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卖给中国的德械师武器真的很先进吗,与真正的德国师装备相比如何?

其实这就是纯德和伪德的区别,其中差距可以用天地之差来形容。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曾经从德国购买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并组建了一些所谓的“德械师”,以提高国军的战斗力。这些德械师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国军的精锐部队。然而,这些德械师所使用的武器真的有多先进呢?与当时真正的德国步兵师相比又有何差距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所谓的“德械师”,并不是指完全按照德国步兵师标准编制和装备的部队。事实上,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从未得到过完整和优质的德式武器供应。由于中日两国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贸易障碍和运输困难,中国只能通过第三方渠道或者走私方式购买一些过时或者残次品的德式武器。而且,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由于中德关系迅速恶化和西方列强对纳粹政权施加压力,中国从1938年开始就基本上断绝了与德国之间的军事合作和贸易联系。因此,在抗日战争期间组建起来的“德械师”,其实只是装备了部分或者全部使用了仿制或者改造过后的低质量或者老旧型号的“伪”德式武器。

那么,“伪”德式武器与真正的“纯”德式武器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步兵小组:一个标准的纯血统(Reinrassig) 德军步兵小组(Gruppe)由10名士兵组成:1名班长(Gruppenführer),1名副班长(Stellvertreter),1名轻机枪手(MG-Schütze),1名轻机枪助手(MG-Hilfsschütze),6名步枪手(Gewehrschütze)。他们装备有1挺MG34通用机枪、9支Kar98k步枪、9支P08手枪、18颗M24手榴弹、3个照明弹筒等物品12。而一个标准的“德械师”步兵小组(Zu)由8名士兵组成:1名班长(Zuführer),1名副班长(Stellvertreter),1名轻机枪手(MG-Schütze),1名轻机枪助手(MG-Hilfsschütze),4名步枪手(Gewehrschütze)。他们装备有1挺MG13或者MG15通用机枪、7支Kar98k或者Hanyang88步枪、7支C96手枪、14颗M24或者M39手榴弹、2个照明弹筒等物品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纯德式武器的优势在于:轻机枪更先进,能够提供更高的射速和射程;步枪更精准,能够提供更远的有效射程;手榴弹更多,能够提供更大的爆炸威力;照明弹筒更多,能够提供更好的夜间作战能力。

步兵排:一个标准的纯德式武器步兵排(Zug)由3个步兵小组和1个排长组成,共有31名士兵。他们装备有3挺MG34通用机枪、27支Kar98k步枪、27支P08手枪、54颗M24手榴弹、9个照明弹筒等物品 。而一个标准的“德械师”武器步兵排(Pai)由4个步兵小组和1个排长组成,共有33名士兵。他们装备有4挺MG13或者MG15通用机枪、28支Kar98k或者Hanyang88步枪、28支C96手枪、56颗M24或者M39手榴弹、8个照明弹筒等物品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德械师”武器在数量上略微占优,但是在质量上仍然不及纯德式武器。

步兵连:一个标准的纯德式武器步兵连(Kompanie)由3个步兵排和1个重武器排组成,共有193名士兵。他们装备有12挺MG34通用机枪、162支Kar98k步枪、162支P08手枪、324颗M24手榴弹、36个照明弹筒以及6门5厘米迫击炮和6门2.5厘米反坦克炮等物品 。而一个标准的“德械师”武器步兵连(Lian)由4个步兵排和1个重武器排组成,共有209名士兵。他们装备有16挺MG13或者MG15通用机枪、168支Kar98k或者Hanyang88步枪、168支C96手枪、336颗M24或者M39手榴弹、32个照明弹筒以及8门5厘米迫击炮和8门2.5厘米反坦克炮等物品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德械师”武器在数量上稍微占优,但是在质量上仍然不及纯德式武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希特勒卖给中国的“德械师”武器,并不是真正的先进武器,而是一些过时或者残次品的“伪”德式武器。与当时真正的德国步兵师相比,它们在轻机枪、步枪、手榴弹、照明弹筒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劣势,只有在迫击炮和反坦克炮等重武器方面有一些优势。因此,我们不能夸大“德械师”武器的作用和影响,也不能忽视国军士兵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勇敢和牺牲精神。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卖给你的?当然先进了,这没得说,但到不到货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和真正的德械师比?别想了,你咋也比不上人家,毕竟人家那是自己造,你是打人家手里买,能一样吗?

