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银行信用卡,欠了总共39万,让去派出所会不会直接抓起来,怎么办?

肯定有一些人会说,信用卡逾期是民事纠纷,和派出所没关系。因此,通知你去派出所的通知,肯定是假的,不用相信。

你要这么想,还真的是错了!

我就在基层银行上班,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这个事情还真的一点都不假!

很多银行都会通过当地的派出所,联系信用卡逾期的人。目的是干嘛?抓起来?蹲监狱?

不是!

其实,这就是银行催收的一种策略。通过派出所给你心理压力,让你赶紧还钱。如果是心理素质差的人,一接到派出所的电话,估计都快要被吓尿了。心里面就开始打退堂鼓:这太吓人了,要赶紧还钱!想尽办法也要还钱?

而实际上呢?

你去派出所一趟,警察也不会对你怎么样。就是例行公事,询问一下你的具体情况。然后叮嘱你,要赶紧还钱。

你本来就有点心虚,被警察叔叔这么一教育,后面还款的念头也会增强。而且,你也害怕这事情被熟人看到。毕竟,进派出所,被警察问话,这本身就不是啥光荣的事情。

国人又很喜欢八卦,万一被哪个熟人看到,不知道在背后会怎么议论,搞不好能给你编个五章十八节,说个几天几夜。

这就是银行的一种心理战。

信用卡逾期,有没有可能坐牢?

对于这个问题,一直都是很多人比较关注的重点问题。

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大家:基本上不会!概率为0.1%都不到。1000个逾期的人里面,可能都找不到一个,因为信用卡逾期坐牢的。

因为信用卡逾期坐牢,那必定是因为“诈骗罪”。而被判“诈骗罪”,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你正常办理信用卡,正常使用,就是因为没钱还,而导致逾期。这种情况,百分之一百,和“诈骗罪”没有任何关系。

要符合下面的几个条件:

第一,你申办信用卡的资料涉嫌造假。

第二,你恶意刷爆信用卡。

第三,逾期金额在5万以上。

第四,逾期超过三个月,并且不接催收电话。

你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有可能会被判处“诈骗罪”。

因此,信用卡逾期,只要你是正常消费,而且又接了催收电话。银行基本上拿你没办法,最狠的就是去法院起诉。

起诉的话,你积极去法院,那边还是建议你们协商。你要是真的是穷光蛋,名下没有任何资产,银行能怎么办呢?又不能打你,又不能骂你,只能让你上征信了。

银行想要的是钱,不是想把你弄进监狱

信用卡逾期,只要你积极协商,态度好一点,银行都是愿意放你一马的。它和你又没仇没怨的,就是一点钱的事情,又不是深仇大恨,一般不会把事情做绝。

每次接催收电话,你就哭穷呗。

“老婆跟别人跑咯,剩下你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相依为命。”

“或者是,老公带着小姨子跑了,剩下你孤儿寡母二人,朝不保夕。”

催收的一听,你都这么惨了,那好吧,就把利息免了,协商一下每个月还一部分本金。

只要你态度好,大部分的银行,都愿意和你协商的。尤其是第一次逾期的人,银行99%以上的概率,都愿意和你协商。

每个月还一点,总有上岸的那一天。不然的话,征信有问题,你影响不仅仅是你自己,还会影响孩子的前途。

现在很多人活着,不都是为了孩子么。

最好不用信用卡

我有一段时间,也是喜欢刷信用卡。不知不觉中,就是花了好几万的额度。因为花的不是自己的钱,一点心疼的感觉都没有。

看见别人用新手机,你也要换。没钱?直接刷信用卡。

看到一件新衣服,你很心动。没钱?刷信用卡。

不知不觉中,你就花出去很多钱。等你反应过来,想要上岸的时候,发现入坑很深,想爬上来,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行。

所以,有一分钱就做一分钱的事情。信用卡能不用,就不要使用。这就是一个深渊,每当你用一分钱,距离这个深渊就进一步。

一旦你尝到信用卡的甜头,内心就会滋生不劳而获的思想。明明月薪三五千,靠着刷信用卡,过着月消费一万的生活。拆东墙补西墙,迟早有一天会暴雷的那一天的。

而且,现在不仅国企单位要看征信。很多大型的私企,也会注重个人的征信。如果你的征信很差,别人不敢要你。毕竟你有经济上的问题,思想很容易滑坡,就有走上歧路的可能。

像我工作的银行,算是铁饭碗了。有个同事,几张信用卡,欠了八九万块钱,没有逾期!

