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有哪些人是开头就上场,然后活到最后的?

《三国演义》开头的时间是建宁二年(169年),结束时间是280年晋灭东吴,时间跨度是111年

这个跨度相对于人的寿命来说,已经是很长的了。在三国时代,活的九十岁或往上的寿星,一是士燮,活了90岁(137年-226年);二是司马孚,活了93岁(180年-272年);三是东吴重臣吕岱,活了96岁(161年-256年);四是蜀汉寿星来敏,活了97岁(165年—261年);活的最久的还是隐士张臶,活了105岁(136年-240年)。但是,要说活了110岁的人物,是没有记载的。

在《三国演义》中,确实有着很多神人。李意已经活了三百余岁,左慈、紫虚上人、南华老仙等人也都是神人,但他们只有短暂出场。来敏、吕岱、司马孚也在演义中出现过,凭他们的岁数可以见证东汉末年分三国的动荡,但是他能的出场并不多,来敏在诸葛亮北伐时才出现,吕岱在108回孙权去世时才出现。

那么,《三国演义》中有人开头就上场,然后活到最后的人吗?我们可以看下开头就出场的那些大人物,以及他们落幕的时间。

《三国演义》开头出场人物

在《三国演义》的开头,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张角、董卓、刘焉等出名人物已经纷纷现身。

张角得南华老仙《太平要术》,发动了黄巾起义。正是这场起义动乱了东汉的根基,也造就了众多英雄出世,开启了《三国演义》的故事。但是,搅动风云的张角到第二回就死了,结束的很快。

董卓是张角之后又一大祸源。最初董卓也是镇压黄巾起义的,但不仅无功还被打的大败,靠着贿赂十常侍才得以免罪,后又巴结京中权贵,成为统西凉二十万大军的西凉刺史。再到大将军何进诛杀十常侍时,将董卓这个豺狼引入了京城,他开始专断朝政。不过,董卓被王允所算计,在第九回就被吕布给刺死了。

在董卓之后,曹操和刘关张是很长一段时间闪耀星光的角色。只是光辉再耀眼也会黯淡,七十七回时,败走麦城的关羽被东吴擒拿,誓死不降而被斩;七十八回时,一代枭雄曹操气绝;八十一回时,急于给二哥报仇的张飞被害;八十五回时,刘备白帝城托孤,随之而逝。这几人出场回数已经非常多了,演义众多经典的故事就在他们出场之时。

还有个刘焉,初出场之时是幽州太守。后来,刘焉当到了益州牧,但他就是个不怎么出彩的人物,没有多少戏份。直到第五十九回介绍刘璋时,才说刘焉早已经患病疽而死了,他死后刘璋当了益州牧。

再往后看一下,袁绍、吕布、孙坚、孙策等人出场也都较早。这些人也是纵横一时,但早早都走向了末路,第七回孙坚中箭而死,十九回吕布殒命白门楼,二十九回小霸王孙策去世,三十二回袁绍吐血而死。他们连五十回都没活到,连真正的三国都没见到。

乱世之中的名将扬威一时,很多人出现的较早,回数也算是多的。在第三回的时候,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程普、黄盖、韩当已经出现。但是,随着岁月流逝,也都在凋零,七十一回夏侯渊被斩,七十九回夏侯惇病逝,八十六回曹仁已亡,其他人后续少有表述,出场最多到八十五回的夷陵之战结束。

再有张辽、许褚、徐晃等人,出现已经有点稍靠后了。张辽是在十一回时出现,八十六回中箭去世;许褚在十二回登场,八十六回最后出现了一次;徐晃十三回出现,九十四回中箭去世。

还有常山赵子龙,出现的较早回数也较多。赵云初次登场于第七回,开始了传奇之路,演绎了众多精彩的故事。但是岁月不饶人,到北伐时赵云已经老了,到九十七回他去世了,五虎时代彻底终结。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出现了九十一回。这个回数是非常多的,比刘关张多了不少。不过还有廖化,他比赵云出场回数更多。

廖化是在第二十七回出现,还是一个少年。不过,此时廖化已经参加过黄巾起义,见证了东汉末年的动荡。后期之时,廖化跟随关羽镇守荆州,又参加过夷陵之战,是诸葛亮、姜维北伐时的重要将领。直到一百一十九回,蜀汉覆灭,刘禅投降后,廖化才彻底退场。

