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为何非要死了才传位?

一朝皇帝乃九五之尊,登基是集合天时、地力、人和的,可不是谁都能上。可以说每个皇帝都是政治斗争的最终胜利者,脚下踩得的都是累累尸骨。

既然当上皇帝如此不易,自然也不会轻易放手。当大权在握时,整个江山唯自己是从,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若能力了得,整个国家在自己的治理下风调雨顺、百姓安康,那种成就感也是旁人无法理解的。

但凡有可能,我估计大部分皇帝都不愿意死。自古追求长生、甚至永生的皇帝并不在少数,但这明显不现实。

有人说当太上皇不好吗?其实并不好!众人皆知,天下是皇上的,没听见有人说天下是太上皇的,所以,当成为太上皇的一刻起,就和这个天下没有多大关系了,天下的走势也无法干涉了。再进一步说,成为太上皇,手中的权利基本上是没有了,自己过的好不好全看当今皇帝的心情。从之前的说一不二到看别人脸色或者,想哪个皇帝也不愿意。

皇帝死的时候传位,也是为了让新帝明白,他的地位是自己给的,为了维持自己的宏伟形象,必然会厚葬自己。




赵武灵王也是这么想的,结果把自己玩死了。



赵武灵王南征北战还要治理国家,觉得分身乏术。决定把太子扶正做国君,留下亲信大臣辅佐。自己当太上皇专门攻城略地,扩大赵国版图。

这样父与子二人一内一外,这样下去赵国肯定无敌于天下了。

刚开始这一制度挺好的,儿子在内由大臣辅佐,治国有模有样。赵武灵王对外开疆辟土,横扫游牧民族。

可惜好景不长,另外一个儿子经常跟着赵武灵王南征北战,赵武灵王觉得这个儿子更符合心意,于是试探着要给他封王。结果被识破的大儿子怼了回去。

于是赵武灵王觉得权威受到挑战,于是暗中支持小儿子。另外一方面大儿子这几年也历练的滴水不漏,让赵武灵王抓不到把柄。

于是赵武灵王和小儿子设计把大儿子招到沙丘行宫,准备刺杀。结果对方早有准备,直接反杀,大军以包庇谋反的名义把赵武灵王困在沙丘三个月饿死了。


俗话说得好:天子家无亲情。在权利面前什么都是虚幻。失去权力就意味着死亡。

比如唐代的太上皇李渊、李隆基都是名义上是太上皇,其实一点权力也无,基本上被软禁的状态。

宋代赵构为了在金兵压境时推卸责任禅让皇位,当了26年太上皇,算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太上皇。但这也是被逼无奈之下的选择。

主动禅让皇位的太上皇可能只有乾隆一人吧,乾隆当了60年皇帝,当年承诺过不超过康熙,为了不食言主动退位给嘉庆。但是乾隆依然精力充沛,要过问军国大事,嘉庆也毫无办法。直到四年后乾隆去世。

我是头条号:以史为鉴,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我来为您讲述,欢迎关注。




能当皇帝的人,尤其是当上皇帝的人,是知道权力的好处的。

有了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说皇帝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喜欢杀谁就杀谁,看上哪个女人就可以拥有哪个女人......。

最最重要的是全天下所有的人都会唯你马首是瞻,围在你身边说好听的话,拍悦耳动听的马屁。

既然这种权力如此的好,恐怕谁把这个东西攥到手的时候,都不会轻易松开的。

但是,当皇帝也并不是完全的好事一件,你想呀,全天下的人可是都在窥伺这个位置的,尤其是那些皇帝身边的大臣,这些人皇帝是尤其要防备的。

皇帝防备他们不是怕他们把皇位给夺走,而是防他们分权,把皇帝的权力给分出去一部分,这是皇帝不愿意看到的,毕竟一个事情,由自己说了算,总比两个人说了算强。

所以,基于皇帝和大臣在权力上的博弈,皇帝和大臣之间就会有矛盾激发。

皇帝手里有权的时候还好,大臣不敢做的太过分,皇帝还是老大。但是,皇帝一旦没有权利了,这些大臣就会去拥护新的皇帝。

退位的皇帝就会显得无比的冷清,这种感受他是接受不了的,所以,古代当上皇帝能主动让权的不是太多,基本上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这里我们说两个交出权力去的代表吧。一个就是赵国的赵武灵王,另个一个就是乾隆帝。

