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开头,施耐庵将梁山好汉写成是妖魔的转世,有何深意?

《水浒传》开头,讲了一个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这个故事,有的版本标为楔子,有的版本标为第一回。

故事是这样的: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宋仁宗驾坐紫宸殿,宰相上奏说京城瘟疫盛行,请皇上赦免罪犯,减轻赋税,以禳除天灾。天子准奏,一面赦天下罪囚、免民间税赋,一面让人在京城修设好事禳灾。不料瘟疫没消,反而转盛。参知政事范仲淹提议让张天师前来京城修设罗天大醮。“醮”是道士祭神的仪式。“罗天大醮”是最为隆重的祭神仪式。徽宗派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请张天师星夜临朝,祈禳瘟疫。

那么,张天师何许人也,他怎么有那么大的法力呢?

张天师是五斗米道创立者张道陵及其后代继承者的通称。张道陵本来是江苏丰县人,后来进入四川传道。传说张天师的第四代孙由汉中迁到江西龙虎山,由宗亲世代相传,由于各代继承者都姓张,所以,都可以称“张天师”。按照道教的说法,张天师降妖伏魔很有法力。当年太上老君派他降服四川一带的各种妖魔,保住了当地的平安。看来,历代的道众,都信他们的天师可以伏魔降妖。

洪信带了几十个人,直奔龙虎山。龙虎山上下人等把洪太尉接至三清殿上。这时洪太尉才知道天师并不在殿中,而是住在山顶一个茅草庵中,洪太尉只好亲自上山去请。在山上遇到一个道童,说天师这个时候大概已经往京城去了。回到山下,听三清宫的人说这个牧童就是天师,既然天师说是去了,想来等到太尉回到东京的时候,这场醮事都做完了。”

次日早餐后,道人们陪着太尉游山。宫前宫后,看了许多景致后来到伏魔殿。殿门上重重叠叠贴着许多封皮,道人给洪太尉说:“祖师封锁魔王在此,每一代天师都亲手添一道封皮,子子孙孙不得妄开,没人知道里面的事。”洪太尉心中惊怪,非让道人开门不可。道人们惧怕太尉权势,只得揭开门上的封皮,砸开了大锁,推开了殿门。

殿内一片漆黑,太尉让人点起十几个火把,看到一个石碑,前面是龙章凤篆。龙章凤篆是一种古老的字体,上面有龙凤虫鱼之类的笔划。后面有四个大字:“遇洪而开”。这下洪太尉有话说了:“‘遇洪而开’,分明是教我打开,你们给我多找些人,用锄头铁锹来掘开。”道人劝阻不了,只得让众人把石碑放倒,把石龟掘开,在一块大青石板下,有一个万丈地穴。这下可不得了啦,一道黑气从穴里冲出,掀塌了半个殿角,直冲天空,散作百十道金光,朝四面八方去了。众人撇下锄头铁锹,从殿内逃出来。太尉问:“走的是什么妖魔?”道人说:“这殿里镇锁着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如今太尉把他们放走了,他日必为后患,这可咋办啊!。”洪太尉听罢,浑身冷汗,非常害怕。急急收拾行李回东京去了。

《水浒传》是一部讴歌英雄主义的小说,它的开篇却写了一个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这常常使数百年来的读者生出许多疑惑。有人说,作者怕受到迫害,故意在正式的故事前面加了个水浒人物“妖魔化”的内容,瞒天过海,以使《水浒传》可以刊行于天下。其实,误走妖魔,倒是说明了水浒一百零八将上应天星,他们是受上天派遣来人间罚无道的。九天玄女娘娘不也称宋江为“星主”,授意他替天行道么?罗真人不也说李逵是上界天杀星之数,因为人间作孽太重,天神才让他下来杀戮的么?这些魔君不是自己出来的,是朝廷的人放出来的。也就是说,不是草寇不好,是因为北宋官府不好,才有草寇出现。