根据廖化出场来看,他可是个寿星了。184年黄巾起义时,廖化已经参加而且是小头目,最少应有16岁左右。蜀汉是263年灭亡的,廖化也有九十五岁左右,也不算夸张。

不过,廖化出场太晚了,他虽然活到了结尾却不算是开头出现的。要说比廖化更符合的,还是孙权。

在第七回时,介绍孙坚几个儿子的时候,简单提了一下孙权的名字。十五回时,孙权正式出场,一百零八回去世。也就是说,孙权这个名字出现了有一百零二回,正式出场是九十四回,比廖化的九十三回还要多一回。

所以,真要说《三国演义》中从开头活到最后的人,也只有孙权最符合了,廖化也勉强算是了。




大家知道,三国是人才辈出,如过江之鲫。人才是一波一波往前冲,后浪很快就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所以是铁打的三国,流水的营盘。像董卓董太师刚出来,把戏暖起来,第九回就死了。

吕布这么帅,颜值也救不了他的戏份,十九回就仆了。

袁绍好坏也是北方一巨头,刚出场,还以为是主角呢,结果三十二回也死了。

就是一看哥哥就脸红的关羽也在七十六回死了。

这还是主要角色,要是配角,那就对不住了,很多是活不过第二集的,比如给关羽配戏的华雄。

但是,有一个人也是配角,但他却全程见证了三国演义,黄巾敲开场锣的时候,他就在了,等到后蜀灭亡,二世祖离了川他还在。这位就是三国小人物廖化。

在三国演义中,廖化出场于第十七回,虽然三国的戏份已经渐入佳境,三英战过吕布,司徒计杀太师,曹操煮酒戏刘备,关云长正在千里走单骑。

但廖化也没耽误,他已经是黄巾军的一个小头目。张角兄弟闹革命起于184年,但黄巾军折腾了二十来年,也不知道廖化是哪年入得伙,但能当头目,至少也是老资格反政府成员了。且算他是184年出生的吧。在碰到关羽关大神时,廖化正好是16岁。

那时,关羽光顾着跟曹操分手,没注意到两位嫂嫂已经被人拉走了。正着急间,廖化出场了。

不说曹操自回。且说关公来赶车仗。约行三十里,却只不见。云长心慌,纵马四下寻之。忽见山头一人,高叫:“关将军且住!”

云长举目视之,只见一少年,黄巾锦衣,持枪跨马,马项下悬着首级一颗,引百余步卒,飞奔前来。

公问曰:“汝何人也?”少年弃枪下马,拜伏于地。

云长恐是诈,勒马持刀问曰:“壮士愿通姓名。”

答曰:“吾本襄阳人,姓廖,名化,字符俭。因世乱流落江湖,聚众五百余人,劫掠为生。恰纔同伴杜远下山巡哨,误将两夫人劫掠上山。吾问从者,知是大汉刘皇叔夫人,且闻将军护送在此,吾即欲送下山来。杜远出言不逊,被某杀之。今献头与将军请罪。”】

这个时候的关羽在江湖上已经是一个传奇,不再是开大会,袁绍连个座位都不给,只能站到刘备后面的那个红脸汉子。而廖化还只是一个少年,算是关羽的一个铁粉。就在刚才,好不容易跟同伴杜远一起劫了刘备的两个老婆,原本是一人一个女大学生的。没想到,这是刘备的老婆,关羽的嫂嫂。

廖化偶像症犯了,竟然把创业伙伴杜远给杀了,然后把嫂嫂送了回来。也不知道嫂嫂是否被吃了豆腐。

廖化还想从此拉着部队跟了关羽,谁知道关羽这个杀人在逃卖枣犯竟然还嫌人家是黄巾余党。直接谢绝了。

【廖化欲以部下人送关公,关公寻思:“此人终是黄巾余党,未可作伴。”】

不收廖化,接下来,关羽碰到同是黄巾的周仓,却看人家腿粗手粗,是把拿刀扛旗的好手,竟然又收了。关羽的一念之差,造成千古遗憾。现在全国的关帝庙里,都有周仓的雕像,却绝无廖化的雕像。

其实,是我们廖化先碰到关羽的好吗?廖化对关羽的那份情那份爱,不比周仓弱好吗?

