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徐向前突然调离前线5年未参战,毛主席为何这样安排?

1940年6月,抗战正激烈之际,徐向前悄悄离开山东,回到延安。此后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整整5年时间,这位顶尖战略大师再未亲临前线指挥过一场仗。

这一现象令不少人疑惑,国事艰危,用人之际,为何徐帅却有这样的安排呢?个中原因,实非一言两语能说明白,我们且从1940年前后的徐向前说起。

一、徐向前独当一面

徐向前起初担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与刘伯承、邓小平搭档,三人合作亲密无间、指挥如意圆转,堪称三大主力师中最强搭档。

但是最强并不意味着最合适。

刘伯承、徐向前都是开国诸帅中指挥水平最高的,两人任选其一,都可胜任129师指挥之任。但把两人都放在129师,实际上是对军事人才的浪费。就像一支篮球队,五个乔丹组合起来并不是最强阵容,各种位置配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战斗力。

徐向前

这倒不是说刘伯承、徐向前有争功之嫌,刘、徐二位无论公义还是私德,人人提起来都挑大拇指,都是极好的,两人合作也十分融洽。

从军事上说,指挥必须有主次之分,刘帅为正,徐帅为副,徐帅就只能起辅佐作用,他真正强大的指挥决策能力就必须收起来。这无疑使徐帅的军事才能大打折扣。

所以129师打了一年多,中央或许也感到这样不太合适,要寻找一种更合理的搭配方式。正好八路军正在突破太行山,向河北南部和山东挺进,各方面都需要独当一面的人才,于是将129师分为两个纵队,由徐向前单独率领一支开进河北南部(另一支由陈赓率领)。

徐向前一去,释放出的能量、发挥的作用、作出的贡献,立即超过了副师长时期。

最为典型的,就是他提出了在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的独创性思想。

有人不免要问:游击战还需要独创吗?我军从井冈山时期就开始打游击战,早就熟门熟路了。

事实并非如此。红军时期的游击战,基本在山区进行。游击战的基本依托之一就是复杂地形,宜打则打,不宜打则藏。而河北南部是华北大平原,一马平川,没有山,人无处躲藏,以往的游击战经验大部分无法沿用了。

徐向前的办法是:创造“人山”。

河北南部人口稠密,而日军数量少,日军所到之处都要建立伪县政权,建立伪军部队和治安会,就是自家力不能及,才采取以华制华之策。

我们可以利用密集的人口为部队提供掩护,游击部队藏身于人民群众组成的“山”中,此谓之“人山”。当然不是说让老百姓当肉盾,而是借助星罗棋布的村庄为游击队提供迂回空间。

核心思想有这么几点:

第一,尽可能多地建立游击小队伍,每支队伍小而精,减小目标。

第二,以村庄为掩护,但不作为固守的据点,避免日军对人民群众进行报复。

第三,多建骑兵游击队或自行车游击队(武工队),以便快速迂回。

第四,八路军主力部队持续保持存在,给人民以信心。

这一思想精准对上了冀南特点,在徐向前领导下,冀南抗日武装迅速发展至近2万人,日军的核心据点被迫从冀南撤出。老电影《平原游击队》展现的种种作战场景,都是徐帅这一高明思想的杰作。

中央尝到了甜头,趁热打铁,把徐向前派到山东战场,统一指挥山东省的八路军和部分新四军武装。

徐向前当时的职务是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山东战场的最高军事指挥员。

一到山东,徐向前又和罗荣桓配合的妙不可言,短短一年时间,在日军反复扫荡、围攻之下,山东八路军规模不降反增,从8万余人增加到15.3万人,几乎翻番。可见徐帅之能。

假以时日,徐向前将会是继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师长之后,又一位举足轻重的战略指挥员。

