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有哪些相声演员?你最喜欢哪位?

我喜欢听相声,但分不清这些演员是哪里人,从师跟谁?后来才浅浅的知道一点。

最早听到的是《钓鱼》,由高英培、范正钰二位合说;随后是《纠纷》,由马志明与他人合说;还有《卖猴》,《逗你玩》马三立老师的单口相声;随后便是杨少华、杨仪父子俩及他人合说的一些相声,如《我要开花》、《得奖以后》等。过后才逐步知道这些人来自天津,天津方言这么好听。

当然,侯宝林、苏文茂、马季、唐杰忠、姜昆、李文华、师胜杰、冯巩、常宝田、常贵田、赵炎、牛群、刘伟、戴志诚等人说的相声深入人心,给我留下深刻印像。如:《关公战秦琼》、《夜行记》、《戏曲与方言》、《改行》、《友谊颂》、《卖布头》、《批三国》、《白字先生》、《如此照相》、《帽子工厂》,《送别》、《坐想其成》等等优秀作品,是常听常鲜!

好的相声演员,好的相声作品,观众是不会忘记的,不管他是何处人。














不过,我们应当感谢天津,天津是曲艺之乡,戏剧码头,拥现了许多优秀文艺人才,给全国观众带来欢乐!




“为什么北京能出来马季,姜昆?北京是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演员精气神儿不一样。天津相声太守旧,不大气,天津演员面对的观众是小市民,表演内容也是小人物。”这是某位相声名家评价北京和天津相声的区别。

虽然说的多少有些道理,但作为真懂相声的听众都知道,只有天津的相声才最亲切,最地道。北京相声不管你是教育型的还是讽刺型的,哈哈一笑,就过去了。但天津的相声,才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马季的相声不错,但以他的相声功底和天津的相声演员相比,未必能占到便宜。而姜主席的能力,在一众天津相声演员面前,就只有“呵呵”的份了。

曾经和姜主席一起入选全国十大笑星的高英培先生,虽然在1979年就从天津调到北京的全总文工团,但他和范振钰先生合作的经典作品,都是典型的天津相声。因此,高范二人一直了被认为是天津的相声演员。

“二儿他妈妈,你快把大木盆拿来耶!“就凭这一句纯正的天津话,高范二人就得到了天津观众的认可。接下来,他们的《教训》和《不正之风》两段带有浓重天津色彩的讽刺作品,也都成了难以超越的经典。

苏文茂先生是文哏大师,他的台风儒雅,功底深厚。那种不懂装懂,不会装会的小人物,让苏先生塑造得极为真实、生动。而且,苏先生自带的那种穷酸和假正经,也是别人模仿不来的。

文哏作品包袱没有那么密集,但重在表演。苏先生那种拿着不是当理说的表演,本身就是吸引观众的笑点。可惜苏先生走后,再无文哏演员。那些自称得到苏先生真传的人,其实连皮毛都没有学到。

以“帅”字为特点的相声演员原本就不多,魏文亮先生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魏先生四岁就撂地表演,赢得了“小怪物”的艺名。虽然是老艺人,但魏先生的新段子,表演起来,却更为火爆。

他和孟祥光先生合作的《要条件》和《二重唱》,充分展示了自己说学逗唱无一不精的特点。魏先生在舞台上那种俏皮,搞怪的劲头,同样是一般人真学不来。

相声舞台上,以“卖”为特点的演员就更少了。这里不得不提到李伯祥先生。天津人喜欢称其为“白话蛋”,“李快嘴”。有老李在,那现场气氛想不火爆都不行。

老李先生到外地演出,周围街道转上一圈,回头就能编个贯口,上台就能使出来。这就是相声演员实打实的功力。老李先生是速度型贯口的代表,而且贯口中还能加入现挂,这样的能耐,还没见过第二位。

老李先生和少马爷马志明有交情,那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少马爷家学渊源,很多传统的段子,经过少马爷的加工,整理,使其艺术水平更符合了“经典”的地位。而少马爷创作的新段子,同样也带着浓厚的传统风格。

少马爷曾经两次参加相声大赛,但比赛采用的是电视相声的标准。传统的东西,人家根本看不上。那段名落孙山的《纠纷》,现在已经成了经典作品,你还记得当年得一等奖的,是一段叫做《笑星传奇》的相声吗?

