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与李渊用不到七年的时间便统一全国, 为何曹操穷尽一生仅三分天下呢?

曹操到最后只能三分天下是必然的。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政治、二是军事。

从政治方面来看,曹操前期能占据那么大的优势就是靠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在扫平北方后,汉献帝就成了鸡肋了。中国有句古话“名不正则言不顺,”哪怕曹操权倾朝野,他还是汉朝的官员,在名义上他还是要听从于汉献帝。

他不是没想过称帝,但当时朝堂上还是有一大批忠于汉室的反对派,只是因为汉献帝而跟随他的,如果称帝会造成内部不稳定,在刘备和孙权虎视眈眈下,曹操不敢也不能称帝。但在不称帝的情况下,曹操对刘备和孙权用兵就有点束手束脚。


而刘备手握衣带诏,以皇叔身份打着“复兴汉室”的名义可名正言顺的对曹操用兵。孙权则依靠长江天险,在曹操没有打下刘备的情况下是不敢对江东大举用兵的。

从军事上来说,如果说赤壁之战曹操失去荆州还有一半统一机会的话,但被刘备抢先夺下益州就代表曹操在有生之年已经彻底失去了统一的机会,因为他已经没有时间了,那时的曹操已经56岁了,在那个六十古来稀的年代,曹操也只能寄希望于儿子了,在曹操死之前,他的主要精力也只能在为儿子将来称帝扫清障碍。

现在来说说刘邦,刘邦能成功最要感谢的人非项羽莫属了,项羽是当时反秦事实上的领袖,可在推翻秦后分封十八王,封刘邦为汉王从而让他占据了关中,进可攻,退可守,看外面打生打死在一旁悄悄发育。


项羽又在巨鹿之战胜利后坑杀了投降的二十万秦军激起了关中老秦人的愤怒,使得他们更拥护刘邦。项羽出身楚国贵族轻视出身不好的人,使得各诸侯王大都支持刘邦,所以在当时刘邦只要能干掉项羽就能统一全国。



李渊从太原起兵后也是先占据了关中,从而有了一个可靠的根据地,而且李渊出身于关陇集团,能得到原隋朝的官员拥护,可以充分利用原隋朝的各项资源,而且李渊真的是生了几个好儿子,特别是李世民,在唐朝的统一之战时可称为战神。


综上,成功统一的2人在政治上能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军事上都是先以关中为根据地而图谋全国。而曹操这两项都没有,当然统一不了全国。




曹操败在运气太差,大环境不好!

李渊于公元617年起兵,618年就在长安称帝,624年就天下大定了。从起兵到统一全国,只用了七年。

而刘邦于公元前209年起兵,公元前202年正式称帝,也是只用了七年。

曹操呢?

曹操于公元189年在陈留起兵,直到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操也不过只打下北方的半壁江山而已。


论能力,曹操并不比历代的开国之君差,曹操之所以终其一生没有统一天下,真的是运气不好。虽然曹操的格局上可能跟刘邦、李世民、朱元璋等有差距,但是作为一代雄杰,这并不是曹操不能统一的根本原因。

曹操运气差,究竟差在哪呢?

战略环境恶劣

刘邦、李渊,他们建立了中国最强大的汉唐王朝,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摘果子的人。

什么叫摘果子?就是前面的人已经打的差不多了,就剩下决赛圈的几个人了。两个人冲上去把决赛圈的这几个干掉,直接吃鸡。

刘邦起兵时,陈胜吴广起义已经动摇了秦朝的根基。刘邦在起义过程中,从来没有被秦朝列位重点打击对象,秦军忙着和六国旧贵族厮杀,顾不上一个泥腿子刘邦。

秦军好不容易出现了一个章邯,又能打又凶狠,结果被比他更凶狠的项羽干掉了。在项羽和秦军激战的这个关头,刘邦偷偷摸摸的饶过主要战场,占领了咸阳,一举灭亡了秦朝。

就算是项羽,项羽在分封诸侯之后,也没有顾得上刘邦,山东诸侯反对项羽的比比皆是。在刘邦出关之前,项羽就已经和山东诸侯们打成一片了,否则也不会给刘邦背刺彭城的机会(就这刘邦都没打赢)。