正是在这个关头,徐向前却回到了延安,就此结束了抗战时期的征战生涯。

二、一场意外之伤

徐向前被调离前线,中央并没有让他脱离指挥的意图,然而之后一系列事情,仿佛宿命一般,让徐向前再也无缘返回前线。

1940年6月,徐向前接到通知,回延安参加中共七大。

当时山东、河北、山西的交通干线全为日军控制,徐向前不敢多带人,只带几名警卫人员,化装成行商向延安进发。当时陕北极度困难,徐向前一行人带着50万元法币,支援中央的费用。一路上大家忍饥挨饿,也不肯动用这笔经费哪怕一元钱。到达延安后徐向前当面向军委后勤部长叶季壮交接,叶季壮感激地说:“这怎么好,怎么能有劳您亲自护送。”

这次延安之行,徐向前走了200多天,从夏天走到冬天,吃尽了刀霜剑之苦。他的身体本就不好,这次长途跋涉又使健康状况更加不好。

当时七大会期因战事紧急一再推迟,徐向前一边等待开会一边休养身体,谁知天公不作美,又出了一桩意外。

1941年2月,中央派了一批干部到山东去,这也是应徐向前之请,说山东干部不够用,须速加派人手,毛泽东亲自批准此事。徐向前对此事十分关心,干部们出发那天,他亲自骑马去送行。

骑马往延安城南门走时,在一条小道上,队伍里一匹马受惊狂跳,引起众马乱跑,徐向前摔了下来,左腿胫骨不幸被马踢中导致骨折。

徐向前

本以为只是普通的骨折,谁知卧床休息时,徐向前反复出现低烧。

医生判断,这是徐向前身体过于虚弱导致的。

其实他的健康状况,早在1938年时就有过征兆。当时美国海军少校卡尔逊在中国考察中共抗日情况,见过不少八路军高级将领,他来到河北南宫县见到在那里主持局面的徐向前,称赞他开创的局面了不起的同时,在其著作《中国的双星》中提到,徐向前看起来非常疲惫和瘦弱。

冀南根据地创建得这么好,徐向前功莫大焉,然而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和低劣的生活条件,逐渐掏空了徐向前本就不甚壮实的身体。这次骨折,只不过是健康问题集中爆发的导火索。

徐向前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养病。本身骨折就需要至少三个月,加上治疗低烧,所需时日更久。

医生一再叮嘱他千万不要劳神,必须安心静养。然而徐向前心忧山东战场,一刻也不愿意停下来。他不停地找山东来的干部询问情况,提出指示和建议,还手不释笔地总结撰写华北开展平原游击战的经验,以及华北敌后日军战略战术的改变。

这样持续的劳神,使得恢复时间更加漫长。

徐向前的节俭习惯也让身体雪上加霜。医生本来交待他一定要吃些有营养的补补身子,但他目睹陕北经济极度困难的现状,哪怕身体虚弱至极,仍不愿多吃多占。

军委办公厅的管理人员受毛泽东、朱德之托,送来两只鸡、几斤水果和一包白糖,这点东西现在看来不过是寻常之物,在当时却很难得。

徐向前全部拒绝,说我已有16元的保健费,足够买营养品, 这些不能再要。前方将士们连基本的医疗条件都没有,我这样已经很好了。

他嘴上这样说,身体每况愈下。为了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徐向前叫警卫员买了些四川泡菜,又买了些肥猪肉化成油,每次吃馒头时就着泡菜和猪油增加食欲。

警卫员难过得直掉泪,没见过高级首长这么苛待自己。

就这样,徐向前一边强撑病体工作着,一边养成病,本来半年可好的病,将养了近一年。毛泽东看到他这样,已不适合再当山东战场的最高军事指挥员,就让罗荣桓负责得多一些,事实上让徐向前退出了山东的领导。

三、奇怪的参谋长

1942年5月,徐向前迎来了一个新的职务: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这个新军,是在120师基础上成立的。

至此,徐向前创造了一个纪录,开国十大元帅之中,他是唯一一位与八路军三大主力师都有过交集的高级将领。

当时蒋介石发动抗战中第二次反共高潮,胡宗南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用10个师围逼陕甘宁,威胁我根本之地。毛泽东便决定把120师和其他兵力合起来,抗日的同时重点保卫中央所在地。

徐向前本来挺高兴,终于又能回到军事指挥员岗位上了,然而他这次有点失望。

这个参谋长之职,并不是完全打仗的。

当时陕甘宁和晋西北一带十分困难,面临日军和国民党反动派双重包围和威胁,尤其是国民党方面,对陕晋实行经济封锁,边区政府得不到一文经费,部队无钱无米无枪无弹,全要自己动手生产。