当然,在相声大赛中,一鸣惊人的天津演员也不少。杨议和杨进明,以及和杨少华组合参加了两次相声大赛,两次夺得一等奖。那一等奖的奖杯,就像自己家的一样,想拿就去拿。

杨议是聪明人,懂得迎合大赛的要求而自我变通。但杨议的基本功同样扎实,因为天津观众眼里不揉沙子。他们知道谁是好角儿,谁是棒槌。杨议的聪明还体现在及时掉头,相声不挣钱,他就拍电视剧。他的《杨光》系列,至少火遍了环渤海地区,要不然也不可能连拍10部。

杨光的父亲杨少华老先生,和赵伟洲先生的搭档,是百年不孕不育的绝配。这种很不符合主旋律要求的相声演员,只能在天津才有出头之日。二位先生一个是蔫坏撒狗血,一个狗里狗气,他们在台上一站,本身就是个包袱。

两个占“怪”字的演员搭配,在相声界是空前的,估计也是绝后的。可惜的是,最终二位还是各奔东西,选择了散伙。他们合作的,与众不同的《八扇屏》也成了绝唱。

田立禾先生就是相声界的虚竹,相声界的顶尖人物把平生所学传给了一个后辈,而田立禾自己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怎么看也不像是个相声名家。

但天津卫的观众们知道,老爷子是有本事的人。田先生的段子最好是看,老爷子表演起来的眼神,动作,劲头,火候,就是那么维妙维肖。老先生有学问,自己能创作。像蜡笔小新,龟仙人之类的包袱,都是老先生拿手的。

裘英俊和于丹,一个是电视台的主持人,一个是大学讲师。两个学院派的相声演员,却都是传统相声的口风。没办法,生在天津,长在天津,传统相声基本都是从胎教就开始学的。

这二位的传统相声极为瓷实,不输于任何一位老先生。另外,创作也是他们的强项之一,他们的作品也带有更多的流行元素。难怪郭德纲曾经力邀他们入伙。如果这二位哪一天成了专业相声演员,那样好作品就会更多了。

郭德纲在北京成名的,却是从小在天津学艺。郭德纲聪明好学,得到了天津相声的精髓。但他只是天津各个名家的“集小成者”,主要是天津的相声演员实力太过强大。真正做到集大成,实在太过艰难了。但即使如此,郭德纲就已经能够独步武林。

郭德纲的相声以小人物的视角,说小人物的故事,用自嘲的手法,描述小人物的心酸,就这是典型的天津相声。而郭德纲把天津相声说过黄河,说过长江,甚至说到国外,这才是真正地抢救相声。

最后再说马三立先生,因为他是所有人都认可的泰山北斗。很多专业演员都感到,马老的相声只能听,而不能学。就是说,你的内功心法没练成,降龙十八掌就是练了也白练。

马老的单口经典《祖传秘方》和《八十一层楼》,分别是8分钟和11分钟的时长。在这两段相声中,都是只有一个包袱。而观众就是坐在那里,听马老唠叨而没有一点厌烦。

他们知道,马老肯定会在后面放一个炸雷,包袱皮越厚,炸雷越响。观众就是凭借这样的信心,坚持下来。而能把观众们死死摁在座位上的,全国只有马老一人。

天津的相声演员,有本事但却不善于宣传自己。有人说,天津相声演员撑起了中国相声的半边天。这句话极不妥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把天津相声这半边天撤掉,请看一下,相声界还能剩下些什么?




你最喜欢的天津相声演员是哪位?素有“北方曲艺之乡”的天津早已成名已久,著名相声演员到底都有谁!

