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过度存钱的人,现在过得怎么样?

我自己就是那种过度存钱的人,不管每个月到手的钱有多少,我每个月各类开支加在一起,林林总总都会给他控制在2000块钱以内。

剩余下来的钱,不管是300还是500,我都会转进另外一张卡里留存起来,除非有特殊事情发生,不然你卡里的钱我是一定不会去动的。

就这样,虽然我收入不高,从前上班的时候我每个月就2000块钱的工资,他每月3000块的工资。到年底我也能攒下个几千块。

后来开店,手头宽裕一点了,依旧不舍得花钱,每次到月底,刨除各类开支,我都会把剩余的钱转存起来。

现在店里生意不好,我除去看自己的店,还找了一份兼职,工资不高,每个月1500块。店里的收入基本可以维持生活正常开支,而我兼职的1000多块钱我也能存起来。

我不舍得花钱,买菜我都是下午再买。小区门口经常会有卖蔬菜的小贩摆摊,下午下班后回家,我都会去逛一圈。

有个相熟的奶奶,我和她买菜大概十多年了。每次去到她的小摊上,看到她卖剩的菜,基本都会给她打包了。有时奶奶会降价给我,有时是半卖半送,总之每次买20多块钱的菜,我能吃一个多星期。

奶奶还挺欢迎我去和她买菜的,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卖剩下的菜不多了,隔天再卖都是不成了,拿回家自己吃吧,也吃不了那么多,还好有我。每次都会去给她打扫卖剩下的菜。

关于衣服,我也偶尔会添新衣服,但是基本是需要了才买,平时的话我不逛街,更别提去逛服装店了。

就是现在兼职,每天需要穿工作服,我每天都要上班,而我也就基本穿不到自己的衣服了。所以今年过来我连买衣服的钱都省了,有工作服穿,还买什么衣服呀,工作服都穿不过来。

买鞋子都是去朋友的店铺里拿,100多200块钱一双的鞋子,一次买个三双,我能就这么换着穿个三五年!

偶尔和朋友出去聚餐,基本都是AA,如果在我工作时间,朋友要约着一起去哪里玩,我都不会去。我要上班呀,我要挣钱呀,我得攒钱呀,出去玩还得花钱,还要请假多不划算!

就如守着我自己的小店,一年365天,除了过年放假那一个来星期,店里会关门,其他的时候我基本都会守在店里。

就这样抠抠搜搜的,我过到了40岁。虽然一直以来收入都不高,但是多少手里还是有点存款的。

相比起同龄人要供孩子又要还房贷,而没有存款,每天都焦虑。我没有房贷,手里有点存款,只要每天都不闲着,有点事情做,每天都有点收入,至于收入多少对我来讲都不太重要了。

对于他们所焦虑的供孩子上大学需要多少多少钱之类的,我只想说这部分钱光有我的存款还是够了的。

疫情三年,店里生意不好,一度撑不下去,我虽然焦虑,但是该吃吃,该睡睡,毕竟手里余钱,心里一点都不慌,每个月拉扯下来,能保证开支就好,其余的就不多想了!




我爸妈是过度存款的60后,他们现在的生活超过了身边大部分同龄人。

30年前,爸妈和叔婶分家,爸妈分得4000元现金,叔婶分得一处房,从此我爸妈便开始了他们的奋斗之路。

我爸妈带着我们兄妹住在临时搭建的房子里,所以他们的第一个愿望就是攒钱建新房。

那时,我们村以种菜为生,为了多卖钱,我爸妈会去离家60里地的集市卖菜,来回推着平板车步行,经常浑身湿透,饿了就找人家讨个馒头吃,渴了讨点水喝。

我爸抽烟选最便宜的,我妈的标准就是:让我们吃饱穿暖就行,至于喜好不重要,终于在1995年,我爸妈攒够了盖房子的钱。

我爸25岁时,我爷爷偏瘫,生活处于半自理,我爸妈不仅要养育我和哥哥,还要赡养爷爷奶奶。

我和哥哥从小到大从未因为钱犯过愁,我爷爷奶奶也是我们村相对幸福的老人,即便现在还有很多农村老人冬天无法供暖,而我爷爷在25年前就用上了暖气。

我爸妈外出打工后,更是把生活节俭到极致。

租房:我爸妈外出打工20年,没有租过一间带厕所的房间,一开始,租的房子仅仅100元/月。

后来我爸妈两个人一个月能赚1万多,他们租了一间月租300元的房子,依旧不足10平方,能放两张床,一个小桌子及简单的餐具。

我曾经埋怨爸妈太抠门,为什么不租一间大房子?

