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三国为何对俄罗斯有很强的戒心?

从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已过去一年有余。这场战事表面上发生在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可实际上背后却是俄罗斯与北约的博弈角力。俄罗斯发起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是为了阻止北约东扩,可问题是早在2004年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这三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就已加入北约。从那时起北约成员国已与俄罗斯接壤、北约的军事力量已部署到了俄罗斯家门口。

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国实际上都已加入北约了,可俄罗斯却并没拿这三国怎么着。乌克兰虽说近年来有表现出想要加入北约的苗头,可毕竟迄今为止还是没加入啊。俄罗斯能容忍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国加入北约,可为什么乌克兰刚表现出有点苗头就挨揍了呢?俄乌冲突爆发后北约各国随即对俄罗斯展开大力度的制裁。在这一过程中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这三个北约新成员国表现得比很多老成员国更积极。

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国合称为波罗的海三国。虽说波罗的海三国和俄罗斯、乌克兰都曾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但波罗的海三国的人种、语言、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与俄罗斯、乌克兰截然不同: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都是东斯拉夫人。波罗的海三国中立陶宛和拉脱维属于印欧语系波罗的语族,而属于芬兰—乌戈尔族的爱沙尼亚民族在文化上与芬兰更接近。

三国中立陶宛曾是一个控制着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广大领土的强大王国,而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则处于被各方势力反复争夺的状态。从12世纪起普鲁士、瑞典、波兰、俄罗斯纷纷加入到对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争夺中。1721年沙俄在大北方战争中击败瑞典夺得包括如今爱沙尼亚在内的部分波罗的海沿岸地区。1795年俄国在与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后攫取了当今拉脱维亚的所有领土。

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长期被各方势力争夺,所以始终没能形成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与此不同的是立陶宛在近代以前不仅独立过,而且还一度曾是当时东欧地区最为强大的王国。1569年立陶宛和波兰为了联手对付东面的俄罗斯人、西面的普鲁士人合并成立了波兰立陶宛王国。这个王国全盛时期的领土面积一度达到过100万平方公里。这在小国林立的欧洲简直就是巨无霸一般的存在。

1795年波兰被俄、普、奥瓜分后立陶宛也被并入俄国。至此波罗的海三国已全部被俄国占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波罗的海三国又成了德国和俄国反复争夺的对象。战争引发俄国内部相继爆发二月革命、十月革命。1918年3月新生的苏俄政权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条约》:苏俄为了退出战争不得不将包括波罗的海三国在内的大片西部领土割让给德国。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后波罗的海三国开始谋求独立。

这时苏俄却想趁德国战败的时机恢复历史上俄罗斯帝国的疆域,于是苏俄撕毁了之前的条约转而调集军队侵入三国。这时波罗的海三国境内有本国军队、苏俄红军、俄国白军、德国自由军团多股力量在活动。1919年2月1日德国将军戈尔茨率领由德国人组成的“自由军团”前往爱沙尼亚击败了苏俄红军。这迫使苏俄在1920年与波罗的海三国签署和约。至此苏俄政府承认了波罗的海三国独立的既成事实。

可苏俄方面只是把这当成一种权宜之计。事实上俄国并未放弃重新占领三国的念头:俄国一直在沿着自己与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的边境修建军事用途的铁路。此后波罗的海三国成了苏联与德国之间战略缓冲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苏联为应对纳粹德国侵略扩张的风险开始构筑囊括波罗的海三国以及波兰、芬兰、罗马尼亚部分领土在内的东方战线。1939年苏联与德国达成的《互不侵犯条约》将波罗的海三国划入苏联势力范围。

1940年6月30万苏联红军进入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扶植起亲苏政权,随后三国宣布“自愿”加入苏联。这时波罗的海三国实际上就被苏联占领了,但国际社会并没对此予以承认。1941年6月22日德国人突袭苏联后不久就占领了波罗的海三国。这时波罗的海三国内部就分裂出两派势力:一派跟随苏联红军抗击德军,一派则想借德军之手实现独立。在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的德黑兰会议上谈到了波罗的海三国问题。

当时罗斯福表示:“我充分理解三个波罗的海共和国在过去属于俄国,而且在1940年又再度归并入俄国。苏联如果重新占领这些地方,我不打算为此而同苏联开仗。重要的是为了满足美国和全世界的公众舆论应当由波罗的海三国人民行使自决权。我个人坚信人民会投票加入苏联,但必须有人民意志的某种表示”。这表明美、英等国其实只需要一个应付舆论的台阶而已,但即使是这样的请求也被斯大林断然拒绝。

