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五胡十六国? 什么又叫五代十国?

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时期的分裂局面,分别是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这两个时期都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导致的。下面,我们通过两个小故事来了解这两个时期的历史。


五胡十六国:

在五胡乱华的时期,有一个叫做石勒的人,他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农民,但是他却有着非常强的野心和才华。在当时的混乱局面下,石勒趁机崛起,成为了一个有实力的军阀。他先后攻占了很多地方,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最终成为了五胡十六国中的一个重要的统治者。


五代十国:

在五代十国时期,有一个叫做李克用的人,他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士兵,但是他却有着非常强的军事才能。在当时的混乱局面下,李克用趁机崛起,成为了一个有实力的军阀。他先后攻占了很多地方,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最终成为了五代十国中的一个重要的统治者。


详细经过:

五胡十六国:

石勒出身贫寒,但是他有着非常强的野心和才华。在当时的混乱局面下,他趁机崛起,成为了一个有实力的军阀。他先后攻占了很多地方,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最终成为了五胡十六国中的一个重要的统治者。


石勒的崛起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他攻占了很多地方之后,他的势力开始受到其他军阀的威胁。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石勒开始了一系列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他表现出了非常强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最终击败了其他的军阀,成为了五胡十六国中的一个重要的统治者。


五代十国:

李克用出身贫寒,但是他有着非常强的军事才能。在当时的混乱局面下,他趁机崛起,成为了一个有实力的军阀。他先后攻占了很多地方,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最终成为了五代十国中的一个重要的统治者。


李克用的崛起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他攻占了很多地方之后,他的势力开始受到其他军阀的威胁。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李克用开始了一系列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他表现出了非常强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最终击败了其他的军阀,成为了五代十国中的一个重要的统治者。


结尾:

通过这两个小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和经过。这两个时期的分裂局面都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虽然这些历史事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它们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还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谈秦说汉(439)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个大分裂时期,一个是“五胡十六国”,先后存在35年。另一个是“五代十国”,先后存在了77年。这两段分裂时期内分别建立了哪些国家,又是如何灭亡的呢?下面我们具体来梳理一下。

“五胡十六国”是指从西晋晚期到南北朝初期(304——439年)以匈奴、鲜卑、羯、羌、氐为主的五个胡族在中原建立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16个少数民族的国家。

“五代十国”是指从唐朝到北宋初期(902——979年)在中原建立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政权,同时存在中原以外的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势力。

事实上“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原超过了16个国家,而“五代十国”时期,也超过了10个国家。而这些国家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因此被称之为割据势力。

  • 五胡十六国,最终并入南北朝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驾崩后,司马衷继位为帝,也就是晋惠帝,貌丑而性妒的贾南风被封为皇后,因贾南风干政而引发了“八王之乱”,继而导致了“五胡乱华”。 塞外的匈奴、鲜卑、羯、羌、氐趁乱反晋,大量汉人南下到长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

成汉(304年~349年),氐族领袖李雄占据蜀地,在成都称帝,国号“成”,史称“成汉”。公元347年,被东晋的桓温率兵灭亡

前凉(318年~376年),西汉赵王张耳的后人张寔在西北称帝,建都姑臧,土地包括了东起金城,西到西域,延至西海的广大地域,史称“前凉”。公元376年,被前秦名将苟苌攻灭。

后凉(386年~403年),氐族人吕光在“前凉”旧地建立了“后凉”,仍定都于姑臧(今凉州市),土地包括甘肃西部和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外蒙一部分。公元403年,被后秦所灭

南凉(397年~414年),鲜卑人拓跋乌孤在乐都(今青海省)建立了“南凉”,土地包括了今甘肃西部和宁夏的一部分。公元414年,被后秦所灭

西凉(400年—421年),汉族人李广后裔李暠在敦煌称“凉公”,后迁都酒泉,土地包括今甘肃西部、内蒙古西南部及新疆部分,因位于“后凉”的西部,史称“西凉”,亦称“西夏”。公元421年,被北凉沮渠蒙逊率军灭亡。

北凉(397年~460年),匈奴人沮渠蒙逊抢占了汉人段业在凉州的地盘称王,建都姑臧,土地包括今甘肃西部、宁夏、新疆、青海的一部分,史称“北凉”。公元460年,被柔然人灭亡

前赵(304年~329年),匈奴左贤王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称帝,后迁都平阳,土地包括长安、洛阳、邺城、太原、襄国、平阳等城邑,国号为“汉”,亦称“汉赵”,史学上将匈奴所建立的“汉”称为“前赵”。公元329年,被后赵的石虎率兵所灭

后赵(319年~351年),羯族首领石勒在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称王,并消灭了“前赵”, 全盛时的土地包括今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的大部分,史学上称之为“后赵”。公元351年,被冉闵所灭。

前秦(350年~394年)氐族首领苻坚占领关陇平原称帝,定都长安,国号为“秦”,史称“前秦”。其侄符坚继位后,灭燕、凉、代,占领了巴蜀、汉中,邛、筰、夜郎,平定西域三十六国,疆域为“五胡之最”。公元394年,被西秦的凉州刺史乞伏轲殚所灭

后秦(384年~417年),原降于前秦的古羌族首领姚苌在渭北叛秦,定都北地,次年擒杀苻坚后在长安称帝,土地包括今陕西、甘肃东部和河南部分地区,史称“后秦”。公元417年, 被东晋太尉刘裕率军所灭

西秦(385年~431年),陇西鲜卑族(一说属匈奴)首领乞伏国仁在苑川(今甘肃省兰州市)建都称帝,国号为“秦”,史学上称为“西秦”。公元431年,被夏国所灭

前燕(337年~370年),鲜卑人贵族首领慕容皝在战国时的燕国旧地称王,全盛时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等地区,亦称“燕”、“木燕”、“慕容燕”,史称“前燕”。公元370年,被前秦苻坚率军消灭。