李渊的情况跟刘邦差不多。随着隋炀帝的作死,全国到处都是造反派,前有杨玄感,后有瓦岗军,隋朝的政府军已经被起义军消耗的差不多了。

在全国打成一锅粥的时候,李渊抽个冷子快速起兵入关,迅速占领长安,而且得到了关陇集团的大力支持。占领关中稳定的根基之后,唐朝耐心等待关东诸侯彼此厮杀,等他们打的差不多了,唐军东征,干掉了王世充、窦建德,天下就基本大定了。

所以说,刘邦和李渊,都属于上来就在决赛圈的人,先耐心积攒实力,最终干掉仅剩的几个对手。

而曹操就不一样了,曹操的局势,是相当的差。

曹操是东汉大乱的第一批军阀,如果说刘邦和李渊是在决赛圈的话,曹操就是第一批跳伞的人。他要一家一家打,一个对手一个对手的消灭。袁绍、袁术、陶谦、吕布、马腾、马超、张鲁、刘备、孙权等等等等。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有太多的对手,剪灭北方群雄耗费了他大半生的时光。

赤壁之战是曹操唯一统一天下的机会,赤壁大败之后,曹操已经老了,没有精力也没有机会去统一天下了。他的一生,只能用来给儿子打下了基础,谁让他的对手那么多呢?


人心向背不同

刘邦和李渊,只所以能够很快称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心支持。

在大汉和大唐之前,恰好是秦和隋两个残暴的王朝。秦始皇的严刑峻法,隋炀帝的横征暴敛,都耗尽了民众对王朝的支持,百姓迫切的期待一个新王朝的出现。


除了百姓之外,统治阶级也很支持新政权。

秦朝在建立以后,还在搞军功制度,没有一个正常的人才晋升机制,严重的影响了精英集团对秦朝的支持程度。而刘邦的崛起也没有获得六国旧贵族的反对,因为他们一开始认为刘邦也会和项羽一样继续搞分封制。

隋朝的情况更明确,隋朝是门阀制,是以关陇集团为核心的门阀统治制度。隋炀帝为了消耗门阀的力量,不惜三次东征高句丽。所以在隋朝末期,这个政权已经让门阀们集体反对了。而李渊本身就出身于关陇集团,又打着拉拢门阀的旗号。所以李渊在入关之后得到了门阀贵族的一致支持,顺利的占领了长安,稳定了局面。

相比之下,曹操就很惨了。



曹操出身寒门,与门阀天生的不兼容。更重要的是,当时的门阀都是支持汉朝的,或至少在曹操时代表面上是支持汉朝的。

所以曹操天生的就在反对门阀,提拔寒门士人。曹操一生最主要的两场斗争,一是与军阀之间的斗争,二是与北方门阀之间的斗争。两场斗争曹操都没能赢。

曹操死后,魏文帝曹丕拉拢士族,于是曹丕被士族们抬上了皇位。可是继位的魏明帝曹叡又开始打压士族,于是士族们开始转头寻找一个利益代言人,魏明帝死后,司马懿出现了。

总之,曹操时代的北方,人心向汉,无论是百姓还是统治阶级,都不支持再建立一个新政权。所以曹魏政权也只成了昙花一现。

对手水平不同

刘邦的对手是谁?项羽啊!

楚霸王项羽,虽然是公认的英雄,可是也是公认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项羽靠着勇猛和善战,固然可以击败刘邦几次,可是碰见韩信这种玩谋略玩战术的,立刻就不灵了,所以项羽虽然打仗十能胜九,却终究被汉军所杀。

李渊的主要对手是谁呢?窦建德,王世充。

窦建德名声不错,可是却是个李世民式的人物,出了名的缺乏远见。而王世充则是有名的“奸人”,对上谄媚对下残暴,东都上下无不愤恨。这两个人,虽然能成为一时豪杰,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很难称为一流人物。碰见了奇才李世民,很快就被灭掉了。

而曹操的对手是谁?是刘备!是孙权的江东集团!