除了价格高之外,你这钱也是个问题,咱的钱充足不?

这也是为什么,小编特别不喜欢甚至于讨厌有些人的说法,什么造不如买的调调。咱别的不说,当年咱造大飞机运10,各项性能相当不错,不论是发动机,还是飞行数据,毕竟去高原咱执行任务都没啥问题。

结果呢?一个造不如买的调调,咱运10下马了,高高兴兴的买人家的,结果就是飞机越来越贵,咱连发动机都不会造了。

后来咱就算是掏钱,人家卖不卖还得看人家心情,就算是卖给你,花那么多钱买人家的飞机,卡脖子的时候就知道难受了。不过好在咱家军工还是很给力的,现在的发动机虽然比不过人家,至少会了,这就很不错的。

哎!一说这事话就多,算了,咱还是接着聊题主的问题吧。

咱首先说一下价格问题。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咱先说说其他的国家,您自己心里就明白了。

罗马尼亚,这算是德国人的铁杆小弟了,他们家石油算是德国人维持战争消耗的支柱。但这货购买德国武器,要在原来出口价格的基础上加收27%的附加费用。

而意大利作为盟友,价格是战前出口价的基础上要上调30%到50%。

土耳其就更加惨了,要在1940年出口的基础上,加收250%的费用。

最优待的是日本,按照德国人国防军的采购价来实行。

但便宜的往往总是有坑的,因为日本人刷了钱之后,货到不到,那就另说了。

比如当年日本人其实想要虎式坦克的,他们不仅要样车,还要设计图,最后还整了一套生产许可,结果日本人花了两坦克的价钱之后,货就一直没到。

至于咱呢?您可以自己琢磨一下,贵肯定有的了,没有到货的情况也是有的。

最终出来的德械师,说是德械师,您感觉会咋样呢?肯定比人家正儿八经的德械师差一截。

那么咱就把这德械师成立的过程捋上一捋,顺道就把题主的问题给回答了。

咋说呢?国民党军队的成立,其实最开始接受的援助是来自于苏联。别的不说当年黄埔军校成立的时候,孙中山特批了三百条粤造的毛瑟枪给军校使用。

结果呢,军工厂压根就没有瞧上,心心念念的巴结各个军阀,到开学了就给了三十条枪,这其中一支还被搞丢了枪栓。

就这?还训练?后来苏联援助过来八千条步枪,还一水带刺刀的,每条枪整五百发子弹,顺带还来了十支手枪。

后来的援助大到火炮飞机,小到机枪步枪手枪,这在苏联人指导下造出了战车。所以国民党有苏联顾问也不稀奇。

那会苏联给蒋介石的援助很多的,当时给咱共产党的援助仅仅是蒋介石的一个零头都不到。

但这事到了1927年,蒋介石就开始迅速驱逐了苏联顾问,回头就找了德国人,从而开启了和德国人合作的进程。

而这个时间点上,德国人玩一战,已经投降了,那么根据签署的《凡尔赛条约》,他们只能有十万人的部队,剩余的部队人员,尤其是各个阶层的军官,这就只能自谋出路了。

而德国人也会来事,他们把这些个有着指挥经验的军官,向其他国家进行输出,大批的这种军官就变成了军事顾问入驻到其他国家的军队当中。

这不仅解决了这些个军官的生计问题,还让他们保留了军事指挥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希特勒发动二战的时候,能够很快的组建起一支庞大军队的原因。

那么在这个大背景下,德国名将鲁登道夫的驻守炮兵专家鲍尔上校,带着他的四十六名军官团来到咱中国,这个军官团后期甚至都扩大到了一百二十人,这就正式的开启了咱和德国人的军事合作。

咋说呢?1933年希特勒成为了德国总理,而他很看重和咱的军事合作,一个因为咱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他们的顾问团来到咱中国的地界,不仅仅是给自己赚俩生活费,指导咱军事问题,还肩负推销德国产品的重任,要是咱没有钱,就可以拿各种矿产资源进行支付。

另一个原因就是蒋介石和苏联交恶,以及他坚决围剿共产党的态度。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双方的合作从遮遮掩掩的私人性质,慢慢的转变成了公开的官方性质。

