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为何执意杀掉了上官婉儿?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而唐玄宗李隆基也是唐朝最为杰出的皇帝之一。然而,他在位期间发生了一系列政变,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安史之乱后的“神龙之争”。在这场政变中,唐玄宗李隆基不仅被迫退位,而且还执意杀掉了自己的女儿、太平公主上官婉儿。那么,李隆基为什么要杀掉上官婉儿呢?这个问题至今仍然存在争议,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安史之乱让唐朝陷入了混乱和动荡,整个国家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当李隆基重新登上皇位时,他面临着废寝忘食地修复国家的任务。他急需安定人心、恢复经济、重建军队。这个时候,唐玄宗对内对外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形象,以便在政治上获得更多的支持和信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杀掉太平公主这样的政治牺牲品,显然是一种必要的手段。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李隆基与上官婉儿之间的复杂关系。李隆基和上官婉儿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李隆基还是太子时期。这时,他曾经独自前去见太平公主,并对她产生了好感。而当李隆基即位为帝后,上官婉儿也成为了他的女儿,这让两人的关系更加复杂。据说,在政变发生前,上官婉儿曾经向父亲表示不同意李隆基谋取复辟的计划,这可能引起了李隆基的不满和愤怒。因此,他执意杀死上官婉儿,很可能是出于个人原因。

第三,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唐玄宗李隆基的性格和行为。历史上,李隆基被称为“明君”,在他的统治下,唐朝得以繁荣昌盛。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他的行为也显得相当残忍和冷酷。比如,当他得知自己的妃子杨玉环与安禄山有染后,他没有试图理性地解决这个问题,而是下令剖开了杨玉环的肚皮,取出了她的心脏。因此,杀掉上官婉儿的行为,也可能是李隆基暴躁和残忍性格的表现。

综合以上几点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唐玄宗李隆基执意杀掉上官婉儿,是由于多种原因所导致的。首先,这是出于政治需要、稳定国家的考虑;其次,这是源于李隆基和上官婉儿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这也反映了李隆基个人性格中的一些暴躁和残忍的因素。无论如何,这件事情都给唐玄宗留下了一个不光彩的历史形象,也让人们对他的评价产生了很大的争议。




上官婉儿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才女,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号称“巾帼宰相”。一位如烟花般灿烂的美女才女,也曾在大唐的红粉年代上留下过她的美丽与风流。

上官婉儿经常劝说唐中宗李显,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对唐朝的文学发展有很大贡献。

但上官婉儿作为政治家的所作所为就不那么光彩了。

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因为唐高宗李治起草废武则天的诏书而被武则天冤杀,从而导致上官一族遭到了满门抄斩的下场。

不过,武则天还是对不满周岁的上官婉儿和其母亲郑夫人网开一面,只是让她们进入掖庭宫为奴。

上官婉儿的母亲郑夫人,是个聪慧的女子,面对身份和地位的一落千丈之时,她也没有一刻放松过对女儿的培养。 只因为她相信当初怀上官婉儿时做的那个梦,当时,梦里有个巨人,给了她一秤,并对她的肚子说道:“只要持此秤,必称量天下士。”

郑夫人很是欣喜,觉得腹中的孩子将来一定能飞黄腾达,成为大人物。 谁知,后来生下来的却是一个女儿,郑夫人心里不免有些失落,觉得她自己做的那个梦只是个梦罢了,不一定会成真。

母亲强忍失望,对着襁褓中的上官婉儿问道:“孩儿啊,你真的有经世之才吗?”失望过后,母亲还是期盼着这个孩子将来能作出一番作为。

“同时代的武则天不也是女子吗,不也照样高坐明堂、权倾朝野吗!”母亲心想。

尽管身处掖廷宫,低贱的处境也没有动摇母亲的决心,她每天都会严格督导女儿研习诗词,广涉文史,明习吏事,为的就是女儿有朝一日能大放异彩,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大概是上天赋予了上官婉儿一副好头脑,再加上,上官家族强大的基因,小小的年纪就已经精通了诗词歌赋,到了十四岁的时候,已出落成一个美貌如花且才华出众的才女。在在掖廷乃至整个后宫,都没有人不知道她的。

直到武则天听说有上官婉儿这号人物之后,便命人把她招进宫里,并出了考题让她作诗。 这一年她被武则天召见,让她试作一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除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

上官婉儿不但聪慧过人,而且,善于察言观色,做事也很有分寸,不出一段时间,她就成了武则天身边最得力的助手。

武则天对上官婉儿可以说是非常信任了,信任到朝廷大小军政要务的诏书,几乎都是出自上官婉儿的手笔,大家私下都称她“内舍人”。

在那之后,上官婉儿可谓是平步青云,权倾一时,大家都称她为“巾帼宰相”。

在此期间,即使是宫廷诗的最为普通的形式,即日常的奉和应制之作,上官婉儿也以或清新隽永,或气势壮大等格调气度倾洒其绝代才华。

如其《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 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 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上官婉儿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却在奉和应制诗中,表现出了壮大恢宏的气度。如其《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其一:

三冬季月景龙年,
万乘观风出灞川。
遥看电跃龙为马,
回瞩霜原玉作田。

此诗为绝句体,她以遥看、回瞩之“龙为马”、“玉作田”的昂扬生气与壮观之景,衬托出圣驾出行的恢宏气势。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再聪明的上官婉儿,也会有失误的时候,甚至她差点连性命都没有保住。

在《控鹤府秘史》上,对上官婉儿犯错的记载是这样的:武则天一向都很信任上官婉儿,而且,让她自由的出入内宫。

那么,武则天到底信任到什么程度呢? 武则天在上官婉儿面前直接和男宠张昌宗做爱,丝毫没有避讳之嫌。

美丽风流的上官婉儿三番两次见到这些活灵活现的“春宫图”在她面前上演,说不动春心才怪,再加上张昌宗长得十分俊美,让上官婉儿有些开始想入非非。

正好那张昌宗原本也对年轻美丽的上官婉儿有意,随着二人眉来眼去的时间一长,两人很快就勾搭成奸了。

有一次,上官婉儿和张昌宗正耳鬓厮磨,却不小心被武则天给撞见了。怒发冲冠的武则天当场大怒道:“你好大的胆子,居然敢碰我的男宠,罪当处死!”并拔出金刀直直得刺向了上官婉儿,但是,最后只是在她的额头割伤了一道浅浅的印子。

上官婉儿被吓得魂儿都掉了,慌忙跪在地上连声求饶,张昌宗也替她百般求情。武则天进行痛斥一番后,就放了她一马。

上官婉儿虽然免于一死,但是,武皇给她额头上割下的疤痕始终消除不掉。

于是,爱美的上官婉儿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伤疤处刺一朵红色的梅花。结果,却把她显得更加娇媚艳丽了。宫女们觉得上官婉儿的额头红梅很美,于是,纷纷效仿,就这样红梅妆流传开来了,成了唐朝女性特有的一种美妆。

上官婉儿曾写作过这样的一首诗:

叶下洞庭秋,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帐久离居。 ——《彩书怨》

这首是上官婉儿留存诗作中最出彩的一首。据说她是写给废太子李贤的,因为上官婉儿曾经是李贤的陪读侍女,那时的他们都还年少,一个青春,一个娇美,相处的时间长了会产生情愫,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公元684年,武则天废唐中宗李显囚禁唐睿宗李旦主政后,派酷吏丘神勣杀害29岁的亲生儿子李贤。后来,上官婉儿去巴州看望李贤,行至此地,闻李贤被害,就在“晒经石”上修建亭子,题写《由巴南赴静州》一诗于亭上,怀念李贤:

米仓青青米仓碧,残阳如诉亦如泣。 瓜藤绵瓞瓜潮落,不似从前在芳时。

在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的时候,上官婉儿早早就给自己找好了靠山,这个靠山就是当时的皇太子李显。在神龙政变中,上官婉儿与皇太子李显等人里应外合,杀害了对她有救命之恩的张昌宗兄弟,推翻武则天,恢复唐朝。

唐中宗李显将上官婉儿纳入后宫,封她为婕妤,再后来,封她为昭容,她依然掌管诏命,成为唐中宗李显的宠妃。

上官婉儿发现,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香儿不仅有着极大的野心和对权力的渴望,而且,她还发现李显在这美若天仙的皇后韦香儿面前都不敢说半个不字,只能唯命是从。

于是,上官婉儿决定向皇后韦香儿靠拢,因为,能和这个权倾天下的后宫之主搞好关系,对她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皇后韦香儿终究还是缺乏政治经验,所以,她非常需要上官婉儿的辅助。只因为上官婉儿在武则天那边积累了多年的政治经验,而且熟悉朝中事务,以及巧妙的协调各官员之间关系,所以,能为她所用的人,她自然是要拉拢过来的。

于是上官婉儿不仅自己与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通奸,而且拉皮条帮助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香儿与武三思通奸。

从那之后,武三思经常出入宫闱,很快勾搭上了皇后韦香儿,两人经常玩一种叫做“双陆”的游戏,还让中宗帮他们计算筹码,把中宗耍得团团转。

唐中宗李显与皇后韦香儿是通过武三思来钳制张柬之等五大臣的,如此才能巩固皇权,然后,慢慢抽空他们的权利,最后,一鼓作气杀了他们。

武三思依仗皇后韦香儿与上官婉儿的支持独揽大权,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甚至要废皇太子李重俊,立儿媳安乐公主为皇太女,李重俊对此很是不满,便在公元707年七月发动兵变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等十余人除掉,随后,直奔内宫,扬言要杀死上官婉儿。

这时的上官婉儿听见外面充斥着一片杀声,吓得花容失色,慌忙逃到了唐中宗李显和皇后韦香儿面前。 她一口咬定皇太子要造反,皇太子想先杀自己,然后,再抓皇上和皇后。

唐中宗李显连忙带着韦香儿和上官婉儿等后宫佳丽,一起逃向了玄武门,并命令大将军刘景仁率众抵抗。皇太子李重俊拼死杀出一条血路,在逃跑的路上却被部下杀害。

公元707年八月十三日,韦香儿及王公们已经下表,向李显进上应天神龙皇帝的尊号,请求将玄武门改名为神武门,将玄武楼改名为制胜楼。宗楚客又率领文武百官上表请求加封韦香儿的尊号为顺天翊圣皇后。唐中宗李显全部同意。

安乐公主、长宁公主及皇后韦香儿的妹妹国夫人、上官婉儿、上官婉儿的母亲沛国夫人郑氏、尚宫柴氏、贺娄氏,女巫第五英儿、陇西夫人赵氏等人,全都仗势专擅朝政,大肆收受贿赂,为行贿者请托授官。不管是屠夫酒肆之徒,还是为他人当奴婢的人,只要向这些人行贿三十万钱,就能够直接得到由唐中宗李显的亲笔敕书任命的官位。

上官婉儿建议唐中宗李显扩充文学馆,还广招学士,多次组织活动供他们玩乐。史书上有一段记载:

“婉儿常劝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之臣,数赐游宴,赋诗唱和。婉儿每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公主,数首并作,辞甚绮丽,时人咸讽诵之。”

上官婉儿为何如此热衷于组织赛诗会、皇家宴游之类的宫廷活动? 因为,在这种活动上,也就是上官婉儿大放异彩的时候,要知道她可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大才女。

因为她的一身才气,唐中宗李显很是宠爱上官婉儿,还安排她做赛诗会的评委,所有选手所作的诗词都得由她来评定,夺冠的人都会被赏赐金爵,吸引大量文人来参赛。

于是,一百多首诗文便握在了婉儿的手中。她不慌不忙地登上彩楼,一篇一篇地阅读。当读到不中意的,她就把诗文往楼下扔。

正是因为上官婉儿组织的这些活动,推动了大唐文坛的发展,也带动了皇帝皇后公主等皇室成员对于文学的喜爱。她能领袖诗坛的原因,除了她自己创作的大量诗作,也组织不少次次文学活动,并制定优秀诗作的标准,所以,大家都说她是一名好“称量”即优秀的裁判。

上官婉儿因才貌双全得到了唐中宗李显的宠爱,但是,她总觉得中宗是个性子软弱的人,因为,她看到中宗对皇后韦香儿公然在后宫和情夫武三思调情的事情,都是睁只眼闭只眼,那么,自己为什么不能呢?

于是,上官婉儿开始有些肆无忌惮起来。 在唐中宗李显给她修建了一个宅第后,她就经常组织活动,喊大臣们来喝酒找乐子。

后来,上官婉儿不满足于此,觉得在皇帝眼皮下和别人调情总归不太好,于是,就又在宫外购买了新的宅第,装潢很是华丽,甚至,和一些风流倜傥的花花公子们风流快活,有的人还因此获得高官要职。

经常出入上官婉儿在宫外的宅第的那些帅哥才子,其中,就有一位帅哥诗人崔湜,担任中书侍郎要职,而且,深受上官婉儿的喜爱,很快,两个人就这样勾搭上了。

但是,上官婉儿的野心不止于此,还把崔湜举荐给皇帝,让其做宰相。 但是,崔湜好像不太合适做官,前不久,在主持铨选时,屡屡违法失职,还遭到史李尚隐的控告,被贬到了外州做司马。

上官婉儿得知这件事后,找来了安乐公主联手为崔湜申辩,唐中宗李显很爱上官婉儿,也就不再追究了,并让其恢复原职。

崔湜看着上官婉儿不遗余力的帮助自己,很是感恩涕零,把自己的亲兄弟崔莅、崔液、崔涤等帅哥全部引荐给了上官婉儿,供她淫乐。而且,这四个兄弟都长得仪表堂堂,同样,也很风流好色,十分符合上官婉儿的胃口。 就这样,四个兄弟把她伺候得心花怒放,她的日子过得比神仙还要快活。