刘备是什么人物我们都明白,如果不是遇上了曹操,刘备也能统一天下。孙权虽然一辈子因人成事,可是江东集团上下团结,又携地利,曹操同样很难击败。相比于位于中原的项羽、王世充等人,江南的孙权实在是块硬骨头。

所以,曹操面对的局面是:开局炼狱模式(对手多),环境炼狱模式(人心向汉,士族不服),敌人逆天模式(刘备孙权),就这么个局势,统一北方已经不容易了,我们就不要苛求曹操了吧?




讲个人能力,第一奸雄曹操真能比得过汉唐两位高祖吗?论天下形势,称霸中原的曹操是否比偏居汉中的刘邦、独据山西的李渊更有利?说时间机遇,汉末是否比秦末、隋末更容易出盖世帝王?

说清楚这三个问题,大概答案就出来了。

一、刘邦、李渊、曹操三人的性格及个人能力的比较

因为史记的记载,很多朋友都认为刘邦只是个流氓无赖。因为李世民篡改了唐朝开国的历史,大家习惯把李渊看做开国之君中最无能的一位。而曹操,因为有千古第一奸雄之名,让大家都觉得他是能力极为出色的人。

星火辰不否认曹操很出色、很能干、很奸诈,但综合各种因素来比较,从综合能力上说,曹操并不比他的竞争者刘备和孙权更厉害。他的势力比刘备、孙权更大,对刘备,他是占了出身大大高过刘备、起点大大高过的刘备的便宜,而对孙权,他是占了北方人口比当时南方更多、北方铁骑战力比南方更强的便宜。

而刘邦,相比于他的对手项羽,除了出身不如项羽、勇猛不如项羽、战斗指挥不如项羽,在战略、内政、后勤保障、用人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项羽。即便是被人们看扁的战斗指挥,在刘邦的前期也不算弱,到他后期拿下黥布时更不在话下,论指挥打仗,当时除了项羽一人能把刘邦打得四处逃窜,其他大多数势力都不是刘邦的对手。

而李渊的能力,因为李世民的刻意遮掩,被大大弱化了。可以说,李渊的战略眼光、组织能力、外交能力超强,直接指挥作战表现得不明显,那是因为他其他方面能力超强,根本无需他自己上阵厮杀。其实,李渊的指挥力是有体现的,要不然他表弟隋炀帝就不会把在河东、晋阳一带镇压民变,以及防备突厥的重任交给他了。

总体来说,刘邦虽然出身平民、性情无赖,但是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而且百折不挠,一些朋友片面的以为刘邦的天下是他耍流氓骗来的,却不知道他在打天下的时候,浑身上下受伤几十处,贯通身体的就有好几处,他这帝王也是百战得来的。刘邦的能力是很强的,有些能力甚至是直觉一样的天赋,如张良所说的:“沛公殆天授也”,是曹操所不具备的。

论知识文化,贵族出身的曹操肯定比刘邦有优势,然而,曹操学得再多,也比不过刘邦天赋上的东西,这就是天才了。譬如刘邦的性格从不犹豫,因此鸿门宴上虽然危机四伏,却逃过一劫,后来从汉中攻取三秦、和项羽议和后又追击项羽都很坚决,几乎不错过重要的机会。而曹操呢,性情多疑,这就让他失去了大量转瞬即逝的机会,譬如攻下汉中张鲁后,他没有及时进攻刚刚入蜀的刘备,失去了一统天下的良机。后来,反倒让稳定下来的刘备夺取了汉中。

