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后, 被发掘的古尸是怎么安置的?

在考古发掘中,当发现古尸或人类遗骸时,遵循一系列的程序和协议来妥善处理和安置它们。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古尸的安置方式:

保护和记录:当发现古尸后,考古学家会采取措施确保其保护和保存。这可能包括使用特殊的工具和设备来提取和处理遗骸,以防止任何进一步的破坏。同时,详细记录将被制作,包括位置、姿势、相关文物等信息。

包装和标记:一旦古尸被提取,它们会被小心包装以确保安全运输。通常使用酸性缓冲材料、保护性垫料和密封容器来防止古尸受到进一步的破坏。每个包装都会标记相关的信息,如日期、位置、发掘编号等。

运输和存放:古尸通常会被送到专门的实验室或博物馆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这些机构配备有专业的设施和专家,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清洁、修复和研究。在运输过程中,古尸会得到专业人员的密切监管和保护。

研究和分析:一旦古尸到达实验室或博物馆,专家将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这包括人类学、DNA、放射性碳测年等多个方面的研究,以了解古尸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死因等重要信息。

安葬和尊重:在完成研究和分析后,古尸通常会得到适当的安葬和尊重。具体的方式可能因文化、宗教或考古伦理准则而有所不同。有时,古尸会被归还给其原始社区或家族,让他们决定最终的安葬方式。

需要强调的是,考古学界尊重古尸的文化、历史和道德意义,同时努力保护其完整性和尊严。在进行考古发掘时,专业的考古学家和相关人员会遵循国际准则和伦理标准,确保古尸得到适当的处理和安置。




首先大家要清楚一件事情,并不是所有的古墓打开之后都是有尸骨的,很多古墓打开之后棺椁里都没有尸骨,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尸骨早就腐烂没了,最多也就是有一些零散的骨头,其余的早就尘归尘土归土,完整的尸体其实还是比较罕见的,至于类似辛追夫人的尸体基本上见不到,只要出土便会轰动世界。

那么假如说古墓中挖出了尸骨一般都是如何处理的呢?首先第一步肯定是想办法拼凑出完整的骨头,然后拿回实验室进行各种研究,研究结束之后大部分都会被封存起来,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尸骨都有考古价值,这些也就只能封存起来,如果是有价值的尸骨,研究结束之后还会送进博物馆进行展览。

没有考古价值的尸骨有的时候也会被一些小地方文物局要去,他们会将其放在某个地方,进行展览吸引更多的人参观。假如说是保存完好的尸骨,甚至是类似辛追那样不腐的尸体,肯定是要用最好的技术继续保存的,这样的尸体考古价值非常高,不仅仅是需要做研究,每年还会有无数慕名而来的人前来参观。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些尸骨既没有考古价值,而且上面还带有尸毒,这样的尸体只会保留一点,剩下的全部都会火化处理,简单的说,发掘出的古尸重点还是要看有没有价值,如果没有一点价值的尸骨,那肯定是得不到重视的。

有趣的是当辛追夫人出土之后直接轰动世界考古界,日本首相访华的时候,专门说能不能送他几根辛追的头发,这个要求直接被拒绝,后来美国更是提出要拿月球上的一点土壤来交换辛追夫人的几根头发。所以说考古发掘的古尸如何处理,主要是看其价值。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考古发掘是指为了科学研究,在文物行政部门批准下,对埋藏文物的地点、文化遗址、古代墓葬进行勘探和挖掘的活动。对古代墓葬的发掘作为考古发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古过程中总是会发掘出墓葬主人的遗体,那么被发掘出来的这些古尸都是怎么安置的呢?从目前我国考古工作的流程和做法来看,有以下几种安置方式:

一是原地回埋。在一些陵墓被发掘之后,受年代及墓葬环境的影响,墓葬主人的遗体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一些保存较差的遗骸,已经不具备科考研究价值了,对于这部分遗骸我们通常在墓葬整体发掘完毕后,进行原地回埋。对于一些呈现腐烂状态的尸骸,出于安全考虑我们通常还要采取一定的消毒措施,特别严重的也可以进行火化后回埋。

二是封存库房。对于一些保存较为完整的,或有特殊身份的遗骸,考虑到其具有的科考价值,通常会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对遗骸进行登记造册,经解剖研究和防腐处理后,分门别类保存在专门的库室中,以备后期进一步的科考研究。这类古尸在具体的病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一些特殊身份 的遗体也可能成为某个特殊时代的实体考证,因此这些遗体更多意义上是作为具有历史价值的研究客体进行保存的。

三是公开展览。对于一些保存特别完整,意义特别重大的国宝级古尸,在经解剖研究和特殊的防腐处置以后,会在博物馆中进行公开展览。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木乃伊展览,我国马王堆辛追夫人遗体的展出也属这一类型。以辛追夫人为例,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湿尸,堪称世界奇迹,具有极高的考古及科研价值,堪称国之瑰宝,因此安置于湖南省博物馆中展出。




1972年,马王堆出土一具千年女尸,皮肤细腻有光泽,关节还可以转动。

1980年,新疆出入一具3800年前的干尸,皮肤仍有弹性,指甲完好,容貌出众。

1994年,盗墓贼对一具皮肤仍有弹性的千年女尸施暴,扯头发、扒衣服,拖行……

关于古尸的处理与安置,你真的了解吗?

