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为什么贾母没有让贾宝玉和林黛玉在一起?

在《红楼梦》中,贾母没有让贾宝玉和林黛玉在一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


首先,家庭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贾母作为贾府的家长,需要考虑家族的利益和声誉。在那个时代,婚姻是重要的家族联姻手段,贾母需要从家族的整体利益出发,为贾宝玉选择一个合适的妻子。虽然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感情深厚,但是林黛玉的身体状况和家庭背景并不符合贾母的期望。林黛玉的身体虚弱,可能会影响到未来的生育和家族的继承;而且,林黛玉的父母早逝,家中没有其他亲人可以依靠,这对于贾府这样的大家族来说,是不利于家族的稳定和发展的。


其次,个人因素也是影响贾母决策的因素之一。贾母虽然疼爱林黛玉,但是她并不认为林黛玉是一个理想的儿媳人选。林黛玉的性格过于敏感、多疑、刻薄,不符合贾母对于一个大家族媳妇的期望。相比之下,薛宝钗则是一个更为理想的儿媳人选,她的性格温婉、贤淑,能够承担起管理家庭的责任。


最后,社会因素也是影响贾母决策的因素之一。在那个时代,婚姻的决策往往受到社会地位和财富的影响。薛宝钗出身于一个富有的商人家族,而林黛玉只是一个孤苦无依的孤儿。虽然贾府并不缺钱,但是在那个时代的社会观念中,商人的地位并不高,而林黛玉的家庭背景也无法与薛家相提并论。因此,从社会因素的角度考虑,贾母更倾向于选择薛宝钗作为贾宝玉的妻子。


综上所述,贾母没有让贾宝玉和林黛玉在一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虽然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深厚,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家庭传统。




贾母一开始确实支持宝黛姻缘的。

一,王熙凤做为贾母喜欢看重的孙媳妇,许多时侯,王熙凤的态度就代表着贾母的态度。而王熙凤是公开支持宝黛姻缘的。

第二十五回,王熙凤曾公然调侃说林黛玉喝了她们贾家的茶,怎么还不给她们家做媳妇,并指着宝玉问黛玉,是门第儿人物儿配不上,还是家私配不上,李纨也在一旁凑趣儿,说二奶奶戏谑的好。

如果贾母不表态,王熙凤是不敢公开支持的,纵然王熙凤为了私心而想支持,八面玲珑的她也只会暗地里表示,李纨也不会表示态度。更何况还有王夫人在旁边虎视眈眈地盯着。就算是王熙凤李纨都理解错误,在王熙凤公开给林黛玉贴标签之后,贾母也会敲打他们一番,就算贾母不敲打,王夫人也不会放过王熙凤和李纨,毕竟给林黛玉贴标签对林黛玉和贾宝玉都没有好处。

但很明显,贾母和王夫人都对王熙凤的公开调笑林黛玉和宝玉不闻不问,甚至第三十回,王熙凤在贾母面前公开说,宝玉和黛玉两个人就像老鹰抓了鹞子的脚都扣了环儿了,也没有任何表示。

为何贾母最终没有给林黛玉做主,直让林黛玉蹉跎到十七岁,泪尽而逝呢?这其中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贾母并没有众人所想象的那样真爱林黛玉。

如果贾母真的不为或无力为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婚事做主。那么无论当初让宝黛过分亲密,还是对众人拿宝黛情感做筏子打趣宝黛而不闻不问,都说明贾母过分的自私和残忍。

因为在那个社会,男女七岁不同席,而贾母竟然让宝玉、黛玉七八岁了还同吃吃住,这实在不是为黛玉考虑了的。真爱,便应为之计深远,而很明显,贾母只图让宝玉、黛玉安享眼下的岁月静好,而没有为黛玉的将来考虑。更别说放任众人公开打趣宝玉、黛玉,甚至给两人贴标签的行为了。

贾母把林黛玉强势接到贾府,一开始放任宝玉和黛玉发展感情,事后有不管不问,最后残忍的破坏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她的这种做法完全不是真爱不说,甚至怀疑她对林黛玉只有利用,而根本没有爱。