好在,命中注定在一起的,还是会在一起滴。

十四年后,书已行至六十回,诸葛亮入川,廖化带着小伙伴来投。也不知道诸葛亮是否知道前缘,竟然调廖化去帮助关羽守荆州。

当廖化再次站到关羽面前时,关羽大概是波澜不惊,他未必会记得十多年前的那场偶遇,而对廖化来说,他的内心却如惊涛拍岸,浪卷千层雪一般。

偶像啊偶像,我终于还是站到了你的面前。

五年后,关羽北伐,廖化为先锋,大概是第一次在偶像面前表现,廖化的表现平平,而这竟然是他最后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关羽败走麦城,一代大神顿作流星。而廖化绝境之下,弃刃投降。而他终究是不愿意在东吴门下苛活,寻了一个诈亡的机会,逃出了敌营,回到了蜀营。

此后,他勤勤艰艰,努力砍人,认真做事,空闲时,他还是会想起那个大神一样的身影。

要是当年,关二爷就肯收了我多好,我或许可以跟他多学点东西。不至于现在还只是一个偏将。

他认真学习,仔细分析,诸葛亮不在了,他跟着姜维,七十高龄,还能提刀上马,陷阵破敌。

他细心分析,弥加老道,姜维用兵,他一语道破:兵不戢,必自焚。

可是,他的一生这么努力,到头了,人们提起他,却简简单单一句话把他概括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

这样的评价公平吗?


“灞陵桥,当我碰见关公的时候,上苍已经给了我公道。”廖化想着那马,那人,那刀,说道:“如果让周仓持偃月刀,我牵玉免马,那就更好了……”

这是廖化,还有一位在三国演义中打酱油,但学生很牛。

这就是卢植。

两个学生就是刘备跟公孙瓒。

卢植的才华是不用说的,文能搞培训,传播儒学,武能上阵杀敌。

平黄巾之乱,卢植就是第一波。只是因为卢植没有给领导派下来的太监小费,所以被撸了下来,后来派了董卓跟皇甫嵩。

可是,卢植有点生不逢时啊。他出来得太早了。出场时,三国这场大戏才拉开一点点帷幕。他刚表现了一下,就被赶出朝廷,后面虽被袁绍聘为军师,但第二年就去世了。

可以说,卢植就是一个酱油党,友情客窜,只是为三国暖场用的。

不过,说起卢植的后代,那就牛多了,他的后代比起刘备、曹操、孙权们都要出名。

卢植的祖上就特别牛,据说可以追溯到姜子牙,是齐国公族,因为封到了卢邑,所以这一脉都姓卢。

此后搬到了范阳,以此为郡望,所以后代说起来,都说根在范阳这里。

范阳卢姓,那就是大姓了,从卢植这里为发端,后代精英辈出。

比如北周的名臣卢辩,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还有当和尚也特别出名的禅宗六祖的惠能。

惠能俗家姓卢,父亲原在范阳当官,后来流放到广东,就落户在广东。

在门阀时代,有崔卢王谢四大家族之称。而卢家基本上也只跟这些大家族通婚,比如清河崔氏、太原王氏等等。

据记载,老卢家在正史上留名的就有近千人,当宰相的有二十人,尤其在唐朝,出过八位宰相。这就是相当庞大的一个群体了。

那到了现代,有没有特别牛的卢姓人呢?

当然有啊,不但国内有,国外还有,而且还是总统。这就是韩国的总统卢泰愚、卢武铉。他们都宣称是范阳卢氏人。

那么,范阳的卢氏是怎么到韩国的?

据韩国《卢氏三陵坛志》所说,韩国的卢氏是从唐代开始迁过去的。

当时,翰林学士卢穗感觉这个国家不行了,随时会有灾祸发生(其实已经发生了,就是黄巢之乱,之后就是各地军阀割据),所以举家坐着船儿来到了朝鲜的庆州。

因为是大国来的高端人才嘛,所以很受当时的新罗国王重视,提拔为高管,就此在朝鲜呆了下来。

时到今天,朝鲜的范阳卢氏后人已经超过了二十万,而前总统卢泰愚还到山东归根认祖。

自己的后代成为韩国的总统,这一点,大概也是卢植当时想不到的吧。




看到题主这个问题,我感觉貌似没有这么个人。

为了确认我的感觉,我很认真的去翻看了好几遍《三国演义》,但的确没找到啊。

因为题主说的是“开头就上场”,这起码是在前五回吧。特别是活到最后,即便不认为是最后还活着,起码在最后五回才死去吧。

小说写了一二十回啦,还没有露个脸,通报个姓名,总不能说是开头上场的吧。

据此,以我对演义的了解,按照题主差不多个意思,说一下我的理解吧。

01

早就死了,却第一个登场,最后一回还提到的是刘邦。

演义第一回首页提到: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除了这一回的题目“宴桃园豪杰三结义”,虽没有具体说名字,但都清楚是刘关张三兄弟。除此之外,第一个登场的人就是刘邦啦。

