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老一辈的人即使有退休金也不愿意放弃种地?

因为他们经历过50年代物质匮乏,饥不裹腹,寒衣缩食的日子,有过饥肠辘辘那种让人生不如死感觉!他们觉得只要先有了粮食,就基本上解决了一切!




那是因为他们懂得,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老一辈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叫做,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他们虽然现在条件好了,有退休金了,但是不等于老年人可以坐吃山空,享受老本,老年人更应该加倍努力的工作,让老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锦上添花。(原创)








  吴老师是中学老师,我的同事,妻子是小学老师。他和妻子原来都是乡村民办教师,在艰苦岁月,一边教书一边种田。吴老师曾对我说,担任民办教师,他每天下班一般不径直回家,先到田地做点农活。即使暂时没有农活做,他也要到田地转一圈,了解庄稼长势。后来吴老师和妻子转正成为公办教师,原有的责任田也被收回集体,没有田可种。没有田地可种,可是劳动惯了的吴老师却闲不下来,开始耕种乡村闲置的田地。现在农村外出打工的人多,不少田地闲置。外出的农民欢迎吴老师耕种自家闲置的田地,田地闲置没有人打理,时间长了会成为荒地,长满杂草杂树,以后再想耕种,那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

  约五年前,吴老师和妻子同时退休。原来夫妻俩住在偏远乡村,退休后,在妻子执意要求下,在集镇上买了一套商品房,在集镇过着退休生活。小镇上没有多少闲置的田地,吴老师不能像在乡下随便就能找一块田地耕种。养成了劳动习惯的人,怎么能清闲下来?吴老师盯上小镇上一片闲置的开发区。这块开发区面积颇大,后来因资金问题,只开发了一小部分,一大部分荒芜了,杂草丛生。吴老师不畏艰难,先用刀除掉杂草,然后用铁锄把大约两亩荒地开垦出来。荒地被开垦出来,吴老师以种蔬菜为主,附带种玉米,山芋等旱地作物。看起来二亩地不大,但是要把上面庄稼种好,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挖地,播种、拔草,除虫等等,每一环节不能掉以轻心。

  别人退休后,打牌钓鱼,吴老师就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忙得不亦乐乎。为了种好庄稼,吴老师几乎每天都埋头田地,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有许多不解,甚至包括他的老婆,说他傻,有福不晓得享。每当遇到他人调侃,吴老师只是憨厚地笑笑,不解释。有时他“恩将仇报”,送一些田地里的成果给调侃他的人,我就吃过他不少山芋玉米。有一天,我路过开发区,看见吴老师正蹲在庄稼地拔草,主动打招呼,与之闲聊。我问他,夫妻俩都有不低的退休金,生活不愁,为何吃苦种地。吴老师说,他一辈子劳动惯了,闲不下来,闲下来心就慌,身体出现诸多不适。接着吴老师又说,有的人可能不相信,那就是他对田地有一种很深的感情,看到荒芜的田地就有点心痛,这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

  




不管是什么人,有地种,都是好事。

不种白不种,种了决不白种,何乐不为。

在我们国家,土地是全民的。政府如让出一大片来送给我种,不种我傻啊。

试想,种一大片地收入全归自已。而且还给各种优惠不说,还不上税。不上税不说还有各种补贴。这和天上掉馅饼有什么差别。

政府给我块地吧,我也去种种。




农村老年人以前大多数都经历过艰苦生活,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即使他们有退休金,只要身体能动,都不会闲在家里享清福。一是他们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情结,不舍得将土地白白“荒废”。二是老人们都有着勤劳朴实的传统美德,平时闲不住。如若闲着无事可做,反而会觉得不自在、身体不舒服。三是种地给他们带来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自己种的粮食、果菜,能给他们带来丰收的欢乐和精神上的喜悦,保持身心健康。四是种点粮食和蔬菜,能为儿女们减轻经济负担,为家庭今后能过上好日子,仍然坚持在土地上劳作。五是平时种地生产点农作物,自种自吃、新鲜味美,多余的还可到集市上卖点钱,减少家庭日常生活开支。积蓄点退休金,以防遇到生大病等不测变故、不拖累儿女们。六是国家明文规定,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长期不变的政策。有土地可以享受国家各种补贴,国家征用时还会有各种经济补偿。如若放弃土地等于失去赖以生存的本钱,这是谁都不愿意放弃的。综上所述,我认为以上几点,是老一辈人即使有退休金,也不愿意放弃种地的主要原因。由于各地区情况有别,因此仅供交流参考。(原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2

标签:退休金   民办教师   集镇   山芋   农活   荒地   庄稼   田地   老年人   乡村   粮食   妻子   土地   老师   国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