有人说梁山英雄排座次时的天降石碑是宋江吴用等人装神弄鬼自己刻了埋在地下的,这种说法看似符合科学,实则不符合文学规律。小说不是科普读物,文学艺术要的是好听好看,为的是以事达意。好多传说都不符合科学,但大家都喜欢听。孙悟空石缝里出生也没科学道理。排座次的石碑与误走妖魔冲出的一百零八个魔君,是呼应一致的。伏魔殿石碑上的龙章凤篆与排座次石碑上的龙章凤篆内容应当是一致的。祖师在伏魔殿立碑的时候宋江等人还没出生,那碑难道也是宋江等人造的吗?应当说,走了的妖魔,各自投胎人间,成为宋江等一百零八位好汉。

我最强烈的感觉,则是写洪太尉误走妖魔这一节,是有意影射王安石变法,把北宋亡国的历史责任,归咎到王安石,以及受他提拔、打着变法旗号行种种私弊的蔡京等人身上,体现了司马光、程颐、朱熹等理学家的情绪和观点。

说《水浒传》以洪太尉影射王安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从时间上说,一般写故事都连贯着写,此处却硬写出个不同年代的事来。宋江起义开始于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而误走妖魔却早在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前后相差61年,干嘛往前跨越这么多年,编一个没有可能发生的故事呢?

《水浒传》中洪太尉误走妖魔的嘉祐三年,正是历史上王安石向仁宗上万言书表达变法观点的时间。这应当是有意安排的。《水浒传》表面意思是说:61年后妖魔复出闹乱大宋,其种子在61年前就种下了。其背后的意思是说:61年后梁山好汉起来反对大宋蔡京等六贼害国误民,其祸肇始于61年前王安石要求变法。因为变法搞乱了国家,惹怒了百姓,才出现那么多的起义。

《水浒传》》上说,请张天师祈禳天灾是北宋重臣范仲淹提出来的,而历史上的范仲淹去世六年后才到嘉祐三年,建议请天师的事没有存在的可能。小说可以虚构,但为什么单单虚构个范仲淹提建议的事呢?作者表面的意思是:正是由于范仲淹建议请张天师,才惹出了洪太尉误走妖魔的问题;背后的意思是:由于历史上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庆历新政,引出了后来导致北宋灭亡的王安石变法。《水浒传》把范仲淹上奏仁宗请天师的时间写为“三月三日五更三点”,三月三日是上祀节,这个节祭孔祭神,是关系国家大事的重要日子,但洪太尉却没把这件国家大事办好。嘉佑三年温疫之事,《宋史》只字未提,看来,那一年并无大灾。虚构的瘟疫,写在嘉佑三年,以此影射王安石变法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从地理上说,洪太尉去的是信州龙虎山,此地与王安石关联较多,便于附会。龙虎山西邻王安石的家乡临川(江西抚州),北邻王安石在洪太尉误走妖魔那年任职的饶州。而北宋变法先驱范仲淹也曾被贬到饶州。这种地理上的高度关联与时间上的确切关联放在一起,影射王安石变法的意思就出来了。

从两个人物的行为特点看,洪太尉放走妖魔与王安石变法时的行事态度有很多吻合。

洪太尉不遵前代成法。伏魔殿是老祖镇锁,诸人不许擅开。多少代祖师都不敢开,洪太尉却非开不可。王安石则提出“祖宗之法不足守!” 尽变更祖宗旧法。

洪太尉不听劝阻。硬压着人家把封条打开。王安石作事,任凭再多的反对者也不怕,说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惧!”也就是说,不怕别人说三道四,也不怕什么天象异常。

洪太尉仗势压人。他斥责道众:“你们如果不给我打开伏魔殿,我奏你们阻挡宣诏、不让见天师的罪”。王安石变法,关键时刻也是把天子抬来与政敌对抗,这在保守派眼里,大概就是以天子压众人吧。

《水浒传》写误走妖魔时有一首诗,其中两句写道:“自来无事多生事,本为禳灾却惹灾”。意思是说,天下本无事,洪太尉这样的人却没事找事。本来为了消灾,却招来了祸灾。还有两句说:“高俅奸佞虽堪恨,洪信从今酿祸胎。”意思是说,高俅、蔡京这类奸臣虽然可恨,但是天下的祸端,却是起初由洪太尉惹的。这首诗是写的洪信。元代陆友仁《题宋江三十六人画赞》写道:忆昔熙宁全盛日,百年未曾识干戈。江南丞相变法度,不恤人言新进多。蔡家京卞出门下,首乱中原倾大厦”。诗的意思是说,在熙宁变法之前,国力强盛,天下太平,百多年没有战争,王安石当丞相后变更祖宗法度,听不进不同意见,提拔重用了一批坏人,蔡京、蔡卞就是出自王安石的门下,蔡卞还是王安石的女婿。正是他们导致了中原大乱,北宋灭亡。这首诗是写王安石。这两处,一写洪太尉,一写王安石,是不是惊人的相似?