再往后双方还签订了《五年军事工业发展计划》,并在此后由第四任德国军事总顾问德国前国防军总司令,所倡议的《陆军改革建议书》。

至此咱就开始了德械师之旅。

那么在这个计划当中,他建议咱建立六十个德械师,用来应对国际国内的变化。

当然那会还不叫德械师,是叫国防师。

配置是这样的,每一个师要有一个炮兵团,根据炮兵团装备的火炮不同,又分为野炮团人数有一万一千四百来人和山炮团人数有一万一千五百来人。

具体装备有各种炮有六十门,什么山炮,小炮迫击炮的。

重机枪七十四挺,轻机枪有三百三十六挺。听着是不是挺厉害的?但咱这一个师其实和日本人的常备师团比起来人数仅仅是他们的75%左右。

当然要是咱真能实现六十个这样的德械师,抗战初期也不会打的那么惨烈了,咱也可以教育教育日本人,应该怎么做人。

咋说呢?咱财力就摆在哪里,从鸦片战争开始,咱就往出赔钱,哪能拿出那么多的钱,购买这些个装备。

再说德国人的生产力就摆在哪里,你就算是全部下单,他也得赶着生产才能出来,而德国人这个时间点上希特勒可是在的,他还准备发动二战呢?自己的装备还的生产。

所以六十个德械师要想一波完成,基本是不可能的。

没法子也只能分批来,他每批就十个师,当然这得优先照顾国民党的嫡系部队,但也要顾忌一点杂牌军的情绪问题,所以十个德械师,挤出一个名额给杂牌军。

那么实际到货情况是咋样的呢?

到了1935年的时候,咱收到了一万支毛瑟,这抗战都开始了,就一万支步枪,连一个德械师的数量都不够。

这也是为什么,咱说德械师的时候,部队装备中正式,有些小伙伴要质疑,说好的德械师,咱就装备了咱自己造的步枪?

本来就少,你说呢?而且咱的中正式其实就是仿制毛瑟的,你也不能说这枪不行不是?

再有就是轻机枪五千挺,您自己算一下,这就是十四个多一点的师用上一用。

接着是迫击炮二百四十门,这就是十个师的量,其他你也别想了,就是一些个单兵装备。

这就是咱第一波进口的德国装备。

咋说呢?有些炮咱是没法子造,什么榴弹炮,什么中型轻型火炮,毕竟技术就摆在哪里,这就得进口。

所以后来什么毛瑟步枪,轻机枪,马克沁重机枪,还有迫击炮这些咱能自己生产,就自己弄了。

好在这些个东西,咱都仿制出来了,也减轻了不少压力。

最终在抗战全面爆发的时候,也就凑出了三十个师的,这些德械师,其实大部分仅仅做到了接受或者间接德国军事顾问的训练,全部戴上了德国头盔,装备了少量德国装备而已,远远没有达到真正德械师的要求。

咱说明一下,第一波接受调整的德械师,一共就十个,当开始进行第二波调整的时候,这第一波的十个师换装仅仅做到了将轻武器进行了换装,而且还因为数量问题,压根就没有达到全面换装的地步。

至于重型武器和第二波的十个师,压根就没有存货。

这不后来,咱在1936年又下了一个订单,头盔弄了二十二万,这也是为什么咱德械师实现了头盔全部换装的原因,子弹咱就不说了,马克沁有一千一百三十一挺,高射机枪一百二十挺,炮二百二十四门。

