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厚养薄葬这一行为?

我认为,厚养薄葬是明智之举。

人的一生,就那么短短的几十年,活得长的,也只不过百来年。换算成天数,最长的也只不过在世30000多天。死了后,就回归大自然了,除了留下一点骨灰或一座孤坟给儿孙们寄托哀思外,其余的一切都归零!因此,厚葬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会给儿女带来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人从出生至老死或者是病死,一生都在操劳,在奋斗。其目的就是千方百计的让自己活得好一点,让家人过得好一点。因此,活着的时候,善待自己,珍惜还在人间的每一天,该吃好的吃好,该穿好的穿好,才不惋来世一遭,才不会留下遗憾!纵有家财万贯,无福享受也是空。

作为儿女,孝敬父母、赡养父母是本份也是义务。儿女有没有孝心,履沒履行赡养义务,关键在父母有生之年你对他们的日常态度,而不是在父母去世时用厚葬来表示孝心,这时花再多的钱,葬礼办的再风光,也已经晚了。而且,这纯粹是劳民伤财的事。

有一句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获至宝”。如果你有兄弟姐妹几个,老人就是连接兄弟姐妹感情的桥梁。有老人在,兄弟姐妹才会常聚,感情才会越走越深。没有了老人,兄弟姐妹的心就散了,连来往的念想都少有,相聚也就别提了。如果你是独生子女,有老人在,你就有个真正的“家”。当你顺利开心的时候,那个“家”是你报喜之地,当你遇到困难,受到委屈的时候了,那个“家”是你倾诉之所。

因此,趁父母还在世时,孝敬好他们、赡养好他的,关心好他们的日常生活,让他们晚年快乐、幸福!才是对他们的最好报答!才是做儿女的本份。

我曾当过片区民警,在日常工作中曾参与调解过关于赡养老人的纠纷问题,而且不止一次。也曾见过兄弟困结、和谐相处,争着赡老人的好风尚。

有的老人,膝下儿孙满堂,但儿女为了自身利益,均把老人当作负担,谁都不愿主动承担赡养义务。儿女争的是老人的财产继承权,而不是赡养权。老大说他是大的,在弟弟们还小的时候他承担了很多家庭事务,分家时老人什么也沒给,房子是分家出来后自己苦的,不该由他赡养老人;老二说,分家时老屋他沒分得,只是随便补给他点钱,建房连零头都不够,老屋全部留给老三了,老人应由老三赡养;老三说,他最小,老屋留给他天经地义,他愿意赡养老人,但他有困难,两个老人都归他养,他养不起,提出要么是三兄弟轮着养老人,要么是两位兄长都出点赡养费;而女儿们呢!说自己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具体谁最该养老人,怎么养,她们没有发言权。

唉!兄弟之间,姊妹之间,吵去吵来、扯东扯西的,都只会站在自己的利益上考虑问题。把老人晾在一边,左右为难,只会叹气!自己过吧,年老体弱,又没有生活来源!不自己过吧,看看这群孽子,一个个都不孝顺,你推我拒的,能跟谁一起过吗?真是白养了呀!

遇上这类纠纷,调和起来非常困难。儿女个个说的似乎都有点道理,但从法律上又都站不住脚。解决民间纠纷,往往都是这样,不能随便把就把某一件纠纷问题用法律框架来套,不然会适得其反,引发更坏的结果。亲兄弟姐妹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对搏公堂的实例很多,这是整个社会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那怎么办呢?只能多跑几趟,反反复复的做工作,讲道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再冰冷的石头,也总能捂热的。

中国是“礼议之邦”,几千年的文明历史,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形象,尊老、敬老、赡养老人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农村有句俗语:“养儿防老”,这句话里的“儿”字,指的是“儿女”,不单指“儿子”,“女儿”同样具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有的人,把这句话理解偏了,认为只有儿子才具有赡养义务,这是极对错误的。

“养儿防老”的真实含意并不是老了后完全依靠儿女生活,老了后,全靠儿女养活的也并不多,而是希望自己老了后,遇上个头疼脑热的,身边有儿女端水递药;生病住院时,有儿女跑前跑后;行动不便时,有儿女搀扶出门吸点清鲜空气;卧病在床时,有儿女帮翻翻身,擦擦脸或端屎倒尿。其实,父母对儿女是不求回报的,只要儿女平安,幸福,再苦他们也高兴!