在最后一回,第一百二十回的最后,有古风一篇,第一句是“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

也就是说,这个小说,刘邦第一个登场,在最后一回的结尾还露了个面,这可是名副其实贯穿始终的哦。

类似的情况,如光武、献帝、何进、董卓、曹操、刘备、王允、李傕、郭祀、孙坚、孙策、袁绍、袁术等等一干人,都是如此。

只是这些人不是活到了最后,仅仅是最后又露了个脸而已。

这好比是一出戏,不管演员所扮演的是谁,啥时候死去的,都会在谢幕时再登台,感谢观众一下。

02

孙权是在第七回就露脸啦。

该回提到孙坚有四子,皆吴夫人所生:长子名策,次子名权,三子名翊,四子名匡。

这算是露了个脸,跟读者先打了个招呼。

直到第十五回说,孙权与周泰守宣城,深夜山贼杀来。周泰把孙权抱上马,自己赤体步行护卫孙权逃跑,身中数十枪,奄奄一息,最后被华佗一副膏药就治好了。

这时,孙权就算正式登场啦。

到了一百零八回说,太元元年秋八月,孙权病逝,在位二十四年,寿七十一岁。

孙权算是出场比较早,谢幕比较晚的,勉强说活动的时间最长,但也是在最后倒数第十二回就去世啦,没有坚持活到最后啊。

03

能够活到小说基本结束,而且出场比较早的恐怕是廖化。

在第一百一十九回说,后主刘禅举国投降后被迁往洛阳,许多大臣跟随,但廖化、董厥都托病不起,以后都忧愤而死。这算是坚持到最后死去的吧。

但在小说里,廖化是在第二十七回里出场的。是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的时候,关公找不到二位嫂子啦,只见一少年持枪跨马,提着个人头就来啦。

一问,乃是襄阳人,姓廖,名化,字元俭。

这几乎是活到最后,最早出场的人物。

但算不算开头就上场的哪?

诸位友友,你们自己判定吧。

我知道的就这么多,还有没有更早的,就不清楚啦。

有知道的,就说来听听哦!




事实上,从开头就上场,然后活到了最后的三国猛人,总共有5个!除了廖化,你知道剩下的4个人都是谁吗?

一、廖化

一说起三国活得比较久的猛人,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廖化,不过事实上,除了廖化,三国还有4个猛人,也活得比较久,今天我们就以廖化来开头,介绍一下这些见证了三国的超级猛人!

廖化的首次登场,是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期间。当时关羽护送两位嫂夫人离开曹营,由于曹操前来送行,遭到了关羽的误会,于是关羽命手下带着嫂夫人先走,自己去拦住曹操,结果关羽的手下半路碰到了山贼(廖化乃是山贼首领之一),两位嫂夫人落入了贼寇之手。原本山贼首领想将两位夫人霸占,结果廖化得知消息后,直接诛杀了想要霸占两位夫人的山贼,并将两位夫人还给了关羽!

关羽对廖化的行为非常好奇,于是便问起了廖化的跟脚,最终得知廖化乃是当年的黄巾余贼,也就是说,早在黄巾起义时,廖化就已经活跃在战场了,而三国演义一开头,就讲的是黄巾起义,所以说廖化乃是一开头就上场的人物,只不过书中并没有描述廖化之前的故事!

廖化知道关羽的威名,想要跟随关羽,结果关羽不答应,于是廖化又回去做了山贼,直到刘备攻打益州前夕,廖化再次率军来投,才最终归于关羽麾下!时光荏苒,当刘备关羽这等猛人都离世之后,廖化却仍然活跃在沙场,直到蜀汉灭亡,廖化都仍然活着,不得不让人感叹,廖化实在是太能活了,他几乎见证了东汉末年到三国这段时间的历史,怪不得别人评价他是三国活化石呢!