但是,不行!半年审核时,征信报告一交上去。第二天单位封控部分就下了通知,要么一个星期内,把信用卡刷的钱,全部还上。要么就是自己去主动申请离职,可以走的体面一点。

最后那个同事没办法,又没钱还,只能自己离职了。

现在能有一份稳定收入的工作多难啊!千万要珍惜,不能瞎搞乱来。

珍爱生命,远离信用卡!




戴律师观点(本文中的回答极其务实,大家可套用我的说明评估自己的情况,全部为真实判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上最高人民法院网站搜索相关判例)

  1. 根据多年执业经验和多个判例分析,如果是派出所打电话传唤,更加可能是要求你到派出所协助交代情况,而不是抓捕,真正实施抓捕基本上并不会提前协商通知。
  2. 如果是银行资管部门或者是催收公司要求你去派出所交待情况,那么大可不必理会,无须主动配合。因为去到派出所后一般对你不利,派出所会要求你做笔录或承诺还款,如果你还款能力有问题的话,签署这类承诺还款的文件意义不大。
  3. 如果你有某张信用卡透支额度超过5万元,但你通过藏匿等多方面原因拒绝沟通,且够得到信用卡诈骗“恶意透支”的立案标准的,那么建议你提早安排个律师朋友替你沟通解决。

信用卡诈骗立案标准很苛刻

信用卡诈骗属于刑事范畴,立案需要遵从主客观一致。现阶段主要的案件集中于信用卡恶意透支,而盗刷、复制假冒信用卡等方面的信用卡诈骗行为不在本文讨论。认定信用卡诈骗的标准很苛刻,本着是回答问题科普的态度,我做个简单罗列:

  1. 单卡额度要超过5万元,不含利息、违约金等;(必要条件)
  2. 符合恶意透支的主观意图。比如申请信用卡后一次性套光,再也没有使用;或者无正当职业,套用他人职业信息或者挂靠公司骗取信用卡后,一次性套光,不还款不使用的。(可选条件)
  3. 要符合“非法占有”,如透支后通过逃匿、改变联系方式等手段逃避银行催收;抽逃转移资金;用透支的钱赌博、嫖娼等进行犯罪活动的;(可选条件)
  4. 如果银行起诉后无法证明信用卡套现后的资金的真实用途的。(可选条件)

在上面的4点当中,满足第1点后,如果继续满足2、3、4中任意一点,可能涉嫌信用卡诈骗罪。如果不满足第1点,那么最多是牵扯到信用卡纠纷,就归为民事案件。因为近年来经济形势下滑,为了不过分扩大打击面,将非刑事案件定性为刑事案件,特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里面对信用卡诈骗罪做了更明确的说明。

实际生活中,信用卡诈骗的立案往往会听取行为人(欠款人)关于透支的辩解,通过相关客观行为推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只有主客观一致才可定罪,否则不能单纯以客观欠款而归罪。

