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牌皇后胡善祥被废除后,太后同情皇帝后悔,这是为何?

1417年,16岁的胡善祥嫁入皇室,成为太孙正妃。她没有想到,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小三”,最后要用一生来品尝这个苦果。

胡善祥的丈夫,叫朱瞻基,是永乐皇帝朱棣的嫡长孙,12岁那年就被封为了皇太孙,预定了将来的大明王朝皇帝之位。

朱棣对朱瞻基的婚事,自然非常上心。他派出钦天监,仔仔细细地看了天象,得出一个结论:朱瞻基的真命天女在山东。

他又派出太监,到山东实地考察,千挑万选,选中了胡善祥。


01、为什么是胡善祥

胡善祥能成为皇太孙妃,主要有两个原因:

  • 其一,家世合适。

明朝为了防止外戚做大,除了朱元璋的儿子们有安抚开国元勋的需求,和勋贵联姻之外,从朱瞻基这一代开始,后妃都从民间选。

不过,这个“民间”,并不意味着无权无势、毫无背景的普通人家的姑娘,可以有机会进宫。能入皇室眼的家庭,无论如何不能太差劲。

而胡善祥,父亲曾是锦衣卫百户,只不过已经被免官多年。年纪大她很多的长姐,在朱元璋登基初年,在宫里做女官,只不过期间已经换了2任皇帝了。

这样的家庭,对朝廷没有什么影响力,不用担心出现什么难以控制的外戚,又一度和宫廷往来密切,教养出来的女儿,可以满足宫廷的要求。

这为胡善祥选妃,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廿二史札记》:明史载明祖之制,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


  • 其二,家有祥瑞。

胡善祥在出嫁之前,和明朝的大多数大家闺秀一样,独自住在一栋小楼之上。

有一天清晨,她推开房门,突然发现有红白色的气体从屋里飘出来,弥漫了一个多月,都没有散去。

这在明朝人的眼里,是“祥瑞”,意味着住在这栋楼里的胡善祥,将来必定大富大贵。

而这,和钦天监说将来的皇后在山东对应上了。

合适的家庭出身,不知是人为还是自然现象的“祥瑞”,再加上胡善祥本身出色的素质,让胡善祥最终在众多少女里脱颖而出,成为了皇太孙朱瞻基的正妻。

胡善祥墓志铭:先是独居小楼,旦日启户,有红白气自户出,弥月不散,里闾聚观以为奇瑞,已而果验。


02、婚后二三事,感情破灭

经过层层挑选,终于嫁进皇室的胡善祥没有想到,她的丈夫朱瞻基,早已有了心上人,那就是和朱瞻基青梅竹马的孙氏。

孙氏也是山东人,从小就因为美貌而出名。朱瞻基的外婆非常喜欢她,进宫看望朱瞻基母亲张氏的时候,经常向张氏提起她,觉得她将来可以做朱瞻基的妻子。

张氏见到孙氏之后,也非常满意,便向朱棣禀告了这件事。朱棣便特地叮嘱张氏,让张氏亲自抚养孙氏,等她和朱瞻基长大一些之后再成亲。

那时候的朱瞻基,不过十一二岁,就已经认定了,孙氏会是自己未来的妻子。

想不到,等到朱瞻基19岁,可以大婚的时候,朱棣却把这件事抛到脑后,命人去山东给朱瞻基重新挑选了一个皇太孙妃,而孙氏,只能当侧室,也就是皇太孙嫔。

《明史》:方十余岁,成祖命诚孝后育之。已而宣宗婚,诏选济宁胡氏为妃,而以孙氏为嫔。


虽然没能让自己心仪的孙氏成为正妻,一开始的朱瞻基,还是愿意和胡善祥好好过日子的。

朱棣去世之后,朱瞻基从皇太孙晋升为皇太子,胡善祥也晋升为皇太子妃。朱瞻基继位之后,胡善祥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皇后。

不过,在保证胡善祥的身份待遇之余,朱瞻基也在为自己青梅竹马的孙氏提升待遇。

在朱瞻基成为太子之后,便上奏父亲明仁宗,让孙氏可以穿太子妃规格的服饰。

在朱瞻基登基之后,又破格给了孙氏金宝,而按照明朝宫廷的规定,金宝原本只能由皇后拥有。

这些事都表明,虽然孙氏的身份只是朱瞻基的侧妃,但是在朱瞻基的心目中,是把她当做结发妻子来看待的。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胡善祥和朱瞻基的夫妻感情,也逐渐破灭。