二、丁奉

三国演义中,丁奉的初次登场,是在孙策已死,孙权掌权时。当时的大概时间是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而当时丁奉已经是孙权手下比较出名的武将了,所以说这个时候的丁奉,必定已经超过了二十岁,也就是说丁奉的出生年月,肯定是公元182年之前。而黄巾起义发生在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也就是说黄巾起义爆发时,丁奉已经出生了,只不过他当时还小!

丁奉在东吴时期,历经四位皇帝,东吴的末代皇帝孙皓上位时,丁奉都还活着,而且位高权重,总督对抗北方政权的所有军务,直到公元271年,丁奉才寿终正寝。按照年龄推算,丁奉几乎活了近90岁,完整地见证了东汉末年到三国这段时间的历史!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不少人将丁奉和廖化并列,认为他也是三国活化石之一!

三、汉献帝

汉献帝是东汉的末代君主,出生于公元181年,而黄巾起义发生于公元184年,所以说汉献帝也算是从开头就登场的人物!

作为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的经历其实非常丰富!东汉帝国到了汉灵帝时期,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只不过由于历史惯性,东汉还能勉强维持统治。等到汉灵帝去世,汉献帝的哥哥继位不久,便爆发了董卓之祸。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火并,导致董卓入主朝堂,掌控了大权,而为了让自己的权力更加令人信服,董卓直接动起了废帝的心思,就这样,汉献帝的哥哥被赶下了皇位,汉献帝成为了皇帝!

不过汉献帝虽然被扶上了皇位,但他其实就是一个傀儡,根本没有多大的权力。后来东汉朝廷好不容易干掉了董卓,又来了李傕郭汜,汉献帝被迫逃出长安,返回故都洛阳,谁知刚出狼群,又进虎窝,汉献帝又沦为了曹操的掌中玩物!而且自此以后,汉献帝虽然数次反抗,但终究无力,汉室权威越来越弱,最终在曹操死后,汉献帝被迫禅位于曹丕,东汉正式宣告灭亡!

汉献帝禅位后,渐渐地淡出了大众视野,但是他并没有立即死去,而是一直活得好好的,直到诸葛亮去世这一年,汉献帝才最终殒命。而诸葛亮的去世,几乎也宣告着一个时代结束,预示着蜀汉的最终败亡,所以说,汉献帝几乎也算是见证了东汉末年到三国这段时间的历史!

四、司马孚

很多人对司马孚比较陌生,表示并不认识这个人,但如果我们说出他哥哥的名字,那么大家就会立马反应过来!

司马孚出生于司马家族,他的哥哥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司马懿!很多人都知道,司马懿之所以能够篡夺曹魏,完全是因为他比较能活,他不仅熬死了曹操、曹丕,还熬死了曹操的孙子曹睿,可以说,曹家三代精锐,都没有司马懿能活,以至于当司马懿出手抢夺曹魏大权时,根本无人是他的对手!然而司马懿如此能活,却并非他们家族中活得最久之人,他的弟弟司马孚,才是整个司马家族最能活的人!

司马孚出生于公元180年,此时黄巾起义还没爆发,三国故事还没展开。随着东汉末年局势的崩坏,曹操逐渐崛起,而司马孚的父亲司马防和曹操的关系非常不错,年轻时曾多次赞扬并举荐曹操,所以司马孚后来投入了曹操麾下,先后辅佐曹植和曹丕。相比于司马懿的恶名远扬,司马孚的名声更加美好!

司马懿欺负曹魏的孤儿寡母,篡夺曹魏大权,属于典型的不忠,但司马孚作为司马懿的三弟,却能忠心于曹魏,一直以魏臣自居,令世人颇为赞赏!

《晋书》:及武帝受禅,陈留王就金墉城,孚拜辞,执王手,流涕歔欷,不能自胜。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

司马炎篡夺曹魏后,将曹魏最后一位皇帝曹奂贬为陈留王,迁往金墉城。司马孚得知后前去拜会,紧握曹奂的手,泪流满面地表达自己的忠心,表示自己就算是死,也是曹魏的臣子!可见司马孚为人是多么的忠心!

从东汉末年分崩离析,到三国时期三足鼎立,再到西晋建立,司马孚一直身处其中,直到公元272年,司马孚才寿终正寝,享年92岁!可以说,他的经历一点也不输于廖化丁奉等人,他也完全当得起“三国活化石”的评价!