赵武灵王年纪轻轻三十多岁就把权力让出去了,给了自己的小儿子赵何继承赵国的王位,可是后来事情发生了转变,他的大儿子赵章不服气,为什么让年龄比自己小的弟弟当继承人,而不让我当呢?

难道仅仅就是因为父皇喜欢赵何就让他当?

赵武灵王的大儿子赵章有了怨恨,他想把自己的弟弟给杀掉。

正好有一个机会,赵武灵王带着大儿子赵章和小儿子赵何去沙丘宫游玩,到了夜里赵章就假传赵武灵王的圣旨,想把赵何骗出来杀掉。

结果这个计策被赵何的宰相肥义识破了,肥义没让赵章去,而是自己先去探个虚实,结果肥义去了就被杀了。

这时候赵何知道赵章要谋反了,公子成前来护驾,他就派大军把赵章给围了起来。

结构赵章跑到了父亲赵武灵王的沙丘宫要求避难,昏庸的赵武灵王竟然答应了。

公子成派兵又把赵武灵王的沙丘宫给围住了,逼迫赵武灵王交出谋逆的赵章,赵武灵王逼不得已把儿子交出去,赵章被杀。

这时候公子成一想,干脆把赵武灵王也给杀了吧,要不他出来肯定会找自己算账,灭自己族的。毕竟自己得罪了他,赵武灵王就是这样饿死在沙丘宫的。

你看手里没权了,就是一个大臣都能要了你的命。

再说乾隆帝,他当了六十余年的皇帝,为了不超过自己的爷爷康熙帝。就选择了主动的让出皇位,但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只把皇位交出去,不交玉玺。要知道玉玺可是权利的象征呀。

你说这叫什么事,天下那里有没有玉玺的皇帝,很多大臣都去劝说乾隆,既然你想让位就把玉玺也交出去,要不你就继续当皇帝。

你不交玉玺,新任的皇帝就没有权利,没有权利,说了不算,大臣谁听他的,这叫哪门子皇帝呀。

纪晓岚和刘墉是拼了命给乾隆帝讲了一番道理,最终乾隆帝总算交出了玉玺。因为乾隆明白玉玺一交,就意味着自己成为孤家寡人一个了。




提前退休享受生活?想得美。

皇帝提前退休但是又没有驾崩,那自然就是太上皇,古时候的太上皇虽然少但并非没有,但所有的太上皇,要么完全没有权力,要么仍旧把持着权力与皇帝没区别。

如果完全失去了权力,这样的太上皇想要尽情享乐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仍旧把持着大权跟皇帝没啥区别,那所谓的退休就是在多此一举。

老皇帝驾崩,新皇帝登基,这是古代一向的传统做法,现在的确有人在想,古时候的皇帝其实也不太轻松,如果能够提前退休做个太上皇,其实也挺好的。

但事实真的如此理想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古时候生活惬意的太上皇非常难得。

最早的太上皇就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他并没有做过皇帝,是因为儿子建立了汉朝做了皇帝他直接就成了太上皇,所以刘太公不存在什么提前退休这种说法。

后来的太上皇,比较著名的就是唐高祖李渊、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惇、清高宗弘历等等。

这些太上皇当中,有的是自愿的,有的是被迫的。

自愿成为太上皇的,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北齐皇帝高湛、高纬,还有南宋时期的宋高宗赵构,以及后来清朝的乾隆帝弘历。

