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剩女”问题为何越来越严重了?

体制内,一般是指在政府部门、教师、医院等部门上班的那一群人。的确,体制内的剩女越来越多。

一个朋友,今年四十出头了,在医院上班,一直还是单身,跟她一般大的女生,孩子也上幼儿园了。她总觉得自己长得很漂亮,别人似乎都配不上她,一直在等待着梦中白马王子的出现。前些年,她谈过一个男朋友,长得挺帅的,那时候也正处在创业阶段,关键就是身高不理想,所以二人就分手了。她一直就想找一个比她前男友更优秀的,梦中的白马王子身高要180以上,体重还不能超过130斤,长相要帅气,硕士以上学历,年收入不能低于50万,要在城里有套房,乡下有栋楼,不能跟男方父母一起住......就这样,她一直在等,结果一直在等待中错过。

前两年,家里人及身边的朋友劝她不要眼睛一直朝天上看,差不多就行了,就她还一直坚持婚姻不能将就。后来,大家就劝她去收养一个孩子,老了有孩子照应,但却一直没有合适收养的。幸好,她妹妹离婚了,带着一个男孩回家娘家住。这姐妹俩把这孩子当成了宝,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希望都放在了这孩子身上。孩子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功课简单,孩子几乎都考100分,她逢人就炫耀她家孩子如何聪明,成绩如何好。那孩子真累,几乎没有什么课余时间,一放学就被要求去补课,周末了又要去学书法、篮球、钢琴。但是到了四年级以后,也知道是因为功课难还是压力大,考50、60分成了家常便饭。当别人问起她小孩的成绩时,她便改成了不知道......

你这样在体制内的“剩女”,也还要不少,总结下来,大体有以下原因,成为剩女。

第一、择偶圈较小。体制内的“剩女”们,大多接触的还是体制内的人,体制外的就很难入得了她们的法眼。而在幼儿园、小学、医院、银行等一些部门,大多数职工都是女性,这些部门上班时间较为固定,所以这些部门的女职工就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接触别的男性。

第二、择偶标准较高。体制内的“剩女”们,大多受过较高的教育,而体制内的工作,收入不一定多高,但是稳定,并且有公积金等,虽然谈不上大富大贵,但是还是比很多人都高了,所以当她们在选择对象时,也大都会选择受过高等教育的,更会要求对方有车有房。

第三、择偶心态。体制内的“剩女”们,尤其是偏远小县城地区的剩女们,收入一般都会比身边的人要好一些,学历也较高,这就带来了一定的优越感,在选择对象时,眼睛都是往天上看;有部分女性由于受到不婚主义等影响,干脆就不谈恋爱了,等年纪大了,想找一个人作伴的时候,又没有合适的人了,所以就只好一直单着。

没有十全十美的恋爱,也没有完美的恋人,两个在一起的人,生活的时间长了,当把彼此身上的棱角都磨圆了,也就彼此适应了,大家说是不是这么一个理?




我曾热议过县城体制内姑娘被迫单身,也曾写过一篇分析为啥县城内就集中了那么多体制内单身女子,而且很多县城体制内单身女子是一直单身不是曾同居过或曾有过婚姻而后面夫妻关系不合离异。

全国有两千九百多个县级行政区划也就有两千九百多座县城,县城里面有政府工作人员的公务员,有体制内事业编如医院里的在编医生护士学校里的在编老师等,

查找了下一座下辖五十万人以上县城里面至少体制内人士超过四千人县城里面体制内人多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少,毕竟县城下面还有乡镇,毕竟我们国家乡镇级才是最基层国家机关。

县城除掉有名有姓的“国家级百名经济发达县”其他二千八百多座县城一般都很少出现在互联网上,在县城体制内工作的女性大多数是县城内出生长大外面读书又参与考试回到父母身边工作的女性。偶尔也有因工作调往县城的外地女性。这些年逐步出现有很远异地参与考试入编县城的外地女性。认识一位家在黑龙江北安人在贵州一个不知名县城下面乡镇工作的姑娘。