胡善祥在朱瞻基心里的地位越来越低,主要是因为这3个原因:

  • 其一,两人性格不合。

朱瞻基是一个非常爱玩的天子。他的娱乐活动非常丰富,喜欢微服私访,喜欢骑马打猎,喜欢玩蛐蛐,喜欢玩陶瓷和宣德炉,还不时出宫去采点野花。

而胡善祥,则一心做个贤后。她认为,朱瞻基这些事,不是贤明的天子应该做的,而自己,有劝谏的义务。

于是,胡善祥非但不和朱瞻基一起玩闹,还总在见到朱瞻基的时候,劝朱瞻基停止玩乐。话说得多了,言语之间,也带上了讽刺的意味。

而当时已经是贵妃的孙氏,则和胡善祥形成鲜明对比。

在史书上,找不到任何关于孙氏劝谏朱瞻基的记载。而明朝宫廷留下来的画作则表明,孙氏还会穿上骑装,和朱瞻基一起去骑马打猎。

于是,朱瞻基越来越喜欢和孙氏待在一起,而对胡善祥,则越来越不耐烦。

胡善祥墓志铭:宣德间,海内宴安,车驾颇事游幸。后每乘间规讽,无媚顺态,居常服食侍从澹如也。


  • 其二,胡善祥没能生下儿子。

朱瞻基是皇帝,家里有一个货真价实的皇位需要继承,他迫切地需要一个儿子。

然而,从他19岁迎娶胡善祥以来,到27岁登基,整整8年里,无论是胡善祥,还是孙氏,加起来一共生了3个女儿,却都没能生下儿子。

而作为皇后的胡善祥,在生下两个女儿之后,又几次怀孕,却都没能把孩子保住。

就在她和朱瞻基的婚姻走到第10年的时候,孙氏终于生下了朱瞻基梦寐以求的儿子。这也是整个大明王朝等了整整10年的皇子。

一边是无子且无宠的皇后,一边是为自己生下宝贝儿子的青梅竹马,朱瞻基的心,越来越偏向孙氏那边。


  • 其三,明朝的祖制。

在朱瞻基之前,所有明朝皇帝的第一个儿子,都是皇后生的嫡长子。

而且,明朝是坚决执行“嫡长子继承制”的朝代。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明确规定,有嫡立嫡,若正妻50岁还没能生嫡子,才能立庶子。

虽然这条规定在后来的明朝皇室,没能坚决执行,毕竟皇帝等不到皇后50岁才立太子。但在朱瞻基之前,还没有人破坏过这条规定。

可是,等了10年才等来一个儿子的朱瞻基,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这个孩子立为太子。他不想等,也等不及了。

若是胡善祥直接生下自己的第一个儿子也就罢了,若是自己最爱的孙氏没有生下自己的儿子也就罢了。可是孙氏生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朱瞻基不想等到胡善祥生下嫡子之后,委屈了孙氏的孩子。

对朱瞻基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再给胡善祥生下嫡子的机会,让她直接给孙氏让位,让孙氏的孩子直接成为嫡长子。

《皇明祖训》:如王年三十,正妃未有嫡子,其庶子止为郡王;待王与正妃年五十无嫡,始立庶长子为王世子。


03、朱瞻基坚持废后

前1428年,朱瞻基召来内阁大臣,告诉他们,自己要废后。

不过,废后的皇帝,在是书上的名声都不是很好听。所以,朱瞻基要求他们给自己想一个好办法,把这件事办得体面些。

内阁大臣想要挣扎:废后这种事,陛下您先和太后商量吧,太后同意,我们也就不反对了。

朱瞻基毫不犹豫:太后已经同意了。

实际上,他在和太后说这件事的时候,太后说的是,只要内阁同意,她也不反对。而朱瞻基同样对太后说,内阁已经同意了。

这是在两头骗。

但是内阁显然不可能因为这件事,去和太后求证。“三杨”之一的杨荣,便给朱瞻基出了个主意:捏造胡善祥的罪名,让废后变得理所当然。

可是,朱瞻基看着杨荣递上来的罪名,脸色大变:皇后没犯过这些过错。

他知道,自己这段婚姻走到尽头,完全是他自己的问题,胡善祥作为皇后,其实一点过错都没有。

毕竟10年夫妻,朱瞻基也想好聚好散,而不是给她泼脏水。

《明大政记》:荣怀中出一纸,列中宫过失二十事,进呈,皆极诬诋。曰:“即此是废之因。”上览二三事,遽拂然变色,曰:“渠曷尝有此言?宗庙无神灵乎?”