斯大林表示:“波罗的海三国人民有许多机会根据苏联宪法表达他们的意志”。1944年苏军再次占领波罗的海三国。这次国际社会承认了波罗的海三国归并入苏联的既成事实。波罗的海三国从此成了国际公认的苏联领土。波罗的海三国原先那些跟着德国混的人这下成了资敌,那么苏联自然要对这些人进行清洗了。从1949年开始起爱沙尼亚7500个家庭22000人、拉脱维亚1300个家庭39000人、立陶宛8500个家庭25500人被强制迁徙到西伯利亚。

苏联在将波罗的海三国本地居民迁出的同时还向当地移入大量俄罗斯族。此后波罗的海三国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存在。在战后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里波罗的海三国的经济水平一直位居前列。波罗的海在地理位置上是苏联境内距离西方世界最近的地方,加之经济相对发达、与外界交流接触较多,所以当地渐渐就出现了亲西方、疏远苏联的倾向。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阵营已摇摇欲坠。

1989年3月苏东阵营中的波兰率先发生政治剧变,紧接着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东德、罗马尼亚等国发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1989年8月波罗的海三国200多万人手牵手组成一条绵延600公里的人链将三国的首都连在一起。这条人链因为其长度和历史意义被记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波罗的海三国这么搞可不是什么行为艺术,也不是为了创造一项世界纪录,而是在表达脱离苏联的愿望。

当时波罗的海三国的总人口一共才600万人。这其中还包括二战后迁入的俄族居民,而这些俄族居民显然是不会参加这种活动的。如果再排除不能出门的老人、小孩以及其他行动不便之人可以说三国能出动的人几乎都参与了这次活动。由此可见当地人脱离苏联的意愿已有多强烈。1990年3月11日波罗的海三国中的立陶宛率先宣布脱离苏联独立,但苏联中央政府拒不承认立陶宛独立。

1991年8月20日爱沙尼亚宣布独立。1991年8月22日拉脱维亚宣布独立。到了这年9月份苏联正式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联合国随即也宣布接纳三国成为会员国。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这三个苏联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这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由此可见波罗的海三国早在苏联正式解体以前就已独立。

苏联解体后其他加盟共和国都加入独联体,但在苏联解体前就已独立的波罗的海三国就没加入独联体。波罗的海三国在苏联正式解体以前就已是联合国会员了。历史上三国曾被沙俄、苏联统治的经历使其对俄罗斯怀有强烈的戒心,加之三国境内还生活有一定数量的俄罗斯族,所以三国也担心俄罗斯会打着保护俄族居民的旗号渗透颠覆自己。因此三国自从独立以来就始终积极向西方向北约靠拢。

2004年波罗的海三国终于实现了加入北约的夙愿。站在波罗的海三国立场上看这使其在面对俄罗斯时得到安全保障,但站在俄罗斯的立场看意味着北约的势力已扩张到家门口。当时还处于第一个任期的普京还没坐稳位置。当时普京面临着诸多棘手的问题:叶利钦时代休克疗法失败造成的社会经济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国内强大的寡头势力与外国资本勾结把持经济命脉进而干预政治,车臣地区的分裂势力威胁着俄罗斯国家的统一......

当时普京正集中精力解决国内经济问题、寡头问题、车臣问题,所以在外交上并不愿与西方国家对立。那时俄罗斯自己都还一度打算加入北约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默认了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的既成事实。可时过境迁以后俄罗斯开始后悔当初的决定了。默认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并没改善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反而使北约的军事力量直接部署到了俄罗斯家门口。

随着普京逐一解决了国内问题使俄罗斯可以腾出手来应对北约东扩了。这时俄罗斯原来对西方还抱有的一些幻想也被打破了。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自然不能容忍乌克兰再走波罗的海三国那种老路。乌克兰的领土面积、人口数量超过了波罗的海三国之和。继承了苏联重工业基础的乌克兰在战略分量上超过了波罗的海三国,更何况乌克兰境内的基辅还是罗斯民族的发源地。这些都决定了俄罗斯难以容忍乌克兰倒向北约阵营。




波罗的海三国就在俄罗斯的旁边,这一次的俄乌冲突中:这三个国家那是最“反俄”的,同时也是最支持乌克兰的。当然了,波兰也是这一次最积极的“反俄”国家之一。

波罗的海这三个国家现在是欧洲范围内,乌克兰最坚定的支持者。这里面当然有现实的考虑:这一次是乌克兰、下一次会不会是他们呢?不过这里面也蕴含着: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人的历史恩怨和情仇。