联防军首位任务不是粉碎国民党军围攻,而是要进行生产自救。

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联防军的下场有三条,第一,饿死,第二,解散,第三,生产自救。

话很刺耳,却很现实,直接掀开了陕甘宁难以生存下来的盖子,打破了许多人对蒋介石的幻想。

徐向前很快判明毛泽东的意图,叫他来当这个参谋长,重点是保生存,而不是打仗。

徐向前立即调整方向,不以打仗为急务,和贺龙商量着如何抓生产自救。

在他的主持和推动之下,联防军做了几件破天荒甚至得罪人的事:

第一,精简机关,把大量机关人员下放充实到连队,都去做实际事情,不要光张着嘴在延安等吃。

第二,下定决心,让主力部队开展农业生产。

第一件得罪人好理解,陕甘宁边区机关、党政机构、各种社团、军队非战斗部门多,许多人手头做的工作虽然也是必须的,但不是急须的,徐向前直接下令,压减、下放、到一线去。

前方后方毕竟不一样,在机关和一线也肯定不一样,很多人是撅着嘴去的。你说他们能不埋怨?

第二件的风险在于,让主力部队搞生产,极有可能解构部队战斗力,造成部队质量下降。从后来的事实看,一些主力旅确实出现了这种情况。不知道徐向前有没有预见到此事,但仍义无反顾地推行下去,无他,抓主要矛盾。

战斗力下滑了还可以再抓回来,但没饭吃立时小命玩完,两害相权取其轻。

再者说,在练兵方面,徐向前是韩信式的人物,一群新征之兵,在韩信手下能调教成百战强兵。徐向前属性之中,也自带这一神技。所以即使战斗力下降,他也不怕,有信心抓回来。艺高人胆大,有此艺者军中廖廖数人,徐帅忝列其一。

联防军大搞生产,不仅没垮掉变成农民军,而是一边生产自救,一边压住场子不战而逼退胡宗南数十万大军,灵魂人物就是徐向前。

从更长远的历史维度看,后来徐向前率华北疲兵数万制阎锡山之死命,许多人只看到徐帅神机天纵的指挥才能,其实深层次原因乃在于1942年时他老人家在晋西北已播下种子。

联防军抓生产之事,只有高明者才能看出门道。

渡过最艰难的一年,毛泽东回望对徐向前的这一任命,用得太对了、太准了,伟人心中那是相当满意甚至不乏得意。

四、抗大校长

徐向前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备战,越干越有心得,越干越有劲。

他爱学习爱总结,无论干大事还是小事,都习惯于边干边上升到理论层面,就连抓生产这种带着土渣味儿的工作,他也总结出一套实际经验。

我们同样可以大胆地设想,如果徐向前一直在联防军工作,按他的思路来,陕甘宁边区极有可能发展成富庶、强大的根据地,不仅人民群众缓解压力、改善民生,军队亦将出现极大改观。

就在此时,毛泽东再次调整了徐向前的岗位。

徐向前

徐向前有点不理解,问主席是不是有新的考虑?如果有,愿意再去前线指挥作战。

毛泽东非常理解徐向前的心情,当时是1943年的春天,抗战形势正在慢慢好转,为将者谁不愿在战场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但此时有更重要的工作需要徐向前来做,毛泽东说要请他当抗大校长。

徐向前一听就蒙了,这又是一个全新的工作,他推辞说不懂教育。徐向前人品端方正直,说话从来有一句是一句,他说不懂教育就是真不懂,而不是谦虚。

毛泽东仍然坚持此议。

说到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抗大的情况。

抗大全名抗日军政大学,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抗战爆发后改为抗日军政大学。

值得注意的是,红大和抗大成立的时期,都是我党我军最为艰难的时刻。军事压力极大,甚至面临生存危机,但毛泽东仍力主建设军政大学。

有的人不理解,生存都是问题,还是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作战上吧。毛泽东却不为所动,一边强力推动学校建设,一边不顾前线将领们的议论,把一批又一批干部召回延安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包罗万象,最主要的是政治理论和军事知识。