至于李渊,不敢说他的能力就比刘邦更强,但是李渊的奸雄味其实比曹操更强,这一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看《大唐创业起居注》,他夺天下的每一步都经过精心筹划的,绝不偶然。李渊的厚黑本领,恐怕在曹操之上,更何况,他的出身、起点,远超刘邦,连曹操也比他差一大截。论出身、起点,三国时候的袁绍也不一定比得过李渊,何况这个人实际非常能干。

二、三个人所面对的天下形势,都是王朝大乱后群雄纷争,论地理条件刘邦和曹操都很不利,李渊却是居高临下扫荡中原

秦末、汉末、隋末,虽然都是王朝大乱、群雄崛起,但是其中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仅仅从三次群雄的成分来看,秦末既有平民、更多是六国的没落贵族,而汉末则几乎都是豪强大族,隋末又是既有平民、更有隋朝的一流贵族。秦末,平民的刘邦统一了天下,汉末除了自称汉室宗亲的刘备,占绝对优势的还是袁绍、曹操这种大豪强、大贵族,最后由大豪强的司马炎统一了天下,而隋末,是大贵族的李渊统一了天下。论最不容易,其实是刘邦。

刘邦争夺天下的开始很不利,因为他项羽封到了汉中,那里的好处是相对安全,因为蔽塞,但坏处是要攻出去很难,而且当时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但刘邦趁项羽收拾东方齐国、无暇西顾时,及时拿下了关中,这种形势就扭转了。由此可见,刘邦把握住了极为关键的机遇,而项羽让秦人非常痛恨的三个秦将当三秦王也犯下了很大的错误。

相对来说,占据中原的曹操,论进攻,他的地理条件就要好得多,但论防守,曹操被群雄围在中间,就很麻烦了。因此,曹操也曾数度陷入危机中。但曹操很幸运,他南面的刘表没有争夺天下的志向,他西面的关中诸将自己在关中、陇右打得一片混乱,他东边的陶谦也算不上什么厉害人物,一个想偷袭他的江东小霸王还被刺而死,官渡之战中他可以全力对付他曾经的老大兼盟友——袁绍。可以说,打败袁绍后,曹操的局面就很好了,可他显然在南征时、西征时都犯下了决策错误,而且是战略决策错误,导致他失去了统一天下的良机。

李渊取天下,其实是历代开国君主中最容易的,甚至星火辰认为,他比篡位的隋文帝更容易。一方面,他出身高贵、势力强大,另一方面,他自己才能突出,几个儿子也个个厉害,再一方面,他占据着攻取关中极为有利的晋阳一代,恰恰隋炀帝还跑江都去了,等于把关中拱手让了出来。李渊拿下关中,又占据晋阳、河东,当李世民打败薛仁杲后,其实李渊的大业已经成了大半。

所以说,论形势,曹操比李渊要差远了,因为他在四战之地,要拿下强大的袁绍,几乎就得耗尽他的心力,更何况他在赤壁之战前、在汉中之战后,都犯了战略性的错误。刘邦虽然最初不利,但他很快占据了关中,这种不利被他迅速扭转过来。

三、从时间机遇上说,刘邦和李渊都比曹操更容易成就帝王大业

无疑,从对手上说,刘邦的对手很强大,是楚霸王项羽,但是跨过了项羽这道坎,刘邦比曹操更容易成就帝王大业。为什么?因为人心,当时天下都恨秦朝的统治,刘邦正可以开时代之新。秦始皇虽然是第一个皇帝,但刘邦才是稳固皇帝制度的关键人物,直到汉武帝时代,皇帝制度被完全确定、此后延续了两千多年。

李渊也是如此,他的对手对他来说,还真不算强大,而他接手的正是被天下人都厌烦、痛恨的隋朝,因为他的帝王大业显得理所应当。

而曹操呢,“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四百年的汉朝天下虽然有很多很大的问题,但还是被有些人所怀念的,因此在曹操内部都屡屡出现反对他称帝的声音,由此他统一天下的步伐实际上是被掣肘的。

