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里面如果魏和尚不死,会当什么官?你怎么看?

书中段鹏是团级,魏和尚活着也四十多岁了至少也是团级吧!如果李云龙魏和尚都安然到老就圆满了[流泪],对他们而言有官没官还重要吗?在军中人脉如此深厚的他们还是难逃一劫。最后孔捷在抚养这些战友的孩子,我想最痛苦的人就是他了!




解放初,连长。

再往后,看命。


魏和尚魏大勇是1940年加入独立团的,在牺牲前先后担任团政委赵刚和团长李云龙的警卫员,如果他不死,未来的发展可以参考两个人的轨迹,一个实际存在的,一个是虚拟的。


一、虚拟的是段鹏

段鹏虽然参加独立团时间比较晚,但一进来就和魏大勇成为搭档,同时也是李云龙最信得过的手下,他之后的发展轨迹是,解放战争时担任侦察连连长,解放后依然是上尉连长,后来被李云龙提拔为团参谋长,相当于中校军衔。(小说和电视剧人设和角色都不一样,本文参考电视剧)

魏大勇比段鹏早到独立团,又救过李云龙的命,按理说他的发展轨迹应该高过段鹏一头才对,但笔者认为魏大勇就算没牺牲,估计解放战争时和解放后最多也就是侦察连连长。


原因在于,段鹏等于是顶了魏大勇的缺,占了魏大勇该有的位置,也占据了老李心中魏和尚的位置,段鹏之后的一切其实都应该是魏大勇的。

当然,这是电视剧,李云龙敢直接把人从连长位置上提拔到团参谋长,现实中这种做法很困难,小说中说的是组建特种作战分队,分队是团级。


二、现实中的是王虏

李云龙的原型有好几个,其中着墨最多的应该是王疯子王近山,但剧中他和魏和尚的关系很可能取材于王近山的战友秦基伟。

秦基伟将军在抗战时期曾有一名和自己出生入死的警卫员,名字叫王虏。他在太行山区跟随秦基伟五六年,中间救过秦基伟的命。


解放后王虏担任了15军警卫连指导员,在上甘岭战役中奉命率领警卫连96名战士增援坑道,全连在路上遭遇美军炮火覆盖仅有24人到达目的地,王虏和几十名战友一起牺牲在增援的路上。消息传到军部,秦基伟痛心不已。

在魏和尚参加独立团的1940年,秦基伟担任的职务是一二九师新编十一旅副旅长,也就是说秦基伟比《亮剑》里担任独立团团长的李云龙要高半级。

解放后,秦基伟担任15军军长,李云龙担任C军军长,那么参照王虏的上升轨迹,魏大勇最合适的位置无疑也是侦察连连长或者警卫连连长。


综上,不论是现实中还是虚拟中,魏大勇如果不牺牲,在解放后最可能担任的就是军直属连队的连长一级军官。至于能否像小说中那样直接提到中校队长,小说中概率挺大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不太现实。

至于再往后,那就得看命运安排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负责任的说,当时的抗战军人根本没想过将来做什么官。

为什么?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下一秒就可能保不住命。

用一个国军老兵的话来说:和鬼子打仗,就是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冲锋前,就当自己死了。如果冲锋下来还没死,就当爹妈又生了一次。

另一个国军师长说:当时没想过什么做连长,做团长。为了保家卫国,我们连命都不要,谁考虑过做官。当时那个军官肩膀上的星,不是用自己的命换来的?

抗战爆发时,一个美国记者采访国军士兵:请问,如果战争胜利你了,你准备做什么呢?

这个士兵想了一会,回答:那个时候,我已经死了。我们这代军人,都要牺牲在战争中的。我们牺牲,只为孩子们能够过上好日子。

萨沙写了这么多年抗战历史,只是为了一句话:为抗日牺牲的英灵们,永垂不朽。




解放后很可能是转业,即使留在部队,最多是个师级干部退休。

李云龙红军时期是团长,还可能是主力团。八年抗战下来,是师长。解放后,先是代军长,勉强是正军级。55年的时候授衔少将。资历这么老,战功这么大,可是官却做不上去。

真实历史上,杨成武红军时期是团长,长征时期是主力团长。抗战初期也是团长,但是很快就带出一支队伍,开出一片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是兵团司令,55年授衔上将。

李云龙即使比不上杨成武,授衔少将也是低了。是上级压制他吗?不是。

首先,李云龙是一员猛将,能打、敢打恶仗。但是他的长处也就这些了。

8年抗战,打来打去,老李一直是团长,即使他的部队够一个师,他还是团长。是上级不提拔他吗?

