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玩手机上瘾,怎么办?

题目:小孩玩手机上瘾:问题与解决方案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和社交媒体,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视力受损、性格孤僻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将探讨小孩玩手机上瘾的现象、原因、危害以及解决方案。

一、小孩玩手机上瘾的现象和影响

小孩玩手机上瘾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孩子每天长时间抱着手机,甚至在上课时间也偷偷玩游戏。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可能引起视力下降、颈椎疼痛等问题。此外,过度依赖手机也会导致孩子与家人、同学的交流减少,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小孩玩手机上瘾的原因

1. 儿童心理学方面的解释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和生理都在不断变化。他们可能会因为好奇心、追求刺激、逃避现实等原因而沉迷于手机。此外,一些孩子可能缺乏自制力和时间管理能力,一旦接触手机便无法自拔。

2. 家长的态度

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也是孩子玩手机上瘾的原因之一。一些家长可能过于溺爱孩子,为了图省事,直接给孩子手机;而另一些家长则对孩子使用手机缺乏引导和监督,导致孩子陷入手机的世界。

三、小孩玩手机上瘾的危害

1. 影响身体健康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使孩子的眼睛疲劳,甚至导致近视。此外,长时间保持低头姿势会使孩子的颈椎受到压迫,容易引发颈椎疼痛。

2. 影响学习成绩

孩子一旦沉迷于手机游戏或社交媒体,势必会占用大量时间,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根据一项调查,沉迷手机的学生比不沉迷手机的学生成绩普遍较差。

四、解决小孩玩手机上瘾的方案

1. 家长加强监管

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手机使用问题,合理限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并对孩子的手机使用进行监督。同时,家长可以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使用手机的目的和需求,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

2. 孩子制定计划

孩子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既能够满足学习需求,又能够适度娱乐。例如,可以制定一个每天使用手机的计划,包括使用时间、目的和奖励等。

3. 引导孩子参与其他活动

除了学习,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参加一些户外运动、文化活动或社交聚会等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体验到不同于虚拟世界的乐趣和人际交往的温暖。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4. 建立家庭规则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家庭规则,如不在用餐时使用手机、晚上睡觉前要将手机放在固定的位置等。这些规则不仅可以限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总结

小孩玩手机上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它并不是无法解决。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手机使用问题,合理引导和管理孩子的行为。同时,孩子自身也应该学会合理安排时间,适度使用手机。通过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机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长您好,孩子经常玩手机,会引发很多问题,比如:视力受损、学习兴趣减弱、性格孤僻、注意力减退、影响睡眠等等,久而久之,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需要尽快加以“根治”。

哲学上有句老话,叫“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动力”,就是说,孩子的外在行为都是在“特定条件之下,由内在的需要驱动的”。

我们从动力和条件2个方面看,孩子经常玩手机,是由以下5个原因造成的:

一是孩子正处于发育期,好奇心强,心智发展不成熟,造成自控力不足。由于自我约束没有完全建立,孩子的学习的持续性不强,在好奇心驱使下,孩子一旦手机游戏上手,由此形成的强烈的感官刺激和愉悦感,孩子无法用自身的控制力加以克服,时间长了,就造成了经常玩手机的情况发生。
二是孩子用手机上网课期间,没有形成手机使用规矩。这在客观上使手机长期在孩子手上,孩子有机会用手机“不务正业”玩游戏,加之家长失之于管控,造成孩子玩手机上瘾,经常离不开。
三是家长的示范效应,引导孩子的错误仿效。在成人世界手机已经成为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工具,有时在家里,家长用手机的时间很长,忽略了家庭交流与分享,这在孩子眼里,玩手机比一切都重要、都好玩,当有机会拿到手机时,就会从开始的模仿进入到自觉并形成习惯。
四是家长不正确的管教方式造成孩子经常玩手机。有一类家长对孩子长期“宠溺”,无底限的“爱”,造成孩子一有需求,就满足,一不如意就哭闹,家长纠缠的没有办法,就“一个手机解决问题”,一了百了;还有一类家长经常简单粗暴,缺乏耐心说服,而是直接夺走手机在,造成孩子内心对玩手机“极大的稀缺感”,一有机会就玩个不停。
五是孩子的同学、玩伴之间对手机及手机游戏的交流。这种造成孩子“不会手机游戏会没的聊,就掉队了”的错误认知,玩手机,玩游戏就愈演愈烈。

综上所述:孩子经常玩手机,是由内在的“好奇”引导,“自控力不足推动”,家长的错误示范、不正确的管控以及孩子周围的不良影响造成的,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引导。