可惜好景不长,公元710年6月,55岁的唐中宗李显突然去世,据说是被皇后韦香儿与安乐公主等人毒死的。因为韦香儿想做女皇帝,安乐公主想做皇太女。

韦香儿秘不发丧,将诸位宰相召进宫中,又调集各府兵共五万人驻扎在长安城中,指派驸马都尉韦捷、韦灌、卫尉卿韦璿、左千牛中郎将韦锜、长安令韦播、郎将高嵩分头统领这些兵马,又命令中书舍人韦元负责巡察城中六街,还命令左监门大将军兼内侍薛思简等人带领五百名士兵迅速前往均州戍守,以防范唐中宗李显的庶长子均州刺史谯王李重福。

韦香儿任命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为宰相,让他们仍然担任东都留守。韦香儿又任命吏部尚书张嘉福、中书侍郎岑羲、吏部侍郎崔湜为同平章事,朝政大权尽落韦香儿之手。

上官婉儿意识到皇后韦香儿可能靠不住,虽然,韦香儿像武则天一样有足够的野心,但是,她还是缺乏谋略而且心慈手软,没有武则天那样心狠手辣杀人如麻的铁血手腕,她没有像武则天那样大肆屠杀李唐皇族,韦香儿的政治才能和那个像极了母亲武则天的太平公主一比,也稍逊一筹。

从成为昭容以来,上官婉儿一直积极投靠皇后韦香儿与安乐公主母女,和闺蜜太平公主的关系就浅了很多,直到发觉韦香儿可能靠不住后,她又开始和太平公主联络起来。

韦香儿还是坚决让闺蜜上官婉儿拟写遗诏。上官婉儿因为对韦香儿做女皇帝的能力不放心,上官婉儿想脚踩两只船,两边通吃。

上官婉儿连夜去太平公主府邸,和太平公主一起伪造了一份所谓的“天子遗诏”,内容是这样写的:““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临朝听政,相王李旦参谋政事。”前两句是韦后的意思,而最后一句,则是太平公主的授意。

然而,这份遗诏还是遭到了韦香儿集团的核心成员安乐公主与宰相宗楚客等人的强烈反对,所有宰相纷纷联名上表,以叔嫂不便共事为缘由,剥夺了相王李旦的辅政之权,由韦皇后一个人临朝听政。 虽然,这份“遗诏”没能立成,但是,上官婉儿并没有气馁,因为,她已经把自己对李唐宗室的忠心表达出来了,只是留了条后路而已,无论韦香儿做女皇帝还是李唐皇族取胜,她上官婉儿都是胜利者。

韦香儿为了做女皇帝,她调集军队进长安城,掌握军队的将领都是韦家子弟,宰相也都是她的亲信,可以说军权政权都掌握她手里。

宰相宗楚客与太常卿武延秀、司农卿赵履温、国子祭酒叶静能以及韦家诸人一同劝说皇太后韦香儿沿用武则天的惯例登基称帝,当时守卫宫城的南北禁卫军以及地位重要的尚书省诸司,都已经被韦氏子弟所控制。

宗楚客又秘密地上书皇太后韦香儿,引用图谶来说明韦香儿理当取代大唐朝而君临天下。宗楚客还打算害死唐殇帝李重茂,只是十分担心相王李旦与太平公主会从中作梗,于是与韦温和安乐公主密谋除掉他们。李唐王朝面临再次灭亡的危险。

可韦香儿虽然手握重兵,安乐公主韦温宗楚客等人也劝她尽快除掉李旦与太平公主,但韦香儿却心慈手软,一直不忍心对小叔子李旦一家与小姑子太平公主一家痛下杀手,最终导致灭亡的命运。

得到消息的太平公主与临淄王李隆基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

公元710年7月21日,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万骑左营统帅葛福顺拔剑直闯羽林营,将韦璿、韦播、高嵩三人斩首示众,高声喝道:“韦后毒死先帝,谋危社稷,今晚大家要齐心协力,铲除韦家人及其死党”。

李隆基便与刘幽求等人一同走出禁苑南门,钟绍京率领着工匠二百余人,手持斧子锯子跟在后面。李隆基派葛福顺率领左万骑攻打玄德门,派李仙凫率领右万骑攻打白兽门,双方约定在凌烟阁前会师后,即大声鼓噪。葛福顺等人分别杀掉守门的兵将,攻入宫中。李隆基率兵守在玄武门外,三更时分,听到宫中鼓噪声之后,即率领总监及羽林兵进入宫中,在太极殿负责守卫中宗灵柩的南牙卫兵们听到鼓噪之后,全都披挂整齐响应李隆基等人。

半夜三更皇宫中火光冲天杀声四起,睡梦中的皇太后韦香儿惊醒,她吓得花容失色,惶惑中她披头散发衣衫不整逃入飞骑营,有一个飞骑兵将想做女皇帝的绝色美女韦香儿斩首,并把她的首级献给李隆基。号称唐朝最美公主的绝代佳人安乐公主正对着镜子画眉,也被士兵斩首示众。

李隆基的亲信刘幽求,率领叛军包围上官婉儿住处之时,上官婉儿反而命人把大门一开,带着一众宫女不慌不忙的出来了。这时的上官婉儿穿着一身艳丽衣裳,镇定自若,妩媚动人,她不紧不慢的拿出了一份遗诏副本递给刘幽求,说道:“我一直对李唐王朝是忠心耿耿的,这份遗诏就是我起草的,相信它能证明我的忠心,请将军过目。”

刘幽求一看美若天仙的著名才女上官婉儿就心软了,何况遗诏里确实有写让李隆基的父亲李旦为参谋政事的诏令。 他有些拿不定主意,于是,便拿着遗诏副本去向李隆基报告。

没成想,李隆基一看到诏书,二话不说就下令把上官婉儿斩首示众,理由是,此女有三大罪行:品行不端、迷惑皇帝、秽乱后宫,绝不能留她一命,要立刻清除掉。就这样,一代才女上官婉儿最终成了刀下亡魂,死的时候年仅46岁。可能,她到死都没有明白,遗诏副本明明是保命符,怎么反而成了催命符呢?


