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个儿子不老,两个儿子没家”,你是怎么理解的?

农村养一个儿子的家庭

娘家湾里有个叫细毛的女人,招的是上门女婿,她的父亲是工人阶级,母亲早逝,姐姐接班顶替,家境在农村算是可以的,父亲在时,月月有工资,父亲就挨着细毛过,一家人还是有囗饱饭吃。

父亲这么贴细毛,原因是,细毛生了个大胖小子,后继有人了,做长辈的愿意扶持女儿女婿家。

细毛自己有点懒,招的那个男人也有些懒,夫妻俩都没什么出息,就靠着种点田地维持生活,好在她父亲有钱,日子过的也算是滋润,有父亲帮衬着,最起码不为孩子上学的学费发愁。

等到细毛的父亲去世后,细毛的儿子,女儿也长大成人,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了,细毛夫妻俩从缝隙中空过,从来就没操个什么心。

后来,细毛的女儿出嫁,儿子也结婚生子,在城里买了房子,细毛夫妻俩借口老家的房子要倒,不能住人,便双双来城里投奔儿子,儿媳妇,目的就是来城里享享清福。

细毛的儿子倒也不说什么,知道父母亲好吃懒做的特性,自顾自的出去打工,可儿媳妇不干了,不想白养好手好脚的公婆,要求公婆要么回老家去住,种田种地,自给自足,要么在城里找个保安或清洁工的工作做,总之,公婆不能吃闲饭。

对于一生习惯了游手好闲,不喜欢干活的人来说,硬要细毛夫妻俩去赚钱养活自己,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面对儿媳妇的决定,夫妻俩是抗住的,天天喊冤,喊儿媳妇不孝顺,可是,又没办法,儿子家容不下老俩囗,两人只好在外面租房子住。

在城里,吃饭,穿衣,住宿,水,电,气都要钱,儿子,儿媳妇又拒绝给生活费,无奈何,细毛夫妻俩开始了拣垃圾为生。后来,听说细毛的男人走路不小心,被车撞死了,细毛就靠男人的抚恤金养老。

农村养两个儿子的家庭

婆家二奶奶,叔公公的母亲,丈夫英年早逝,一个女人家独自含辛茹苦的养大两个儿子,吃了很多的苦。好在二奶奶的两个儿子都挺孝顺,赡养老人,当仁不让,都争着抢着赡养母亲。

二奶奶的两个儿子,老大比较老实,加之身体又不怎么好,所以,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但也不缺老母亲一口饭吃。老二比较灵光,帮完农活,又去搞副业,因此,家境还算富足,对母亲的吃穿用度,比较大方。

二奶奶少年时是大户人家出家,骨子里有一丝丝的爱富嫌贫,心里偏爱老二一点点,但她从未表露出来,都是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手背巴掌都是肉,做娘的要一视同仁。在外人看来,二奶奶的两个儿子都挺孝顺,都很好,而二奶奶的内心,则是很希望跟老二长住过日子。

在农村,有两个儿子的家庭,都是轮流养老,一家一年转。轮到二奶奶在老大家养老,二奶奶整天是愁眉不展,度日如年,数着日子,盼着轮转到老二家,轮到二奶奶到老二家养老,二奶奶整天是眉开眼笑,见人就夸老二夫妻俩待她好,精气神都好,还能帮老二家干很多活。

当二奶奶被老二家欢天喜地的送往老大家轮流养老时,那便是二奶奶的苦日,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哭着进门,对二老家有万般的不舍。

二奶奶的做法,令老大夫妻俩很不爽,加之老大常年生病,家运不好,老大媳妇便常常跟二奶奶骂仗,说是二奶奶不带贵,把他们家的好运都哭跑了。

聪明绝顶的二奶奶,哪里受的了这等气,于是,便在两个儿子之间,说了一些不中听的话,两家因此而打的头破血流。

如此这般的反复折腾,二奶奶的身体也垮了,兄弟俩商量着养老一月一轮回的转,转了几个轮回养老,二奶奶终究还是死在老大家,老大家的屋,是二爷爷留下的祖屋,飘了几年,轮流养老的二奶奶,魂归老屋,再也不两边跑,两边养老了。

村里有人说,二奶奶偏爱老二,老二家做的是新房子,不想坏了老二家的风水,二奶奶吊着一囗气,非要死在老屋里。

写到最后:我们只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我们不知道,我们将来的养老靠谁,女儿外嫁,有公婆要赡养,应该是靠不住的。儿子也有自己的一家人,把养老的事強加在儿子身上,也不妥吧?到时看吧,听天由命,谁都不怨,只怨命,只认命!




