退论”,墨家也是如此。只不过这三家的区别在于,墨家主张倒退到“三皇五帝时期”,儒家主张退回到西周早年的“周公礼制社会时期”。

也就是说,都是倒退,这三家吵得面红脖子粗,其实是“五十步笑百步”。

孔子认为,退回到原始社会根本不可行,周公创建的宗法制社会才是最完美的模式,走不下去不是制度的问题,而是“礼坏乐崩”,人们的“道德滑坡”了,只要强化教育,这个制度是可以重塑的。

所以,他周游历国,四处奔走呼号,高举“仁”的大旗,企图让社会重回正轨。然而,孔子也犯了一个错误,“礼坏乐崩”它也不是“因”,而是“果”,即周礼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了,从而导致结构性崩塌。

既然是倒退,那么儒家又是怎么成了治国理念了呢?

答案就两个字——变异!直白一点说就是,成了治国理念的儒家思想与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个变化跟一个人有关——董仲舒,汉武帝时期最伟大的儒学家,他的学说被称为“新儒学”,或“董学”。

西汉开国之初,刘邦、吕雉、汉文帝、汉景帝一直采用改良版的道家思想治国——黄老学说,但对这个思想的质疑一直没有停止,理念之争一直在悄然进行。

直到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横空出世。

董仲舒在参加“策问”(人才选拔制度之一)时,向汉武帝提出了著名的“天人三策”,阐述了“统治基础”、“政术”、“天人感应”三大问题。

这些理念被总结为“新儒学”的三大核心思想:中央集权、君权神授、大一统。又在这三大思想的指导下,以孔儒为核心,结合百家学说和先秦六艺,炮制出一整套思想学说体系,包括“阴阳五行”、“谶纬学说”、“三纲五常”等等。

抛开晦涩难懂的具体内容,我们直接看本质,其实“新儒学”之所以能打动汉武帝,原因只有一个——它成了皇权的吹鼓手

思想的功效一是得有人“追捧”,二是得有“疗效”,孔儒之所失败,原因就是它既不受统治者待见,又解决不了问题。

被董仲舒改造得面目全非的新儒学则不一样,首先它的三大思想符合了皇权的需求,汉武帝立马龙心大悦,下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次新儒学统一了人们的思想,也切合了帝制社会发展的潮流,对优化社会治理结构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此以后,儒家思想历经三四百年终于成了历史舞台的主角。不过请注意,这是一个经过改造了思想,而不是孔儒的原貌。事实上,儒家思想一直在不断完善和改造之中,比如后来的“程朱理学”、“阳明学说”等等。

正是这种没有停息的吐故纳新,才让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也成了中华文明最光辉灿烂的宝贵遗产。它不是任何一个人单凭个人意志的选择,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过,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中的治国理政之道,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所奉行的治国之道,是历史的选择,而不是哪个君主的选择。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中国思想中各具特色的几个思想学派。

道家学派。道家学派在本质上是奉行无政府主义的。虽然道家的老子的学说,被很多人认为是君南面之术。但老子的思想只能是驾驭臣下,而不能治国理政。理由就是老子主张无为而治的无政府主义。老子的最大理想,就是回到过去,回到那个没有争斗,没有权力压迫,没有利益诱惑,没有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的社会。老子主张,圣人治国,就是要放手不管,最好不要让老百姓有感觉到圣人的存在。让老百姓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老子的国家,是小国寡民,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是对原始社会的追忆与向往。老子反对文明,反对知识,反对先进工具,反对战争,这些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绝对是幻想,是乌托邦,是不可能实现的。

再来看庄子,庄子更加不管政治了,追求的是个人的绝对自由。庄子蔑视权贵,视高官厚禄为粪土,宁愿做一个在泥土中自由打滚的乌龟。他的理想就是逍遥,崇尚无用之用。当然,在人类社会,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庄子就游戏人生游戏社会,在混世好游世之间,获得灵魂的安慰。