案例一:千年女尸

1972年,长沙东郊正在挖一个防空洞,意外挖出一座千年古墓群,后来,这个古墓群被称之为马王堆,主人是西汉长沙国的丞相利苍。

此地共有3座古墓,其中,一号墓是利苍妻子的墓,二号墓是利苍本人的墓,三号墓是利苍儿子的墓,而我们这次要说的便是一号墓。

利苍的妻子人称辛追夫人,她在地下埋藏了2200多年,正常情况下,她早就应该化作一捧黄土了,可是,考古专家发现她的时候,她的尸骨竟然还保存的好好的,全身的皮肤依旧有光泽,且富有弹性,甚至连身体的关节还可以转动。

想要将尸体保存2000年,这并非没有可能,可是,在辛追夫人出现之前,也只有被制作成木乃伊的干尸可以保存2000年,然而,辛追夫人却以湿尸的状态保存了2000年,这绝对是一个奇迹。

于是,辛追夫人的遗体就成为了考古专家眼中的至宝,他们愿意付出所有,来保护辛追夫人的完整性,希望能在辛追夫人身上发现更多古人的秘密。

现如今,辛追夫人的遗体被保存在湖南省博物馆,是湖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每年慕名参观辛追夫人的游客络绎不绝,试问,谁不想亲眼见一见2000多年前的古人呢?

案例二:楼兰美女

1980年,新疆出土了一具干尸,是个漂亮的女人,她有一张消瘦的脸庞,大眼睛高鼻梁,深凹的眼眶,有一头披肩的褐色长发,典型的异域美女,所以,人们也喜欢称其为“楼兰美女”。

楼兰美女出土的时候,仰卧在一座风蚀沙质的高台里,她身上裹着一张羊皮毯子,毯子的边缘用树枝别住,防止散开,脚上穿着一双毛皮靴,头上带着一定毡帽,帽上插了两枝雁翎,脸上带着浅浅的微笑。

专家经过鉴定发现,楼兰美女去世的时候是45岁,身高是157公分,血型是O型,死因是肺病,距今已经有3800年的历史了,可是,她在出土的时候皮肤还有一定的弹性,指甲也保存的很好。

2004年,赵成文教授花费了3年时间,对楼兰美女的样貌进行了复原,最终得到了她30岁的样子,能够看到,楼兰美女不仅颜值出众,而且还有一张成熟娴雅的感觉。

现如今,楼兰美女被保存在若羌县楼兰博物馆,这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以楼兰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案例三:战国女尸

1994年,湖北荆门市郭家岗一号墓被盗,现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盗洞,直径达1.5米,深度超过5米,盗洞周边散落着一堆五花黏土,土中还散落着一些黑色棺木的碎片,很显然,盗墓贼已经得手了。

这伙盗墓贼水平很高,盗洞挑选的位置也相当精准,直接打在了主墓室的头顶上,考古人员进入古墓之后发现,下面有很多泥水,泥水当中还残留着一些丝绸碎片。

这伙盗墓贼将墓中的文物一扫而空,然后便逃之夭夭了,紧接着,第二伙盗墓贼出现,别人吃了肉,他们想要跟着喝点汤。

此时,墓中已经没有什么值钱的宝贝了,他们一怒之下凿开了棺材,开始对棺材里面的女尸施暴,女尸的头上插着一把簪子,盗墓贼上手就拿,拿出簪子的同时,还连带着薅掉了一大把头发。

几天之后,他们再一次返回古墓,还想从女尸身上找宝贝,这一次,他们的行为更加过分,他们掰开了女尸的嘴巴,拔掉了女尸的衣服,把女尸从棺材里面拖了出来,直接丢在泥水里,很可惜,他们没能找到任何宝贝。

后来经专家鉴定,这是一具战国时期的女尸,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出土的时候,皮肤很有弹性,关节还能转动,是一具保存极为完好的古尸,价值极高,但是却惨遭盗墓贼破坏。

后来,实施暴行的盗墓贼全都被抓了,有3个人被枪毙,因为一具尸体而付出3条人命,人们称之为一尸三命。

现如今,这具古尸保存在荆门市博物馆,对外展出,游客可以看到。

考古发掘出的古尸,应当如何安置?