表哥只有一个儿子,儿子高中毕业就到城里打工。儿子已经30多岁成家立业,孙子都十来岁了。表叔还当儿子是个孩子。

表弟50岁那年,儿子劝他别在建筑工地干了。他说,就你挣那俩钱,怎么给找孙子上学娶媳妇呢!坚持还在工地打工。一直在工地干到63岁。也给儿子攒下了一笔钱。

63岁了,身体还可以。找到保安公司和保洁公司打工。嫌工资每月只有一千多块钱少。自已种了一亩大棚蔬菜。白天在地里干活,早晨到早市卖菜。虽然辛苦点,但每年有三万多块钱的收入。

表哥今年70岁了,家里都劝他别干了。他说:孙子还沒有在城里买上房子,怎么能不干呢!

邻居有两个儿子,邻居也是能干的人。早早地就盖了两处房子。这一年,老伴去世了。邻居给两个儿子分家,一人一处房子。邻居由两个儿子轮流养老,一年一换。

邻居那年60岁,先在大儿子家居住。大儿子说:爸,你在家歇着也是歇着,不如跟我出去打工吧!邻居打工的收入和大儿子一人一半。

苐二年,邻居到二儿子家。二儿子有个小公司。邻居保安兼清洁工。年底给了邻居500块钱。轮流了几年,邻居干不动了。两个儿子都怕一年时间太長,病到谁家太麻烦。就改成一个月一轮流。

邻居住到谁家还沒太習惯又该换了。一直也沒有家的温暖感觉。




我先生堂姑嫁在一个村,也是我们邻居,生育两儿一女,姑父七十多岁了还在种十多亩田,到处打零工!别人说天热难受,可是的他天天在外干活!

早两个月前生病了实在受不了才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当头一棒!肺癌晚期!他怎么也不相信自己得了重病,因为他的事还没有干完!十多亩地谁来管,我老公他老表弟在我这开工,接到消息回去了。现在正在收谷子,他的父亲在家保守治疗!!

他姑父辛苦一辈子,钱存了不少,可是自已一天没闲过,何苦呢!人生短暂,好好善待自己,你挣再多的钱也不会讨儿媳妇喜欢!欲望无止境的?




儿子多不是不好,媳妇多了就得难说,人老了轮流养,老人看脸色吃饭媳妇好的,老人不想走,媳妇不孝的老人不想去,媳妇好公公婆婆就好过,不在于子女多少,我们这里有个媳妇成结婚,到婆婆死,都是仇家,媳妇没叫过一声妈,你看见我让路,我看见你让路,还有一个今年才死,她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子女多觉没人养,家家条件好,热天里很热有一个女儿还不让他进屋,让她在门外晒了几个小时,今年古八月十四日,他倒在水田里,起不来过了几个小时,发现人不见了骨头都断了一根,找回家十多天人就死了,




什么是一个儿子不老?

我的远房表哥,现在差不多70岁了,只要有工作,还每天去建筑工地风吹日晒地打零工。只想在自己还能工作的年纪,为了儿子能买房子娶媳妇,能帮多少便帮多少,从不敢休息。

他从小出生在山区,没有什么文化学历。90年代外出打工几年后,带回一个外地的女孩,然后跟那女孩结婚,女孩有点后悔,觉得他家太穷了。但亲戚很爱她,她又有点舍不得。但生了一个儿子和一对双胞胎女儿后,孩子多了,家境却每况愈下。

终于,她忍受不了,在女儿们几个月的时候,她便趁着家里人都外出种地,便悄悄收拾一点东西,便走了。等家人回来的时候,只看到三个“哇哇”大哭的孩子,没有看到媳妇。问三岁的儿子,儿子说妈妈拿着个小包,然后不见了。

从此,她再也没有回来过了。表哥痴心地盼望着媳妇还能回来,那时他还不到30岁,一边务农,一边带三个孩子。后来家里实在撑不住了,才把孩子们交给父母带,自己外出打工。一边打工,一边寻找女孩,但是人海茫茫,交通通讯都不发达,谈何容易?