以下情况,即便是透支也不可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信用卡诈骗罪

  1. 透支后无力偿还,并不是因为无偿还能力,而是由于突发疾病、失业或者家庭变故导致的后期无力偿还。判例介绍:丁某(2016年)得了白血病,在北京某医院住院。确诊后每月治疗费大约24000元左右,有一部分治病的钱是刷信用卡支付的。到最后单张信用卡共有12万元未偿还。法院判定丁某因为重大疾病而导致经济状况恶化,之前偿还正常,无逾期行为。而且之前的收入可以覆盖信用卡的最低还款额,年收入可覆盖信用卡的透支额度。因突发疾病导致逾期偿还,甚至到期未偿且继续透支,但并未用于挥霍或奢侈消费,估不认定“非法占有目的”。
  2. 透支后无力偿还,仍然继续透支是为了维持生活开支或子女教育的。判例介绍:赵某(2013年)透支信用卡8万元,在2013年-2015年共偿还过6次,每次只还2000元。按照银行规定最低还款额为6667元,赵某的还款远低于最低还款额,赵某被以信用卡诈骗罪立案起诉。但在法院调查取证阶段,因为赵某发生了交通事故,套取信用卡是为了支付交通事故的赔偿金,而且在后续过程中偿还了部分透支款项,综合来看导致赵某无力偿还的原因不能排除客观因素导致的可能。法院最终判定赵某不构成信用卡诈骗。即使赵某继续透支且无力偿还,但客观上是由于发生了自己不能控制的客观情况(如本案中发生交通事故产生大额赔偿),虽然赵某继续透支,仍然不能认定行为人存在“非法占有目的”。
  3. 透支的款项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注意!注意!注意!现阶段我接触的绝大多数信用卡出现问题的人都是属于这个情况,所以说现阶段老板难做!)判例介绍:董某(2016年)透支12.99万元用于他经营的油漆店进货。逾期后发卡银行催收17次,无果。随后于2016年1月向公安机关报案,随后董某被拘留,2月4日董某家人帮助其还款5.62万元。一审判定董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董某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判定董某不构成恶意透支型的信用卡诈骗罪。二审法院判定董某并不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客观条件,综合考量期申领、透支、还款等各种因素,且考虑其资金用于生产经营,因此排除非法占有为目的,判决董某的行为不构成恶意透支型的信用卡诈骗罪。因此,如果透支信用卡后,能证明透支的资金用于了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并没有挥霍、高消费或者赌博之类的行为。而且行为人无力偿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遇到了不可测的商业风险,导致其无法偿还,此种风险并非以行为人个人故意而为之,所以不可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因此不可判定为信用卡诈骗。
  4. 经过催收后仍未归还,但在催收超过3个月之后继续偿还的情况可判定为不具备非法占有为目的。判例介绍:李某为某公司法人代表,在2015年2月份将名下信用卡交给财务人员套现500000元,用于公司的日常开支。刷卡后李某就办理了消费分期还款业务。还款3期后,李某就无法按照银行规定的时间偿还每月的分期金额。期间三个月内银行人员通过多次电话催收都未果。但是9月份,即断缴三个月后李某还款30000元,随后因为经营问题一直没有继续还款。2015年11月开始立案侦查,2016年11月7日李某家属将剩余款项月23.37万元归还银行,银行出具谅解书自愿对李某表示谅解,并请求法院从轻处罚李某。法院认为,李某虽然透支款项全部用于企业经营,因企业经营出现问题导致信用卡欠款未能及时归还。银行催收后李某在9月份有过一次还款,且未变更联系电话、变更地址,且未逃避催收,因此不可以认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因此判决李某无罪。
  5. 同一个银行的两张信用卡透支总额未超过5万元。判例介绍:肖某在建行办理了一张信用卡,透支额度为3.5万元。然后又在建行办理了一张白金卡,透支额度为4.9万。两张信用卡共享总额度4.9万。肖某信用卡透支主要用于日常生活消费、交房租等。此后建行以肖某的行为涉嫌信用卡诈骗罪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认为,肖某在同一银行申请了两张信用卡均用于个人消费,主观上具有一定“恶意”,而且累计透支额度超过立案标准。但是两张卡为共享额度,虽然两张卡的授信总额为8.4万元,但是由于两张卡在同一银行办理,共享额度,因此未达到立案标准,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6. 两个银行的两张信用卡透支总额度超过5万元。判例介绍:张某申请建行信用卡2万元,招商银行信用卡3.5万元,两张卡总额为5.5万元。信用卡套现后用在远程大学报名学费方面的支出。后期张某无力偿还,两家银行分别向公安机关报案而案发,检察机关以张某的行为涉嫌信用卡诈骗罪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认为:虽然张某两张信用卡总额加起来已经超过5万元,而且主观上也具有一定恶意(因为连续透支两张信用卡),虽然张某钱并非用于挥霍,但是仍然具备主观上非法占有。虽然两张信用卡虽然加起来超过5万元,但是将两期违约行为累加升格为犯罪既没有法律依据,也不符合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法目的及刑罚的谦抑性法律原则。对于此案,说到底也是张某只是两次信用卡方面的违约,因此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恶意透支数额应当指向的是一张信用卡的透支数额,根据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不应累加两张信用卡的数额,因此判定无罪正确。
  7. 非信用卡透支本金部分的其他透支(如财智金)即使总额超过5万元,也不应以信用卡诈骗罪立案。判例:2019年黄某申请广发银行信用卡一张,透支额度为2.5万元。因为黄某征信情况较为良好,因此广发银行下发一笔10万元的财智金,黄某按规则申请后,将财智金用于名下汽车的购置。后期黄某无法偿还,广发银行向法院提起起诉。一审法院认定王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因为用于购置汽车),但是二审法院认定“财智金”并非信用卡透支,而是属于贷款业务,发回重审。后检察机关做出存疑不起诉的决定。财智金虽然附着于信用卡,但是并非信用卡销售,其模式为银行经过审核同意发放一定额度的资金到持卡人账户,该金额不占用持卡人的信用卡额度。根据《解释》第十一条的规定,发卡银行以信用卡透支的形式变相发放贷款,持卡人未按规定归还的,不适用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恶意透支”的规定。因此,本案财智金属于非信用卡业务范围的变相贷款,因此行为人透支金额应该以2.5万元来判定,并非银行认为的12.5万元,因此不构成恶意透支为目的的信用卡诈骗,黄某无罪。