到了1937年的时候,又下了九百挺的马克沁,炮一百二十四门,步兵炮有六十门。

您自己瞅瞅这些个数,除了头盔够点数之外,其他东西,尤其是炮这东西压根就不够三十个德械师分的,能把第一波十个德械师装备齐了这就不错了。

而且这批东西仅仅是大部分到货了,这还有因为各种原因没法运过来的装备。

至于后边,咱也下了订单,轻机枪就下了一万两千挺,步枪十万支,这数听起来想那么回事了,但问题是这些东西因为咱和德国人的合作中止了,这就跟没有是一样的。

毕竟日本人可不会看到,咱的装备提高,所以日本人从中作梗给了德国人一定的压力。

其实您要是细算下来,真正实际接受德国顾问的训练,只有第一波十个师中的八个,外加一个税警总团。

而以上除了税警总团之外,装备最好的也仅仅只有三个师,分别是第三十六师,八十七师和八十八师。

再有现代化军队讲究的是火炮威力,咱除了一个教导总队有直属炮兵部队,上边说的三个师,他们也只有一个炮兵营而已,说好的一个炮兵团,没了。

最后实在是没法了,就把剩下一些个比较先进的火炮集中起来,组成了炮兵团或者炮兵旅单独使用,那也是用作支援用的。

这也是为什么,一说德械师有些小伙伴就提这三个师,因为他们是装备最齐全的,其他部队仅仅是装备了一部分德械而已,至于重武器那就别想了。

您说吧咱和真正的德国师咋比吗?没得比,人家还有坦克作为支援呢?而咱连个开坦克的人都不好找。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在北伐战争中,北伐军之所以能横扫北洋军阀,很大一个原因是,北伐军是一支接受现代军事教育的新式军队,不论是军事素养还是武器装备水平,都是旧军阀所不能比的。但在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苏联断绝了对蒋介石的军事援助并撤回军事顾问,蒋介石开始转向德国寻找军事援助。

当时的德国刚经历一战战败,但野心不死,一方面希望通过军事贸易打开中国市场,以挽救德国崩溃的经济,另一方面看中了蒋介石反共的本质,想通过军事合作拉拢中国成为反苏反共的盟友,于是派出军事顾问团,帮助蒋介石编练新式军队。

德国的顾问团考察了国军部队后,很快提出了《陆军改革建议书》并得到了国民政府的认可。原计划整编60个师,但在执行时,发现预算不够,只好先选10个基础比较好的师调整充实,然后将这10个师更换下来的装备,再调整补充10个师。先后两次,共20个师,命名为调整师。

因为是按照德国军事顾问的建议调整,调整过程中也有德国顾问参与,德军的军事思想、战术等也有部分移植,且换装了部分的德式军械装备,尤其是那一定显眼的M35德式钢盔,所以后来很多人将调整师称为德械师。

虽说计划调整20个师,但直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只有4支部队完成了调整,分别是教导总队和87师、88师、36师。教导总队是蒋介石一手抓的全军模范师,87师和88师的前身是国民政府警卫军第1师和第2师,36师是从87师、88师中各抽调一部分组成的,这四支部队是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自然是最先调整的。

再来看看调整师的编制和装备,以孙元良的88师为例:

88师全师约1.4万人,下辖2个旅4个步兵团和2个补充团(装备淘汰下来的旧装备)。师直属一个山炮营,装备12门75mm山炮;1个战防炮连,装备4门37mm战防炮;一个高射炮连,装备4门20mm高射炮;工兵、辎重、通信、特务营各一个和一个卫生队。

博福斯75mm山炮

步兵团下辖3个步兵营,团直属有1个迫击炮连,装备6门83mm迫击炮;1个小炮连,装备6门20mm机关炮;以及1个特务连和1个通信连。步兵营下辖3个连,直辖一个机炮连,装备6挺24式重机枪和2门82mm迫击炮。一个连下辖三个排,每个排三个班,每个班装备一挺ZB26轻机枪(捷克式)。

ZB26式轻机枪,俗称捷克式

相较于其他部队,“德械师”的武器装备堪称豪华,但与真正的德国步兵师比起来,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二战初期,一个德国步兵师,大约有1.7万人,下辖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反坦克营、通讯营、侦察营、工兵营各1个,以及完整的后勤补给、运输、医疗部队。一个德军步兵团,大约3000人,下辖3个步兵营,1个炮兵连,1个反坦克连,通讯排、侦察排、工兵排各1个。

德军侦察营装备的装甲侦察车

德军的步兵团,除了规模上小一点,完全按照步兵师的架子组成,拥有的支援火力包括26挺重机枪,85挺轻机枪(通用机枪),18门81mm迫击炮,27门50mm迫击炮,12门37mm反坦克炮,6门76mm步兵炮,2门150mm步兵榴弹炮,可以在不请求上级支援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大多数作战任务。

德军装备的pak 35/36型37mm反坦克炮

师直属的炮兵团,分为3个轻炮营,每个轻炮营装备12门105mm野战炮,和一个12装备150mm榴弹炮的重炮营。另外炮兵团还装备24挺通用机枪,作为阵地和对空防御武器。

列一个清单,大家可以参考对比一下:

简单对比一下你会发现,国军调整师最大的短板在火炮上,100mm口径以上的火炮更是一门都没有,别说是德军,就是日军也甩出调整师几条街,以日军第5师团为例:

第5师团,也就是板垣师团,总兵力约2.7万人,下辖两个旅团4个步兵联队,1个骑兵联队,1个野炮兵联队,1个工兵联队,1个辎重联队,1个通讯队和一个包括四个野战医院的卫生队。师团直属的炮兵联队,装备有70mm步兵炮,75mm山炮,105mm野战炮,150mm榴弹炮合计48门。

