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尽可夫”的主人公是谁?“人尽可夫”有什么历史故事?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人尽可夫最早是形容“孝心”的,后来才被人引申到了其他的意思。

古代的诸多历史事件能够创造出很多后人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历史本身是变动的,组成成语的字义也会改变,如此一来,就会造成后人所理解的成语跟成语诞生时的本意出现偏差,而“人尽可夫”,就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字义误会”。

在如今的语境中,人尽可夫似乎是在批评一个女子生性放荡、水性杨花,指责她“只要是个人,都能当她的丈夫”,可将目光放回东周时期,人尽可夫还真的不是这么一回事。

成语源头:郑国的“政治与伦理纠纷”。

东周初年,因为郑国和周王室还算接近的血缘关系,所以郑国在周平王东迁、重建周王室的过程中出力颇多,也渐渐地“拿捏”住了周王室,郑国第二任国君郑武公去世后,他的儿子姬寤生继承了郑国的国君之位,是为“郑庄公”。

而郑庄公,后来有着“诸侯小霸”之称。

别看春秋时代有着“五霸”的存在,就觉得“小霸”的含金量不高,事实上,郑国的小霸地位比起后来的春秋五霸都要高,因为郑庄公他做过一件“开天辟地”的事情,那就是正面击败了周王室,甚至还射伤了周天子:周桓王

郑庄公以“武力”教会周天子好好做人,让周桓王不得不忍气吞声,在此之后,郑庄公迅速发展郑国国力,让郑国变得强大无比,而在郑庄公励精图治的同时,还有一个不断地辅佐着郑庄公治理郑国,郑国的强大也有他的一份功劳,他也是这个“人尽可夫”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之一:祭仲

祭仲乃是郑国的卿大夫,位高权重,在郑庄公登基初,祭仲就被郑庄公重用了,郑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诸多建树,都有祭仲的功劳在其中。

比如郑庄公即位时,郑国就面临过“分裂危机”,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想要将郑国“一分为二”,最重要的是,他们兄弟二人共同的母亲武姜对小儿子非常支持,而武姜偏心的原因也很奇葩,她觉得郑庄公是难产而生,差点让她死掉,共叔段是顺产而生,让她觉得非常轻松,所以他就青睐小儿子了。

面对母亲的“分封”要求,郑庄公不得不划分一块土地给弟弟,而且还不是什么随便的封地,竟然是郑国的京城“荥阳”,所以当祭仲知道这件事后,他百般反对,给郑庄公讲述了利害,因为郑国的都城乃是整个郑国防御最强大的地方,一旦被共叔段获得,郑庄公迟早会被共叔段弄死。

其实这些道理郑庄公怎么会不懂,可母亲的要求他不做到,他就违背了“孝道”,一旦违背孝道,他一样要面临别人的谴责,所以他能做的,就是劝诫共叔段不要行倒行逆施的事情,还有积极采纳祭仲的意见。

眼见无法劝郑庄公收回绝对,祭仲只能让郑庄公做好准备,也所幸是祭仲的叮嘱,不久后共叔段的造反对郑庄公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共叔段造反失败后逃离他国,最终死在了异国他乡。

共叔段这个隐患消失后,郑国就有了足够的精力开始内部发展。

公元前720年,郑国和周王室的关系跌落到了冰点,郑庄公直接让祭仲带着军队到周天子管辖的温地和成周两地割麦子,此举的“挑衅”意味十足,所以在几年后,郑庄公和周桓王直接爆发了“繻葛之战”,而在这一战中,周天子大败,还被郑国军队射伤,尊严扫地。

在战后,郑庄公派祭仲“慰问”周桓王,周桓王面对郑庄公和祭仲这对君臣的“嘴脸”十分愠怒,但他没有别的方法反制郑国,只能吞下哑巴亏。

自此之后,郑国的扩张无人能挡,而祭仲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大到郑国的储君,都要接受祭仲的教导。

郑庄公的太子名为“姬忽”,史称太子忽,而太子忽乃是郑庄公与邓国女子邓曼生下的,邓曼和郑庄公的联姻,又是祭仲一手促成的,所以不论是太子忽还是祭仲,他们两人在关系上就更加亲近,所以郑庄公也有意让祭仲当太子之师,甚至是未来辅佐太子。

公元前706年,齐国因为被北戎入侵从而寻找郑国帮忙,郑庄公派出军队援助齐国,这让齐僖公感到十分满意,而齐僖公也顺势想着和郑国联姻,准备将自己的女儿“文姜”嫁给太子忽,谋划着让未来的郑国国君是自己的外孙。

对于齐僖公的联姻,祭仲是两只手举起来支持,可太子忽却不这样想,祭仲建议太子忽接受联姻,如此一来他便能获得有力的帮助,但太子忽却认为齐国实力强大,一旦真的联姻,自己乃至未来的郑国国君都要被齐国掌控。

太子忽的理由,祭仲自然是知道的,但比起未来的隐患,太子忽眼前的“危机”更大,因为太子忽的太子之位不是稳坐钓鱼台的,他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弟弟姬突,也同样有继承资格的弟弟姬亹,相比这两人,太子忽除了年龄占据优势,其余的优势几乎没有。