搞了几年,效果慢慢出来,所有背地里议论的人都闭嘴了。

什么效果?干部队伍十分强大。

抗战之初的几年八路军新四军对干部需求量极大。

一方面战事频繁、牺牲者多,那时候团长级的干部都经常牺牲。团长级干部是什么概念?八路军新四军军部以下,按师、旅、团进行编制,对应于当时国民党军,团长就是军长级干部。连团长都有牺牲的,更何况营以下干部之牺牲。

另一方面开辟敌后根据地,也需要大量干部。徐向前在冀南推行“人山”游击战,发展各县的人民政权,就痛感手头干部不敷所用,不断向延安请求支援。

各路大军、各大根据都玩了命地要干部,延安几乎是有求必应,源源不断地派干部奔赴四方,有力地稳住了各战场各方向的局面。再往后说,1945年末争夺东北时,我党能于仓促之间派出二万干部进军东北,力量之源在哪里?行文至此,大概谁都能看得出来:抗大。

急时务不急之务,乱时布闲棋冷子。

读史至此,不得不再次感叹伟人战略眼光之宏远。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抗大一度分为几个校区,以战时临时纵队的形式参与敌后战场的斗争,至1943年返回陕北。

从分散状态回到集中状态,从亦战亦训回到集中培训,抗大各方面教育、训练工作都要从头规范。这与部队整训完全不同,需要一个强有力、有威望的人物来当校长,此人必须有极强的理论水平、教育思维和正规化理念。

遍观军中诸大将,唯刘伯承有此水平,然而刘伯承正在河北专务指挥,根本抽不出身。

毛泽东看上徐向前,一者相中了他黄埔一期学员的经历,二者看中了徐向前善于抓陌生事务而且上手极快的特点,相信他能胜任如此重托。

尤其是后者,体现了徐向前灵活的头脑、深刻的洞察力以及超强理论水平。

徐向前就任之后,接手的几乎是个“烂摊子”,长期分散造成集中统一的制度几乎消失了,学员们长期各地奔波,没有固定的作息,也坐不下来听课学习,有的级别较高的干部受不了学校纪律管束,总之各种难管。

徐向前的资格优势此时体现出来了,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他基本都当过领导,无人敢跳梁。徐向前花费极大力气一点一点从头管起,先把学员们散漫无羁的习惯改了过来。接着又致力于学校教育体系和各项制度的规范。

他受过正规军事教育,做事又极端认真严谨,在他领导之下,抗大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正常教学秩序。

以往偏重学习人文政治知识,在他推动之下,军事教育内容体系也迅速建立起来,抗大结束了为时数年的教育瘸腿病。

抗大这个全党全军的“造血机器”,充满活力地运转起来了。

毛泽东乐得嘴都合不拢了,用人得其宜,实乃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坊间有谣言说,徐向前乃是受山头之累而被雪藏。无知者信之传之者甚多,唯有细解史实真相,才知道毛泽东对徐向前所寄之任,乃是常人所不能的国之重担。




可不是五年呐!1937年5月,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终于回到了延安,这一路化装潜行,所经历的艰难困苦自不必说,然而时任中央总负责的张闻天同志,却一点也没有客气,狠狠地把徐向前责怪了一番,毕竟西征的结局实在悲壮。徐帅没有辩解什么,他后来回忆说,作为部队指挥员“打了败仗嘛,批评、撤职、杀头都应该,没什么好说的”。

毛主席很清楚,西路军的责任不能全算在徐帅身上,因此了解了一下情况后,宽慰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鸡就有蛋”。此时距离全面抗战爆发只有两个月时间了,因此稍后陕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徐向前仍然被任命为第129师副师长,应该说职务是比较合适的。

一方面,第129师的主体是红四方面军剩余的部队(红4军、红31军等),徐向前回到老部队可谓是得心应手;另一方面,鉴于正在批判张某焘的错误路线,以及西路军新败,由徐向前出任师长肯定又不合适,于是曾经率领过这两个军的“援西军”司令员刘伯承,被任命为129师师长。