另一种情况则是:贾母真爱林黛玉,在后文中也为贾宝玉和林黛玉主张,但因为种种不可抗拒的原因,宝黛二人中没有结成良缘。

对于宝黛二人最终没有结成连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贾母最后出头,让宝玉和黛玉订婚了,但是,此时的贾府不但经济萧条,而且政敌林立,因而宝玉与黛玉订婚不久,宝玉就因得罪权贵而不得不出去避祸。黛玉则因担心宝玉而忧郁成疾,日夜垂泪,最终泪尽而止。此后才有了黛死钗替的故事。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贾母自始至终不同意金玉良缘,最后死于宝玉与宝钗成婚之夜,因而直至宝玉撒手悬崖,宝玉、宝钗都不曾圆房。

当然,这两种说法都有缺憾,我其实更支持第三种说法,那就是根据藕官、菂官、蕊官三个小戏子演绎的"假凤虚凰"的故事而推测的"黛死钗替"后,宝玉既念旧情,也珍惜眼前人的结局。

如果贾母最终给宝黛爱情一个交待,那么,林黛玉是她的真爱是妥妥的啦。

因《红楼梦》未完,两种情况无论是哪一种,都是读者推测,都是做不得真的。换句话说,就是贾母未必真的没有让林黛玉和贾宝玉在一起,也未必是真的疼爱黛玉。




在《红楼梦》里,贾母对林黛玉的感情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比较复杂,分三个阶段:思念期、亲密期、厌倦期。

  • 第一个阶段,相距遥远的思念期。

隔辈亲是中国的传统习惯,也是人性的体现。贾母最疼爱女儿贾敏,而黛玉是贾敏的女儿,贾母疼爱女儿,自然爱屋及乌。

当黛玉的母亲贾敏去世后,贾母伤感,苦于距离遥远,遂将无法护佑女儿的愧疚转移到外孙女黛玉身上,担心黛玉年幼多病孤苦无依,担心黛玉无人爱护,担心黛玉教育滞后,于是三番五次派人去接黛玉,虽然黛玉牵挂父亲林如海,但终究还是被接进了贾府。

  • 第二个阶段,初次相见的甜蜜期。

黛玉的颜值、内秀、懂事,都让贾母平添疼爱之情。尤其是贾敏病时,她才六七岁,却侍汤奉药,礼数周全,是个家教极好的孩子。

初见黛玉,贾母的感情是不加掩饰的:“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

入驻贾府之后,贾母更是对黛玉明显偏爱,包括周围的人,对黛玉都如同众星捧月。这点可从善于察言观色的王熙凤的表现上可见一斑,吃穿用度,处处照拂。

  • 第三个阶段,长期相处的厌倦期。

所以,贾母爱黛玉,爱宝玉。但相比之下,贾母更爱贾宝玉。

毕竟,贾宝玉是贾母嫡亲的孙子,同姓贾。而黛玉只是贾母的外孙女,姓林。

尤其是相处久了,黛玉的缺点一一凸显:多病,心眼小,容易得罪人……这一切贾母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然会权衡利弊。


综上所述,贾母不愿意宝玉娶黛玉,原因有三:

  • 1、出于传宗接代的考虑。黛玉多病,自然影响后代子嗣的延续。
  • 2、出于家族管理的考虑。黛玉单纯,没有心机,心胸狭隘,不善于协调关系,待人接物都不如宝钗来得八面玲珑。
  • 3、出于家族利益的考虑。林家与薛家相比,薛家是四大家族,如果联姻,则强强联手,属于双赢局面。

总之,出于对宝玉长远发展的打算,贾母当然不会让宝玉和黛玉在一起了。





贾母在宝黛感情上到底持什么态度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贾母是贾府里少有的几个真心疼爱黛玉的人

为什么呢?下面列举部分事例来说明:

初见黛玉,贾母的表现就足见其对黛玉的重视程度。



这一段则是最明显的体现了,可以看出贾母对黛玉的疼爱竟然远超于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几乎与宝玉并驾齐驱。


现在我们切回正题,为什么贾母没有让黛玉和宝玉在一起?

个人拙见认为原因有二:

其一:宝黛二人的互相试探

其实在红楼梦中不难看出,宝玉对黛玉必定是不同的,但是宝玉这个“风流胚子”总是要去戏弄大观园里的女孩子,无论是亲朋姐妹,还是丫鬟戏子,总使黛玉醋意横生,伤身伤心。

反观黛玉,细腻如她,总是爱拿刺儿刺探宝玉的心意,光是“金玉良缘”这事,黛玉就不知道提了多少次,往往弄得宝玉急得不行,黛玉伤心垂泪



在紫娟开玩笑黛玉要回扬州老家时,宝玉就着了一次魔,贾母何曾没有看在眼里?这两个小祖宗若是结为夫妻,不知要惹出多少事端。不知黛玉要流多少次眼泪,宝玉又要摔多少次玉。