我妈说:“穷人过日子就是一点一点攒出来的,我们省着花,你们将来的日子就能好过一点。” 那时的我并不能体会爸妈的良苦用心。

衣服:我必须要吐槽一下我爸的一段短袖衬衫。

这件衬衫本是别人穿过的衣服,送给我爸的当工作服,晚上洗一下,第二天接着穿,我爸整整穿了这件衬衫15年,直到一次意外刮破了,我爸才让它下岗。

20年前,爸妈舍得花300元给我买件羽绒服,但他们自己却很少买新衣服。

在我们家过年,我和哥哥的新衣服是两年一买(买的大号,第二年穿正合适),我爸妈过年几乎没有买过新衣服。

爸妈过度存钱带给我们什么?

我爸抽烟比较厉害(工作需要经常熬夜),这也是他除吃饭外的最大开销,但一般都会选劣质烟。

我妈则除了必要的生活开销,没有其他额外支出。

我爸妈租的所有房子没有置办过任何家具,就连冰箱、洗衣机都是在我的多次督促下才买的。

这样节俭的生活,我爸妈并没有感到不适,反而乐在其中。

2010年爸妈给我哥在某二线城市买房子,付了30万的首付,我们家成为亲朋好友中第一个在外买房子的。

后来,我哥创业,我爸妈又拿出来30万资金帮助他,这也让我哥比同龄人多了更多的机会。

最终经过不懈努力,我哥创业成功,靠自己的能力买了两套新房和车,而且早已经把父母的创业资金还给他们。

我结婚的时候,婆家给的彩礼,爸妈凑够20万作为陪嫁,婚礼的所有准备都由爸妈一手操办,尽量不给我留下遗憾。

如果没有爸妈当初的过度存钱,我哥哥就不会有第一笔创业资金,他的创业路就不会如此顺利;

如果没有爸妈当初的过度存钱,我可能在婆家不会有足够的底气。

过度存钱的爸妈,现在过得怎么样?

爸妈带着他们所有的存款,回到了农村老家养老,他们依旧节俭却很快乐。

我们家的房子还是原来的老房子,就连沙发也是20多年前的沙发。

我妈刚回家的时候,家里没有冰箱,她把亲戚送的海鲜之类的放在了邻居家(后来被邻居吃了。)

我哥给爸妈置办了热水器、电视、空调,我送给爸妈一台冰箱。

值得一提的是爸妈的衣橱,还是我妈结婚时的嫁妆,看样子我爸妈并不打算换掉它。

我爸抽的烟变成了中档烟,但依然不爱买衣服;我妈虽然比之前爱买衣服,但依然理性,至于吃的还是粗茶淡饭。

我爸妈觉得他们现在生活的已经非常幸福。

一屋两人,三餐四季,身体健康,儿女孝顺,内孙外孙都有,有存款无负债,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完余生,这应该就是很多人想要的生活。

对于我们一家来说:

正是我爸妈的过度存钱,让我和哥哥有资格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和工作。

是我爸妈的过度存钱,减轻了我和哥哥的压力,让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小家上。

对于农村出身的我们来说,这样的生活已经是我们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安排。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三姐又去银行存钱了。大姐说你那么辛苦赚钱,不要都存上,给自己买点东西,对自己好点。三姐想,我是这个世界上对自己最好的女人,我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我就去过什么样的生活,别人,行吗?


