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赵国经过胡服骑射改革,为什么还打不过秦国?

在战国时期,赵国的确进行了胡服骑射改革,以提升其军事实力和战斗力。这项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引进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射战术和装备,使赵国能够在战争中更加灵活和有力地作战。然而,尽管进行了改革,赵国仍然无法最终战胜秦国,这可以归因于以下几个原因:


1. 军事实力和资源差距:秦国在战国时期已经逐渐崛起,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统一的国家体系。相比之下,赵国的资源和实力相对较弱,无法与秦国相抗衡。即使进行了改革,赵国仍然难以填补与秦国的军事差距。


2. 内外交困:赵国在战国时期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内部政治不稳定,存在内部纷争和分裂,导致赵国难以形成强大的整体实力。同时,赵国还受到来自其他国家的外部威胁和侵略,分散了其军事力量和精力。


3. 战略失误和领导问题:赵国在与秦国的战争中也犯下了一些战略失误,如对秦军主力的进攻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无法有效地击败秦国。此外,赵国的领导层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内部争权和缺乏有效的军事指挥,这对于战争的胜败产生了影响。


综上所述,尽管赵国进行了胡服骑射改革,但其仍然无法最终战胜秦国。这与秦国的强大实力、赵国的资源和实力差距、内外交困以及战略失误和领导问题等因素有关。




#原创#

六国赏罚不够分明

而秦国独独推崇战功进爵制

以战斗中取得敌军首级的多寡

取得爵位的高低

战端一起

秦兵视对手为猎物

以虎狼之威

玩命似的杀向对方

手起刀落取得首级

随即挂在腰间

不停半步

又向对手猛扑过去

再斩获首级

再挂在腰间

对手被腰间挂着首级颠狂的秦兵吓得魂飞魄散

失去抵抗力

故,秦兵使兽性作战

六国之兵岂能抵挡

#五爱教育##凌远长著#




赵武灵王在赵国推行胡服骑射改革,使赵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此后赵国更是成为唯一可以和秦国在军事上抗衡的国家。但总体而言,秦国仍占据更大优势,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最终失去和秦国抗衡的资本。

何谓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是指战国时期,赵国国君赵武灵王发起的一场变法改革。其目的是为了国家的强大,摆脱赵国疲弱的窘境。根据《战国策》的记载,这场变法改革主要的措施为“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

  • 易胡服:所谓胡服就是当时西北戎狄之人所穿的紧身断袖的衣服。这与传统的华夏宽衣长袖截然不同。这一做法就是要让赵国的国民从上到下改穿胡人的衣服,以适应军事上的变革,方便行动和作战。

  • 改兵制:是指将传统的车战、步战为主的兵制改为胡人的骑射兵制。简言之就是从将军队改造成以骑射为主的机动兵种。当时华夏民族的军队是以车战兵和步兵为主,军队围绕战车构建,衡量一个国家的势力就是有多少战车,所谓千乘之国和万乘之国就是由此而来。而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是华夏族第一次组建成建制的骑兵。

  • 习骑射:这就是对赵军士兵的技能要求,即让赵国上下学习胡人的骑射作战技能,以适应整体军制改成骑兵的作战需要。

通过以上三条措施,赵武灵王成功地将赵军改造成高机动性的骑兵,成为当时战国时期的天下雄兵。这三条措施是相辅相成的,服饰的改变、骑射技能的推广普及和军队的改造升级,这些措施就是让整个赵国的军队发生脱胎换骨的变革。

  • 胡汉融合:胡服骑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当时赵国国内的胡汉融合,因为赵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当时赵国国内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以邯郸为主的华夏文明区域是当时赵国的主流文化,而以代郡等地为主则是赵国国内胡人文化区域。赵武灵王敏锐的意识到胡人的作战和生活方式非常有利于提高赵军的战斗力,于是他大力推行胡人化的生活方式,这不仅仅是从服饰上与胡人贴近,将赵军改造成以骑射为主的骑兵,必然就大量使胡人加入赵军,也必然提高胡人在赵国的政治地位。而胡汉文化的融合以及胡人在赵国的地位上升又反过来促进赵军的整体战斗力提高。