八路军当官不光要靠上级提拔,关键是自己“提拔”自己。给你一个团,你打出一块根据地,兵多了,那你就是军分区司令。根据地更大了,那你就是军区司令。

历史上,杨成武、吕正操等名将都是这么发家的。

《亮剑》中,李云龙打来打去,一直在战斗。但是没有表现他发展地盘,建设根据地。也就是说,他一直没有独挡一面,成为一方“诸侯”,他是有上级支配的。

其次,李云龙军事上很强,但政治上就弱了点。

除了上面说的他没有打出自己的一块根据地,说明他在行政领导上弱之外。电视中李云龙还违反过很多纪律,有群众纪律,有抗命。你可以说事出有因,或者说有时候他的抗命被证明是正确的。

但是,军队和战争中要强调的是纪律性,是步调一致、听从指挥,如果每个人都自行其是,那就完了。

有李云龙这样特点的部下,上级在使用他的时候会犹豫的,因为不知道他会捅出什么幺蛾子。

实际上,剧中李云龙浮浮沉沉,一直徘徊在团长位置上,跟他的这个特点是有关系的。

再次,李云龙很有个性,作为观众,也很喜欢他的个性。但是,作为一只军队的领袖,他的这种个性是有害的。

解放战争中,李云龙一师之长,居然化妆侦查,干了侦查连长的活,结果自己深受重伤,退出了战争进程,耽误了立功晋升。

这件事可以说充分说明了李云龙只知道按自己的性子来,不顾大局。他不知道自己是一万多指战员的领袖,自己要对这一万人负责,还在逞匹夫之勇。

这件事也说明,解放战争时期的李云龙,并没有随着军队的壮大成长起来,他还是适合做团长,而不是师长、军长。

最后,作为观众和旁观者都很喜欢李云龙,但是刚解放的时候,已经当上军长的李云龙,他的个性和特点实际已经是对他的军和他本人的一种妨碍。

不过很幸运。刘师长把他送到了军事学院,在这里他受到了教育,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当他毕业的时候已经脱胎换骨,开始具备一个高级军事指挥员的素质了。

不过很遗憾,李云龙错过了很多上升的机会,和平了,他没有了用武之地。最后,他只是一个少将。

上面说了很多李云龙,似乎跑偏了,现在说回魏和尚。

李云龙的得意部下,跟他都是一个德性。可惜,这些部下还没有李云龙的资历和机会。

魏和尚抗战时期加入李云龙的队伍,基本就是砍砍杀杀的角色,全凭的是自己的办事立功,却没有表现出什么领导才能,或者说他带队伍的机会并不多。

那么,到了解放战争这种大规模野战的时代,讲究的是火力和组织,个人砍砍杀杀能力再强,也不一定适合带兵。

所以,解放战争时期,魏和尚基本也就是在中下级军官职位上。

解放后,如果魏和尚不像李云龙那样经历一番脱胎换骨,他是不适合做高级军官的。何况,李云龙也只是军事上成熟了,该抗命的时候他还是不含糊的。那么,有同样性格的低级军官魏和尚,如果不在性格上“成熟”起来,恐怕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局。




李云龙对魏和尚的使用,有战争年代,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性质。


和尚到李云龙手下,也就是参加八路的起点高度是被俘的国军第27师中士班长,而在小说原著中,他是国军的排长。


按照我军抗战时期任用干部的标准,和尚第一没有很好的出生,根不正苗不红,第二,没有排级以上的带兵经验。第三,没有井冈山根据地、雪山草地的资历。对于这样的人,才能再高,是不能乱提拔的。


李云龙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做警卫员,实际上对和尚来说,是最合适的上升路线。李云龙同时也需要武艺高强的魏和尚的保护。当然,从此魏和尚的上升速度,就和李云龙密切相关。


李云龙解放后授少将,任福建省军区C海防军军长。如果和尚一直在他身边,下连队可以从连排长历练起,不下连队,可以做参谋等。段鹏比和尚资历还要浅,到了解放后历任C军B团参谋长、梁山分队队长,应该是一个团级。那么平反过后干到老,估计能混到师级。



但是这是理论上的,李云龙是个臭脾气,升迁本来就慢,而和尚就更是我行我素。所谓良才择主而侍,如果离开了李云龙,和尚可能寸步难行。李云龙和和尚的关系很像宋江和李逵的关系,李云龙赏识和尚的才华,宠着他,护着他,惯着他,而他也非常忠于李云龙,但是军队不是山寨,军队是要讲政治的,李云龙不是给自己带兵。

后来李云龙被整的时候,段鹏等人都看不下去,就更不要说一项无组织无纪律只听李云龙的话的和尚了,他肯定要带人去报仇火拼,那后果不堪设想,甚至有可能有人要整李云龙,会先拿和尚开刀祭旗,和尚的下场会很惨。


所以,和尚在抗战中牺牲其实是最好的结局,一个有本事的人,被伯乐看重,为全民族团结抗战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人生永远停留在烈士的地位,对和尚来说,也是最好的归宿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抗战时期   解放战争   和尚   侦察连   独立团   军长   解放后   国军   少将   连长   根据地   团长   军官   上级   牺牲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