所以祭仲便想着让太子忽在“外戚”上面接力,可太子忽却认为如此做是弊大于利,而祭仲根本不可能阻止太子的决定,于是太子忽和齐国的联姻就失败了,而太子忽的“不听话”,直接埋下了日后悲哀的伏笔。

祭仲的“家庭闹剧”也因此展开。

公元前701年,郑庄公去世,太子忽登基成为新的郑国国君,可太子忽的国君之位还没坐多久,立即就受到了威胁,威胁太子忽的人,正是他的弟弟姬突的“娘家”:宋国。

姬突的母亲乃是宋国女子雍氏,而雍氏和宋国国君的关系很好,所以郑国迫于外交上的压力,一直都对姬突寄予厚望,本来是没有资格继承国君之位的姬突,竟都对太子忽展现出了极强的威胁性。

所以即便是太子忽当上了郑国的国君,这事就并非是彻底尘埃落定了的,在不久后,宋国的国君宋庄公就直接出手囚禁了祭仲,因为他知道祭仲才是郑国目前最有权的话事人,只要祭仲立谁当国君,那么谁就能成为国君,于是宋庄公威胁祭仲,让他废掉郑昭公,立姬突为君。

祭仲很无奈,因为他之前劝导过太子忽和齐国联姻,为的就是避免现在的窘况,太子忽即便成为了郑昭公,他的实力不够,也没人支持他,他不一样只能下位,迫于眼前的局势,祭仲同意了宋庄公的要求,回去扶持姬突登基。

事实上,宋庄公必定是想着在郑国发动一场流血政变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想和平篡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唯有斩草除根才能以绝后患,但也是郑昭公的危急存亡时期,他不知道从哪里收到宋庄公要谋害他的情报,在祭仲回来政变之前,他率先逃向了卫国。

事实上,提示郑昭公出逃的,很有可能就是祭仲。

祭仲归来后,姬突也在着手登基工作,虽然宋庄公给他撑腰夺位,但国家大事方面,姬突自己没有能力,宋庄公更不可能再次插手,所以姬突即便登基了,他还是要靠祭仲来执政,祭仲依旧牢牢把握郑国大权。

姬突登基,史称“郑厉公”,所谓“厉”,根本就不是一个好的称号,可见他在位时期就没做什么好事。

郑厉公自己的能力不行,但他也反感祭仲执政,一是因为祭仲乃是他哥哥郑昭公的忠臣,郑厉公平时活着都感到不安,二是祭仲的威望太高了,显得郑厉公就是一个废物,自古以来,皇帝最怕大臣功高盖主,于是乎,郑厉公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让人杀了祭仲。

这算是好办法吗?

从主观的角度来说,肯定不是好办法,郑厉公更应该提升自己,因为郑国的大权在祭仲手上,这本质上不是祭仲的问题,而是郑厉公的问题,所以杀了祭仲是治标不治本,但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这就是郑厉公能选择的最好办法。

可要是直接下手杀了祭仲,那是非常不现实的,在周代,不论是君臣,终究讲一个“德”与“理”,所谓德,可以理解为“以德服人”,同样的,理也可以理解为“以理服人”,反正归根结底,杀一个大臣,特别是祭仲这种大臣,必须要给出一个说得过去的原因,不然难以服众。

原因,郑厉公那肯定是没有说得出口的,难不成说自己看他不顺眼吗?

所以郑厉公决定“刺杀”祭仲,而刺杀的人选,郑厉公选了祭仲的女婿雍纠。

从郑厉公做出这个决定开始,郑国的“狗血剧情”就开始上演了。

雍纠在郑国当一个什么官,历史没有记载,而雍纠和老丈人祭仲的关系好不好,历史同样也没有记载,但可以推断的是,两人之间肯定是有点隔阂的,因为雍纠答应了郑厉公的“杀父之请”,决定设下宴席,邀请老丈人来赴宴,最后在酒桌上绝杀老丈人。

虽然老丈人不是生父,但岳父也沾一个父字,多少算是半个爹,雍纠为了荣华富贵从而答应了杀掉岳父的条件,可见这人也不是什么好人。

本来雍纠这件事情的成功率是九成以上的,因为祭仲可能都没想到雍纠玩得这么狠,但雍纠这个人脑子有点毛病,他心里兜不住事,回到家以后,就把“杀父计划”讲给了妻子雍姬听,而雍姬是谁,不正是祭仲的女儿吗?

雍姬傻了,她不知道丈夫是因为爱她才对她毫无保留全盘托出,还是这个丈夫纯粹脑子不好使,隐藏这么多年终究还是暴露了愚蠢的智商,反正雍纠的话让雍姬也犹豫了,她在一时之间,竟不知道如何是好。

有疑惑,怎么办?

传统办法,那就是找爸爸或者找妈妈,因为父母是最好的人生导师,而对于这件事,找爸爸肯定是不可能的了,那么只能找妈妈。

于是雍姬便把雍纠的计划说给了母亲听,而她的母亲是谁,不就是祭仲的枕边人吗?