马三立 (1914年10月1日-2003年2月11日),中国已故相声泰斗,相声八德之一马德禄之子。回族,甘肃省永昌县人。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天津市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亦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擅使“贯口”和文哏段子。马三立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潜心探索,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马氏相声”,是当时相声界年龄最长、辈分最高、资历最老、造诣最深的“相声泰斗”,深受社会各界及广大观众的热爱与尊敬。马氏相声雅俗共赏,在天津更是形成了“无派不宗马”的说法。

代表作品:《吃元宵》《卖挂票》《黄鹤楼》《相面》《文章会》《逗你玩》主要成就:创立“马派相声”。

马志明,男,回族,著名相声演员,国家一级演员,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长子。被喜爱他的观众们尊称为“少马爷”。1945年农历7月14日生于天津。受到家庭影响,自幼喜爱相声和戏曲。1957年考入天津戏校学武花脸。1962年调入天津市曲艺团,正式开始说相声。“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下放农村,积攒了深厚的相声功底。20世纪80年代由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代收师弟,拜已故相声前辈朱阔泉为师。马志明为人耿直,不弄虚作假,为人低调,传统艺术功底深厚,深得“马氏相声”的真髓,形成了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不喊不叫、不荤不咸的艺术风格。听众听了他的相声会回味无穷,形成了独特的马氏韵味。作品能令小儿不哭、病者笑颜。文武全才,堪称文哏大师和武哏有史以来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纠纷》《五味俱全》《学曲艺》《大保镖》等主要成就:马氏相声传人,国家一级演员。

郭德纲,男,出生于1973年1月18日,天津人,相声表演艺术家,电影、电视剧演员,电视脱口秀主持人。1979年投身艺坛,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又师从相声大师侯耀文。其间又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辗转梨园多年。2012出演电影《车在囧途》。2013年蛇年第一次登上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并出演电视连续剧《大宅门1912》。2014年出演喜剧电影《大话天仙》,剧中反串赵夫人;同年又与安以轩、汪东城主演悬疑电影《秘术》。[1] 2015年郭德纲自导自演电影《我要幸福》。[2] 同年加盟《欢乐喜剧人》节目

代表作品:《我这一辈子》、《我要幸福》、《我要反三俗》、《西征梦》、《学电台》、《白事会》、《买佛龛》主要成就:创办北京德云社等。

你比较喜欢的天津相声演员是哪一位?为什么喜欢?

我最喜欢的相声演员是郭德纲,他有六点吸引了我。1.脑子快,嘴跟得上,说哪句话都不撂地上。看他的主持和平日里采访就知道,这功力,不知道谁能比得上。(其实挺想看看将来能有谁和他对着叉的)

2.吃得苦中苦。好些事迹大伙儿都知道,就不说了。

3.相声在他之前式微到几乎灭了,没人听!好多人都改行了。他的出现,挽救了相声,让相声大火了一把,众多年轻人加入相声队伍,挽救了这个行当。

4.爱较劲,非得分出个高低对错来,有仇必报。记得是04还是05年来着,空中笑林那个万海(没记错的话)在某次公开场合提及郭德纲,说听说现在有这么个人,返场都能返三十几场,可能么?谁信呐?!(大概是这意思,时间太久记不清了)当时郭德纲这名字刚刚在网络出现,一时间很多相声论坛净是他的音频(网友偷偷录的),德云社也是第一次走到公众视线中。好多人慕名而来,记得一次,人来的太多,过道都坐满了,余下的只好坐在台上。当时也确实有多次返场的情况,没办法,大伙儿太热情了,不停鼓掌不让走啊。万海说完这个话,我记得好像是当天晚上郭在台上就编排了万海了,把名字说里,爷爷孙子什么的。特逗也特解老郭的恨。后来又有姜昆、还有北京台那个台长的瓜葛。那个台长也是,和郭结了梁子没多久,挂了,郭为此还写了一幅对子,我擦,话说的那叫一个狠,好像是恶人自有天收那种,一时间被推上风口浪尖,人死为大,舆论纷纷指责,郭后来不得不删了这个微博。反正就是觉得,他做事我行我素,后果什么的不重要,先解了恨再说。原来总觉得老郭这点不好,凡事退一步多好,后来了解了一些同行对他的打压、黑手,觉得要是他性格里没这个,也就没他今天的成绩了,他是属于那种咬着牙也要往前冲那种,不管别人怎么踩股,他就有一种狠劲儿,闯过去,然后还击。