老庄思想是无政府主义的,所以历朝历代都不可能以道家为社会的主流思想。只能作为一种调剂,一种补充。大凡是一个王朝开始建立的时候,百废待兴的时候,统治者才会采取道家的无为而治,稍微放松一下对社会的控制,而这只能是权宜之策。西汉之初,唐朝之初和北宋之初,莫不如此。因为道家思想在国家治理上,是反对权力反对文明反对政府的治理的,所以,历史不可能选择道家思想,作为主流的治国方略。

再来看看法家思想。其实我们一直都误解了法家思想,以为法家思想就是建设法治社会。其实不是。法家思想,仍然是一种帝王南面之术。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的统一。法,就是制定严刑峻法统治百姓,而法只能统治百姓,对上层人物是没有作用的。术就是权谋,就是阴谋诡计,就是精于算计。而势,则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也就是说,法家认为,只有君主掌握了法律的解释权,掌握了绝对的权力,还精通算计和阴谋诡计,这样就能治理好国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法家根本就没有治国理政的方略,而是帝王的权谋之术而已。法家的思想是霸道,是砍人,试想一下,假如法家思想占主流,那还不是遍地都是战争,遍地都是人头?历史证明,凡是用法家的严刑峻法治理国家的,这个王朝都很短暂。秦国,隋朝,元朝,就是明证。

再来说说佛家。佛家认为一切都是虚幻,一切都是空,人要消除一切欲望,一切执著,最好出家,断绝一切社会关系,号称是看破红尘跳出三界外,这样完全是取消了政府的观念,怎么可能去治理国家?要是人人都去当了和尚,那人口的发展就成了很大的问题。所以古代政府对佛教其实是严防死守的,历史上历次灭佛运动,就是明证。

最后我们来看,为什么历代统治者都不约而同地把儒家思想,作为主流的官方的意识形态,为什么要把儒家的治国理政之道作为主流的思想。

首先,儒家是提倡并主张强化政府管理的存在的。无论是孔子孟子还是荀子,都主张礼,而礼就是秩序,就是上下尊卑就是高低贵贱的秩序。一个社会,只有秩序,才能推动社会的成长。孔子主张正名,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就是为国家制定了主流的意识形态。礼不仅具有道德的规范性,更有法律的强制性,荀子的由儒入法就是明证。

第二,儒家的管理思想,符合人性的。无论是孟子的性善论,还是荀子的性恶论,还是后世中儒家的很多人性的理论,都相应地有一套治国的理论。孟子的性善论,提倡以民为本,提倡富民教民,提倡推恩于天下的仁道和王道;荀子的性恶论,提倡后天的教化,提倡礼法兼治,都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框架上的设计。而道家说,不需要治理,所有的治理政策都不是顺应自然的,就是要民自化,佛家说一切都是大梦一场,一切都是虚幻,你还治理个啥?法家说治理很简单,就是不听话的拦腰砍断就行了,这些都不符合治理的原则。

综上所述,儒家成为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由儒家的教义决定的,是历史的选择。而历史是不能重来的。要是运用道家的放任自流,运用佛家的放下一切,运用法家的严刑峻法,那中国就不是中国了,中华民族也就不是中华民族了!




汉代并没有一直用儒家,汉初吕后到汉文帝之时用的是黄老之治,也就是无为而治。上层斗得你死我活,但百姓不会受到波及。比如吕后诛杀刘氏宗亲,汉初功臣诛杀吕后族人等等,这些都不影响汉初的稳定。

到了汉景帝之时开始慢慢转向,汉武帝时尊儒,但是汉武帝重用的是法家,而不是儒家。儒家的公孙弘实际上在汉武帝朝并没有起什么大作用。汉武帝去世之后,霍光主政时采用休养生息,实际上还是采用黄老之治。