这个场景是滑稽的,因为祭仲的女儿跑到祭仲的妻子前询问是否要让丈夫杀掉祭仲,这种提问和人物关系怎么看都是荒唐,或许祭仲的妻子都傻了,这女儿简直笨啊,这种问题都还要问,但作为母亲,她有义务用一句“文艺”的话来洗涤女儿愚昧的心灵,她就说了四个字:

“人尽可夫”

祭仲妻子的意思是,这件事情的选择权还是交到女儿的手里,但她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生身父亲仅有一个,可能够结婚的丈夫却不止一个,如果为了这个不唯一的丈夫去谋害了自己唯一的父亲,那么道德该至于何地,还有孝心可言吗?

这话一出,雍姬恍然大悟,她忽然才明白,雍纠的计划让她觉得不妥当的根源就在于她的孝心在警示她,父亲更亲,而丈夫未必是最亲的,正如她的母亲所说,人尽可夫,假如雍纠死了,那么以后也一样能继续找丈夫成亲,但父亲死了,那就没有父亲了。

于是雍姬把这件事告诉了祭仲,祭仲一听,顿时吓出一身冷汗,然后迅速派人将雍纠杀了,杀了雍纠后,祭仲没有发动什么威胁郑厉公的政变,仅仅是把雍纠扔在公共场合,而这个举动却把郑厉公吓得仓皇出逃,郑厉公边逃边骂,说雍纠大嘴巴,这种事都和女人商量,简直是坏事。

在郑厉公逃跑后,祭仲又将郑昭公迎回了郑国,对于郑昭公而言,祭仲是他的大恩人,所以即便后来郑昭公被人杀害,祭仲一样可以继续掌控郑国大权,祭仲是整个郑国历史中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而他也是“人尽可夫”这个成语的主角之一。

所以说,人尽可夫,最初的本意是倾向于“孝心”的,但后来随着道德观念和语境的变迁,才演变成了另一个意思。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古人为了注解“人尽可夫”,特地聘请了一个“形象代言人”,不,是“形象代言鸟”——鸨。据传,这种鸟有个奇怪的特性,只有雌性没有雄性。你可能哑然失笑,没有雄性怎么繁衍?难不成雌雄同体?


雌雄同体只在低等的软体动物和植物中出现,鸟类还没听说过有这种情况,那么大鸨究竟靠什么繁衍呢?借种!古人发现,大鸨是相当的开放,无论什么品种的鸟,只要是雄性,它们都可以用来当种源。

这岂不就是“人尽可夫”的“万鸟之妻”嘛,于是古人粗暴地硬拉大鸨做特种行业的形象代言人,还不交一分钱代言费。

其实,大鸨比窦娥还要冤,“人尽可夫”也不是现代人想象的那么“脏”,是人们污名化了大鸨,也误解了“人尽可夫”。

“人尽可夫”这个典故的历史相当悠久,专利权属于春秋时期的一位贵妇人。这位贵妇人的老公叫祭(zhai)仲,祭仲姬姓祭氏,一看姓氏就知道,他是郑国的公室子弟,跟郑庄公血缘关系很近。

郑庄公号称春秋小霸,牛得一塌糊涂。当初他把周王室欺负得跟孙子似的,开创了以下犯上的先例,不光射伤周桓王,还逼迫周王室跟他互换人质,让王室颜面扫尽。

祭仲位居卿士,相当于宰相,深得郑庄公信任。郑庄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姬忽,次子叫姬突。这哥俩都常年追随老爸征战,人望都很高,尤其是姬突,还要压哥哥一头,且野心勃勃。


更关键的是,姬忽的母亲是“芝麻国”邓国公主,姬突的母亲是“大象国”宋国公主。郑庄公虽然很牛,但郑国其实很小,四战之地,很不安全,找到战略盟友很重要。所以,姬突因为外公是“大宋”国君,又压了姬忽一头。

但姬忽是个好孩子,人品出众,在诸侯中很有人缘。齐僖公就很喜欢他,曾经两次提出把女儿嫁给他。第一次许嫁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文姜,被姬忽拒绝后嫁给了鲁桓公;第二次是名气更大的宣姜,又被姬忽拒绝,后来许婚卫国公子急,却被老公公卫宣公捷足先登。

姬忽之所以不肯娶齐国公主,理由很简单:郑国太弱小,娶了齐女,必然在政治上受到齐国掣肘,有“吃软饭”的嫌疑。祭仲急了:你们哥几个都对君位虎视眈眈,你没有强力外援,怎么能坐得稳大位?

无奈姬忽是“热血青年”,就是不肯娶齐女,搞得齐僖公很打脸。果然,郑庄公一死,姬忽龙椅还没坐热,宋国就劫持祭仲,逼他扶立姬突。祭仲在刀口下不得不低头,姬忽闻讯只好弃位逃亡。

这位姬突就是郑厉公,他虽然坐上了大位,但是毕竟是嫩鸡仔,跟老牌政客祭仲相比,完全不是一个级别。所以,朝政大权其实被祭仲掌握,姬突相当于傀儡。


姬突很清楚祭仲的立场,人家本来就不支持自己,只是迫于宋国的压力,才不得不低头,要想让他真心合作,几乎不可能。所以,姬突决定干掉祭仲。

于是姬突找了个帮手——雍纠。雍纠不是别人,正是祭仲的女婿,但是他一直跟姬突关系亲密。政治利益面前无父兄,何况翁婿,所以雍纠毫不迟疑地答应了姬突,准备对老岳丈下手。

雍纠的计划是这样的,在郊外搞个“野餐”,请祭仲参加,然后以伏兵干掉祭仲。不料雍纠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被他的夫人祭小姐看出了苗头。

祭小姐很纠结,一边是老公,一边是老爸,两个男人拿刀互砍,自己该帮谁?哈哈,男人总被女人问:我和你妈同时掉河里,你先救谁?这会儿祭小姐也被拷问了。

祭小姐脑袋嗡嗡的,跌跌撞撞回到娘家,找老妈要答案,当然不能明说,她拐了个弯:老妈啊,您觉得对一个女人来说,老爸亲还是老公亲?