5.站出来说理。老郭其实挺不怕事的,好多人为了面子或者对方势力不出来说句公道话,他不管那个,就说。就拿侯家那官司说吧,侯耀文和前妻生的大女儿和她二大爷打官司,一打好几年。侯耀华就把持着遗产不给人家,说什么他还是有传统思想的,这些都是侯家的,女儿是要出嫁到别人家的,财产就带走了。他那意思,他生的是儿子,侯耀文的财产以后给他儿子就对了,所以现在归他拿着。啊呸,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没人站出来说话,就郭德纲站出来向着侯爽,后来那个别墅还是郭掏钱买下来,(别墅当时还有贷款呢,每个月好几万呢)这样侯爽好该还钱还钱,该和她小妹妹怎么分怎么分。最后我记得郭曾经对着镜头说过:“我师傅特别爱收藏东西,喜欢石头啊什么的,经常得了个好东西就叫我来家里看看,显摆显摆。我就问问,以前那些个田黄翡翠、手表什么的,都哪去了?!”而且交接别墅的时候,侯的徒弟把灯泡都卸走了,什么都没留,郭说恨不得连根钉子也给拆走,弄成毛坯得了。反正那会儿,相声界集体失声,就看着侯家二大爷欺负那个没了父亲的女儿,那意思是家务事不插手,郭就站出来替女孩说话还办了事了。
6.爱学习,喜爱中国传统文化。他有一屋子的书,跟小型图书馆似的。平时看他的博客,画画写字,自成一体,挺不错的,有才!还有一点,郭熟悉各个曲种,京剧、评书、落子、大鼓等,张口就来,现在几人能做到?经常票友个,扮上,唱个京剧什么的。去年,他还去上海参加了一次拍卖会,拍回来周信芳先生生前收藏的几块墨和砚台,还有扇面什么的。骨子里特传统,特中国。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我是郭德纲。”

一、我喜欢郭德纲,喜欢他从底层杀到最顶层的勇敢和坚韧。

我曾经在电视节目上听过他讲当年台子底下只有一个观众,但是还是坚持把节目表演完毕的凄惨。那个当年包场看郭德纲的观众可以为这件事情吹一辈子了。现在德云社一票难求,而且去了十有八九见不到郭德纲。我真的觉得那个观众倍儿幸福。

还看过一个省台做的综艺节目。当时郭德纲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咖,称不上“腕儿”。

那个节目是这样的:参加的选手必须在一个临街橱窗的玻璃柜里面住满多少天。在这么多天里面,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就看选手谁不能忍受。坚持到最后的才是优胜者。

郭德纲在节目里面也是下了血本的。数次看到他忍不住飙泪,眼看就坚持不下来了。

至于坚持还是没坚持到最后,我真的不忍心看了。所以结果如何,我也不清楚。只是印象中,郭德纲从那个节目之后,就再不做那个省台的内容了。是不是伤自尊了?我不肯定。

二、喜欢郭德纲,就是喜欢他的快意恩仇。

他曾经是小人物,现在约莫算是大人物。他说过,说相声这一个行当里面,他让谁红,谁就能红。

小人物自然有小人物的处事方式。难得的是他做了大人物也仍然不被身份所羁绊,能够按照自己的本心做事。

就说他那师徒大战这次撕逼,我就觉得他做得无可指摘。

他说,面子拿走、名字留下。这有什么错呢?这算睚眦必报吗?我觉得还是留着情分在里面的。即便老郭当年有万般不是,这次却做得很地道。你可以欺师灭祖,就不能我清理门户吗?

后面的事情确实还是一团乱麻。老郭肯定事前考虑过这些了,但是他还是没有投鼠忌器、优柔寡断。他就是图的一个痛快,我觉得这点我是很佩服的。

虽然有人说这有点意气用事、不计后果。但是这又何尝不能证明他是个快意恩仇的性情中人呢?

