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判刑三年缓刑三年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不用坐牢了?

监外执行,不用坐牢




缓刑期间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判三缓三的话,要到司法局社区矫正科进行三年的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工作在各个司法所)。具体监管规定如下:社区矫正期间依法实施定位,包括手机定位和北斗电子手环定位(就是所谓的电子手铐);电话24小时保持畅通,不得关机、停机、呼叫转移,不得拒接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电话,未经批准不得注销电话号码,要随叫随到;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在区县(新法规定不得出所在的市);每周进行一次电话汇报,每月参加一次劳动和学习,每月上交一份手写思想汇报;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
社区矫正期间违法犯罪或者违反监管规定的话,根据《社区矫正法》相关规定会被训诫、警告、行政拘留、撤销缓刑。
如果被撤销缓刑,社区矫正的时间不折抵刑期,也就是说假如这人当时直接取保候审,审前未进行羁押,哪怕社区矫正最后一天被撤销缓刑,也是执行三年有期徒刑,社区矫正的时间不折抵要执行的刑期。
如果三年矫正期满,未被撤销缓刑的话就依法解除社区矫正,原判刑期不再执行,也就是缓刑三年期间只要你规规矩矩,就不用再进去坐了。
另外,缓刑只是刑罚的一种执行方式,带来的法律后果除了不用进去坐之外和坐实刑的没啥区别,犯罪记录会记入档案,跟随一辈子,自己和子女在军校、国安、公安、飞行员等诸多行业招录时政审会被卡。




首先咱们‬说一下‬缓刑是‬什么‬意思。缓刑是指对触犯法律的‬行为‬‬,经过‬侦查‬、起诉‬、审判‬等‬法定程序,已经‬确定为‬犯罪,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罪犯‬,先行宣告定罪量刑‬但‬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的‬一种‬情况‬。

被‬判‬缓刑‬的‬人员‬,在‬缓刑缓刑‬考验期内‬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判决‬所‬判‬刑罚‬。如果‬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遵守‬缓刑‬考验期‬相关规定‬,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直至缓刑考验期满,则‬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判三缓三‬指的‬就是‬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同时宣告缓刑三‬年。罪犯‬在三‬年的考验期内,遵守‬缓刑考验期‬法律法规‬,则考验期满后无需再执行三年有期徒刑。当然‬,如果‬罪犯‬在三‬年考验期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有期徒刑三年的‬刑罚‬。

既然犯罪行为已经被法院判刑,又为什么要判缓刑?缓刑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缓刑制度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缓刑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的重要表现,他的意义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缓刑制度可以使罪行较轻的罪犯,杜绝受到监狱中恶习的感染,同样也可以达到刑罚中预防犯罪的目的。


2、缓刑可以使罪犯免遭限制人身自由,可以让罪犯继续工作和生活,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因犯罪行为而给自身带来的生活上的影响。


3、缓刑可以有效避免罪犯与社会脱离。监狱是个极度封闭的环境,与普通生活环境相差很大。刑罚的最终目的也就是将罪犯改造成为能够遵守法律规定,在社会上自食其力的普通人,缓刑可以有效避免罪犯与社会脱节。

4、缓刑可以降低司法成本。缓刑制度可以有效减少司法部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以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必须在监狱服刑改造的罪犯身上。

如果被判缓刑,在缓刑考验期内应该遵守哪些规定?

1、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服从缓刑考验机关的监督管理。

2、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按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相关‬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搬家‬,应当报告‬考察机关,并‬获得‬批准。


我是@热情的王SIR,一名战斗在基层一线的公安民警!专为普及现实执法知识,让更多的人学法、懂法,可以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粉丝有疑问可留言,必回应!




判三缓三,正规说法是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刑三年。也可以理解成正常不用坐牢了,也就是不用到监狱去服刑了,但保留收监执行的可能性。

缓刑,是我国刑罚执行的重要方式,包括有期徒刑缓刑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和缓刑相对的叫实刑,也就是不缓刑。两种执行方式相比较,肯定是缓刑较轻,也就是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可适用缓刑。

对于有期徒刑的缓刑来说,主要是针对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罚才适用缓刑。对三年以上的有期徒刑不适用缓刑。

被判处缓刑的,设置一个考验期。比如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刑三年,意思是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但是具体执行时,设置三年的考察期。在考察期内,如果没有违反相关的规定,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如果在三年之内违反相关规定,就会撤销缓刑,收入监狱执行三年的有期徒刑。