最终,“三杨”之一的杨士奇,给朱瞻基出了一个主意:既然没有正当的废后理由,那就让胡善祥自己请辞吧。

虽然这也不过是掩耳盗铃,任谁都知道,这是朱瞻基自己要废后,但是写进史书里,总比朱瞻基强行废后好看些。

朱瞻基想了想,同意了。

胡善祥一个没有家族背景,也没有依靠的深宫女子,无法反抗皇帝的意志,只好听从朱瞻基的命令,上表说,自己身体不好,又没有儿子,要辞去皇后之位。

朱瞻基欣然同意,很快就把心爱的孙氏封为新任皇后。而胡善祥,则出家做了道姑,法号“静慈仙师”。

朱瞻基的母亲张太后,一直很喜欢这个儿媳,加上胡善祥是无过被废,张太后更加同情她。于是,张太后经常让胡善祥进宫陪自己。

在太后宫里设宴的时候,张太后也不给新任孙皇后面子,而是把胡善祥的座位安排在孙皇后之上。孙皇后为此郁闷不已,却毫无办法。

毕竟,朱瞻基自己也觉得有愧于胡善祥,绝对不会在这件事上为孙皇后出头。

甚至,多年之后,朱瞻基自己回想往事,都有点后悔了。

毕竟,朱瞻基是明朝第一个废后的皇帝,而胡善祥,又是一个贤德的皇后,名声很好。这件事写进史书,多少会影响朱瞻基的名声。

不过,生米已经煮成熟饭,朱瞻基再后悔,也不可能废了孙皇后,把胡善祥接回来。他能做的,只是无奈的摇摇头,叹息说:这是我年轻时做的荒唐事了。

《明史》:张太后悯后贤,常召居清宁宫。内廷朝宴,命居孙后上。孙后常怏怏……宣宗后亦悔。尝自解曰:“此朕少年事。”


04、写在最后

胡善祥一共有2个女儿,一个是朱瞻基的第一个孩子,顺德长公主,一个是朱瞻基最爱的女儿,永清公主。

然而,这两位公主,也是非常不幸的。

永清公主还没出嫁,就早早夭折;顺德公主虽然嫁了个好丈夫,却在24岁那年,早早去世,没有留下孩子。

而且,顺德公主去世的时间,和张太后,只相差3个月。

也就是说,胡善祥在短短3个月内,就失去了自己在宫里唯一的依靠,和自己仅剩的唯一一个孩子。

这样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在长女去世的那一年年末,胡善祥也郁郁而终,年仅42岁。

而她这一生的悲剧,源于她16岁那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插入了朱瞻基和他青梅竹马的孙氏之间,取代了孙氏,成为朱瞻基的正妻。

后来,即便是太后同情她,皇帝也为废后而后悔,她的人生,已经无法重来。

早知如此,当年还不如不被选进宫。

你觉得是不是呢?




明宣宗皇后胡善祥无过被废,令世人同情,张太皇太后也表示怜悯,宣宗也表示了后悔之意,但是史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亚圣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说道: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这个老夫子是在说,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但没有后代是最大的不孝行为。

帝舜因为没有后代,在没有通知亲属的情况下,就直接娶妻,舜就是君子的榜样。他是用实际行动来尽孝,而不拘泥于摆喜酒请客这种形式,注重的是娶妻生子,以延续香火。

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第一要的工作是生下皇子,为大明朝制造一个继承人。工作了十几年,还没有成果,咋说是没有过错呢?普通人无后,那是最大的不孝,作为皇后无子,那就是天大的罪过。

永乐十五年(1417年),济宁人胡善祥,被明成祖朱棣册立为皇太孙朱瞻基的太孙妃妃;明仁宗即位后,立为皇太子朱瞻基的皇太子妃;洪熙元年(1425年),朱瞻基即位后,立为皇后。

从被立为皇太子妃到立为皇后,整整八年的时间,胡善祥也没有做出任何实际的贡献,没有给朱瞻基生下一个儿子。

明朝老朱家的传统,就是隔辈亲。明太祖朱元璋就把皇位直接传给了孙子朱允炆;明成祖朱棣也是喜欢孙子朱瞻基,才把皇位传给朱高炽,朱瞻基继而接班。保不齐朱瞻基也有这么一个情节,天天巴望着想孙子。可没有儿子,哪能就会有孙子呢?这种事还是需要按照套路一步步地来,朱瞻基心里着急上火,可皇后胡善祥却一直不见动静,这可咋整哦?