做儿女的,一定要学会感恩父母,无论父母是当官的,还是一介草民,是富翁还是穷光蛋,既不可以弦耀,也不以可谦弃。反正父母对儿女都有“恩”———养育之“恩”!而且这份“恩”是永远也报荅不完的。

儿女应该做的是:在父母有生之年,竭尽所能的把他们孝敬好、赡养好。要把他们对我们小时候的爱和呵护转化到他们的身上,让他在有生之年过得舒心、快乐,觉得没白生我们,离世时不留遗憾!这就是我对厚养的理解。

关于薄葬,我是举双手赞成的。前面我说过,人死后一切都回归大自然了。再隆重的葬礼,也不可能把逝去的人唤回来。这种所谓的“孝道”,说白了只是自我弦耀,逢场作戏,让别看着嫉妒而已。有其这样浪费,倒不如把钱省下来,做些其他有用的事。

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我国整体经济虽然有了飞速发展,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人民物质文山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我们也仅仅只是刚刚实现整体脱贫的目标,还有很多老百姓没有走出贫困,还在为吃穿发愁。国家已多次发出“丧事”从简的通知,“丧事”大操大办是一种民间漏习。既浪费土地、浪费资源, 又劳民伤财。厚养薄葬才是美德,支持永远提倡。




如何看待厚养薄葬这一行为?

答:何为“厚养薄葬”?“厚养”:是指父母在世时,子女应该认真的孝敬他们,细心的服侍他们,礼貌的对待他们;特别是当父母丧失劳动和生活能力时,更应该善待他们,充分满足其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的需要,要像当初父母珍爱自己那样去厚爱他们,赡养他们,使他们安度幸福的晚年,走完人生之途。

“薄葬”,是指一旦父母去世,就应该本着节约的精神,力行薄葬的原则来办理丧事。禁止以“孝”为名义大操大办,挥霍浪费,搞所谓的“重孝厚葬”。

“厚养薄葬”,一般指长辈健在的时候,要多多孝顺,给予他们好的生活,使他们安度幸福晚年。让老人在晚年吃好穿好,有病很好治疗,使其晚年居安美,心畅神爽,颐养天年。当他们去世后下葬的时候,就简约一点,不要大操大办。

人们常说:“雅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所谓孝心,可以是对父母长辈语气温和柔的一声问候,一个祝福,甚至一个眼神。也可以是对家人的一丝挂念。“孝”不仅是百行之首,也是百行之先,百行之本。动之天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

题主问到:“如何看待厚养薄葬这一行为”?近几年来,农村殡葬日益奢侈化,这项开支在农民收入中比较重的逐渐加大,已经成为农民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丧葬攀比愈演愈烈。有的人表示所谓“孝顺”,就大操大办,大收份子,在灵堂前演歌舞,唱大戏,折腾好几天,显示出“重孝厚葬”的行为。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如果老人活着的时候享受不到至爱亲情,老人死后,无论儿女如何大操大办丧事,老人都感觉不到的。所以我们要远离“厚葬薄养”的不良风气,使“厚养薄葬”更能起到至爱亲情的作用,让我们每一个老人都能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幸福的安享晚年,颐养天年。

“厚养薄葬”是新观念,新风尚。在新时代下,我们应该推崇这种“厚养薄葬”的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提高;我们相信一切以科学为准,知道身死万事空,人死如灯灭,不存在来世,更没有什么怪力乱神之语。很多时候,厚葬不一定是孝敬,很有可能是制造厚葬排面,是为了让身边的人看,是为了让身边的夸自己孝顺。而真正的孝顺不是通过厚葬排面而表现出来的,相信人们的眼光都能看清楚的,一个人生前是怎样对待自己的亲人的。所以我们要有新观念,对待老人要“厚养薄葬”。让“厚养薄葬”成为移风易俗的新起点,让它成为社会一种新风尚。






移风易俗,红白喜事,一切从简,厚养薄葬,这都是非常值得推崇的文明新风。

拿我家实事举例:

[微风][微风][微风]我姨家,薄养厚葬,众叛亲离

我姨脑梗12年,意识不清,视力模糊,已经12年无法做饭,吃饭靠人喂,上厕所靠人伺候,两个闺女,老大学习不得窍门,高考没考上大学,早早辍学打工。老二因为妈妈身体不行,内心自卑,由自卑生恨,立志考的远远的,找个婆家远远的,离家远远的。照顾姨的重担就落到了姨夫身上,久病床前无孝子,在这一家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老大打工这些年供妹妹读书,很少回家,没有机会给老人尽孝,28岁左右经人介绍结婚了,陆续生了两个孩子,一心扑在自己的小家上,曾经把老母亲接到自己家住了一段时间,老母亲意识不清,没白没夜骂人,嚎叫,惹得邻居怨声载道,没办法,住个三五天就回来了。自此,老大每隔十天半月去给爸妈收拾收拾,蒸点馒头之类。老二一直在外上学,靠着一口气,顺利考上了离家千公里外的研究生毕业后在外省工作,找的婆家千公里以外,她确实达成了自己的目标,离家远远的。