后燕(384年~407年),前燕慕容皝的第五个儿子,鲜卑人慕容垂于中山称帝,后迁都于龙城,全盛时有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分地区,史称“后燕”。公元407年,被北燕慕容云所取代

南燕(398年-410年),鲜卑人慕容德在滑台称帝,后迁都“广固”,土地包括今山东及江苏的一部分,国号为“燕”,史称“南燕”。公元410年,被东晋刘裕率军消灭

北燕(407年~436年),高句丽人慕容云在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称帝,国号为“燕”,史称后燕,土地包括今辽宁省西南部和河北省东北部,史称“北燕”。公元436年,被北魏所灭

大夏(407年~431年),南匈奴屠各铁弗部族人赫连勃勃在统万城(亦称白城子)称帝,占据黄河以西的土地,史称“胡夏”。公元431年,被北魏的属国吐谷浑灭亡

西凉被北凉所灭,北凉被柔然所灭,柔然被北魏所灭;前赵被后赵所灭,后赵被冉闵所灭,冉闵被前燕所灭;前燕被前秦所灭,前秦被西秦所灭,西秦被大夏所灭;大夏被北魏所灭后燕被北燕所灭,北燕被北魏所灭;北魏最终还是并入了北朝。

成汉被东晋所灭;后凉与南凉被后秦所灭;后秦被东晋所灭;南燕被东晋所灭;东晋最终并入了南朝。

  • 五代十国,被北宋统一

唐朝末年,为防止边陲异族入侵,大量扩充防戍军镇,建立节度使。而这些手握重兵的节度使渐渐成了尾大不掉的藩镇,其中藩镇实力较强的还被赐封为王,成为一方诸侯。唐朝灭亡后,军事强大的藩镇控制了中原,形成了“五代”。

“五代”依次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掌握中原政权。

后梁(907年——923年),汉人梁王朱晃接受唐哀帝李柷禅让称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后梁。全盛时其疆域包括北部以黄河为界,东至大海,南抵秦岭淮河,西至关中。公元923年,被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灭亡

后唐(923年—936年),沙陀族人李存勖灭亡“后梁”之后,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称帝,建立后唐。 其疆域东接海滨,西连陇右、川蜀,北跨长城,包括幽云十六州,南越江汉等地。公元936年,被后晋开国皇帝石敬唐灭亡

后晋(936年——947年),沙陀族人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被契丹册封为帝,迁都于汴梁,建立后晋。全盛时期疆域约今河南、山东两省,山西、陕西的大部分,河北、宁夏、湖北、江苏、安徽的一部分。公元947年,因关系破裂,被契丹打没落了

后汉(947年~950年),因后晋被契丹打败,汉人刘知远趁机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迁都于汴州。其疆域约为今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的大部分,河北、湖北、安徽、江苏的一部分。公元950年,郭威反叛,后汉灭亡

后周(951年—960年),汉人郭威反叛后汉,定都于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称帝,建立了后周。其范围包括今天的河南、山东、山西、河北、陕西、甘肃、湖北以及长江以北的江苏、安徽等地区。公元960年,后周被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而灭亡

在中原五代政权交替之际,中原以外的地方也先后建立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等十个国家(实际上有十多个小国),为了边界线打来打去。

前蜀(公元907年~925年),王建定都于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称帝,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公元925年,被后唐李存勖所灭。

后蜀(934年~966年),又称孟蜀,孟知祥定都于成都称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西南部、湖北西部。公元966年,被北宋所灭。

杨吴(902年—937年),杨行密定都于扬州称帝,盛时疆域包括今江西全境、湖北东部、安徽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地区, 淮北的海州(今江苏连云港)等地。公元937年,徐知诰篡位,杨吴灭亡,最终并入北宋

南唐(937年—975年),李昪定都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称帝,疆域包括今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湖北和湖南等部分。公元975年,李后主李煜献出降表,南唐被北宋灭亡。

吴越(907年~978年),临安钱镠定都于杭州称帝,疆域约为现今浙江省、苏州市、上海市、福州市一带。公元978年, “纳土归宋,舍别归总”, 吴越国自愿并入北宋

闽国(909年—945年),王延钧定都于长乐府(今福建福州)称帝,疆域与今福建省大致相当。公元945年,被南唐灭亡

南楚(907年—951年),马殷定都于潭州(今长沙)称帝,疆域约为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公元951年,被南唐灭亡

南平(924年—963年),又称荆南、北楚,高季兴荆州(今湖北江陵)称帝,疆域包括今湖北江陵、秭归、宜昌。公元963年,被北宋所灭

北汉(951年~979年),刘崇定都于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称帝。疆域大致在今天的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公元979年,被北宋所灭

中原以外之十国,除前蜀被后唐所灭外,闽国、南楚被南唐所灭,南唐、后蜀、杨吴、吴越、南平、北汉均被北宋所灭。

中原之五代政权之后梁被后唐所灭,后唐被后晋所灭,后晋灭国后,新建立的后汉被后周所灭,后周最终被北宋取代。

  • 结语

“五胡十六国”,是自西晋“五胡乱华”开始,历经35年,最终都并入了南北朝。“五代十国”是晚唐之“黄巢起义”之后,历经77年,最终被并入北宋。两个大分裂时期,重新完成了统一。

需要说明的是,西晋至南北朝期间的“五胡十六国”,是胡人在中原兴风作乱,让汉族人群被严重的衰减,应称之为“入侵”。而晚唐至北宋期间之“五代十国”,是内政争斗不休,应该可以理解为“内乱”。