对于根治“孩子经常玩手机”问题,我给家长提一个“亲子行动5步走计划”的建议,供您参考:

第1步:家长“管住双手,张开嘴巴”,逐步降低孩子“玩手机”的意愿。

家长要通过在家里减少“刷手机”的时间,在手机使用上,给孩子的当好榜样。家长只要回到家,就要有意识地当着孩子的面把手机关到震动状态,告诉孩子:“一家人在一起比手机还重要。”然后,多陪孩子做作业、聊聊天、读读书,以此冲淡孩子“玩手机”的迫切感,让孩子感受到还有很多事情比“玩手机”更有趣,变相减少了孩子玩手机的时间,降低孩子“玩手机”的意愿度。

第2步:适时告知孩子“手机”的真面目,消除神秘感。

家长可以全面告知孩子关于手机的学习、工作和娱乐功能,亲自示范手机的知识查询、新闻浏览以及游戏休闲,告诉孩子,手机和计算器、计算尺等学习用品本质上都一样,就是个工具,它不单可以玩游戏,还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要有时间观念,不能耽误正事。

第3步:约定“玩手机”时间。可以跟孩子商定下午放学回家,先做作业,做完作业可以“玩手机”,每次10-30分钟,具体视作业多少,不能影响睡眠。

第4步:家长要严格提醒制度。家长一方面要提醒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到了”;当约定时间的闹钟响起后,家长要立即提醒“玩手机结束时间到了”。孩子如果耍赖,要以“说话要算数”为理由制止他;如果孩子的情绪受影响,可以适当延长,但以10分钟为期,不能妥协。这样做,让孩子“有了盼头”,也就降低了玩手机的“稀缺感”和“神秘感”,也就让玩手机这件事,跟刷牙洗脸一样,逐步正常化。

第5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建立新的兴趣爱好,逐步淡忘“玩手机”。

在“玩手机”正常化后,家长要适时带领孩子专门在原本“玩游戏”的时间,以“吃大餐”或“看电影”等对孩子足够有吸引力的活动,带领孩子到室外去,然后设计“偶遇或者路过”一些诸如:舞蹈、书画、音乐等培训机构,看一看孩子对哪个项目感兴趣,适时引导、学习,并在人前多多展示,逐步形成新的“兴奋点”,也就淡化了孩子对“玩手机”的兴趣。

总之,家长面对“孩子经常玩手机”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制定可行措施,先行降低孩子“玩手机”的意愿,再逐步引导孩子建立规则,固定孩子“玩手机”的时间,使之“正常化”,最后实现用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替换掉“玩手机”的爱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以上是我的一点思考,希望可以给您一点启示。

我是老白嘚吧嘚,一个专注教培的耕耘者,点击关注我,可获得相关资料。

也可以在下方留言,我们深度交流,谢谢!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版权,请联系我删除)




孩子玩手机上瘾,沉迷游戏、小说,多数家长不知道如何正确引导。家长对于孩子这些行为不要进行暴力教育,打骂解决不了问题。

首先,要跟孩子沟通并反省自己,是什么原因造成小孩沉迷于手机,如果家庭中有缺失,孩子就会从游戏小说网络聊天里寻找。我们家几个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缺乏家长的陪伴关心,我妹妹就沉迷于游戏和小说,她玩游戏能从游戏里能获得很多奖励和成就感,看小说能够让她精神脱离现实得到精神的短暂解脱,但是家长在家的时候看到她的这些表现就只有一味的责怪批评,每逢佳节,本是家庭团圆时却总是矛盾弥漫。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家长有仔细考虑吗?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长很少去鼓励孩子,比如控制游戏时间,如果孩子没有做到,家长就会发火。我妹妹经常玩游戏看小说时不睡觉不吃饭,这时爷爷奶奶通常都是发火,而这样做并没有好结果,通常结果就是双方都很生气,孩子生闷气,赌气不吃饭不说话等。这些都是惩罚,惩罚只会激起家庭中的矛盾。大多家长盲目焦虑,我的孩子怎么这么沉迷于手机,怎么办怎么办,最后的结论往往是,都是手机惹得祸,不让孩子再接触手机。而这样只会让她更加渴望手机,渴望游戏小说网络聊天,妹妹甚至要存生活费买手机。作为姐姐,这个时候就该发光发亮了。给她约定规则,实行奖励制度。如果家长遇到同样的情况,请静下心来找原因,跟孩子好好沟通并在家里制定了规则,如果孩子自己遵守了规则或达成了目标,家长一定要记得奖励。

