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土地不足,是应该整合惠州大亚湾还是应该填海造地?

第一,上海辐射了整个长三角,北京也辐射整个京津冀,但是深圳连东莞、惠州都辐射不过去,这个跟行政体制是紧密相关的,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要想联动发展,首先级别必须对等;第二,从深圳的成功经验和东北的情况来看,要想发展必须打乱现有管理关系,进行行政体制改革;第三,北京、上海、广州的面积都远大于深圳,深圳的建设用地按目前的情况最多5年左右就用的差不多了。第四,就中国的情况来说,行政地位不提高,级别不对等,资源不统一,没有管辖关系,规划的再好都是纸上谈兵,落不到实处,没人会帮别人家干活。

因此,个人认为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深圳还是一直在吃老本,如果还按目前的情况发展,深圳能维持现在当前的情况就已经非常牛逼了,从中国的国情来看,深圳要想真正成为引领示范区,在这个总体经济形势下行的情况下再次引领全国经济发展,再次成为经济发展引擎,必须从体制机制上进行大变革,一方面必须提高深圳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迫切需要扩大深圳的行政面积,其中填海造陆不仅破坏生态还解决不了实际缺建设用地问题,深圳只有东进才能有前途,才能引领区域发展,才能成为大湾区和全国的引擎,辐射华南乃至全国,为中国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实现高质量发展。




笔者认为:深圳土地不足,自然是应该选择整合惠州大亚湾,而不是选择填海造地。

一.深圳即使是填海造地,能够选择填海造地的空间也非常有限:

我们先来看看深圳市的地理位置,深圳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岸,北部分别与东莞市、惠州市接壤;东北部与惠州市接壤、东南部就是大亚湾;南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壤;西部是珠江口海域。简单的说,深圳北部是东莞市、惠州市,东部是大亚湾(东部海区),南部是香港,西部是珠江口海域(西部海区)。


(深圳市行政地图)


因此深圳市如果是选择填海造地的话,深圳市北部不用考虑,因为深圳北部没有海;深圳市南部也不用考虑,因为深圳南部是香港,即使有海也多半是隶属香港管辖;深圳西部(西部海区)也不用考虑,因为深圳西部的西部海区正好是珠江口,如果深圳在这里填海造地的话那正好就是把珠江口给填平了,相信整个广东都不会同意深圳把珠江口给填平了的;那么如此一来,深圳就剩下东部的大亚湾(东部海区)可以填海造地了。

(深圳整合惠州大亚湾规划图)


二.深圳如果选择在大亚湾填海造地,还不如直接选择整合惠州大亚湾:

但是问题又来了,如果是选择在深圳东部的大亚湾(东部海区)填海造地,那么何不就直接选择整合惠州大亚湾呢?因为这里就是大亚湾啊,大亚湾沿岸的惠州有大把的土地可供深圳市直接快速开发,何苦还要多一事劳民伤财的、费时费力的在大亚湾搞填海造地呢!


("深圳东莞大亚湾一体化")


而且大亚湾沿岸的惠州地域(惠阳区),是直接与深圳市(坪山区、大鹏新区)接壤的。深圳如果选择整合惠州大亚湾的话,那么大亚湾沿岸(惠州市惠阳区),直接就是与深圳市(坪山区、大鹏新区)连成片了。深圳只需要将其发展直接延伸过去、辐射过去就可以了,端的是一个简单、快速、高效。因此说,深圳土地不足,自然是应该选择整合惠州大亚湾,而不是选择填海造地。




土地不足是制约深圳发展的因素之一,但并不意味着不扩张深圳就不能够发展,这些年来,深圳在四个一线城市当中的发展势头是最猛的。放眼全球,很多世界级城市的面积都不大,比如纽约的面积只有789平方公里;伦敦的面积只有1577平方公里;新加坡面积只有714平方公里;香港面积只有1106平方公里……土地供应不足,深圳可以向更高端、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深圳就是往这方面发展的,它的金融、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而且还是全国绿化较好的城市。



珠三角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但面积只有5.6万平方公里,本来就寸土寸金。与深圳接壤的城市有两个,分别是东莞、惠州!东莞面积其实也不大,只有2465平方公里,人口却超过800万,本身土地也缺;而惠州面积虽然不小,但大亚湾是惠州唯一靠海的地方,被深圳整合了,那么惠州就不是沿海城市了,而且惠州这些年在开发大亚湾上投入了不少资金,难道说给深圳就给了?况且需要注意的是,深圳是计划单列市,财政不上交广东,大亚湾也是广东省的一个重要的财政金矿,不可能会纳入不归广东财政的深圳地盘。