2021-4-15




“五胡十六国”是西晋末年,各族人民纷纷起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族的上层分子,乘机窃取各族人民起义斗争的果实,先后建立的十六国政权。

即:五凉(前、后、南、西、北),二赵(前、后),三秦(前、后、西),四燕(前、后、南、北),夏,成汉。

另有:冉魏、西燕、后蜀,一般不包括在内。时间从公元304年到439年,历经一百三十五年。(附:“五胡十六国”列表,见中图。)

“五代十国”的“五代”,即后五代。宋以后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为五代,是后五代。《宋史》.《太祖纪》有:“五代诸侯跋扈。”喻。

“十国”,指五代时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南汉、北汉、闽、楚、荆南(即南平)十个地方政权。

《新五代史》有《十国世家年谱》。清.吴任臣撰有《十国春秋》。(吴氏的《十国春秋》,一百十四卷。以宋.欧阳修《新五代史》记事不详,十国世家部分,脱漏很多;因釆取霸史、杂史及笔记、小说,辑成《十国春秋》,以补其缺。在诸本文下,並为作注,纠正谬误,所撰表志,考订尤为精密。)






五胡十六国——三国时期,魏国的皇帝原本是曹操的后代,但到了后来,魏国的大权实际上都被司马氏家族所控制。魏国发兵消灭了蜀国后,势为更加强大了。公元265年,司马炎取代魏帝,自称皇帝,在洛阳建立了晋朝,历史上称为西晋。公元280年,西晋出兵消灭了东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

当时,匈奴、鲜卑、羯、氐、羌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到黄河流域,和汉族杂居。可是,西晋王朝并不稳固,仅仅维持了几十年,其内部就发生了火拼与战乱,使国力受到极大的创伤。公元304年,居住在汾河流域的匈奴人在贵族刘渊的率领下,乘机起兵反晋,自称汉王。公元316年,匈奴军队攻灭了西晋。第二年,晋朝的皇族人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重新建立政权,历史上称为东晋。

匈奴起兵后,鲜卑、羯、氐、羌等也相继起兵,先后在中国的北方建立了16个割据政权,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五胡十六国”时代。“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未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此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国,实际上共有二十国。所以,从公元265年西晋建立,到公元420年东晋灭亡,晋朝共经历了156年。而从公元304年刘渊称王起,到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部为止,“五胡十六国”时期共历时135年。

五代十国——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再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公元907年到公元979年的70多年中,中国的北方前后经历了五个朝代的更替;与此同时,中国的南方共计有十个并存的政权。所以,这一段历史时期就被称为“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唐朝未年,经过黄巢起义的打击,唐王朝的实力大为削弱。这时,那些称雄一方的节度使趁乱起兵,在中原地区进行了长期的混战。例如,朱温曾是黄巢农民军的将领,但后来投降朝廷,做了唐朝的宣武节度使。公元907年,朱温灭掉了唐王朝,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梁,历史上称之为后梁。公元923年,后梁被河东节度使李存勖所灭,建立了后唐政权。公元936年,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又灭掉后唐,建立后晋。后晋王朝于公元946年被契丹攻灭,但原来后晋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又在公元947年建立了后汉。后汉仅仅维持了4年时间,公元950年,后汉的邺都留守郭威又灭掉了后汉,建立后周,并维持到公元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王朝相继建立,历史上称为“五代”。“五代”总共不过50多年,更換了14个皇帝。这些王朝都建国于华北地区,疆土的面积以后梁最小,后唐最大。

与“五代”几乎在同一时期,中国的南方也先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它们是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又称南平)和北汉,历史上称为“十国”。其中,疆土以荆南最小,仅包括现在的湖北荆州和公安一带;南唐地域最大,包括长江中下游流域及现在的福建等地;前蜀和后蜀主要在西部的四川等地;南汉在华南地区,而北汉的地域已不能称为“南方”,主要在中国北方的山西、陜西和河北。

五代十国,大小统治者激烈角逐,兵乱不断,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大。


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北方少数民族。

这五个少数民族,因为种种原因,在东汉时期逐步内附中原,与汉人杂居。

对于胡汉杂居可能会产生的问题,西晋高层不是没有人预见。

比如280年,晋灭吴后,一个叫郭钦的官员就上书晋武帝,说五胡虽然和汉人杂居,但是由于语言、风俗习惯不同,彼此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矛盾。这个矛盾迟早要爆。

为此,他提议,趁着晋军还没堕落,还有战斗力时,一战把五胡赶出中原算了。

但晋武帝嫌麻烦,想走一步看一步。便直接拒绝了。

仅从这件事上就可以明显看出,晋武帝司马炎的综合素质,在中国所有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中,绝对是“地下室”般的存在。