起初刚生病时,姨和姨夫50多岁,感情是在的,姨夫尽心尽力照顾,无论外出干活、串门,都带着姨,从来没觉得丢人,累赘。这种日子一眼望不到头,从第10年开始,一方面姨夫年龄大了,另一方面照顾时间太久,太消耗能量了,姨夫动了歪心思,不给姨吃饱饭,不给姨吃有营养的饭菜。

在生病的11个年头,姨下雨天不慎摔倒,姨夫寻思问题不大,于是把她扶到屋里,姨卧床了,自己不能翻身,结果一周左右仍不见好转,由于更换尿布不及时,股骨头部位长了褥疮,姨夫慌神了,赶忙给我舅打电话,说是姨摔倒卧床了几天,长褥疮了。

褥疮在我们那儿和癌症同等厉害程度,我舅一听,意识到肯定出了大问题,立马到姨夫家,打120跟着姨去医院,医生说肋骨、股骨头等多处骨折,必须要等褥疮好了才能手术。此时,我妈和舅他们赶到医院,才看到,时隔几个月没见,姨瘦骨嶙峋,立马质问姨夫和表姐,到底怎么回事,姨夫表姐谎话连篇,姨夫说是自己摔倒的(家人怀疑是被踹倒的),表姐说三五天前刚去(实际上得十天以上没去了),舅他们一生气,让把褥疮之类治疗好,去养老院、护理院。(这时候就能看出来,娘家人的重要性)

因为病床紧缺,单纯在医院治疗褥疮,医院不愿长时间收治,于是出院后,舅舅按着姨夫他们,把姨送到养护院,两个闺女都不出钱,也不出人伺候,10多年,姨生病,确实很影响家庭收入,姨夫一看一月3000多,肉疼,住了半年左右,跟舅他们说了一声,说我们尽力了,然后就回家伺候了。

在家的半年,除了有医护每隔几天去给换药,竟然没想过去更好的医院治疗,当然也没有花多少钱,大闺女还勉强能靠上一点,二闺女是一点都靠不上。舅舅们对俩闺女非常失望,姨最后的时光,非常惨淡,骨折的地方一直没有手术,褥疮越长越大,后背,股骨头烂了拳头那么大的洞,还有很多小洞,夏天家里苍蝇都围着转,因为有腐烂的味道,好在没有邻居之类去串门,只有家里人知道,舅和妈每次去都泪流满面,既心疼最后的时光受这么多罪,又恨孩子不争气,为之悲哀。

姨百年后,破天荒花了两万多举行的仪式,甚至和姨住院花的一般多,舅和妈她们对两个闺女失望透顶了,尽管仪式办的比较豪华,娘家人说就此划清界限,以后再有事让娘家帮忙,娘家不帮了,前段时间说是俩闺女向舅他们借钱,没一个人借给她们。这是我身边最典型的薄养厚葬。

真不如把钱用在尽孝心上,平时多往家跑跑,多伺候伺候老人。




我支持厚养薄葬这一行为。虽然有些人喜欢厚葬,但我觉得人生在世活着的时候就应懂得孝敬父母,尽❤尽力地去关照父母的需求,而不是在他们活着的时候不管不顾,等父母死去时开始大操大办。每个人来这个世界上小时候都是父母辛苦付出养大的,要孝敬就应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在他们向你求取帮助的时候应尽力而为,轻言细语地询问他们的需求,做到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服务就行。死后他们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不知道了,你再怎么大操大办都是徒劳的,只要让他早日入土为安就行了。




我是积极主张厚养薄葬的。老人在世时,对老人好一点,说话客气点,无微不至地关心关怀老人的身体和生活。生病及时送医,让老人开心快乐一些,少一些痛苦和烦恼。


人死如灯灭。老人死后花再多的钱,办再大场面的丧事,老人都是不知道的,是没意义的。所以主张老人过世后,丧葬从简,杜绝大操大办,早日入土为安。


老家农村有一家人,独子,儿媳长期与老人关系不好,动不动就乱骂老人,煮好吃的也不给老人吃。老人气不过,喝农药自杀了,却又哭哭啼啼,还请道士敲锣打鼓地做三天道场,一副大孝子的样子。邻居都知道,这些都是假的,是做给别人看的。


老岳父从去年国庆开始,就一直在床上依靠氧气续命,吃喝拉撒都在床上。三个子女给了老岳父无微不至的关怀照料,让他老人家在生命的尽头没有遗憾,于上周三早上安详地离开了我们,享年86岁。


遵从老人家的遗嘱,不披麻戴孝,丧事简办。子女只简单设了一个灵堂,让亲朋好友来祭奠。不到两天就送殡仪馆火化,然后送到公墓安葬。


厚养薄葬真的值得提倡,古语“祭而丰不如养之厚”在今天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重孝   大操大办   褥疮   姨夫   丧事   孝心   闺女   娘家   晚年   儿女   义务   家人   老人   父母   幸福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