再说说填海造陆,深圳经济特区成立的这40多年来,累计的填海造陆只有七八十平方公里,占深圳总面积的4%都不到,而且填海造陆会破坏生态,影响了珠江口的海航出行宽度,因此这也不是解决深圳土地不足的好办法。



其实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可能会走向“都市圈”的发展模式,深圳目前就与东莞、惠州共同打造深莞惠都市圈,未来深中通道建成,中山也有可能成为深圳经济辐射范围区域,城市之间通过协调合作,共同发展,这是解决深圳土地供应不足的途经之一。另外还有一种模式,即发展“飞地经济”,实现两城之间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近年来汕尾在它西部地区划出了一块地方租给深圳,即现在的深汕特别合作区,该合作区现在被称作深圳的第“10+1”区。这也是深圳未来解决土地不足的可行策略。




东进,还是东进

是东进,但不是大亚湾,而是比较前瞻性的东进。在离深圳坪山区65公里的东边划了块463平方公里的飞地,等于两个大亚湾,也相当于1/4个深圳大小的面积。一劳永逸的打造成深圳发展新的起点。2011年2月,深汕特别合作区筹建,由原产业转移园升级为特别合作区。

2011年5月,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成立。

2015年7月,《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服务规定》出台,授权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

2018年12月,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正式挂牌

......

人口与发展面积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一切因素,没有人什么事也干不了了,但人多地少往往也让城市不堪重负,甚至难以继续发展。这也是北上近些年为什么要控制人口增长的原因。城市的公共设施与与市政建设跟不上人口增长的规模,直接效应就是到处都是人挤人。可发展建设用地减少,导致用地成本居高不下,房价奇高无比,也是症结之一。

纵观四大一线城市人口与密度:

  • 北京16410平方公里,2154万人
  • 上海6340平方公里,2424万人
  • 广州7343平方公里,1490万人
  • 深圳1997平方公里,1303万人

只有深圳在不到2000平方公里,仅为北京1/8的面积上容纳了1300万人口!人口密度高居四大之首,达到6272人/平方公里。其余号称人巨多挤爆的北京、上海、广州则分别为1313人/平方公里、3823人/平方公里、2030人/平方公里。

可见深圳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与人口增长后,在现有发展面积不变的情形下,无论从居住地块还是工业用地,深圳再也无法拿出像样的地块用于发展。因无法再为华为提供用地,华为搬离终端总部到东莞就是一例。以及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从而导致使用成本居高不下。所以,急需解决目前发展面临的土地资源瓶颈成了深圳的当头问题。

深汕特别合作区应运而设

深圳市现有产业模式及功能划分早已固定并规划成片。例如南山区以科技研发为主,区内均为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罗湖与福田以商贸与服务业为主,盐田则为港口航运......想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新兴产业群,仅靠拆迁腾挪城中村与围海填土无异于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此时,离坪山区东边65公里有这么一块地进入了广东省和深圳市的眼中。这里依山傍海,工业基础薄弱,但交通基础设施良好,境内有厦深铁路、沈海与潮莞高速半小时直达深圳坪山。极利于深圳市按照现有的发展思路完整规划这片463平方公里的土地。

为什么不兼并惠州或东莞临深地区?

无论从通勤效率和交通的便利性、区位的融合性来说,临深地区的凤岗或大亚湾是最佳选择。但显然东莞或惠州的经济虽比不上深圳,但比倒数第二的汕尾还是强得多。放着明显紧邻深圳的优势,从而得以成为发展迅速的摇钱树不要,转手送人?市一级同意,省里都不同意!为什么?因为深圳是计划单列市,兼并的这一区域无需再向省里缴税,直接减少省里的财政税收。所以兼并?还兼并惠州、东莞?不存在的!市里面也不会同意。

惠州大亚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陆地面积29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万人,2018年GDP总量686亿,经济增速18.5%,人均GDP29万。税收总额为465.2亿元,占据全市税收总额的41%。

你告诉我,谁会同意将这么一颗摇钱树划出去?


