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如何引起的?

中耳炎主要是由细菌以及病毒感染引起的,常继发于感冒、鼻窦炎等疾病。

在了解中耳炎的病因之前,有必要先弄清楚耳朵的生理结构。

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这三部分,各有各的功能和作用。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用来收集声音,还可以判断声音的位置;

外耳道则负责将声音传递到鼓膜,同时也是一个共鸣腔,能够使声波震动加强,引起鼓膜的振动。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和乳突。其前方通过咽鼓管,与咽腔连接;后上方经乳突窦口,通到乳突小房。

中耳通过鼓膜和听骨链的传声变压结构,实现对声波的传递,把空气中的振动能量传入内耳。

内耳则包括骨迷路和膜迷路。骨迷路分为前庭、骨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

其功能主要是听觉和平衡。

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是累及中耳的全部,或者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

中耳炎会对中耳的黏膜和听骨,造成一定的损害,导致听力下降。

由于儿童的咽鼓管比成年人短、宽、直,因此,更容易得中耳炎。中耳炎可以分为化脓性和非化脓性两大类。

非化脓性中耳炎,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性中耳炎等;

化脓性中耳炎按照病程的长短,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慢性中耳炎。另外,还有相对比较少见的特异性炎症。比如:结核性中耳炎等。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会累及到中耳粘膜、骨膜甚至骨质。而且,还容易引起颅内外并发症,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中耳炎的症状主要有:耳痛、耳鸣、长期间歇性或持续性流脓或流水、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等。

部分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

中耳炎的常见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病原体感染:

中耳炎的最常见的病因,是病原体感染,常继发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之后。

致病的病原体主要有:肺炎链球菌、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

上述病原体 ,往往经咽鼓管逆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还有一些患者,游泳时吸入不洁净的水,使病原体附着于鼻咽部。擤鼻涕时,容易将病原体挤入鼓室中,引起感染。

外伤等原因,造成鼓膜破裂或外耳道黏膜破损,可以导致外耳道感染。炎症向中耳蔓延,继发中耳炎。

2、咽鼓管功能障碍:

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疾病,主要有慢性鼻窦炎和腺样体肥大。

慢性鼻窦炎,可以使鼻咽部分泌物堆积,引起咽鼓管咽口的堵塞、狭窄,进而影响到中耳引流,出现感染。

患有腺样体肥大时,肥大的腺样体,可能会直接堵塞咽鼓管、咽口,影响分泌物引流,引发感染。

3、婴儿哺乳位置不当:

婴儿的咽鼓管比较短、直;而且趋于水平。躺着吮乳时,乳汁容易经过咽鼓管,返流到中耳内,引发感染。

4、其他原因:

长时间的佩戴耳机,听高分贝的音乐;过度吸烟,刺激鼻窦、咽部;耳道异物,过多的耳垢堆积;耳道自洁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等。

如果,出现持续不缓解,甚至逐渐加重的耳痛、耳鸣、耳道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很可能是得了中耳炎。

应该及时去综合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如确诊为中耳炎,医生会根据具体类型,选择恰当的治疗措施。

因为,中耳炎有不同的类型,每个患者的患病情况、症状的严重程度都不尽相同,采取的治疗方法,自然也不同。

总体来说,中耳炎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局部、全身应用药物。如:滴耳剂、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超短波等物理治疗;针对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常需要手术治疗。

中耳炎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通常效果良好。如果延误治疗,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中耳炎的药物治疗,主要是应用抗生素消炎。用药采取口服和外用两种方式。

常用的口服抗生素有:青霉素类、头孢类等。

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生素,不能随便停药,以免出现耐药性。

除了口服抗生素,还可以把外用抗生素药物,通过外耳道滴到耳朵里,直接杀灭细菌。

常用的外用抗生素有:氧氟沙星滴耳剂、利福平滴耳剂等。

治疗中耳炎,除了全身和耳朵局部用药,还要清除上呼吸道、鼻咽部的细菌。

可以针对鼻咽部的细菌,选要用合适的滴鼻剂,来治疗炎症。

严重的中耳炎,还需要手术治疗。常做的手术主要有:

引流浓汁的手术,即鼓膜切开术。医生会在鼓膜上切一个小口,把中耳里的脓液引出来。

3-6个月后,鼓膜上的小切口,会自行愈合,一般不会影响听力。

清理完脓液、消除炎症后,可以对中耳进行修复。

比较常做的修复手术有:鼓膜修补术、听骨链重建术等。通过手术修复中耳,能使听力得到一定的恢复。

对于中耳胆脂瘤,应尽早实施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

中耳炎治好后,是可以复发的。有些患者,几乎每次上呼吸道感染,都会得中耳炎。

不过,复发的中耳炎,一般情况下,比第一次得中耳炎症状轻,对治疗的效果也比较好。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复发的频率也会逐渐减少。




人的耳道分为内耳,中耳,外耳。中耳包括了鼓室,乳突,耳咽管及鼓膜,以上部位全部过部分发生了炎症都为中耳炎。中耳炎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其中感染性最常见