好在帝王家不缺女人,另一个女人就想出办法来了。

山东邹平人,永城县主薄孙忠之女孙氏,年幼时容貌俊美,被明仁宗皇后张氏的母亲彭成伯夫人看中,张皇后是永城人,由于这个关系,年仅十岁的孙氏就被选入宫中,由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养育。孙氏与朱瞻基朝夕相处,青梅竹马,感情很深。

在替朱瞻基议婚时,胡善祥被选为了皇太子妃、孙氏为嫔。

朱瞻基登基后,立胡善祥为皇后,立孙氏为贵妃。

但胡皇后一直没有儿子,自己也不想办法,这就给孙氏提供了机会。

宣德二年(1427年),孙氏生下了皇子朱祁镇,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

也有说法是孙氏也没生出儿子来,就偷取宫人之子为自己的儿子。这个朱祁镇,不是孙氏亲生,是宫人所生。

不管是不是孙氏所生,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盼儿子的朱瞻基,见到了儿子,哪里还去管谁生的,只要是他的就行。这个估计不会错,就是宫人所生,也不会错了种,这一点恐怕朱瞻基不会太马虎吧。

加之,孙氏与朱瞻基本来就情深意长,这次就有话说了。

次年,1428年,朱瞻基的贤妃吴氏又为朱瞻基生下了次子朱祁钰,也就是后来的明代宗景泰帝。

由此看来,朱瞻基还是有点能力的,只不过实力不是很强大罢了。

朱瞻基(1398或1399---1435年),作为帝王,在二十八九岁才有了第一个儿子,差不多也算老来得子,其喜悦的心情可想而知。作为关乎国家、朝廷的第一要务,兹事体大。

母凭子贵,孙氏上位也在情理之中。

宣德三年(1428年),明宣宗朱瞻基废掉胡皇后,让其退居长安宫,改立孙贵妃为皇后。

除了没有儿子之外,胡皇后并无其他过失。因此,被废之后的胡皇后,一直得到宣宗之母张太后怜悯,经常被召居清宁宫。内廷朝宴,张太后命胡废后位居孙皇后之上。为此,孙皇后经常感到不爽。

天下人得知胡皇后被废的原因,都为之同情。数年后,宣宗也有所歉意,自我解嘲说:“这是当初年少冲动所为哦。”

立储之事,既是家事,更是国事,关乎国家、朝廷的命运。没有儿子而占据皇后高位,并非是好事,很可能是朝政混乱的开始。一旦当朝帝王有个三长两短,突然驾崩的话,很可能就会动摇国家的根基。

作为帝王,朱瞻基的处置没有过错。而且,被废后的胡善祥一直得到了善待。

因此,胡善祥被废是在情理中,能够善终也是不错的结局。朱瞻基在政期间,史称“仁宣之治”,可见明宣宗废后一事,并非荒唐之举。




想要废后不容易——第一天

明宣德三年(1428年)二月,皇帝朱瞻基神秘兮兮的把朝中重臣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全都请到后殿,声称有机密事商量。一头雾水的几个大佬只能放弃回家休闲,在宫里陪朱瞻基磨牙。

时年29岁的皇帝到底还是年轻,不喜欢拐弯抹角,直接跟几个大佬表示俺都三十来岁还没有儿子,现在孙贵妃生儿子了,母从子贵自古有之,咱们讨论一下怎么处理皇后的问题吧!随后还列举了一些皇后胡善祥的错误,例如吃饭吧唧嘴之类的。

杨荣作为皇帝铁杆立马表示干脆废后就得了,小朱同学表示欣赏这种决策,但还是略微要脸的询问以前这种事儿有惯例吗?领会老大意图的蹇义赶紧跟进,宋仁宗就降皇后郭氏为仙妃,没影响庙号为仁。

这时小朱又问剩下三个人的意见,一直玩理学的杨士奇有点崩溃,表示按照纲常伦理,皇帝是爹,皇后是妈,有儿子鼓动爹妈离婚的道理吗?这不扯淡吗?而张辅和夏原吉则表示这么大事儿还是得详细讨论,不好我们擅自做主。

到这情况就很明显了,关于废后的事情杨荣和蹇义是赞成派,杨士奇是反对派,张辅和夏原吉事酱油派。没抢到第一个赞成的蹇义赶紧开炮,自古就有的事儿,干就完了,商议个毛线!杨士奇也不甘示弱,宋仁宗废后到现在史书还骂呢,是那么好干的?