基于这一点考虑,贾母希望黛玉放宽心,莫只念着宝玉一人。

其二:出于家族利益,贾母只能牺牲黛玉

贾母是疼爱黛玉,甚至可以说是偏爱黛玉的。但是她同样也是贾府的一家之主,要为贾府考虑。

首先,贾府败势已显,若是让黛玉掌家,一不得民心,二无法改变此局

其二,黛玉父亲虽是巡盐御史,但比起贾家的家财和权势依旧是不可比的

黛玉虽也是大家闺秀,来到贾府依旧“处处小心,时时在意,唯恐让他人笑了去”

能与贾家相称的也只有史家,王家和薛家。

护官符上说得很明白: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综合各项因素考虑,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其实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会做人”,而且又能为贾府巩固势力,自然宝钗是最佳人选。

因此,虽然心痛,贾母依旧选择牺牲了黛玉。




在贾母心中,林黛玉早就不是备胎了。

林黛玉没被贾母选中,在《红楼梦》前八十回就已经能看出来了,因为后四十回尚不确定是否为原著,所以,《红楼梦》的研究一般以前八十回为准。

贾琏的小厮兴儿同尤二姐说:“只是他(指贾宝玉)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第六十六回)

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情愫,很多人是看在眼里的,贾母不是不知。假如贾母当初是同意的,但为何会:前有张道士提亲,后又有向薛宝琴提亲呢?贾母想向薛宝琴提亲发生在第五十回,且是贾母自己主动提出来的。

由此可见,在贾母心中,林黛玉早就不是备胎了。就算贾母在林黛玉进贾府时有,但随之时间的推移,她早就改变主意了。

就算以前宝黛二人的关系,贾母是蒙在鼓里的,那紫鹃搞出的“情辞试忙玉”(第五十七回),贾母应该知道了吧?

而当时,贾母显得是很不耐烦的,当贾宝玉神志迷乱,听了“林”字,就闹说“林家的人来接他们了”时,贾母说:“那不是林家的人。林家的人都死绝了,没人来接他的,你只放心罢。”这算不算连黛玉都诅咒了呢?

其实,细考虑一下,林黛玉的确不是贾母心中的人选。

一是体弱多病。这至少对以后的传宗接代都有隐患,更不要说长期的相夫教子了。

二是爱使小性子。林黛玉不够稳重,常常弄得贾宝玉鸡飞狗跳的,贾母也跟着备受折磨。

如在“痴情女情重愈斟情”中,宝黛发生口角,宝玉摔玉,黛玉吐药,袭人、紫鹃都挨了骂,王熙凤奉命去解劝:

那贾母见他两个都生了气,只说趁今儿那边看戏,他两个见了也就完了,不想又都不去。老人家急的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

三是不能规劝贾宝玉读书上进,两个不懂世故的人凑在一起,怎么扛起一个大家族呢?

虽然贾母早就有重孙子了,而且重孙子比宝玉上进好学,但是贾母还是一心扑在老大不小的宝玉身上。

而反观薛宝钗,在这三个方面都是胜过林黛玉的,虽说薛宝钗也有宿疾,但显然没有黛玉严重。

有人该说了,那宝玉的心不在宝钗身上,怎么办?其实,这恰恰是那个时代的人不首先考虑的要素。

有人该说我妄谈了,你怎么知道贾母是怎么想的。

给大家看看贾母的一句亲口话吧。

清虚观张道士提亲时,贾母对张道士说,“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模样性格难得好,黛玉只占了一个,而宝钗虽然在模样上照比黛玉稍逊,但是人家性格好。第二十二回就说贾母喜欢宝钗“稳重和平”。

要论持家,理智的人,大都会选薛宝钗的。

难道不知道会害了林黛玉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也觉得《红楼梦》在这段叙述上太过粗糙,就算贾母绝情,一切为了宝玉,为了贾府的未来着想,也不至于绝情至此,那可是她英年早逝的亲姑娘的唯一骨肉呀!

所以仅从这段描写,我就觉得跟前八十回中的贾母不像,前八十回中的贾母是多么精明老道的人,而逼死黛玉这段,简直就是个老糊涂,做事太急躁仓促且不顾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7

标签:红楼梦   备胎   宝玉   金陵   孙子   道士   人选   疼爱   性格   因素   感情   家族   原因   家庭   社会   财经   贾宝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