其次,孩子喜欢玩手机还跟社交有关。这个社交不光是指跟同龄人一起交流,一起玩游戏,还包含一种集体归属感。跟我妹妹沟通后,我发现她经常跟她的朋友交流小说,跟同学们打游戏,她在学校比较孤独朋友不多,渴望融入集体,使用手机她的社交能力提高了很多。现在的家长鼓励孩子自由发展做自己的事情,但别忘了也要鼓励和帮助孩子加入集体,这是孩子的自然需求。

简而言之,如果家庭中有缺失,孩子就会从其他方面去寻找,如成就感在游戏中很容易找到。所以孩子出现沉迷现象时,家长要看他到底是哪些方面的缺失,然后在这个方面满足孩子。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陪伴是最重要的。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把你对孩子的爱大声说出来。




结合我的实际情况交流几句,现在的孩子们没有一个说不玩手机的。甚至幼儿期,小孩子玩手机就没个够。

我的小孙女,今年2周岁了,去年就开始玩手机了。说来说去都是我的错,老伴是经常埋怨唠叨,都是你把孩子惯坏的!儿媳妇可能是不好意思说我吧,她说少玩会也不妨事,不可以长时间的玩手机。

要说都怨我,我也承认。老伴忙于家务,儿媳在村委会事也挺忙的,有时让我看会孩子,我是天天手机不离手的,好歹也常上头条。

孩子不听话淘人时,让她看手机,动画片、抖音、快手等,她特别入神,一来二去的,她也上瘾了。弄得我只要一回家,孙女第一句就是“玩手机”!

俗话说“隔辈亲”!我也特喜欢小孙女,乖巧可爱有时还挺幽默。有一分奈何舍不得让孩子不高兴。这实际就算一种溺爱吧,

玩手机,尤其是玩的时间长,亮度开的又高,肯定对孩子的视力有影响。偶尔玩会并不是不可以。如此多的戴近视眼镜的,不一定都是手机惹的祸吧?

不让孩子玩手机,不是说没办法,只要大人“狠心”,硬不让她玩,她能怎么呢!

所以说,适当控制住时间,不让她玩的时间长就是了,少玩会手机也不是不可以,虽说对眼有影响,同时对她的心智及对各种事物的认知也有一定好处的。现在网络信息时代,人们离了手机是很不方便的,小孩早点接受知识教育,及操作智能手机乃至电脑,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个人观点,不喜可喷!欢迎交流!




方法很简单,没收孩子手机,把家里所有的iPad,手提电脑,包括手机全部设置密码锁,非经大人同意,孩子没有任何机会接触到电子产品。

我孩子现在在上初二,根据对他周围孩子的观察,深感: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是一切矛盾的根源。

我周围有2个学霸妈妈,其中1个孩子直到高二都没为孩子配备手机,还有一个孩子妈妈家里基本所有电子产品都对孩子设置禁区,包括手机,电脑,电视等。

我自己的孩子在初一配备手机,但他对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使用都在我们的监督之下。我们对家里所有电子产品都设置了密码,非经我们同意孩子根本无法进入。孩子的手机主要由我们保管,孩子只有周末或节假日偶尔跟同学外出的时候才有权利无密码使用手机。

孩子身边有不少同学,父母对孩子电子产品使用的监管很不到位。他小学6年级,我经常会从孩子的微信朋友圈看到他同学熬夜玩游戏,发朋友圈的痕迹。升入初一后,虽然学校严禁学生带手机,但依然有一些学生“顶风作案”,把手机偷偷带入学校,并发朋友圈展示。手机伴读,可以想象孩子的学习效果,父母的教育何其缺失。

电子产品对人的吸引力不言而喻,依赖于孩子的自律根本行不通,所以,在电子产品的使用上,父母必须树立权威,最好的方式是从源头做起,一开始就明确规则并严格执行,否则,手机迟早会成为亲子关系的几大隐患。新闻中不少见由于父母不让玩手机愤而跳楼的极端悲剧,可以想象父母的纵容之下,孩子的手机瘾到了何种程度!

回到这个问题,孩子能有机会偷偷玩手机,证明手机监管规则的缺失,父母需要做的是尽快把规则确立起来并严格执行下去。当然,如果孩子对手机已经重度成瘾症,“病去如抽丝”,父母行为也不宜过激,一点一点降低孩子对手机的依赖,把孩子注意力慢慢引导到其他方面,这是父母的长期功课。

以上,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上瘾   小孩   作业   手机   缺失   视力   社交   电子产品   家长   父母   规则   孩子   家庭   时间   财经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