变法与反变法是北宋政治斗争的重要形式。许多年间,司马光掌权的时候王安石下台,王安石下台的时候司马光上台。司马光一派与王安石一派以及两派各自衣钵的继承人,你得势的时候压制我,我得势的时候压制你,哪一派都有起有落。这种斗争,固然反映了不同官僚体系对治国方针的不同理解,但斗争造成的政治上的敌视和思想上的隔阂,对整个政权内部及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一直影响到南宋及明清知识分子的思维。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政治家,王安石变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尽管他的变法失败,但初衷是好的,有些地方也是有成效的。所以,尽管几乎所有支持他的重要人物都被史书列入奸臣传,但他却不在奸臣传之中,这也说明史学家对他比较理解和公正。但在对立派那里就不是这样看,他们只看到蔡京、蔡卞兄弟是王安石的门生,是变法的支持者和继承者,所以把生活节俭、致力于强国富兵的王安石与腐化奸顽的蔡京等人不加区分。两派势力斗来斗去,一直斗到借以斗争的北宋政权也没了。这种斗争在思想上却一直持续到南宋以后。由于蔡京一派失败于北宋的丧日,所以在政治上就再也没有复起的机会,北宋灭亡的责任,也就全都归罪于他们了。此后,程朱理学盛行,王安石擅变祖宗之法,他的孝子贤孙蔡京之流祸乱国家的观念,也就深深地刻文人士大夫心中,这其中应当包括《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

这方面的例子不少,比如,钦宗时程颐的门人杨石就说:“今日之祸,实安石有以启之”。明代杨慎说王安石是“古今第一小人”。最严厉的指控是:“王安石的变法葬送了奄奄一息的北宋王朝”。《水浒传》以《大宋宣和遗事》为蓝本,这个蓝本有一段文字,明确无误地说大宋的混乱自王安石变法为始,大意是说:英宗年间,洛阳邵康节与客在天津桥上散步,忽然听到杜鹃声,很不高兴。客人问他为什么不高兴,邵康节说:“洛阳从来没有杜鹃,现在忽然飞来,必然有所主。”客人说:“主什么?”邵康节说:“不过二年,朝廷任用南人为相,必有更变,天下从此麻烦就多了!”客人说:“怎么听到杜鹃声就能知道这些?”邵康节说:“天下将治,地气自北而南;将乱,地气自南而北。现在南方地气到了北方,禽鸟比人先感觉到了”。说这话不久,王安石就真的做了丞相。

邵康节就是邵雍,北宋哲学家、易学家,住在洛阳时,与司马光、程颐、程颢等理学家都是朋友,邵雍的话,很能代表司马光一派的看法。

《水浒传》中,导致英雄反抗的主要因素是各级官吏的腐败,有法不依。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外,与官吏们一执行新法就变样有关。

当然,对一个问题,会有各种各样的看法。

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很可能借鉴了唐代的一个故事。那个故事讲,有个叫张励的人,在地下挖出一个大柜。这个大柜用铁索捆着,用铁水浇缝,再用石灰密封。张励让人打开大柜,见到一个铜盘,盘上有紫印九颗,印文全如古篆。拆去铜盘,有一只大猴从中跳出来,锅里有一块石牌,上面写道:"茅山道士囚禁猴神于此,如果有打开这个大柜的,打开后十二年就会天下大乱,打开这个柜子的人也会遭灭族之灾”。十二年后,正是天宝十四年,果然爆发了安史之乱,张励也遭灭族之灾。

这类故事,国外也有。希腊神话里就有“潘多拉”盒子。潘多拉出于好奇打开一个“魔盒,封在盒子里的所有邪恶都一一跑了出来。




梁山好汉并不是妖魔,《水浒传》“引首”的末尾,有这样一段话,早就“洗白”了梁山好汉的身份:三十六员天罡,下临凡世,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间。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

天罡地煞是北斗七星群中的星主,怎么会是妖魔呢?但是,施耐庵又分明在后面的故事中说洪太尉误走的就是妖魔。这是怎么回事呢?