波罗的海三国,分别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这3个国家其实土地面积并不大,加起来不过17.4平方公里,比咱们的广东省还要小一点。这三个国家如今都是北约成员国,其实加入北约的根本目的还是要防着俄罗斯而已。

我们来带大家简单地看一下:波罗的海三国与俄国人在历史上的巨大恩怨。总体上感觉:恩估计基本没有,主要就剩下怨和恨了。

太遥远的历史我就不写了,估计大家也不太爱看。我们还是从:波罗的海三国被沙俄吞并说起吧!

1721年欧洲的大北方战争结束后,北欧强国瑞典盛极而衰,作为战胜国的沙俄则获得了瑞典在波罗的海周边的领地,成为东欧最强大的国家。

这样一来,波罗的海三国也就成为了沙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既然被沙俄给占领了,那么也就只有接受接下来的悲惨命运了。沙俄统治者对新夺来的地方的治理一般没啥好办法,基本都是老办法——只要地、不要人。

沙俄开始把国内大量的俄罗斯族人给迁移到了波罗的海三国,然后把以前的原著名大量的送走——一般都送往西伯利亚或者直接给消灭掉。

这样的故事曾经发生在很多地方,例如:克里米亚地区、以及原本属于大清朝的一些地区。

虽然波罗的海三国的原居民经历了不屈不挠的反抗和斗争,可是没办法——胳膊拗不过大腿,日子也就这样了。这就是波罗的海三国跟俄国人的第一次矛盾——民族矛盾。

1914年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沙俄也光荣地参战了。可是最终的结果是:一战让沙俄帝国彻底地歇菜了,沙俄内部先后发生了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按照历史书的讲法: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十月革命才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伟大革命——列宁领导的。

当时新诞生的苏俄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退出这一战,然后保住自己的革命果实。

1918年3月3日,为捍卫革命胜利的果实,苏俄与德国签订了极其屈辱的《布列斯特和约》。这个条约的内容有点惊悚,大家有时间可以去查一查。

苏俄在承受了巨额赔款的同时,不得不承认芬兰、波罗的海三国以及波兰等属地的独立。这样一来,波罗的海三国终于再一次脱离了俄国人的统治了,成为了独立的国家了。

后面的岁月里面,波罗的海三国算是彻底地倒了大霉了?

二战之前,发生了一系列的大事情,对于波罗的海三国来说最大的事情就是:1939年8月23日,苏德之间签订了一个让全世界都极度震惊的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按照这个条约的规定:波罗的海三国、波兰的一部分以及芬兰都属于苏联的“影响范围”。苏联入侵波罗的海三国、入侵波兰以及后来的苏芬战争都是按照这个条约执行的。

1940年6月14日,苏联向波罗的海三国发出最后通牒,指责三国违反与苏联签署的互助条约,要求三国立刻改组并允许苏联驻军。

没办法,要是有人跟苏联人讲道理、要是问苏联为什么要占领你的话,你算是找对了人了。这个问题可以去问问:波兰人、芬兰人,问问苏联到底为什么要入侵他们。

1940年8月,苏联决定正式接纳“自愿”加盟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苏联人口增加了586万,领土增加了17.4万平方公里。这给波罗的海三国在二战中深重的灾难埋下了伏笔。

后来的故事对于波罗的海三国人来说就彻底无语、彻底地坠入深渊了。

1941年6月22日,德国人开始突袭苏联,不久之后——波罗的海三国就被德国人给占领了。当时波罗的海三国内部的一些亲苏的人和大部分官员就被德国人消灭了。

波罗的海三国本来就对俄国人极度不爽,于是乎,很多人就纷纷加入到了德军去跟苏联人作战了。这一点跟乌克兰很像,德国人打到乌克兰的时候,很多人那是热烈欢迎的。不过后来发现这是典型的:前门驱狼、后门就迎来了德国人这只老虎了。

可是后来的故事又反转了,苏联人在二战末期的时候又反攻回来了,又再一次的“解放”了波罗的海三国。

原先跟着德国人混的波罗的海三国的人,这一下又变成了“资敌”的了。于是乎又乎,苏联人继续进行大规模的清洗运动了。

举个例子:从1949年开始,苏联先后将爱沙尼亚7500个家庭共计22000人、拉脱维亚1300个家庭共计39000人,立陶宛8500个家庭共计25500人迁移到遥远的西伯利亚去挖土豆了。同时再一次向波罗的海三国大量迁入俄罗斯族人。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你二战的时候是波罗的海三国的人你就完了。先是被德国人清洗、然后又被苏联人清洗,这就是短短的几年时间被清洗了两次了。