他们都因为各种奇葩的理由,主动退位成为太上皇,但这些自愿成为太上皇的家伙在退位之后实际上仍旧大权在握,只不过失去了皇帝的名分,但并没有失去皇权。

最典型的就是乾隆帝,他退位后嘉庆帝登基,但嘉庆帝这个皇帝压根儿说了不算,大臣们仍旧还是听乾隆帝这个太上皇的,嘉庆帝做了好几年的摆设皇帝直到乾隆帝去世。

而更多的太上皇都是被迫的,他们本身并不愿意离开皇帝的位置,而这些太上皇在退休之后那处境真的是非常艰难,有些甚至可以说能用凄凉来形容。

比如唐玄宗李隆基,安史之乱后李隆基成为了太上皇,但是他的儿子唐肃宗非常忌惮他,李隆基表面上被尊为太上皇,但生活处处掣肘,大臣们也不再听他的话。

对于古代的皇帝们来说,权力就是他们的生命,失去了皇权就等于失去了一切。

皇帝提前退休,就等于让他们放弃手里的权力,这样带来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新任的皇帝哪怕是自己亲生的儿子,实际上也是不靠谱的,完全靠运气。

运气好点的,像是宋高宗赵构,他虽然退位了,但是继位的宋孝宗赵构对他非常恭顺,他本人也并没有完全放弃皇权,晚年过得还算是相当不错的。

运气差的,就像先秦时代的赵武灵王,他提前退休也就算了,甚至还想将赵国一分为二,结果最后弄得自己被活活饿死。

古代的皇帝通常都不会提前传位,就是害怕这样的情况出现。

皇帝提前退休意味着放弃手中的权力,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放弃权力之后,皇帝再想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就不太可能了,又想不管事儿又想享受生活,异想天开。

皇帝能够恣意享乐,要么靠手里无上的权力,要么靠运气,也就是继任者的孝顺,相较于前者来说后者实在是不靠谱,风险实在太大,所以不会有什么皇帝会轻易放权轻易退休。

那些主动在生前退位的,实际上都没有放开自己手里的皇权,他们的退位只不过是个形式,而对于大部分皇帝来说,这种做法完全是多此一举没有必要。




古代皇帝当然并不都是死了以后才传位的。当然下面答案里面有说赵武灵王的,赵武灵王的确是传位了,但是赵武灵王可不是皇帝,这属于答非所问。

传位大致可以分成两种。题主想问的是父亲传位给儿子这种,但是作为王朝更替的重要方式,我们必须承认,禅让本身也是在位皇帝活着的时候传位给其他人。禅让这种王朝更迭模式,从两汉至五代一直都被奉行,尽管从南北朝开始,受禅君主基本一定会把前朝皇帝弄死,但是毕竟人家是在活着的情况下传位的不是?

好啦,不抖机灵了。说一个比较搞笑的生前传位的例子。这就是北齐武成帝高湛。北齐皇室都是高欢的后代。高欢带着几个儿子打天下,结果几个儿子都异常厉害。到了其次子高洋建立北齐之后,是为文宣帝,死后传位于太子高殷,高殷即位时只有十四五岁,很自然地被早有野心的六叔常山王高演废掉,次年九月又以天象有变(实则是高演生病)为理由被杀。而高演上台之后,本来立了自己的儿子高百年为太子,但是没想到刚上台做了一年皇帝就生病了,看看自己儿子还小,肯定干不过后面的叔叔,干脆直接下诏让自己的九弟,也就是长广王高湛即位,临死前说了一句“拜托你善待我的妻子和孩子”。所以到了高湛上台之后,他总结了自己的哥哥和侄子们的教训,刚当了三年皇帝,就宣布禅位给自己的儿子,让他儿子当皇帝,自己当太上皇,好尽早树立自己儿子的权威,可保自己身后世代的长治久安。于是高湛又以太上皇的身份统治了四年。这一生前禅位的选择,完全是因为高氏兄弟实在太出人才造成的。



可惜的是,尽管高湛为儿子下了这么大工夫铺路,但是他儿子比较没出息,就是著名的北齐后主高纬。李商隐后来写了一首诗,所谓“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乾隆   皇帝   太上皇   北齐   玉玺   皇权   皇位   大儿子   小儿子   沙丘   大臣   权力   主动   权利   儿子   古代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