《水浒传》中的妖魔究竟是谁

导语中,我提到了《水浒传》“引首”,书中的妖魔就藏在其中。而且,就隐藏在这段话中:

自庚申年间,受禅开基即位,在位一十 七年,天下太平,自此定矣。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降生之时,昼夜啼哭不止。

因为自古以来按照《征四寇》来解读《水浒传》,就把这部世界第一名著说成了反面教材。因而,绝没有读者对这段话引起重视,更无人参透其中的奥妙。这段话,应当是《水浒传》的总纲,隐藏着书中真正的妖魔。

施耐庵说,霹雳大仙赵匡胤自庚申年“受禅开基即位”。庚申年,即公元959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施耐庵绝对知道的历史大事——陈桥兵变。赵匡胤绝不是受禅开基立业的,而是以陈桥兵变谋逆而做了皇帝。谋逆之人便是真正的妖魔,所以,施耐庵说,赵匡胤就是《水浒传》中的总妖魔。



赵匡胤做了十七年皇帝,又是“传位”与宋太宗。前面的“受禅”是假的,这里的“传位”同样是假的,其中隐伏着烛影斧声,宋太宗同样是谋逆篡位而做了皇帝。

宋太宗继续“传位”,这次传位则是不合法的,也是谋逆行为。因为,宋太宗传位给了赤脚大仙宋仁宗,中间没有宋真宗。这一处细节,暗藏的是杜太后的“金匮之盟”。但是,宋太宗又违背了金匮之盟,非法把皇位传给了宋真宗。宋太宗不忠不孝,就是一个妖魔。

宋太宗、宋真宗都是排行第三的皇子,也就是后来要写到的“宋三郎”。“宋三郎”是妖魔,这一点都不假。但是,宋江不是“宋三郎”。

“引首”中,施耐庵已经区分出谁是妖魔,谁是上界星主了。谋逆篡位,违背“天道循环”的人才是妖魔,梁山好汉不是。



杜迁、孙立才是妖魔的藏身之所

这就奇怪了,既然施耐庵说梁山一百单八将都是天上的星君,为何杜迁、孙立倒成了妖魔的藏身之所呢?他们不是“人”吗?而且,龙虎山伏魔大殿地窖才是妖魔藏身之所啊。

《水浒传》的总纲中,其实就隐藏着“杜迁”、“孙立”,说的是两段皇位非法传承的历史。

杜迁,暗喻的是杜太后及其“金匮之盟”。因为这个“虚钱实契”,宋太宗以后所有的皇帝都是谋朝篡位的妖魔,尤其是宋三郎。

宋江在家中排行老大,他绝对不是“三郎”。“宋三郎”写的是宋太宗、宋真宗,以及梁山故事背景中的宋徽宗。宋徽宗原本是第三顺位继承人,因为另一个“王婆”向太后的干预,以“仁孝”之名做了皇帝。因而,他与祖上宋太宗才是真正的“孝义黑三郎”。



宋徽宗出卖祖业,导致北宋王朝迅速走向灭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是妖魔又是什么呢?

北宋所有的妖魔,都是因为“杜迁”而被误走的。所以,杜迁上应地妖星,宋万则上应地魔星,组合起来就是“妖魔”。梁山大排名时,这两人调换了位置,意味着“杜迁”之后,宋朝便不能一万年了。梁山四任寨主的名字中,就暗藏了大宋王朝灭亡的全过程,其祸根就是“杜迁”。