常见病因

①感冒后,病菌在鼻咽部由咽鼓管咽口蔓延至中耳。由于小孩的咽鼓管短、宽、直的解剖特点,小孩比成年人更容易得中耳炎。

②擤鼻涕时方法错误,把鼻涕向后挤,当鼻涕到咽鼓管咽口向中耳蔓延。

③鼓膜破裂或外耳道黏膜破损,外耳道的感染向中耳蔓延。

④游泳时把不洁的水吸入鼻咽中,水经由咽鼓管进入中耳。

⑤长时间的佩戴耳机并且听高分贝的音乐,也会引起中耳炎。

阳聪医生为你解答普及医疗知识,喜欢点赞,关注一下,有什么想法可以留言交流。





中耳炎是耳朵鼓膜后部位的感染。虽然大孩子和成人也会患中耳炎,但3月龄~3岁的孩子是最容易患中耳炎的,因为婴幼儿的咽鼓管结构和大孩子及成人不同、婴幼儿具有普遍的感染易患性、婴幼儿更容易暴露于感染源,婴儿使用奶嘴也会更容易患中耳炎。

咽鼓管的作用是连接中耳和鼻腔,平衡耳内压力。大孩子和成人的咽鼓管较为直、宽,而且十分柔软,从鼻腔分泌到里面的分泌物容易快速引流。但婴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窄,缺乏韧性,而且更短,所以更容易把分泌物阻塞在中耳里或靠近中耳的部位,影响中耳的通气,这样分泌物中的病毒或细菌就容易繁殖,造成感染。在小婴儿,病毒和细菌可以由咽鼓管上行,引起中耳炎。

除了解剖结构因素以外,6月龄大的婴儿失去了出生前可以由胎盘从母体获得的母体抗体的保护,更易于感染。母乳中含有母体的抗体,所以母乳喂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患中耳炎的风险。

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会和越来越多的人接触,会通过接触或是吮吸手指等方式感染病毒,导致中耳炎的发生。此外,上托儿所的孩子患感冒的几率会增加,伴发的中耳炎也会增加。

使用奶嘴可能损害咽鼓管功能,并因此干扰空气到达中耳,所以会增加患中耳炎的风险。

急性中耳炎通常是由造成普通感冒的病毒引起的,也可由口鼻部细菌(比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感染引起。在病毒感染的后期常并发细菌感染。

中耳炎好了之后可能会复发,在急性感染反复发生、鼓膜受损或是胆脂瘤形成等情况下,中耳炎可能会转化为慢性中耳炎。




谢谢邀请!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做一个小的科普,也就是了解一下中耳。中耳是一个不规则空气腔,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和乳突。中耳里有很多微小结构,如听骨链,它是中耳非常重要骨组织,它是有三个非常小的骨互相连接,传导由耳膜声波。在就是韧带、血管及神经通过。中耳它不是一个密闭空气腔,中耳是与鼻咽部之间通过管道连接,这个管道就是咽鼓管。咽鼓管是一条隐蔽管道。

咽鼓管有非常重要作用,首先它是保持中耳内外压力平衡,我们的咽鼓管一般情况下是呈闭合状态的,当人们吞咽、打哈欠、打喷嚏时咽鼓管才开放,用于调节中耳腔压力与外界大气保持平衡;再就是引流作用,鼓室和咽鼓管产生的分泌物可通过咽鼓管不断向鼻咽部排出。其次防止声音作用,关闭状态下的咽鼓管能阻挡说话和呼吸的声音直接传人鼓室,所以自己很少听到自己说话及脏器发出声音。最后就是防止逆行感染的保护作用,能够阻止鼻咽部的液体、异物、细菌、病毒等感染病灶进入鼓室腔。

上面初步介绍中耳及咽鼓管关系,想必大家应该初步了解。中耳最主要就是咽鼓管功能不良及堵塞,引起中耳引流不畅,在就是通风不良,引起中耳负压,引起中耳炎症。在就是鼻咽部细菌、病毒、液体等逆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症。
由于引起咽鼓管原因比较多,简略介绍一下1.
由咽鼓管途径感染。鼻腔炎症(上呼吸道感染,通俗说法就是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逆行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引起中耳炎2.感冒时擤鼻涕方法不准确,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通过咽鼓管逆行感染。3.游泳时由于呛水,污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严禁进水及滴药,保持干燥,这些也可以引起中耳炎症。4.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所以婴幼儿才容易逆行感染,所以吃奶尽量不要平睡,以免呛奶,在就是感冒时尽快治疗,很容易逆行感染。5.在就是腺样体肥大、咽鼓管口淋巴滤泡增生及鼻咽部新生物堵塞咽鼓管引起中耳引流不畅,引起中耳炎症。6有很多本身咽鼓管功能缺失,不能排出中耳分泌物,也可以引起。也有的就是咽鼓管及中耳本身变态反应性,引起中耳炎症。




中耳炎诱发因素 :

1.耳道异物,过多的耳垢堆积;

2.季节或气候变化时引起的感冒;

3.耳道自洁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等;

4.婴儿哺乳位置不当:婴儿的咽鼓管比较短,而且趋于水平,躺着吮乳时,乳汁容易经过咽鼓管返流到中耳内,继发感染。

感冒以后容易得中耳炎,与耳朵中的一个重要结构有关系。

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鼻咽部的一个管道,它的主要功能是在吞咽的时候,将气体输送到中耳部,保持我们中耳气压的平衡。

感冒的时候,咽鼓管这个地方的炎症会造成粘膜的水肿,导致气体的运输出现障碍,久而久之,中耳就会出现负压,进而产生渗出的现象,我们管它叫做分泌性中耳炎。

如果是顽固性的反复多次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完善鼻咽部的检查,以排除鼻咽部肿瘤继发导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中耳炎   听骨   鼓室   外耳道   内耳   鼻咽   鼓膜   病原体   中耳   分泌物   炎症   鼻涕   细菌   婴儿   病毒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