三、喜欢郭德纲,最重要的是觉得他的相声言之有物。

这一点,大家可谓是用目共睹,不需要本人再三赘述了。




天津好的相声演员太多了!大家熟悉的有泰斗马三立马志明父子,嫁到北京去的太逗郭德纲。

说几个冷门的吧,但是相声说得真好,作为80前天津人,小时候每天傍晚就是打开话匣子听几段电台的相声,哈哈一笑,然后就到电视台动画片时段,赶紧假装写作业,实际全神贯注的看动画片了。电台相声节目里最好的天津相声演员最喜欢以下几位:



1苏文茂

苏文茂(1929年2月24日-2015年5月3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相声大师常宝堃的弟子。他以“文哏”见长,文而不温,含蓄隽永,是我国相声界“文哏”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将相声“文哏”艺术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被人誉为“文哏”大师。

我觉得相声界只有他说郭德纲俗,郭德纲不敢还嘴!苏大师的相声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但是不做作,把文化真的融入了幽默之中,毫无尴尬之感!

演出的代表作品有:《文章会》、《苏批三国》、《论捧逗》、《汾河湾》等传统节目,他创作的《大办喜事》、《美名远扬》、《得寸进尺》、《废品翻身记》等段子,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2015年5月3日中午12时在天津逝世,享年86岁。

2高英培范振钰

高英培(1928年-2002年2月14日) 著名相声演员,相声表演艺术家,天津市人。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笑星之一。

范振钰(1927年-2008年11月17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1950年拜班德贵为师,相声泰斗马三立的再传弟子。四人帮”垮台后重返舞台。1979年与高英培一起调入全总文工团。代表作有《白事会》《杂学唱》等。

介俩银嗦哒钓鱼,甭提有多哏儿啦!天津银没不知道哒!

二他妈妈,快拿大木盆来诶!

3李伯祥

这张照片72岁了!这精气神!看来有希望应了郭德纲那句话,看谁活得长啦!

李大白虎蛋!李伯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活跃于20世纪90年代,常与杜国芝合作。代表作有报菜名、财迷回家、醋点灯、灯谜 、家庭纠纷、聊天等。60多年的舞台实践,他逐渐形成了“快、爆、脆、准”的艺术风格。特别是贯口活儿更见功力。

不过这人其实是北京人!只是在天津火起来的,曾经和马志明少马爷有过冲突,天津圈子里尽人皆知。

4赵津生

赵津生是天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派相声传人。“我的师承就是这样的,我师父是范振钰,师爷是班德贵,师祖是马三立。”

熟悉赵津生的相声观众都知道他有超强的模仿能力,他模仿的刘宝瑞和马三立,那简直是绝了!仿佛两位大师再生!让人印象深刻。

相声“帅”“卖”“怪”“坏”的特点都在他身上都得到了体现。在《和谁说相声》中,赵津生穿中式服装,但说的都是80后90后的话。赵津生告诉记者,开始有很多他没接触过的台词,比如“我的才能就像是卫生纸,看着挺多,但是用用就完”,很难适应,后来这句话“做了修改,变成了——我的才华就像是怀孕,时间长了,才能显现出来。我也要把这些陌生的台词领会吸收,用自己的方式表演出来喜剧效果。”

5裘英俊

裘英俊,天津人,人才呀!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虽然眼睛小点,但是倍精神!前几年天津卫视《英俊秀》节目以及天津相声广播主持人,着实在天津火了一阵子,可惜没有走出天津。

代表作品有《做人要厚道》、《做人要低调》、《八大吉祥》、《吃元宵》等。2013年9月担任天津卫视综艺娱乐脱口秀节目《英俊秀》主持人,与美女主播联袂,通过脱口秀、短剧和人物互动的形式,探讨社会热点、文化事件,反映时尚潮流的态度和思想,展现了节目幽默风趣又不失智慧与锐度的特点,将快乐和轻松传递给观众,深受观众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天津   脱口秀   相声   演员   表演艺术家   泰斗   曲艺   小人物   段子   北京   观众   传统   节目   喜欢   作品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