在北宋皇位传承的那段话中,还隐藏了“孙立”,这是“洪太尉”误走的另一个妖魔,即朱洪武立孙子做皇帝。



朱洪武同样是违背“天道循环”的妖魔,因为孙立,导致了靖难之役,朱棣(白额锦毛虎)、朱允炆(雪花大蛇)上演龙虎斗争夺皇位,也是搞乱乾坤,破坏天下太平的大妖魔。

洪太尉误走妖魔,是因为嘉佑三年三月初三的一次早朝。这一天,就是朱棣的化身玄武大帝的诞辰。朱棣也是放出妖魔,导致天下大乱的大魔头。

因而,《水浒传》中的妖魔都是皇帝,而不是梁山好汉。施耐庵以梁山故事为线索,暗藏历史真相,揭露皇帝们的妖魔行为。



神仙皇帝都是妖魔

很多读者认为,“洪太尉误走妖魔”是一段玄幻或者魔幻故事,其中充斥着神仙妖魔。其实,这其中隐藏着施耐庵深刻的人文思想,以及超现实主义的精神境界,施耐庵反对帝制,反对“君权神授”的伪天言。

书中的张天师,其实就是捉鬼放鬼的妖道。负责看押玄武大帝镇锁妖魔的是大唐洞玄国师,而故意放走妖魔的,则是宋徽宗时期的虚靖先生。虚靖先生与霹雳大仙是一体两身,说白了就是一个人。

这是因为,虚靖先生发明了道家最高法术雷法,在《水浒传》中被写成“五雷天罡正法”。赵匡胤一出世,施耐庵便说他是“霹雳大仙”。霹雳就是雷霆,与雷法是一回事。



洪太尉误走妖魔时,先是“半夜军中一声雷”。张天师的徒孙,也是霹雳大仙的另一个分身公孙胜如法炮制,在梁山主持罗天大醮。于是,梁山西北乾方的天空又响起了一声雷,一百单八将全部封神。捉鬼放鬼,搞乱天下的都是霹雳大仙。

大聚义之后,梁山好汉不再受霹雳大仙的调遣,与九天玄女、罗真人的伪天言彻底决裂,把替天行道由“辅国安民”、“保国安民”改为保境安民,不靠神仙皇帝,而是以天罡地煞的武功抗击金兵,保境安民。

这是因为,梁山那声雷鸣之后,出现了一只大金盘。这只大金盘是赵匡胤《咏日》时中所写的“须臾降下大金盘,赶散残星与明月”。《大宋宣和遗事》中说,这只大金盘是北宋被金国灭掉的大预言。同时,施耐庵说,因“金盘”的出现,“明月”将终。大明王朝不就是亡于来自西北乾方的后金吗?

妖魔把两个王朝都整没了,他们绝不能代表天道,梁山好汉不会“替天子行道”。


霹雳大仙是书中的最高神仙,而九天玄女则是个山寨版的,甚至就是一个妖魔。《水浒传》中的九天玄女殿写的其实是皇宫,这个玄女是赵匡胤、宋真宗、朱洪武、朱棣等人的合体,一同高调宣称自己的君权神授,要宋江执行“天言”,辅佐妖魔皇帝。这些皇帝们不断上演“二龙相戏”闹剧,相互之间以违背“天道循环”的非法手段夺取皇权。因而,他们都将落得个“二龙相戏”的下场。

“二龙相戏”的直接隐喻,就是宋徽宗、宋钦宗坐井观天。



其他诸如张天师、罗真人等等半仙们,其实都贴着皇帝的符码,神仙皇帝们都是真正的妖魔。梁山好汉与这些神仙皇帝们的反,一百单八将肯定不是妖魔。




“大道至简”,“简”就是竹简,就是古代的书;“至简”就是最好的书。即书写(载)大道的书就是最好的书。“道生一”,“大道”的作用就是能“生一”,也即创新产生前所未有的生产制造技术“一”。“道”就是自然之道,也即自然事物的本质特性及规律性,掌握了解了“道”,就有利于生产制造和技术创新。“大道”,可以理解成人们探索未知自然获得的新的,对技术创新起重大作用的新发现(非常道),也可以理解人们敬仰敬畏高看十分重视自然科学,十分重视制造,十分重视制造技术创新的浓厚的思想文化氛围,就是“大道”,就是对道的重视。这样就可以促进国家民族的科学技术创新,就可以促进“生一”或“早生-”、“先生一”,因为前所未有的技术创新“一”是拉动人类社会(国家民族)前进提升或“弓长”(国防实力提高)的根本动力。