至于李隆基杀死上官婉儿的原因至少有如下几方面。

首先是李隆基要彻底结束唐朝自武则天做皇后以来长达55年女人当政的局面。李隆基亲生母亲就是被武则天杀死而尸骨无存,而上官婉儿是武则天与韦香儿的亲信,是女人当政的主要成员。

其次,这份遗诏是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共同制定的,李隆基担心留下多次参与宫廷政变足智多谋的上官婉儿,会让她与姑母太平公主勾结,让太平公主如虎添翼,以后对自己与太平公主争夺最高权力是一大威胁。

第三,李隆基担心上官婉儿迷惑父亲李旦。美若天仙文采风流的上官婉儿是唐中宗李显的宠妃,相当于是唐睿宗李旦的嫂子,李隆基担心她会像迷惑伯父唐中宗李显那样迷惑父亲李旦惑乱朝政。李隆基应该知道父亲李旦对上官婉儿有好感。

上官婉儿被杀以后,公元711年,唐睿宗李旦追赠上官婉儿昭容,谥号惠文。

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杀死权倾天下的姑母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彻底结束了唐朝自武则天做皇后以来长达58年的女人当政的红粉年代。





上官婉儿是有才,但上官婉儿也多情,而且天生就有着一副政治心肠。


公元710年,李隆基联手太平公主对韦后党发起了总攻,杀入太极殿。上官婉儿闻讯,急忙写了一张让李隆基的父亲李旦登基的诏书,希望能免一死。


但是当李隆基看了诏书后,却说:"此婢妖淫,渎知宫闱,怎可轻恕,今天不诛,后悔不及。",于是命左右侍从将上官婉儿斩于当地。



《全唐诗》中有32首是她的作品,可惜一代才女就这样成为了李隆基的刀下之鬼了。话说李隆基能那么宠幸杨玉环,也算得上是一位多情的皇帝,怎么那会儿对才貌双全的上官婉儿毫无怜惜之情呢?


原因有二:其一,那时的上官婉儿身份太复杂;其二,那时的李隆基还是位有志青年。



上官婉儿复杂的身份

上官婉儿是唐高宗时期宰相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庭芝的女儿,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废黜武后的诏书,事情泄露后,遭到武后诛杀,诛了九族。


但是尚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儿和母亲郑氏躲过了一劫,被送入掖庭为奴。按理说,这上官婉儿与武则天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她应该十分痛恨武则天。


不可思议的是,她却成了武则天身边的红人,而且还混到了唐朝第一女宰相的位置。母亲郑氏身出名门,从婉儿四岁起便教她读书识字,再大一点后,就把她送到了后宫的内文学馆学习。



内文学馆是专供后宫女子看书用的,藏书丰富,但是很少有宫女来学习,而上官婉儿则成了这里的常客。她天资聪颖,在此饱读诗书后,她的才华在后宫渐显。


在她14岁时终于得到了时任天后的武则天的赏识,即使在得知自己的身世之后,也毅然选择了侍奉在武则天的身边。由此可见,上官婉儿是一个生活在当下的人,具备一定政治素养的女人。


她不仅受到了武则天的宠爱,就连太平公主、李贤、李显和李旦,也都与她关系甚好。特别是时任太子的李贤,据说两人曾暗生情愫,后李贤被武则天铲除,这其中上官婉儿也有参与。可见,在大是大非面前,上官婉儿拿捏得很有分寸。



唐高宗死后,被迫上位的太子李显继位,有着“东施效颦”的韦氏成为了皇后,这时的上官婉儿被派到了李显身边,已是皇太后的武则天用意很明显,就是在监督李显嘛。此时的上官婉儿就是武则天的一双眼睛,在审视着朝堂内外,直至李显被废除,武皇登基。


武则天于67岁高龄登上大位,上官婉儿才26岁。武皇非常信任婉儿,放手让她去处理许多政务,而自己则专注于男宠,先是薛怀义,后是张氏兄弟。



张昌宗被称为唐朝第一美男子,上官婉儿也一样心动,二人眉来眼去,没多久就在一起了,当然也没过多久,就被武则天发现了,上官婉儿因此下了大狱,后在张昌宗的求情下,被赦免,但是受了黥面之刑:在面额上刺青。


但上官婉儿就是上官婉儿,武则天一心想让她出丑,不想她却发明出了“梅花妆”和“上官髻”。重回武则天身边的上官婉儿做事更加谨慎了,但没过多久又与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走到了一起。



这两人在一起纯属政治利益,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亲侄子,上官婉儿依附于他,也就多一份安全感。而武三思则认为婉儿是女皇的爱将,讨好她也就等于讨好了武则天。所以这两人完全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晚年的武则天生活腐化,年过古稀之后,她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这大好江山究竟该归还李家还是留经武氏子孙呢?


在朝臣的建议下,她不得不接回废太子李显,让其重坐太子位。公元705年,神龙政变后,武则天逼迫下台,迁移到上阳官,不久死去。



武则天死后,上官婉儿面临着又一次生存危机,面对眼前的政局,她不得不再次做出选择,她选择了依附李显。中宗也看上了婉儿的美色和才华,将其纳为婕妤,很快又被封为“昭容”,排在皇后、妃子之后,属于“九嫔”中的第二名,同时还让她专掌诏命。


李显懦弱,如果没有韦后,他在流放地早就死了。因此他当上皇位后,一是出于报恩的想法,也有点惧内,朝政大权基本托管给老婆,最后连命也给了她。



韦后也不是省油的灯,所以上官婉儿不得不防着韦后对她下手。于是在上官婉儿的撮合下,她将武三思与韦后“撮合”到了一起,以此讨好韦后。


武三思更是得寸进尺,一手主导了自己的儿子武崇训与中宗李显和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的联姻,因为中宗特别宠爱安乐公主,女儿撒个娇,就能办成一件大事。


上官婉儿将武三思推给了韦后,自己又与一个比自己小六岁的叫崔湜的走到了一起。这当然是一桩利益型的恋爱,崔湜很快从中书舍人升为兵部侍郎,再到中书侍郎、检校吏部侍郎,直至相当于宰相的位置: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崔湜只是她提拔的一个人,当时投到她门下的可是排着长龙的。可见,上官婉儿在当时的政治能量有多大。这还不算,她还能忽悠韦后,由韦后出面说服中宗,允许宫女、妃嫔在宫外建宅,这在唐朝是绝无仅有的事,而且还成功了。荒唐的是,她如此煞费苦心,只不过是为了与崔湜约会方便一点。


武则天退位,天下复归李唐,但一个中宗几乎把神龙政变的成果败光了。而且他自己登基后,朝政大权完全被发动政变的五大臣控制,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他放权给韦后,重用武三思,其目的意在制衡五大臣。



在博弈中,五大臣被武三思,和他的后宫同党韦后、上官婉儿、安乐公主的合力围剿下全部铲除,之后,他们又把黑手伸向李唐太子李重俊,唐朝的政局混乱不堪。


时任皇太子的李重俊,不是韦后所生,上官婉儿在撰写诏令时,为讨好武、韦二人,常常褒扬武家、贬抑李家,安乐公主甚至在人前称呼太子为“家奴”,还常怂恿中宗废掉太子,立她为“皇太女”,她与她妈韦后,都有一颗当皇帝的心,可惜没有武则天的才华。


太子李重俊忍无可忍之下,于神龙三年(公元707年)七月带着三百士兵冲进武三思家,杀了武三思和他的儿子武崇训,随后又冲入皇宫搜捕上官婉儿。



中宗听闻后,带着韦后、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一起逃到了玄武门的城楼上,中宗只用了几句话就让反叛的士兵收买了,于是太子李重俊被随从杀掉,并被用来祭祀武三思。