女性能考入远离家乡单位工作,一般是未婚单身无牵无挂没婚姻,回到家乡县城体制内工作的女性一般是曾经恋爱过因为不愿意留在异地而分手仍然单身一人回到家乡工作。

县城毕竟经济实力有限,毕竟中山昆山这类实力超强县城太少了。县城男孩子一旦到外面上过大学上过研究生基本都去北上广深超一线或杭州成都这些准一线城市(可怜天津与重庆这两座直辖市基本不如现在学生们眼,其实这两处都适合生活),能考回家乡体制内工作男性基本没有,以至于县城里面医生教师基本都是女性,乡镇机关里面也八成女性,缺男性更缺年轻男性。

县城体制内连男性都缺乏,体制内女性一般不会找体制外收入家庭地位都低于自己两个档次男性,低一个档次的男性比如政府里面劳务派遣工都是体制内女性的较好对象。

还有一个原因,县城体制外男性一般不思进取整日挂牵的都是吃喝玩乐,即使有个人条件相对较好的,体制内女性也不太容易看得上,或者两边各自看不对眼。

因县城体制内男性过少更不用提单身男性,体制内有刚离异带俩孩子的男性都会被多次介绍给年纪至少小八到十岁未婚体制内女性。

县城体制外男性个人条件与经历与三观基本与体制内女性相差玄远,县城里面体制内女性不得不单身。当然单身作为女性主动选择无可指摘无可调侃处,但县城里面体制内女性是很想婚姻很想多生几个孩子的却找不到对象成不了婚生不了孩子,内心很凄凉。因为县城体制内大量单身女性,别的人还容易出些婚姻问题。

县城里面体制内单身女性与大城市里面单身女性单身原因最大不同就在于县城里面的适合他们的单身男性实在太少,县城里面体制内女性实实在在找不到对等条件男性。

以前部队是单身男性集中最多地方,现在因为部队收入好,部队军官一般倾向于找体制内女性,那县城体制内女性是否愿意当军嫂,也是种不错选择。

我们能为县城体制内单身女性做点有益事情吗,至少网络可以扩大人际交往,有需要介绍的单身女性自己把条件列好发私信看外地有合适的没有。




我表妹单身,大学毕业后通过省考,成为一名普通县城公务员。这天,二姨安排表妹相亲,饭吃了一半,表妹知道男方每月工资18000块,起身就走了。

表妹天资聪颖,从小到大都是班上的佼佼者。长得又很漂亮,上学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说她长得像张柏芝,一副天生丽质的样子,追她的人不少。我总以为家里这些兄弟姐妹们,肯定是她最早结婚的。

表妹大学毕业后,顺利通过省考,一切都顺风顺水。可没想到她一晃到30岁了,还没结婚。小姨不止一次向我诉苦,说表妹已经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又问我有没有资源,帮她介绍一个。

正好我同学的哥哥由于性格内向,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女朋友,我就向小姨推荐了,说要不让他们先认识一下?

我同学的哥哥身高1.75米,有房有车,无还贷压力,他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国企当行政主管。

小姨听了挺满意,向我要去了联系方式,兴冲冲回家去了。

一个星期后,小姨给我打电话,问我还有没有资源,帮表妹再介绍一个。

我好奇地问,我同学的哥哥不好吗?他们见过面了没有?

小姨不好意思地说,见啦!但青儿(我表妹)说男方的收入太少了,她怕两人的收入都不太高,以后生活会压力大。

这还收入低?我真的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听同学说过,她哥哥现在的年收入有10万左右,在我们这里已经赢过60%以上老百姓的收入了。

我问,那表妹她有什么要求,和你说了吗?

小姨说,她也没什么特别高的要求,只是对男方的收入比较在意。

我又继续追问,那多少收入的,她才会满意呢?

小姨说,月薪不低于50000元。

什么!我大喊一声,吓得正在厨房里炒菜的老妈差点把铲子掉地上。

表妹这么高的要求,我可是无能为力了。

有一天,表妹到我家来玩,我好心劝她:“你也老大不小了,适当降低点择偶标准,也好让小姨早点当外婆。”

没想到,表妹白眼瞟了我一眼:“为啥要我降低标准,表姐,我实话和你说,这已经是我最低标准,要是达不到,我宁愿不结婚。”

表妹说,她也不是无理取闹,她的那些同学,论文凭论工作论相貌,哪样都不如她,可找个老公个个都是很有钱的,不是CEO就是总监啥的,有房有车,家里还有保姆伺候着。结婚后就当了全职太太,每天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朋友圈秀的不是和老公在哪里吃大餐,就是和闺蜜上哪去旅游。

表妹最后说:“表姐,你说她们都能嫁得这么好,为啥我就不行了?”