到了汉宣帝时期,他用的是王霸之治,也就是儒与法兼用而且还用上威权。汉宣帝的儿子汉元帝时期,才用儒家治天下,此时汉朝从“孝宣之治”的高峰开始走下坡路。

后来王莽专权时,表面上用的是儒家,实际上还是用汉宣帝的那一套,王霸之治。

汉代大致上就是这个样子,真正用儒家的也就汉元帝一朝。

后世王朝大多不是用儒家,而是用王霸之治。

大概就汉、唐这两个封建社会的采用道家之治的时间比较长。

孔子的地位拉抬,大概在汉代出现一次,三国时期的魏国曹丕父子时期一次,大唐时期一次,宋代一次,明清代拉抬一次,小型的拉抬不计,大致是这个样子。

老子他在中国也是圣人,在唐代还有专门考道家的,叫道举。真正让儒家与世俗完全结合的原因是科举制度,而不是汉武帝的尊儒术。

唐朝的科举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

当时的教科书有很多种,有儒,道,还有算术等。武则天时期甚至还出现武举,将孙子兵法等列入必考题。

后来科举的项目在缩减,现在大家知道的科举就是进士举。

进士举考试的蓝本是儒家的经典,所以儒家真正占主导地位,以知常容的观点是在宋代,而不是从汉代开始。宋代的朱熹的名气和影响力为什么这么大,因为他的注解成了科举的教材。

朱熹的名气这么大,那孔子就更别说了。

当读书人只知道儒家经典,儒家经典就占据主流了,其他家就很快败落下去。一个学派能不能兴旺,就看有多少人来研究他,宣扬他。

宋代以儒家为尊导致的后果是皇帝容易管制百官,解决前面王朝最头痛的问题,那就是大臣夺权自立。

任何选择不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让当时人的视野只局限于儒家,这对于整个文明的发展来说是很不利,历史的车轮转到后来发生什么事,相信所有人都知道。

大致情况就是这样。

至于提问者说如果不用儒家,用道家会怎么样,我们在说古代王朝,必说两个朝代,那就是汉和唐。

汉、唐是国力很强大的朝代,当然更早用道家治世的是齐国,姜齐。姜齐当时也是很强大的,春秋第一霸就是齐桓公。

还是那句话,任何事情有好必有坏,汉、唐、姜齐都出现被人篡位的情况,汉失去王莽、唐毁于朱温,姜齐被田齐取代。

古代封建统治者是希望用道家还是儒家呢?答案不言自明。




中国的流派学说,虽然说都是很博大精深,但是对于治国之道上来看,都是有一定的欠缺性的,对于说汉代不用儒家而用道家的说法,要知道汉代建国到汉景帝时期用的都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来休养生息的,为什么后来被汉武帝废除了呢,还是因为他对于治国来说虽然有很大作用,但是也具有很大的局限,长久发展下去必然不利,但是谨遵儒家或者法家等一法其实也是具有很大局限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汉宣帝要实行汉家制度的原因所在了。

所谓说的汉家制度,说白了就是以法为骨,儒为皮,道家为血液,其余各家辅之,把各家的长处发挥出来,用儒道两家相对温和的做法去尽最大限度的去中和法家带来的严酷,不至于说是百姓不堪重负,就此崩盘,而以法家的严酷也能避免儒道带来的一些弊端,相互辅助,相互弥补。

其实即便是提出独尊儒术的汉武帝来说,他也是结合各家所长,也不是说就单纯只用儒家一家,面对法家的一些好的地方他也是乐于采用的。

所以说如果真的一直采用无为的道家,那么今天的中国会怎样真的是很难想象的,不过肯定比现在要遭,毕竟道家的思想对于治国上来说,还是不行的,毕竟无为自治没毛病,但是外族可不管你无不无为,百家争鸣,兼容并济才是长久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儒家   董仲舒   道家   荀子   老子   孔子   法家   汉武帝   汉代   学说   国会   圣人   时期   儒家思想   思想   社会   国家   财经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