谁都比他强,说他是“庸君”都客气了。

290年,晋武帝病死,晋惠帝继位。

由于晋惠帝脑子不太好,所以朝政便由皇后贾南风把控。

贾南风这个人,不必多介绍。

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代表人物。

她搞宫斗、政斗的本事是一绝。但处理国家大事的水平,比她那傻老公晋惠帝也强不到哪里去。

299年,眼见五胡已成坐大之势,时任太子洗马的江统便给晋惠帝和贾南风上书。

这篇上书,名为“徙戎论”。

江统的观点与前面提到的郭钦一样,建议晋惠帝派出大军,将五胡赶出中原。

结果贾南风因为要忙着内斗,便没有采纳。

江统上书被拒绝的当年,贾南风毒杀太子司马遹,引出八王之乱。

此后数年间,皇族、大臣相互厮杀,导致西晋元气大伤,给了五胡趁机坐大的机遇。

304年,氐族人李雄攻占成都,自立为成都王,在益州搞了个大新闻。

同年,匈奴人刘渊也在并州自立为王,也搞了个大新闻。

估计嫌称王还不够刺激,两人后来还又先后称帝了。

306年,李雄称帝,国号大成,史称成汉。

这便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一个国。

308年,刘渊称帝,国号为汉。

因为他的儿子后来把国号又改成了赵,所以他的政权被称为前赵。

这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二个国。


称帝两年后,刘渊病死。传位给太子刘和。

但刘渊的第四个儿子刘聪表示不服,干掉了刘和,自己当了皇帝。

同年,西晋在八王之乱结束后,仅存的十几万精锐被前赵军歼灭。

匈奴人踩着晋军尸体,进攻洛阳,并一举攻破了洛阳。引出“永嘉之乱”。

说到永嘉之乱,现在的人没什么印象。

但其实在北宋“靖康之耻”出现前,中原王朝统治者一直视“永嘉之乱”为奇耻大辱。

毕竟在这次国难当中,晋怀帝司马炽和文武百官就如同犬羊一般,被匈奴人驱使。后宫嫔妃如同奴隶一般,被匈奴人凌辱。

整个中原,精华区域全部沦陷。唯有贫瘠的凉州,和当时还没有完全开发的江南保持了相对的和平。

而正是因为如此,五胡中的另外三个,鲜卑、羯、羌,一下子就胆壮了起来。再也不把中原王朝的威严放在眼里,跃跃欲试,都想在中原这块肥肉上咬一口。

316年,前赵军乘胜追击,攻破长安。晋愍帝被俘虏,西晋彻底灭亡。

一年后,逃到江南的琅琊王司马睿在江东士族的支持下称王。东晋时代开启。

由于此时凉州和东晋朝廷所在的江南,陆路交通已隔绝。于是在司马睿称帝的同年,凉州刺史张寔也拉起了一个山头,自立为王。

虽然他名义上仍臣属东晋,但实际上已经是一个独立王国。这个政权史称前凉。

这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三个国。

也是在这一年,还有大新闻。那就是前赵皇帝刘聪死了。

刘聪死后,其子刘粲继位。但不久,国内发生政变,刘粲被杀。刘渊的养子刘曜率军扑灭叛乱,成为前赵的新皇帝。

不过,一个叫石勒的羯族大将并不服气。

他认为自己在建立前赵政权的过程中,功劳并不比刘曜小。

一个先皇帝的养子都能称帝,他这个先皇帝的心腹大将,怎么就不能称帝了?

于是石勒在不久后,也披上了龙袍,定都河北邢台,国号也是赵,史称后赵。

这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四个国。



由于刘曜与石勒的矛盾很大,所以在接下来的数年内,双方厮杀不断。这可就苦了当时的北方老百姓。

329年,石、刘之争以石勒的胜利,后赵一统北方告终。

前赵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二个国,也是第一个被灭掉的。

北方老百姓在经历多年站乱后,终于过上了平稳日子。

但没过几年,石勒就病死了。

他死后,他的侄子石虎干掉他儿子石弘,自己上位。

石虎这个人,是个变态,喜欢杀人。具体怎么个变态法,就不细说了。

除了变态,石虎还喜欢打仗。但他的水平着实不怎么样。

为了征服辽东的鲜卑族慕容氏,他是多次亲征辽东。但每次都败北。后来名冠天下的慕容恪、慕容垂等鲜卑族将领,都是靠“刷”石虎成长起来的。

见石虎的水平不够如此,慕容氏大族长慕容皝索性宣布自立,在辽东自称燕王,定都辽宁义县。这个政权史称前燕。

这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五个国。

就在北方羯族与鲜卑族厮杀之际,南方的东晋和成汉也爆发了战争。

347年,东晋大将桓温西征,一举灭掉处于内乱中的成汉。

成汉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一个国,也是第二个被灭掉的。



又过了两年,石虎死了。

由于他是靠篡位上台的,所以他死后,他的儿子们便是有样学样,开始相互屠杀。

这场屠杀持续一年,直到350年,石虎的养孙冉闵在内乱中胜出,屠尽石虎的子孙,才算是给石家的内乱画了一个句号。

当时除了冉闵在石家的内讧而得利外,慕容氏和氐族人苻洪也获利颇多。

慕容氏趁着石家内斗,河北空虚之际,将势力渗透进中原。

苻洪趁着石家内斗,关中无主之际,在关中自立。后来他被毒杀。他的儿子苻健完成了他的未尽心愿,于351年,定都西安,国号为秦,史称前秦。

这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六个国。

前秦建国之后,桓温率军五万,从四川出兵关中,差点灭了前秦。但因为桓温北伐,志在建立个人威望,为篡位奠定基础,并不是真想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因而,他的这次北伐最终失败了。