小朱眼瞅着一票大佬要干起来,赶紧出来和稀泥,表示你们先下去商量,免得打起来溅我一身血,然后一个弯道就没影了。皇帝跑掉这群人说话也少了顾忌,杨荣和蹇义表示你们都看不出来吗?皇上有这想法很久了,这事儿咱们挡不住!杨士奇依然认为吃饭吧唧嘴不是离婚的理由......

想要废后不容易——第二天

到了第二天,小朱同学又贼兮兮的把杨荣和杨士奇拉到了故宫西角小门,贱兮兮询问商议结果。要说这小朱为了离婚也是拼了,面子也不要了,挺大个皇帝蹲门槛子上求离婚,洪武大帝的脸都丢光了。

这时候杨荣从怀里掏出一卷纸递给了他,按这个来就可以废后了!大喜过望的小朱一把抓过来,看了几行字就懵逼了,上面洋洋洒洒列了皇后20大罪状,每条都够赐死的,当然,每条都是诬陷的。

小朱赶紧表示老杨你别闹,我就是想离婚,不是想杀媳妇!我只是想当渣男,暂时还没有当杀人犯的打算!于是他又询问杨士奇的意见,杨士奇还是那套话,这不是啥好事儿,不赞成!无奈的小朱只好再次让他们退下。

想要废后不容易——渣到入骨方为圣

事情到这个地步朱瞻基也看出来了,不搞定杨士奇就别想离婚,你丫不是骨头硬吗?且看我的疲劳战术!第三天下朝小朱又单独把杨士奇留下磨叽这事儿,头昏脑涨的老杨被折磨的半疯,只好借口听太后定夺跑掉。

第四天下朝小朱又把老杨给留下了,告诉他太后让我找你们商议,还是得你来出主意。明白自己没处跑的杨士奇只好问小朱:“胡皇后与孙贵妃相处如何?

小朱说:“挺和睦的,最近几个月皇后生病,孙贵妃经常看望。

杨士奇就此开始冒坏:“这就好办了,你趁着皇后生病,劝她自己辞职不就完了!这样你婚也离了,圣君体面也保住了,干嘛非得跑来折腾我啊?

小朱一拍大腿:“果然天不生你杨士奇,万古渣道如长夜!这么缺德的招我咋没想到呢?

杨士奇:“总觉得这话不像夸我”......

就这样,宣德三年春,朱瞻基命令皇后胡善祥上表请辞,皇后依令上表后这孙子居然还玩了回三请三让,命令人家胡皇后上三次辞职信才批准。废黜了的皇后被留在宫里,也不给人家名分,只是在长安宫修道,号称仙师。


到这吐槽机可以回答题主的问题了,当时别说是太后张氏同情胡善祥,全天下没几个人不同情她的,因为这个女子根本啥也没做错。朱瞻基这么处心积虑的废黜人家,等于是犯了众怒,哪有好人这么办事的?至于他本人后没后悔一点都不重要,一句“少年事”遮挡不了事情的本质。扯淡完毕。




胡善祥是朱瞻基的正牌皇后,这皇帝过着过着,不想再过了想离婚,于是在冥思苦想之后,终于把皇后赶走了,在那个时代,丈夫和自己离了婚,特别自己是皇后身份,简直就是没法活了呀,于是乎这个胡皇后就出搭当了尼姑与青灯古佛为伴。

话说作为山东人的胡皇后为人忠厚善良、天性贞一、举止庄重、无媚顺态。既然这皇后没有一点错,那朱瞻基为什么处心积虑的要和她离婚,要废掉她呢?这一切的原因源于重男轻女因为胡皇后只生育了两个女儿顺德公主和永清公主,再加上孙贵妃率先得子,在那个母凭子贵的皇宫里,因此她并不得宠。