综上,曹操性格、能力不比刘邦、李渊强,又在战略上两次犯下大错,他天时、地利、人和实际上都不如刘邦、李渊,无论从主观上、客观上,他难以达到汉唐两位高祖的成就,这是很正常的。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最重要的原因,在李世民的一句话里: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别扯什么大环境!刘邦和李渊的对手,可不比曹操的对手差。

刘邦被分封为汉王的时候,天下有18路诸侯王。挡在刘邦面前的,是当时天下战绩第二好的超级名将——章邯(韩信当时还没表现的机会)。然后还有魏王、赵王之类的强大六国贵族后代建立的诸侯。

从韩信攻赵的时候,赵可以一次性出动20万军队来看,赵的实力远在刘邦之上。

还有东边的齐国,项羽啃了好几年,老是打不服。可见齐国有多强悍!

更不用说当时作为超级BUG的项羽,巅峰时期拥军40万!

而这时候,刘邦只有10万兵马。

李渊起兵时,只有太原一个地方。

南面是刚刚剁了隋炀帝的宇文化及,还有强大的王世充以及高手众多的李密的瓦岗军

东面是窦建德,北面是强大的突厥,西面是梁师都和薛举。

李渊敢在这样的地方造反,也不知道是谁借给他的胆子。照理说,刚要冒出头,就会被身边的几个大哥给剁了。可以说,李渊的处境,比曹操和刘邦都要恶劣多了。刘邦兵分两路打野,最后在垓下打BOSS项羽。曹操那时候,至少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敢随便到中原来。

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渊以3万兵力起兵,一路打进关中,攻破长安。即使攻破长安后,也是处在四战之地,薛举在陇西,王世充窦建德在东边,北边是梁师都,南面是萧铣,杜伏威。

所以,论所处的环境,刘邦和李渊,都不比曹操好到哪里去。

那曹操穷尽一生无法统一全国,答案就在李世民的那句话里: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一、过于迷信自己的能力,不懂得放权。

没有人怀疑曹操的能力!也正因为曹操文治武功都无可挑剔,觉得各方面没有自己不行,所以导致他大小事都一把抓,底下缺乏真正可以独当一面的顶尖人才。

所以,当刘备席卷汉中的时候,曹操要亲自出马才能镇得住脚。

所以,当关羽横扫荆襄的时候,曹操要亲自领兵希望可以抵御关羽。

当时没有人做得比曹操更好吗?

的是,确实!因为,曹操底下的人,没有真正得到独当一面的历练机会。

因为几乎所有的大战,都是曹操自己打的。

吕布、袁绍、袁术、刘表、张绣、马腾都是曹操自己搞定的!官渡、赤壁、汉中、荆襄也都是曹操自己打的。

当然,如果曹操能做到一直赢,也不是问题。但是,他做不到!

赤壁之战头破血流,汉中之战打不过大耳朵,荆襄之战也赢不了关羽。

这个时候,就是曹操政权最致命的时候!因为,一般将领输了,砍头还是罢官,都要有人承担责任。曹操自己输了,没人能追究他责任。

打仗不需要负责任,也不需要立军令状。遇到危险可以跑路,反正没人能治我。这样,再厉害的名将,都有输的时候。

当然,让曹操底下的将军来打,也会有可能输。

但是,作为老板,懂得什么时候用恩,什么时候用威。

培养人才、激励人才、驾驭人才,才是顶尖老板最重要的智慧。

刘邦刚封韩信为大将军的时候,韩信的表现可以说是传销头子,空手套白狼。因为刘邦知道,想要打败项羽,自己也不行。但当时刘邦阵营中,有过实战表现的,统兵能力最强的就是刘邦自己本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刘邦能认清自己,并勇于放权,才是帝王该有的胸襟。

李渊刚起兵的时候,李世民算什么,十几岁的小毛孩?毛还没长齐的人,可以战胜天下豪杰?但是,李渊也能放权!培养人才!