可能正是因为看穿了桓温的小心思,当时本打算投靠桓温的王猛,转头投靠了前秦。

352年,桓温与前秦开战之前,自认为根基已稳的二代燕王慕容儁挥军南下,令慕容恪在河北魏昌偷袭冉闵。

冉闵不敌被杀。随后,慕容儁迁都中原。

按照慕容儁的计划,进入中原只是他规划的第一步。接下来,他还要灭前秦和东晋,一统全国。

所以进入中原之后,他一直是厉兵秣马,穷兵黩武,磨刀霍霍,积极备战。

359年,憋了六年后,慕容儁下定决心,准备征兵150万,一战灭掉东晋、前秦。

但征兵还没结束,他就死了。

他死后,群臣公推慕容恪为帝。但慕容恪表示愿做辅臣,辅佐二哥的儿子。于是慕容儁的三子慕容暐登基。

慕容暐这个人,两个字可以形容——昏君。

慕容恪活着时,他还稍微好点。等四叔慕容恪一死,他就原形毕露。开始重用奸臣,排挤忠臣义士。

369年,桓温趁前燕奸臣当道之际,出兵北伐前燕。但被慕容垂击败。

凭此战,慕容垂人气大涨。但也遭到了慕容暐的嫉妒。

眼见侄子要杀自己,慕容垂立马逃亡,投奔了前秦。



前秦方面,苻健建国后,没多久就死了。然后经过一翻内讧,苻健的侄子苻坚登基。

登基后,苻坚重用王猛,国势日渐强盛。

370年,王猛认为连慕容垂都来投奔,前燕气数已尽,便东征前燕。结果就灭了前燕。

375年,王猛辞世,他给苻坚留下了一个无比强大的帝国。

376年,苻坚在王猛奠定的基础上,西征灭掉前凉,一统北方。

随后他又南征北讨,灭鲜卑拓拔氏,攻克东晋据有的襄阳、成都、徐州等重要城市,国势达到顶峰。

此时苻坚唯一的对手,只剩东晋。

不夸张的说,此时前秦的实力,只有元嘉年间的刘宋、北魏,以及统一前夕的隋王朝可以与之比拟。



对于东晋,王猛生前曾多次劝说苻坚,先不要打。你苻坚只是名义上镇服了匈奴人、鲜卑人和羌人。他们其实并不服。你一旦南征失利,那帮人必然造反。尤其是慕容垂。

但苻坚记不住,硬要南征。结果在淝水之战中惨败。前秦帝国瞬间崩塌。

随着前秦的崩盘,北方瞬间又蹦出了五个割据政权。

384年,慕容垂在河北定州复国,国号仍然是燕国,史称后燕。

这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七个国。

385年,西北鲜卑族首领乞伏国仁自称大单于,定都甘肃榆中,国号为秦,史称西秦。

这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八个国。

386年,羌族首领姚苌登基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国号沿用秦,史称后秦。

这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九个国。

同一年,鲜卑拓跋氏在草原上复国。起初的国号是代国,后改为魏。史称北魏。

由于“五胡十六国”的概念,来自北魏史官崔鸿编著的《十六国春秋》。

崔鸿作为北魏臣子,当然不能把北魏和其他政权并列。所以北魏,以及其前身代国,不属于十六国之列。

389年,前秦大将吕光在凉州自立,国号为凉,史称后凉。

这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十个国。



在这五个割据政权中,后秦、西秦、后凉的实力都偏弱。因此接下来的几年,重头戏在北魏和后燕之间展开。

386~393年期间,慕容垂大杀四方,先后击败北伐的东晋北府兵,灭翟魏(由内迁的丁零人建立,不在十六国之列),灭西燕(由慕容垂的侄子建立),一统河东。后燕的国势也一度达到顶峰。

但接下来,后燕还是栽跟头了。

395年,慕容垂儿子慕容宝领兵北伐,征讨北魏。结果惨败。慕容垂精心打造的十万精锐,被新生代战神拓跋珪打得全军覆没。

听闻惨败,当时年逾七旬,年迈的慕容垂为了给慕容宝树立威信,抱病上出征,但还没找到拓跋珪,他就病死了。

慕容垂这一死,回天无力的废材慕容宝所能做的,就是慢慢等死。

397年,吕光也死了。他死前,河西鲜卑族领袖秃发乌孤造反,建立了一个新政权,国号也是凉,史称南凉。

这是五胡十六国的第十一国。

吕光和慕容垂一样,也是抱病讨伐,但也是没找到敌人就病死了。

他死后,后凉也凉凉了,又进一步分裂。

397年,汉人段业造反,建立北凉。(后王位被鲜卑人沮渠蒙逊篡夺)

这是五胡十六国的第十二国。

凉州本来就不大,人口本就不多。现在居然分裂成了三个政权,真是有够可笑的。

398年,拓跋珪与慕容宝的较量决出胜负。

后燕在北魏的凌厉攻势下,连失重镇,丢失半壁江山。

搞笑的是,在亡国危机面前,后燕高层不思进取,反而像前燕一样,搞起了内讧。

慕容宝的叔叔慕容德带着族人出走,在山东青州称帝,史称南燕。

这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十三个国。


是不是感觉很乱?还有更乱的。

400年,后秦灭西秦。

同年,地盘本就不大的北凉居然分裂了。

一个叫李暠的汉人自立为王(李暠据说是飞将军李广的十六世孙。李渊建唐后,追认李暠为先祖),建立政权,国号也是凉,史称西凉。

这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十四个国。

405年,东晋内乱,四川独立。不过这个谯蜀政权不在十六国之列。

406年,后秦在灭掉后凉后,也分裂了。

一个叫刘勃勃的匈奴人在陕北榆林称王,国号大夏,史称胡夏。

这是五胡十六国的第十五个国。

刘勃勃后来改名,叫作赫连勃勃。

407年,地盘已经龟缩到辽东一隅之地的后燕发生政变,鲜卑人冯跋拥立慕容宝养子,高句丽人高云(慕容云)为帝,定都龙城,仍沿用燕国号,史称北燕。

这是五胡十六国的第十六国。

409年,在被灭国九年后,西秦又复国。

说到这里,十六国就全部出场了。从八王之乱到现在,中国北方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尽一百一十多年,堪称是一年一小仗,三年一大仗,尸骨暴于野,千里无鸡犬。