三姐这一生,就是一个存钱的过程。她存钱有四个阶段,当然,都跟别人或多或少有点关系。


小时候,三姐喜欢看书,去新华书店,仰头看着玻璃柜台后面的书架,2角钱的《杏花村来的小姑娘》,她买不起。1角4分的《吕小刚和他的妹妹》,她也买不起。


后来三姐学聪明了,让店员把书拿来她看看,她就倚着柜台看书,可是刚看到紧要关头,就被店员把书要回去了。


三姐回家跟父母要钱买书,被父亲教育了一顿,被母亲骂了一顿。那时候她就想,将来自己长大了,能挣钱了,自己喜欢什么书,就买回来,坐在家里幸福地看书,再也不用看店员嘲讽的目光了。



三姐后来上高中,因为离家远,中午在学校吃饭,父亲每天给三姐两角钱,那个年代,烧饼一角钱一个,两角钱能买两个烧饼。


三姐就存起来一角钱,只买一个烧饼。后来,她干脆一个烧饼也不买了,前一天晚上,她用炉子烤两个土豆,早晨上学,就把土豆放到书包里,中午吃土豆。土豆凉了回生了,不好吃,但三姐甘之如饴。


三姐是一个重视精神生活的人,她可以一天不吃饭,不能一天不看书。她用攒下的两角钱,到书亭买杂志阅读。每天能存下两角钱,她不会都买书,剩下的就存起来,不舍得像同学一样买零食。


高三的时候,同学里有几个要好的女生每晚下晚辅导,就会去外面买糖葫芦吃。当年,一元钱三个糖葫芦,几个女生吃得很开心。三姐以前也跟她们在一起玩,大家轮着买糖葫芦。


三姐后来就不跟她们一起玩了,她舍不得花钱。那时候,父亲每晚给她一元钱买碗面条吃,她不会花这一元钱,都积攒起来,要么买书看,要么存起来。


她觉得和同学一起吃喝玩乐挺好,但是,一个人享受阅读时光也很好,还有,看着自己小金库里的钱一天天地多起来,她有种莫名地兴奋和满足。这种兴奋和满足,是吃喝玩乐所无法替代的。


这是她懵懂阶段的存钱,算是她的第一阶段的存钱。


人生啊,你想做什么,只要努力去做,没有办不成的事情。三姐喜欢存钱,她就能存上钱。上班之后,三姐还脱产去大学念自考。当年她去念自考,花了1500元的学费。


但是,三姐在课堂上坐了三天,觉得这学费花得不值,她完全可以自学,于是,她到校长办公室,把学费退了回来。



三姐每天到图书馆自学,当年自考12科,每年的四月份和十月份各考试4科。一年半靠12科,三姐每一科都顺利过关,除了花考试报名费,三姐没有花学费,就拿到了自考大专的文凭。


三姐把学费都存到了存折里。那时候,三姐就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本存折。父亲过生日,三姐从存款里拿出钱来,给父亲买了一个带塑料皮的笔记本,给父亲做账本。


母亲过生日,她给母亲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生日蛋糕。平常院子外面吆喝卖零食的,她看见弟弟妹妹馋了,她就拿钱买点零食,给弟弟妹妹吃。


三姐看到自己亲人吃东西,她比自己吃都高兴。她那时候已经可以随心所欲地买书了,在亲戚里,在朋友中,她属于财富自由的人了。那时候,也是她无忧无虑的时光。


结婚,是三姐存钱的第二个阶段。


三姐后来结婚了,嫁给一个心仪的男子。当时为了爱情,她连房子都不要。是母亲硬为三姐跟婆家要房子。因为房子,内心也是积攒了矛盾的。只不过,三姐不说。她不愿意跟人要东西。


丈夫在婆家院子里盖了两间平房,三姐嫁过去之后,就跟婆家住在一个院子里。后来因为一些矛盾,有一次婆婆撵三姐搬家,说房子是她盖的。其实是丈夫盖的,只不过,也用了婆婆一些钱。


三姐想了三天,决定到外面租房子,跟丈夫搬出来。她宁可穷一点,也不愿意看别人的脸色生活。她打各种零工,工资一到手就存起来,准备买房,家里的开销由丈夫的工资支付。


三姐跟丈夫的矛盾很多是因为钱,丈夫的工资到账,就各种买买买。因为这个,两人不时地发生口角。后来,三姐发现丈夫时不时地旷工,跑到外面跟人玩牌。


三姐挑剔丈夫浪费,丈夫指责三姐太节省。三姐挑剔丈夫太懒散,不勤奋。丈夫指责三姐的就更多了。互相指责和挑剔,感情就淡了。最终分手。两人没有什么财产,也不用分什么财产,只有一个儿子。