一个日军联队,约3800人,以第五师团第42步兵联队为例,该联队下设3个步兵大队和1个炮兵中队(4-6门70mm步兵炮),1个通讯中队和1个运输中队。每个大队下设4个步兵中队,1个运输中队,1个机枪中队(8-12挺重机枪),1个大队炮小队(2门步兵炮)。每个中队下设3个小队,每个小队下设3个步兵班(每个班1挺轻机枪)和1个掷弹筒班(2-3具掷弹筒)。

日军装备的92式步兵炮

统计在一起,一个联队12门火炮,24-36挺重机枪,80-100挺轻机枪,76具掷弹筒。把这个数量乘以4,再加上有48门火炮的炮兵联队,大概就是第5师团的火力水平。所以在全面抗战初期,一个日军联队就可以追着几个国军师打。

以上仅仅是各类武器数量上的比较,考虑到国军整编师的训练水平,兵员素质,后勤补给,实际战斗力还会更低。进口的德式装备,也是打一件少一件,以至于淞沪会战之后,德械师名存实亡。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就如同一辆车是德国原产,还是使用德国技术制造一样,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所谓德械师,同德国师,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这也是一个漫长的故事,听萨沙来说。

中原大战大体消灭中国大军阀以后,蒋介石开始准备整军同日军决战。

随后的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以及1933年长城战役中,体现了日军的厉害。

在很多作战中,日军的炮火占据绝对的优势,同时步兵的素养、战术、对于武器的使用都强于国军。

白崇禧曾经回忆,其实当时国军有一部分部队,也是使用日式三八大盖步枪。

但是,即便双方都使用同一种步枪,日军命中率超过国军两倍。

可见,双方军队差距明显。


而1933年,没有利益冲突的中德两国开始深入的合作。

希特勒掌权以后,除了需要在东亚有一颗棋子以外,还需要扩军备战,急需中国大量的钨矿等重要资源。

其实,德国军士顾问团,早在1928年就来到中国,第一任团长马克斯·鲍尔上校还因为天花疫情死于中国。

第二任团长为乔治·魏泽尔中将,从1930年到1934年都在中国。

他能力突出,帮助国军在中原大战及第五次剿共战争获胜。

不过,名气最大的还是第三任顾问,汉斯·冯·塞克特上将。

赛克特是所谓德国国防军之父,他一手组建了德国国防军,从条约中10万规模连重机枪也不能配备的自卫部队,一跃成为欧洲数一数二的强悍陆军。

塞克特上将在中国时间并不长,但很快就了解国军的情况。

他坦率的告诉蒋介石,以德军的经验为例,没有经过良好训练,没有装备足够武器的军队,即便数量有几百万人,也是不足以和列强对抗的。

而目前即便是最为精锐的中央军,在兵员训练、军官指挥以及武器装备上,同列强的差距还是明显的。

其中尤其重要的是武器装备,到抗战爆发前,全中国只有200门口径较大的火炮,根本无法和包括日本在内的任何列强正面对抗。

在塞克特上将的建议下,国军已经挑选80万精锐部队,按照轻装德国步兵师的标准进行组建。

所谓轻装步兵师,也就是重武器数量较少,步兵主要利用火车和徒步机动,可以灵活作战,战斗力比现有部队要强得多。


塞克特上将在1935年因年老多病,被迫回国,后很快去世。

继任者为年富力强,能力超群的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上将。

法肯豪森上将认为,以目前中国的财力,一次编组80万军队是不可能实现的。

从1935年开始,根据法肯豪森上将的计划,首先编组10个师,随后在1938年前再编组20个师,以实现30个师的编组工作。

事实证明,这也是妄想。因为1936年就爆发了规模庞大的两广事变、随后又是西安事变,加上国民政府财政严重困难,10个师也没有完成编组。




到了1937年抗战爆发时,只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87师、88师、36师共4支部队,完成了部分的编组工作。

什么叫做部分?