算上东晋,此时矗立在中原的政权,竟然有十几个之多。



然而,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了这么多年,也该到合的时候了。

409年,南燕皇帝慕容超掠夺东晋,东晋大将刘裕上疏北伐。

随后,晋军千里长驱,过大岘山,与后燕军在临朐决战。并一战灭掉后燕。

413年,刘裕西征,灭了谯蜀。

414年,复国后的西秦灭南凉。

417年,刘裕兵分两路,攻打后秦。

名将王镇恶、檀道济横扫中原,兵临潼关。

刘裕亲自带队,遭到北魏截击。为了打消北魏趁火打劫念头,刘裕让朱超石率领三千精锐摆出却月阵,大败魏军。

北魏军见刘裕不好惹,立即撤退。

没有后顾之忧,晋军急速西进,破潼关,破长安,亡后秦。东晋疆域达到顶峰。



之后,刘裕本欲继续北伐,却因为政治盟友刘穆之去世而被迫返回。

两年后,刘裕凭借战功称帝,建立刘宋。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但是,十六国的历史并没有立即结束。

421年,西凉内乱,北凉见机,发动猛攻,一举消灭了西凉。

422年,刘裕去世,刘义隆继位,之后,刘宋王朝虽然与北魏多次展开激战,但是势均力敌,谁也奈何不了谁。

为积蓄力量,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决定先收拾完柔然以及北凉、西秦、胡夏和北燕后,再调过头来解决刘宋王朝。

但拓跋焘并没有立即动手,他在等机会。

431年,这个机会来了。

这一年,北凉消灭西凉后,乘胜追击,猛攻西秦。双方打得难分胜负。

当它们较劲时,胡夏趁机出兵灭掉西秦。

不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胡夏军偷袭西秦时,北魏也偷袭了胡夏。

同样是在431年,胡夏被北魏吞并。

之后,北魏左右开弓。

436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

自此,北方统一。历史也正式进入南北朝。



相比于五胡十六国时代,五代十国的混乱程度相对轻一点。

因为最乱的藩镇割据,在唐末已经结束了。

五代十国,大致就类似于官渡之战后的汉末三国史。虽然也挺乱的,但有主线。

所谓主线,就是五代。

可以说,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政权的建立和灭亡,大多都与五代有关系。

唐末,皇帝昏庸,奸臣弄权,搞得老百姓怨声载道。于是,这便引出了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后,声势浩大,朝廷镇不住。无奈之下,皇帝只好征召沙陀族领袖李克用带领沙陀族入关参战。

还别说,李克用还真的是能打。三下五除二的就灭了黄巢。

但是,有本事的人,脾气也大。李克用就是如此。

他这个人很嚣张,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

888年,当时的皇帝唐昭宗很反感李克用的嚣张跋扈,同时又反感一个叫田令孜的宦官在四川搞割据。

于是他便一咬牙,组建了一支兵力约10万人的中央军,讨伐田令孜。

同时他又下令割据河南的军阀朱温(起义军出身,后归顺唐朝)出兵攻打李克用。

朱温也早就看李克用不爽,便欣然领旨。

这一战,西线比较顺利。唐军很快就包围了成都。相比较而言,东线的战事就打得比较艰难了,朱温与李克用僵持不下。

朱温打着打着,觉得没戏,就不打了。又跑到山东抢地盘去了。

890年,眼看东线要崩,为保长安,唐昭宗下令,停止西线战役,调遣西线的10万大军援救东线。

然而,谁也没想到。西线的10万唐军在一个叫王建的将领的率领下,也造反了。

王建赶走了朝廷派来的监军,随后又派兵驻守各隘口,切断了四川与唐廷联系。

自此,四川就成了王建的私人地盘。

四川的中央军回不来,结果,昭宗皇帝就被李克用吊打了。

不过李克用也没高兴多久。他的部将,镇守河北的刘仁恭在契丹支持下,自立为王,割据河北(李克用割据山西河北),导致李克用的实力大损。

在这种阴差阳错之下。朱温居然意外得捡了大便宜。

900年左右,朱温完成逆袭,占领了现在的河南、山东和陕西,以三省之力盖过了李克用的一个省(山西)。

李克用对此很气愤,但又拿朱温无可奈何。



为了对付朱温,李克用决心效忠唐朝,联合各路看朱温不顺眼的实力派一起反朱温,重新振作唐朝。

其实,李克用并不反唐。他只是嚣张,喜欢跟人较劲。哪怕这人是皇帝,他也要较劲。

但让他反唐,推翻唐朝,他做不到。

不过,李克用的联盟,最终还是失败了。他无法阻止朱温对唐廷的蚕食。

907年,朱温大权在握,决定不装了。

做什么曹操?要做就做曹丕,自己称帝!