往后的日子里面,波罗的海三国也就没有选择了——那就继续跟着苏联混呗!不过当时波罗的海三国混的还是不错的,GDP在苏联的十五个加盟共和国里面一直位居前列。

转眼时间来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末期,此时的苏联已经是摇摇欲坠了,波罗的海三国再一次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曙光。东欧国家里面第一个摆脱苏联控制的是波兰,历史上波兰对苏联那也是苦大仇深。

当时波罗的海三国为了表示自己脱离苏联的决心,发动了“波罗的海之路”运动。比较让人无语的是:这三国一共有200多万人走出家门,手拉手组成了一条长达600公里的“人链”,宣告了波罗的海三国摆脱苏联、脱离苏联的强烈意愿。

这里多说一句,当时波罗的海三国的总人口一共才600万人,如果刨去不能出门的老人、小孩、行动不便之人,外加上还有好多俄族人不愿意出门的等等。

这也就是说:波罗的海三国起码有一半人参加了这次运动,这也可以看出来——人家脱离苏联的愿望有多么、多么的强烈。

1990年3月,波罗的海三国之一的立陶宛率先宣布脱离苏联独立了。往后多米诺骨牌效应终于爆发了,1991年12月25日苏联彻底告别了人类。

此后的岁月里面,波罗的海三国为了防止俄罗斯对自己的渗透、影响,开始不遗余力地加入西方、加入北约了。

以上就是波罗的海三国与俄国人的历史恩怨了,你要是波罗的海三国人的话,你会怎么对待俄国人呢?我想只要不傻的话,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判断的。

最后来回答一下题主的疑问:波罗的海三国为何对俄罗斯有很强的戒心呢?我想大概有三个原因:

一是,从历史上来看的话,波罗的海三国内心深处对俄国人的恨意还是无比浓烈的;

二是,目前在波罗的海三国内部还有大量的俄族人,万一俄罗斯要借着保护俄族人的借口出兵攻占波罗的海三国咋办呢?这也是波罗的海三国积极加入北约的核心原因之一;

三是,这次俄罗斯积极地对乌克兰发动了“特别军事行动”,这让波罗的海三国产生了巨大的恐惧感和戒心了;




目前最直接的原因是三国都有数量不小的俄罗斯族,三国都担心俄罗斯重操在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东部的“故伎”,策动三国国内的俄罗斯族发动“分离主义叛乱”。举个例子,在拉脱维亚,俄罗斯族的人口比例占到40%左右,在首都里加甚至有50%,爱沙尼亚的部分地区甚至超过95%。

波罗的海三国的俄罗斯族,一部分是苏联之前就迁居而来,一部分是苏联时期(1940年以后)过来的。俄罗斯族在三国受到较多隐形的限制,如所有大学都不设俄语学位,俄罗斯族必须用当地国语言才能找到体面的工作。

自独立以来,波罗的海人口大大减少,爱沙尼亚1991年有150万人,2017年下降到130万人,拉脱维亚1991年有260万人,2017年下降到190万人;立陶宛1991年370万人,2017年急速下滑到280万人。这种人口萎缩的状况更加剧了三国面对庞大俄罗斯时的紧张和焦虑。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历史记忆。与苏联的其他加盟共和国不同的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波罗的海三国原本都是独立国家,是被苏联占领并强制“加入”的。苏联的占领引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苏德战争爆发后,波罗的海三国立即成了纳粹的“带路党”,大量三国人加入武装党卫军,并自发地屠杀了三国范围内的所有犹太人。为了报复,在二战后,苏联政府将大批波罗的海三国人被“强制移民”到西伯利亚等地还有相当部分被处决。因此,三国独立后全面进行“去苏联化”,拆除列宁和苏联红军的塑像,全面去除俄化影响等。三国青年中甚至有不少仍怀念纳粹。




波罗的海三国,分别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这3个国家其实土地面积并不大,加起来不过17.4平方公里,比咱们的广东省还要小一点。