1938年3月底,徐向前副师长亲自指挥了响堂铺伏击战,此战歼灭日寇400余人,同时摧毁辎重卡车181辆,成为抗战初期的经典战例。一个月后,徐副师长奉命率第129师、第115师各一部,挺进河北省南部的平原地区,着手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

此间陈光和罗荣桓则率115师主力挺进山东,而山东境内又原有地方武装“八路军山东纵队”,两支部队如何形成统一的战斗力,成为当务之急,于是延安决定以第115师师部及第343旅、山东与苏北地区的地方武装合编,组建八路军第一纵队。

要知道,山东纵队所辖各支队的总兵力,当时已经发展到80000余人,再加上115师东进的数千精锐,我军在山东的力量此时已经非常可观,急需一位资历深厚的帅才坐镇指挥,于是1939年6月,徐向前就近调往山东,两个月后出任第一纵队司令员。

徐帅在山东的工作非常出色,一方面是德高望重,毕竟是黄埔一期的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因此无论是主力部队还是地方部队,都会服从命令听指挥;另一方面是军事指挥能力高超,率领八路军第一纵队多次重创日伪,部队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然而仅仅一年之后,也就是1940年6月,徐司令员突然接到了返回延安的命令,于是徐向前只带几名随身警卫,穿越大片敌占区和无数条封锁线,历经近200天行程,1941年1月才到达延安。并且这一去就是七年(并非五年),直到1947年夏才重返解放战争前线,那么被”雪藏“的原因是什么呢?

(罗帅)

一、调离山东的公开原因是参加”七大“

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于1928年召开的,而”七大“由于环境和形势的变化,迟迟未能召开。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1937年12月,党中央才作出《准备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同时成立了准备委员会,最初拟定的会议时间为1941年春季。

”七大“原定的参会代表为450人,其中不少与会同志身处抗日前线,当时敌我态势犬牙交错,从各根据地赶回延安,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八路军、新四军的代表,自然也都是部队高级首长,安全问题马虎不得,因此大多要提前出发,因此徐帅提前半年多接到命令,并不意外。

可惜1941年初形势突变,新四军遭到顽军的大举进攻,于是延安的中心工作是如何破局和反击,是故”七大“被推迟到1943年召开,再后来开展整风运动,会期被继续推迟,所以党的”七大“最终是1945年的4月才召开的。

二、调离山东的重要原因是”山头“问题

在山东抗日力量的整合过程中,朱瑞、罗荣桓、陈光等军政首长,都是一方面军出身,山东纵队的大部分主要干部,则是抗战爆发后,举行多个起义奋起抗日的本地同志,而徐司令员又是四方面军出身,是故形成了”三驾马车“的局面。

在罗荣桓同志最终成为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15师代师长兼政委之前,我山东军政高层内部始终是存在一些矛盾的,如果不能形成统一而坚强的领导,必然影响对日伪作战和其他工作的开展,所以”三驾马车”的情况肯定不合适。

所以调离徐帅只是第一步,再后来根据各方面情况的反馈和变化,又先后调离了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同志、115师代师长陈光将军回延安学习,这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实现“军政一元化领导”的必须过程。

(黎玉同志)

三、也是一定程度上的预防性措施

1938年发生了张某焘叛变革命的事件,在敌人的安排下,这位原四方面军的领导人,无耻地搞起了”策反“工作,企图拉拢原四方面军的一些干部反水,偏巧山东根据地又是四方面军将领和部队最集中的地区,是不可不防的。

比如原山东纵队的副司令员王建安,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等将领,都是四方面军出身;紧邻的冀鲁豫军区之部分129师部队,自然也是原四方面军的队伍,甚至第115师344旅的前身红十五军团,严格来说也是四方面军的血脉,须知红25军那可是从大别山杀出来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原四方面军总指挥也在山东前线,延安方面有些担心是在所难免的,这事千万不要理解歪了,其实是组织上对徐帅的爱护,免得陷入困难和尴尬处境当中。至于说参加七大,聂帅和陈老总都是1942年以后才返回延安的,这里就点到为止吧。

(聂帅)