对于你的情况的总结

根据我上文所讲的内容,每一条对比一下,是否涉嫌信用卡诈骗。国家推动依法治国并非扩大依法打击面,因此如果你的情况属于上述6种案例的任意一种,你都可以不必过分担心。努力赚钱,偿还信用卡。但是如果某张信用卡额度超过5万元,且你的透支行为已经涉嫌犯罪,那么请优先解决该信用卡的欠款问题(还到5万元以内)。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头条的朋友

感谢大家!




请问:是谁(银行或派出所)让你去派出所?

依法之见一一

A,如果是被恶意透支的银行或委托催收的律师打电话告诉你,既然你躲着发卡的银行和委托的律师的话,叫你去派出所,派出所询问情况后不会扣留(拘留)当事人。B,如果是派出所打电话丶或发《传唤通知》通知恶意透支的当事人到派出所接受刑事调查,依法极有可能询问后“刑事拘留”(直接抓起来)当事人。

为什么银行的通知与派出所的通知(传唤)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一,“银行和委托的律师电话通知当事人去派出所”,意味着作为恶意透支银行信用卡额度达三十九万的当事人的你,依照《刑法》条之规定和“两高”《关于办理信用卡犯罪案件的司法解释》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即从银行透支借钱从开始就没有还钱的打算,超过规定额度透支五万元以上按时归还,经发卡行(或委托的律师两次催收后,三个月内仍不归还的行为,是“信用卡诈骗罪”,一旦罪名成立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结合本案,如果是“银行或律师打电话叫你去派出所”的话,极有可能银行己经在按照法律规定“两次催收后,三个月内仍不归还”的程序在依法催告你,并预告你一一再不接电话丶三个月内再不归还透支款,银行可能以你涉嫌“信用卡诈骗罪”向警方举报你,这叫事先警告。就即使你去了派出所,派出所询问你后,会以受害人(银行)没有举报,派出所不受理为由让你去找银行,而不会扣留你。

怎么办?