可是波罗的海三国的地理位置,却相当重要。从名称上我们就能看得出其中的端倪。它们3个,都紧挨着波罗的海。

最关键的倒不是这事儿,关键是,他们将内陆的俄国,几乎给堵死了。俄国要想在大西洋有出海口,就必须要先在波罗的海寻找出海口。

可波罗的海三国,把这个地方给堵死了,俄国只剩下圣彼得堡这么一个出海口了。最关键的是,圣彼得堡这个出海口,位置十分尴尬。它紧挨着波罗的海的芬兰湾,芬兰湾北边是芬兰,南边是爱沙尼亚。他们俩就像两个士兵一样,把守着圣彼得堡,生怕有人从这儿跑出去。

现在你应该能明白,为啥波罗的海三国,和俄国之间,永远不会相安无事地生存下去了吧?从历史到现在,以及将来,这种事情都不可能。


一、历史上,俄国一直就把波罗的海三国,当成点心。

圣彼得堡哪儿来的呢?这事儿跟著名的俄国沙皇彼得大帝有关系。公元1721年,彼得大帝在北方战争中,击败了瑞典,因此加冕为全俄罗斯皇帝,顺便将都城迁徙到了圣彼得堡。

这事儿意义重大,主要是在击败瑞典以后,彼得大帝得到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16世纪左右,瑞典相当强悍,当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国的地盘,都属于瑞典。瑞典在波罗的海形成了一个称霸该海域的强大王国。

这事儿你还真没办法破解,人家在自己的地盘上加把锁,俄国的所有军舰,都只能呆在家里。因此要想在波罗的海寻求出海口,就必须要正面和瑞典斗一斗!

彼得大帝没有选择逃避,为了拿到波罗的海出海口,沙俄与瑞典爆发了北方战争。结果沙俄获得巨大胜利,瑞典被联军击败。


事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大部分地区,都被沙俄给抢了过来。这么一来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不就搞定了嘛!

此后200年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都处于沙俄的统治之下,直到1918年,一战结束,这两个国家才算独立。而立陶宛也长期被沙俄控制,只是后来与波兰一起自救,这才在1830年开始反抗沙俄的统治。

不管怎么说,在沙俄的努力之下,他们拿到了波罗的海出海口。而且彼得大帝为了让这里牢不可破,特地将都城迁徙到了圣彼得堡。


二、波罗的海三国,担心再次被吞并。

说实话,从历史角度来说,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实在是难能可贵。因为从战略位置上来说,波罗的海三国对俄国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如果敌人将军舰停泊在波罗的海三国中的任何一国,他们就能够打俄国军舰一个措手不及。所以说波罗的海三国,没有被俄国掌握,那么圣彼得堡的波罗的海舰队,那基本只能在自己的港口过家家了!

这就是为什么俄国过去的200多年里,会长期占着波罗的海不放的原因。沙俄消失以后,苏联时期,波罗的海三国,也是苏联的成员国。

但是它们是自愿加入苏老大的吗?当然不是!一战结束以后,它们已经获得了独立的资格。可是到了二战的时候,苏老大趁着德国忙于在西欧搞事情的机会,再次将波罗的海三国,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体会过独立的滋味以后,波罗的海三国,自然死活不肯继续被苏老大吞并了。因此在他们国内,一直爆发着此起彼伏的独立运动。

为了缓解这种矛盾,苏联想了一个绝招。他们将波罗的海三国的部分居民,流放到遥远的西伯利亚,同时向这三国迁入了大量的俄罗斯人。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留地不留人”政策吧?

1991年,伴随着苏联的解体,波罗的海三国,再次获得了独立权。这个时候它们的民众再去看俄国,心里别提多害怕了,它们最担心的,就是俄国会再次将他们兼并。


三、寻求自保,波罗的海三国的求生欲有多强?

这就很有趣了,单纯靠他们自己的力量,压根不可能抵挡强大的俄国。因此波罗的海三国,只能在国际上寻求一定的帮助。

1991年9月17日,这是一个对波罗的海三国至关重要的日子,因为它们3国,全都在这一天加入了联合国。这算是为自己上了第一道保险。

可是谁都知道,联合国的作用,其实十分有限。为了进一步保住自己来之不易的独立机会,波罗的海三国盯上了北约。

如果说联合国是“以德服人”的话,那么北约就是“以拳服人”。在波罗的海三国看来,只有加入北约,才能真正避免被俄国侵占。

2004年3月29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加入了北约。这么一来,他们便有恃无恐了,毕竟背后有一群铁拳保护着他们的利益。这下他们可舒坦了,直接导致有些小杂碎,居然连咱们天朝大国都敢叫板了。

结合目前正在发生的俄乌战争,我们就会发现,俄国是不可能随随便便让邻国加入北约的,那么为啥波罗的海三国,能顺利进入北约呢?