四、徐帅回延安后饱受伤病困扰

虽然”七大“会议延期了,但是徐向前回到延安后,仍然得到重用,先是担任过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跟贺老总搭班子保卫边区,同时还要做晋绥军的统战工作,身为山西人氏,徐帅显然是比较合适的人选。

再后来改任”抗大“代理校长,负责培训抗日军政干部,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岗位,了解历史的读者,当知延安抗大的历任校长和政委,话无需多说。因此妄言徐帅被”雪藏“也是不准确的,一方面在延安仍然担任要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主力也位于前线,另一方面,徐帅在延安期间,确实出现了伤病问题。

1941年2月,也就是徐向前刚刚返回延安后不久,在送别一批前往山东根据地的干部时,徐帅的坐骑受惊,坠马受伤酿成左腿骨折,这当然是需要静养的。之后又查出肋膜炎,多次发生低烧症状,经过医生会诊,其身体状况已经很难适应领兵作战,必须得到充分休养。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任上)

后来在解放战争的太原战役期间,徐向前的肋膜炎曾经一度加剧,已经到了只能卧床的程度,因此总攻阶段是由彭老总实际指挥的,可见这个病情的严重性。所以在饱受伤病困扰的情况下,中央没有再派徐帅返回抗日前线,这也是客观事实。

抗战胜利以后,徐帅的身体仍然没有完全康复,虽然当时被任命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但是并未第一时间赶回前线,直至1947年6月间,终于回到阔别七年的战场,以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的身份,率领留在晋南的部队,开始了对阎军的作战。

1948年5月,各战略区重新调整划分,徐向前改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司令员,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历经艰苦作战,终于胜利解放山西全境!




徐向前同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党早年领导军队最为杰出的军事家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徐向前是八路军129师副师长,1938年4月,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徐向前率129师一部到冀南平原开展抗日游击战,1939年6月徐向前同志到山东,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1940年6月,徐向前接到通知,回延安参加中共七大,经过200多天艰难的行程方到达延安。从此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徐向前同志一直都在延安工作。那么党中央毛主席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其一,延安的抗日形势需要徐向前同志。

徐向前同志1901年11月8日生于山西五台永安村一个穷秀才家里,青少年时期长期生活在山西,对那里的风土人情很熟悉。早在1937年8月召开的洛川会议上,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徐向前任129师副师长。会后,毛泽东对徐向前说:“你是山西人,和阎锡山是同乡,下一步,你和周恩来同志去太原,做做阎锡山的工作。”这样,徐向前随同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人来到了太原。徐向前和周恩来一样,夜以继日地工作,会见各界人士,深入群众,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在周恩来领导下,同阎锡山的谈判进展顺利。阎锡山同意成立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动员会,并答应为八路军建立晋察冀抗日前线提供方便。

1939年以后,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在延安等抗日根据地不断制造摩擦,山西的阎锡山也蠢蠢欲动。延安所在的陕甘宁边区,是共产党的大本营,是全国的抗战中心,与阎锡山离得很近,因此做好阎锡山的工作,督促其一致抗日,确保陕甘宁边区的安全稳定非常重要。

徐向前与阎锡山是老乡,阎锡山对他的这位老乡也很欣赏,据说早年曾多次派人游说徐向前的父亲,希望徐向前能为自己效力。因此由他出面与阎锡山加强沟通协调,还是很有一定便利的。正是基于这方面的情况,调将徐向前同志调到延安很有必要。


其二,徐向前同志有着丰富的军事理论和实践经验。

在抗日战争以前,徐向前在创建革命根据地上,功勋是巨大的。早在红军时期,在众多的根据地中,唯一能与中央苏区相匹比的,那就是鄂豫皖边苏区。可以说,中央苏区是以毛泽东、朱德为灵魂人物,鄂豫皖苏区的灵魂人物就是徐向前。徐向前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军事理论知识丰富,曾留校教学,也多次从事过教育工作。