祭夫人瞟了一眼女儿:这还用说,男人天下有的是,随便哪一个都可以当老公,老爸只有一个,所以当然是老爸亲,这还用比较吗?

祭夫人的原话是这么说的:“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祭小姐一听“开窍”了,还是老妈透彻,老公是个多项选择题,老爸是固定答案不能选。于是她立刻把雍纠的阴谋和盘托出。

结果,雍纠被祭仲杀害,并被陈尸街头。姬突得到消息,气得大骂雍纠弱智,然后学他哥哥,匆匆上马逃生。祭仲也不追赶,让人迎回姬忽即位,是为郑昭公。

故事讲完了,有没有理解祭夫人“人尽可夫”的含义?跟现代人的解释完全不同嘛!

人家仅仅是从血缘角度阐述,老爸是唯一的,天定的,不可选择的。老公不一样,他是后天选择的,理论上所有男人都是候选人。祭夫人的逻辑是,物以稀为贵,不可选择的一定最珍贵,选择面大的就相对不值钱。

请注意,祭夫人是说“选择”——女人在婚嫁之前有选择的空间,而不是说“结果”——随时拉过来一个男人都可以当老公。而后来的人,都把眼睛盯在了“人尽可夫”的“结果”上,让这个词污名化了。

假如祭夫人的话,是后人理解的那样,那岂不是说:女儿啊,老爸是宝,老公是累赘,没了他你正好去从事特殊职业。这不脑子进水了么?逻辑不通啊。


再说说大鸨,可怜的鸟儿也泪汪汪:谁说我们是“人尽可夫”,我们有雄鸟!

大鸨这种鸟有点特殊,雄鸟的个体要比雌鸟大很多,古人误以为这是两种鸟。另外,大鸨雌雄比例不协调,雌性数量是雄性的2.5倍以上,所以大鸨是“一夫多妻制”。这么一看,大鸨不是“人尽可夫”,而是“人尽可妇”。

其实雌性大鸨很“贤惠”,雄性大鸨乐呵完摇尾巴走人,剩下的孵蛋、养育幼鸟,全是鸟妈妈的工作。中国人不喜欢它,匈牙利人当个宝,他们把大鸨当自己的国鸟呢!




在今天,如果我们要骂一个女人,最恶毒的语言就是“人尽可夫”。形容一个女子的放荡。

人人都知道这个成语,但是,未必人人都知道他的来历。

其实,这个成语原本一点都不污,他的起源,和“老婆与老妈同时掉进水里,先救谁”这个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处。里面蕴含着古人的“忠孝”之情,非常感人的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郑国。

话说春秋小霸王郑庄公马上要去世了,他叫来了自己的心腹大臣祭仲,对他说:“我有11个儿子,其中世子和公子最优秀,虽然我已经立“忽”为储君,但是我还是更喜欢“突”,我想让“突”继承我的位置”。

这个“突”,他的妈妈是宋国人,在今天的商丘一带。娘家姓“雍”,在宋国也算是个大家族。郑庄公非常喜欢她,但很可惜,她只是个“妾”,古代嫡庶分明,庶出的孩子,就是低人一等,哪怕你能力再强。

这个“忽”,他的妈妈是“邓”国人,在今天的南阳邓州一带。被称为“邓曼”。当初就是祭仲作为红娘,敲锣打鼓的把邓曼给娶了回来,所以,祭仲对公子忽更有感情一些。

祭仲对郑庄公说:“我大周的传统就是立嫡不立庶,况且,已经当了这么多年的储君了,功劳也不小,这说换就换,恐怕会扰乱人心啊”。

郑庄公知道儿子“突”不是个省油的灯,害怕自己死后,他不服自己的哥哥,就让他回姥姥家去住。不久,郑庄公郁郁而终。

顺利继位,是为郑昭公。

新侯继位,必然要向其他诸侯国进行通报,忽就让祭仲去宋国通报,顺便看一下突有没有什么异常举动。

宋国这个时候的当家人是宋庄公,他听说宋国的外孙子吃了瘪,决定要帮助公子突扳回一局。

第二天早朝,祭仲规规矩矩的来拜见宋庄公,没想到大殿之内突然出来很多武士,不由分说的就把祭仲给绑了,然后关押了起来。

到了晚上,宋国的首席大臣华督出现了,皮笑肉不笑的说:“老兄受惊了,小弟我带了酒,来给你压压惊”。

祭仲这个时候哪有心情喝酒,一脸委屈的说:“宋国这是闹哪样?咋地,嫌我的礼数不周吗?嫌我带的礼品不上档次,还是觉得我的级别不够高,不配来见你家主公”。

华督说:“当然不是,您老在郑国德高望重,怎么会不配。只是有一件事,您老也知道,公子突是我们宋国的外孙子,而且能力出众,本来应该继承郑国的国君之位,没想到最后是继位了,我们希望你老人家能配合我们,废了,然后立为君”。