于是他便干掉了皇帝,灭亡唐朝,建立了后梁政权。

后梁便是五代的第一代。

听说朱温称帝,割据四川的王建也不装了。

同一年,他也建国,史称前蜀。

前蜀便是十国的第一个国。

同样也是这一年,割据江淮淮南节度使杨渥表示朱温是奸臣,他控制的江南地区不承认后梁的合法性,仍然沿用唐朝的年号,这等于江淮也事实上独立了。

随后,杨渥称王,政权史称南吴。

这便是十国的第二个国。

同样还是这一年,割据湖南十多年的潭州刺史马殷和割据浙江的镇海节度使钱镠,分别被朱温封为楚王和吴越王。

由于朱温对湖南、浙江并没有控制力。

因而马楚和吴越政权,都事实上建立。

这便是十国的第三个和第四个国。



908年,李克用病死。他直到闭眼都没能报朱温、刘仁恭、契丹对他的三箭之仇。

所以死前,他就给儿子李存勖留了三支箭。

一支代表朱温,一支代表刘仁恭,一支代表契丹。

李存勖接过箭,痛哭不已,埋葬了父亲,从此化身为复仇达人。

同样是908年,割据江南的杨渥被自己的手下张颢杀了。

后来,一个叫徐温的大臣又把张颢杀了。

于是南吴的大权,便掌握在徐温手中。

909年,割据福建的福建观察使王审知被朱温封为闽王,福建事实上独立建国。这个政权史称闽国。

这便是十国的第五国。

把目光再投在北方。

李存勖继位后,与朱温开战。但他发现朱温实力强,血槽厚,不好对付。于是,他就决定先收拾二五仔刘仁恭。

912年,李存勖北伐征讨刘仁恭。

朱温领兵五十万(号称)救援。结果,被李存勖打得惨败,逃回开封。

回去后,他大发脾气,其子朱友珪担心老爸拿自己撒气,就先下手为强,弄死了朱温。

朱温一死,后梁大乱,无力再顾及刘仁恭的死活。李存勖趁机灭了刘仁恭。

后来,刘仁恭和他的儿子刘守光,均被李存勖下令处死,以祭奠李克用亡灵。

兼并河北后,李存勖实力大增。随即就开始了对后梁的征伐。

在这期间,割据两广的刘䶮放弃了后梁赐予的封号,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

这便是十国的第六个国。

923年,李存勖与后梁的大战分出胜负。

他灭掉后梁后,于洛阳登基称帝,改国号晋为唐,史称后唐。

这便是五代的第二代。

称帝的同一年,李存勖又顺手了灭了前蜀。

一时之间,天下被他统一了一半。



但很可惜,李存勖就像黄巢一样,称帝之后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开始混日子。

926年,由于李存勖治国无方,各地驻军纷纷造反。他在平乱时,被暗箭射死了。

随后,李克用养子李嗣源登基。

由于李嗣源的性格偏保守,因此,后唐在他在位时期,弄丢了荆南和四川。

趁着后唐内乱之际,割据湖北中部,原后梁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建国,史称荆南。

这便是十国的第七个国。

割据四川的孟知祥也建国,史称后蜀。

这便是十国的第八个国。

如果,李嗣源性格激进一点,也就是跟李存勖类似。可能根本都不会有荆南和后蜀。

荆南和后蜀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是李嗣源不作为的结果。

933年,李嗣源病死。他死后,其生前最中意的继承人,宋王李从厚继位。

李从厚这个人,资质一般,但他的疑心病却很重,总觉得有刁民要害他。于是他便每天没事就琢磨怎么加强统治,强化手中权力。

经过一段时间折腾后,他的哥哥李从珂联合著名卖国贼石敬塘造反,把他推翻了。

然后,李从珂自己做了皇帝。

但李从珂跟李从厚一样,登基后,也是整天疑神疑鬼,觉得有人要害他。他觉得石敬塘能助他造反,肯定也能造自己的反,所以他就想方设法的排挤石敬瑭。

最后,他把石敬塘逼毛了,投靠了契丹。

936年,石敬瑭以割让幽云十六州,加上甘愿做“儿皇帝”为条件,求得契丹的援助。

随即,契丹军长驱直入,灭掉后唐。石敬瑭在契丹人的支持下继位,定都开封,改国号为晋,史称后晋。

这便是五代的第三代。

就在后唐、后晋政权更迭之际,南方发生了两场政治动荡事件。

一是937年,南吴权臣徐温的养子李昪发动政变,强迫吴主禅位,改国号为齐。后来又改为唐。史称南唐。

这便是十国的第九个国。

二是939年,割据越南北部的静海节度使吴权宣布放弃北方政权授予他的节度使职务和爵位,自立为王。

越南自此从中国独立了出去。



942年,一直对契丹和地方节度使卑躬屈膝的憋屈皇帝石敬瑭病死。

他死后,由于他的亲生儿子都还太小,于是后晋的一帮节度使们就拥立了他的侄子石重贵为新皇帝。

石重贵这个人,很爷们,登基之后就质问拥立他的大臣:给契丹当儿皇帝,你们不觉得太丢人吗?

大臣们感觉莫名其妙。当儿皇帝的人,是你和你大伯,跟我们又没关系。

但是,大臣们又不能不搭理石重贵。于是大家都纷纷开骂,大骂契丹。支持石重贵与契丹翻脸。

石重贵见众人支持自己,以为得到了群臣的支持。于是,他果断停止了对契丹的朝贡。

对此,契丹方面是一头雾水,连忙派使臣过来质问:你想干什么?

石重贵当即表示,你哔哔什么?你要是有意见就打过来啊!

于是,后晋就跟契丹翻脸了。双方开打。

头两仗,石重贵打得不错。但最后一战,石重贵阴沟里翻船了。

怎么翻船的呢?

是这样的。后晋政权其实是个散摊子。皇帝与节度使,中央与地方,其实没有很强的自上而下关系。节度使在地方都是土皇帝,根本没几个人搭理中央和皇帝。

正是因此,当一些大臣不想再打了,充当带路党,引导契丹军冲破晋军防线后,石重贵便莫名其妙得沦为了阶下囚。

后来,他被押到漠北囚禁,饱受羞辱,直到北宋年间才病死。

契丹大汗耶律德光打败石重贵后,嘚瑟得不得了。他在开封继位,正式称皇帝。

然而,他一个人草原人,哪里能适应南方的气候?因而,他登基不久就病死了。

皇帝死了,契丹大臣们只好撤退,赶紧回去拥立新皇帝,当新天子的宠臣。

至于中原,不管了,谁爱当中原皇帝,谁就去当吧。



见此良机,割据太原的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赶紧带兵冲进了开封城。

为稳住局面,刘知远先是宣布契丹人先前委任的大小傀儡官员在他这里依然有效,然后他又宣布自己是刘邦后裔。因此他建立的政权,国号就是汉。史称后汉。

这便是五代的第四代。

其实,刘知远不姓刘,他是沙坨族。刘姓是他后来自己偷摸改的。但这不重要。他自己往脸上贴金,谁拦得住?