徐向前不但拥有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还有非常成熟的军事斗争经验。早在红军时期,他以自己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历经艰险,开创了鄂豫皖红色根据,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三次大规模围剿,歼敌近四十个团,根据地不断扩大,红军发展到四万余人。1931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正式成立,年仅30岁的徐向前任总指挥。但是在蒋介石亲自指挥的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根据地遭到30万国民党军的疯狂进攻。由于张国焘等人积极推行王明的左倾路线,放弃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游击战,强调与敌死打硬拼,第四次反围剿失败。

1932年寒冬,红四方面军1.4万余人在徐向前总指挥的率领下,被迫渡汉水,攀乌道,越秦岭,战寒风,翻越人迹罕至的大巴山,直下通江县城,开创川陕革命根据地。蒋介石随即又命令川军组织六万余人的部队进行三路围剿,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的指挥下,采取收紧阵地、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打击敌人的灵活战法,粉碎了敌人的围剿。1933年11月至1934年8月底,红四方面军连续发起了三次进攻战役,即仪南战役、营渠战役、宣达战役,又一次粉碎了敌20余万人的六路围攻,取得了歼敌8万余人的辉煌战绩。川军受到了沉重打击,川陕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红四方面军也发展到八万余人。随后徐向前又率红军进军甘南,建立了川陕甘根据地,为以后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奠定了基础。

1938年4月,毛泽东给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发了电报,要他们在河北平原开展游击战争。徐向前接受了任务,告别了刘伯承、邓小平,率部队挺进冀南,来到了一马平川的河北大平原。一直在山地领导作战的徐向前同志,初次进入平原作战,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但他不畏艰险,发动群众,抗击日寇,积极探索平原作战的经验。在冀南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与宋任穷、刘志坚、杨秀峰等同志亲密合作,打开了冀南的抗日局面,妥善处理了许多复杂问题。根据地发展到西起平汉路、东至运河、南起豫北、北至滹沱河以南的广大地区,人口逾800万。

不仅如此,徐向前及时总结创建经验,还撰写了《开展河北的游击战争》一文,阐述了在平原地区建立“人山”的思想。这是一篇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的精辟论著,处处闪烁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光辉。它不仅对冀南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也为全党提供了坚持和发展平原游击战争的重要经验。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党在山东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但长期以来山东各抗日武装缺乏统一领导,统一指挥。1939年6月初,徐向前奉命赶赴山东,任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第1纵队司令员,统一指挥山东和苏北、皖北八路军各部队,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在此期间,他联合抗日民族力量,并与国民党顽固派展开摩擦与反摩擦斗争,广泛建立地方政权,有力地抗击了日寇对山东的新“扫荡”。

正是由于徐向前同志文武双全,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毛泽东同志才将徐向前召回延安根据地,既任命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又让他担任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代理校长。

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争处于极端困难阶段,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对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围困、封锁,并准备军事进攻。为加强保卫边区的力量和统一陕甘宁、晋绥两个区域的军事指挥和军事建设,中共中央军委于5月13日决定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贺龙为司令员,关向应为政委,徐向前为副司令员。从成立到抗战结束,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一次又一次对陕甘宁和晋绥边区的各种进攻。

与此同时,作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校长,徐向前同志尽心尽力,为党培养出了大批抗日人才,分派各地,成了我党领导抗日战争的骨干力量。


其三,徐向前同志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他再长途跋涉。

1940年6月,徐向前接到通知,回延安参加中共七大。他从山东出发,要通过山东、河北、山西等敌占区。当时因各个交通要道、路口都被敌人控制,他还要带上给党中央的50万元法币。为了安全其见,他倍加小心,只带了几名警卫人员,并化妆成行商出发。从山东到延安,他整整走了200多天,一路上的艰难与危险可想而知。直到1941年初方到达延安。

早年残酷的红军西路军西征失败成了徐向前终生的痛,而且面对凶悍的敌人和凶险恶劣的环境,给徐向前以后的身体留下了一身的病痛。

1941年2月,中央派了一批干部到山东去,徐向前亲自骑马去送行,在一条小道上,一匹马受惊狂跳,引起众马乱跑,他因身体不好,竟从马上摔了下来,左腿胫骨不幸被马踢中导致骨折。本以为只是普通的骨折,谁知卧床休息时,反复出现低烧,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养病史。