祭仲被拍了一顿彩红屁,心情舒服多了,多少有点拿着架子,一本正经的说:“立忽为新君,是先君郑庄公的意思,我们做臣子的也左右不了呀”。

华督一看,这给你点颜色,你还上头了,收起笑容说:“你不答应也没用,国君已经让大将南宫长万准备好了兵马,即刻就能攻入郑国,到时候,突还是国君,你的小命,就可以祭天了”。

祭仲怂了,立马答应下来,并与华督歃血为盟,拥护突回国继位。

宋庄公真的这么有正义感吗?当然不是,他是无利不起早,他看准了商机,准备好好的敲公子突一笔竹杠。

当天晚上,宋庄公叫来了公子突,关上门,神神秘秘的说:“我原本是想拥立你为郑国新君的,但是今天忽给我发来消息,让我秘密除掉你,然后给我三座城池作为回报。你是我宋国的外孙子,我是真不忍心啊,所以把这个消息透漏给你”。

其实完全没有的事儿,是宋庄公使的一个小阴谋。

公子突大吃一惊,扑通一声跪倒地上:“国君救我呀,要是我能当上郑国国君,三座城池,我也可以给你,另外,我再给你美玉100双,黄金20万两,粮食3万斤”。

宋庄公嘿嘿一笑:“大外甥,你放心,这事儿我都给你安排好了”。

大门一开,华督和祭仲走了进来,宋庄公说:“我和祭先生已经商量好了,他会帮助你登上国君之位,你将来要继续聘用他当CEO,郑国的军国大事,要交给祭仲处理”。

听说祭仲有个女儿,还没有婚嫁,宋庄公特意将雍氏家族的雍纠赐给祭仲当女婿,一起回到了郑国。

这个雍纠,名义上是女婿,实际上就是宋庄公在郑国的一个密探。

回到郑国,祭仲就开始精心谋划。

他假装生病在家,朝中大臣一看老大生病了,一个个掂着礼物去祭仲府上慰问。可是,他们见到的祭仲非常精神,一点也不像生病的样子,就问祭仲:“老大,你看样子很精神啊,怎么说病了呢”,

祭仲看朝中大臣们都到齐了,垂头丧气的说:‘不是我有病了,而是郑国有难了。宋国要立公子突,已经集结大军在路上了,这可怎么办’。

其他大臣们也都是高级打工仔,王侯家的事儿,他们是能不掺和就不掺和,纷纷说:“老大,你拿主意把,你说咋办就咋办”。

祭仲说:“如今只有一个办法了,那就是废了国君,改立公子,你们同意吗”,谁当国君,对大臣们来说没啥两样,反正也不给涨工资,于是纷纷说:“同意同意”。

祭仲叫出了公子,大家磕头三拜,算是认了新老板。祭仲拿出了提前写好的联名信,让大臣们一一签字画押,送给国君忽,正式通知他:“老板,你下课了”。

祭仲比较鬼精,他留了个心眼,偷偷给发了个“私信”:“老板,你赶紧跑吧,宋国要立突,还威胁我,我要是不答应他们,就被撕票了。咱们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你先出去避避风头,我在郑国给你瞅着点机会,时机成熟,我一定接你回来”。

忽连夜跑到卫国,突继位,是为郑厉公。

突当了郑国的国君,但是,国家大权却在祭仲手里,突本是个强势的人,现在被祭仲压制着,心里憋屈的慌,就找雍纠来喝酒。

酒过三巡,雍纠说:“老板,你心里有事”,郑厉公说:“没有,没有,来,喝酒”,雍纠说:“你是不是不把我当朋友,我雍纠虽然是宋国人,但是当了郑国的官,就要为国君分忧,不然对不起我这3000块钱工资”。

郑厉公有点感动了,说:“不是我不想说,而是这事儿关系到你老丈人,你得避嫌呀”。

雍纠说:“什么老丈人,我就是个陪嫁丫鬟,娶祭仲的闺女,完全是宋国国君一手安排,你以为我愿意千里迢迢的来当这个上门女婿?”。

郑厉公这才敞开心扉的说:“是这样的,我名义上是国君,但是却一直被祭仲压一头,我想除掉他,你能不能帮忙”。

雍纠说:“我有个办法,过几天是我老丈人的寿辰,到时候我在东郊摆下一桌,给老丈人祝寿,我暗中在酒里下毒,一定能取他的性命”。

郑厉公说:“这事儿,就完全拜托给你了,兄弟”。

雍纠这个人,胆子很大,心里素质却很差劲儿,而且有点怕老婆。

回到家,老婆祭小姐正在做饭,雍纠毕竟心里有鬼,不敢正眼看老婆,敏感的祭小姐一下就发现问题了。

拽着雍纠的衣领就问:“说,今天去干啥了,为啥不敢正眼看我”,雍纠说:“还能干啥,正常上班打卡呗”,祭小姐问:“那今天朝廷里有啥大事吗?”,雍纠说:“天下天平,哪有什么大事”。