此时的上官婉儿明白了一件事,自己交好武氏,讨好韦氏,并联合他们对谋害李氏子孙,她早已得罪了李家的人。经此一难,她开始有意疏远韦后一党,向太平公主靠拢。


武三思死后,朝政也并没有好转。淫逸之风依旧,以韦后为首的后宫众女人依旧牢牢占据着山头,如安乐公主、长宁公主(安乐的姐姐)、上官婉儿、沛国夫人(婉儿母亲)、成国夫人(韦后的妹妹),她们都依靠自己手中的权力恃强凌弱、卖官鬻爵。




景龙四年六月(公元710年),中宗吃了韦后母女专门为他准备的饼后,猝死于神龙殿,终年55岁。


上官婉儿敏锐的感觉到唐王朝又要变天了,她又得面临一次选择,但究竟站哪边,她也不确定。她先把太平公主找来,在太平公主的示意下起草了一个中立的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太子,韦后辅政,相王李旦参知政事。


很显然,上官婉儿在向李家示好,但并没有成功,李旦还是被改封为太子太师,临朝主政的还是韦后。




李显驾崩,唐王朝又要迎来一次权力的大洗牌。韦后胸有成竹地准备拿下帝位,成为唐朝的第二个女皇,可惜她的野心要泡汤了。


因为有个人不会让她得逞,这个人就是临淄王李隆基。



“牝(pìn )鸡司晨”的终结者:李隆基华丽登场

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子,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唐帝国高层的政治形势风云变幻,朝堂之上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激烈的权力斗争,他的父亲李旦身为皇嗣,长期处于各种政治斗争的漩涡中,他的母亲就遭到武则天的暗杀,李旦甚至也一度险遭毒手。


在这样的家庭和政治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李隆基,他所亲身经历的和耳濡目染的一切,无不让他的心灵在震撼,同时也看到了政治斗争的微妙、复杂和残酷之处。



中宗驾崩、韦后专权的这一年,李隆基已经26岁了,这些年来,他在朝中历练,已经的拥有了较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政治经验。


韦氏集团在忙着窃取李唐天下的同时,他也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暗中打造着自己的势力集团。李隆基意识到,要想捍卫李唐的尊严,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发动军事政变,一举铲除韦氏集团。


他借鉴了神龙政变的成功经验和太子李重俊政变的失败教训,得出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掌控玄武门的军事力量,玄武门在唐朝真是一座名门。



与此同时,他还争取到了一个皇室的重要成员的支持,就是他的姑母:太平公主。太平在中宗复位后,显赫一时,有头脑、有地位、有财力,在唐帝国政坛也是一号重量级的风云人物,关键可以与韦后相抗衡。


经过一番周密部署后,李隆基于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六月粉墨登场了。政变很顺利,一切都按计划实现了。


李隆基杀入了太极殿,韦后从睡梦中惊醒,仓皇逃跑,随后被士兵砍杀。上官婉儿听到皇宫外杀声震天,得知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了政变,身居要位多年的上官婉儿知道自己在劫难逃,但还是想博一博。



于是有了她撰写诏书的一幕,李隆基看后,虽然上官有才,但她罪不可赦,是她穿针引线,推动了武、韦联合,是她帮助武、韦势力迫害李家的人,上官婉儿对于朝野混乱的局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李隆基不能也不可以心慈手善,心一横,将她斩于军旗之下,上官婉儿宦海沉浮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李隆基在拿下韦后、上官婉儿之后,还将迎来另一场更加激烈的权力斗争,对手就是曾经的支持者太平公主。




上官婉儿是个厉害人物,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很高,在政治上的地位也很高,不过她在很多事情上也不那么光彩,而且私生活还比较混乱,李隆基很不喜欢她,所以就杀了她。

上官婉儿出生于664年,她祖上很厉害,在西汉时期就是名门贵族,曾祖父是隋朝的大官,祖父则是唐高宗时期的宰相上官弘。

不过就在上官婉儿出生这一年,上官弘因为反对武则天,起草了废除武则天的诏书,结果被武则天治罪杀死,刚出生不久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也一起被发配到掖廷为奴。

虽然生活环境不怎么样,但是上官婉儿的母亲郑氏很有远见,在上官婉儿很小的时候就让她开始学习,而她也很聪明伶俐,读了很多诗书,成为了一个小才女。

上官婉儿十三岁的时候,有一次被武则天召见,武则天给她出了一道题,上官婉儿很快就完成了答题,而且写的文章很好,文笔很流畅,武则天看完连连称赞。

武则天见上官婉儿年纪这么小就才华横溢,甚是喜欢,于是免去了她奴婢的身份,还让她跟在自己身边,负责掌管宫中诏令的起草。

根据后来出土的上官婉儿墓志铭来看,她当时是被武则天封为了才人,也就是唐高宗李治的低级嫔妃,不过她应该是没什么机会去侍奉李治的。

其实有个比较争议的地方,上官婉儿为什么愿意侍奉杀害祖父的仇人武则天,她那时候还小,可能还不太懂;即使懂,也没有什么能力反抗;也有可能是上官婉儿的母亲看到了家族重新翻身的机会,这才让上官婉儿去跟着武则天的。

后来上官婉儿在得势之后,也确实给祖父上官弘平了反,还将母亲郑氏封了夫人,她的亲属也都得到了很多好处。

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武则天的所有诏命都是出自于上官婉儿之手。特别是在武则天690年称帝之后,上官婉儿还被封为“内舍人”,其权势日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所以被人称之为“巾帼宰相”。

不过上官婉儿也曾得罪过武则天,武则天废掉唐中宗李显之后,徐敬业发布檄文讨伐武则天。上官婉儿看到了骆宾王写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曾在武则天面前夸这篇文章的文采好,引起了武则天的不悦,于是下令抓捕了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原本是要被处以死刑的,但是武则天还是爱惜她的才华,于是只是对她实施了黥面之刑,也就是在她额头上刻了记号。黥面之刑在水浒传中很多,很多梁山好汉在上梁山之前,脸上都被刻了字,是带有侮辱性质的。

尽管上官婉儿被惩罚了,但是武则天依然留用她,而她在经历此事之后,对武则天更加言听计从,事事都逢迎武则天,武则天也因此对她更加宠信。

关于上官婉儿被实施黥面之刑这件事,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有一次上官婉儿与武则天和张宗昌一起吃饭,上官婉儿偷偷看了张宗昌几眼,结果遭到了武则天的嫉恨,拿出刀划破了上官婉儿的脸。后来武则天逐渐消气了,还是继续任用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觉得脸上的记号不好看,所以她就发明了一种妆容,将刻了记号的地方用胭脂水粉化妆成一朵红色的梅花,被叫做红梅妆。因为红梅妆确实很好看,所以逐渐从宫中传到宫外,在社会上流行起来,成为了唐朝时期一种很普遍的妆容。

在整个武则天时期,上官婉儿主要是在协助武则天处理政事,也写写诗文,而且成就还不小。上官婉儿那时候为人也还算老实,没有擅权乱政,也没有参与什么丑闻,政变之类的,这也是武则天喜欢她的主要原因之一。

武则天喜欢上官婉儿到什么程度呢?