  • 军力提升:刚才说了胡人的融入,为赵军带去了骑射为主的骑兵作战方式,这就大大提高了赵军的战斗力,一方面骑兵是古代最具杀伤力和冲击力的兵种,这种作战方式在冷兵器时代一直长盛不衰,可以说赵国的这次改革为他们带去了超越时代的兵种优势。

胡服骑射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在实行后不久,赵军就向老对手中山国发起进攻,接连击败以顽强善战著称的中山国,此后又向西进攻胡人,史称“辟地千里”,逼得林胡王献马求和。使赵国一跃成为可以和秦国抗衡的军事强国。

胡服骑射与商鞅变法的异同

赵国之强始于胡服骑射,而秦国之强源于商鞅变法,两国都是靠着一场著名的变法改革走上强国之路,那么两者的差别在什么地方呢?

  • 全方位变法和军事化变法的不同:显而易见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是一场涉及方方面面的全方位变法,而赵国的胡服骑射更多的是一场军事化改革。从两国变法的措施可以看出,秦国的变法不单单针对军事,有许多关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等的一系列变法措施。而赵国的胡服骑射显然针对性更强,但是局限性也更强,赵国的变法措施集中在强军方面,其他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措施则几乎没有。

  •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不同:秦国的变法由商鞅主导,商鞅不是秦国人,因此他更多的代表一种新兴地主阶层的利益。而胡服骑射的主导是赵武灵王本人,他本是赵国国君,所以他很难做到完全脱离赵国的旧贵族势力。因此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骑射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自上而下的变革,因此它的措施很难深层次的触动旧贵族的势力。而商鞅的变法不能说完全自下而上,但是至少它顺应和代表了新兴地主阶层的利益需求,因此商鞅的变法措施更激进,也更深层次的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因此他也死的很惨。

这些秦赵两国变法的不同,就导致了两者的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差异。赵国的胡服骑射因为侧重于军事化改革,因此赵国的军事力量迅速壮大,这一点比秦军的变化更大,在长平之战前,赵军并不惧怕秦军,双方互有胜负,大一些的战役甚至赵军占优。但是商鞅变法的全面性和彻底性远远高于其他各国,为秦国建立起一整套先进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而秦国凭借这些制度的推行建立起强大的综合国力优势,而这就决定了秦赵对决,秦军可以败,可以耗,而赵军却败不起,耗不起。一旦进入像长平之战这样的长期消耗战,赵军就必定失败。

结语:战略环境和综合国力的差距导致赵国最终不敌秦国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迅速成为军事秦国,此后经赵惠文王的守成治理,赵国国势仍保持上升态势,但是秦赵两国的综合国力差距依然不小。

而赵武灵王本人在立储问题上的失误导致他壮年离世,这不仅是赵武灵王本人的悲剧,也是整个赵国的悲剧。此后的历代赵王再无魄力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能做到如赵惠文王一样守成治理就不错了,这也就导致秦赵两国因为变法路线不同的差距变得更大。

而秦赵两国的地理位置和战略环境决定了赵国很难如秦国一样腾挪出二十年的时间来变法图强。赵国虽处于三晋北方,但是秦国强大之后一直致力于蚕食三晋,交好齐楚的总体战略,也即所谓“远交近攻”之策。而秦国所处的关中地区属于相对封闭和安全的环境,敌对国家除了函谷关很难攻入秦国本土,赵武灵王甚至考察过从北方攻打秦国的可能性。而赵国则时刻面对秦国的威胁,东边的齐国又时不时的扯后腿。