祭小姐生气了:“我是不是你老婆?咱俩是不是两口子,你有啥事不能对我说的,难道我还能出卖你不成”。

雍纠顶不住了,说:“也没啥,就是国君让我在东郊摆下一桌,给老泰山祝寿”,祭小姐说:‘祝寿,为啥不在家里,跑去东郊’。雍纠说:“老板的命令,我哪知道”。

雍纠的德行,祭小姐最清楚了,他一定还有什么事儿没说。

晚上吃饭的时候,祭小姐故意给雍纠喝了很多酒,雍纠喝的晕晕乎乎,祭小姐对着雍纠的耳朵说:“国君让你杀老丈人,这事儿你忘了吗?”。

雍纠迷迷糊糊的说:‘这种大事,怎么能忘了,就是睡着了,我也不能忘呀’。

第二天,雍纠刚起床,祭小姐就堵着门说:“你们计划,我全知道了,你要害死我老爸”,雍纠惊的下巴都掉了:“这么机密的事儿,你是怎么知道的”。

祭小姐说:“昨天我把你灌醉了,你自己亲口说的。不过你别担心,我是你老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肯定不会坏了你的大事”。

雍纠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他坐下来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全部告诉了祭小姐。

还得意洋洋的说:“国君说了,杀死老丈人后,我就是CEO,到时候你就是第一夫人”。

祭小姐说:“我老爸的事儿太多,那一天他不一定有空去,这样吧,我先回娘家,盯着他那天一定去参加祝贺寿,这样能万无一失”。

雍纠激动的都快跳起来了,你说,这样的好媳妇,天下哪儿找去。

别看祭小姐在老公面前表演的这么流畅,其实他心里也非常忐忑。

老公要杀老爸,这不就是千古难题“老婆和老妈掉进水里,先救谁”的古代女子版吗?我造了什么孽,摊上这种事儿。

祭小姐心神不宁的回到了娘家,老妈很吃惊:“这是那阵风,把你给吹回来了,咋不提前打个电话,我好给你做好吃的呀”。

祭小姐没有搭理她妈,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妈,你说老公和老爸,哪个重要”,祭夫人也没多想,就说:‘这孩子,今天这是咋了。你没出嫁的时候,理论上天下男子都可以当你老公,即便是出嫁了,丈夫死后你也可以再改嫁给天下男子,但是,你老爸可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一个’。

祭夫人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左传》。

老妈的一番话,点醒了祭小姐,她的天秤倒向了老爸这边。

祭小姐坐下来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老妈,老妈吓坏了,赶紧把祭仲叫了回来。还是祭仲稳得一批,他淡淡的说:“这个事儿,我知道了,你们不要对任何人说,我自有办法”。

到了那天,祭仲带了十几个保镖出门,并让手下在四周埋伏了100余人。

在东郊,雍纠笑脸相迎:“老泰山辛苦了,国君命我给老泰山祝寿”,祭仲礼貌性的微笑说:“都是老夫分内的事儿,国君太客气了”。

雍纠赶紧给老丈人倒酒,祭仲冷冷一笑,抓住雍纠的胳膊往外一歪,酒洒了出来,毒液滋滋啦啦的响。祭仲大喝一声:“好小子,居然敢谋害老夫,你们还等什么”。

十几个保镖嗷嗷的上去,把雍纠给砍成了肉泥。

郑厉公听说雍纠失败了,知道祭仲不可能饶了自己,连夜就跑到了蔡国。

后来,郑厉公听别人说,雍纠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把事情告诉了自己的老婆,老婆又通知了祭仲,祭仲才会有备而去。

郑厉公恨不得一头撞墙,愤愤的说:“你这个该死的雍纠,如此重要的机密之事,你居然和一个女人商量,你不死谁死”。

后来只要说起祭氏,郑厉公都会咬牙切齿的说:“你这个人尽可夫的女人,这下好了,你老公死了,你如愿了,可以让天下男人当你老公了”。

这个故事,就是成语“人尽可夫”的由来。

其实,当时祭夫人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有先决条件的,那就是一个女人未出嫁的时候,和丈夫已经死了以后,这个时候,理论上,天下男人都可以嫁,是完全没毛病的。

但是后人却忽略了这个先决条件,只看到了结果,慢慢的把这个词语演变成了一个骂人的话。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每一个成语,甚至每一个字,都有一定的出处,在千百年的演化中,它可能已经背离了原来的本意。

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因为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人尽可夫”现在是个贬义词,是说女人放荡不知廉耻,换男人如同穿衣服,全凭喜好,用身体换取利益,这种道德败坏的女人当然被人所不耻和唾弃。“人尽可夫”出自《左传》一文,但并非用来贬低女人,而是另有含义。

一、“人尽可夫”的背后是另一种对生活妥协的悲哀

我记得一个段子这样说道。

见一貌美女子站在街头,正是花开正艳,风情万千的年纪,我开始相信缘分,这不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吗?为了脱单的大业,于是我麻着胆子上前套近乎,看着她甜甜的笑,我觉得我爱了,她说500;我黯然神伤,转身离去,没有情,光剩下爱有何意义?