据野史记载,上官婉儿可以自由出入宫廷任何场所,武则天对她完全不避讳隐私。比如说,武则天与张宗昌在快活的时候,竟然允许上官婉儿在旁边站着观看!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上官婉儿才开始春心荡漾,后来她与张宗昌眉来眼去,甚至背着武则天做了很多不可描述的事情。

根据《旧唐书》记载,从696年开始,武则天开始让上官婉儿处理政事,她不但代替武则天处理百官的奏表,而且还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其权势也因此达到巅峰,成为了无名有实的宰相。

704年,武则天开始生病,躺在床上无法下床,眼看就时日无多了。

作为一个跟着武则天二三十年的老人,上官婉儿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她知道政权未来肯定会交到李氏后人手中,所以她在武则天病重期间开始寻求新的靠山,而她看好的人就是太子李显。

但李显懦弱,他的支持者实际上是亲妹妹太平公主,所以上官婉儿想要投靠的人其实就是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在武则天时期极为得宠,但是她的政治理念却与武则天背道而驰,她对武氏后人没什么好感,反而十分主张李氏后人继承江山大业。

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起神龙政变,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也参与了诛杀擅权乱政的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的行动。

李显重新登基称帝之后,封李旦为安国相王,封太平公主为镇国太平公主,并让他们一起参与朝政;李显还恢复了韦氏的皇后之位,并封韦皇后的父亲为王,也提拔了许多韦氏族人担任要职。

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极有野心,而且李显又是个怕老婆的人,所以韦皇后在朝廷中党羽众多,其权势足以与太平公主相抗衡。

除此了封赏太平公主和李旦之外,李显还封上官婉儿为昭容,让她以妃子的身份掌管宫中诏令。

李显为什么要这么重用上官婉儿呢?

李显虽然是个懦弱的人,但他不是傻子,他在的政治经验不丰富,不过他知道这个短板刚好可以由上官婉儿来补充。而上官婉儿则一心想在新朝得到重用,于是跟李显一拍即合。

那时候上官婉儿已经四十一岁了,李显把她封为昭容,不排除喜欢她的可能,但是她最大的作用,还是作为李显的智囊帮他出谋划策。

李显对上官婉儿期望很高,但是上官婉儿可不这么想,她知道靠李显这个软骨头是靠不住的,再加上那时候韦皇后的势力更为强大,离自己也最近,所以她就投到韦皇后的阵营中,协助韦皇后对抗太平公主。

为了巴结韦皇后,上官婉儿想了各种办法献媚,但是她的做法太让人难以接受。

上官婉儿之前为了巴结武三思,曾献身于她,两人后来长期偷偷厮混在一起,并结成了同盟;韦氏成为皇后之后,也有意拉拢武三思,上官婉儿便居中介绍,让武三思上了韦皇后的床,给李显戴了一顶大大的绿帽子。

原本这件事就已经很狗血了,但是更为神奇的是,韦皇后的女儿安乐公主曾嫁给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也就是说,武三思与韦皇后是亲家,他两竟然干了苟且之事,简直是荒谬至极!

上官婉儿开始利用自己掌握的权利不断提高武三思和武崇训父子的权势,继而利用他们将张柬之等政变功臣先架空再陷害致死。

因为这些人都是反对韦皇后的,而且李旦也不太喜欢他们,只要他们还在朝堂,那么韦皇后和上官婉儿就势必会被他们掣肘。

随着张柬之等人的倒台,韦氏的势力也不断增强,上官婉儿开始韦皇后学习武则天成为女皇。韦皇后虽然很想当女皇,但是她倒也不太傻,知道当时的太子李重俊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必须先除掉他才行。

韦皇后开始不断在李旦面前说李重俊的坏话,致使父子二人的关系不睦。韦皇后还通过武三思将李重俊的党羽一一铲除,李重俊一度到了无人替自己说话的地步。

李重俊心中极为惶恐,他知道自己早晚就有一天会被韦皇后干掉,于是起兵造反,杀了武三思和武崇训等人,然后带兵冲进宫中,逼得上官婉儿和韦皇后上到城墙之上,差点就要被杀掉了。

好在御林军的首领是韦皇后的党羽,他们即使赶到将李重俊射杀,叛乱才被平定下来。

韦皇后差点死在李重俊手里,但她不知收敛,还趁机扩大影响,将太平公主牵连到李重俊谋反案之中。

好在李显念及兄妹情,没有怪罪太平公主,她这才得以保全。不过韦皇后这个做法却把太过关注惹急了,她与韦皇后开始势同水火,无法相容。

不过太平公主很聪明,她没有选择马上反击,而是找到李旦的儿子临淄王李隆基,暗中与其结盟,并积极发展势力,为发动政变做准备。

在经历了李重俊谋反事件之后,韦皇后一党的权势也达到鼎盛,上官婉儿在宫中的地位自然也提升不少。在李旦和韦皇后的纵容下,上官婉儿在宫中的生活极为奢侈,李旦还为她准备了豪华而精美的宫殿居住,甚至还主动去临幸她。

那时候宫禁不是很严格,有些官员是可以进入后宫的,所以上官婉儿便上书李旦说要搞什么诗词大会,其实她是以此为名义与一些巴结她的臣子厮混在一起,干的都是一些龌龊不堪的事情。

但上官婉儿并不满足,又在宫外买了许多宅院,一有时间就出去居住,然后找来一些年轻帅哥,白天喝酒做诗,晚上就风流快活。关于上官婉儿这个癖好,也许她最早学习的对象就是武则天。

上官婉儿看上的人之中,成分其实也很复杂,有一些就是市井之徒,但是有一些确实朝中的大臣。当然了,找一些大臣作为面首,实际上是带有一些政治目的的。

就比如说中侍郎崔湜,他不但是个大官,而且还是个帅哥,但是他为人不咋样,也一直在寻找靠山寻求上位,所以他与上官婉儿是一拍即合。他在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的帮助下成为宰相,成为韦皇后一党的成员。

在崔湜引荐下,他的三个亲兄弟也都成为了上官婉儿家的常客。后来崔湜因为犯法而被贬官,但是在上官婉儿的极力保举下,崔湜很快就官复原职,他对上官婉儿也因此变得更加殷勤,更加频繁地出入上官婉儿的宅邸。

然而世事难料,情况也悄然间发生了一些改变。

在干掉李重俊之后,安乐公主多次要求李显立她为皇太女,李显明显感受到了韦皇后一党的压力。

李显原本是有意保持两股势力之间的平衡的,但随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野心的膨胀,他开始刻意倾向太平公主这边,给了太平公主更多权利;再加上太平公主也在不断培植自己的势力,所以逐渐在风头上盖过韦皇后。

上官婉儿特别善于观察风向,她也感受到李显的态度似乎在发生变化,而且她知道这可能会造成韦皇后无法顺利接管政权;再加上上官婉儿知道太平公主的势力也正在不断变大,所以她在权衡之后决定投靠强者,于是就暗中联络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尽管有过节,但是她知道上官婉儿是有大用的,可以在宫中作为自己的内应,所以便与上官婉儿握手言和,重新结为同盟。