在内,培养李建成成为治国之才,对外,放权给李世民征战四方。让这样一个十几二十岁的小毛孩领着几万大军去横扫天下。有功就赏,赏到天策上将抗衡太子的地步。这样,李老二还不得拼命去打所有的仗,为自己积累政治资本?

最终,在战场上,传销头子韩信做的比刘邦好,小毛孩李世民做得比李渊好。

后来,李世民自己做了老板,就迅速去掉超级打工仔的身份,让李靖顶自己的位置。李世民掌兵的时候,李靖也没有出头的机会。李靖军事实力不如李世民吗?只怕未必。

韩信、李世民、李靖这样的顶尖人才,缺的是什么?

好老板!

很明显,曹操也许是大方的老板,但不是好老板。因为在他手底下,无法成长为顶尖人才。

二、曹操缺乏政治家的隐忍!

曹操父亲死了,迁怒于整个徐州,屠了徐州城。历史上,把这次屠城行为,命名为:徐州大屠杀!史载: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这无疑是曹操政治生涯的大污点!

历史上有记载的曹操屠城的记录,至少有五次。

这些屠城行为,让曹操得罪了很多人,使很多原本不是敌人的人,成为了敌人。比如:陈宫、张邈、张超等。

更致命的是,有的人以此为反面典型,树立和曹操完全相反的形象(刘备),使得曹操更加为人所不齿,而刘备自己,则以仁义之名,四处收买人心,招兵买马,壮大自己。而刘备,也成为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敌人。

在打天下的时代,收买人心都来不及,曹操还为了一时之愤,做出极其残暴的行为。可以说,他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缺乏政治家应有的隐忍。

反观刘邦,自己明明是大老板,今天睡女人有人管,明天酒喝多了也有人管。但是,只要人家说的有道理,刘邦马上就能听进去,真的是从善如流。

所以,他能够在入关前,和关中百姓约法三章。这也为刘邦收买人心奠定了基础。

此外,张良说服刘邦,要加封出卖过自己的雍齿为侯,这样天下才能稳定。无数史料证明,刘邦并不是那种以德报怨的高尚之人。他极其痛恨雍齿,但只要张良说,这样做有好处,刘邦就能放下自己心中的痛恨,封雍齿为候。

三、曹操在政治上缺乏革命性。

曹操一生中,对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政策颇为得意。

但是,从这个政策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曹操在政治上缺乏革命性。

当时天下大乱,各诸侯恨不得把汉朝撕成碎片分吃掉。

这个时候,曹操站出来说,我是大汉忠臣!所以,他挟持汉献帝做傀儡皇帝。

但是,这个基本上只有象征意义,没有实际意义。

当时汉献帝的圣旨,根本就没有人听,谁都命令不了。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给关羽封了汉寿亭侯,但是关羽并不十分买账,仍然挂印封金,跟刘备去。

封侯人家都不在意,你指望给其他割据势力下所谓的圣旨来指手划脚,人家会听?

所以,这样做是没有什么实际上的好处的。

相反,弊端一大堆!

首先:很多依托于东汉王朝的士族会看不惯曹操欺凌汉献帝,也担心汉献帝将来被废,士族的利益会受损。所以,这些士族不会百分百和曹操一条心。典型的代表就是:荀彧!

其次:这会让很多人认为,曹操也不过是高级打工仔,将来曹操挂了,汉朝还是汉朝。这样曹操的地位自然就不会稳固!因为,很多人认为是在给汉朝打工,而不是给曹操打工。

第三:汉献帝虽然是名义上的皇帝,对外发号施令没人听,但是对内搞事情会是不小的麻烦。比如,汉献帝给曹操下旨,听吧,曹操面子挂不住。不听吧,又会背上不忠的骂名。更不用说汉献帝还和其他诸侯搞出衣带诏这玩意,差点弄死了曹操。

最后:汉献帝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曹操。比如,势力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建朝称帝,这样会有更多的人归附。此时,曹操最多只能称王。因为,皇帝是汉献帝,请神容易送神难!你捧起来的皇帝,你来废掉?这样曹操拉拢的士族会和他彻底决裂。

反观刘邦,虽然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是楚怀王。在刘邦这,为楚怀王报仇是可以的,拥立楚国王室来恶心自己是不可以的!老子是汉王!