虽然人选择不了人生,但可以选择贫穷地笑着保持自尊,没有富贵,但要有不愧天地的正气。

“人尽可夫”其实是种侮辱性的话语,不管对方是什么人,都不要给别人戴上这顶帽子,用这个词侮辱了别人的一生。生活,不是每个人都能选择光鲜体面,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妥协和自贱的无奈。

人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所以无须过多指责,花美丽站在一边观看就好;不要想着将花整个摘回家,摘不到就胡乱贬低,恶狠狠地往下贱里说。

二、“人尽可夫”古文是强调父与夫之间的从属关系

“人尽可夫”出自《左传》,原文意思强调的是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标准,而不是一个带有侮辱性的贬义词。

这个故事比较有趣,里面含有很多东西,比如孝道,比如大义灭亲,比如权势与亲情的选择,还有点老婆和妈掉水里先救谁的矛盾——选择父亲活还是选择丈夫死。

1、杀机

这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厉公心里不大舒服,因为大臣祭仲权势很大,把持着朝政,自己这个皇帝活得很憋屈,就跟祭仲的孙子似的,所以就寻思着把祭仲杀了。

郑厉公摸了一把胡子,老子的江山老子做主,祭仲休要猖狂!

为了做得隐秘,防止祭仲势力反扑,郑厉公于是威逼利诱选到了祭仲的女婿——雍纠。

俗话说女婿半边儿,雍纠这个女婿倒是很势力,不念父子情义,转手就把老丈人卖了,磨刀准备下手。

厉公四年,祭仲专国政。厉公患之,阴使其婿雍纠欲杀祭仲。

2、反杀

雍纠之妻看见雍纠看自己的眼光很复杂,怜悯、痛苦、内疚掺杂其中,心下忐忑,便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大不了自己去求父亲祭仲帮忙。

雍纠叹息一声,摇头不语。

夜晚无意中梦呓出杀岳父之谋,纠妻大惊,一晚辗转难以安睡。

天明后逼问雍纠,雍纠无奈告知实情,以夫妻之情请求保密,否则自己性命难保。

纠妻得知实情,哭成泪人,父与夫,该何去何从?

思虑半天后,纠妻向母亲请安后,随口问道:“:母亲,你觉得父亲与丈夫谁会更亲一点呢?”

“小丫头今儿怎么问这么奇怪的问题?”

“我就想知道你怎么想的呗,母亲。”

祭妻笑了笑,摸摸女儿的头,笑骂道:“父为子纲,当然父为重,夫为轻,自古以来皆如此。儿啊,父亲给你生命,并抚养成人,不图报恩,只盼你一生富贵荣华,最是无私。丈夫只是你人生的过客,即使没了,还可以再找,天下男子皆可入你眼。父亲与你只有一次的缘分,没了就再也找不回了,所以父亲是最亲的;而丈夫只是陪你一段路程的过客而已,次之。”

纠妻含泪向父道出了雍纠杀父之谋,祭仲得知真相,当即下令在闹市处死了雍纠这只养不家的白眼狼。

纠妻,祭仲女也,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母曰:“父一而已,人尽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杀雍纠,戮之于市。

3、尾声

郑厉公知道刺杀失败,自己势力无法对抗祭仲,也怕祭仲借机杀了自己或者逼宫,于是大骂着雍纠,收殓其尸体仓皇而逃。

“杀千刀的雍纠,你大事和女人商量,你不做死不会死,老子却被你害惨了!”

郑厉公弃国逃跑,心中有恨,难免要以谋害亲夫的罪名来数落纠妻,并拿其母口中“人尽可夫”来败落其名声,说纠妻就是个放荡不守廉洁的破烂货;由此“人尽可夫”开始用来形容不贞洁的女人。

厉公无柰祭仲何,怒纠曰:“谋及妇人,死固宜哉!”

“人尽可夫”这个典故,其实在维护古代伦理道德的标准,诉说在父亲和丈夫出现矛盾时的轻重之别和选择标准,并不带贬义。后来古代文人才子留恋青楼,释放内在那颗风流之心,向女子敞开心扉,自以为心之安处便可为家。只可惜有钱时好酒好友姑娘伺候着,没钱就被扫地出门,惹得一群满口大义的人声讨这群用身体掏空才子腰包的女人,骂其“人尽可夫”来控诉她们的刻薄忘义,告诫人们勿要留恋欢场,那就是销金的巢,蚀骨的祸水。杜牧说赢得青楼薄幸名,也不过是十年一觉扬州梦,青楼女子这时早已被打上“人尽可夫”的牌子,其实想想,她们不过是连命运都主宰不了的弱女子而已!