韦皇后见太平公主不但无法铲除,其势力还不断增强,所以韦皇后开始有些慌了,她将皇宫侍卫全部换成自己人,然后与安乐公主合谋,将李显给毒杀了。

李显死后,韦皇后秘不发丧,派重兵进入皇宫镇守,还以皇帝的名义任命官员,将太平公主的党羽都赶出朝廷,很快就将朝政大权大权完全掌握在了手里。

就在这个危急时刻,上官婉儿及时出宫将情况告诉给太平公主,两人合谋写了一份李显的遗诏,然后由上官婉儿盖上皇帝的印玺,最后以太平公主的名义向朝臣宣布:立李重茂为皇太子,让韦皇后做摄政太后,李旦则为辅政大臣。

这个做法就体现出了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两人的政治智慧,因为遗诏中平衡了韦皇后和太平公主的势力,可以阻止了韦皇后想要篡位的阴谋,并将其暂时稳住。

韦皇后其实在政治智慧上还是有些缺乏的,她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是既有作为女人的局限性,也碍于太平公主的势力,所以明知是假诏书,却也不敢戳穿,不然就暴露了她母女二人毒杀皇帝的事实。

然而宰相宗楚客也是个野心家,她是韦皇后的党羽,她向韦皇后建议,既然现在皇宫已经完全被控制,那么就必须尽快设计杀死太平公主,然后再杀掉李重茂,这样韦皇后就可以登基做女皇了。

此时上官婉儿的处境是,她虽然投靠了上官婉儿,但是她也没有完全得罪韦皇后,毕竟那时候韦皇后会觉得,上官婉儿对于李显真实的死因是不知情的,而且假诏书对韦皇后也是有利的。

而从韦皇后的反应来看,她没有第一时间对上官婉儿怎么样,这就说明上官婉儿肯定也没有完全脱离韦皇后,甚至她出宫找太平公主,韦皇后也是事先知道的,毕竟只要太平公主在,韦氏想要登上皇位,难度还是很大的。

话分两头,太平公主在得知了韦皇后将要铲除自己的消息之后,便联络李隆基商讨如何应对。

李隆基那时候虽然只有二十五岁,但是他可不简单,他很有志向,因为不忍心看到韦皇后一党祸乱李家江山,所以很早就秘密从封地来到京城,联络勇猛之人,还将朝廷禁军万骑的首领争取到了自己的阵营。

李隆基在见到太平公主之后,觉得应该先下手为强,于是便果断带领士兵冲进宫,他冲在部队的最前面,边与御林军作战,还边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杀李显的事情,大声告诉宫中的御林军将士,让他们不要助纣为虐。

李隆基身先士卒的做法极大鼓舞了士气,再加上御林军在得知了事情的真相之后军心也开始动摇,战斗力也随之下降,开始逐渐抵挡不住李隆基的进攻。

李隆基见计策受到效果,于是带领大队人马一鼓作气冲进宫中,杀死了正在逃跑的韦皇后和正在画眉毛的安乐公主。

不久之后,韦皇后的党羽也李隆基都斩杀殆尽。

上官婉儿在宫中看到李隆基取得胜利的时候,她便拿着她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的诏书到宫门口迎接李隆基的军队。

李隆基原本下令将上官婉儿杀掉,上官婉儿知道李隆基肯定把自己当做是韦皇后的党羽了,所以就将诏书交给太平公主派过去协助李隆基平乱的大将刘幽求,并求他把诏书给李隆基看,以证明自己其实是太平公主的党羽。

刘幽求自然知道上官婉儿其实跟太平公主是同盟关系的,所以就拿着诏书去找李隆基,将情况跟他说明,请求他放过上官婉儿。

但是李隆基却说:此婢妖淫,渎乱宫闱,今日不诛,后悔无及了。说完,李隆基便命人将上官婉儿斩杀,享年46岁。

李隆基的意思是,上官婉儿比较淫乱,将好后宫搞得乌烟瘴气,现在不杀了她,以后就要后悔了。

李隆基说的基本是事实,但是他特意强调了以后会后悔,这是何意?

其实李隆基又何尝不明白,自己虽然铲除了韦皇后一党,但是他的老爹李旦还在,做皇帝肯定是李旦而不是李隆基自己。

以上官婉儿的才能,她如果不死,肯定与太平公主一起来对付自己。因为太平公主其实也是个野心家,别看她与李隆基是同盟关系,但实际上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太平公主可能没有当女皇的野心,但是她权力欲可是很强的,把上官婉儿留给她,让她如虎添翼这件事是干不得的,所以不如杀了上官婉儿。

而后面发生的事情也印证了这一点,太平公主得到了哥哥李旦的重用,朝廷大部分人都是她的亲信。太平公主知道李隆基对自己的威胁,所以一心想着除掉李隆基,让一个更懦弱的人当太子。

李隆基虽然是太子,但是也被太平公主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要是再来个上官婉儿,那么他肯定是当不成皇帝的。

形势最危急的时候,太平公主甚至密谋造反,将李隆基除掉。要不是太平公主的一个亲信临时叛变,将秘密告诉李隆基,逼得李隆基先发制人带人杀掉太平公主的话,李隆基很有可能就做不成皇帝了。

所以说,李隆基杀掉上官婉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太平公主那时候也不太可能因为他杀掉上官婉儿而怪鬼他。




李隆基发动政变时,对上官婉儿并没有必杀之心。但是,当他看见上官婉儿呈上来的东西,当场下了绝杀令。上官婉儿死后,李隆基又派人收集她的作品,编辑成册,予以流传。

上官婉儿的一生,绝对称得上跌宕起伏。

武则天时期,她从罪臣之女,一跃成为最受宠爱的才女,权势滔天,被称为“巾帼宰相”。

武则天死后,她被唐中宗纳入后宫,先封婕妤,后封昭容,掌管诰命,是受尽宠爱的妃子。

李隆基发动政变时,因为出色的政治敏感度,上官婉儿早早和太平公主站在一起,扶持李隆基的父亲李旦。

可以说,李隆基的命令下得格外突兀,连他身边的大臣都觉得不可理喻。

不过,站在李隆基的角度来看,上官婉儿非死不可,即便他本人非常欣赏她的才华,甚至在她死后,还专门派人将她的作品收集起来,编辑成册。

那么,上官婉儿到底做了什么事,让李隆基非杀她不可呢?