考古学家不仅要研究文物,还要研究古尸,从古尸保存的完整程度、毛发状态、骨骼特征、器官状态等方面,都能分析出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对我们了解历史大有益处。

可是,考古学家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古尸,面对不同的古尸,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1,具有历史象征意义的古尸,应存放在博物馆中。

从马王堆出土的辛追夫人,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从新疆出土的楼兰美女,至今已有3800多年的历史了,从湖北出土的战国女尸,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

正常情况下来说,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遗体早就化作一堆白骨了,甚至早就变成一捧黄土了,可她们却在机缘巧合之下,或者使用了特殊技艺保存了下来,对我们研究历史、研究防腐技术有着巨大的意义。

类似于这种具有历史象征意义的古尸,都应该妥善处理,存放在博物馆当中,好好保护起来。

2,具有一定价值的古尸,一般会就地保存。

河南殷墟墓曾出土过一具古尸,这具古尸经过了上千年的时间,却仍旧保持着赶马车的姿态,让人一看就能感受到来自千年前的画面。

这种具有一定价值,且保持着特殊姿势的古尸,不适合长途运输,所以一般会留在当地的文物机构中保存起来,并进行展览,这么做的目的是让更多人看到古人的风采。

3,普通古尸,一般会进行二次埋葬。

普通的古尸,经过上千年的岁月之后,几乎都变成一堆白骨了,通过骨骼的摆放位置,可以推断出一些历史事件,可以推断出当事人的身体状态。

这类古尸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价值不高,所以,考古学家在研究完之后,一般会进行二次埋葬,并不会放在博物馆里面展览。

一方面是因为这类古尸价值不高,普通人不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普通古尸太多了,博物馆放不下。

4,有毒的古尸,应该进行火化。

古人的死因千奇百怪,有人溺水而亡,有人中毒而亡,尸体在腐败过程中,极有可能会产生一些细菌或病毒,墓室当中也可能会存在毒气,所以,考古人员在进入墓室的时候,都会穿上一整套防护服,确定无毒的时候才会开始发掘工作。

假设古尸身上携带着病毒或者毒素,肯定是需要火化的,不能让危险进一步扩散,如果此人的身份极其特殊,古尸有重大保存价值,那也有可能会将古尸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然后保存起来。

以上便是古尸的4种安置方式了,你觉得是否合理呢?




考古是我们发现历史、研究历史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考古挖掘,我们可以通过出土的文物直观的看到、触摸到历史的面目,也可以和史料记载中的一些事情进行比对,印证史书中真真假假。考古除了会发现文物之外,还会发掘出很多的古人尸骸。那些出土的文物可以放在博物馆中进行展览,那么,被考古人员发掘出的古人遗骸是怎么处理的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就地回埋。大学的时候,听一个考古专业的老师讲过,如果挖掘对象是古代一般老百姓的小型墓葬,而且出土文物也没有多少价值,尸骸保存的不是很完整,那么考古人员就会在附近挖一个小土坑,把这些尸骸就地回埋。在回埋的时候,出于对死者的尊敬,一般会默哀一下,如果出土的尸骸比较多,也许会弄个小型法事超度一下。

2、及时销毁。有些年代比较近的尸体虽然保存的比较完好,但出于安全的考虑,怕带有尸毒,会把它们火化处理,及时销毁。当然,处理前要把有研究价值的东西先拿下来。对一些年代比较远的,考古人员有时候会用一种特殊的工具在骨头上刮一下,这些骨头就成了粉末,然后装进样本袋中进行处理。

3、存入库房。如果尸骸有特殊的研究价值,比如远古类人猿的遗骸,保存完整的尸体,比如干尸等等,都会被运送至研究所经过清洗和特殊的消毒处理,然后编号造册,放入特制的存放库房保存,以供继续研究。尸骸和其他文物一样,同样具有研究价值,可以分析出当时的人口比例、死亡年龄比例、体质特点乃至气候环境等等。比如奥地利山区发现的远古冰人奥茨,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详实的资料。

4、陈列展览。如果某个古人的尸体能享受到这种待遇,说明他(她)的身份特殊而且尸身保存的异常完好,是精品中的精品,国宝中的国宝。比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辛追,这2000多年前的古尸出土时皮肤竟然还带有弹性!再加上其墓葬宏伟,出土文物精美,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所以又给她量身定做了一个地下寝宫,供民众参观。还有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木乃伊,被陈列在埃及博物馆中,视为国宝。当然,他们在陈列展览前都经过了清洗消毒和解剖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古尸   楼兰   马王堆   尸骸   遗骸   墓葬   尸骨   女尸   遗体   尸体   文物   夫人   博物馆   价值   财经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