再说李渊。虽说李渊也有拥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的短暂经历,但是站稳脚跟之后,马上逼这个小娃娃禅让给自己,自己登基称帝。这样做的好处是:治下的百姓会认为已经彻底地改朝换代了,李渊不再是打工者。同时,称帝之后,自己的将军可以封公封侯,自己的儿子、兄弟可以封王。同时,那些势力小一些的武装,见差不多要改朝换代了,想要搭开国功臣的末班车,自然会来归附。这样,能够拉拢更多的人成为既得利益者。一起来捍卫大唐江山!

所以,曹操明明是反贼,又反得不彻底。缺乏革命到底、建新王朝的胆略与手段,结果反而束缚了自己。

综上,李世民对曹操的评价,是十分到位的: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同时,《三国演义》里许劭对曹操的评价,也说明了这一点: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但是,以曹操的才能与格局观,是不足以成为开创一个王朝的开国之君的!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时事能造就英雄,也能毁灭英雄。

分析历史人物要放入当时的时代背景,主要看制约他的因素,其次看推动他的因素,再次看敌对他的力量。

刘邦、李渊的崛起赶上一个新时代,旧的政治制度在瓦解,新的正在酝酿,刘邦处于秦汉相承的历史时期,六国贵族随着项羽的失败,力量彻底瓦解,在此之前秦始皇为加强皇帝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荡平六国残余势力已经做了充分的工作,而项羽的雄起是六国贵族尤其是楚国最后的挣扎,但已经是强弩之末。

刘邦只需要做最后的一击,既可以不担任何骂名将秦始皇搞好的政治制度继承过来,说秦始皇是因为个人暴政亡国(而不是那套很让后代皇帝满意的行政制度),又可以重新开创一套刘氏皇族得心应手的体制。他所面临的压力,比曹操小得多。

李渊也顺应了隋唐体制创新的上升期,担骂名的事杨广都替他干了,可怜的杨广背锅侠,在历史上也是因为暴政而亡国的昏君(其实所谓劳民伤财,不过是修了大运河,顺便出去游玩了几趟罢了)。但隋炀帝打下的局面,李渊只需要继承就好了,到了李世民直接成千古一帝了。

曹操比他们两难多了。

曹操处于东汉末年,经历了东汉末年外戚专政的混乱,趟过了豪强政治的浑水,没有秦汉初兴的气象,只有秦汉制度衰落的混乱。

当时的门阀士族气焰很足,他们有足够的政治资本,有钱,有军队,有号召力,曹操作为寒门的代表,几乎是孤立无援的。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手腕,将士族一些子弟拉进自己阵营,又暗暗扶持寒门豪族与之对抗持平,他将权术玩得炉火纯青,可他还是逃避不了当时社会认定成功人士的标准——出身。

曹操的出身是他一生的伤痛,他也由此始终无法对地方各地彻底的集权控制。

而曹丕禅代前后,立马用颍川豪族代表提出的九品官人法,这是对整个时代的妥协。

由此可见曹操面临的阻力是全天下的豪门望族,门阀士族,而他面对的社会又是帝制衰落,缺乏活力的社会。他是逆风行走的英雄,他的阻力比刘邦、李渊大得多。

毛主席之所以说他是“大手笔,真男儿”,其实也包含着对同样寒门出身的自己一种评价,是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罢了,这也说明的曹操的个人能力,能在那种情势下,依然取得三分天下,已经很厉害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刘邦   关中   项羽   汉中   士族   门阀   王朝   隋朝   天下   汉朝   穷尽   诸侯   出身   贵族   对手   能力   时间   财经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