40岁后,他便打消了寻找妻子的念头。别人给他做媒,让他有个伴,他也推开了。可能是一朝被 蛇咬,十年怕草绳吧。他很勤劳,不怕苦,哪里有活就到哪里去。不舍得吃,不舍得穿。

但是儿女因为山区教育不好,又是个留守儿童,所以学习都不行,都是中专毕业便出来工作了。女孩子便都在外面打工认识了男朋友,早早地嫁了人。嫁的都是一般的人家,他也打发了丰厚的嫁妆给了两个女儿。

但儿子却是老大难,三十了,样子一般,工作一般,嘴巴也不甜,家境不好,交不到女朋友。他早早在家里修下一幢两层的小楼,就盼着他能娶个媳妇回来。盼了这么多年,新房子变旧了,连个女孩子的影子也没有看到他带回来。表哥很害怕,害怕儿子像他一样要打光棍,害怕自己没有孙子后代。

所以不断地找媒人,让他们介绍个女孩子给儿子。但媒人说,现在的女孩挑剔,要有车子,还得在县城有房子。而且生孩子,公公婆婆能帮带,而他家远远没有达标。他不禁抽了一口冷气,他唯一拿得出手的,用尽积蓄在家里修的新房子,在女孩子们的眼里却是不值钱的。

其余的更不用说了,他两天没有外出工作了。拿着个自己做的老竹筒“咕咕噜噜”地抽个不停,还没装修的房子里满是劣质烟的味道。他想了两天,车子可以买一台便宜的,孩子他也能帮带,毕竟他自己的孩子小时候也是他带大的。但是县城的新房就比较麻烦。自己的儿子前几年工作都是月光,现在才存下一点钱,但远远还不够。女儿们家境一般,现在在家带孩子,更帮不上忙。

所以,一切还得靠他自己啊!所以他决定外出工作,帮助儿子买房子娶媳妇。他找到了以前一起工作的人,那个人现在在一线大城市做建筑,工资比家乡高多了。他让那人带他出去工作,做个十头八年,或许能给儿子付个首付。

但他风吹日晒,挥汗如雨努力挣到的工资,远远跟不上房价的速度。但他还是想拼一把,他越来越老了,怕自己不中用,不但不能工作,还怕会连累了儿子。

幸好,现在楼市已经下降了,儿子也传来了好消息,一个离异带孩子的女人愿意跟他的儿子。他在工地休息了一下,狠狠地抽了一口从老家带来的老竹筒水烟,又精神抖擞地去工作了。

你看,这就是一个儿子不老啊。不是不会老,而是不敢老去,怕帮不了儿子,成为儿子的负担。能干一天是一天,一直到不能动的那天为止。这种奉献的精神真的堪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什么是两个儿子没家。

我们这边大多都是重男轻女的,认为女儿是嫁出去的,如同泼出的水一样,是亏本货。但是有儿子的却不同,因为农村大多是农民,没有养老金,退休金。养老还得靠儿孙,所以认为自己生的儿子越多越好,晚年可以多子多福,养老不愁。

村里有一个老头,年轻的时候,老婆给他生了两个儿子。那时可高兴了,生活有了奔头,走路都昂首挺胸的,两夫妻一天到晚都不知疲倦地种田种地。农闲的时候,男的外出打零工,女的进加工厂里面工作,为的是给两个儿子以后的生活打好良好的基础。

他们一直做到年老,把两个儿子抚养成人,家里也盖起了一幢三层的小楼。也存下了一笔钱,其中的一部分,作为两个儿子娶媳妇的费用。另一小部分作为两个老人的养老金,为的是晚年不用给儿子们增加负担和麻烦。

两个儿子没有什么读书的天份,都是高中和中专毕业了,外出进厂子打工,每个月能挣点钱。但都是年轻人,喜欢玩游戏,购物,吃吃喝喝,泡妞。花钱都是大手大脚的,一到月底,便口袋空空的那种。俩个老人都叫他省一点,但他们依然我行我数。打工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存下什么钱。

转眼间,两个儿子便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了。大儿子先从外面带一个外地的女孩回来,说要跟她结婚,老两口觉得外地太远了,不同意。但大儿子要死要活地说,就是喜欢她,不然以后都不会结婚。