三姐恢复单身之后,她开始过随心所欲的生活,那就是挣钱,存钱,接送儿子上学,陪伴儿子长大。母子的关系很融洽,因为她想做什么,儿子都支持,从来不会对她指责和挑剔。


这也是三姐存钱的第三个阶段。三姐就是一个普通的打工者,没有什么一技之长,爱好是看书和写作。她的生活说简单也不简单,因为她的内心是丰富的。



三姐在饭店做服务员,每天三顿饭,都在饭店里吃,这就节省了她的三餐。她每天只给儿子做饭。每个周末,她给儿子改善一次伙食。


儿子喜欢吃驴肉蒸饺,她就带着儿子去饭店,只要一盘驴肉蒸饺。她舍不得花钱买两盘蒸饺。看着儿子吃,她比自己吃都高兴。儿子给她拨出几个饺子,她吃一个,就心满意足。


存钱,和看着心爱的人快乐,就是三姐最大的快乐。三姐的工资每月一到手,就会存到银行。儿子的衣服裤子,没上学之前,都是三姐自己买布自己做,这样省钱。


三姐很少买衣服,过去的衣服一直穿,穿到松了,就剪裁下来做抹布。三姐还找各种机会打零工,给邻居家接送孩子,给学生补习功课。额外挣来的钱,除了给儿子买点零食,就是买书,剩下的大头全部存起来。


三姐有个梦想,就是存钱买房子。小家小业,没能没水,想买房子,除了靠勤奋地打工,就是靠省吃俭用地存钱。终于,三姐银行里的存款够买房子了。三姐买了一个小小的平房,20多平。但她跟儿子足够用了。


打工的那七八年,她白天打工,晚上看书。心里疯狂地想写小说。手里又存了一些钱之后,她跟儿子商量:“妈妈想辞职写小说,大概要写一年,这一年,我们可能没有肉吃,你支持我吗?”


儿子说:“妈妈想干什么,我都支持,没有肉,我们喝粥。”三姐辞职了,天天在家创作。附近邻居看到三姐不上班,在家写写画画,觉得不可思议,连三姐的母亲都觉得三姐的精神出了毛病。


之前存的钱,这回派上了用场,三姐可以无忧无虑地写作。半年后,三姐写完长篇。可投稿给谁呀?这时候,存款快用光了,三姐重新打工。


三姐一边打工,一边存钱,一边修改长篇,后来,这部长篇发表在地区内刊的杂志上。


人的一生,波澜起伏,但每一步,都要靠自己踏踏实实地走,这样走的路,一步一个台阶。每个台阶,都能把你送到距离梦想更近的地方。



三姐继续打工存钱,她想积攒一点钱,继续停工在家写作。这时候,她意外地收到第一部长篇的稿酬一千元。她欣喜若狂,立刻辞职开始创作。


这时候,三姐遇到了一个好机会,地区的一家报社招聘记者。三姐虽然没有大学文凭,年龄也过线了,但是三姐有胆量,有文学的功底,也有自信,她毛遂自荐,用自己长篇应聘成功,她从家乡来到地区,做了一名记者。


当时报社的子报被一位商人承包了,商人就外聘一些能人做编辑和记者。三姐有幸成为这里的一员。


刚到一座新的城市,三姐和儿子租住在公寓里,幸亏手里有点存款,支撑三姐度过艰难的试用期。过了试用期,工资增加了很多。每月工资到手,三姐就到银行去存钱。


三姐后来辞职了,因为她想挣更多,她想在这座城市买楼。她辞职给大江南北的杂志写稿。当然,三姐赶上了好时候,那是纸媒的黄金时代。三姐每到月底就去银行,留下一千元的生活费,全部存起来。