自从孙贵妃率先生子,朱瞻基废后的打算越来越强烈,但是人家胡皇后没有犯一点错误,就算是鸡蛋里挑骨头,他也挑不出来啊。怎么办?作为皇帝的朱瞻基因为想不出办法,一时急得抓耳挠腮。(看来朱瞻基和自己的结发妻子真的没有感情,想离婚都快想疯了。)

自己想不出办法,于是乎他就和大臣们商议此事,皇帝离婚,这毕竟是自己的家事,和外人商量,这确实确实有点不太妥当,大臣们也都皇后是好人,端庄又典雅又是来自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老子故里的一名知书达理的女性。没来由,没有原因的废除人家于情于理都说不通啊,于是乎,大臣们开始反对此事。

但是,朱瞻基心已决,俗话说男人只要变了心,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作为皇帝的朱瞻基,后宫佳丽如云,他不缺女人,他想不要谁就不要谁,但是人家是皇后,毕竟还得费些周折。

《明史》列传后妃记载:时孙贵妃有宠,后未有子,又善病。三年春,帝令后上表辞位,乃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而册贵妃为后。诸大臣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等不能争。张太后悯后贤,常召居清宁宫。

皇帝朱瞻基的意思就是说我今年都30岁了,胡皇后还没给我生了一个儿子出来,如今孙贵妃有子,我必须要立他为皇后。最后,皇帝朱瞻基用了一计让皇后主动请辞,然后他再假意再三挽留。至于说他后悔那是假的,因为胡皇后是他的爷爷,朱棣安排给他的,可能并没有多少感情。属于爷爷包办婚姻。而作为他的母亲张太后,感到惋惜,也其实就是面子上过不去而已。




胡善祥被废当时确实有很多人同情,不过皇帝朱瞻基可没后悔,最多就是口头表示一下遗憾而已。至于太后,很可能也是面子上照顾一下而已。

胡善祥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后,她父亲是山东济宁锦衣卫百户胡荣。明成祖朱棣一向喜欢孙子朱瞻基,所以在朱瞻基的婚事上直接插手,亲自为他选妃。钦天监观天象以后说应该出自山东,于是朱棣命人去山东选妃。胡善祥也是参加选妃的人选之一,不过她住的小楼有“有红白气自户出,弥月不散”,被人称为祥瑞出现。因为这个原因,胡善祥被成功入选,被朱棣钦定为朱瞻基的妃子。

不过早在此前,皇太子朱高炽、太子妃张氏也曾经为朱瞻基找了一个妃子候选人,就是了永城县主簙孙忠的女儿孙氏。孙氏不仅“幼有美色”,而且从小住在朱高炽府中,和朱瞻基两人是一起长大,可以算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感情很好。

朱棣的命令自然没人敢反对,朱瞻基乖乖娶了胡善祥当皇太孙妃。之后随着朱瞻基成为皇帝,胡善祥也顺理成章成为皇后,而孙氏则只能为妃。朱瞻基对孙氏不能当皇后一直耿耿于怀,因此在孙氏生下长子朱祁镇以后,多次召见大臣商议废后。

然而胡善祥素有贤名,以贤惠著称,因此虽然废后一事得到了杨荣等大臣的支持,但是却没有什么借口实行。杨荣为了顺应朱瞻基的心愿,倒是草拟了一个胡善祥的罪行录,不过连朱瞻基看着都觉得太假,只能废弃不用。

荣出怀中纸条“后当废事”以进。上览未及竟,艴然曰:“渠曷有此。”

最后原本反对废后的杨士奇见朱瞻基无法劝阻,为了保全胡善祥,于是提出让胡善祥主动请辞的建议。朱瞻基采纳,胡善祥无奈,最后只能自己请辞。

胡善祥被废后以后,退居长乐宫修行。不过胡善祥无过被废,朝堂之上民间大多对她比较同情。朱瞻基为此后来自嘲说自己当时年少无知,“此朕少年事”,算不上真的后悔,只不过是掩饰下自己的行为而已。而朱瞻基的母亲张太后在宫廷宴请时把胡善祥放在首座,这主要也是做个姿态,不一定真的同情胡善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明朝   永城   太后   永清   皇后   生下   皇帝   宣德   孙子   请辞   皇太子   贵妃   山东   青梅竹马   后悔   儿子   财经   胡善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