在外族入侵方面,秦国自打击西戎立国以来,逐步消除了西戎的威胁,到后期只有义渠这样的外族能稍有威胁,但是秦国将函谷关一封就能安心对付义渠。而赵国先后有林胡和匈奴的威胁,虽然都被赵国先后击败和驱逐,但是北方外族始终是赵国的一大威胁,导致赵国始终在北方留有一支重兵集团镇守。

综上,赵国变法之后的确很强,但是与秦国的主要差距在于变法路线不同带来的综合国力差距,加上身处四战之地,始终忙于战事,让赵国很难再有机会安心变法图强。最终综合国力的差距始终无法赶上,到长平之战后,赵国惨败国力大损,再无法抗衡秦国。




赵国胡服骑射后威震天下,但是只维持了四代的变法成果,到变法第五代就遇到了千古昏君与万中无一的巨奸。赵军虽善战,李牧虽是不出世的名将,但是遇到秦国这样强劲的对手,加上庙堂的昏庸无断,保存社稷尚且不能,谈何统一天下?

1、赵国变法情况

赵武灵王赵雍在亲自考查了秦国的变法成果后,下定决心在赵国推行变法:以军事改革为发端,发师秦以制秦为目的,以商鞅变法为蓝本,进行了一场不露声色的巨大变法。

赵国变法功成后,赵雍一战灭了嵌在赵国中间的中山国,又挥师北上与匈奴一战,拓地千里,益民百万。之后赵国又数代坚持变法,较有作为的君主有:赵武灵王赵雍、赵惠文王赵何、赵孝成王赵丹;平常之君赵悼襄王赵偃。此四代国君享国合计90年,也就是说赵国变法常态有90年之久。第五代国君赵迁则是与胡亥一样的无能之君赵迁。

赵国虽然坚持变法四代九十年,但是在赵孝成王时赵国被秦国雷霆一击,在秦赵长平之战中,赵国损失50万精锐大军,之后三年的秦赵邯郸之战中,尽管赵国惨胜,但是元气大伤。之后赵国虽然有所恢复,但是不复赵雍时代的辉煌!

2、秦国变法与赵国奸人

秦国从秦孝公商鞅变法开始,代代坚持法制,更不可思议的是秦国多有明君,名相名将代代皆有。只有秦孝文王与秦庄襄王两王是平常之君,但是他们享国日浅,且有名相辅佐,所以秦国并没有生乱,依然在商鞅的法制框架下前行。秦国六代七王变法时长152年,远比赵国变法时间长,根基深,元气足!所以长平之战后,秦国元气大伤之下,还能发动意在灭赵的邯郸之战,尽管战败而归,但是赵国也没有讨到什么便宜!

赵国在变法后第五代国君上,赵迁是一个贪图女色的淫荡国王,而郭迁则是千年难得一见的巨奸之人。此二人执掌国政,好比秦二世与赵高搭班子,以秦朝之强,尚且被二奸玩没了,何况赵国底子本来就不及秦国,更别提还有秦始皇嬴政这样的雄主有灭赵之志呢?




虽然赵国胡服骑射后,还是输给了秦国,但是,赵国输的也不是很磕碜啊,虽然长平之战被杀45万,但是也杀秦军二三十万,虽败犹荣啊!

胡服骑射,主要是一场军事改革,通过学习胡人的穿衣习惯(主要是穿裤子能骑马),使骑兵作为一个新的兵种运用到战争当中,大大加强了作战的灵活性与机动性,改变了以往战车笨拙的来回冲杀方式。在军事史上很有地位。

但是,长平之战打的还是综合国力,赵国综合国力不如秦国,所以直接造成赵国需要改变战法来与秦国决战,如果赵国能够长期驻守,一直拖下去,秦国也未必能抗住,所以,说到底还是综合国力不行。

而秦国的商鞅变法则是领域宽泛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对社会,文化,经济,军事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所以,即使长平之战秦国败了,给秦国几年时间就可以缓过来,而其它国家则不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秦国   胡人   国君   兵制   邯郸   首级   综合国力   华夏   兵种   作战   骑兵   战国时期   差距   强大   措施   财经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