三姐凭借着自己的一点点文学功底,勤奋工作,把挣来的一笔笔的钱,悉数存起来,她很少买衣服,从不买奢侈品,几十元的润肤液能用上一年。


几年后,三姐在这座城市,买了楼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告别了租房时代。


三姐最快乐的生活,就是工作和存款。每个人快乐的点是不同的。有人喜欢吃喝玩乐,有人喜欢游山玩水,有人喜欢荒山静修,有人喜欢工作和存款。三姐就是后一种人。


工作是快乐的,存款更快乐。三姐现在已经退休了,依然重复着这种快乐。退休后的存款, 三姐用自己的存款给自己买了社保,她虽然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但是退休后,她也拥有了稳定的退休金。




退休后的三姐存款,是她第四个阶段的存款。按理说,退休了,也有退休金,不用工作和存款了,但是,三姐的快乐就是工作和存款呢。所以,她就继续过着我行我素的日子,继续工作和存款,继续快乐着。


三姐的儿子结婚了,三姐用自己的存款,为儿子买了婚房。看到儿子住着大房子,三姐心里舒坦。她喜欢用自己存下的钱,去帮助心爱的人。


最近几年,生意都不好,儿子的小店经营困难,恰在此时,儿媳怀孕了。生活中,所有坎坷,都是来磨炼你的,让你变得越来越坚强。


儿子也成长了,再也不懒散了,他一天打两份工,儿媳一个人守店。看到孩子们的努力,三姐很欣慰,她每月帮衬孩子们一些,鼓励孩子们渡过难关。渡过难关,就会迎来曙光。


三姐也是个孝顺的人,父亲和母亲生病住院,三姐又出钱,又出力。她也从来不攀比兄弟姐妹谁做的多,谁做得少。母亲生病,三姐和妹妹在医院陪护母亲十多天。父亲生病,三姐虽然没有去医院陪护父亲,但三姐停下工作,去老家陪护母亲。


父母家里缺什么,三姐只要知道了,就会毫不犹豫地掏钱给父母买。父母家的冰箱,是三姐买的。父母家的电视,是三姐买的。父母家的沙发,是三姐买的。父亲书架里的书,都是三姐买的。只要父亲说他喜欢看什么书,三姐就掏钱买。


三姐给亲人花钱,比给自己花钱快乐。她就是这么一个傻得可爱的人。她的快乐,就是让亲人快乐。


三姐每次存钱回来,路过花店,给自己买束花,给宠物狗买个玩具,一人一狗,悠闲地在黄昏里漫步。



写在最后:

那些过度存钱的人,生活都不错。三姐辛勤打工,努力存钱。她用自己的存款,养活了自己,养大了儿子。


三姐用存款,买了楼房,让自己拥有一个独立的房子,拥有一个家。三姐还用自己的存款,给儿子买了婚房,给儿子的生活奠定了的基础。


三姐用存款,给自己买了医保和社保。三姐用存款,孝敬父母。三姐用存款,给自己一个安稳踏实的晚年。


我是素老三,喜欢我的文章,请帮我 点赞、评论,谢谢!




其实我就属于那种过度存钱的人,每个月不管收入多少,是1万还是2万都只花2000多的生活费,剩下的全都存起来。

以前做工作室收入高的时候,每个月能挣五六万,那时候的花销每个月还是没有超过3000块钱。

剩下的钱全都存银行定期了,结婚十五六年了,一直就是这么过来的。

如果问我们现在过得怎么样,我会说我们现在过得挺好的。因为疫情工作室倒闭,失业两年多了。但是因为以前这10来年省吃俭用的,钱都存起来了。所以虽然两年没收入,但是对于现在的生活也没什么影响,我们完全可以提前退休了。

我们的这种生活方式,身边的人都无法理解的,连我妈70多了都嫌弃我们过得太节俭。

我的一件保暖内衣能穿10年,磨的都是洞了才换,前几天在网上花18元钱买了一件,这是好几年了第1次买新衣服。

我们虽然不注重穿着打扮,但是吃方面还是很不错的,鱼,肉,虾排骨水果之类的从来不会断。

我老婆一年买化妆品的钱也就几百块钱,从来不肯去理发店,都是让我去给她修头发。

周围的朋友总觉得我们这样活得太辛苦,其实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就绝不会感觉辛苦的。反而因为很多时候不在面子上花钱,更能活得轻松些。