所以老子道德经中鲜明地提出“载营魄抱一”。“载”就是书简,就是文字记载式的文化传承;“魄”就是人(或人类)的维系人的生命的精华或思想精华,“营魄”就是经营精华,壮大、强壮精华。“载魄”就是记载精华,文字书写传扬精华的就是正文字文风,而不能书写传扬精华而其它的就是邪,就是“魔”。“魄抱一”就规定规范了人类精华(魄)必须紧紧围绕“一”,紧紧围绕“生一”这个人类生存发展提高的大课题。仓颉尊一尊一人、“一人为大”的思想就是这样的文化思想,就是文字创造者所划定的文字使用范围。只有“载营魄抱一”的正文风才能激发世人探索创新,促进生产制造技术的发展,而“载营魄”不抱一,而抱仁抱情抱礼义人伦的文化再多,书再多也不能提高国家民族的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发展,也不能使国家江山日新月异改变落后面貌,这就是水浒传开篇词中所说的“车书万里旧江山”,儒文儒史文就是不能发挥任何作用的“车书万里”。儒史文化就是专写历史人物人情的文化,就是远远偏离“抱一”核心的文化。

作者通过表面的一百八人人情故事而传承“载营魄抱一”的正文化,“一百八人”之人情故事的广泛传播就相当于传播流毒,也即助长儒学儒史虚文风,并不能促进中华民族的技术经济发展,因此,作者称一百八人故事为妖魔转世。只有水浒传内在“载营魄抱一”的核心思想才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创新创造生产工具创造了人,因此,人类起源于生产工具创新创造,来源于对未知自然持续不断地探索,这两种能力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殊本性,就是“人可”,就是“何”字所表达的汉字古道文化深刻含义。“何”,“人可”就是抱一的思想,这就是“何”的深意。这两种能力的发展提高就是人类进化发展的主线主纲。“一”的发展提高,就是探索创新制造技术的提高,这种发展提高的轨迹就是中华龙,就是中华民族成长、发展壮大的真正的历史,技术创新发展提高的历史才是可赞可敬可坚守的真正大史观。




他们是天罡地煞星,并非妖魔。妖魔鬼怪另有其人,网友已有精彩的回答。




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典型套路

中国古典小说由于受到时代的影响,会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宿命论,或者说神话、迷信色彩。

而《水浒传》有一条很完整的神话故事线索,我来简单地扒一扒。

我们现在看到的通行本《水浒》,无论是一百回、一百二十回还是金批本七十一回,都保留了开头的那部分故事,就是看上去和一百单八将毫无关系的“洪太尉误走妖魔”这一段。

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原书中说了,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是霹雳大仙下凡,而他的重孙子宋仁宗,则是赤脚大仙下凡。

定下了这样的基调,就让《水浒传》从一部普通的世俗小说,变成了具有神秘色彩的小说。

这样一来,《水浒》中的有些事情就不能用常理逻辑来解释了,神仙下凡怎么解释呢?对吧?

接受了这种设定,后面的事情就能理顺了。


第二,故事的起源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那为什么要放出妖魔呢?

那是上天的旨意,让他们来祸乱人间,为气数将尽的大宋王朝添一把火,好让这个腐朽的王朝早死早超生的。

从故事设定上讲这是没什么毛病的,放出妖魔搅乱乾坤,让社会发展、前进,此所谓不破不立。

从内涵所指上讲也没太大毛病,因为大部分文学作品都是有意义、有所指的,施耐庵借助宋朝的故事,暗地里批的是明朝(书中出现很多明朝的官职、地名、度量衡等)

典型的例子就是少华山的三个强盗,分别叫朱武、陈达、杨春,暗指朱洪武、徐达、常遇春,而与他们对打的好汉叫史进,可以理解为历史在前进。

关押108个魔君的伏魔殿


第三,故事的中间,有一个不太著名却非常重要的环节——还道村事件

还道村事件让整部水浒笼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这一段也是古典小说宿命论、神话色彩的集中表现。

还道村事件的主要人物是宋江,他被郓城县的两个都头追捕,回家的途中进了一座破庙,突然感到一阵阴风,自己迷迷糊糊中来到了一座宫殿,见到了九天玄女娘娘。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下面看原文,他们的对话:

宋江到大殿上,不觉肌肤战栗, 毛发倒竖,下面都是龙凤砖阶。青衣入帘内奏道:“请至宋星主在阶前。”宋江到 帘前御阶之下,躬身再拜,俯伏在地,口称:“臣乃下浊庶民,不识圣上,伏望天 慈,俯赐怜悯。”御帘内传旨,教请星主坐。宋江那里敢抬头。教四个青衣扶上锦 墩坐,宋江只得勉强坐下。殿上喝声卷帘,数个青衣早把珠帘卷起,搭在金钩上。 娘娘问道:“星主别来无恙?”宋江起身再拜道:“臣乃庶民,不敢面觑圣容。” 娘娘道:“星主既然至此,不必多礼。”——第四十二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注意九天玄女娘娘对他的称呼:宋星主

星主这个词,很明显就是神仙的称号了,这也正好印证了全书第一回的逻辑——宋江是一百零八个下凡的魔君之一,算是神仙,不是凡人。

九天玄女娘娘和宋江谈话,然后送了他三卷天书,告诉他危急时刻可以打开,而且只能和天机星一起看这个书。

天机星指的就是吴用,按九天玄女的视角来说,也是一位星主。

还有一个小细节值得注意:宋江是为了躲避两个都头的追捕才进入破庙的,而这两个都头和宋朝皇帝一样,都姓赵,你猜为什么这么设定?

还道村这个故事,充满了神秘色彩,还是水浒全书的关键逻辑所在,“还道”有“还于道法”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返璞归真、了解了什么是“道”,想必宋江由此也明白了自己是星宿下凡,带着任务来到人间的。


四、宋江和众好汉被九天玄女娘娘骗了

按照宿命论的观点看,宋江这帮人下凡是命中注定的,而且在还道村的时候,九天玄女给宋江许诺了,原文说:

“此三卷之书,可以善观熟视,只可与天机星同观,其他皆不可见。功成之后,便可焚之, 勿留在世。所嘱之言,汝当记取。目今天凡相隔,难以久留,汝当速回。”便令童子急送星主回去,“他日琼楼金阙,再当重会”——第四十二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最后一句话很重要:他日琼楼金阙,再当重会。

这就是给宋江许诺了:你接受诏安,按照天书的安排做你该做的事,然后就可以返回天上继续当神仙,我们那时再回。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招安不是宋江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上天的旨意,不做也得做,不然的话这一帮下凡的魔君就不能返回天上享受琼楼金阙了。

然而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

宋江和众好汉们九死一生,立下了大功,南征北战,大部分好汉都战死了,按照书中的逻辑说,就是天罡星都回到天上了,地煞星都返回地下了,阴阳造化都用尽了,一切都结束了,大家终于成为了神仙,当上了——

水泊梁山的土地公

我想宋江如果知道是这个结局,肯定会气得跳脚骂人吧?

这就是《水浒》中众好汉的悲剧所在:当神仙的时候被贬为魔君锁起来,到了人间做不受待见的强盗草寇,好不容易被神仙画了个大饼,最后还没兑现。

梁山靖忠庙


第五,贯穿水浒全书的三次道教活动

水浒全书中三次出现了道教的重大宗教仪式——罗天大醮,这是道教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大型活动。

第一次出现在开头,张天师祈禳瘟疫,就是设立罗天大醮向上天祈祷,祈求吉祥;

第二次出现在中间,108将在梁山聚齐,宋江让公孙胜他们登坛作法,设立罗天大醮为兄弟们祈福;

第三次出现在最后,打败方腊后回到杭州城,宋江想祭奠死去的兄弟和将士,就让道士设立罗天大醮,超度他们。

这三次罗天大醮,可以理解为神仙和人间沟通的过程,第一次是魔君下凡的预告,第二次是魔君凑齐了的预告,第三次是魔君们死了的通报(天罡星回到天上,地煞星返回地下了)

前后呼应,充满神话色彩,又让故事有了逻辑性,可以说是很完美了。

现实中的罗天大醮


总的来看,水浒这部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神话色彩的线索,讲的是108个魔王下凡、在人间干事,然后又回到神界的故事;

另一条线索是108个凡人因为各种机缘巧合,凑在了水泊梁山,干了一番事业的故事。

名著就是这样,有多种不同的角度可以解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水浒传   梁山   真宗   妖魔   好汉   王朝   太尉   天师   天罡   深意   北宋   水浒   霹雳   神仙   开头   皇帝   故事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