缓刑主要是针对罪行较轻的犯罪份子,适用缓刑不至于发生社会危险。通常表现为因发生交通肇事罪给对方积极赔偿取得对方谅解,或者是致人伤害本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积极配合对方治疗,积极赔偿并取得对方的谅解,或对未成年人、孕妇或者已满75周岁以上的老人犯罪,情节较轻,就没有必要放到监狱去执行,而是执行缓刑。

缓刑也叫社区矫正,是由户籍所在地司法所监管,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如要求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管,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在考察期内没有违反相关规定,考察到期,原判刑罚就认为已经执行完毕。

以上是本人的一点看法。如果你认为对你有帮助,欢迎阅读关注。




缓行全称叫做暂缓执行,缓刑不等于不用坐牢。

判刑三年,缓行三年,前半段意思就是有期徒刑三年来,后半句意思是允许他暂时不用坐牢,或者是说不用进监狱,可以在外面给三年的观察期,如果表现好,就可以免除坐牢,但是会留案底。

那么这么说,判了缓刑,是不是就不用坐牢了?当然没那么绝对,也没那么容易,不然判刑就没啥意义了,某种意义上来说,缓刑其实是一种软禁。

分两个部分来说吧,什么人有缓刑的机会?判了缓刑之后,怎么度过,才能免去坐牢?

什么人有机会被判缓刑

首先来说缓刑的条件还是特别苛刻的,必要条件就是罪行较轻,处以拘役或者是3年以下有期徒刑。

详细来说其实是四点:犯罪情节低、有悔过表现、没有再犯的危险、宣判缓刑对所在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换一种说法,缓刑就是最大限度的宽大处理。毕竟法理和情理都是对应存在的,举个例子,张三一时邪念,去隔壁老王家偷了一沓钱,但是他心里不平静呀,总感觉过意不去。

结果越怕越来事儿,第二天就被抓了,张三都快吓哭了,说警察叔叔我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能不能饶了我。

警察去张三所在的社区调查了一下,街坊邻居都说,张三这小子平时人还不错,经常扶老太太过马路,人不坏。

这样,张三本来是应该蹲半年大牢的,但是念在他是初犯,而且认错态度比较好,在当地名声也还行,所以允许宽大处理,缓刑几个月,放他回家。

然后李四一看,哎吆我去,偷东西都不用坐牢了?明天我也去偷,李四也是学张三,去隔壁老王家想顺走一沓钱,结果刚到老王家就被发现了。

李四胆子大呀,一脚把老王踹倒,说,咋地,还想阻止我?这钱,我今天必须得拿走。

结果第二天也被抓住了,直接关了五年。为什么呢?因为李四太膨胀了,平时在社区就是个祸害,而且没偷到还变成了打人,然后明抢,情节很恶劣呀,必须等关起来。

好,以上就是缓刑的充分必要条件,简单说就是事儿小,态度好。

缓刑期间,如何解除牢狱之灾?

缓刑并不等于不执行,或者说缓刑是在劳外执行。缓刑期间,必须遵纪守法,服从监督;并且随时按照规定报告自己的状态;定期参加矫正机构的教育学习;不能随意接触其他社会人员;离开所在地,需要经过批准。

还是说张三,张三被判缓刑3个月,就放他回去了。回去后,张三还是特别害怕,咋办呢?跑路。

回去不久就玩失踪,连夜偷跑,结果被抓回来直接关起来了,这波呀,和畏罪潜逃一样。

张三回去很平静呐,心想,竟然没让我坐牢?不行,我还得去偷一次,结果被当场抓获。这次呢,张三新罪老罪一块算,直接被抓了起来。

张三回去依旧很平静,而且想好改过自新,让他干啥他就干啥。但是有一点,他对定期教育学习非常的讨厌呀,心想你们教的我都懂,凭什么还一直叫我去上课?

所以他开始无故的"旷课"和"逃课"经过提醒后,还是不当成一回事儿,结果就被抓住关起来了,这波是不服从管教。

大致就这么多,最后总结下吧,缓刑期间一定要遵纪守法,定期接受矫正教育,随时报告自己现在的状态,不然,还是一样得蹲进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原判   刑期   刑罚   有期徒刑   行政法规   罪行   罪犯   相关规定   监狱   较轻   也就是   机关   报告   法律   财经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