身边有一些同行朋友跟我们收入一直以来都差不多,但是他们的日常花销就比较大手大脚了。收入好的时候他们拿着钱出国到处旅行买好车,买奢侈品。

结果到现在我们已经退休了,他们有很多还在为房贷发愁,到处找工作。

经常听到有很多人说钱是用来花的,光会节省的人没什么出息。而事实上如果在没有什么机会增加收入的前提下,那节省下来的钱,也是实实在在的钱。

收入不是想增加就能增加的,但是钱却是想节省就能省下来的。

我们年轻的时候过得确实有些辛苦,不像别人过得那么潇洒,我们甚至从来没有去过酒吧,没吃过海底捞。

但是要辛苦也只辛苦那十几年而已,更重要的是在有机会挣钱的时候,我们不花钱不出去享受,反而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上。

前几年在疫情之前,我们失业了以后就买了一辆房车,到处旅行过的很是自在。

记得最累最辛苦的那些年,我经常跟老婆说,现在我们还年轻,多努力一把,现在多辛苦一个月,就够将来一年的生活费了。

因为我很清楚,花无百日好,人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在有机会赚钱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时机。

过度存钱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前提就是不要影响正常的生活质量。我们每个月现在生活花销也不会超过三千块钱,但是我们只是不再面子上花钱,该吃的吃,该玩的玩,日常生活质量还是能够保障的。

我们的计划就是等到疫情完全结束以后,等孩子上大学了,我们就再买一辆房车,遍全国好好弥补一下年轻的时候付出的辛苦。




我家三嫂就是过度存钱的人。她本人是老师。一辈子没富过也没穷过,就是不舍得花钱。

我记得二十多年前,我们那时候过年前,基本上都会给父母织毛衣,毛裤,那时我们都是买一斤五十多的毛线打毛衣毛裤。

我清楚的记得有一年我们都回家过年,在老妈家的炕头上,每个人都在不停的忙乎着,只见三嫂用的是N年前,用纺锤纺得那种线,给她妈妈织毛裤。

你说至于嘛?一个当老师的,还比不上那不挣钱的老农民吗?特别不能理解。

妈妈曾偷偷的跟我说,去她家吃饭,如果是包饺子,别看包了不少。可是不能全煮了,只煮一盘,其它的要放冰箱里冻上,下次再吃。

妈妈说她每次只吃几个就放下筷子了。没吃饱也没了,就这点。

可笑不?又不是旧社会,好玩儿不?她家很少有花生呀,瓜子呀?这些零食。

从来没见她穿啥上档次的衣服,总是年年就那么几套,就知道攒钱。

打着送妈妈回家的幌子,两个人的车票还得妈妈掏钱,你说就有这种人,你见过吗?你肯定没见过。

更可笑的是过节给妈妈送了100块,正赶上弟妹小产,坐小月子,说还得给弟妹钱,兜里没有了。妈妈直接掏出,刚才她给的那100块,人家就用这个钱给了弟妹。你能做到吗?没人能这么做。

你看到没,这种事儿就是遍故事你都想不到这么写。

妈妈就我这么一个女儿,妈妈说多亏自己有个女儿,我能把这些事儿说给我女儿听,要不然就得烂到肚子里了。

你可别告诉你三哥哈,要不然两口子好干仗了。也不能讲给你那几个嫂子听哈,别传出瞎话可不得了。

嗯呐,老妈,我咋能那么傻呢?

现在三嫂已经走了四五年了,突发脑出血几个小时人就没了。

一辈子从牙缝里攒的10多万,10万留给了才几岁的孙女儿。恐怕孙女儿现在都不记得她奶奶长啥样了。

其它的留给了三哥,不久后就给了小老婆买衣服买金货了。

你说她攒了一辈子最后怎么样了,还不就那样呗,悲哀呗,还说啥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都会   婆家   块钱   存款   辛苦   丈夫   儿子   父亲   母亲   房子   收入   妈妈   喜欢   快乐   财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