要解释这件事,首先要讲讲上官婉儿这个人。

上官婉儿出身名门,按照她自己的说法,她是汉武帝托孤大臣上官桀后裔。(根据史书上的说法,上官桀因为谋反,早就被汉昭帝灭了族。)

但上官婉儿确实是名门之后,她的高祖父官至北周幽州太守,曾祖父是隋朝江都宫副监,祖父上官仪是宰相,父亲上官庭芝是大都督。

只可惜,唐高宗李治想要废武则天,召集了一帮大臣起草诏书,其中就有她的祖父上官仪。

此事,被武则天得知后,李治抱头痛哭,说都是那帮老臣的主意,于是乎,武则天就把上官仪被满门抄斩。

当时,上官婉儿还不满周岁,武则天网开一面,让她跟着母亲一起到了掖庭宫为奴。

自此以后,上官婉儿就从名门闺秀,变成了一介奴仆。

好在,上官婉儿的母亲郑夫人,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女子。

她没有哀怨命运不公,而是尽力抚养女儿,每年教她读书写字,研习诗词。等上官婉儿到了14岁时,她已经精通诗词歌赋,成为了宫中有名的才女。

武则天听说后,便特地招上官婉儿入宫,让她写诗。

当时,武则天想要当女皇帝,正求贤若渴,上官婉儿的确才华横溢。

武则天非常高兴,直接免了她的奴婢身份,将她立为唐高宗的“才人”,专门在宫中负责写诏书。

当然了,李治当时已经重病不起,所以上官婉儿的“才人”,也只是挂名。

上官婉儿的确是能人,陪伴在诛杀自己全族的武则天身边,进退有度,忠心耿耿,很快就成了武则天最得力的助手。

渐渐地,武则天开始离不开上官婉儿了,大小政务都交给她来写诏书,一时之间,她权倾朝野,被人们称为“巾帼宰相”。

武则天对上官婉儿有多信任呢?

根据《控鹤府秘史》记载,上官婉儿曾和武则天的男宠有过一腿,后来被武则天发现,抓了个正着。

两人吓得跪在地上磕头,而武则天怒发冲冠,直接拔剑刺向了上官婉儿的额头,但只是刺破了一个小口。

此后,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后来,上官婉儿为了遮掩额头的疤痕,在伤口处刺了一朵红梅,于是乎,红梅妆盛行,竟然成了唐朝妆容的一个代表。

晚年的武则天,渐渐昏庸起来,而上官婉儿很快给自己找好了靠山——皇太子李显。

李显继位后,上官婉儿被封为婕妤,后来被封为昭容,依然能帮着李显写诏书,是非常受宠的妃子。

李显对上官婉儿是真的好,后来,上官婉儿几乎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想要谁当丞相,谁就可以当丞相。

不仅如此,她的母亲郑夫人和其他亲眷,都过着非常优渥的生活,而且大肆收受贿赂,卖官卖爵位,几乎什么都干。

此外,因为上官婉儿才华横溢,唐中宗经常组织各种诗会,专门为了讨上官婉儿的喜欢。

当然,客观上讲,上官婉儿的这些举措,确实推动了大唐文坛的发展。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上官婉儿是个非常聪慧的女子,也拥有绝佳的政治敏感度,同时,她也非常懂得人心。

而且,因为李显对上官婉儿的过分宠爱,上官婉儿的权势几乎没有受到限制。

只可惜,李显实在活得太短了一些。

公元710年,55岁的李显突然病逝。

这一次,上官婉儿同样表现出绝佳的敏感度,早早做了准备。

她和太平公主一起,帮着她对付当时的皇后,还一起伪造了遗诏。

按照皇后的意思,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但是上官婉儿想着,把李旦加了进去,而这是太平公主的意思。

当然,这份遗诏遭到了皇后的反对,自此没了消息。不过,在上官婉儿心中,这份遗诏至少能证明,她和李唐王朝是一心的。

李隆基发动政变后,铲除了皇后党羽,并称是皇后毒死的先帝。此后,李隆基在皇宫中一路冲杀,皇后被斩首,上官婉儿的住所也被包围。

危难之中,上官婉儿并没有害怕,相反,她换上了最艳丽的衣服,把遗诏递给了军队的头头,并让他转交李隆基。

或许,上官婉儿是绝望之中的最后一搏,又或者是她自信过了头。

但是,上官婉儿没想到,看到遗诏后的李隆基,二话不说,直接下令将上官婉儿斩首示众,并当中宣称她有三大罪行:品行不端、迷惑皇帝、秽乱后宫。

被处死时,上官婉儿才46岁,但她已经经历了寻常人的好几辈子。

野史上说,李隆基杀上官婉儿,是因为她是他的第一个女人,是启蒙老师,但是,后来上官婉儿和多人在一起,李隆基因爱生恨,最终痛下杀手。

当然,野史是不可信的。虽然上官婉儿在男女之事上,确实不太讲究。但是,李隆基应该也不在乎戴绿帽,毕竟杨贵妃曾经是他儿媳妇。

李隆基对上官婉儿,应该是欣赏多于厌恶,也正因为如此,在处死上官婉儿以后,他还派人收集了她的诗词,汇编成册,予以流传。

上官婉儿是真的才华横溢,《全唐诗》里有32首都是她写的。

那么,李隆基为何见了诏书就要杀掉上官婉儿呢?

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李隆基本人有野心,而恰好上官婉儿挡了路。

在政变之际,太平公主的势力要远超李隆基的,但是李隆基并不是一个甘当傀儡的人,因此,他肯定早有主意要对付太平公主。

而上官婉儿的投诚,投的不是李隆基,而是太平公主。

原本,李隆基可能不算杀掉上官婉儿,但是,当上官婉儿把绝妙的机会送到眼前时,他也就顺手杀了,免得养虎为患。

后来,太平公主也被李隆基抄了家。

第二,上官婉儿过分自信。

上官婉儿可能太自信了,所以在政变时,选择大大方方开门,而不是偷偷溜去太平公主处。

事实上,在她死后,太平公主格外伤心,自此恨上了李隆基,甚至多次想要把李隆基从太子之位上拉下来。

当时,只要上官婉儿稍微谨慎一点,和太平公主待在一起,恐怕也能免于一死。

第三,李隆基这是杀鸡儆猴。

在李隆基之前,唐朝的江山其实都有女人的身影,尤其是在武则天专权以后。

但是李隆基是有野心的,他早就想要结束这样的局面,而恰好,上官婉儿的权势很大,于是乎,李隆基一定要杀掉上官婉儿,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决心。

为了杀上官婉儿,李隆基连自己老爹的求情都可以不管,只因他有更大的图谋。

第四,上官婉儿左右逢源,具有威胁性。

还是那句话,李隆基杀不杀上官婉儿,真的只在他的一念之间。

上官婉儿很有才华,的确值得欣赏,但是同样的,她左右逢源,没有一定忠诚的人,三次易主,对于李隆基而言,这就是个未来隐患。

与其养虎为患,不如先下手为强。

当然,我们也不能渴求上官婉儿忠诚,毕竟,从小被抄家灭族的人,靠着身边人的宠信慢慢长大,自然学不会什么叫做信仰。

活着,就是她的信仰。

利益,就是她的立场。

这是上官婉儿的悲剧,但也是她成长环境所造成的必然。

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关注我,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上官   安乐   遗诏   太平   诏书   宰相   宫中   后宫   唐朝   太子   皇后   皇帝   母亲   公主   政治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