五、吕岱

三国演义中,吕岱出场时,是在孙权托孤之际。当时孙权自知大限将至,召集太傅诸葛恪、大司马吕岱前来交代后事,从这里来看,吕岱的出场时间绝对算不上早,因为这个时候三国都已经建立了,距离最开始的黄巾起义,都过去了几十年。而且吕岱之后的踪迹,也几乎不可寻,所以很多人都直接把吕岱给排除在外了!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吕岱的身份,便会发现吕岱绝非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孙权去世时,吕岱的身份是大司马,而三国时期的大司马,地位可是在三公之上的,很明显,普通人根本到不了这个位置!那么吕岱何德何能呢?他凭什么成为东吴的大司马呢?

事实上,关于吕岱的经历,我们在三国演义中根本找不到,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其他文献资历来推断,而三国志则恰好的记载了吕岱的经历!据三国志记载,吕岱出生于东汉延熹四年(公元161年),而黄巾起义发生在公元184年,也就是说,黄巾起义时吕岱已经23岁了,他完整的见证了东汉崩坏的过程!孙策去世后,孙权继位,广纳天下英才,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吕岱投入了孙权麾下,开始为孙权效力。

在此期间,吕岱讨平贼寇、治理有方,逐渐受到了孙权的重视,并因功被提拔为太守,走向了更广的天地。再后来,吕岱屡立战功,职位越来越高,并最终被升为大司马,直到公元256年才寿终正寝,享年93岁,几乎算是三国时期活得最久的猛人了!

结语

总的来说,三国中从开头活到最后的猛人,大致有5个,分别是汉献帝、廖化、丁奉、吕岱、司马孚,其中廖化、丁奉、司马孚三人几乎算是完整经历了东汉末年、三国兴起、三国没落的阶段,他们完全可以被评为“三国活化石”!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三国志》)




既然只讲时间跨度,不讲出场次数,那么《三国演义》里出场时间最长的当属廖化。从第27回关羽千里走单骑时出场,到第119回蜀汉灭亡以后,廖化托病不起,抑郁而死,在《三国演义》120回里共计出场93回,无人能比。

廖化第一次出场,是在关羽封金挂印打算去河北找刘备,刚离开许昌不久。曹操带人追上来给关羽送行,关羽命车仗从人先走,自己留下和曹操说话,结果先走的车队就被廖化的同伴杜远劫上了山,还打算分了甘、糜两位夫人。好的廖化敬佩关羽,所以保全了两位夫人。

廖化想跟着关羽,关羽考虑他是黄巾余党,没有同意,最后他只能带着人马回了山寨。按照书中描写,廖化此时还是一个少年,那么最多只有20岁,不过能啸聚500多人在许昌附近落草为寇,显然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不然早就被曹操剿灭。

廖化落草时间挺长,直到第60回,刘备打算率军入川之时,廖化带着一队人马来投,此前显然一直做着没本钱的生意。这次他终于得以归属关羽手下。此后在襄樊之战时,廖化出任了先锋一职,表现活跃。关羽兵败以后,廖化在麦城杀出重围,去向刘封求援。虽然刘封没有同意派遣援兵,但是廖化因此躲过一劫,没有和关羽一起被杀。

在蜀汉后期,廖化也是表现出色,在诸葛亮和姜维的历次北伐战争中表现活跃,先后斩杀了魏将秦良、郑伦。特别是斩杀郑伦时,此时距离廖化第一次出场已经过去差不多60年,廖化此时至少70多岁,还能上阵斩将,也算是老当益壮。所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固然说了蜀汉晚期人才凋零的窘境,但是廖化的能力也是非常出色的,所以才能作为先锋出战。

而在灭蜀之战时,“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人才凋零的蜀汉逼得已经年近9旬的廖化再次披挂上阵,和姜维一起死守剑阁,和魏军作战。蜀汉灭亡以后,不肯投降魏国的廖化和董厥一起托病,最后忧愤而死。

廖化虽然算不上一流的武将,不过他差不多经历了整个三国时期,最后更是为蜀汉尽忠,一生也可以算精彩纷呈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卢氏   益州   蜀汉   演义   东吴   开头   司马   黄巾起义   张角   先锋   东汉   公元   夫人   见证   时间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