总结:美俄蜜月期的时候,俄国曾3次申请这事儿。

甭说波罗的海三国了,就连俄国也曾经申请过,而且多达3次!这未免也太滑稽了吧?还真是这样,自从2000年,所谓的“普大帝”上台以后,就在极力申请这事儿。

可你要知道,北约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对付你。如果连你都进来了,那谁还能成为假想敌呢?一旦失去了假想敌,那这个组织的存在就没什么意义了。老美既然想做欧洲各国的老大,就必须要保证北约这个组织能延续下去。

所以说,阻止俄国进来,就是老美为了树立自己大哥的形象而已。再说了,你们欧洲抱团取暖了,把老美摆在什么位置?

现在你能理解了吧?波罗的海三国,是小国。而且它们很担心自己会再次被俄国攻占。因此北约积极吸纳他们,就是为了与他们心目中的假想敌相抗衡而已。

而这3位,只是棋盘上的3枚棋子而已。哪天有需要了,说不定就会被当成弃子给丢了。可它们目前,似乎还真把自己当盘菜了。




【波罗的海三国为何对俄罗斯有很强的戒心?】

可以说波罗的海三国何止是对俄罗斯有很强的戒心,而是恨透了俄罗斯,无时无刻不想摆脱俄罗斯对他们的控制,仇恨俄罗斯比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现在已经摆脱了俄罗斯控制,但对于俄罗斯是时时刻刻保持警戒状态,因为俄罗斯对这三国个国家的伤害到现在都是阴影遍地。



18世纪初,俄罗斯处于极速扩张的沙俄时代,地处欧洲内陆的俄罗斯迫切希望取得一个通往当时世界的中心——西欧的出海口,与北欧强国瑞典作战多年,最终在1721年打败了瑞典军队,获得了波罗的海沿岸的出海口,自此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正式纳入俄罗斯的势力范围。

然而扩张时期的沙俄是一个只要土地不要人的国家,对于波罗的海沿岸的民族实行同化、屠杀、迁出等高压统治政策,最终到了20世纪初(1917年),十月革命,沙俄变身苏俄,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也暂时摆脱沙俄的控制,也真正成为了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



然而波罗的海三国的苦难并没有因此结束,好日子没有过了多少年,沙俄变身苏联的铁蹄再次降临,1940年,苏联在纳粹德国进攻苏联之前出兵波罗的海三国,随后就将三国吞并,变成三个苏联加盟国,这是强行加盟。随后1941年,二战全面爆发,德国突袭苏联,攻到这里,三国积极跟德国合作,共同对付侵略者苏联。

但苏联很顽强,几年后,1944年就展开大反攻纳粹德国,再次占领波罗的海三国,这下三国彻底跑不掉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苏联对于波罗的海三国惩罚很重,比沙俄时期都高压。在漫长的苏联统治时代,有6万爱沙尼亚人被苏联逮捕、杀害、流放,其中数万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和中亚当苦力。



立陶宛比爱沙尼亚更惨,苏联时期,超过30万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数万人被逮捕杀害,妇女儿童、男女老少都有,让立陶宛总体损失人口超过78万,对于现在只有287万人口的立陶宛,损失太惨重了。拉脱维亚也是如此,数万人被苏联逮捕、流放、杀害,财产被没收。正是苏联的压迫性统治也导致波罗的海三国男女比例失衡,女性多于男性,人口很难恢复,这都是苏联造的孽。

不过苏联当时把想当一部分俄罗斯人迁入波罗的海三国,真是打的好算盘,直到现在三国之中的俄罗斯人在人口总数比例都很高,有的多达四分之一。不过如波罗的海三国如此黑暗的历史,成为三国人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痛和阴影。同时也让他们恨透了俄罗斯,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很俄罗斯,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立的独联体组织,波罗的海三国根本都没有买账,连会议都没有参加。



经过多年,为了摆脱俄罗斯影响,2002年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成功加入欧盟,成为欧盟成员国,2004年,三国共同加入北约组织,经在经济军事上面已经和西方国家融为一体,也彻底摆脱俄罗斯影响,今天也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等发达),摆脱俄罗斯甚幸!甚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波罗的海   俄罗斯族   俄罗斯   沙俄   苏俄   拉脱维亚   爱沙尼亚   立陶宛   北约   俄国   乌克兰   波兰   苏联   瑞典   戒心   独立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