老两口只能同意了,于是便向远赴北上向亲家提亲,哪知那里的彩礼比广东的要贵好几倍,还要三金,酒席都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老两口问两个年轻人存有多少钱,回答是没有。他们只能把所有的积蓄拿出来,娶了媳妇回来。

这次婚礼让老两口剥了一层皮,当别人快快乐乐地下象棋,跳广场的时候。老两口却怕老二委屈,又开始发疯一样挣钱。每天,早出晚归种植辣椒去挣一点钱,农忙帮人家打田插秧,空闲的时候,老头又到工地打杂。回到家里,吃完饭还要做手工,一天做个十多元钱,好买菜买点肉吃。这样省吃俭用,好不容易又挣了一点钱。

过几年后,老二真的结婚了,娶的是本地人。彩礼没有用多少,但酒席比老大多一些,又把存下的一点钱花光不算,还借了外债。结果老二媳妇听说大媳妇要了多少彩礼,买了多少金饰,她不干了,一直闹着要两个老人给她补差价,不然就跟老二离婚。

老两口只能去借完全部的亲戚才让她满意一点,她转头就到城里面用这钱付了首付买了一套房子,一家人搬了出去,到大城市里面生活了。把一屁股的债务留给了两个老人,老人难受极了,只能让她去。

这样还不是最惨的,老大媳妇看到了,又眼红了,也想到城里面买房子,过城里人的生活,因为自己理亏在先。她没有向老人要钱,但将一对儿女都丢给了老人养育,自己俩夫妇出外面打工,每天除了上班,就回到出租屋里面睡觉,看电视,玩手机,潇潇洒洒过日子,钱也没有打过一分回来。

老两口一边带儿孙,还一边工作还债。真是苦不堪言,为了节约几块钱,连看病也舍不得去。这样又把儿孙带到上小学。

但二媳妇又生了二胎,两兄弟便商量,一人养一个老人,他们便接老娘到市里面给他们带孩子做家务。老头子便在乡下给老大带孩子,想办法还债。

本来恩爱的夫妻,便被两兄弟拆散了。以前是老头出去工作,老娘在家做家务,照顾孩子,做做手工之类的。但现在老头工作完回家,还得给孩子们做饭,两个老夫妻别提多累了。

老娘在老二家里也过得不好,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老二两口子还认为是自己养着老娘,帮都不帮一下,还动不动责骂老人。于是便又气又累,几年后,便病倒。病倒后,老二夫妻怕弄脏他们的房子,又怕侍候,所以早早地把老娘送回祖屋里,让老头子侍候。最后,她很快便去世了。

老大一家因为楼市上升得太快了,上不了车,把一切都怪在老人的头上。他们儿女被老人养大后,他们便回家做点小生意,让老头继续为他们家服务。

最后老头实在做不动了,便把老人赶到老祖屋里面,让他自生自灭。偶尔会端些吃食过去,算是尽自己的良心了。这样,老夫妻辛辛苦苦了一辈子,最后连家门都不能进了。

这就是两个儿子没家,说的是两个儿子剥削完老人后,就相互推开责任,把老人像皮球一样的踢来踢去,让老人得不到应有的照顾,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就像没有家的人一样。

父母之爱子,则为这计深远。无论是一个儿子也好,两个儿子也好,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也为儿子们作长远的打算。但是儿子却认为理所当然,没有反哺老人,让人心寒。

一个娘能养十个儿女,十儿难养娘一人。父母为儿女奉献自己,却得不到儿女十分之一的回报,这就是人间大多数家庭的现状吧!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大多数家庭都缺乏一门叫"感恩"的课程,也有的父母认为自己的付出是应该的,不求儿女以后的回报。

从来只要求儿女认真学习,却不要求儿女承担起相应的责仼。所以导致现在的小孩变得自私,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只懂索取,不懂回报!

所以,我认为给孩子丰衣足食的生活,也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懂得感恩,孝顺老人,让这良好的家风代代传承下去。也要为自己存一点养老的钱,不要一味连棺材本都补贴给儿女。

别让自己的晚年面临:“一个儿子不老,两个儿子没家”的窘境!

大家说是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1

标签:儿子   两个   细毛   老两口   儿媳妇   大儿子   媳妇   儿女   城里   当今   奶奶   邻居   老人   女儿   农村   孩子   财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