“”人尽可夫“”的主人公是春秋时期郑国一个叫雍姬的女人,这个故事貌似可笑,实际上充满了血腥。

春秋时期,郑国最先崛起,郑庄公被称为春秋小霸,可他的儿子不争气,不但没有他那样的本事让郑国持续强盛下去,还搞得大权旁落,权力集中到大臣手里。

郑厉公时,专权的大臣叫祭仲。祭仲是郑庄公的得力助手,郑庄公死后,祭仲拥立公子忽做了国君。

谁当郑国国君,本来是郑国内部的事情,但之前的政治联姻让事情变得复杂起来。


郑庄公娶了宋国雍氏的女儿雍姞,生下公子突。雍氏是宋国的贵族,宋庄公知道祭仲拥立公子忽,而不是宋国外甥,就设了一个圈套,派人把祭仲引诱到宋国然后抓起来,还威胁祭仲说,如果不拥立公子突,就杀死你。同时,宋庄公还抓住公子突,想通过一场扶持向郑国索取财物。这样的事在春秋时期太寻常不过了。

祭仲答应了宋国的要求,还和宋国订下盟约,答应带公子突回国即位。

身在郑国的公子忽,也就是现在的郑昭公,听说了这件事,自认为实力不足以抗衡宋国和祭仲,就弃国逃跑了。就这样,公子突顺利回到郑国即位,就是这个故事的主导者郑厉公。

郑厉公虽然是靠祭仲当上国君,但祭仲的专权让他不满,他想来想去,觉得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杀了祭仲。他物色到一个人:雍纠。大概,郑厉公觉得雍纠比较可靠,但他忘了雍纠的另一个身份:祭仲的女婿。

雍纠对郑厉公倒也尽心,他很快作出规划,在郊外宴请老丈人,然后见机行事杀死他。


计划没有缺陷,问题是,雍纠在家和媳妇雍姬闲聊时,无意中把这个消息透露出来。雍姬听了很着急。一面是丈夫,一面是父亲,都是自己的亲人,可他们却势不两立,这可怎么办?

没了主意的雍姬回到娘家,和妈妈说起了悄悄话。她问妈妈,丈夫和父亲哪个亲?雍姬这个问题相当于现在很多女人问自己老公的问题:老婆和老妈一起掉进水里先救谁。本来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但祭夫人却不这么认为。

祭夫人这块老姜,一听就知道有故事。她很明确地告诉女儿:父亲只有一个,丈夫嘛,谁都可以当。

有了妈妈的教导,雍姬放心大胆地把丈夫的计划合盘端出。祭夫人听得那叫一个胆战心惊。幸亏幸亏,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祭仲杀了雍纠,又把他的尸体陈列示众,以示警戒。


郑厉公当然在国内待不下去了,他出逃到蔡国。临行前,他没有忘记把雍纠的尸首抢出来。这个失败的国君对着雍纠的尸体生气地说,什么事都跟女人说,活该你失败!

这个故事在《史记》和《左传》都有记录。

《史记·郑世家第十二》记载:

厉公四年,祭仲专国政。厉公患之,阴使其胥雍纠欲杀祭仲。纠妻,祭仲女也,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母曰:‘父一而已,人尽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杀雍纠,戮之于市。

《左传•桓公十五年》记载:

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郊。雍姬知之,谓其母日:“父与夫孰亲?”其母日:“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将享子于郊,吾惑之,以告。” 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公载以出,曰:“谋及妇人,宜其死也。”夏,厉公出奔蔡。

两部史书对这段故事的记录大同小异。从记录可以看出,“人尽可夫”在最初是一个中性词,就像后来刘备的“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一样的言论。

在祭夫人看来,谁当自己的女婿都行,只要不损害自己家的顶梁柱祭仲。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尽可夫”这个成语被演变成贬义词,变成作风败坏女人的代名词。


抛开词语的变化,从这个故事本身来看,故事中的几个人物很有意思:

1. 郑厉公自认为很聪明,却是十足地傻瓜。郑厉公对权臣祭仲不满,这个可以理解,想找人杀了祭仲,也可以理解,但他找祭仲的女婿做杀手,这就有点不可思议了。郑国人多的是,对祭仲用意见的大臣不会没有,为何偏偏让女婿杀老丈人?郑厉公说雍纠“谋及妇人”,死了活该,这话应该说给他自己。他的失败,也是活该。

2. 雍纠是个傻瓜。女婿杀老丈人,如果不是有天大的仇恨,一般人不会同意。雍纠居然同意了。史书没有任何记载说雍纠和祭仲有仇,但我们也不排除两人可能政见不合。问题是,政见不合就杀老丈人,似乎对妻子没法交代。

3. 雍姬是个傻女人。在丈夫和父亲之间进行选择,雍姬确实很为难。两个都是自己至亲的人,选择哪一个都意味着失去另一个。面对这个千古难题,她去问自己的母亲,她大概没有想到,母亲是间接当事人,回答问题肯定带有自己的主观倾向性。这一倾向,让她成了寡妇。

4. 雍姬的母亲很精明。丈夫祭仲是郑国的权臣,大权在握,同时也是家里的顶梁柱。祭夫人很清楚,祭仲是不是郑国的天不重要,他是家里的天,这很重要。因此,当女儿提出疑问,她很敏锐地感觉到不对劲,她用自己的智慧保住了丈夫。

5. 祭仲是最后的胜利者。有郑厉公的自认为聪明,有傻瓜雍纠,有傻女儿无意中的帮忙,更有精明的夫人旁敲侧击,祭仲想不成为最后的胜利者都难。

这是一个权力之争的故事,也是一个充满了血腥的故事。权力的争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没有第三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国君   大鸨   老丈人   齐国   女婿   大臣   太子   成语   主人公   公子   夫人   丈夫   父亲   母亲   女儿   小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