徐向前同志是我党我军公认的文武全才的将帅,他的军事才华是可与林彪、粟裕、刘伯承等人并驾齐驱的。抗日战争时期,之所以将他留在大后方,一方面是当时斗争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他身体原因造成的。




首先,徐向前起初担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与刘伯承、邓小平搭档,三人合作亲密无间、指挥如意圆转,堪称三大主力师中最强搭档。但是最强并不意味着最合适。刘伯承、徐向前都是开国诸帅中指挥水平最高的,两人任选其一,都可胜任129师指挥之任。但把两人都放在129师,实际上是对军事人才的浪费。

1940年6月,徐向前接到通知,回延安参加中共七大。当时山东、河北、山西的交通干线全为日军控制,徐向前不敢多带人,只带几名警卫人员,化装成行商向延安进发,当时还带着给中央的50万元法币,需要格外小心,因此,这次延安之行,徐向前走了200多天,也因为当时战事紧急七大会议一再推迟,徐向前一边等待开会一边休养身体,谁知天公不作美,又出了一桩意外。1941年2月,中央派了一批干部到山东去,徐向前亲自骑马去送行,在一条小道上,一匹马受惊狂跳,引起众马乱跑,他摔了下来,左腿胫骨不幸被马踢中导致骨折。本以为只是普通的骨折,谁知卧床休息时,反复出现低烧,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养病。

一直到了1942年5月,徐向前迎来了一个新的职务: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这个参谋长之职,并不是完全打仗的,当时陕甘宁和晋西北一带十分困难,联防军首位任务是要进行生产自救。就这样又渡过最艰难的一年,毛主席回望对徐向前的这一任命,那是相当满意甚至不乏得意。

就在徐向前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备战,越干越有心得,越干越有劲的时候,毛主席再次调整了徐向前的岗位,请他当抗大校长。因为抗战之初的几年八路军新四军对干部需求量极大,各路大军、各大根据都玩了命地要干部,延安几乎是有求必应,源源不断地派干部奔赴四方,有力地稳住了各战场各方向的局面。

毛主席当时看上徐向前,一者相中了他黄埔一期学员的经历,二者看中了徐向前善于抓陌生事务而且上手极快的特点,相信他能胜任如此重托。徐向前的资格优势此时体现出来了,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他基本都当过领导,徐向前受过正规军事教育,做事又极端认真严谨,在他领导之下,抗大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正常教学秩序。

最后当然就是毛主席乐得嘴都合不拢了,用人得其宜,实乃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在抗日战争前期,徐向前一直奋斗在抗战的一线,作战勇猛,指挥得当,是少有的将才,是一位出色的军事主将,抗日战争期间,他在山东战场上曾经多次挫败日军。这样一位优秀的人才,却突然被调离前线,到后方工作,许多人都对此费解,但是事实证明毛主席此举可谓是非常明智。

1941年徐向前突然调离前线被安排到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以及抗日军政大学,去开展其他的工作。直到1945年才又回到了战场上。毛主席之所以这样的安排,也是考虑到徐向前元帅自身的原因,以及组织的需要。徐向前本身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再加上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他基本都当过领导,在他大刀阔斧地整改和管理下,抗大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毛主席的惜才爱才是用心良苦,好钢要用到刀刃上,不想浪费了徐向前的才能,毛主席是想让徐向前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考虑到徐向前的实际状况,觉知徐向前无法继续留在前线,便将他调离,别看徐向前在1940年之后有5年的时间没有亲自到前线打过仗,但他对我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徐向前不论是在前线还是后方,都始终将人民放在第一位,在其位谋其政。即使离开了自己擅长的领域,也愿意去学习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只要能够为抗战作出贡献,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基于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拳拳爱护之心,徐向前元帅自1940年就因病留在延安工作,直到1945年才再次重返战场。虽然五年没有参加战斗,但徐向前元帅依然战无不胜,屡立战功。徐向前元帅是一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无论党交给他什么样的工作,他都能出色地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前线   抗日战争   晋绥   抗大   延安   陕甘宁   司令员   纵队   河北   山东   根据地   部队   同志   干部   财经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