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为什么叫韶关?

韶关是广东省中部的一个城市,其得名于韶山和关城两大地理特征。下面将从历史、地理和民俗三方面探究韶关名字的来由。


一、历史


据历史记载,韶关在唐朝时期称为涟水,宋朝时期改名为南雄县,元朝时改名为南雄州,明朝时期政府设立了南雄府,清朝时期则改为韶州府。而在民国时期,韶州更名为韶关,成为该市的现名。


二、地理


韶关市地处广东省中部,北倚连山,南靠南粤几何,是闽粤赣交界处的重要口岸之一。在韶关市内,有两个地理特征为其命名:韶山和关城。


韶山位于韶关市北部,是一个以毛泽东为主要纪念对象的名胜古迹,毛泽东曾在韶山发动了农民运动,后又在韶山创建了红军第一师,并在此制定军事行动计划。由于韶山在当地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因此韶关市得名也与韶山有关。


关城位于韶关市区,曾是明代南雄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关城因其地势险要,曾是重要的关隘,历经多次战乱和修缮,成为一座规模较大的古城遗址。因此,韶关市命名也与关城有关。


三、民俗


除了历史和地理原因外,韶关市的名字还与当地的民俗有关。据传说,韶关市的名字源自于当地的一种古老习俗,即用韶乐声相互问候并称赞对方。韶乐音乐起源于周朝,至唐宋时期发展成为宫廷宴会和祭祀活动的音乐,后来逐渐流传到民间。在韶关市,人们常常以韶乐声相互问候,并赞美对方的善良和美德。因此,人们将这种民俗习惯与当地的地理与历史特征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了韶关这个城市的名字。


总之,韶关市的名字是由历史、地理和民俗等多种因素构成的。




韶关原名韶州,取自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因城东北的韶石山(霞风景区的一部分)之故,取“韶”字为地名。明代嘉靖二十六年(1574年),韶州城武江河边开设税关。清代康熙九年(1670年)又将南雄的太平关迁移至浈江河畔,后又在北门外增设税关,南来北往的人都称之为“过关”,韶关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韶关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秦始皇平定两后广,在今广东境内设置南海郡。韶关属南海郡管辖。三国末年,吴主孙皓于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始析桂阳郡南部地区置始兴郡,治所在曲江(今韶关市区),是为韶关立郡之始。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韶关称为韶州,但不久即废。1914年至1920年间,在省之下曾一度改道,把前清的南雄府、韶州府和连州府合并,称为南韶连道,后改称岭南道(道治在韶关)。实际辖区与今韶关市境完全相同。1975年11月韶关市升为地级市,辖曲江县。1983年地市合并称韶关市。




每座城市的名字,都有她的故事与来历,韶关这个名字,要分开两部分来解释。


因声音得名。

“韶”的来历,还要追溯到到传说中的上古舜帝时期。


近期,一档名为《中国地名大会》的文化节目热播,该节目以地名知识为载体,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引导人们发现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唤起根植于人们心中的家乡情结与热土情怀。



节目中,要选出“因声音而得名的城市”。其中,最有难度的就是韶关


“韶关”中的“韶”源于韶石山,传说中舜帝在此地奏乐时,连山上的石头都为之动容,故以奏乐地命名这种音乐,称为“韶乐”。后来,古地东衡州亦取韶石、韶乐之名,更名为“韶州”。


因地理位置得名。

而“韶州”得名“韶关”则始于明清之际,今韶关市区先后设立起水陆三个税关收税,俗称“韶关”。


早在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原设在南雄的太平桥关被移到韶州府城东门浈江边,仍称“太平桥关”或“太平关”,也有人称之为“东关”。不久,还在韶州府城北门增设一处税关,人们称之为“陆关”、“旱关”或“北关”。加上遇仙关,以及在英德县(属韶州府管辖)洸口(今英德市浛洸镇)所设的浛洸(税)厂,韶州府已管辖有4个纳税关口,成为清代广东仅次于广州的两大税关之一。

过去浈、武两江都是以浮桥设关,用铁索横穿江面串连木船而成浮桥,交税完毕后开桥放行。据说人们将经过韶州称为“过关”,经众口相传,久而久之,大家以税关的称谓“韶关”取代了“韶州”。
1943年,广东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韶关市,韶关这个地名从此得到官方确认,一直沿用至今。





韶关原来并不是叫韶关的,韶关原来叫韶州。下面,我就为你详细介绍一下韶关的历史。



韶关,广东省地级市,古称韶州,因韶石山得名。韶关历史悠久、古老文明,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设曲江县,属桂阳郡,治所在今韶关市区东南莲花岭下。曲江县有2100多年的城市历史。

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设始兴郡,曲江县为始兴郡治所。东晋时移治今韶关西南。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设韶州府,因州北名胜韶石山得名。



唐为韶州治。五代南汉移治今韶关市。此后元、明、清皆为韶州路、府治。

民国时期,先后设广东省南韶连绥靖区、南韶连道、岭南道、南韶连行政区、北区、西北绥靖区、第二行政督察区等。

1943~1945年,设省辖韶关市,为广东省临时省会。

1949年11月,广东省设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在曲江城区设韶关市,辖曲江县等17县市。

1950年,北江临时行政区委员会更名北江专区。



1952年,后改设粤北行政区、韶关专区、韶关地区。

1966年,曲江县移治今址马坝镇。

1975年,韶关市升格为地级市,辖曲江县。

1983年,撤销韶关地区,所属县并入韶关市。



韶关因舜帝南巡奏“韶乐”而得名,唐宋诗人韩愈、苏东坡、杨万里等都曾留下歌颂韶关山水的名诗佳作。孙中山先生曾两度率国民革命军在韶关誓师北伐。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都在韶关留下足迹。抗战期间,韶关为国民党战时省会,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也曾设在韶关,领导全省敌后抗战,是广东抗日救国的大本营。韶关有99个镇(街道)4796个自然村属革命老区。毛泽东、朱德、邓小平、彭德怀、陈毅等革命家都在韶关战斗过。



韶关素有“岭南名郡”之称,是古代中原文化和南方百越文化交汇之地。客家民系聚居地之一,保存有客家围楼300多座。[26] 韶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是连接海陆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中原文化、岭南文化以及外来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和创新发展,在历史长河中,以石峡文化为开端,形成了珠玑姓氏迁徙文化、禅宗文化、红色文化、工矿文化、客家文化、瑶族文化等具有地方特点的“韶文化”。韶文化是指韶关本土历史文化,是韶关先民在韶关地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韶关是客家人聚集区之一,境内珠玑古巷、梅关古道等都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千年历史的南雄珠玑古巷是广府人发源地。,古代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也是海外千百万华侨的祖居。





韶关历史悠久,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是客家文化的聚集地、禅宗文化的祖庭。隋开皇九年(589年),设韶州府,因州北名胜韶石山得名。唐为韶州治。此后元、明、清皆为韶州路、府治。

岁月沧桑,斗转星移。1952年,国家设韶关专区,1975年,韶关升格为地级市,属广东省辖。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入选国家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韶关   开皇   始兴   北江   南雄   石山   曲江   韶关市   韶山   广东省   广东   民俗   地理   财经   文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