但汕尾不同,有一大片沿海未开发无工业基础的农业穷镇,适合建设开发成工业地块。在规划方面,一方面用于承接深圳东进产业转移园,一方面投巨资建设生态旅与度假基地,西部片区则用来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制造等。这么一大片地,让你从零开始规划,完全顺延深圳市即有的发展思路。还能顺便提振辐射粤东地区,多好!省里扶了贫,深圳得了地,这样一来,无论对省对深圳都是皆大欢喜。

向着东部前进

现在这一块远离深圳的飞地事实上已变成了深圳的土地,从2017年开始深圳市的GDP已包含这个地区。在今年的3月,电话号码已换成0755,户籍居民将全部自动成为深户。可以想象,这一大招祭出,吸引人口朝向这里发展,并不是什么难事。再加上早已规划并提上日程的深汕多条新通道与城际铁路,交通将不再是阻碍。

假以时日,这里未尝不是又一个大幅领先粤东的小深圳。




既要天海造地也要整合惠州大亚湾

深圳土地面积2000平方公里,在四个一线城市中是土地最少的,只有上海的1/3、广州的1/4、北京的1/8。土地稀缺也一直限制着深圳的发展,成为深圳发展的瓶颈,土地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要素,深圳有三条路可以走,第一是旧改;第二是外海造地;第三是向惠州东莞扩张。这三条路深圳一直在走,而且走得不慢。

第一、旧改

2010年深圳旧改土地占深圳总供应用地比例为15%;

2015年深圳旧改土地占深圳总供应用地比例超过50%;

2016年深圳旧改土地占深圳总供应用地比例为85%。

在2016年深圳市政府发布的《深圳市2016年度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实施计划》中,全市计划建设用地为1350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200公顷,存量建设用地为1150公顷(存量建设用地即旧改土地)。

旧改土地已经成为深圳目前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

最近比较大的旧改项目——蔡屋围片区,该片区将建成晶都酒店和寰宇大厦,分别按照海波700米和642米的高度建设,项目占地面积30万平米,建设面积270万㎡,容积率将达到9!

新增土地的紧缺,也让土地出让价格水涨船高,2016年上半年出让土地面积同比减少7成,土地出让金仅减少16%,楼面地价高达24000/㎡,2018年深圳土地成交楼面均价为30000/㎡,土地出让金为450亿元,在全国位居第20位,排名第一的是杭州,土地出让金为2443亿元,深圳刚好够杭州的一个零头。2018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超过5万亿,同比增长29%。

第二、围海造地

截止2013年深圳围海造地69平方公里,超过6个蛇口半岛面积,在沙井、宝安、前海都是围海造地的痕迹。

另有消息称,沙井计划围海造地5.3平方公里,总投资429亿元。

围海造地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荷兰 就是一座海上城市,国土面积的20%是填海而成。填海造地造价便宜,技术成熟,没有拆迁的纠纷,在深圳土地日益紧张的当下,更应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择。

在2010年的时候个人进行围海造地的成本仅20万元/亩,而深圳当下的土地拍卖均价在2000万元/亩,这中间存在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第三、向惠州和东莞方向扩张

在行政上深圳并未把惠州和东莞的范围纳入,但是深圳已经极力在向边界发展,宝安的11号线终点站已经是碧头站,旁边就是东莞的边界,光明新区紧挨着东莞,龙华的北边紧挨东莞,龙岗过去的坪山挨着惠州。城市的生活半径在扩大,交通需要跟上。

你觉得深圳的地铁里程在全国排名多少?答案是排在南京之后,排名第五位。

深圳地铁还有非常大的空间,规划到2035年,深圳运营地铁线路33条,总里程将达到1335公里,2022年也将达到580公里,比目前翻倍。

要致富先修路,深圳要拓展城市空间,首先要把公路和地铁贯通。未来,地铁将从宝安的最西端,经过光明和龙华,直达坪山和惠州。


睡在东莞/惠州,梦在深圳,这将成为越来越多深漂的选择,当前在东莞和惠州买房人群中有多少是深圳来的?过一段时间就听有朋友在惠州买房,高铁站旁边,在东莞买房,小区出来就是高速入口,现在周边置业,未来再图定居深圳,这也会成为深圳工作人的一个选择。

主做股权设计、并购,业余股民,爱好搏击

更多好文,欢迎点赞和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大亚湾   惠州   深圳   汕尾   惠州市   土地   海区   东莞   深圳市   上海   北京   面积   西部   财经   城市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