依我之见:下次银行或律师打电话找你说还信用卡透支款的事,好好与银行丶律师协商一个还款计划,按计划还款就行。只要银行不向警方举报你,问题就不大。

二,如果是“派出所或经侦大队通知(传唤)你”,可能问题就比较大,有麻烦了。因为,警方一旦打电话或持书面的《传唤证》通知你到警方调查你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的问题的话,极大的可能是受害方的发卡银行以你涉嫌“信用卡诈骗罪”举报了你,警方是依法受理了举报,依法传唤你配合警方调查,经警方初查认为你恶意透支信用卡额度三十九万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决定刑事立案侦查,警方依法完全可能讯问完毕后立即对你采取“刑事拘留”的强制措施,也就是你说的“直接抓起来”。随后,警方就会依法提请检察院批准逮捕和移送审查起诉。

该如何对待通知你去派出所,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见谅。




首先以一个过来人身份跟你说下我的情况,我在2015年因为做股票场外配资爆仓加上受别人骗最后自己多年积蓄没有,还欠银行信用卡部门30多万,主要是广发财智金和浦发一个什么金,还有套现中国银行等其他三家银行信用卡。当时每个月要还将近3万多,后来实在还不动了,每天都提心吊胆,银行早晚各一个电话但是我会接电话,有钱就还一点。

再来谈谈银行催收套路,前面几次可能银行业务催收,后面就说是律师,再后面就是派出所。最后就走法院处理。其实前面几个角色都是银行自己的内部人员扮演的就是吓唬你,银行他本身对坏账有一套分级程序,三个月之前还是银行内部人员催收,后面再交给催收公司后面就走法律程序。

无论现在欠款多少,最关键就是态度还款意愿,这是区别诈骗的核心所在,如果失联拒不配合他们可以以信用卡诈骗处理,如果态度好可以协商解决哪怕每个月还几百块,最多就还是民事纠纷。

再者我们了解下信用卡的量刑,目前来说还是比较重的

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我也是一个负债人,其中4张信用卡全部空卡,欠了12万多,目前每个月只能维持最低还款,但需要支付高额的利息,每个月大概要维持这几张的费用大概在1000元左右。

对于八个银行的信用卡,合计39万的你首先要保持冷静,积极面对,毕竟这个钱对于现在的社会环境来说并非是一个巨额的数字,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3-5年中清理完毕的。

去派出所这件事看怎么说,通常来讲银行是在能正常联系到你的情况下,逾期情况并非太过恶劣的条件下是不会轻易走法律程序的,大多是做一个催收动作与协商还款的行为。

逾期久了,电话联系无效,那么一段时间银行会有2人以下的催收人员上门催收,这里你大可不必担心,上门催收的工作人员并非是社会闲散人员,态度很好,也很有礼貌,如果做出过激行为,你也可以报警维护自己的安全。

但逾期时间过长,银行也许也会采取报警的行为,确认是派出所打来的电话,让你去接受调查,那么去了以后调查属实的,你会被采取拘留的措施,暂时被拘留在派出所。

拘留期间,如果家人帮你和银行协商还款办法,银行方面同意撤案,那么会被释放。如果在立案期间没有达成共识,那么将会进入法院判决,多数会以“信用卡诈骗罪”或“非法占用银行资金罪”定罪,视你欠款金额判处3-10年不等。

判决后,不服可以继续上诉,属实认罪就会由拘留所转至监狱关押,直至刑满释放,出来以后还需要还银行的钱。

其实一般银行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会报案起诉,欠款最好的办法还是积极和银行方面沟通一种个性化的还款方式,其次就是赶紧赚钱,这才是正道。


关注胖虎,关注胖虎的还债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派出所   信用卡   非法占有   银行   目的   诈骗罪   判例   欠款   额度   警方   恶意   法院   情况   律师   通知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