我们可以从武器上来看。

这些德械部队,步枪主要是国造中正式步枪,这还勉强算是德国步枪。

机枪上,则清一色使用国造仿制捷克ZB26轻机枪。


重机枪上,使用国造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这是仿造一战德军MG08重机枪的产物,而当时德国已经大量使用通用机枪,废弃了水冷式重机枪。

冲锋枪上,只有部分部队装备了国造德式MP18/28花机关冲锋枪,这也是一战德军武器。



对于步兵师尤其重要的火炮上,德军一个步兵师一般配备一个炮兵团。

对于国军来说,这是根本达不到的,只能一个步兵师配属一个炮兵营。

这个炮兵营的火炮五花八门,从老旧的德国克虏伯75野炮,到先进的瑞典博福斯75毫米山炮等等,什么都有,甚至还有日式火炮。



所以,所谓德械师,只是装备了部分德国武器的国军部队罢了,同真正的德国步兵师,差了十万八千里。

为什么德械师会深入人心呢?

主要是1936年中国总共从德国进口了32万顶德国M35型钢盔。

由于该钢盔极有特点,所以给老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这几支德械部队,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甚至武汉会战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因为中德关系迅速僵化,中国无法得到德式武器的补充,德械师在1938年就基本完全消耗殆尽,不复存在了。

这些德械部队,为国家民族立下了赫赫战功。

根据分析,1937年编组的德械师的士兵,能够不死不残活到1945年的不超过二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1937年的一个排士兵,差不多只有一到二个,能够不伤不死的活到抗战结束。

在武汉会战期间,一个记者采访赶赴战场的德械师士兵:战争结束后,你准备干什么?

士兵想了一下回答:我活不到战争结束。我们这批人,注定要在战争中牺牲的。




青天壮志耀白日,血染山河满地红




“德械师”是指那些接受德国军事顾问编组建议,接受德国军事教官训练,装备了德制武器(或者仿制)装备的国民党部队的统称。首先可以先确定一点,在可歌可泣的淞沪血战中,“德械师”是以惨败告终的。而这样的失利,其实与他们的装备有着莫大的关联。从整体的装备来看,“德械师”的作战能力在国内属于较好的行列,但是与日军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按照原先规划的编制,整编后的“德械师”具体编组为一个师辖2个旅,师部直辖单位有1个炮兵营(12门75毫米山炮连,4门37毫米战防炮连,4门20毫米高射炮连),1个工兵营,1个通信营,1个辎重营,1个特务营,1个卫生队和2个补充团(补充旅级)。旅辖2个团,2个旅就是4个团。每个团直辖一个迫击炮连(6门83毫米迫击炮),1个机炮连(6门60毫米高射炮),1个通信连和1个特务连。每个团辖3个步兵营,每营3个步兵连,每连3个排,每排3挺机枪30支步枪。按照这份规划,每个“德械师”总兵力为1.4万人。而且,每个德械师当时还准备单独装备4门150毫米榴弹炮。

当然,这只是规划,实际情况却是十分糟糕。据网友“熊熊评说”统计,战斗次数最多的“德械36师”全师人数虽然超过了1万人,但是仍缺编2000多人。全师在淞沪会战中,投入武器为步/马枪4876支,轻重机枪427挺、迫击炮24门、山野炮18门;配各类子弹843310发、迫击炮弹1040发、山野炮弹1500发。由于在战斗中损失太大,36师先后接受了4次补充,每次1500~2000人。每补充一次,意味着兵员的质量都会下滑。而且,更难以接受的是,武器装备也在高强度的战斗中加速消耗。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除了损失大量步枪外,重武器的损耗极为严重。351挺轻机枪损失了177挺,76挺重机枪损失了51挺、24门迫击炮损失了20门、18门山野炮损失了16门。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装备精良的“德械师”为何就是打不赢日军?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装备的完善程度有着极大的问题。150毫米重炮直接需要蒋介石的同意才能调动,前线部队主要依靠的火力,仍旧是75毫米山炮和野炮,迫击炮射程近,而且数量也不多。与之相比,日军除了有师团级150毫米重炮和105毫米重炮直接支援外,还有海军战舰的大口径火炮,航空兵投掷的航空炸弹。在战斗中,国军“德械师”虽有心杀敌,但是奈何火力差距还是太大。很多人认为国内“德械师”能直接比肩德国精锐的国防军,其实相差非常大。德国国防军的步兵师,其作战能力正面对抗日军的一个师团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巅峰时期的德国精锐师,甚至具备击溃一个日军甲种师团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德国   希特勒   轻机枪   步兵师   武器   重机枪   装备   迫击炮   火炮   炮兵   国军   机枪   步枪   步兵   日军   中国   部队   先进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