在后晋、后汉更迭之际,南方也在开战。

945年,趁着闽国打内战之际,南唐中主李璟出兵灭了闽国。

不得不说,五代十国时期,十国君主中,李璟的命最好。他在位时,南唐的地盘在南方政权中,最大。人口也最多。

他在位的前期,北方也在混战,都没时间搭理他。

如果李璟有点本事,他还真有机会统一江南,搞出一个南北朝局面。

但是,他的水平实在不行。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不会用人。

比如由于用人不当,南唐军并没有在福建站稳脚跟。以致闽国的残余势力夺回闽东,保留国号。吴越国此时也来分蛋糕,占领闽北地区。最终,南唐是废了半天劲,只是占了最贫瘠的闽西地区。

948年,刚当皇帝才几个月的刘知远病死。

他死前,给儿子刘承祐写下了一份要诛杀的功臣名单,吩咐刘承祐继位后,把这些名单上的人全杀了。

刘承祐继位后,照着老爸的意思做了。但是他下手不利落。他杀了大部分人,但却让当时最有实力,担任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的郭威逃过一劫。

结果,等郭威反应过来,起兵靖难,一个反杀就干掉了刘承祐。

郭威搞死刘承祐后,鼓捣了几个月,然后自己做了皇帝。

他在做皇帝的同时,还搞死了一个叫刘赟的小孩子。(本来郭威和群臣是准备拥立刘赟为皇帝的)

结果刘赟的老爸刘崇不干了,大骂郭威混账王八蛋。

愤慨之余,刘崇在太原一带建立新政权,仍然沿用后汉的国号,史称北汉。

这便是十国的第十个国。



郭威继位后,让下面的人给他查族谱,看最远能查到哪位先贤。

下面的人为了拍马屁,便说郭威的血统可以追溯到周文王的弟弟虢叔身上。因此郭威建立的政权,国号就叫作周,史称后周。

这便是五代的第五代。

就在后汉、后周更迭之际,南唐在江南又有大动作了。

951年秋,南唐出兵灭了楚国。

但还是跟前番灭闽一样,由于用人不当,南唐军脚跟还没站稳,就被赶出了湖南。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李璟这个人,就是个坑儿子的货。

很多人都骂李煜是败家子,其实李煜接他老爸班时,家已经被李璟败的差不多了。李煜等于是继承了一套破房子。

历史发展到这里,除了后周,割据政权还有六个:后蜀、吴越、南唐、荆南、南汉和北汉。

954年,郭威病死,其养子柴荣继位。

柴荣这个人,不必多介绍,是五代时期最有水平的一位皇帝。后周在他统治下,国力蒸蒸日上。

为了一展抱负,柴荣决定拿北汉开刀,狠狠削了北汉一顿。

但在战斗中,柴荣也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央军的战斗力参差不齐。

班师回朝后,郭荣做战后总结,他先是收拾了战斗中表现很渣的几个将领,接着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禁军大练兵行动。

总体原则就是:清退掉不能打的老弱,从地方上选拔能打的精壮,组成精锐之师。

这个套路,很眼熟。其实北宋后来的禁军加厢军制度,并不是赵匡胤首创。而也是从柴荣这里学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此次大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赵匡胤被擢升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成为了禁军的高级将领。

这为他后来篡位,奠定了基础。

整军备武努力了一段时间之后,柴荣觉得练得差不多了,就决定找南唐练手,连续发动了几次战争,打的李璟叫苦连天。

李璟见打不过,只得称臣认怂,主动宣布放弃皇帝尊号。

柴荣这下心里有底了,看来朕这禁军,可以打契丹了啊!

于是他就亲自北伐,决定收复幽云十六州。



但在前线,柴荣突然旧疾复发,只收复了两个州,就不得不回京养病。

而回京的路上,柴荣觉得殿前都点检张永德的人品不可靠。然后,他就把都点检的位置交给了他自己认为人品可靠的赵匡胤。

而赵匡胤也是“不负众望”,在柴荣死后,不客气得篡了柴氏的政权。

赵匡胤登基后,由于柴荣已经帮他打好了所有铺垫。所以接下来的战斗,毫无悬念,北宋堪称是摧枯拉朽。

963年,灭荆南。顺带手,灭了割据湖南的武平节度使。

965年,灭后蜀。

970年,灭南汉。

值得一提的是。赵匡胤灭南汉后,犯了一个非常不应该的错误。那就是他没有乘胜把越南也灭了。

导致越南在其后四百多年里,一直是独立发展状态,并形成了民族国家概念。这等于是给后来的元朝、明朝埋下大坑。

再说回来。975年,北宋灭南唐。

同一年,割据福建残闽势力也向北宋归降。

在这期间,赵匡胤还多次北伐,把北汉国内搅得稀巴烂,只剩一口气。


976年,赵匡胤突然去世。

他死后,其弟赵光义继位。

赵光义继位后,知道自己缺乏能服众的政绩和军功。

刷政绩,要时间。刷军功则不用。于是他便加快了统一步伐。

978年,他先是逼吴越王归降。宋朝不费一兵一卒便兼并吴越国。

979年,他又拍板,亲征北汉,并灭之。

至此,五代十国时期彻底结束。

本文由Mer86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涨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西秦   契丹   后晋   后梁   前秦   后唐   中原   南唐   鲜卑   国号   北魏   东晋   政权   公元   皇帝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