我竟然无言以对!

这一天,二姨给表妹介绍了一个男生,年龄和表妹差不多,在一家公司做游戏开发,身高有1.8米,长相出众,父母退休金加起来有2万块。

二姨没说男方收入多少,小姨在边上一个劲地说,先去看看呀!就算当不成恋人,多一个朋友也好嘛。

表妹正好闲在家里没事干,就同意去见个面,看看男方具体情况怎么样。

那天表妹打扮得很漂亮赶到赴约的地点,原以为男方会约她去大酒店或者西餐厅之类的地方,没想到就去了一家茶餐厅。

正好是中饭时间,人特别多,到了茶餐厅,男方点了4个菜,吃饭前两人互相认识了一下。

表妹也不客气,单刀直入,直接就问男方工资多少?

男方挺有诚意的,他说:“我每个月工资18000元,有一套房是我父母以前买的,现在他们住着,我一个人么就住公司宿舍。”

表妹听了,心里就有些郁闷,她想,这一个虽然长得还不错,条件还不如表姐给我介绍的那个呢!只有一套房,难不成结婚后还要和他的父母住一起吗?

接下来的场面就有些尴尬,表妹了解了男方的情况后,就不想说话了,两个人各玩各的手机。

饭吃了一半,表妹问这顿饭花了多少钱?咱俩AA制吧。

男方也没客气,说一共306块。

表妹转给他153块钱,转头就回了家。

没过半小时,二姨就打电话给表妹,问她见了面后感觉怎么样?

表妹回了三句话:“第一我感觉这男的不够浪漫,第一次见面就选了个茶餐厅吃饭;第二他的月薪太低,达不到我的要求。所以,我和他没有可能。”

二姨气得不行:“你说你有啥条件啊,考了个体制内的就这么骄横吗?你也不看看自己几岁了,再拖下去,我看你只能找个二婚的了。”

后来,二姨私下和我说,就表妹这样认不清自身情况地找对象,只适合当一辈子大龄“剩女”,打一辈子光棍。

题主问:体制内“剩女”问题为何越来越严重了?

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物质拜金思想严重。有些体制内的女人难嫁,根本原因就在于她们觉得有份稳定工作,装着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物质拜金挑来挑去,结果把自己给挑剩下了。

二是体制内女的高不成低不就。她们头脑里只有一个念头,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如同沙一般,风一吹就散了。而现实是,能达到她们要求的男生,都会选比她们小很多的女生,她们自以为傲的自身条件不是得分项。

三是不能正确地认清自己。没有嫁不出去的姑娘,她们剩下来的原因,大部分都是没有正确地认清自己,想高嫁,而且不是一般的高嫁,是想跳跃几个阶层的那种。

最后,衷心希望这些所谓的“剩女”们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大龄剩女,无论是哪里的,还是体制内的,体制外的,基本上就是这样的:

要求比天高,

情史比粥乱。

年龄比龟老,

脾气比驴倔。

做人不缺爱,

做唉不缺人。

就一个泡心的萝卜,非得想卖出人参的价格,否则,绝不将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萝卜越来越泡心了,也就越来越卖不上价了。




老公在基层单位上班,直到现在他们单位还有八个大龄剩女,都是三十一二吧,而且还都是公务员,听老公说都是这样一种相同的情况。

每年基层都会有应届大学毕业生,有的一毕业当年就能考上公务员或是选调生,考上的呢就因为自己是铁饭碗的公职人员,有了保障,眼光就看高了,怎么也要找个条件好的吧,一来二去挑花眼,错过了最佳找对象的黄金时间,最后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剩女阶段

再有一种情况就是毕业当年没考过,第二年又没考过,心中窝火,就先不考虑自身婚姻问题,先考试,等考上之后都成二十大几的年纪,一来二去又成了大龄,然后就又卡在了尴尬的年龄段,高不成低不就的了

我们现在的情况就是有正式工作的男的非常抢手,有正式工作的女的不好找,相反没工作的男的到处都是就是找不到对象,真成了两极分化的地步,

公考的分数出来了,都为拼考试熬成了剩女![泪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体制   都会   高不成低不就   男方   表妹   县城   男性   对象   单身   父母   条件   收入   孩子   女性   财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